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1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光疗;不顺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116-02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的原因为血清末节胆红素增高,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光疗照射治疗。新生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容易表现出哭闹、大汗、烦躁等,导致光疗不能顺利进行,影响治疗的效果。为了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治疗时不顺从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光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不顺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74例,女76例,出生日龄2—17d,出生体重均大于2500g;其中新生儿肺炎67例,新生儿败血症28例,母乳性黄疸3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由主管医生根据患儿情况进行光疗照射治疗的计划,照射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不等。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光疗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鸟巢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照射时间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光疗照射治疗方法

1.2.1 蓝光箱的准备两组患者均采用我院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荧灯进行单面光疗照射;首先对灯管进行清理,擦去灰尘,检查是否全亮;将湿化器加蒸馏水至2/3处,调节箱内温度、湿度适中;蓝光箱放置在通风处。

1.2.2 患儿的准备在患儿入箱前进行体温、脉搏、体重、呼吸、大小便及母乳情况等检测和记录;对指甲进行修剪,防止患儿抓伤皮肤;带好双层黑布眼罩,对眼睛进行保护;对会及部进行遮盖,其他地方保持全身,保证全身受到广泛的蓝光照射;对于烦躁哭闹严重的患儿,在入箱时可进行镇静剂处理;将患儿放入箱中后开始照射,记录照射时间,连续照射2~3d。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不顺从性原因分析

2.1.1 生理不适箱内温度、湿度不合适、患儿饥饿、眼罩过紧、尿裤尿湿等因素,导致患儿出现生理不适感,导致哭闹;新生儿对母亲的依赖较大,在治疗中长时间离开母亲,导致哭闹;患儿自身疾病原因,导致患儿身体不适。

2.1.2 疲劳长时间的蓝光照射会导致患儿疲劳,因此产生哭闹。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定期的翻身及抚摸,对于病情允许的患儿尽量安排间断性的光疗照射,缩短患儿一次照射的时间。

2.2 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和鸟巢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2.2.1 加强病情监测 责任护士对患儿进行每日定时巡视,对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了解患者有无腹泻、皮疹等光疗并发症,对黄疸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儿的近期表现;若患儿出现光疗后嗜睡、精神萎缩、肌张力下降、吸允无力等表现,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光疗治疗计划进行调整。

2.2.2 加强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属介绍光疗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信任,积极配合安抚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在光疗过程中的哭闹大多是由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造成的。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儿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抚摸,既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又可以通过适当抚摸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增加食欲,起到促进胆红素排出,增强营养,预防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保证语气温和,操作轻柔,对患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

2.2.3 鸟巢护理采用大浴巾卷成条状,围在患儿四周,形成类似鸟巢的环境,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减少陌生环境对患儿的影响,增加安全感,减少患儿哭闹;鸟巢式护理还能够促进患儿身体伸展和弯曲,利于患儿进行自主活动,减少无意义的肢体活动,减少哭闹[2]。

2.2.4 及时更换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更换,特别对于哭闹的患儿,应增加更换的频率,并给予轻声对话及抚摸,促进患儿安静;采取俯卧与仰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照射治疗,俯卧位与新生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相近,能够使得患儿感到舒适,减少哭闹。

2.2.5 合理喂养长时间的光疗治疗导致患儿饥饿、口渴等,是导致哭闹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在光疗期间安排好喂养,保证患儿营养和水分的充足。喂奶后患儿采取侧卧姿势,护士加强对患儿观察,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危险;在2次喂奶之间进行一次喂水,防止由于患儿哭闹、出汗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引发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对不能进行口服的患儿进行静脉补液。

2.2.6 皮肤护理对患儿皮肤加强观察,防止瘀点、斑疹等出现;及时更换尿布,对会及臀部进行清洗,保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 结果

4 讨论

综上所述,生理不适、缺乏安全感、疲劳、心理恐惧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黄疸光疗不顺从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舒适护理,给予患儿人性化关怀,才能保证光疗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彩侠.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I):62—6.4.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2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教育;护理体会;母婴健康安全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39-01

产后访视是医院和产妇之间的桥梁,是医务人员上门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健康宣教,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本文总结了我院所管辖地段的2011年1月-2011年12月170例产妇和171例新生儿的产后访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管辖地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产妇170人,新生儿171人。

1.2 方法:访视护士分别于产后7天,14天,28天进行访视,了解产妇体温,血压,子宫复旧,伤口,恶露,乳腺,乳汁分泌,精神状态和新生儿体温,脐部,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母乳喂养情况,臀部护理及新生儿疾病发生,头颅血肿的消失情况,并留有咨询电话如不能处理,回院治疗。

