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1
一直以来受市场热捧的“新三板扩容”近期遭遇了微妙的政策变化,地方柜台市场也因此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月15日,首批19家非上市股份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这意味着继天津、重庆之后,上海也拥有了自己的地方性柜台OTC市场,同时也为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带来了新的支点。
OTC即柜台交易,主要用于解决初创阶段中后期和成长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资本筹集和股权流转等问题。建立柜台交易市场,一方面能够为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平台,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当前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
据了解,目前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门槛”相对较低,只需业务基本独立、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明显同业竞争、治理结构规范等,并不包括一些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所要求的条件,例如企业连续盈利、最小股本规模等,甚至成立不满一年的企业也可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不过其对挂牌企业的审查范围以及所要求提交的资料范围却很广,程度不亚于主板。
随着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三板”市场与上海、重庆、天津三个OTC交易市场将共同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而对于“新三板”市场与OTC市场之间的关系,有业内人士认为,二者分别对应美国场外市场的NASDAQ和OTCBB。而在监管方面,我国的“新三板”市场主要由证监会监管,另外三家地方柜台市场则由地方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并推动。
在柜台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新三板”市场也会继续建设。二者互相支持,共同构筑一个立体的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场外市场,将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
2000年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出现转机
2001年
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正式成立,后被称作“老三板”
2006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新的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
2008年
天津OTC市场成立
2009年7月
目前的“新三板”市场格局形成
2009年12月 重庆OTC市场成立
2012年
上海OTC市场成立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
NASDAQ
即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
由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在1968年创建;
特点是收集和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
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上市 公司有5400多家;
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的股市。
OTCBB
即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又称布告栏市场;
是由NASDAQ的管理者、全美证券商协会所 管理的交易中介系统;
带有典型的第三层次市场的特征,特点是零 散、小规模、简单的上市程序以及较低的费用;
流通交易的是不能达到在纳斯达克或小资本市场上挂牌要求的公司股票。
粉单交易市场
是纳斯达克最底层的一级报价系统,是美国柜台交易(OTC)的初级报价形式;
其功能是为那些选择不在美国证券交易所或NASDAQ挂牌上市、或者不满足挂牌上市条件的股票提供交易流通的报价服务;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2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美国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拿证券市场来说,中国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但比起老牌的、200多年证券市场发展史的美国,我们真的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无论是监管体系,还是交易规则,抑或是市场效率,我们都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差距意味着发展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于是,我们了解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便多了一层现实意义,它不仅满足我们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求知愿望,而且还为我们提供接轨国际求其上的发展契机。
《大交易场》就是这样一本符合以上诉求的入门读物。尽管这些年来,关于华尔街股票市场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其实也不难理解,美国资本市场近一个世纪的核心地位成就了无数的创富英雄、商业传奇、投资思想,自然也催生了无数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故事,仅就这一点,就有无尽的素材和主题可以下笔。但《大交易场》却有其独到之处和鲜明特点。就个人经历而言,作者林建早年曾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多年,他对美国证券交易系统和运作体系是相当熟悉的。所以,同样是介绍美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商制度、造市商业务模式、监管模式及手段、各类交易品种的风险和过程等内容,《大交易场》都有比较精确的描述和细腻的讲解。能将如此复杂的一个市场从功能上、结构上、特征上里里外外讲得通透、彻底,足见林建在材料整理和文本编排上花了工夫、费了心思。
书名取为《大交易场》似乎很吸引人,不过这倒也是对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美国证券市场历史悠久,目前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证券市场。它是由一个多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构成的多层次证券交易市场,不同的证券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又相互关联运作,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证券交易体系结构。与此同时,它具有丰富的交易品种和完善的法律监管,有着相对规范和领先的市场环境。
