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道运输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1
一、对当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思考
为了适应各个时期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科学、系统的经验和方法,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运管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和不足,运管队伍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备。有不少基层单位没有专门机构,缺少工作人员;有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政工人员,仅靠办公室和工会挂职人员撑撑门面;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到位,抓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什么特色。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淡化的倾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多以行政手段代替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不细致,粗线条,简单化。
三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新思路,缺少新方法,说到底,对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信心不足,缺少激情,有厌倦懈怠情绪。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盲点。从目前运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分析,注重机关教育管理较多而对相对分散,处于一线站点执法人员教育管理不够,仅仅局限于开会布置或重大活动提提要求而已,深入到一线督查、落实的少,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很难在一线站点体现出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为薄弱环节。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运管队伍思想觉悟和执法理念
运管队伍的执法是形象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直接关系到交通部门乃至政府的形象。构建高素质的道路运输管理执法队伍是当前新时期工作的需要,也是执法队伍重塑形象、取信于民的需要。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运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组织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尤其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我们要结合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和道德意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我们要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载体,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执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把握重点,重在务实,讲究实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作为国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运管政工队伍建设。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必须把握两个主要环节,首先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做到有班子,有队伍、有阵地,要重视对政工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要关爱政工人员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对其个人和家庭都要通过组织上具体的体贴等激励措施留住人,知人善任,激发其工作热情。
第二,作为道路运输的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休养,不断为自身“充电”,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下运管工作需要。作为运管系统的政工干部必须确立四个观点: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认识到不更新必将被淘汰。二是确立学习是充实自我,调整精神状态的重要途经。三是加强学习改善形象,提高修养,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体现。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和部门努力工作。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2
天然气管道即将天然气(包括油田生产的伴生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又称输气管道。利用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是陆地上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在世界管道总长中,天然气管道约占一半。
