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1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国际化”既有微观层面的技术规则、手段、措施、产品数量等指标的衡量,更有宏观视角下的经济运行安全、资源配置高效、资本移动舒畅和国际影响程度,以及开放路径与模式,国际监管与协调等国际性问题。在此,笔者借《资本市场》杂志创刊20周年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第二十个年头,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和认识。

现状:

无法忽视的“国际性”影响

当前,业界很多呼声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太低,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开放相比差距很大,并列举出很多具体的“事实”来证明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不足,尤其是各种“数字”,如国内企业在海外发行上市的数量和金额、国内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国内市场上可交易的国际性金融产品种类等。这样的看法似乎不无道理。

实践中,有的人认为,资本市场国际化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证券发行、证券投资以及证券流通在国际间的自由化,是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必然产物。有的人则认为,资本市场国际化是指资本(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证券)市场接轨,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还有的人认为,资本市场国际化是指法律法规接受国际通行的概念,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原则,市场间互相开放。

如果按照上述对“国际化”的界定,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发展水平与之相差甚远,远远无法达到“国际化”的要求,尤其是考察国内企业在海外发行数量金额、国内市场上的国际性金融产品数量等“硬性”指标,国内资本市场离“国际化”程度更是遥远。但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所有的国际性金融事件都能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上“风吹草动”的反应也几乎同步,如众多分析均认为不会对中国造成影响的迪拜债务危机依然在第一时间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巨幅震荡。反过来,中国资本市场变动、证券交易市场波动的国际影响力也愈加显著。国际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预测都离不开对中国市场情况的考虑和参照,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动往往能够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第一时间的“连锁反应”。2009年8月31日的A股暴跌中,上证指数下跌6.74%,深成指数下跌7.55%,这次国内市场的突发性下跌随即引起全球股市纷纷跳水,恒生指数跌4.84%,其他亚太主要股市也大幅下挫,稍晚,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1.74%,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06%,欧洲各主要股指跌幅也在1%左右。A股暴跌的影响不止于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随后大幅收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期铜价格跌幅超过4%。国内市场变动产生如此程度的国际影响力并非个案,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股市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任何人都无法忽视。

国际资本市场间的互动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互相“渗透”、没有一定的“国际化”是无法实现的。当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进入的领域、额度和程序以及其他很多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限制,并没有完全开放。应该说,这些方面更多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国际性”水平不高的反映。“国际性”代表一国资本市场自身在制度、规则等各方面建设和完善的程度,它可以衡量一国资本市场“成熟”与否和发展到达的阶段如何。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仍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健全的方面,国际性水平和影响力相比发达国家仍显不足。如何在不断改进各种内部设计、完善相关规则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提高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国际性”水平更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

博弈:

“迫切”不能“急切”

“高效”更要“安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建设一个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资本市场既是前面提到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任务。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我国现代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完善。

我国现代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完善是一项充满难度和挑战,需要稳健推进的综合性“工程”。虽然经济的发展对现代资本市场构建不断提出新的“迫切”要求,但考虑到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很不完善、金融中介机构还不成熟、创新工具依然缺乏和汇率波动仍不灵活等实际限制,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不能“急切”,要更加注重“稳健”和“安全”。

韩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中制定了4阶段发展步骤,即间接参与(1981~1984年)、有限度直接参与(1985~1987年)、进一步开放(1988~1989年)和完全开放(1990年后),稳步推进本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台湾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历时20年,贯彻先间接投资后直接投资、先机构投资后个人投资,根据市场发展实际情况逐步放宽限制的原则,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实现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日本同样采取慎重的渐进式方针,有步骤逐步放松金融监管,引进竞争机制,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本国资本市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上述国家或地区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健”与“安全”的重视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当然,也有国家对于开放本国资本市场过分“急切”,忽视对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导致风险的累积和爆发,致使国内发展受到严重损害。智利在本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忽视本国资本市场实际承受能力,盲目制定过高、过快的发展要求,特别是1974年开始的金融部门改革措施过于激进,与其自身尚不完善的经济基础和金融监管水平极不适应,最终导致国内利率大幅攀升,大量外资涌入,为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祸根。

