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整合营销策略 品牌塑造 意义和作用
当前,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与用户、消费者建立并长期维持一种良好的关系,并在这种活动中赢得利润。其中,塑造能够被大众所支持和认可的优秀品牌是最关键的手段。在当前的品牌塑造策略中,整合营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要法宝。因此,研究和探讨整合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品牌塑造,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整合营销策略的概念
1.1 整合营销策略的概念 整合营销策略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美国著名营销研究和实践大师唐·舒尔茨首次提出和应用的。此后,这一概念和理论不断得到诠释补充和完善。一般认为,整合营销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和相关的人员有效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开展实施的一系列的传播战略。整合营销传播(IMC)的实质是实现企业在市场营销传播活动的一元化。
具体地说,整合营销传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企业的广告、产品促销、公关活动、直销方案、CI、包装和媒体宣传策划等全部的内容都涵盖在营销活动范围内;二是企业在和消费者、用户进行沟通时使用统一的传播资讯,消费者得到的是全方位的信息。因此,企业在营销传播中的这种一元化策略有时候也可以称作“用一个声音说话”(Speak With One Voice)。
1.2 整合营销策略的特性 在实现整合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具有战术上的连续性和战略上的导向性两个特性。
所谓战术的连续性,就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在各种媒体上传播的信息都是相互关联和呼应的,营销活动的基本创意要素具备一贯性,比如,在营销中使用同样的口号和标签说明,在各类广告和营销传播中体现相同的产品特性等,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心理的连续性。与此相适应,战略的导向性则是指企业设计完成战略性的总体目标,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产品的销售量市场份额、实现的利润目标等。战略的这种导向性实质在于强调营销战术中的客观要素和主观心理要素保持较好的一贯性。
2 品牌的概念和作用
2.1 品牌的概念 一般地,品牌是指作为生产者的企业、作为经营者的商家为了标识自已的产品,实现与其他同类竞争产品的区别,便于消费者能够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显著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产品的名称或术语,也可以是一种记号或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甚至可以是文字、图形等若干因素的有机整合。
当前,对于品牌有着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品牌就是承诺”,企业通过品牌的塑造,向消费者表达产品的品质承诺,保证让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还有观点认为品牌联系的其实是一种资产(负债),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产品的价值。总体上说,一个企业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对某一系列的产品、服务等形成的总体感知和理解。
2.2 品牌的作用 一般认为,品牌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产品具备法律依据的标志,也是企业产品个性化的体现,具有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和推广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是方便消费者辨别同类商品的符号。从市场角度来说,品牌也是同类行业中细分市场的依据和标准。
毋容置疑,企业如何使自己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和目的。
3 整合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的意义和作用
3.1 整合营销可以使产品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品牌战略的发展和演变。在商品经济的新兴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生产、贸易、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市场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所以,根本不需要强调产品或服务的优势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买方市场的趋势和特征,企业和产品在趋同化之余,还要求产品具备使消费者认可和动心的品牌特色,品牌战略得到了企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多样化、交通和贸易方式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使市场的主动权更多地转移到了消费者一方,使企业传统的营销和管理理念和方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品牌营销的策略就彰显出重要意义和作用。
如前所述,整合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建立信赖,而消费者的信赖主要来自于企业本身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任何产品或服务形式,如果不能有效地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早晚会丧失其生存的能力。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中,通过关注企业形象、产品宣传的组合,实施企业战略的整合,使品牌宣传成为整合营销的重要策略和核心内容,可以使企业在品牌宣传的效果迅速上升,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更好地塑造出企业的品牌,获得最佳宣传效果。
3.2 整合营销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整合营销策略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外,还需要把投资者、从业人员、大众媒体、社区、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营销宣传的对象,并对这些人员进行整合。目前,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都渐渐趋向或者已经达到饱和、均衡状态,这就给企业在产品创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带来新的压力,而且即使有新产品开发出来,其仿制品往往也会很快进入市场;如果单纯地利用价格战略,正规的企业很难和低价位的不良企业及无商标产品进行竞争,所以,通过整合营销策略,追求企业的战略传播,通过整合营销塑造过硬的品牌,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借助品牌效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3.3 整合营销有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内企业的发展动力,一是来源于对利润的追求,二是源于政府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可是,有很多企业由于投资者和决策者在运作过程中,把握不清企业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在企业运作和实践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不佳,走上破产的命运。当然,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企业品牌战略上,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品牌战略的理解较为模糊。认为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傍名牌,和名牌产商建立起合作关系,进行贴牌生产和特约经销。二是在品牌战略的紧迫感上认识不够。三是有些企业想实施品牌战略都不知从何下手。四是在实施品牌战略时,企业缺乏相应的机制,在塑造品牌时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障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在企业品牌战略中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整合营销策略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因为实施整合营销策略不但能够有效地规范和遏制这些问题的产生,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品牌的塑造。如上所述,整合营销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企业在由外而内的基础上,实现与各类利害关系层面的有效沟通。在整合营销过程中,这些利害关系层面有投资者、消费者、管理者、从业人员、竞争对手等,通过对这些层面的密切沟通和传播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投资者、决定者和营销人员首先了解企业自身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反映在具体的经营实践中去,充分考虑到政府管理层面、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采取持续、一贯的合理对策,避免或纠正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决策、做法和问题,直到企业实现塑造自有品牌的目的。
3.4 整合营销可以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整合营销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降低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通过完善、整合营销策略和渠道,一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曲线会降低制造成本,二是在整合营销的效应下,零售商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具有足够的依赖,可以大大减少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效率,获得更好的效益。
4 结论
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深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从而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运用整合营销策略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企业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塑造出过硬的品牌,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红亮,李振国.整合营销传播及其管理要义[J].河北学刊,2009(2):208-211.