天然气管道标准
现代的集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是由钢管经电焊连接而成。钢管有无缝管、螺旋缝管、直缝管多种,无缝管适用于管径为529毫米以下的管道,螺旋缝管和直缝管适用于大口径管道。集输管道的管子横断面结构,复杂的为内涂层-钢管-外绝缘层-保温(保冷)层;简单的则只有钢管和外绝缘层,而内壁涂层及保温(保冷)层均视输气工艺再加确定。
管材方面:钢管是管道的主要材料。天然气输送钢管是板(带)经过深加工而形成的较特殊的冶金产品。管道钢的组织形态,由于工艺技术的差别,各厂商生产的管道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天然气管道的管材来说,强度、韧性和可焊性是三项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指标。
天然气管道发展前景
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仅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整个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来看,中国天然气产业依然年轻。与其他成熟天然气市场相比,中国发展成为成熟天然气市场的用时将更短。
中国的环境压力和快速的城市化极大的扩大了天然气市场。中国天然气需求未来十几年将高速增长,2010-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400亿立方米。这样,供需缺口大约在500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的使用量在一次性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0%。
江阴临港开发区钢管生产加工市场
江阴拥有全国最大的钢管销售网络。临港开发区境内江阴市长江钢管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钢管销售公司。公司以以江阴市无缝钢管总厂、金属制管厂、长钢制管有限公司、长江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无缝钢管为基础,长期与国内大型钢企成钢、天钢、包钢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化企业紧密合作,既经销自产各类无缝钢管,也国产和进口无缝钢管。常年储备各类合金钢管现货资源达8万余吨。连续三年列全国服务业500强,2012年销量达80万吨销售额达40亿元。
其中江阴市无缝钢管总厂、江阴市金属制管厂、江阴长钢制管有限公司等都有生产天然气管道的生产,每年销量约有30万吨,供应中石油、中石化等各大能源类企业。
因此,我们开发区已经具备生产发展天然气管道的基础和条件,在开发区的天然气管网管道的发展可以从培育本地企业出发,做大做强本地企业。
LNG运输企业招引分析
目前国内LNG物流公司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LNG市场的发展,LNG物流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贴近气源但管网不能覆盖的区域基本上都需要LNG物流企业进行公路运输。由于LNG运输车造价昂贵,造价都在200万左右,这使得其购置成本较高。很少物流企业能够大批量采购。以武汉市绿能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为例拥有上百台各类LNG运输车的企业已经是十分少见的大型LNG物流企业了。很多物流公司旗下仅有十数台LNG运输车而且挂靠方式的很多。相当一部分LNG运输车是生产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配置的,运输业务由燃气公司自建的物流公司或者信赖的物流服务商统一管理。
某专业公司做过调研,我国LNG物流公司构成中,企业自主物流公司占61.4%,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占比21.6%,挂靠物流服务公司占10.3%,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占4.2%,个人服务占2.5%。以上各类型物流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是:企业自主物流公司占57.4%,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占比18.7%,挂靠物流服务公司占8.6%,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占12.5%,个人服务占2.8%。
由上可以看到,我国LNG物流产业目前整体实力还不强,大型企业较少。绝大部分企业是小型物流企业和个人LNG车挂靠服务企业。但从市场份额看,由于大型LNG物流公司物流业务关系稳定,服务收益规模要比小型企业及挂靠类公司高,其市场份额达到12.5%。由此可以看到,我国LNG物流公司向大型专业化发展将是一个典型趋势。
经过网络资料搜集和企业走访中了解到,我国大型的LNG运输车的物流公司很少,主要是武汉绿能、新疆广汇等。
我国LNG物流公司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大型企业较少但产值较高、车辆成本制约物流企业发展速度、物流企业一般附属于燃气供应公司、单车挂靠方式更适合LNG不定期零散运输、LNG物流公司业务依赖性强,跨省区能力差。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3
一、美国:管道公司的逐渐剥离与开放