可见,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必须要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相适应,协调好与经济系统和制度间的均衡关系。否则,资本市场脱离实际“国情”的盲目对外开放将面临巨大风险,如所谓的“波动溢出效益”等。这些风险经过“连锁反应”被放大,甚至可能侵犯到国家的经济乃至国家。

当前,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日益“顺畅”和金融衍生操作的大肆使用,风险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无限”扩大,任何单一资本市场的小波动都有可能引起多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迪拜世界”在短短几日内“横扫”国际资本市场,造成全球范围内股市暴跌和汇率大幅波动:在亚洲,日经指数下跌1.7%,港股恒生指数重挫2.7%,澳股S&P/ASX 200指数大跌2.4%;在欧洲,英国FTSE 100指数跌3.2%,德国DAX基准股指跌3.2%,法国CAC-40指数跌3.4%;而美元兑日元汇率创下14年来新低。国际资本市场上这种风险传递“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使得任何一国在本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都大大增加,脱离经济系统实际发展水平的“超前”对外开放,必将对一国资本市场造成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因此,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不能过分追求“速度”,要更多注重“稳健”和“安全”。要从间接开放开始,稳步做到国内市场的开放后再“安全”地实现更高层次和程度上的对外开放。要制定详细周密并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开放计划和实施措施,把握好对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渠道和手段的控制,从各个层面保障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进程的有序、高效、稳健和安全。

开放与监管:

双向开放内外交流

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早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世外”,否则就只能在“闭关锁国”中快速落后,离开国际活跃舞台。理论上,一国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完全应该自主决定,即是否开放、如何开放和开放步骤都完全由一国自主决定。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普及后,要求单个经济体“开放”和“交流”的国际压力愈来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一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自主决策产生很大影响。

概括来讲,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国内资本投到境外和国外资本进入境内,即“走出去”和“引进来”。这两方面的“开放”和“交流”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两者并重。实质上,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内外部各项制度不断协调适应的过程,是内外部市场运作规则有效对接和转换的过程。国内外资本市场规则对接的难度越小、越容易,越有利于资本在两个市场间的流动,越有助于提高我国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中,要适应国际惯例,与国际要求接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强“内外交流”。

但是,在“内外交流”的过程中,一国资本市场将面临更多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和冲击,正如前文所述,国际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的风险传递特点将使得我国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对资本市场监管提出了严峻考验和要求。

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作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阀门”,必须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要根据实际需求稳健调整,不能过分“超前”。韩国、台湾、日本和智利在这方面为各国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此外,在资本市场监管方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十分必要。资本市场参与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彼此间的交易规则、法律法规、市场成熟程度等都存在差异,减少这些差异和不对称性有助于一国资本市场监管效率的提高。在与国际资本市场“惯例”、“要求”对接的问题上,同样要坚持“稳健”与“安全”原则,“高效”但不能盲目。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2

记者:贵公司2013年业绩表现突出,具体原因是什么?

重阳投资:重阳投资旗下基金持续保持优良的投资业绩,以重阳一期为例,成立至今的5年中年化复合净收益率超过25%。从中长期角度看,重阳投资旗下基金均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而我们2013年的业绩表现基本与重阳产品的长期趋势是一致的。

“客户利益第一”是重阳的核心经营理念。2013 年,我们进一步将“客户利益第一”明确化并落实到工作每个层面:客户利益的中心是投资业绩,一切工作要紧盯业绩和合规;业绩背后是投研能力,投资以研究为基础,研究为投资服务;单纯追求管理规模的扩张不可持续,规模务必与投研能力相匹配,一个符合适当性原则的稳定客户群对投资业绩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投资组合稳定和仓位管理,为此我们从2013 年开始对产品规模实施主动管理。

记者:对2014年行情判断?对于现在提出的新牛市起点的观点,您有何看法?

重阳投资:我们预计,2014年沪深300等指数存在中级上行的机会。在此过程中,那些引领和受益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将成为市场“宠儿”,而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有望得到估值修复。另外,我们判断那些曾因供给不足导致高估的企业将迎来沉重的调整压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2014年和2015年将是A股迈向成熟的弯道,我们坚信,理性只会来迟,永远不会缺席。

2014年一季度的投资策略与我们对于全年行情的判断是一致的。我们将布局于那些引领和受益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同时回避那些曾因供给不足而导致高估的企业的股票。

创业板内部分化 大盘蓝筹有望得到估值修复

记者:如何看创业板未来的走势?

