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肺炎;老年性;护理

肺炎是导致老年人死亡最常见的感染,其感染的病原菌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1]。老年肺炎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所患肺炎。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患老年性肺炎[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肺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科对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其中男79例,女29例,年龄65-91岁;平均72岁,其中单纯肺部感染30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78例,入院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胸片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符合肺炎诊断标准。入院后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氧疗、止咳痰、加强营养支持及耐心细致的专科护理。本组患者治愈65例,好转39例,转院4例,住院时间为11-18天不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老年人常常同时合并有其它慢性病,易产生悲观、孤独、急躁等情绪,应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相关制度等,解除他们因环境陌生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向患者介绍该病的一些知识,并介绍我科治愈出院的病例,在操作、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肺炎临床上变化多样,症状不典型,不拘泥咳嗽,发热,黄痰,胸痛等青壮年肺炎常见症状进行诊断,可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或全身衰竭症状等[3],且较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尿量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症状及神经精神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患者身体衰弱,往往咳嗽无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应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加强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呼吸操及有效的咳嗽等;给予雾化吸入,一天两次,以稀释痰液,或按医嘱给予祛痰剂;掌握吸痰技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的动作应轻快,边吸边提,边吸边转,切忌上下提插,每次时间以10-15秒为宜,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注意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吸痰后根据肺部听诊情况以评估吸痰效果。

2.4输氧的护理老年肺炎患者往往伴有低氧血症,而有效的氧疗是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的重要措施,入院后即按医嘱予持续低流量给氧,1-2升/分,采用单侧鼻导管或单侧鼻塞法,每天更换导管时从另一侧鼻孔给氧,湿化瓶内放蒸馏水,每天更换,氧疗期间注意观察鼻腔黏膜情况及缺氧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用氧安全及输氧的注意事项。

2.5饮食护理给予优质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老年人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萎缩,加上长期卧床,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因此宜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进水量有2500毫升以上。

2.6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保持病室整齐、空气清新、床单位清洁干净,营造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定时翻身,以防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清晨、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必要者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2.7出院指导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及有关知识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等,定期门诊随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适当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积极治疗原发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心率增快、胸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3讨论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改善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这说明专业的护理对老年肺炎患者的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5-1447.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生;老年护理;兴趣;培养

老年护理是中职护理学里的一门临床考查科目,由于高校的扩招,给中职学校医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生源的素质整体下滑。现实的生源整体素质差与医学教育要求学生起点高相差甚远,这给《老年护理》的课程教学带来困难。而且,学生往往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但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对这些心、脑、血管等身体各项功能的“集体衰退”的特殊人群,国家、社区、家庭对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因此,提高和培养中职护理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老年人现状及老年护理队伍需求,明确学习目的

1.世界及我国老年人口的现状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1]。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2050年将达到25.50%。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2]。我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世界罕见。老龄人口的增加将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给健康护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虽然国家给予了足够重视,但进行老年护理的护理人员还是比较缺乏。

2.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从老年人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老年护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外,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3]。

3.老年护理队伍社会需求大

据资料显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集中出现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也对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由于我国1994年在护理教学中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1998年以后,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合理选择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教学重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重点的知识点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老年护理》的教学内容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临床上经常接触的病例,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九章“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这个知识点上,而且在本章节中,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知识在中职内科护理已经有所讲述,我们教学组也根据这种情况把以上这几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先在上课前进行复习、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进行讨论,这样,就不断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习效果好,还能增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

2.授课生动有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讲授法是教师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使用较通俗、易记的语言及直观的教学法,由浅到深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在过程中还要突出重难点,以便于学生记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介绍老年护理相关知识过程中,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教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护理教学中,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护理诊断是针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所下的临床判断。护理目标是护士为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所期望得到的结果,护理目标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工作和评价效果,护理目标又分为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护理措施是对病人实施护理措施,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保证病人安全及病人是否能接受,否则无法实现,而且每实施一项护理措施必须要有理论依据。如何才能够使学生对此知识加深影响呢?由于现在全国护理执业考试都是采用单选题,所以很多学生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的诊断都怀着一个猜的态度去学习,他们认为到考试的时候猜对就行了。因此,加入病例分析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病例分析教学可起模拟直观教学的作用。笔者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灵活采用病案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病例讨论分析过程中,我们让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医师及护理人员,教师来扮演病患者。扮演过程中,要求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尽量不使用医学术语。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沟通技巧,语速应减慢,内容应注意重复、强化等。在角色扮演后,让学生来进行学习讨论,找出其病因及主要表现、病人心理状况及情绪反应,提问患者有哪些突出症状及体征,再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以上方法能锻炼学生的诊断能力、分析能力及归纳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加对老年护理学的兴趣。

