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货运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货运规划

铁路货运规划范文1

关键词:铁路货运量 货运需求 资源整合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湖南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钢铁、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主要产业,工业体系较为完善。长期以来存在着大宗原材料和产品的长途运输需求。铁路运输在湖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本文在梳理湖南省铁路运输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湖南省铁路货运站点分布和运营现状

1.1 站点分布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东通江西,南邻广西、广东,西接贵州、重庆,北接湖北,境内的铁路线路连接京广、湘黔、湘桂、益湛、资许铁路,是中南地区铁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是连贯五省的重要铁路通道,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缘优势。目前湖南省内共有铁路营运里程3400公里,车站263个,其中客运营业站11个,货运营业站135个,客货运营业站117个。各级行政区铁路货运场站数量较多,各地市货运站数量普遍为3~5个;县市货运站数量普遍为2~3个。

1.2 运输指标和装卸车情况

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铁路货运总量较为集中,分布不是很均匀,这与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1.3 湖南铁路货运业务存在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的铁路货运站及货场的分布与运能已明显不适应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需要。

①车站分布。铁路货运站的平均间距小,密度较大。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的车站分布不利于铁路系统管理,而且周转效率也较低。

②运量水平。过多低运量水平的车站占用了较多的线路和设备能力,致使运输力资源浪费。

③物流功能。专用线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多,生产运营管理复杂;运量大的专用线大多装载系统落后、仓储能力不足、作业方法繁琐,不能达到战略装车点的建设要求,整列直达运输比重较低。货场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数量多而规模小,且普遍存在设施与设备陈旧、能力低下等问题,物流功能基本停留在运输和短期仓储阶段。

综上所述,湖南省铁路货运场站的主要问题是场站数量多、能力小、功能欠缺,集约化、规模化、物流化程度较低,运输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受到严重制约,必须进行货运资源的整体优化布局。

2 湖南货运市场需求分析

2.1 湖南经济发展整体情况

湖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08-2011年期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6.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9.4%,第二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6.3%。

伴随着湖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的货物运输需求总量快速增加。在区域优势的引导下,湖南各区域间的经济分工越来越清晰,各区域对产成品的需求要通过区域间交换来实现,跨区域的大宗或者非大宗物资的流通量相应增加。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独立完成区域间物资大流通存在局限,特别是在长距离或运输条件困难的地区,铁路运输尤显重要。

另外,湖南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其中优势矿产集中、储量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中,有57种矿产居全国前十位,有34种矿产居前5位,其中钨、玻璃用白云岩、萤石、铋、石墨、石榴子石、海泡石、陶粒页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煤、钒、锰、锑、重晶石、铷、玻璃用砂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煤产量在南方区域位居前列,占全国2.5%。平板玻璃产量为750万箱,位于全国第五位,水泥产量为2273.9万吨,位居全国第八位。还有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产原料的产量也在全国矿产种类占重要地位。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正是湖南铁路运输的主要货源。

2.2 湖南省物流产业及铁路网发展规划

①湖南省物流产业规划。湖南省物流产业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设长株潭、湘北、湘西及湘南四大物流区域;优化南北、东西及湘西北三大物流通道”,发展重点是“建设湖南金霞、长沙空港、株洲石峰、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港、怀化鹤城、衡阳白沙、郴州湘南国际省级物流园区;积极培育和扩大物流市场;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②湖南省铁路网规划。根据《中长期路网规划》(2008年),湖南省规划建设沪昆客运专线、湖南“3+5”城际铁路网,以及衡茶吉、怀邵衡、黔张常、常岳九、安张衡、荆岳等快速铁路,并对石长、洛湛、焦柳、渝怀、湘桂线进行扩能改造。

2.3 未来湖南货运市场需求变化

省发改委进一步制定了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和分类规划,围绕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抓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电工电子、有色冶炼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湖南铁路货物运输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铁路货运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铁路货运规划范文2

关键词:高铁;铁路物流;供给需求;货运量释放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

一、背景介绍

1.高铁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交通运输的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升级,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尤其是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铁路经过多年发展,在路网规模、路网结构、运输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如何提高路网的效率和经营效益以适应时展的变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铁路“十二五”规划》,我国正在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同时还将建设一批高速铁路延伸线。这些高速铁路与其他新建的时速200km及以上的客货混跑铁路、提速至160km/h及以上的既有铁路组成了我国的快速铁路网。目前,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为核心的快速铁路网已全面开工建设,截止到2012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km,居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km以上。