重阳投资:我们判断创业板内部也会发生较大的分化,那些能够实现业绩成长的公司的股价将得到一定支撑,而业绩无法支持目前高估值的公司将面临估值调整的压力。

记者:如何看蓝筹股在2014年的机会?

重阳投资:总体上看,蓝筹股目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已经对于未来经济和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有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觉得蓝筹股继续下行的空间和概率都较低。但我们判断蓝筹股也会有结构性分化,那些引领和受益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将成为市场“宠儿”,而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有望得到估值修复。

新股发行改革将为资本市场打下更坚实基础

记者:对IPO重启后的表现有何看法?公司是否会参与打新或者前期的投资?

重阳投资:IPO重启后市场遇到了一些小的波折,我们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股发行是实现资金有效配置核心的环节。因此,从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新股发行改革措施将为我国资本市场未来长期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现实状况下,任何改革进程无疑将是曲折和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市场参与者,我们需要对这一问题有充分认识,需要给予改革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更需要对改革者给予应有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发达国家要培育一个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可以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高效资本市场也同样是个艰巨的挑战。这既需要自上而下完备的监管体系和制度设计,也需要我们每个市场全体参与者的尽职与自律。

重阳投资会严格按照我们的投资策略和选股标准,对新股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对于符合公司投资标准的投资标的,重阳投资会参与申购。

全面深化改革将使A股走向成熟和繁荣

记者:对目前我国进行的系列改革,特别是制度变革,您有什么看法?

重阳投资:不经意间,我们已站在一个重要历史拐点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将面临重大制度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水平,传统的加杠杆保增长无疑是饮鸩止渴,为确保经济和金融安全,去杠杆促转型成为必然。去杠杆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是艰难挑战,休克疗法式的去杠杆显然不是明智选择。去杠杆有两种途径,一是减负债,二是加权益,选择单纯减负债的去杠杆或将严重影响经济增速,选择以加权益为主、减负债为辅的去杠杆则现实可行,而加权益的前提是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能有效配置资金的权益市场。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建设中,在当前和未来,A 股市场都将是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最重要的权益市场。无论是证监会去年11月30日新闻会的四文件,还是进一步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新国九条”,无论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税收递延政策的推出,还是QFII 和RQFII的持续扩围,都在为股市复苏及其与国际接轨做制度铺垫。

历史使命决定了未来A股市场不能长期萎靡。如果各项制度变革得以贯彻落实,A股将发展成为一个能切实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投资和融资功能兼备的资本市场。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3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国首批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之一,截至到2007年底,海富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500多亿元,包括7只风险收益特征各不相同的开放式基金,海外投资咨询业务资产规模超过160亿元。

几年的时间里,海富通的品牌形象已初步建立,并多次获得境内外各种殊荣,而田仁灿见证了这种成长。

资本与商人同行

《中国联合商报》:资本市场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有何重要的意义?

田仁灿: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今天,和前辈们相比,现在的优秀商业企业家面临的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企业家来说,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进行财富管理,或者如何善用企业年金制度来提升企业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企业家选择诚信透明的资产管理人是实现“资本推动”的第一步,而作为一家专业的资产管理企业,海富通连续四年坚持聘请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进行独立评级,并在去年获得了中国金融机构迄今为止最高的评级“M2+(中国)”。

《中国联合商报》:在这次大会上你做了“资本推动商人前行”的发言,目前让资本为商业企业家服务、实现双方的有效结合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田仁灿:资本和商人无法建立合作的桥梁,关键是始终没有建立诚信。如果说现在完全是现代的商业文明、金融文明那还为时过早,如今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完备,就是看执行的问题。在其他一些国家,银行即使亏损了也会保证赔付给客户,而我们目前离这一点还相差比较远。为什么不讲诚信?这是因为社会体制方面缺少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诚信是跨越血缘、义气的,而这种义气就是对社会的不诚信。

《中国联合商报》:除了这种社会化的诚信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什么障碍呢?

田仁灿:我想大概都可以归结为这个问题,例如上市公司是不是精确地数据,展示它的财务情况。所以在国外越是诚信的公司别人给出的评价越高,我们国内这方面最近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诸如此类,还有我们对投资者的诚信。

《中国联合商报》:如果一百分满分的话,在诚信方面你给海富通打多少分?