正是这样一个交易市场,其结构和运作对多数局外人而言自然是一团雾水。例如,O T C市场与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造市商可以为交易订单做场外撮合?为什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仍然采用人工交易?什么是价格发现和混合型交易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是依赖诚信和受到政府强力监管,这是否说明美国证券市场已经在制度、结构上近乎完美了呢?种种问题和疑惑构成我们对“大交易场”的好奇。而林建在处理这些宏大而又略显凌乱的问题并没有捉襟见肘,相反,他在写作时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正如前言中所说,《大交易场》沿着市场结构、交易模式和中间商,以及市场违规和监管三条主线展开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介绍,并辅之以相关案例来确保叙述的形象和生动。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写,而是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分门别类的介绍。全书11个章节,提到的关键词大致有:华尔街史、O T C市场、分值股票市场、造市商、价差交易、E C N市场、纳斯达克、新一代交易系统、交易监管、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资本市场的未来,等等。不难发现,作者所谓的“三条主线”其实更像是“三大篇章”,而真正的主线应该是“对大交易场由内而外、从微观到宏观的全景式描绘”。
刀口上的管理
作者在本书中指出:长久以来,当今企业更习惯于去改善现实,却未重视改变不合时宜的管理思路。作者在本书中颠覆传统思维:组织的冲突和争论不仅不可避免,更应得到积极的欢迎。通过深入研究卓越的公司,如福特、通用电气、IBM、花旗、惠普、通用汽车和本田等公司的成功特质,发现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在变化莫测的商业竞争中表现得卓而不群并长久屹立,关键在于,它们都变成了“质疑引擎”――这一方法易得而能量十足,可以让企业保持活力和不断地自我更新。本书为当代很多的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管理大师理查德・帕斯卡尔也因本书中阐述的“7S框架”而享誉全球、备受尊崇。理查德・帕斯卡尔是100位影响世界进程的管理大师之一,也是与彼得・德鲁克、汤姆・彼得斯等齐名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师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比较了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方法。
重塑创业精神
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新创办的企业开始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它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庞大的官僚机构使得组织产生了创业精神抗体,造成组织不能像创业时期那样迅速把握住最佳的市场机会。本书揭示了如何利用通常体现在创业者身上的创新思维,解决使很多大型企业深受其害的组织惰性问题。作者尼尔・桑伯里是以创业教育项目闻名的百森商学院“领导培训项目”主任,他利用与IBM、西门子、3M、IDG、宝洁、英特尔等大型企业合作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组织如何识别、培养并支持创业型领导者,以及创业型领导者如何绕开庞大的官僚机构而取得成功的方法。同时,作者也证明了能够有效支持创业型领导者的企业会在迅速、有效地识别与利用新市场机会方面把握先机。
龙行天下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资本市场
习惯上我们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称之为“三板市场”,视之为交易所市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之外的证券市场的第三层次。
一、三板市场范围内涵的历史演变
为解决STAQ和NET关闭后的遗留问题,2001年6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2001年7月16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开办。曾经在法人股交易系统挂牌的杭州大自然和长白股份开始进行代办股份转让,标志着“三板市场”的正式建立。此后,原从主板退市的公司水仙A、B股开始在三板挂牌交易,三板市场又进一步扩展为可接纳主板退市公司的股份转让。至此,三板市场的定位基本完成。2006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科技园区两家公司世纪瑞尔和中科软科技直接首发登陆三板市场。此时,三板市场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变成了:“三板”=“STAQ”+“NET”+“ST”+“半公众公司”至此,三板市场有了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也为我国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着经验。
二、对发展我国三板市场的一些思考
(一)应给予三板市场明确的定位
2005年《公司法》、《证券法》重新进行了修订,但是对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的定位仍然闪烁其辞。新《公司法》第139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交易方式进行。”新《证券法》第39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这种对场外交易市场既未否定又未肯定的做法,虽说留下了法律空间,但是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仍然游离于人们统一的思想认识外。
要用战略性的高度和前瞻性的思维来审视三板市场,不宜再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之类含糊其词的话来概括。在法律上首先明确三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次,应对三板市场的形式、种类、条件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对公开发行的证券和非公开发行的证券都能允许在三板市场挂牌交易。证券交易所和三板市场在上市标准方面应当既存在层次递进关系,又可以相互补充、适度竞争;最后,应当赋予不同的证券交易场所制定各自上市标准的权力。
在功能定位上,应兼顾其近期功能和远期功。从近期看,三板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弥补主板市场、二板市场的功能缺陷。从远期看,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三板市场不能仅仅作为股权流通的场所,还应具备股权融资的功能,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证券交易市场。
(二)恢复三板发行市场,开放融资功能
目前,在三板市场进行转让的股票是股份转让公司在原交易场所流通的股份经过重新确认登记而来,进入三板市场时这些公司并不能发行新股。公司挂牌后,也不能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形式进行再融资。三板市场设计的初衷是解决原STAQ、NET市场遗留问题,后来则是为主板退市公司提供转让场所,及现在作为非公开发行股份公司的试点。目前,三板市场没有中小企业最需要的融资功能,通过与主板及中小企业板的比较,缺少发行市场是三板市场重大的缺陷所在。
(三)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保持了某种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和信息的充分传递,使报价向公平价格趋近,有发现价格功能,提高证券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做市商制度虽好,但在我国要三思而后行。在国外做市商制度的运行是以严格的监管、高度的自律和透明的市场交易为基础的。而这些基础,正是我们所欠缺的。目前,三板市场交易价格的形成是以有效价格范围内的最大成交量为准,较主板而言,没有连续交易和行情显示,所以主力机构更能借助资金优势操纵市场,其完全可能利用掌握的市场信息来为自己谋利,必将导致三板成为资本博弈、获取暴利的又一场所。
(四)打通“升板”通道,实现“梯级市场”
从三板市场、二板市场到主板市场应呈现入市条件逐步严格、企业素质逐步提高的趋势。当低层次市场上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达到高一层市场的企业上市标准时,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审批,进入高一层市场挂牌上市;当高层次市场的上市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法达到上市标准后,将被迫从高层次市场摘牌,退到低一层次的市场上去。我国三板市场之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场外交易市场,其根源在于在三板市场挂牌的公司既没有融资的资格,也没有从三板升到二板、主板的可能性。这种制度设计的缺陷,是导致三板市场难以发展壮大,进而导致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不顺畅的重要原因。