结果:通过产后访视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无1例乳腺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2例得到及时治疗,发现头颅血肿2例自愈,2例黄疸住院治疗治愈,脐部渗液10例,及时消毒处理,无1例脐炎发生,母乳喂养166例,达98%。

2 护理体会

通过访视体会到,初产妇存在喂养方法知识欠缺,新生儿护理不当,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等,通过科学,认真分析指导,给予产妇及家庭极大支持和帮助,达到母婴健康安全。

2.1 心理护理:产妇经历阵痛,分娩和体力消耗,会直接影响产妇情绪。也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如婴儿细胞、性别,体型恢复,经济负担等,要耐心倾听产妇诉说,设声处地理解产妇的情感,主动关心和鼓励她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2.2 饮食护理:分娩后,产妇无论从身体恢复和哺乳上考虑都要强调饮食重要性,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补充钙,铁等,如羊肉,牛肉,豆制品,如奶水不够,还需补充一些下奶的食物如猪蹄炖烂吃肉喝汤[1]。

2.3 切口护理:如剖宫产后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液,渗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如会阴切口嘱健侧卧位每天会阴清洗2次,防止切口感染。

2.4 护理: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擦洗和乳晕,哺乳后可留一滴乳汁在上,让它自然干燥保护防止皲裂,如严重皲裂应停止哺乳。乳汁未吸空者用吸奶器将其完全吸空,保持乳汁大量分泌。

2.5 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含有婴儿出生后4-6月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含有许多常见感染性疾病抗体,有助于保护婴儿免遭感染[2],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建立母婴感情,促进子宫复旧,防止产后出血,有助于避免短期内怀孕,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此外,母乳温度适宜,喂养方便。同时还要教会产妇母乳喂养技巧,减少乳腺肿胀及皲裂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3]。

2.6 计划生育指导:如已恢复性生活,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2.7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保持脐带干燥,大小便后臀部及时护理,仔细观察皮肤,及时发现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产后2-3天出现,5-7天高峰,14天左右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对持续不退者及时就诊。

通过产后访视和护理指导,能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对她们进行健康宣教,消除了医疗隐患,密切了医患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利于母亲康复和新生儿成长,是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高国兰.妇产科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3

1.3.1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以无菌贴膜进行固定,再在无菌贴膜外应用3M胶带进行固定,将留置针延长管与肝素帽弯曲呈“U”型固定,记录穿刺时间、责任护士。

1.3.2观察组:采取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在留置针梗部与皮肤接触的地方,粘贴一次性输液贴(中间带有1cm×1cm的棉垫),避免针梗直接接触皮肤;打开3M透明敷贴,穿刺点与无菌透明敷贴中心对准,压紧左右,使其紧贴皮肤,再采用医用胶布环绕肝素帽一圈,并对粘2~3mm,使延长管肝素帽部分抬高,避免与皮肤接触;然后将肝素帽两边的医用胶布与留置针针梗固定,环绕一周;最后在无菌透明敷贴边缘注明留置时间与责任人。治疗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黄疸消退时间、排泄物性状、颜色,有无发生嗜睡、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②健康教育:积极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等内容,指导家属配合完成护理。③抚摸治疗:专业护理人员在患儿沐浴时,抚摸患儿全身,包括头部、腹部、胸部、四肢、背部等。

1.4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皮肤受压程度,均在静脉留置针留置3d后,首次更换无菌透明敷贴时对留置针针梗、肝素帽与皮肤接触部位进行评估[4],0度:皮肤正常,无受压症状;Ⅰ度:局部皮肤稍微凹陷;Ⅱ度:局部皮肤发红,表皮未破损;Ⅲ度:局部皮肤表皮破损。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静脉炎、压疮、非计划拔管、肝素帽松脱等。③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皮肤受压程度

观察组患儿皮肤受压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压疮、非计划拔管、肝素帽松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留置针留置时间

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92±1.6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留置时间(3.05±1.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0,P=0.000)。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4

 

一、儿科疾病

(一)绪论

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二)生长发育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3)骨骼发育和牙齿发育

(4)运动和语言发育

(三)儿童保健

(1)计划免疫种类

(2)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四)营养和营养障碍

疾病

1.儿童营养基础

(1)能量代谢

(2)营养素(宏量与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3)水的需要

2.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

(3)过渡期食物(辅食)添加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和预防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6.单纯性肥胖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与预防

(五)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概述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2.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