田仁灿:这种诚信就在于我是不是诚信地对待与客户之间的约定,所以说基金经理应该去兑现他的承诺,按照约定去做,这是关键。我可以给海富通打80分,其他的20分就是属于技术层面了。我们非常坦诚的对待外部,做到透明,我们不会关起门来。

坚持长期持有策略

《中国联合商报》:作为首批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之一,你对于今年基金的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

田仁灿:对于今年的形势我不认为不合理,处于转轨的状态,这是资本市场无法回避的阶段,也涉及到企业、行业的周期性,资本市场是永远无法预测的。过多的市场被气氛左右,基本面还是很好的,需要场外的交易,应该让投资者看到对于大势的判断,看到基本面。

我始终是这样的一个观点,买基金就是买公司,是为了长期的收益,不是短期。

《中国联合商报》:面对资本市场的日常波动,你建议投资者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动?

田仁灿:如果想战胜市场,必须摒弃波段操作的思想,坚持长期、分散投资的策略,通过资产要素和合理的资产配置来赢得收益。从短期来看,投资者获得的绝对收益是一个变量,会随着市场波动而不断变化,但是从长期来看,投资者持有的各类资产在一定期限内所体现的平均年回报率却是一个定量,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坚持长期持有,那么得到的回报将会是比较稳定而且有保障的。聪明的投资者不应当去追求短期的变量,而应当致力于发掘长期的定量。因此在资本市场上,往往是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能获得最丰厚的收益。

《中国联合商报》:总结你的观点就是投资者应该长期投资?

田仁灿:在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同时,另一个重点是分散投资,通过资产类别的分散、跨市场投资的分散来进行资产组合配置,从而尽量分散风险乃至回避掉不该有的风险,对于商业企业家来说,通过资本市场,分散单一实业资本的风险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联合商报》:海富通的海外业务不断发展,如何看待海外新兴市场?

田仁灿:我觉得全球流动性过剩,钞票太多了,钱不值钱了,这些钱很大一部分到了新兴市场,例如金砖四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确给新兴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高成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原料、燃油等的上涨,这些通胀的压力给一些中小国家带来压力,例如越南也是高通胀。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新兴市场的收益率永远会高于发达国家,但是新兴市场的波动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由于油价高涨和部分小国家通胀形势的急剧恶化,国际资本对新兴股票市场的投资目前仍然比较谨慎。

A股未来下跌有限

《中国联合商报》:海富通是首批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那么这项业务最近有哪些进展?

田仁灿:海富通目前是国内40多家著名企业的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企业年金业务规模达到65亿元,为全国超过200万企业职工提供年金投资管理服务,成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领先者。

海富通致力于为企业年金基金提供优质的全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管理及相关服务。

《中国联合商报》:对于今年A股市场投资有什么样的看法?

田仁灿:总的来说,估值回归合理,信心有待恢复。我们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包括CPI回落、政策救市、北京奥运会、央企重组等,对于未来国际商品价格高涨、国内价格管制和货币持续收缩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认为,A股市场的合理动态市盈率中枢在19~20倍左右(较H股溢价30%左右),未来市场空间下跌有限。

《中国联合商报》:那么你建议投资者投入到哪些领域?

田仁灿:建议超配收益于涨价的上游资源类股和需求相对稳定的下游消费服务类股,如煤炭、化肥、医药、金融、百货、电信设备等。当然A股市场还存在一些负面的因素,包括国际商品价格高涨、货币紧缩和价格管制、经济和盈利增长回落、大小非减持压力等。

《中国联合商报》:你刚才提到了资产重组,那么资产重组能否再掀呢?