(五)明确权、责、利,实行集中性与自律性结合的监管体制
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场外交易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是保证三板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如何定位券商、上柜公司、监管者的关系及今后的发展取向应成为当前制度设计中的关键。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主要采取法律监管和自律监管相结合。三板市场的自律监管体制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监管机构是证券业协会;第二个层次是证券交易的一线监管;第三个层次是以内部控制为主的代办股份转让的证券公司;发行公司的自我监督管理构成监管的第四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市场的风险特征,实施差别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以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六)完善交易制度,逐步扩大三板市场规模
三板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都实行竞价制度,所不同的是前者实行集合竞价制度,而后者实行连续竞价制度。目前,三板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原因主要有:一是转让方式不连续。三板市场挂牌股份每周转让三次或五次,每个交易日收盘时一次集合竞价确定转让价格进行撮合成交。因而其价格只反映单一证券供需双方的价格情况,不能反映整体市场状况。挂牌公司信息公告时还需要暂停转让一天,使得可交易时间和次数大为减少。二是交易成本高。涉及投资者的费用包括开户费、确权费、转让佣金、印花税、非交易过户费用等,总体费用较高。另外,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披露不完善等信息成本。三是挂牌公司资产质量太差,投资风险很大。
截至2006年5月,在三板市场挂牌的股票不足50只,交易品种少,整体规模太小,难以吸引场外资金进场,导致市场低迷,股价不振。本来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众多证券种类,交易的证券主要是未能在证券交易所和二板市场批准上市的股票和债券等。今后可考虑把非集中、非正式的有价证券上市、国债和企业债的交易、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和赎回、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和管理等都纳入其中,以吸引投资者的进入。
(七)建立准入制度和优惠政策,促进三板市场的发展
2003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中规定,终止上市的公司必须申请其股份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让。由于终止上市的公司已经三年亏损,资产质量较差,投资风险较大。如果三板市场的扩容仅仅依靠这些公司,则该市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桶”,发展将无从谈起。建立三板的准入制度,让符合条件的公众公司进入三板,有利于改善三板挂牌公司的质量,活跃市场。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也需要建立新的挂牌标准。与主板市场相比,三板市场应该具有相对宽松的进入标准,特别是对经营业绩的较低要求。但是对于目前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的我国而言,不宜采取对企业规模和经营记录毫无要求的“无门槛”上市制度,只有符合一定挂牌标准(如一定的存续年限和注册资本等)的股份公司,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的定向募集公司,地方柜台交易中心上柜交易的公司,才可以申请在三板市场挂牌。
在三板市场上进行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公司,以及挂牌的“半公众公司”不仅要披露年报、中报,还要披露季报,且挂牌前要在指定的报纸上上一年经审计的年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挂牌公司的成本。此外,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挂牌还有诸如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持续经营记录,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等条件。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三板市场散失了专门为“低层次”公司服务的特色。因此应制定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三板市场良好运行,如降低税收和发行费用等。
参考文献:
[1]李淑龙,蒋虹.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0).
[2]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财贸经济,2005,(11).
[3]徐洪才.论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9+1+1”模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03).
[4]过文俊.台湾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5,(12).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私募融资; 资本市场; 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提供中长期资金供需的场所,为适应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求,采用了各种不同性质的中长期筹资工具。投资者和融资者在资本市场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运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其难以进入这一市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而又难以在资本市场融资等问题依旧难以得到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银行贷款则是中小企业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中小企业广泛采用私募融资、亲友借贷、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工具。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对中小企业开放资本市场的大门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完善的资本市场应具有适应我国不同类别企业需求的市场。特别是要建立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资本市场。随着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迫切性增强以及众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强,对私募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需求正日益增加。由此看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私募融资