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品牌营销;战略;作用;实施
当前,国际市场上的生产力已经处于过剩状态,几乎所有采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入到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手段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取胜的主要竞争手段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本身,还包括良好的品牌资产建设的方法和策略等。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这是加入世贸之后的中国企业必须要保持清醒的一点。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一、品牌营销战略的作用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1、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2、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
3、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二、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
那么如何才能使企业品牌战略更好的实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商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大途径。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二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足了)。目前,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强。关键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3、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因为上了网,这一投入节约了,而市场却开发出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寻求到贸易伙伴。如果上了垒球信息网络,那这个视野就是全球性的。寻求到的贸易伙伴越多,那么,组合营销的程度就越深,收效当然也就越大。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4、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等待,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开发。一个发展现代商业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
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3
关键字:消费者洞察;网络营销;品牌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这个媒体激增、竞争加剧的传播环境中,品牌传播的信息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渠道看似越来越宽。实则变得越变越窄。因为随着消费者媒介接触经验的积累和媒介素养的提高,他们已经开始学会对纷繁错乱的信息进行自动筛选、对无效信息自动排除。那么到底有何方法能够突破消费者选择性心理的防火墙,使品牌打人消费者内心呢?
据迈迪品牌咨询公司调查,现今品牌传播面临的问题如下四大问题:1)消费者对广告调查持有保留态度,越来越不合作的调查环境让普通消费者研究的价值缩小;2)越来越多的产品同质化后,单纯的产品差异变小了,顾客的选择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3)平淡无新意的广告普遍存在,这种广告定式的浮现让消费者阻挡信息的防火墙越来越高,负面影响不容小视;4)面对狂轰滥炸的促销,消费者对单一品牌的购买率逐渐下降,对于促销的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以上问题。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消费者洞察”这一概念。
一、消费者洞察解析
所谓消费者洞察,印发现消费者的新需求和隐性需求。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的营销实务。它为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找到新的战略战术提供条件,从而成为能够提高营销成效和摆脱市场肉搏的有效途径。消费者洞察可以被运用于企业的营销、品牌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产品创新、传播、客户服务等。尤其在营销领域的两大问题――“如何扩大用户基数”(Sell To Mote)和“如何提升用户忠诚度”(sellMore)上,消费者洞察还可以帮助营销人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更有激发力的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进行品牌的传播。
这里,我们需加以区分的是,消费者调查与消费者洞察之间的差别。消费者调查,是指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的调查,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调查。相较于消费者洞察而言,它是一种浅层次的、表面的研究。正如全球知名的消费者行为学专家所罗门所说:“许多消费者行为类似于戏剧情节。就像一台戏一样,每个消费者的出色演出需要有行走路线、道具和服装。由于要扮演许多角色,人们有时候会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特定‘剧情’改变消费决策。他们在一个角色中用以评价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可能与另一个角色中的标准大相径庭。因此。消费者在调查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言行不一的情况。所以消费者调查数据的精准性往往不高。调查结果也显得比较生硬;而消费者洞察则是针对消费者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不仅能解释现在,还可以预测未来”。因而,品牌若能把握住消费者的这些消费逻辑,知道消费者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中的行为、心理以及影响其消费决策的因素,就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结果。
二、消费者洞察对品牌传播的作用――以可口可乐2010网络营销方案为例