1.天然气工业“结构调整、解除管制”(1978-1992年)井口价格长期受到管制,极大地抑制了上游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加上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禁运、油价暴涨,以及1963年美国政策颁布《清洁空气法》,多种因素带动天然气需求迅速增加,导致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美国州际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为此国会在1978年颁布了《天然气政策法》,开始解除对井口价格的管制,标志着美国天然气工业进入了调整、重建与解除管制期。同时还颁布了《发电厂和工业燃料使用法》,限制新的电厂和工业锅炉使用天然气。随着井口价格的逐步解除管制,天然气生产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天然气产量快速提高。但在天然气产量提高的同时,恰逢美国经济衰退,天然气消费量下降,加上禁止新建工业锅炉和电厂使用天然气,加剧了天然气供应过剩,井口价格急剧下降。此外,伴随市场主体的发育和管道网络的形成,管道公司捆绑式销售天然气的做法受到了广泛批评,市场终端用户与生产商直接见面、管道公司只作为普通运输商的呼声日渐高涨。1985年,FERC了436号令,第一次规定了第三方进入天然气管道的权利,根据自愿原则,下游用户(例如地方配气公司和工业企业)可直接向生产商购买天然气,委托州际管道公司运输,与管道公司签订独立的运输合同。但是,436号令仅仅是鼓励而不是强制管道公司提供公开准入运输服务,还没有发展到不论供应者是谁、所有天然气都在相同条件下运输的程度,管道公司的捆绑式门站销售服务仍然存在;同时,它没有对管道公司提供储气设施公开准入给予类似的鼓励,因此管道公司的市场优势地位仍然存在。在436号令下,主要州际管道公司和大部分次要州际管道公司均同意提供公开准入运输服务,管道公司从销售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转变为既是天然气供应商又是平等地为他人输送天然气的运输商。198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天然气井口价格解除管制法》,废除了所有对井口或天然气气田销售价格的管制。1992年,FERC了被称为工业结构调整法则的第636号令,强制性地要求管道公司分离其销售及运输服务,管道公司必须非歧视性地开放管道,保证其他天然气供应商能够享受到与从前管道公司销售天然气相同质量的运输服务,从而增强了天然气工业中的井口竞争;636号令还特别要求扩大对州际地下储气库能力的公开准入。容量转让是636号令提高天然气运输灵活性的另一个新举措,规定公开准入管道的固定运输和储气库容量的使用权可以永久性或临时再出售,即在管道公司、原托运人等相关各方允许的条件下,向出价最高的托运人重新分配容量。容量的这种重新交易有效地促进了管道容量二级市场的建立,提高了天然气运输的效率。为了促进容量转让市场的发展,FERC要求管道运输公司建立电子交易公告牌,及时公布固定容量和可中断容量信息,以便各托运人平等地获得运输服务信息。自此,所有管道公司从传统的中间商变为单一的输送公司,在FERC的监管下收取管输服务费。
2.天然气工业“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636号令出台以后,美国的天然气管道中游输送环节彻底放开,实行无捆绑式销售和公开准入输送服务。燃气电厂、工业用户和城市配气商(LDC)可以直接向上游供气商购买天然气,但城市居民、商业用户等终端消费者还没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利,只能从自然垄断的LDC处购气。为了使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获得最优购气价格,1995年起各州逐渐尝试在零售市场引入竞争,实施“用户选择”计划,居民和小商业用户除了可以从LDC购买天然气外,还有权利直接从生产商或销售商那里购买。随着计划的逐步展开,LDC逐步将天然气销售和配送职能分开,扮演着类似管道公司的角色。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签订了《能源政策法》,废除了天然气工业管制时期颁布的《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1935)对上下游一体化公司的严格限制,天然气行业并购的瓶颈被打破,公司可以同时发展被监管的下游和中游业务、无监管的上游业务甚至非能源业务。当前,美国的LDC大多同时涉足天然气勘探开发、批发、管输、储存等业务,还有不少LDC同时经营电力等公共事业,市场上一体化的控股公司成为主要趋势,只是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由独立子公司运营。目前,美国政府仅监管中游管道运输和下游城市配气环节,天然气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二、欧州:借鉴英国经验,逐步开放各国市场
与美国类似,欧洲天然气管网管理体制也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逐步调整。目前,欧洲各国天然气行业管理体制和政策主要执行欧盟的指令,而欧盟相关规则的制定大部分借鉴了英国的经验。
1.英国:从鼓励基础设施投资到逐步放开市场1965年,英国在北海发现了大量天然气,从而为天然气工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为加快推广天然气利用,英国政府一方面开放上游促使形成竞争局面,以扩大天然气供应;另一方面于1972年颁布了新修订的《天然气法案》,基于此法案成立了国家天然气公司BritishGasCorporation(BG),授权该公司独家建设经营全国天然气管网和配售业务,政府以低税收和财政补贴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BG花巨资免费对各种家用、商用与工业用燃气设施进行改装。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全国性干线输气网络基本形成,英国政府开始推动天然气市场竞争。1982年英政府通过《石油天然气法》,取消了BG从海上和陆上天然气生产商那里购买天然气供应全国天然气输配的优先权,允许第三方进入BG的天然气输送管网。1985年英国政府再次修订《天然气法案》,强化了第三方进入管网的条件,明确规定年用气量超过25000therms(1therm=105.5兆焦)的大用户有权从上游生产商直接购买天然气,委托BG管网输送;年用气量低于此额度的用户仍然需从BG购气。1995年,英国第四次修订《天然气法案》,核心是确立天然气市场进入的准则及推动天然气行业各领域的竞争。为了保证天然气管网的稳定运行,应法案要求作为唯一管道运输商的BG公司于1996年制定了《天然气管网准则》,准则规定了管网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管道公司的运行方式和保持管网系统平衡的手段。根据《天然气法案》要求,BG公司逐步将其勘探开发、长输与配气、天然气销售业务拆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其中Centrica专业从事终端销售,LatticeGroup专业从事天然气跨区域输送、区域配气和相关技术报务,新的BGGroup主要从事勘探开发和储存天然气。2002年,LatticeGroup与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合并为一个管网公司NationalGridTransco,2005年该公司更名为NationalGrid。天然气与电力市场办公室成为英国天然气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为管道运输公司、托运人和下游配送企业颁发许可证;根据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制定管网收费的价格监管公式,每5年根据气量与通货膨胀等因素调整公式。英国的管输费率与美国类似,同样由容量费和商品费两部分构成。