随着我国经济连年持续高速增长,吸引了不少国外资本对我国企业的私募融资意愿,目前是以收购优质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主要目标的国外私募基金呈快速增长势头,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国内企业对私募融资的需求非常大。从企业的数量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1000万家,这些企业大都面临融资难问题,资金需求量大。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非常需要发展自己的私募融资制度,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私募融资市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有序建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作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情况时,样本企业均主要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占比62%),23%的样本企业会采取向内部职工、亲友及其他企业等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如果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形成资金需求缺口,就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极为突出和集中,此时,私募融资和民间借贷成为银行贷款的一种补充机制。其调查表明,无论是过去的投资还是新的投资,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这既说明资本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又说明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中小企业要在加强管理,提高自我积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除银行贷款外,企业债券和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所占筹资比重依然很小,在样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仍然是明显的弱项。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是决定其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其最大的障碍在于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中小企业的不动产是唯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如果银行借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将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私募融资是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策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是面向特定投资者、在特定范围内发行股权或债务并且其股权或债务主要在场外市场交易的融资制度,私募融资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私募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最具有效率和效益,他们在信息、评价、风险承担和收益分享合约安排和监控等方面比银行更有效。私募融资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大部分高增长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融资受制于商业银行贷款规则而不能实现,同时又达不到债券市场投资等级要求和上市条件。但这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具备了成长为大企业的条件,而私募融资正好适应了这类企业的需要,既可以为他们带来资本又为他们的发展带来管理和发展经验。
二、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的本质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检验证券市场功能效率的标准是:所有企业是否有均等的融资机会和尽可能低的融资成本。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来看,我国现有的证券交易所无法达到这一目标。这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特别是没有从制度上确立非公开发行股票及股票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地位,致使除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地的公开上市公司外,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正规的股权融资渠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债券市场及信托基金融资规模也有限。这一现状显然不符合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也不符合“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及推进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的战略需要,同时也制约了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重大基础性制度缺陷。因此,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非常需要发展自己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促进我国层次资本市场的有序建设。
由于受交易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数量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所有需要融资的企业也不可能都达到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从各国证券交易所的情况看,一个证交所容纳的上市公司的平均数量约为2 000到3 000家左右。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大约有2 800间公司;纳斯达克市场约为3000家;日本东京证交所约为2 300家;英国伦敦证交所约为2 900家;目前,在沪深两家证交所上市的公司有1 462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1 000万家。显然,仅靠我国两家证交所的场内资本交易市场是不能满足这些企业融资需求的。
三、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性企业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和创业性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股票的流通。由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盈利能力不稳定,处在发展初期,因此,在场外交易市场的上市的条件要低于主板市场,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市的企业由于具有规模小,增长潜力大的特征,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场外交易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要求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完整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较大的业务增长潜力等特征。由于场外市场的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上市费用也较低,因此成为中小企业、创业企业股份的流通场所。