2009年,可口可乐推出新口味――CokeZero(即零度可口可乐),以“零度可口可乐,创意无限度”为主题,号召青年人发挥创意,展现自我。体现“没有不可能”及“中国制造”的精神。从“创造时间”到“创造orz”及“创造爱迪生”,延伸至之后的“创造你的时尚卫衣”活动,可口可乐联合多家社交型网站,为广大年轻网友提供了新奇有趣的创意工具,鼓励并让网友创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创意风潮。2010年,可口可乐的互动营销更具针对性:2009年,可口可乐的定位只针对18-24岁年轻人,2010年则将定位扩大至了16-35岁的消费群体。随着世博以及FIFA世界杯的循序展开。可口可乐在原先零度可口可乐的专题宣传上增加了“啵乐乐乐乐――一起欢庆南非世界杯”以及“欢聚世博,乐在可口可乐日”两大板块,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强。
通过分析可口可乐2010年的这些营销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促成网络营销成效的这些关键因素与消费者洞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奥美曾给出我们一些判断消费者洞察好坏的标准。他们认为,好的消费者洞察需要让观者投人。要让他们发出“哦,这就是我的感受!”类似的感叹;要看穿消费者的表面意图,分析其深层含义,挖掘内涵;得到普遍人的共鸣而非停留于夸大一个人的感官;以及将产品利益点和情感需求相连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等等内容。从以上的这些标准来看,显然,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洞察是非常细致到位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六点来分析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洞察,以及消费者洞察在其中的作用:
1.消费者洞察帮助品牌定位
消费者洞察帮助品牌给出清晰的消费者属性定位。使其选择了最合适的营销媒介以与受众的属性高度吻合。可口可乐营销活动的目标针对的是在16-35岁的年轻人,即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年轻的上班族为主,研究后不难发现他们行为和性格上的共通点,他们的生活富有规律,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还乐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同时这个群体又是碳酸饮料的主要购买群。因此针对这部分目标消费群的品牌传播,可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入手。这部分年轻人,主要的交流工具是网络,他们也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接收更多的有效信息,根据这一特点,可口可乐选择了互联网来进行品牌传播。来自工信部的最新互联网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04亿,这是一个很大的基数。因此,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向受众传递品牌营销信息,品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品牌信息的广泛告知和深度传播。
2.消费者洞察让消费者表现自我
消费者洞察让消费者勇敢做自己、表现真性情,让消费者说真话。不难发现,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需要一个释放自我的舞台,而利益成为了一支催化剂,更加注了消费者张扬自我的特性,促使消费者在网络中大胆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释放自我的演绎。可口可乐在网络营销中的三个互动环节都设置了高额的奖项,鼓励消费者参与活动。这里,我们以“啵乐乐乐乐――一起欢庆南非世界杯”板块举例。球迷只需简单通过上传“啵乐乐乐乐”视频展现自己对世界杯的狂热之情以及对可口可乐相关话题的真实感受,就有机会获得南非FIFA游的机会。面对情感和利益展开精神层面及物质层面的双重吸引。消费者们也就乐而为之。同时,消费者在互动过程中,接受品牌传
播的概率也大增。此外,在参赛视频中消费者所展现的对可口可乐的新认识,也会为可口可乐挖掘自身特性、自身价值给出新的启示、作出贡献。而以投票评选选出得奖视频的方式则再次增加了活动的关注度、扩大了影响范围,为可口可乐下一步的品牌传播打下基础。
3.消费者洞察帮助品牌生成有效创意
消费者洞察能够帮助品牌生成信息传播创意,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深刻印象。《深度营销》一书中提到,“消费者亲自参与互动与创造的营销过程。会在大脑皮层回沟中刻下更深的品牌印记。”因此,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凸现了出来,即互动性。现今,单向布告式的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已经不能起多大作用了。只有充分挖掘网络的交互性,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与消费者交流,才能让营销的功能发挥至极致,打入消费者内心。“零度可口可乐,创意无限度”活动就为消费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开放平台:消费者可以任意拖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画出舞者将要舞动的路线,而待消费者完成描绘后。根据这些图层,会出现一位现代舞舞者诠释这些路线位置上的动作。最后以喝下一瓶可口可乐的动作为结束。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让费者自己动手,激发创灵感。不仅调动了消费者的积极性,适时插入的产品信息,也让人印象深刻,并能达到在潜移默化之中让消费者形成一种运动后喝可乐的固定想法。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恰到好处地让企业实施营销,也能够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消费者的购买理由以及品牌的竞争力。
4.消费者洞察帮助企业探寻营销主题