2.欧盟法令推动成员国天然气市场开放上世纪90年代后期,欧洲天然气管网已较为发达,大部分国家天然气市场得以充分培育和发展,走过成长期进入成型期或成熟期。基于此,1998年欧盟颁布了《天然气内部市场通用规则》Directive98/30/EC,也称“第一号欧盟天然气指令”。该规则要求欧盟各成员国:1)逐步对大用户放开天然气市场;2)将输气管网运营与天然气贸易脱钩,实行相互独立管理;3)在输气、配气、储气业务上推行协商性或强制性第三方准入机制。由于各国对欧盟政策执行力度有较大差异,部分国家市场开放进程缓慢。2003年,欧盟颁布了《天然气内部市场通用规则》Directive2003/55/EC,也称“第二号欧盟天然气指令”。该规则规定:1)各成员国2007年底前全面开放天然气市场;2)长输管网、配气管网、LNG接收站的运营与天然气贸易在法律上由不同公司运营;3)在输气、配气、储气业务上推行协商性或强制性第三方准入机制,但对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可在一定时间内豁免第三方准入义务。欧盟各国对第二号指令的执行情况差别较大,总体上国产天然气占较大比例的国家,例如英国、荷兰等,政府和企业对改革的态度更积极,改革进程较快;而进口天然气依存度较高的国家,例如德国、法国等,考虑供应安全问题,改革进程相对缓慢。为深化天然气市场自由化改革,2009年7月欧盟颁布了《天然气内部市场通用规则》Directive2009/73/EC,也称“第三号欧盟天然气指令”。该规则要求对能源企业控制的天然气生产业务与输气业务进行“有效拆分”,为此提供了三种拆分选择:一是所有权拆分,即把输气网络出售给其他企业,即彻底出售该项资产;二是经营权拆分,可以理解为法律上的分离,即能源企业仍可以保留输气网络的所有权,但需设立一个独立的公司全权负责输气网络的运营(一般称为“独立系统运营商”);三是管理权拆分,可以理解为财务上的分离,即能源公司仍可以拥有并经营输气网络,但输气网络的管理必须交给拥有独立管理权和决策权的附属子公司(一般称为“独立输气商”)。同时,欧盟还颁布了与该指令配套实施的《天然气传输网络的准入条件》(EuropeanGasRegulation(EC)No715/2009,以下简称No715/2009),取代2005年颁布的旧版,于2009年9月3日正式生效。指令要求欧盟各成员国于2011年3月3日前将这些新规定吸纳到本国法规体系,并不迟于2012年3月3日前开始实施有关拆分天然气垄断业务的规定。目前,欧盟各国天然气市场已基本实现第三阶段目标,管网、储气库、LNG等储气设施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公开准入,管输业务与其他业务在经营实体和财务上独立运作。在英国,国家管网公司NationalGrid依然在输气领域居独家垄断地位,配气领域则由5大区域公司经营。在法国,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Suez)作为上中下游一体化能源公司,其下属子公司GRTgas管道公司向4个区域中心50个承运商供气,另外一家管道公司道达尔向1个区域中心14个承运商供气。在德国,天然气运输呈多家竞争格局,德国气体联盟VNG、E.ON鲁尔天然气、RWE能源集团、埃尼等多家公司分别控制着不同的区域,呈分区域统治但又有竞争的局面。
三、俄罗斯:保障独立生产商公平进入管网,出口垄断被打破
俄罗斯天然气管网发展不同于欧美国家,有其独特性。早期管网建设主要依赖于原苏联政策支持,完全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初向私有化过渡和联盟解体过程,尽管受到冲击,但俄天然气管网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未被削弱。在过去的十年,俄罗斯政府加紧了对天然气工业的控制,加强了对石油部门的管理和对能源出口管线的垄断。政府对天然气管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国家干预性极强。普京总统认为,石油天然气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一定要由国家控制,这对俄恢复国内经济及发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非常重要。目前,俄罗斯统一供气系统由国家控股的Gazprom公司独家垄断经营。Gazprom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全球性能源公司,经营范围从勘探开发到运输、批发和零售,运营区域遍布全俄罗斯及欧洲,掌握着全国约65%的储量资源和78%的上游产量。
1.保障独立生产商公平进入供气管网俄罗斯对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的管制逐步放开,目前除Gazprom之外已有十几家独立生产商。为保障独立生产商进入统一供气管网,1995年俄政府成立了管道利用跨部门委员会,每季度对管道使用权进行分配。1997年7月,联邦政府通过了858号令《关于确保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进入天然气运输系统的原则》;1998年11月,通过了1370号令《关于确保天然气生产商进入地方天然气配气管网的原则》。1999年3月颁布的69号令《天然气供给法》第27条对管道进入权也进行了规定,明确统一天然气管网所有者企业(即Gazprom)应根据俄联邦政府确定的方式,保障任一在俄罗斯境内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非歧视性进入使用天然气运输和配送管网的富余能力。