场外交易市场为这类企业的股份提供了流通场所,提高了这类企业股份的流动性,对改善这类企业的融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分层次的证券市场结构不仅适应了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要,而且保证了公司质量,从而奠定了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场外交易市场还具有融资速度快、再次融资成本低的特点。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中小企业板是在现行法律法规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在深交所设立的一个相对独立与主板的中小企业板块即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板块。中小企业板块为业绩突出和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个重要步骤。自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展,但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市场层次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企业和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在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企业板块的建立,有利于更大范围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结构,是在现有条件下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设的现实选择。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小企业板块自2005年开始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上市了约一百家公司左右,中小企业板块被认作是主板市场的一个子板块,没有改变其按主板市场的发行上市标准,只是把符合主板市场发行上市条件的企业中规模较小的企业划分到中小企业板块,仍按照主板市场的要求条件在运作,仅从制度安排上可以看到它似乎在独立运作和以代码独立和指数独立与主板市场相区别,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的。由此看来,构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首要任务是制订和完善中小企业准入要求和建立分级监管机构等,尽管深圳证券交易所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特别规定》和《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协议》,但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其规定,对此,我国不少中小企业远赴美国的OTCBB市场寻求融资,由于对国外市场的了解程度和维持成本等因素,融资效果受到影响。如何尽快构建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已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问题,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已给出了一些参考依据,首先,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之间必须具备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投融资双方的特性所决定的,能满足不同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求。因此,对于深圳中小企业板这类在同一交易所内设立,在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监管标准上应具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则不能认为是一个区分资本市场层次的做法。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应能满足各层次投融资方的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四、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标准
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机制应建立在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市和融资这一目的上,降低中小企业入市的门槛是其首要条件,使大部分一般的中小企业能达到在其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的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中建议,场外交易市场以股东在200人以上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挂牌交易的基础条件,并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QIB)准入制度。场外交易市场是主板市场的补充,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条件应较主板市场更为宽松,由于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有效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则是其具体要求之一,对此,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标准可定义为: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具有健全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业务增长潜力、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周全的业务发展计划和业务发展战略,并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企业达到这些标准后就应允许其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上市。
对比国外的资本市场结构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是有本质差别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公司上市标准不同:纳斯达克全国市场首次上市对有形净资产的要求为600―1800万美元,而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的要求为500万美元(企业满足下列条件可向NASD提出申请升入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一是企业的净资产达到500万美元或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或市值达5000万美元;二是流通股达100万股;三是最低股价为4美元;四是股东超过300人;五是有3个以上的做市商等),在OTCBB(针对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设立的电子柜台市场)和粉红单市场挂牌则没有财务要求。
交易制度不同:证券交易所采用集合竞价的拍卖制,场外交易市场采用做市商造市的报价制,更低一级的市场(如四级市场)则采用一对一的价格谈判制。
市场监管要求不同:对于不同层级的资本市场,监管对象、范围和严格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美国对证交所场内交易的监管最为严格,其监管对象囊括了与上市证券有关的各个方面,包括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高级职员和公司董事、证券承销商以及会计师和律师等等。美国监管当局对交易所内交易活动制定了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确保其实施。而在纳斯达克市场,监管重点主要是会员和做市商。尽管近年来针对OTCBB市场买壳交易暴露出来的问题,美证监会对其监管趋于严格,但相对于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而言,对OTCBB市场的监管要求还是宽松得多。至于粉红单市场,只要在每天交易结束时公布挂牌公司报价即可。