(2)新生儿护理

3.新生儿窒息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与预防

6.新生儿黄疸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类与疾病举例

7.新生儿溶血病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与预防

8.新生儿败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

(六)遗传性疾病

1.21-三体综合征

(1)临床表现

(2)细胞遗传学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2.苯丙酮尿症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九)结核病

1.概述

(1)病因

(2)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3)治疗与预防

2.原发型肺结核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3.结核性脑膜炎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十)消化系统疾病

1.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3.先天性巨结肠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4.小儿腹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与预防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十一)呼吸系统疾病

1.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3.支气管哮喘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与预防

4.肺炎

(1)肺炎分类

(2)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6)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十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

(1)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小儿心率、血压的特点

2.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分类

(2)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3)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方法

3.房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4.室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5.动脉导管未闭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6.法洛四联症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十三)泌尿系统疾病

1.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3)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与分型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3.肾病综合征

(1)分类方法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十四)血液系统疾病

1.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1)造血特点

(2)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概述

(1)贫血概念

(2)贫血分类(包括分度、病因分类、形态分类)

(3)治疗原则

3.缺铁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4.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十五)神经系统疾病

1.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1)脑的发育

(2)脊髓的发育

(3)神经反射

2.热性惊厥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与预防

3.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与后遗症

(6)治疗

(十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5

的产后访视旨在探讨社区产后访视增加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将2017年1月至2019年December期间居住在石景山区广东区并接受产后访视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两次家访,观察组接受两次家访收到三份家访材料和儿童健康。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control group、there were产妇异常情况57例,收入率为31.67%,and新生儿异常情况70例,收入率为38.89%。在观察组中,产妇异常情况16例,收入率为8.89%,新生儿异常情况22例,收入率为1222%。 结论 增加的 这个 数字 属于 产后 拜访 可以 有效地 改进 这个 产后 相关的 知识 和 新生儿 喂养 技能, 减少 他们的 拥有 疾病 和 新生儿 疾病 减少 这个 发生率 属于 异常,促进母婴健康。

产后访视次数。产妇。新生儿

的社区产后访问是妇幼保健人员对特定社区的访问,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提供科学指导。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合理喂养、观察孕妇产后情况等,可以积极促进母婴的长期健康[1,2]。对产后家庭的家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他们还继续提供孕期保健服务,帮助孕妇和新生儿顺利度过产褥期。访问期间,医生向孕妇传授正确、科学的育儿知识,随时解决母婴喂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孕妇稳定情绪,增强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在这项研究中,360名孕妇和新生儿接受了两种产后家访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

。对照组180例,年龄20~40岁,平均31.53.4岁。有105名初产妇和75名绝经后妇女。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139例,剖宫产41例。分娩:足月分娩172例,早产8例,过期分娩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8例,高中、中专33例,初中及以下9例。观察组180例孕妇年龄21~40岁,平均32.33.1岁。有99名初产妇和81名绝经后妇女。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134例,剖宫产46例。分娩:足月分娩176例,早产4例,过期分娩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41例,高中、中专34例,初中及以下5例。所有产妇和新生儿均无明显异常,出院后恢复良好。有精神异常或不能执行或接受母乳喂养的产妇和新生儿被排除在外,多胞胎被排除在外。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第一次访视在出院后一周内,第二次访视为产后18~20天,第三次访视为产后28~30天。

(1)产妇:了解产妇分娩情况,是否有异常在怀孕和分娩期间,以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了解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特点。检查:(1)一般情况:精神、睡眠、饮食、排便、血压、体温、脉搏、心肺听诊。(2) 双侧乳房是否肿胀、是否皲裂、乳腺管是否通畅、乳房是否红肿、硬结以及分泌多少乳汁。(3) 子宫收缩恶露腹部或会阴伤口的特征、颜色、气味和愈合情况。(4) 对孕妇进行产后保健指导和计划生育指导,处理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5) 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穷人对于那些尚未从妊娠并发症和产后抑郁症中恢复的人,请他们的分娩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2) 新生儿:观察了解新生儿情况,进行系统检查,如新生儿体温、呼吸、新生儿脐带、黄疸、排便、母乳喂养等,及时诊断问题[3]。观察湿疹、皮炎和黄染的发生时间和程度,检查口腔是否有念珠菌感染。此外,参观者还应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睡眠质量、喂养时间、牛奶摄入量、尿液和尿液等。体重、体温、,测量新生儿头围和血压,观察其在安静状态下的各项表现是否正常。触摸按摩和脐部护理指导,每天给新生儿洗澡一次,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换衣服和尿布,同时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3) 宣传教育内容:加强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对母乳喂养、营养、心理、健康、计划免疫和避孕方法进行指导。母乳喂养应根据婴儿的需要,每天不少于8次。来访人员应充分观察孕妇的母乳喂养过程一次,指导孕妇的母乳喂养技术,正确指导其母乳喂养姿势,包括接受姿势和挤奶方法,协助有母乳喂养困难的孕妇进行母乳喂养,通过宣传教育,让孕妇认识到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最好的食品和饮料,质优价廉,喂养方便。最佳治疗时间为5~10min/次,每日2次,能积极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采用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妇进行产后情绪筛查。评分>10分表示心情不好,评分>13分表示产后抑郁。产妇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x2检验用于数据处理。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P