2001年5月通过的334号政府令《关于保障非歧视性进入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除Gazprom之外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公平进入统一供气管网。独立生产商使用统一供气管网的管输费由俄联邦物价局确定。目前看,俄罗斯天然气管输业还没有真正做到非歧视性公开准入,管道信息也没有做到应有的公开透明。这主要是由于Gazprom既是统一供气系统的产权所有者和运营商,又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2012年其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78%,其他十多家独立生产企业仅占22%)。独立生产商开采的天然气销售主要通过Gazprom与主要生产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来实现,并且大部分天然气就近供应气田周边市场。鉴于这一生产格局,在统一供气管网输气能力一定的情况下,Gazprom难免会利用其垄断地位优先输送自已的天然气,留给其他公司输送的份额便会相应减少;另外如何将富余的输送能力在各独立生产商之间公平合理分配也是个问题。目前实际情况是,一方面独立生产商抱怨管输费偏高,另一方面Gazprom认为其每年增加大量投资扩大统一供气管网的输气能力,国家制定的收费水平低于管道运营成本。
2.部分放开天然气出口,出口垄断被打破2006年7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天然气出口法》第3条第1款,明确授予天然气统一管网所有权人(Gazprom)及其独资子公司出口天然气的专营权,其他企业可以在支付拥金的基础上通过Gazprom出口天然气,包括气态和液态天然气,Gazprom在天然气出口方面的独家专营也增强了其天然气管输系统的垄断地位。随着能源市场的变化,俄气的出口垄断地位引起各方不满,2012年欧盟更是启动了对俄气公司的反垄断调查。2013年11月,俄罗斯政府出台新法案,部分开放天然气出口,自2014年1月起将允许Gazprom之外的其他公司生产的天然气通过LNG形式出口到国外,但该法案保留了Gazprom在管道气出口方面的垄断地位。
四、国外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从发达和成熟国家天然气工业发展历程和经验看,对于天然气管网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1.天然气管网运行管理模式随市场发展阶段和国情而异,大的趋势是公开准入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最优的天然气管网运营管理模式,不同的国家政体、不同的天然气发展阶段适用不同的模式,但各国总的趋势是公开公平准入,确保管网的开放。公开准入的核心要义是用户以公开的程序和条件使用天然气基础设施,平等获得运输和存储服务;在有运输容量的前提下,一切需要管输服务的企业都有权进入管网,在运输容量有限而要求提供服务的企业过多时,采取按比例分配或价高优先的办法。这意味着打破纵向一体化公司优势,取消捆绑式销售模式,使更多的市场主体公开参与竞争,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促进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
2.在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政策导向有所不同由于天然气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市场结构特征不同,可竞争性不同,政府的政策导向也有所区别(见图1)。在天然气发展初期,增加供给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策重点应是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供应量;各国普遍采取鼓励投资基础设施的政策,给投资者以特许专营权,不强制要求履行第三方准入。当市场趋于成熟,供应充足时,政策重点转向促进竞争,提高效率,降低价格;这时管网垄断可能危及天然气市场公平秩序时,政府一般都会强制管网开放,要求公平费率和加强政府监管来保证公众利益。
3.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在天然气工业发展较为成熟时,各国通过对天然气产业链中可竞争环节和自然垄断环节的拆分,实现了上游勘探开发、生产和下游天然气销售的市场竞争。天然气行业监管的重点逐步转向促进行业竞争和对天然气运输和配送等自然垄断环节费率的监管。为了实现政府依法监管、企业依法经营、市场参与者公平竞争,各国普遍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构建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的监管框架,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政府在天然气管输领域监管的重点是管网的公开准入、管道企业的管输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实行管网公开准入,政策落地要有具体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定义资格用户,什么级别或消费规模的用户可以作为公开准入的“第三方”;其次制定管网准入和运行的具体规则,明确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管网信息公开和准入的平台;第三是将管道公司的运输与供应业务分离,如欧盟提供的三种模式;第四是完善管网设施定价和监管办法,确保费率测算合理、公平和透明。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4
在中石油腐败窝案爆发后的敏感时期,业界盛传:中石油管道业务或被“拆分”。
“公司内部没有相关文件。从网上看到这个消息时,我们也很震惊。”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中石油管道局宣传部人士如此回应。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发改委等相关能源主管部门确实在酝酿推进天然气管道改革,内容包括推动管网独立核算运营,为其他企业提供“非歧视服务”、鼓励天然气管网互联、建立天然气基础设施服务交易平台等。