上市成本不同:在小额资本市场挂牌的公司只需要交纳很少的挂牌费用即可交易。
上市风险不同:由于小额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要求不像主板市场那样严格,因而投资者的风险也要高于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全国市场。
五、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首先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与政策条款。中小企业融资难只是个现象,其本质在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的不发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政策约束,在企业成长过程的初期由于经营风险比较大,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低,融资来源主要是私募风险股权资本,在2006年我国开始执行的新《公司法》、《证券法》中,虽然两法修订仍未对私募发行及场外市场进行直接界定,但是已经把公开发行的投资者人数明确界定为200人以上,并将股份公司设立的最低出资额由1000万元下调为500万元,同时将专利权等非现金出资的比例提升至60%。还有,发改委制订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以及正在制订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其实质都面向特定投资者募集和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融资形式。这些事实都说明,私募融资已经引起了法律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这些规定无疑为建立私募发行制度和场外市场打开了制度空间。
从监管角度看,私募融资制度的核心源于特定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在供求关系、亲缘、地缘、人缘方面内在的经济、技术、社会联系以及由此派生的信息对称优势和利益关联优势,离开了特定发行人和特定投资者,这些优势也就不复存在。正因如此,私募市场监管的核心,也就是对特定发行人和投资者范围的界定,即将私募对象限制在具有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的机构投资者,而不是普通中小投资者,从而既充分发挥私募方便快捷的优势,也能防止由此可能导致的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损害。
从我国情况看,对私募融资对象资格的界定,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私募对象作为财务投资者,其负债率不能高,要用自己的钱而不是银行的钱去投资,保证其能够承担财务风险;其次,私募对象作为战略投资者,还应在技术引进、产品创新以及公司治理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有钱人”,能够在上述方面给私募发行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不同目的的私募,对投资者要求也不同。如果仅仅是储蓄替代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那么有财务投资能力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产业型的私募投资基金,或是对特定企业的投资,就要二者兼备。
我国建立私募融资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以非上市企业产权和债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企业,而不是目前市场广泛存在的、以炒作上市公司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民间私募基金。
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提高全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促使资金向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流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市场组织和市场结构、市场运行规则以及监管体制,都应以培育规范的、无歧视性的、高度竞争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目标。调整资本市场的监管模式也是重要方面,由集中监管转向分层监管,由单一监管转向多元化监管。美国市场监管模式就是一个实例,美国证券市场实行分层监管,最顶层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整个市场进行监督,享有法定的最高权威;各州也设有市场监管机构,在其辖区范围内对证券业进行监督;中层为自律组织――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他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各清算公司等――监测市场的交易并监督其成员的活动。自律组织所作出的规则修订须由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上市公司的监督部门、证券中介机构及社会舆论构成这座金字塔的基础,监督公司与公众的交易,调查客户申诉。随着层次的降低,来自外部的监管力度也逐级下降。纳斯达克市场主要由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负责监管,除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要求之外,监管侧重于做市商;OTCBB则主要对做市商的报价信息和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对上市公司没有挂牌要求,监管仅限于要求上市公司向美国证监会提交财务报告,位于最底部的粉红单市场则几乎没有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基本上依靠行业自律进行治理。这种分层监管体制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将有限的监管资源用于保证对最有可能影响公众利益的市场的监管能力。尽管某些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监管,完全依靠市场参与者的自我约束来维持交易秩序,但在严格而完整的法律体系特别是民事追究制度下,挂牌公司、证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的行为还是得到了有效约束。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分层监管的体系,证券市场的监管责任几乎完全由证监会承担。受监管成本和能力的限制,管理层不得不对开放新的市场领域十分谨慎,从而进一步固化证券市场的畸形结构,使得中国证券市场长期仅有交易所一个层次,不仅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而且加大了市场风险。
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监督体系。除了目前正在执行的《证券法》、《公司法》等以外,还应制定相关市场监管的法律和规定,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制定《证券市场监管法》,加强在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程序、监管政策实施程序、处罚的对象和程序的规定。制定《证券监管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证券监管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界定等,从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对证券市场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规范,规范证券市场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市场稳定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统一的监管模式,即由中国证监会实施对所有证券机构、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证券市场安全和稳定负责,还要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股本经营、公司行为进行全面的合法性监管。证监会的监管任务重、责任大、权力大也成为将其职责分解的原因。因此,从立法、执法、行政相制衡的角度出发,应建立分层监管体系以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Doyle,William M.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U.S. [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000.3.