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将武汉定位从“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显著提升了武汉在国家整体层面上的地位。

2.武汉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城市物流资源与服务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实现17683.0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1.76%,高于全国21%的平均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额、物流增加值、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等指标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武汉市物流业2012年,全市货运总量达41804.45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22442万吨、铁路货运量为10059.4万吨、水运货运量为9293.06万吨、航空货运量达到9.99万吨,占全国及我省总货运量比重分别达到1.4%和43.2%。

“十一五”时期武汉市物流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物流相关企业达到3000多家,是2005年的2倍。以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物流骨干企业加速成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63家,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前列。TNT中国区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国家邮政局华中区域物流集散中心、顺丰快递全国陆运集散中心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和项目落户武汉,增强了物流企业整体实力,为提升武汉市物流地位奠定了基础。

但是,与深圳、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相比,还没有一套针对物流企业在项目用地、税收减免、交通管制、公路收费等方面的配套实施细则。在实际运营时会遇到类似土地规费偏高、市区配送车辆管理手续繁杂等一系列难题。全市尚未建成统一的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导致不同企业、市场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实现高效对接,与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与此同时,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二、武汉物流业货运量供求分析

1.武汉市物流业面临着巨大的货运需求

2012年,武汉市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带来了对现代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立武汉为全国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中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全国二十一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便利的交通条件、多层次的路网结构和物流信息化基础,使武汉市在大宗货物的吞吐能力上具备效率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形成了大宗货物、快件、工业制成品等的聚集规模,极大地刺激了武汉市对物流运输的需求。

“十二五”时期,武汉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经济将实现跨越发展。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武汉市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支撑条件和政策环境具有比较优势。在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中,武汉市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国首家物流配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国家航空应急投送保障基地、武汉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等相继落户武汉,这必定释放出更大的物流需求,武汉市的物流运输业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2.现有铁路货运能力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发展高铁势在必行

2011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实现17683.0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1.76%,高于全国21%的平均增长水平,2011年全市货物周转量达到2644.18亿吨公里,比2010年增长16.8%,其中铁路货运量1226.6亿吨公里比2010年增长7.16%。但是,目前武汉物流总体上还属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

由武汉市统计年鉴数据发现,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武汉市GDP的增长率为正相关关系。但是,铁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增长率明显低于GDP的增长率,铁路发展受限,货运满足率一直低于50%,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物流运输的需求。

下图为“武汉市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

对图表的分析发现自1997年以来,武汉市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下降趋势明显,至2011年,所占比重已不足25%。说明武汉市铁路货运发展已滞后于公路、水路及航空等货运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

通过对以上图表数据的分析,武汉市铁路货运量的供给已开始慢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发展多式联运,需要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就目前情况而言,铁路货运发展的滞后减缓了物流业多式联运的发展。

三、客运高铁的发展对铁路货运量的释放

既有京广铁路是全国南北向的重要运输干线,承担着繁重的客货运输功能。目前,京广线换算密度已经达到1亿吨/公里,远超国际上超繁忙干线的标准。客货混行不仅通过能力有限,且客车的提速和货车的重载形成严重矛盾。煤炭、钢铁、成品油、粮食等是京广线的重点运输物资,京广线南段分布着湖北、湖南和广东省10家火力发电厂,每年耗煤约3000万吨。

1.促进不同区域间货物流通,降低了物流成本

中国铁路货运满足率几年来一直维持在35%左右,大量货物被迫选择成本高于铁路约4倍的公路运输。运输结构不合理造成中国物流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物流成本约相当于GDP的20%,美国、德国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0%左右,日本约为6.5%,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一半以上。武广高铁开通后,相应既有铁路年货物输送能力增加8760万吨。全社会货运量中的铁路运输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

以国内快递业为例,目前,国内快件运输80%是用汽运,15%是航空,但受到地域等限制,依靠铁路等其他形式的还不足5%。国内目前“试水”高铁的快递仅邮政速递、顺丰等少数几家,地域也较为局限。两年前,顺丰便酝酿依托高铁物流网络以降低成本,并频与高铁接触合作,在高铁正式运营前,利用未载运乘客的“探路车”运送快递。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高铁的物流体系,其成本相比航空运送至少节约了50%,且受天气制约的因素比前者要小得多。