三、多到医院、养老院及福利院进行实践教学

丰富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老年护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次到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及福利院的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临床表现产生新的认识,而且多接触老年人,还能让学生在今后实习过程中更快地进入对老年病患者进行护理的适应过程。在实践中,学生与老年人相处会产生比较多的困难,但学生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迎难而上,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把掌握护理技术与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学生整体护理意识。

总之,面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及职业能力。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及护理服务的发展,我国需求的老年护理人员还会日益增多,因此,我们要提高和培养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老年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3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3)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健康教育

(1)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3)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4)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5)按医嘱用药,如2周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4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治疗

心血管疾病,我们也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它是指涉及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其可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及急性心血管疾病[1]。其在患者体内的各个器官中比较常见,大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或是细胞本身在各个阶段的退化而引起的[2]。老年人身体内的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慢慢衰退,导致各种慢性的非传染疾病逐渐发生,其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还在慢慢向中年人蔓延。

1 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改变及其发病特点

1.1 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发病部位四周的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心室的顺应性减弱;心脏的瓣膜发生钙化。近些年来,利用阿斯匹林等药物以及中草药制剂来将患者微循环进行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3],同时也将患者的血粘情况改善了,但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并未减少。

1.2 中老年人的发病特点 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其体内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慢慢衰退,一旦有伤风、感冒、发热等症状出现,心血管疾病就会立即发病,并发多种病症。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注意保养,其还可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也威胁不了患者健康。但若患者患有糖尿病、肺部疾病或是高脂血症等病症,心血管系统的退变就会非常明显,病症也会加重,临床症状非常复杂,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2 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分类及其临床特征

2.1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根据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发现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当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居多。患者的血压升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冠心病的产生。根据众多医生以往的治疗经验来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首先考虑的是冠心病的出现。但是随着病症的变化,很多中老年所患心脏病并不都是冠心病,其也可能是患上年轻人所患常见病或是一些比较罕见的病症。因此,在治疗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时首先要及时对其病症进行诊断。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现医疗设备不断改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可借助很多现代的诊疗方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2 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与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病程较长、发病速度缓慢、症状表现不明显、临床特征不典型等。特别是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是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并发更多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其很容易因为诊断不及时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察,护理人员要对提高警惕,对于患者在早期时的一些症状进行详细地记录,以在患者发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地抢救,提高患者生存机率,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度及知名度。

3 治疗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所要注意的问题

3.1 中老年人的临床恢复特征 中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在其发生急性病变后,其组织受损恢复及其器官功能恢复因其年龄问题其恢复速度都会比较缓慢,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因其心血管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其功能的恢复状况通常都不太令人满意。且患者的泵衰竭比较常见,对于患者中期或远期的预后也不太好。如果患者出现身体状况不佳、消化不良、售价下降、排痰或排便不畅、肺炎、静脉血栓或是肺栓塞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并发症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恶化。若患者出现身体严重失水、缺氧严重或是痰血瘀阻等情况则会诱发肺栓塞,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患者猝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产生及术后的护理。

3.2 中老年人的用药情况 据统计,人在40岁以前其器官功能为100%,60岁以后下降约70%,而在90岁时会下降到40%[4]。可见,人体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下降,因此,在对中老年人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所用药物的各类及剂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加强其综合调理,包括在饮食、生活及心理等方面要进行指导。有些中老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可能兼患7、8种疾病,此时就要对其病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老年人的吸收及排泄状况给予其适当的药物及治疗。否则就可能会产生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3.3 中老年人的预后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比较差,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的病症分析及诊治要进行最基本的判断。介于中老年人其预期寿命较低、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衰退、发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及并发症产生概率大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征[5],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当中,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不能单纯地检查其心血管方面疾病,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医疗知识及诊断技能,借助现代医疗器械,对于患者出现的其他临床症状也都要进行检查及分析,以及时预测患者产生其他病症的可能性,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4 结 语

医院对于患者要负责到底,尤其是在这个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医务人员必须要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医疗水平,对于患者的疾病要有极强的预测能力,能够对患者身体的全面状况进行了解,同时还要注意提高防范意识,在遇到一些重大疾病时,要及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家属的治疗意向,最终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武文波,赵莉,邵玉薇,闫胜敏.80岁以上高龄住院者心律失常状况评价[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03).

[2] 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06).