[2] Davis, Lance, and Robert Cull.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 纪敏.为私募融资与场外市场打开制度空间[R].上海证券报,2006-03-27.
[4] 张承惠.中国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J].中国改革,2005年第6期.
[5] 梁冰.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R].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1-27.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交易(MarginTmding)又被称为“证券信用交易”或者“垫头交易”,是成熟资本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重要交易制度。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与其他国家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或禁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选择了推行融资融券交易业务。我们既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成熟证券市场发展和运作的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我国的国情特征和法律环境,使融资融券交易的各项制度在合法、合规的背景下规范开展。
一、成熟市场国家和地区融资融券交易业务的发展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最早诞生于美国。在美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为了满足市场融资的需求,就出现了融资融券的交易,但欺诈与违约的现象频现。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将股市震荡崩盘的部分归因于过度融资融券交易,因此美联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和法案来规范融资融券交易。随着金融机构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国融资融券交易典型的市场化融资模式日趋成熟和完善。在分散授信的模式下,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集中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须对市场运行的规则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并监督执行。另外,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协会等一些自律机构也从自身出发,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和条例来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作为对监管机构法律和法规的有益补充。可见,美国的融资融券活动是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而自发形成的,是以微观经济个体为主体一种制度变迁过程。
日本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是建立在二战以后证券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整个金融制度尚不健全的基础上,引入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导入临时供求,来确保证券市场的交易量与流动性,促进公允价格机制等目的实现。其融资融券制度建立伊始就具备了中央控制的强制性,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激进性质的发展过程。日本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还由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服务,以实现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活动进行机动的管理。这种典型的专业化模式的特点即:证券抵押和融券的转融通完全由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来完成,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被分隔开,南证券金融公司充当中介,证券金融公司通过控制资金量和证券量来实现对融资融券交易规模的控制,在整个融资融券活动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
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放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实行了独特的双轨制信用模式,即:证券金融公司不但可以对证券公司办理资金和证券转融通业务,还可以直接为一部分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处于一种半垄断半竞争的市场地位。随着证券公司办理融资融券业务门槛的逐步降低,证券公司的交易占有量得到不断的增长,而相应的证券金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因此受到影响,加之证券金融公司需要直接对投资者进行征信,很难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状况,其地位陷入比较尴尬的窘境,这也使得台湾地区融资融券制交易模式的功效受到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推行融资融券业务恰合时宜
当前由美国次级房屋贷款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全世界范围蔓延的形势不可遏止,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体系。市场和监管机构将买空卖空的融资融券交易列为亟待限制或加强监管的业务之一,美日等国监管机构纷纷采取措施限制融资融券交易。与此相对,我国则开放了融资融券业务,笔者认为,此举是适时可行的。
首先,融资融券制度的卖空机制并非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在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缺位或失灵的情况下,投资主体与证券经营机构过度的投机卖空以致财务杠杆和投资风险加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才是金融危机发生并加剧的罪魁祸首。摒弃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本身实际是本末倒置。我国此时推行融资融券交易是对我国证券市场现有交易格局的创新和调整,更是我国规范证券交易市场、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我国证券市场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买空卖空交易机制的引入将为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其次,我国现阶段推行融资融券交易具备了较强的现实可行性。第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使证券市场的规模得以扩容,为融资融券交易提供了更为安全、合理的交易对象;日益壮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为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第二,《证券法》的修改放开了对信用交易的限制,为融资融券交易具体操作规定的制定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三,以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改善了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格局,这种投资者结构的变革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市场基础。还有,证券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风险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些原因都表明了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已经到了恰当的时机。