田仁灿:最近电信和军工部分的一系列动作令市场再次憧憬央企重组的盛宴。我认为有关部分在加快推进行业内整合进程,预计未来12个月,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将再次成为股票市场的热点。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4

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渠道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要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内部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必须实现稳定和健康发展。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9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其中,将“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列入第一项重点任务之中。这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不仅是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而且是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关键渠道。

资本市场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效益分配等功能的认识日益深化。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资源资金流动、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角逐,资本市场越来越渗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笔者认为,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资本市场的支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资本支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资本市场支持;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也需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当然,以上四个方面任务的有效完成,也将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使资本市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政策建议

随着中央一系列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和释放,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会经过一个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渠道,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着力点应定位于: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政策和策略安排上,笔者建议:

1、切实稳定股票市场运行,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理论上,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但是,现实中股票市场也经常会偏离实体经济运行,遵循自己的规律自我发展,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反作用。2008年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运行,已经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运行和消费增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切实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是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须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市场的“大小非”问题。一是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全流通发行,建立全流通定价机制,从源头上切断“大小非”增量供给。二是通过政策疏导减轻“大小非”压力。可以针对不同公司采取不同方法解决,如完善大宗交易、发行可交换债券、二次发售,以及将部分“大小非”划归社保基金、成立专门接纳“大小非”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将“大小非”对市场的集中压力分散化。其次,要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各项制度,适时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将越来越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作用,大力支持具备自主创新、有技术特长的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培育起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良好品牌、坚实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考虑到创业板已经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建议创业板在明年早些时候推出。第三,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积极稳妥地推动期货市场发展,通过创新期货新品种熨平市场波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呈爆炸式增长。这意味着,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正进入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事实上,在经济金融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风险规避功能将会大大凸显,此时的期货市场不仅会为企业避险保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为企业“保命”。面对尚未见底的金融危机影响以及近期爆发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我们必须完善期货品种体系,逐步推出一批对国民经济有主要影响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不断满足相关企业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要,要进一步完善能源、金属、农畜产品等期货品种系列,积极探索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尽快推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钢材、稻谷等商品期货新品种。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5

比如有的股民常常似是而非地认为,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但不增,还略有下降,股市怎么会上涨呢?此乃标准的教条主义的看法,只有不懂股市的人才会说出如此肤浅的话来。他们不知道,股市涨跌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减并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两者并非亦步亦趋、如影随形。相反,股市涨跌常常滞后或提前反映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减。

有人说,国民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关系,就像主人和小狗,主人一直向前走,小狗却常常跑来跑去,一会儿落后于主人,一会儿超前于主人。由此可见,炒股是不能仅仅盯着上市公司的业绩的,还应该关注小狗的小脾气和股市之外的大环境大气候。想赚股市的钱,而不懂股市,是危险的。炒股,只有先懂炒股,赚钱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投资比的是修养――kangwn6

市场充满了无穷的诱惑与陷阱,对应着人的贪婪与恐惧。单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最多就是一个交易机器,最近即使能在市场中得到一定的回报,但这种回报是以生命的耗费为代价的。无论多大的回报,都抵不上生命的耗费。生命,只有生命才能回报,生命是用来参透生命,而不是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所谓回报。

在当代社会,不了解资本市场的,根本没有资格生存,而陷在资本市场,只能是一种机械化的生存。投资市场最终比的是修养与人格及见识,光从技艺上着手,永远只能是匠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菩萨求己的股市哲理――何帆

某一天,一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其实,放到股市本身来讲,我们明明掌握了一些股市技巧可以战胜这诡异的市场,换句话说,就是股市往往有时候一招制敌,无需太深奥,最关键的是贪心害了我们的钞票!习,是要学的,学无止境吗,但你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与运用,逐渐形成自己的操作风格,这才能算在股市里闯荡玩出了一些东西!连菩萨都拜自己了,更何况我们呢?

下半年投资思路之我见santaihe

农业银行的上市可能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具备了成熟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完成由“新兴资本市场”走向“成熟资本市场”的最后标志应该就是“国际版”的推出!

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资源配置;资本市场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发展及完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环境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其持股比例日趋升高,机构投资者的能动性也显著提高,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其持股效应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成长,机构持股在股权结构中所占据的份量日益攀升,机构投资者逐渐抛弃过去“用脚投票”的消极被动方式,亦纷纷尝试向“用手投票”的积极主义方式转变,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影响公司决策,对集团企业的内部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因此,机构投资者最终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研究对于其能否行使其监督职能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目前主要结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有效监督,负面监督和无效监督。大部分文献认为机构投资者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Shleifer 和 Vishny(1986)认为,如果一家大的机构投资者对某公司持有股票,那么这个公司可能会具有更好的治理效果。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更能主动的发挥监督作用获取收益。Healy等(2005);Mitra和Cready(2005);Velury和Jenkins,2006)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比普通投资者,具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以及在专业知识和人力对信息进行处理方面更有优势,因此能有效地提高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抑制的盈余管理行为。 