8月初,发改委对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石油的管道业务目前仍不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第一步要争取让其变成自主经营的独立企业,目的是确保管道运输、储气、气化、液化、压缩等成本和收入的真实准确。”一位受邀参与《办法》讨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告诉记者。
中石油现有两家公司从事管道业务。中石油管道局归口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等业务,成为管道施工建设企业;管道公司归口中石油股份公司,主要经营输油输气业务。
中国目前的天然气管网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管网互联互通是政府鼓励的下一个方向。《办法》提出,独立运营之后的管网公司必须提供“非歧视”服务,给予第三方平等准入的资格。
前述专家认为,如果独立核算、提供非歧视服务都能落实,当前垄断带来的成本不透明、第三方企业的入网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肯定不愿意被收回去,收回后,我们这些职工未来怎么办?”上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
中石油掌握着中国最多的油气资源,和一半以上的原油、成品油管道,以及近八成的天然气管道。无论是上游的勘探开采,还是管道运输,中石化和中海油也不能和其平起平坐。
石油巨头希望把控管输业务自有其逻辑:上游勘探开发、管道投资经营成本相对过高,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需要通过投资运输领域平抑风险。
管道的自然垄断属性,强化了中石油的话语权,也阻碍了煤制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商业化生产。许多非常规天然气生产企业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天然气已经投产,但是面临无管道可输的局面,大唐国际(601991.SH)的内蒙古煤制气项目目前就陷入了这样的窘境:一年前早已具备生产条件,无奈管道铺设滞后,管输费谈判也屡拖不决。
天然气行业分为上游勘探开发和长距离管道运输及城市配气管网。上游勘探开发领域为非垄断领域,《办法》中明确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管道。
“公共资源不能掌握在企业手里,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志光说。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认为,如果只将管道业务独立出来,第三方企业仍排除在外,需要建立起全国性的管道公司,才具备建立天然气市场的前提条件。
中国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分为三级:一级主干管网连接各省市门站;二级管网为省市管网,三级管网是城市门站之间的支线管网。
前述参与《办法》讨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如果只把基干管网收归国家,并不能完全解决现有天然气行业的问题,更彻底的改革需要将三级管网同时纳入到同一个规则框架。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5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特点;运输方式;特点
中图分类号:U473.2+4 文献标识码:A
一、液化天然气运输特点及其贸易现状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意识到液化天然气在经济发展和提高环境质量两个方向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普遍的将天然气运用到工业,农业,民用住宅等诸多领域达到了空前的理想效果,从清洁,高效,环保,等多方面均有体现。通常在制备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液化时,先将天然气预处理,即脱除重质烃和二氧化碳等杂质,在进行常压冷却到162℃,液化成LNG。液化天然气在运输,储存及调峰方面具有可以不断降低成本的优越性,所以投入工业发展的态势迅猛。液化天然气产业链是一个包括天然气的开采,液化,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技术密集的完整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的产业链断裂都会导致其他环节的连锁反应。在这当中,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运输在天然气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液化天然气主要有三种运输方式:管道,罐车和船舶,对它们的特点和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推进液化天然气产业链的稳健提高。同时,推动优质环保能源的广泛应用,可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液化天然气的管道运输特点及其解决对策