2.高铁的开通为铁路运输带来全新模式,释放大量货运量

武广高铁开通前,受运能饱和的限制,铁路每年实际只能满足50%左右约1500万吨的煤炭运输需求。沿线一些大型钢厂原材料供应和成品外运,每年也仅能满足60%运输需求。据铁路部门消息,武广高铁开通后,京广线货运能力提升了10.9%,有效满足了长期受限的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及港澳外贸货运的运输需求。业内人士预估,当前京广线上还有100多对客车在运行。高铁网络全线贯通后,这100多对列车全部停运让道给货运,那么京广线的货运能力,将从现在的4000多万吨,提升到1.2亿-1.5亿吨。

高铁的出现,提高的不仅仅是客运速度,也为铁路运输带来了一种全新模式,对于铁路货运乃至整个物流业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实现客货分运,促进运输效率提高。在铁路运输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存在货运列车避让速度更快的客运列车的问题,使得既有线上货运的运输效率低下。高铁开通后,即可取消既有线上的部分客运列车,特别是速度较高的高等级列车,从而使货车避让时刻减少,甚至未来能实现平图运输,使铁路货运的运输效率显著提高。高铁的开通,使京广线将逐步实行客货分流,可使区域内的铁路网更加灵活,与全国的客货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将大幅扩充货运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运输需求,推动区域内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开行高速集装箱专列运输,以释放更大的货运量。高铁开通前,由于既有线路运力饱和,而在高铁开通后,释放的运力可以直接利用既有线路开通定班集装箱专列。2010年,铁道部批准建设的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年作业能力可达160万标箱。随着高速路网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集装箱专列将陆续开行,武汉地区的集装箱等货物可更加便捷地与武汉新港、天河机场及高速公路网等展开铁水、铁空和铁公联运,更经济地运往全国各地。目前,铁道部正在部分物流中心城市兴建铁路集装箱集散中心,相信随着高铁路网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集装箱班列将陆续开行,这对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节能减排都具有积极意义。

3.开展高铁运输,有利于构建绿色物流

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主旋律,节能减排是其重要方面。我国高铁大量采用“以桥代路”,有效减少了对沿线城镇的切割,节省了大量土地。高铁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交通工具,采用电力牵引和再生制动,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尤其是宝贵的石油资源,高铁的低碳环保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并成为今后基础建设的重要工程。

参考文献:

[1]林仲洪,余巧凤.关于高速铁路开展快捷货物运输的探讨.2012-07-27.

[2]盛光祖.努力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J].铁道经济研究,2012(1):1-12,26.

铁路货运规划范文3

关键词:铁路货运;现代物流

多年来,我国铁路货运能力不足、服务单一的现状越来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客货分线后货运能力将得到大规模释放。“十二五”是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铁路“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期盼将成为现实。届时,铁路货运将面临新的挑战。与现代物流发展相结合,铁路将货运从单一的运输服务,扩展到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努力为货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货主需求,是实现铁路货运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必要性

物流已经成为21 世纪企业公认的第三利润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物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物流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虽说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其发展并不成熟,但人们亲身经历和目睹了物流业的快速进步也预见到了它的巨大潜力。运输是物流的基本职能,铁路货运因其运量大、运费低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货运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以铁路运输来代替汽车运输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现代物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服务。传统的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是适应物流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

另外,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的逐步实施,路网规模将不断扩大,客货分线后运输能力将得到大规模释放,铁路货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有所改变,传统铁路货物组织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铁路货运将越来越多的体会到运输市场竞争的压力,客户的运输需求不仅更加多样,而且更加重视时效性和服务质量,为迎合市场的需求,既有的铁路货运组织方式必须在运输服务、时效性、增值服务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进。因此,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势在必行,这既是促进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应对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铁路货运现状分析

1.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第一,强大的硬件设施。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和现代化的货运技术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和坚实的设备保障。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 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60%。货车车辆达到时速120 公里技术标准,70 吨级及以上通用货车占货车保有量的30%。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基本满足跨区域货运需要,煤运通道总能力达到30亿吨以上,大宗货物运输实现重载化,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实现快捷化。

突出的运营特点和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受气候影响小、全天候、运费低,以及安全、低耗、污染少等优势。而且铁路拥有遍布全国的6000 多个车站、总面积达1100 多万平方米的货场仓库、较为完备的装卸搬运机具、众多与企业相连的专用线,以及相当规模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拥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拥有良好的信息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拥有众多运输工具和仓库还要重要。铁路拥有通信线路12 万千米,建立了覆盖铁道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传输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三大通信基础网,并且实现了运输管理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的结合。