消费者洞察为探寻营销创意和活动主题指明方向,使活动能够引起与目标受众群的心理共鸣。面对产品同质化的危机,单纯的产品已经不足以作为吸引顾客的筹码,因此。信息传播的差异化以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感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可口可乐的网络营销,不论是“啵乐乐乐乐――一起欢庆南非世界杯”还是“欢聚世博,乐在可口可乐日”。亦或是结合低糖零度可乐概念的“耀舞霓虹,劲显狂野身健”,都契合了当今时尚前沿。这里我们主要将人群划为了三类:世界杯面向的是男性群体。他们熬夜、群聚,共同分享世界足球胜利的喜悦以及输球的感伤,这时候,是可口可乐陪伴着他们渡过;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则是健身或换句话说瘦身内容,现在,许多女生总是一天到晚嚷嚷减肥而又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当她们健身完毕后,她们就会选择无糖的零度可口可乐;最后一方,面向的是更为广泛的人群,主要针对的是关于世博会的宣传,除了世博会现场至少排2个小时队伍可口可乐展馆之外。网络上的世博会虚拟展馆为消费者节省了“实地考察”的时间,许多的互动活动也同样引人注目……这些无疑都迎合了时下大众的口味。而通过一系列视频的上传、创意设计、互动游戏等方式,则更进一步地直击消费者心灵,同时又能够激发参与度,表现消费者的独特创意,使消费者产生与品牌的共鸣,在事件与娱乐中建立对品牌好感度,增加与品牌情感的交流,也让可口可乐在这些营销活动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忠诚消费者。显然,只有洞悉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做到如此。
5.消费者洞察帮助品牌传播
消费者洞察使品牌营销与推广活动更加科学。高效。针对年轻一代消费者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可口可乐在平台的选择上,着力于与优秀的互动媒体联合,进行新的整合营销。可口可乐的线上营销活动充分结合了时下年轻人聚众率最高的网络资源,例如QQ、校内、开心网等大型社交型网站。首先,这些网站所拥有的受众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网的联系都是活动传播的基础。其次,这些网站大都集音乐、视频、游戏于一体,能够勾起消费者的感官体验,能够让消费者在娱乐之中自愿接受品牌思想的植入,而不用担心产生消费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负面效果。再次,每个主题旁有“分享”字样的链接点,换句话说,只要是消费者觉得是符合自己心意的、好玩、有趣的内容,他们就会主动成为品牌的传播者。体会分享的乐趣,而非利益驱使。最后,如果这些传播者又是活动的参赛者,那么他们就更会具有一种强烈的连带力,来带动周围的人来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病毒式传播。如此一来,品牌信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传播开去,可口可乐的活动也将进行得更为火热、更具成效。
6.消费者洞察有利于形成品牌文化
消费者洞察帮助提升品牌对消费者自身的认识,形成品牌文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年轻一代崇尚娱乐,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以销售为目的的生硬的广告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因此可口可乐选择了对消费者说“遵从你们自己的志愿,选择你们所喜欢的,绝不强求”这样明智的营销手段。同时,针对这些年轻族群,具有娱乐导向的文化也是直击他们心灵的必要途径。避免轰炸式的广告堆砌,突破广告本身,制造一些趣味、娱乐的“糖衣”香饵。将营销信息的”鱼钩”巧妙包裹在趣味的情节当中,是吸引“鱼儿们”上钩的有效方式。可口可乐的网络营销活动巧妙地将现代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内容植入到活动中。这种做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费者的抵触情结,也能使广告产品在不经意中进入消费者的记忆。例如网络小游戏,创意舞台等互动方式。就是增加了趣味性,能够让受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轻易地接受产品以及品牌性格。从这些活动的成效来看,这种大面积的网络传播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它让消费者在传播过程中增加了与品牌的贴近感和亲密度,逐渐培养出的用户粘性也会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对品牌的认同,然后最终汇聚成一种成熟的品牌文化,帮助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消费者洞察在新媒介环境下对品牌传播的重要价值
上海诺狮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也认为,品牌市场竞争的过于激烈致使营销进入了“无招”时代,目前的营销出现猛砸广告比实力、频繁促销比耐力、终端管理靠体力以及明星代言没效力四点现象,这些问题不断缩减着品牌的传播的路径。面对这些情况的出现,消费者洞察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大学品牌;大学品牌特质;大学品牌效应;效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26―03
一、引发大学品牌效应的品牌特质
品牌特质源于大学长期办学所积聚来的绩优禀赋,当这一绩优禀赋被适时激活时,就会使大学品牌发挥出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张效果――大学品牌效应。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大学经营者依照品牌创新机制,将办学绩优禀赋凝练为品牌特质,从而实现最大办学福利的一个自觉的过程。大学品牌效应是大学分化规律给大学品牌的拥有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效益和功能影响。
大学的品牌特质,是指大学特有的绩优禀赋,通常体现为办学实力的质和量的保有或递增,来自于大学在办学实践中自觉和不自觉的积累。从学术角度来看,品牌特质就是大学自身不可替代的学术传统、科研资源、研究技术平台和学术团队建设实力等。品牌特质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内在精神气质渗透在校风、办学理念、文化积淀等价值倾向上。品牌特质是形成品牌的关键要素,是诱发大学品牌效应的内在基质,大学品牌效应的形成乃至扩展源自于品牌特质。当然,政策支持、法律导向也是诱发或激活大学品牌效应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例如,同样的激励政策,特质丰厚的大学就会充分显现品牌效应的力量。地方高校的区域特色,在获取社会资源、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方面同样可以归为特质优势。这是因为在区域分级中,各大学品牌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能力空间。这使各大学处于不同的影响范围,他们在社会价值空间上进行均等的生存竞争。
大学品牌效应是大学正当功能效益和影响的一种溢出。这里的功能效益是指大学的各种社会功能的效率产出。大学品牌的功能效益是大学利用其绩优禀赋所含有的教育价值、学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对社会受益者的一种效率追加,并以品牌特质方式使大学具有更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在高等教育层级分化的格局中,大学品牌效应梯度层级显示的各大学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服务面向上的效益差异,源自于他们在发挥办学特质的效益率上的差异。