[3] 孙安民,李素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06).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健康;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25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21-01

1 资料与方法[1]

1.1 临床资料 选择年龄在60岁以上体检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0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情况,选择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题方式完成问卷。

2 调查结果

2.1 就诊原因 牙列缺失285例(95%),食物镶嵌288例(96%),牙体缺损255例(85%),牙齿疼痛120例(40%),牙齿松动90例(30%)。

2.2 对口腔保健知识不了解60例(20%),一般了解195例(65%),读过相关书籍45例(15%)。

2.3 常用治疗方法 自行常用抗菌药物治疗60例(20%).定期主动做保健检查15例(5%),有病后就诊:①接受医生治疗建议210例(70%),②不接受医生治疗建议15例(5%)。

3 老年人常见病的预防

3.1 老年人龋齿的预防 由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多半会有牙龈萎缩,牙齿之间的间隙增大,牙根外露,因此,老年人的牙根和牙间隙的部位容易积聚菌斑,牙根和牙间隙的龋病发生率就会增高。龋齿的预防主要还是要保持口腔清洁。老年人应该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选择磨毛、柔软、弹性好的牙刷;使用牙签和牙线来清洁牙齿的时候,也要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顺着牙缝及牙面缓慢移动;老年人最好养成每餐饭后漱口的习惯,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上。

3.2 老年人牙周疾病的预防 老年人的牙周病发病率非常高,可以达到75%-90%,牙周病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的、进行性和破坏性的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人去医院诊治的时候,病情都已经相当严重,牙齿发生松动或脱落,引起牙齿缺失。预防牙周病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如果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牙龈出血以及出现牙齿松动、牙根、口腔有异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牙周病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口腔和牙周的检查与护理,每半年做一次洁牙,清除牙垢和牙菌斑,保持牙龈的健康。

3.3 老年人牙齿过度磨损的预防 牙齿过度磨损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刷牙的方法不正确、牙刷刷毛过硬,以及平时喜欢吃硬的食物,都容易造成牙齿的牙合面、颈部的釉质缺损,导致牙本质暴露,牙齿在遇到冷、热、酸、甜等食物的时候,会变得很敏感,而且磨损后的牙齿会形成锐利的牙尖,对口腔粘膜造成影响。为了预防牙齿过度磨损,老年人应该注意科学的刷牙方法,要采用竖刷法,牙齿的两面都要刷到,牙刷要每季度更换一次,正确使用牙线辅助牙齿的清洁。另外,一旦发生牙齿磨损的情况要及时诊治,对磨损严重的牙齿进行修补,以保护牙髓及神经不受损害。

3.4 老年人口腔粘膜病的预防 烂牙或磨耗过度的牙尖,极容易损伤口腔黏膜,老年性牙磨耗造成锐利的非功能牙尖或咬合边缘嵴对舌粘膜的长期机械刺激和慢性损伤,是舌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牙周炎等疾病会使口腔粘膜长期处于细菌的侵蚀之中,可能引起粘膜的癌变。老年人的口腔粘膜会出现生理性老化,因此容易患口腔溃疡、扁平苔癣、口腔白斑等口腔粘膜病,老年人应该注意戒烟戒酒,不吃过热的食物,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及时修补磨损的牙齿,对残牙进行及时处理;还应该注意合理的膳食和睡眠,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积极预防口腔疾病。

4 常见并发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并发病的发生率相对增加,在口腔科老年患者中,影响口腔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病为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

4.1 高血压 高血压为老年常见病。由于老年人动脉不同程度的硬化,以及对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恐惧心理等影响,可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病情加重。此外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交感神经对血管反射性调节能力减低,治疗中长时间躺卧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前应测量血压并记录,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轻中度的高血压并不影响口腔治疗,但可于治疗前给予镇静剂,如果收缩压超过年龄加12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应使用降压药,待血压降至合适后再行治疗。局麻药应避免选用含血管收缩作用药物,可选用利多卡因。在注射局麻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对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缓慢坐起,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观察10min后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

4.2 冠心病 由于老年口腔科就医基数的增加,其冠心病病例也呈相应增多,冠心病发病较急,危险性大,其中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上下颌骨,甚至以此症状就医,而口腔科治疗时的疼痛等因素可为其发作的诱因。对于近期曾有心绞痛或6月以内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口腔科治疗应适当延缓,先到内科检查及治疗。对于无禁忌证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口腔科治疗时,需常规配备心血管扩张药物、氧气与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4.3 糖尿病 近年来口腔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白血胞移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加之血管病变,组织营养差,肉芽组织形成不良,致使伤口不易愈合 [3] ,同时对炎症易感性明显增高,与牙周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糖尿病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易出现水、电解质的紊乱及酸中毒,术后易并发感染。门诊手术治疗患者应在术前检查了解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常规给予抗生素。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防止不必要感染的出现。部分患者治疗前若空腹,治疗中需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5 口腔卫生护理的健康教育[4]