第二,丰富的软件资源。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的经验技术以及客户资源,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的软件资源。铁路货运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装卸、保管、储存、运输、以及客户需求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是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宝贵财富。开发一位新客户的成本往往是留住一位老客户的五倍,有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使得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有了重要支撑。

第三,适宜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这为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铁路货运也将随之发展。2009 年2 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也为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另外,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铁路运输作为一种更节能更环保的运输方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运输方式。

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

第一,货运服务品种单一。

铁路货运以大批量整车、集装箱运输为主,特别是取消绝大多数车站的零担业务后更无法满足高频度、小批量的个性化运输服务。而且目前铁路货运的服务项目仍以运输、保管、装卸、搬运等传统基本服务为主,与现代物流相关的包装、配送等延伸服务没有得到开展。

第二,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到位。铁路系统具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曾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性使其习惯了以“铁老大”自居,服务意识淡漠,工作效率不高,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繁杂,多窗口、多层次的受理承运程序使托运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对货损、货差的理赔等不少问题也暴露出铁路货运需要在相关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与改进。

第三,缺乏专业人才。铁路企业虽然有多年从事货运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为数众多的货运工作人员,但大部分人员只懂现有的货运知识,对现代物流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甚至很多管理者对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也处于学习、探索和实践的阶段。

三、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措施

1.拓展服务内容,加强外部合作

铁路货运应在发挥自身运营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特点和市场客户需求拓展货运产品内涵。积极研究并开展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分拣、库存控制、配送以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将传统的铁路货运作业与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相整合,为客户提供整体货运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努力以自身货运产品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实现探索市场———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发展。铁路货运要想实现向现代物流全面的转型不能仅凭一己之力,必须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合作。广泛与公路、内河航运、海运以及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开展合作,各方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多式联运和国际联运,为客户提供货物一票到底的“门到门”服务。

2.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

为实现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铁路货运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营销机制,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便捷化、人性化的货运运输服务。彻底转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积极调整营销理念,变坐等商机为主动出击,细致全面地了解客户需要,为客户“量身服务”,让老客户有自主权,新客户有亲切感。通过周到热情的服务,争取更多的货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将客运化思想引入货运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快速的货运服务。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设备性能,确保货物在库在途的安全,建立合理快速的理赔机制,一旦客户发生意外损失,能够及时得到赔偿,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优化改革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让客户感到业务办理轻松便捷。统筹用好全局全路运输能力,让货物收得下运得了,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在部分线路开行集装箱快速班列和快速城际班列,真正实现铁路货运的快速高效。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树立铁路物流的良好信誉和优质形象,提高铁路物流的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三)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现代物流在全球始于20 世纪初,发展成熟于20 世纪末期,对我国而言更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铁路货运实现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有力支撑。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培训培养现有职工和引进外来物流人才两方面入手。首先是进行全员培训,组织物流业务学习和管理能力培训,全面提高现有货运人员的物流专业素质,使其明确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熟练掌握新的业务技能、团结精神鼓足干劲,逐步实现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二是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选派业务骨干和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员到专业机构和示范物流企业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以带动其他职工加快铁路物流发展;三是大力引进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约束机制,让高水平物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优势,助力铁路物流发展。通过现有职工培训和引进外来物流人才为铁路物流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铁路货运规划范文4

1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选址

1.1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要满足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求,即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需要在当前城市建成区的、间隔一定的距离寻找合适地点,以减少铁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阻隔影响。

(2)与城市产业布局相协调。合肥规划建立四大产业聚集区,即西部产业聚集区、西南部产业聚集区、北部产业聚集区、东部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位置应尽量靠近物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聚集区。

(3)符合合肥铁路枢纽发展规划。未来合肥铁路枢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合肥东站位于枢纽的东侧,它是枢纽内唯一技术站。靠近合肥东技术站建铁路物流中心,符合铁路主要货物流向,保证进出中心的车流顺畅,便于列车的集结编组,可减少货车的迂回运输、折返运输等无效作业。

(4)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应能坐落于合肥城区快速公路干道旁,且与城市内部道路有顺畅的通路。(5)节省工程项目投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是基于合肥南货场搬迁而生,新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若定位于合肥铁路枢纽内某货运站,有利于减少枢纽内铁路运输格局的变化和充分利用既有线路、货场设施(包括车站所衔接的专用线),减少工程数量及投资。