目前,大学品牌的延伸由于债务、就业率、教学质量等的拖累力不从心。有必要统合各方面竞争优势,理性审视品牌特质加,重估品牌价值,以内化竞争优势扩展生源质量、学术贡献和服务收益的市场认同。内化竞争是拓展大学品牌效应的直接来源,其主要内容是:强化品牌战略,兼顾大学教师的职业意愿、学生权益及区域社会利益,着力挖掘品牌效应赖以存在的品牌特质。品牌特质正向作用于学校发展的多个方面:第一,推进大学创新实力;第二,强化区域社会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对大学科研、生产服务的依赖程度;第三,固化内部制度要素的连续性,即以习惯性的文化资源、章程维护和吸纳优质生源、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如对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奖惩福利的系统维护;第四,稳定大学品牌竞争优势。这些特性显示出品牌特质在支配大学内部组织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二、大学品牌效应的基本特性
大学品牌效应是大学在竞争过程中传承和延续办学优势的能力。它满足了社会对大学品牌的价值信赖和偏好,是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办学举措的行为接纳与价值认可。
1.大学品牌效应的非线性输出性。在现有行政体式、学术体制和财政制度下,不同大学的品牌功能效应显现出不同的非线性特征。大学内部不同权力谱系对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纷争往往在不同维度上表现出渐进的、不稳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对大学品牌特质的维护利用存在很大的反差。通常,大学品牌特质被认为是推进品牌效应的动力要素,大学在常规的控制关系作用下,内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在利益偏好上,不但在培育、诱导、激励大学品牌特质的对策上无法达成一致,甚至还会出现忽视现有品牌特质的倾向。随着时序和市场因素的不断变化,大学品牌效应呈现或停滞或飞涨或低落的不确定的输出方式,显示出非线性特征。例如,一些高校在转向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忽略和淡化了过去践行技能的品牌特质。本文仅把大学品牌非线性输出限定在正向含义上,即大学内部的竞争推进会使大学品牌效应出现正态曲线攀升样式,对大学品牌拥有者来说,疏导阻滞品牌特质延伸的内部问题、规避不同利益阶层的关系矛盾,不仅可以适时把握品牌传播规律,还可以实现大学获得非线性的品牌正向效应。
2.大学品牌效应的缓释性。对存在于大学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制约大学品牌效应的因素,大学品牌拥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高等教育系统的品牌竞争,会使不同大学的品牌特质借助内部整合、外界干预,产生放大和压缩大学品牌效应的反应。相应的,大学品牌效应表示了品牌对这些制约和干预的适应能力。大学品牌效应的缓释性是指大学在适应高等教育内部变革、应对外界环境的时候,放大或延缓品牌效能的机能性反应。大学品牌效应的缓释性不但刻画了品牌自发控制自身发展的调节能力,也显示了大学品牌适时感应市场的能力。缓慢放大、扩散和集聚大学优势品牌特质的能效反应是缓释性的主要行为特征。大学管理经营者,要合理借助大学品牌效应的缓释属性适时调整激励对策,提高均衡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能力。过去人们疏忽大学品牌效应的缓释性,利用偏重学术的指标体系评价高校模式,一厢情愿地选择“专升本”、“合并升格”等方式,试图快速推进大学品牌的作用功效,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丢失了历史上的办学特色、品牌特质,而且也使区域高等教育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一方面,一味地升格,招硕士招博士,创办研究型大学,导致“千校一面”,也造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严重失衡;另一方面,地方大学管理者刻意控制品牌资源,有选择地夸大部分品牌特质的效应强度,舍弃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将弱势学科边缘化、忽视区域技术服务等。
3.大学品牌效应的有限性。大学品牌对某种社会需求的延伸不是无限的。大学名牌对学生就业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就业率终归是教育质量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和就业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品牌效应的效益增值态势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不可跨越的社会限度。大学管理者因经营、使用和推介自身品牌而享有一定的收益,这些收益是大学品牌效应有限作用的结果。大学为取得办学收益,需要借助资金投入、学术制度、就业环境等的支持,大学品牌效应不能无限跨越这些因素的限制,它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积极吸纳优秀生源、优质师资、办学经费、研究课题、学位授权、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声誉等。一般而言,在维持品牌特质运转的有限投入面前,大学品牌效应会在大学效益增大的过程中出现递减规律。就是说,当大学品牌的整体收益水平达到社会所能接受的最高水平时,集聚大学绩优禀赋的品牌特质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能量添加。
三、品牌特质引发大学品牌效应的作用机制
就大学的整体管理系统而言,大学品牌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品牌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目标指向相互调整并形成连续成效的运转方式及其功能的总和。这里的各种要素,主要是依附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功能上的专业质量、技术声誉、服务信誉、文化内涵等现实载体,这些载体通常以绩优禀赋的方式构成大学品牌特质。大学品牌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描述为:大学品牌依照其特有的进化本性,以品牌特质为基础通过疏导对立、排除纷扰,挖掘、整理和集聚绩优禀赋,不断实现大学功能优化和收益方式的增长。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第一,作为行为主体的品牌特质利用投入反馈,挖掘办学优势,集聚绩优禀赋,不断剔除影响投入折价的各种负面因素;第二,绩优禀赋继续内化生成新生品牌特质,并统合所有品牌特质协同催化相关支撑条件的相互依存;第三,依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一致性的作用惯性,最终实现大学品牌延伸的最大绩效。