5.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上下竖刷,力量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个月定期更换。

5.2 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较高的食物,很多口腔疾病可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口腔卫生条件,并能起到预防口腔疼痛作用。经常参加户外保健操等活动,增强体质。

5.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牙病,及时治疗,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如能早期治疗可保住牙齿。近年来国内在局部治疗同时给灭滴灵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较好,也可配合中医中药。

5.4 老年人牙病多,义齿也多,带义齿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经常保持义齿清洁很重要。临床及门诊病例观察到食盐水洗刷义齿和0.2%氟化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6 讨论

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年龄,老年人应该多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药酒不良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药酒嗜好,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总之,对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应予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晓兰,颜雨春,陶小珍,高永梅,丁杉,杨玲,田宏伟,夏薇. 对29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01) .

[2] 徐冬英. 中国老年口腔保健优化管理对策的探讨[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范文6

1老年ACS 的临床特点

1.1高龄者病死率高。

1.2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易并发肺、肾、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心性猝死及住院死亡率高。

1.3老年人心血管病理生理的改变: 老年人血管硬度增加,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人血管再生功能下降,侧枝血管形成不良;老年人对B-肾上腺刺激反应减弱,使交感神经系统在急性心肌损伤维护心脏功能中代偿作用减弱;老年人多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4对造影剂、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药物耐受较差,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出血、血细胞减少等。

1.5术后压迫穿刺局部易形成下肢血栓、淤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

1.6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及术前长期卧床者较多, 术后易发生肺梗死。

1.7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排尿困难。

1.8老年人发生ACS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思想顾虑重重、失眠、焦虑、抑郁、易怒、自卑、固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意思、要求苛刻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李梦芳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其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这对改变患者的心态增加治疗信心,从而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1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意义、方法、术式及预后效果,防止因担心而引发焦虑。做术前准备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

2.1.2术中心理护理 对严重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术中护士除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可嘱患者深呼吸减轻焦虑,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患者的额头以减轻恐惧和焦虑。

2.1.3 术后心理护理 对于忧郁的患者,护士应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偏执易怒的患者,应帮助其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术前急救

3.1.1迅速评估高危险度的ACS 必须迅速地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度危险的ACS,根据老年患者的主诉、病史、心电图准确评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除急查心电图外,更应加强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获得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选择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1.2快速处理和有效干预 高龄是ACS死亡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高龄也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和心肌穿孔的危险。一旦老年患者明确了ACS 的诊断,快速和有效的干预即迅速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持续的心电监护;止痛、镇静。

3.1.3术前准备 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必须在患者急诊入院后90~ 120 min 完成,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的静脉置入留置针,立即心电监护,吸氧,给予镇静、止痛。予腹股沟和会备皮,导尿。AM I 患者通常在入科30 min 左右入导管室行急诊PCI,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床旁置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后入导管室,或于急诊室置入临时起搏器及IABP 后直接入导管室,由CCU 病房医生及护士连接好除颤仪、携带急救药品护送至导管室。

3.2术中抢救

3.2.1准备抢救仪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3.2.2配合插管、扩张 当引导管或扩张管插入冠状动脉时,很可能因机械刺激冠状动脉导致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护理。

3.2.3术中及时肝素化,当放置引导管后,立即静脉推注肝素6000U~8000U,如手术时间超过1h,应每隔1h静脉注射肝素1000U,防止血栓的形成。注意患者有无因冠状动脉血流被短暂中断引起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旦出现,即按医嘱给肌肉注射度冷丁50 mg 或静脉推注吗啡稀释液。

3.3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CCU 病房,严密心电监护,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心绞痛、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2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PCI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应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急性冠脉闭塞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经常了解和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动态观察心电图表现,如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3.3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可能在应用造影剂几小时后发生。告知患者对比剂对肾脏有损害,早期适量多饮水,勤排尿,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内的储积。

3.3.4穿刺局位及鞘管的护理 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术肢自然伸直或微微外展,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3.3.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护理 老年急诊PCI 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术后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确保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到位,防止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3.6 生活护理 对于老年急诊PCI 患者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床头可摇起20~30b,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但避免暴力性屈伸动作。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于术后做下肢活动操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调整好饮食。

3.3.7康复指导 向患者说明继续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介绍植入血管支架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再狭窄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服用波立维75 mg,1次/d,要1a左右;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0.1g~0.3g ,1 次/d,每月复查APT T1次。嘱患者如发现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