,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组在尿布性皮炎、脓疱疮或湿疹、新生儿黄疸、脐带异常、新生儿腹泻和新生儿中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两组产妇异常情况比较[n(%)]

,在访问期间向孕妇及其家人普及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等知识。产后访视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通过系统的访视护理,提高孕妇的自理意识,科学照顾新生儿[4],降低母婴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母婴健康。提妇保健指导可以确保从医院到家庭相关保健技能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每位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解决常见问题。产后过度紧张、失去控制、母乳不足或淤塞、皲裂、新生儿姿势不正确等原因往往对母乳喂养有很大影响。大多数皲裂是由错误的吮吸方法引起的。引导孕妇按需母乳喂养,不要在宝宝特别饿的时候喂宝宝,防止新生儿咬,经常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用轻轻抚摸婴儿的嘴唇,直到婴儿的嘴变宽,并迅速将婴儿移至乳房,下唇位于下方。婴儿暴露在口腔上方的乳晕多于暴露在口腔下方的乳晕。嘴宽,下唇向外,下巴靠近乳房。喂食时,首先是健康侧,然后是患侧,两侧的乳房交替进行。对于产后不良情绪严重的孕妇,访视医生需要合理协调家庭关系,给予她们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

:有些新生儿出院后会不适应环境,如吐奶、脐带潮红、女婴阴道少量出血、红臀、湿疹等。这些问题可能是由正常情况、非倒置护理和清洁不足引起的。访视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指导,使孕妇及时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和技巧。

、程忆文等人的研究表明,通过护理人员的连续上门护理指导,孕妇和新生儿在第一次就诊时存在的问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诊后显著减少。母乳喂养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5]。医务人员的上门服务可以让孕妇感受到社区和医生的关怀,在离开医院后继续留在母乳喂养的氛围,增加她们的安全感,重建母乳喂养的信心,改善母乳喂养率,为确保六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打下坚实基础。在产后访视期间,除了常规的健康教育外,我们还注意信息反馈。在每次随访过程中,我们询问上次访视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或改善,孕妇及其家属是否有建议,并做好记录,以指导今后的随访。增加产后家庭探访的次数。探访医生可以重新评估孕妇和婴儿的健康状况,不断对孕妇进行生理和心理指导,指导孕妇产后及时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体质,从而促进产妇身体耐受,预防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产后静脉血栓形成、盆底功能障碍等产后并发症,降低孕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6]。

中心已将产后家庭的家访次数增加到3次,及时解决了产妇和新生儿在产褥期的各种问题,降低了自己与新生儿之间的患病风险,提高了产妇哺乳技能,树立了母乳喂养的信心,显著改善了依赖性关于纯母乳喂养和家庭对纯母乳喂养的支持,以及改善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通过频繁有效的吸吮,新生儿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子宫复旧。我们还发现,在第一次产后访视期间,有更多的产妇出现皲裂、乳腺炎、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湿疹、黄疸、脐带异常等问题。通过来访者的指导,上述问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访问后显著减少。综上所述,

表示,增加产后访视次数,访视过程中及时与孕妇及其家属沟通,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不利因素,使访视更具针对性和针对性,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有利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1]刘立新、刘胜全、董鑫。社区产后访视促进母婴健康作用及访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2,14(25):342-343.

[2]殷彩霞。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影响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2,14(30):36-37.

[3]谢明瑶。产后访视对产妇围产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7,16(2):113-115.