大学品牌效应是一个有所收敛、有所扩张的控制过程,其中,既有不同品牌特质之间的自组织成分(自为成分),也有办学主体约束品牌效应向深度和广度延伸的干预成分。这个控制过程是品牌效应自组织过程和办学主体相互作用的总和。
大学品牌效应的自组织行为是大学品牌的“内生”特征。所谓“内生”是指由大学品牌效应以本身禀赋决定轨迹的持续运动和方向。大学品牌效应的“内生”概念常被认为是大学品牌所涵盖的品牌特质、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重组,如期整合大学的资源优势,弥补不同功能属性的水平与转化力、人力教育资源的培育与发挥等,实现效益的阶梯式提高。在大学品牌效应的关系模型中,“内生变量”是指由给定的效应因素本身决定的变量,相对的“外生变量”是指大学品牌效应本身无法决定而由这个系统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内生”突出了品牌效应行使影响的内在运行动力,“内生”以功能特征维持着大学品牌按照经营规律使大学的结构出现持续的发展变化。引发大学品牌效应的内生因素的动力来源,肇始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以及文化制度性的品牌特质积累。区分影响大学品牌效应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是相当重要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又是难于区分的。因为,在提升大学品牌效应的行为过程中,不同决策定位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解释框架,某个解释框架中的内生因素,在另一个解释框架中可能是外生因素。内生因素在其自发组织、自觉调控、定性调控和结构调控过程中会影响品牌效应的总体结果,一般内生因素由解释框架的结果来决定其重要性。大学经营者在积淀办学优势、进化办学功能时面临不可跨越的品牌效应规律。在特定的高等教育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就业环境等因素面前,考量大学维持办学效益、提高优化效果的变化路径,可以利用大学品牌效应的作用机理作为分析框架。
在观察大学品牌效应作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大学品牌效应的整个运行过程,是通过整合绩优禀赋为现实发展提供服务的,它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环境相结合,与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状况相协调一致,不能超越现实而极端地发挥效应优势。为此,大学品牌的管理者要针对外部市场变化,利用品牌效应的缓释性适时调整应对社会习俗和不同群体的教育偏好、技术需要,有所选择地调整品牌策略。第二,大学品牌效应的正常发挥是一个完整的运行链条,它通过培育、组合、集聚、抗争、融合、扩展和反馈等环节,实现大学价值理念的扩展和效益的扩张。所谓培育,需要按照品牌的塑造规律进行,在先期的培育开发过程,需要踏踏实实地积累和提炼品牌特质;组合是按照品牌要素构成进行合理打造;集聚是系统化地生成与酝酿办学绩优禀赋;抗争是利用管理手段疏导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和支撑障碍,解除各个方面的不协调、不平衡和其他阻扰因素;融合就是采借各种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优势,实现扩展大学品牌优势的实际目的。
四、扩展大学品牌效应的对策
正确的经营对策可以放大大学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确保大学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得到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即使拥有者和消费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大学品牌的影响力。虽然我国大学品牌的知名度受政府干预和社会不同群体的偏好影响,但终归离不开长期的人才质量、科技贡献和社会服务的自我积聚。虽然大学品牌效应涉及国家先期对大学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差异,但是,重视大学品牌的区域服务却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不断集聚内部优势禀赋,实现区域创新有效对策。如何借助大学品牌特质,加强品牌效应的持续收益,这是大学品牌战略决策面临的现实问题。遵循大学品牌效应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结合目前大学品牌建设实际,基于一般大学延伸品牌效应的迫切要求,在政策设计与资源投入方面提出如下基本对策。
首先,拓展信息渠道,增强社会对大学品牌的广泛价值认知。一方面,政府要广泛传播大学品牌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的价值选择偏好,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大学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大学管理者要遵循品牌意旨,按照办学的终极目标,不断扩大支撑大学品牌特质的能量投入,大胆追求大学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其次,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内部行政集权的等级控制,政府要不断拓展适宜大学品牌效应延伸的制度空间,认真研究推进大学品牌效应的支撑要素,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标准,构建公正的社会约束和评价体系,打造品牌效应适宜作用的大环境,给勇于践行现代大学制度的品牌竞争者营造一个有序的竞争市场。最后,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大学之间、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学历层次的品牌,引导大学集聚比较优势,凝练品牌特质,以大学品牌效应的个性化发展规避大学的同质化倾向。地方大学要坚持拓展多层次特色化发展道路,建立区域品牌效益激增机制,积极培育区域内的竞争优势,拓展吸纳外源性资源的方法途径,集聚、激活、扩散办学优势禀赋,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的品牌效应强度。
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 纺织业 品牌效应 品牌资产 产业升级