1.2选址结果基于上述原则,结合合肥铁路枢纽货运布局条件,可作为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候选地点有:钟油坊站、桃花店站、合肥北站和双墩集站4个站位(如图1)。设计了城规目标、经济目标、工程目标、交通目标和交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标定(限于论文篇幅限制,过程略),得到了4个位置方案的决策权值向量排序(如表1),方案3(合肥北站)、方案4(双墩集站)、方案1(钟油坊站)和方案2(桃花店站)。首选合肥北站方案的理由:

(1)与合肥城市规划吻合度好。铁路物流中心选址于合肥北站位置,由于位于合肥城北庐阳工业园区内,不受场地限制,建设条件良好,硬件环境理想。

(2)可充分利用合肥北站大部分原有的铁路设施与设备,铁路物流运作效率高。

(3)交通区位较理想。铁路物流中心周边地区有宁西、淮南、合九等铁路线和合徐、合宁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4)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效果。合肥地区包括中部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和商业系统的需求旺盛,铁路物流中心未来易发展成与公路系统联手的货物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并依托上海,开展国际物流服务。成为中部地区出境物资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

2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布局

2.1物流中心功能设计建设合肥铁路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合肥铁路南货场的货运功能“转移”或合肥北站货运能力的扩张,而是在铁路运输功能的基础上,引入物流理念,提升铁路在合肥物流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为合肥铁路物流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功能可分为:

(1)基本功能,包括公铁联运及公路快运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及流通加工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商品检验检疫及口岸功能;

(2)延伸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货物调剂中心、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商务功能、车辆辅助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生活办公配套服务。基于上述功能设计,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区可划分为:铁路运转区、铁路运输服务区、公路运输服务区、物流作业区、道路系统和停车场、综合服务区。

2.2物流中心设施关联分析物流中心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取决于作业流程和功能区之间关联的强弱。如果用A、E、I、O四个等级代表功能区之间的关联重要程度,表2即为基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关联线图底稿表。具体分析如下:

(1)“1铁路运转区”是与其他关系密切的作业区数量最多的区域,应首先考虑其位置。铁路运转区的核心是铁路货物列车到达和出发作业区,因此其位置需要结合合肥北站的铁路正线位置一并考虑。

(2)当“1铁路运转区”位置确定后,需要再寻求与其作业联系最密切的第二个作业区域。由表2可知,作业区1与作业区2、4、5、6的关联度等级均为A级(绝对重要),其中,作业区4、5除与作业区1关系最密切外,与其他作业区关联重要等级相对较低;而作业区2和6之间却存在着强关联特征。因此,选择“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同为第二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

(3)当“1铁路运转区”、“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位置确定后,与它们作业关联密切的还有“3公路件货服务区”和“7流通加工区”。这两个作业区都与铁路物流中心功能拓展有关。其中,“7流通加工区”是铁路物流中心未来功能拓展的方向。考虑到铁路物流中心初期规划与建设要求,作业区7可定位于铁路物流中心的预留发展区域。因此,“3公路件货服务区”作为第三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4)“4笨件作业区”和“5散货作业区”属于铁路另类作业货种,不仅占用场地大,而且货物移位不便,对物流中心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这类作业区分布于物流中心的外圈比较合理。分析表2中的关联关系,作业区4较作业区5与其他作业区关联关系略强,因此,应先定“4笨件作业区”位置,再规划“5散货作业区”位置。若以作业关联关系最重要的A级和E级为准则,合肥铁路物流中心7大作业区的位置排列框架如图2所示。

2.3物流中心布局设计依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物流快速集散、物流中心内货物流动顺畅等要求,合肥铁路物流规划应利用规划道路、站前路条件,改建通站道路,以物流中心作业区为节点,道路为分割分界,形成作业集中、区域化布局,如图3所示。

(1)铁路作业区采用混合式布置,其中铁路件货服务区和集装箱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横列布置,采用整列式装卸线设计,以提高集装箱和件杂货的装卸作业效率与能力;散货作业区和笨件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纵列布置。由于本站这两类货物作业量相对较小,日取送车量不大,调车作业对车站行车作业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散货作业区设于车站最北端,与件货服务和集装箱作业区相隔笨件作业区,有效地阻隔了散货可能对物流中心区的污染。