我国机构投资者出现较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从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关于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也是在2001年之后才逐渐增多。李向前(2002)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增加会降低其监督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因此机构投资者愿意增持股票,并且积极监督来获取收益。崔学刚(2004)实证发现前十大股东中存在证券基金时,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较高。他认为机构投资者因为获利的动机会对管理层施压,进行监督。程书强(2006)利用沪市2002-2003 的数据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盈余信息更及时的公司,能够规范公司的经营,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比例成反比。杨海燕、韦德洪等(2012)他们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提高公司乃至资本市场会计信息透明度。 

三、研究假设 

现代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委托问题的产生。再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获得更多更透明的信息成为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制定投资决策,最终其行为体现在股价之中。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可以缓解问题。与一般投资者不同,机构投资者介于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他拥有中小投资者所不具有的专业知识、资金规模和信息优势,这些优势使机构投资者能够有能力去获取公司的价值信息并进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这也是机构投资者能够对管理层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的原因。这也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较大的优势。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挖掘活动对增进资本市场的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情况的关注,以及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监督,能够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可以产生一定影响,机构投资者逐步起到稳定资本市场发展,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据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为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国内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采用2006年版本的行业分类进行研究。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优化资金流向,即引导货币资本流向效益好、成长性高的公司和行业。基于此,本文借鉴Wurgler(2000)模型(a),建立模型(b)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衡量。该模型考察行业实现的增加值与行业固定资产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系数β的大小可以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要研究资源配置效率和机构持股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b),再将公式(c)带入公式(b)中得到公式。当公式(d)中β2显著为正时,假设得证。 

lnIi,tI,t-1=α0+Coef*lnVi,tVi,t-1+εi,t(a) 

Ii,t=α+β*EPS_WAi,t+εi,t(b) 

β=β1+β2*INSTi,t(c) 

Ii,t=β0+β1*EPS_WAi,t+β2*EPS_WAi,t*INST+β*Control(d) 

Ii,t表示行业上市公司t期总资产减去t-1期总资产除以t期总股本。EPS_WAi,t是t期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加权平均收益。用某行业上市公司t期的利润总额除以t期总股本。INSTi,t为某行业所有上市公司t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除以流通A股的比例。本文还参考周中胜等(2008、2011)的研究引入了Fluidity、Stock、M_C和SOS作为控制变量。Fluitdityit表示股票市场流动性,为某行业上市公司t期的年成交额除以上市公司t期A股市值。Stocki,t表示股票市场规模为t期A股市值的自然对数。M_Ci,t是市场集中度,用某行业前四大企业总资产除以行业总资产SOSi,t表示国有股比重,是用行业国有股股数除以行业总股本。 

五、检验结果 

首先按照模型(b)建立回归(1)和(3)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各行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根据模型(d)建立回归(2)和(3)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的影响。

回归(1)中EPS_WA的系数为2.225在1%水平下显著,模型的解释能力为20.3%,当考虑机构持股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时EPS_WA *INST的系数不显著,但是EPS_WA的系数仍然在1%水平下显著,模型的解释效果达到23.6%。对比回归(1)和回归(2)EPS_WA和INST的交乘项的加入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说明机构持股对资源配置效率确实有一定的影响。 

在回归(3)和回归(4)中分别加入了控制变量进行研究,其中EPS_WA的系数保持为正,说明盈利能力对资源配置有正向的影响。在回归(4)中交乘项的系数为11.05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且模型的解释能力达到32%,有显著的提升,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六、结论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完善,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正确看待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方向。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利用Wurgler的研究方法对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正面促进作用。机构投资者通过持股决策对股价产生引导,使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向高收益行业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我国应该利用机构投资者的正向影响,同时提高其经营运作的水平和透明度,使其发挥更好的提升资源配置的效果。(作者单位: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Jeffrey Wurgler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8(2000):187-214 

[2] Shleifer A,Vishny R W.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 : 461–488. 

[3] Healy.E and K.Palepu.Information Asymmetry,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1):4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