品牌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品牌效应日益成为专业市场的重要发展要素,也对中国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品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受到国内的纺织企业的重视。那品牌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呢?“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营销)换句话说,品牌不仅仅代表产品本身,而且代表了一些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的特殊性。“品牌即指所有可以区分本公司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的信息和经验的综合并为人所感知的内容”。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任何具有品牌的产品,它所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功能价值,而且还有一种感觉价值。也就是说,顾客在选择一个品牌时,不仅仅考虑其所带来的实惠,更重要的还选择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而品牌的完整价值则是这两种价值的统一,同时在更大意义上感觉价值超过了功能价值。
服装业品牌效应的形成机制
在服装业中,品牌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服装类产品具有独特的技术、功能识别上差异的特性,要求经营者经常与消费者沟通、交流,力求制造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当然,其中扮演中间媒介的就是品牌效应。总体而言,服装业的品牌效应形成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企业建立品牌,收集品牌驱动要素,提升品牌价值与品牌知名度。对于经营者品牌要素分为七个方面:产品、地点、价格、促销、人员、流程、物理迹象。
1. 依托高品质产品与服务,建立客户关系。产品质量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对于纺织服装业也不例外。在纺织业里面,纺织生产技术是基础,良好的生产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就优良,还带来成本的低廉。企业或品牌如果失去了质量基础的保证,最终也会被市场摒弃的。
2. 多渠道沟通赢得客户的忠诚,提升关系价值。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在纺织业别显著。在企业的品牌追求中,塑造忠诚客户处于最高端层次,忠诚客户不仅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而且也是企业品牌的义务推广者。客户是企业销售的根本,销售物美价廉的、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才会吸引更多得顾客。多与客户沟通才会了解到客户的要求、喜好等等,从而生产优质产品,打造优秀品牌。
3. 重视员工和相关利益者关系,全面树立品牌。企业能很好运行,离不开企业相关利益者,如员工、生意合作者等等。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网能很好地进行品牌推广,而且企业生产、销售、运作,都有赖于各方的合作和企业员工的努力工作。一个纺织企业不可能完全的“自给自足”,原材料,如棉纱、羊毛、毛线等等,都需要向外界进货。不仅如此,企业的产品销售,依赖的是零售商的努力,而且零售商推广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外部品牌传播——品牌效应的扩散。各种驱动要素在服装市场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种有向外倾向的“能量”,即品牌效应的外向扩散。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效应的向外扩散对象是“消费者”,品牌会在顾客中形成一种“形象”,即顾客对企业产品的认识,同时这“认识”受到道德、习俗、流行时尚等外生变量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企业能够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文化的塑造、流行趋势的引领等方式回避或利用。在这种“外力”的帮助下,通过“品牌能量”的释放,逐步将品牌文化、品牌精神、品牌内涵传递给消费群体,逐渐让消费群体加深对品牌的认识,提高知名度。这一过程是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经过这一过程的纺织企业必将更有生命力。
第三阶段:消费者的反馈——品牌效应的修正。“品牌是一个虚拟的人”,“品牌即人,人即品牌。把品牌当人看是了解品牌的最简单方法。人有人格,品牌有品格;人有性格,品牌有个性;人有思想,品牌有内涵;人有脸面,品牌有表象;人有疾病,品牌有危机,也需要经常进行体检。”
品牌效应的扩散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像人一样,不是每个人都会被人认同,而消费者的反馈就是对品牌很好“测试”,从而对品牌进行修正,争取更多的认同者。但是,由于服装类产品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客观评价标准,消费者很多时候都会把感受藏在心里,必将减少消费者的消息反馈量。在现实生活中,倘若消费者对服装不满意,很多时候都是转移偏好,而不是对品牌进行反馈,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解释他的意见正确性的。
因此,在纺织服装业中品牌效应的反馈机制很多时候处于“失灵状态”。要想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的作用,必须创新反馈机制、沟通渠道,收集更多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见。
明显地,上述三阶段一次循环不可以很好地形成最终的品牌效应,只有经历不断的循环,才能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从有到无,最终建立。
以中国纺织业为例,品牌对纺织业的转型升级的作用
现阶段的中国纺织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纺织业发展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中国纺织业企业应该逐步进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阶段,特别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2008~2011年,全国针织服装产量:广东27%,浙江17%,山东16%,福建11%,江苏10%,江西5%,河南、上海、河北、辽宁均占2%,以上10省市占了总产量的94%。(中国行业研究网)
但是由于国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2012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形势依然相对低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头两个月外贸出口增长6.9%,比去年12月份回落6.5个百分点。而珠三角的纺织业主要以密集型工业为主,由此劳动力成本已成为第一大压力。