液化天然气中低温材料和新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一直受管道低温输送的技术难题影响得到解决,研究表明,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液化天然气在进行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输送工艺类似于原油加热输送,管道沿线的主要设施必须有液化天然气,加压泵和冷却三项措施。管道沿线外界温度存在差异,液化天然气一旦受热会发生气化,当管道内两种气流相冲就给沿线增加了阻力。容易产生气体段堵塞流动的现象,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输送能力。所以防止温度差异产生的液体汽化,在输送过程中必须实现液体的单向流动。采用性能良好的低温隔热材料有利于液化天然气管道输送在温度低的密相区运行。但是,市面上好的隔热材料价格较高,加之管道建设需要建立天然气加压站和冷却站所以液化天然气输送管道初期投资成本较高。与输气管道相比较,输送相同体积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体积是其气态时体积的 1/600,比液化天然气输送管径小,可以减小管材成本。随着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上升的趋势,综合成本会不断下降。液化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趋于成熟。实现管道在低温的密相区工作环境下进行,管材需要选择性能良好的低温隔热材料,液化天然气管材可以选择9% 和 3. 5%的镍钢。同时还要考虑管道焊接中的惰性气体保护以及管道内涂层减损技术的运用。实现高效运输液态天然气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低温输送工艺的正常进行。正式批量管道输送液化天然气前,需要把管道内环境温度预冷到工作温度,蒸发掉一些液化天然气可以使管道保冷层和周围的土壤层降温。液化天然气管道停输期间受到周围热量作用的液化天然气管道温度会升高而达到饱和状态,汽化之后管内压力会急剧升高,要在进出站放置防空罐和设置安全阀。将管道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
(一)液化天然气的公路运输特点分析
逐步完善液化天然气公路运输供应链,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全过程,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液化天然气储存和液化天然气运输、液化天然气再气化等四个重要环节。根据天然气液化的目的,可以分为基本负荷型和调峰型两种天然气液化站。基本负荷型液化站的任务是将液态天然气运输到消费地点,对天然气预先处理,使得全年连续运行保持产量的均衡。液化天然气运输及供气。公路运输采用的主要设备是低温液化天然气罐车。
目前,我国成功研发了液化天然气低温运输设备。其中公路运输已经投入使用,液化天然气储罐主要采用堆积绝热和真空粉末绝热两种绝热方式,和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液化天然气罐车运输费用包括天然气罐车成本,驾驶员工资,材料费用等,通常按照单位里程费用进行估计。液化天然气通常设置供气站,适用于用气量大,又缺乏天然气源的地区。液化天然气储存技术特点。LNG槽车贮罐分为两种类型支撑,不锈钢或者玻璃钢支脚和链条支撑两种,这两种支撑方式广泛应用于大型低温贮槽。但对于 LNG 槽车运输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振动和冲击因素,要设计出先进的组合支撑结构。容器的性能受低温储罐绝热结构影响。在 LNG 槽车中已开始使用高真空多层绝热,其绝热空间仅30 ~35 m m,为真空粉末绝热1/10 左右,绝热效果非常好。目前,低温贮槽以真空粉末绝热为主导。液化天然气储运中,应从储罐的布局和控制蒸气压,消除分层,储罐与罐车预冷等环节上进行安全性能监控。配合设计中流程和结构不断完善。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低温液体,工艺流程中需要充液,排液,压力液面检测等功能,还要配备紧急安全阀,防空阀,截止阀等设备。确保社区液化天然气长期高效运行,政府要完善长效机制。具体说来,需要健全以下三个方面的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机制:1)保障人员积极性。社区根据规模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作积极性可以采取编制事业单位的手法。在选拔人员时,可以兼顾大学生群体,给社区建设带来生机活力。同时,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共青团员等积极分子,组成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二)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特点
目前,海上液化天然气运输链逐步完善,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链有三个环节:液化站(厂)、海上运输和接受端再气化。这三个环节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必须加强三者之间的协同建设。随着液化天然气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天然气运输船建设的能力也迅速提高。目前,薄膜型船舶的主要发展方向正在朝液化天然气船舶靠拢。液化天然气船所需低温绝热材料建造费较高,当务之急是缩小液化天然气运输成本。同时,运输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缺乏灵活性,且用途单一,造价高等因素使得对于投资液化天然气船舶风险大,回收效益时间长。液化天然气船具有以下优点:航线和港口固定可以进行包船运输,非计划性停泊少有较为准确的班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机制,运输收入较稳定。液化天然气在储存和运输在规避风险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形式:地面储罐和地下储罐。在选择设备材料上有投资费用,工厂位置,土壤沉降,外来入侵等等。在技术操作性能上有低温,耐高压,密闭等诸多因素。
三、结语
随着,液化天然气运输的不断增多,最终无论选取何种方式进行运输,都必须考虑安全效率性能。这就对操作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上不断突破,高度重视不同种类的储存容器研发,加强LNG仪表的配套使用,LNG应用终端的研究,不断提高LNG的应用领域,不断为提高经济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祁,吕连浮. 世界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
[2]石玉美,汪荣顺等. 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J]. 石油与天然气化. 2003,32.