证券交易市场的特征范文6
资本市场存在着广义资本市场和狭义资本市场之说.广义的资本市场,指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主要指证券市场,它具有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筹集资金的功能.通常所说的资本市场更侧重于证券市场.
1.1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1.1.1主板市场通常情况下,主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核心.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合并重组,将上海证券交易所改造成为类似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板资本市场.目前,在我国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结构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一是表现为体制性缺陷.虽然国有股权的主体是全体股民,但我国选择的是政府主导型资本市场发展模式,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部门行使各项权利.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条件下,行政部门往往拥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二是公司治理效率低.由于股权代表实际上缺位,不能形成对公司管理层的有效激励和制约.
1.1.2创业板市场经历了10年的风雨历程,我国在2009年10月23日正式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称为二板市场.我国创业板市场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基本特征基本相似.(1)公司上市门槛较低.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对象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因此上市的门槛较低,对企业的股本规模、经营年限、业绩要求都相对较为宽松.(2)市场风险较大.创业板市场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与主板市场相比具有资本规模小、发展不确定性强等特点,风险较大.(3)灵活升降制度.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具备了在主板市场上市条件时可以申请转板.2.1.3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我国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又称为三板市场,是在整合现有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基础上建立的.各场外交易交易系统逐步与深圳创业板联网,形成覆盖全国的资本市场网络.交易客体主要包括:企业股权、无形资产产权、资产经营权或使用权、资产未来收益权、组合资产、公司债、结构金融工具和市政债券等.总体来说,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历史还较短,仍然处于一个较低层次.各区域的产权交易市场彼此独立,规章制度和服务差异较大,增加了产权参与者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水平不仅大大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我国产品市场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相比也是十分落后的.
1.2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
1.2.1有利于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1)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突破口和关键途径.中小企业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一批相当优秀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国民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我国金融市场始终存在着“两个失衡”,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失衡、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失衡.因此,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2)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客观需要.经验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依托于强大的资本市场.在WTO过渡期结束,金融市场即将开放的时刻,全方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成为战略性的选择.无论是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促进创新企业的成长;无论是健全资本市场的机制,还是提升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都已成为当务之急.
1.2.2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中“内外失衡”的问题(1)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是资本市场的功能之一.长期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对资源的消耗居高不下.表面来看这是因为我国企业的技术欠缺,其实质则是企业的制度落后.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各层次企业的融资需要,实现社会资金和引导资本有序流动,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能够优化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和股权机制,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外需主导型”结构向“内需主导型”结构转变.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对进出口的依存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长期受制于外部环境会直接影响国民的福利,使国民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合理估值,促进社会资金合理流动.同时,政府可以依托资本市场的平台,支持内需驱动型企业上市融资,不断促进向“内需主导型”结构转变.
2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