以孟加拉为例:用工成本方面,孟加拉工人工资400元人民币/月,珠三角工人工资支出3000元/月(包社保600元,包吃包住400元,薪水2000元),再加上租赁厂房,限电损失,工人工资比孟加拉高六七倍。(中国经济网)
经过对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调查,在纺织业中,品牌价格占服装价格的绝大份额。
以毛衣为例,现在市面上卖的毛衣,有的卖80块一件,但有的却卖1000块一件,其中有什么差距呢?一般的毛衣,成本由原材料,辅料,加工费构成,其中原材料有棉纱,腈纶纱(40元/kg);羊毛混纺纱(80-150/kg);其它特殊品种如羊绒等价格会达几百几千就另计。加工费一般会与辅料一起算,按款式的复杂程度计20-100元/件。一件毛衫一般300g,原材料的价格就是15-50元/件。综上所述,工厂做一件毛衫的成本大约就是35-150元。当然,经销商与厂家之间一般还有批发商,而批发商一般卖给经销商是50-200元/件,到达零售的价格是80-300/件。
倘若在这其中品牌公司加入,毛衫转移到品牌商店进行出售,那么价格将会翻一翻,到300-1000元/件。可见,品牌对于纺织产品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现今中国是一个以粗放型经济模式为主,纺织业更是在中国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中赚回来的大部分利润却归品牌公司所有,而且中国国内服装业品牌竞争力不强,往往是外国品牌占主导,例如牛仔服市场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为35.21%,前两位Levi’s和LEE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均超过6%;第三位是萍果;威鹏位居第四。运动服市场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为53.65%。其中NIKE、adidas、KAPPA和李宁继续占据前四位;乔丹位居第五。
现在的中国纺织业需要转型,需要建立更多属于自己的品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把粗放型工厂移居到国外,加大公司的收益,减低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美,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3
[2] 张红明.品牌人格化--品牌价值实证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
[3]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典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品牌效应的作用范文6
讯:企业品牌建设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任务,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提高业绩的保证,是企业文化的衍生,企业品牌该如何建立呢?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营销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又是什么呢?国际品牌网(br8.com)将为您一一解答。
互联网发展至今早已是进入了稳定的成熟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上升,这给企业做网络营销提供了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据统计,国外70%的企业和个人利用互联网做推广宣传,而在中国,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的企业不到三成,这也给准备利用网络平台做宣传推广的企业一个商机,同时也给企业加强开展企业品牌宣传提供一个好平台。在国际品牌网看来,企业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那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如果在传统营销模式上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宣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与大企业相比无疑会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受到限制,而网络营销的成本比传统宣传模式低得多,对于小企业而言完全负担得起,在同等投资上,小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宣传推广覆盖面比传统营销方式下要大得多,而且网络营销传播信息快,对于企业品牌效应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网络营销可以和线下企业的品牌宣传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扩散和巩固品牌效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品牌的建立需要靠企业长期的宣传与巩固,只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稳固的地位,才能够在市场中占得市场份额,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广告泛滥使得广告信息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几乎占不到一定“位置”,但是人脑的复杂程度是无法比拟的,当人频繁接触某个信息,人脑会认定为有用信息并且在不自觉中把它记忆下来。而网络营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利用了人脑的这种功能,当用户在线下接触到企业产品时,可能并不会太过于在意,但是当用户在线上线下都看到该企业的信息时,不仅会记住该信息,而且当用户久而久之地接触到同类信息后,会认同企业的品牌,这个同人脑自觉记录频繁出现的信息一样。
网络营销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以及能够加强企业品牌效应,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形象,但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有赖于企业长期的维持,以及持久的推广活动。国际品牌网br8.com作为国内顶尖品牌营销门户之一,致力为各大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扩散品牌影响力,帮助企业建设强劲品牌效应。(来源:联合电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