[3]钱翔,孙光圻. 我国海上进口天然气运输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远洋航务告. 2005.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6
为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下一步必须在阻碍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有所突破。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二)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石油天然气行业下一步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下一步必须在阻碍石油天然气改革的难点领域有所突破。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投融资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二)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能源的安全供应,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现在尽管世界区域性纷争不断,但经济手段仍是解决能源领域的主要途径,我国还是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主动出击,在全球性的石油资源争夺中逐步占据有利位置,不再受制于人。但世界的复杂形势也要求我们有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时,必要时结合使用多种办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保障石油安全应该日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紧密联系起来,国家应增强外交活动中对能源领域的关注度及目的性,在国家层面对开放性能源政策实施统一指导和协调,建议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建立稳定的能源合作双边机制。
2.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
总体而言,应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应立足国内,一方面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增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油气生产。另一方面,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形成我国多元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同时,应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在加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多方位开拓油气供应渠道。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已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调整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应尽快确定成本较低和较为可行的能源供应方案,尽可能经济、合理地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可通过对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对运往国内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额油取消或优先获得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支持等,并对份额油的进口免征进口税等办法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以减少对国外的直接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
3.加强能源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石油不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风险。应该建立一套保障能源安全的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机制,包括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发展态势,全面评估我国的能源状况,监控我国能源发展变动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做出预警反应,相应采取应急措施等。应全面分析在哪些情况下我国可能发生能源危机,根据国内外能源形势适时判断可能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能源安全评级(可有不同的评级方法,如可按程度不同采取“蓝”、“绿”、“黄”、“橙黄”、“红”的警示),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能源危机设计系统的应急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应对,又不至于在出现一般性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暂时性的国内供求矛盾时采取过急措施而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4.完善油气储备体系
建立油气储备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中石油是最主要的战略储备物资。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一些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响应由经合组织(oecd)1974年设立的国际能源机构(1ea)所制定的石油储备标准,建立起由政府控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石油生产销售商也扩大了各自企业的石油储备能力,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并藉此给其他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而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进口石油又主要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并且要通过漫长的海上运输线,石油的持续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防止突发事件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的中断,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成国家级的专门机构,并由国家作专项资金安排,确保石油储备的战略性、统一性、安全性;科学确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水平,合理安排储备基地的布局,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储备工作,逐步形成“实物储备与产地储备相结合”,“国家为主、分级储备、官民结合”的储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在石油天然气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技术储备也应逐渐成为油气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使我国能在发生石油安全危机时能启动技术储备从容应对;应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真正接轨,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手段,如石油期货交易等缓冲石油危机的压力。
(五)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工业部门的不断崛起,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并将占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今后我国能源安全的焦点将集中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供应。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都是将煤放在主导地位,这和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这种能源发展战略也确实在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以及环保对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煤炭将继续在我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一种无奈的接受。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煤质的下降,结合环境压力综合考虑,煤炭在能源发展中已没有以往的优势,石油天然气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一个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没有煤炭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石油,整个社会将立即瘫痪。因此,在强调煤炭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还不能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但至少应该将石油天然气提升到与煤炭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性在性质上略有不同,石油的重要性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而天然气的重要性是作为一种上升势头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六)制订经济激励政策
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固然要靠政府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鼓励其它资金参与,实现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企业对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投资、开发和储备。主要通过增加低息贷款、贴息贷款、调节税费、财政担保和补贴、建立专用基金,以及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对行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也可借鉴国际经验制订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快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为保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妥善处理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上游、中游与下游间,以及资源性地区与非资源性地区的分配关系。应研究建立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在相关地区的合理分配制度,兼顾资源省区、过境省份的利益,体现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为保证石油天然气安全,鼓励天然气形成使用,建议逐步将生产型税种调整为消费型税,并提高汽油的消费税率,减轻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配气、lng进口税赋,实行差别税率,对发电用气给予税收优惠。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保险机制,放宽审批权限,份额油返销国内实行零关税;节油代油设备投资税收减免。
(七)设定改革的过渡期
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特殊>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来看,原则上应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在某些方面应当逐渐松动分业的限制,采纳适当的混业经营。单就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关系来说,国际上保险业进入证券市场投资已十分普遍。“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增加保险收益,降低费率,减轻投保人负担,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3自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7次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由于保险资产有40%~60%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经历降息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扩大,保值能力却不断缩小。为此,国务院于1999年10月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虽然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循序渐进地间接进入股市,但这已表明适当混业经营是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的,我国今后必然要向这一趋势发展。在信托业方面,也必然出现委托进行证券投资的需要,可将信托的相关制度引入证券投资领域,从而使证券监管的法律渊源进一步扩大、完善。
若向银行业引入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相对折衷的方式。由银行设立控股公司,下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相互独立的子公司。这样做既可以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又可以使子公司的业务不至相互影响,母公司可以根据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适当调整资金运用,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