,[4],陶君萍,陈萍,唐丽君,等.产后访视护理与管理对健康产妇和新生儿影响的观察[J]。医学前沿,2018,8(22):243-244.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光疗

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尤其是RH溶血病和ABO溶血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保证换血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交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5例实施计划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同期我科采用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5例。男53例。女22例。胎龄30~40 w,黄疸出现于出生后24 h内13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1例。RH血型不合溶血病5例。G-6PO缺陷病10例。原因不明1例。败血症8例。换血指征《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为标准[1]。

1.2.方法 换血前与患儿家属沟通并签字。评估告知家长换血必要性及换血过程存在的风险,取得理解和配合。①血液选择,RH血型不合溶血症采用和母亲RH血型相同。ABO血型与新生儿一致的血液。ABO血型不合溶血症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加AB型血浆的血液。非母婴血型不合采用与新生儿同型新鲜全血。②换血途径:本组75例全部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其中肱动脉和外周静脉50例,桡动脉和外周静脉10例,颞动脉和外周静脉7例。③换血量与速度:换血量按新生儿血容量2倍来准备,150/180 ml/kg,换血速度1.5 ml/kg・min。全程约2~3 h。

2结果

35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一次换血成功。换血前平均血清胆红素530,换血后为220.5,胆红素下降明显,换血后出现4例低钾血症,经合理治疗均很快纠正,无1例出现局部感染,心羰С5炔⒎⒅。本组除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3护理干预

3.1换血前

3.1.1 患儿准备 将患儿放置于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给予心电监护等。开放两条外周静脉通道,一路用于输血,另一路用于换血过程中输入药物。动脉留置针是换血成功的关键,本组病例首选肱动脉,其次是桡动脉,股动脉,颞动脉 ,腋动脉,注意动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不同侧,避免动静脉通路过近导致换血经侧支循环换出,影响换血效果。换血前停止喂奶1次,以防止呕吐后误吸,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镇静。

3.1.2用物准备 24G留置针,三通装置,生理盐水,10%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延长管,输血器,注射器,试管,急救药物器械,血源等。所以血液先置于室内恒温30 min,混合血应现配现用,在无菌操作下将血浆和红细胞过滤,注意防止溶血。

3.2换血术中

3.2.1保持换血回路的通畅 本组病例均采用推注泵,输液泵控制输血作为换入回路。操作方法:换血过程中应该保证动静脉通畅,保持同步速度换血,输血用50 ml注射器,通过注射泵输入,不可用挤压式输液泵,以免破坏红细胞。动脉留置针在排血的同时三通管内持续输入含50 U/ml的肝素帽抗凝液,速度为5 ml/h,防止出血管堵塞。出入血量速度先慢后快,刚开始以50~100 ml/h进行,如患儿病情稳定,可逐渐增加至180~200 ml/h,但务必保持出入量平衡,使出入之差不超过10 ml/kg。换血结束时输入10~20 ml/kg的血液,以防止换血后贫血。换血前、中、后各留取血标本送检,检测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等的变化。

3.2.2换血过程中的监护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神志,面色,心率、呼吸 、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肤黄染程度、尿量及颜色。循环、四肢肌张力等情况。注意保暖,连续检测皮肤温度,使体温维持于正常范围。换血术前,术中,术后均留取血标本送检。包括血常规、胆红素、血糖、电解质、凝血4项、血气分析、血培养等。

3.2.3安全性的护理 为了减轻换血术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应保持病室安静,操作动作尽量轻柔,避免过多惊扰患儿,换血开始给新生儿口中放入安慰奶嘴;术中轻握患儿的手,抚摸患儿脸颊、躯干、四肢皮肤等,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满足新生儿情感上的需求,使患儿安静地接受治疗,保证了整个换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3.3换血后 按医嘱进行蓝光照射,继续监测患儿精神反应、黄疸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术后拔除动脉留置针,局部按压10~15 min,防止出血,如需保留动脉留置针,必须做醒目标志,严格交接班,避免误入药物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患儿如无呕吐等异常情况,主张尽早开奶,以保证足够的列入量,必要时鼻饲,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胀及大小便情况。

4讨论

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于1 w内发生高胆红素,甚至死亡。换血疗法能有效地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减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换血有多途径,动静脉同步换血是从一个部位的动脉抽出患儿血液,又从另一个部位的静脉输入等量的血液,因而换血效果好。准确进行动脉穿刺是确保患儿能及时有效进行换血、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先决条件。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外周动静脉解剖位置、穿刺技巧。临床实践中我们多采用肱动脉、桡动脉穿刺。肱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腱内侧,相对粗大,穿刺静脉留置针较容易。本组穿刺肱动脉4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2%,桡动脉相对细小,穿刺留置针有一定难度。实践中我们采用桡动脉十字定位法,桡动脉穿刺15例,一次穿刺成功率 达85%[2]。另外,我们设计的换血回路使输入血均经过输血器的过滤网,保证了用血安全;封闭的排血通道更加符合医院感染率要求,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整个过程不需要稀释的肝素钠维持换血通路,避免了对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新生儿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染疼痛的能力,疼痛对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经实施安慰性护理干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保证换血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3]。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