(2)公路件货服务区设于车站南端,近淮北路,便与货运车辆的进出作业,而且因其近集装箱和铁路件货作业区,为公铁中转(联合)运输创造便利条件。

(3)流通加工区设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之外,主要考虑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将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该作业区近期可能缓建,从土地有效利用出发,设于淮北路北侧是合理的。另外,该作业区邻近铁路集装箱作业区和公路件货服务区,也为未来物流增值服务的提供预留了条件。

(4)物流综合服务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的管理机构、信息中心和为入住的物流企业提供商务、金融、交易服务场所。其位置定为物流中心的东部,远离散货作业区,既保证了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的联系方便,也避免了物流中心的散货最大污染源。考虑到物流中心的发展可以分两步走:先建设近古黄路侧的一部分,根据未来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发展情况,适时增加综合服务区的规模。

铁路货运规划范文5

关键词:货运改革;货运物流化;SWOT分析

一、铁路货运改革方向和目标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推进货运组织改革时,一直坚持以信息化、市场化和物流化作为改革方向。具体改革目标如下:

1.改革铁路货运的承运方式,按照“前店后厂”的模式,最大限度简化铁路货运承运的办理流程,同时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在确保国家战略物资运输的前提下,针对其他客户实习敞开收货、随到随办,切实太高货运承办效率,做到公正透明、方便快捷。

2.传统的货运运输组织是“以我为主”,根据自身运力制定货运计划,让货主来适应货运计划,现在将改变传统的货运计划编制方式,缩短货运计划编制周期,使之尽可能的符合货源实际变动,更加切合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

二、铁路货运改革的主要任务

1.改革货物承运方式,简化网上受理流程。改变现行货主先申请计划号再申请车、装车的货运承运程序,货主不需要再申报车皮计划,只需要在网上、电话、货运营业场所等提出运输需求即可办理发货,铁路货运客服人员将会直接受理货主请求。

2.加快铁路向现代物流发展。现代物流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只能实现“站到站”服务。加强各个铁路局的物流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门到站”和“站到门”的接取送达能力,集中政策、资源优势做大铁路物流企业使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进一步规范货运收费,加快建立“一口价”机制。

三、铁路货运发展物流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铁路货运发展物流的态势。

1.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我国铁路运输网络及能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已基本覆盖全国,尤其是设置在全国重要枢纽、大城市、港口的大型货运站,拥有完善的技术设备可以进行包装、仓储、装卸等主要物流技术作业,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化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

由于铁路具有大运量、低成本、全天候的技术经济特征,与合作的各大厂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之铁路深厚的国有背景使之具有良好的信誉,培育了稳定的客户群。在铁路物流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与合作企业拓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培育货源。

2.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劣势(Weakness)分析。我国铁路系统运营模式主要学习前苏联,保持了“半军事化、高度集中”的特点,计划性强,管理机制僵化,缺乏协作,网络平台优势难以发挥,极大降低了运输效率。甚至铁路企业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也存在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物流发展,不适应客户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尽管铁路积极推进货运组织改革,也出现了一些货运的精品产品,例如“五定班列”等,但由于铁路系统内部在货运改革之前尚未建立独立的产品设计、售后服务部门,导致了目前仍然存在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3. 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机遇(Opportunity)分析。近年来铁路持续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铁路营业里程快速增长,铁路路网质量显著提高,铁路路网结构也大大优化。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1万公里,电气化率、复线率均达到50%,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基本得到缓解。

近年来铁路的技术装备也不断升级改造。在机车车辆方面,CRH“和谐号”动车组的成功下线运行。在调度指挥方面,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TMIS)、车号识别系统、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CTC)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货运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建设加快推进。

4.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威胁(Threats)分析。自我国加入WTO,外资企业可以100%独资经营运输业,导致国内物流业竞争日趋激烈。目前,Schenker、UPS、Fedex、TNT等国际物流大鳄纷纷抢滩中国,他们有着先进的物流技术、设施和管理经验,并且有着充裕的资金及发达的国际物流网络,将对国内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民营物流企业,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采用现代产权制度,参照国际化标准,建立了机动灵活的企业机制,成功在国内物流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远成集团、申通快递、德邦物流等国内领先的民营物流公司。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了铁路货运物流化的有力竞争者。

四、总结

本文虽然从铁路发展物流宏观角度分析了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的前景,但铁路行业物流发展整体规划目前仍然处在空白阶段,还需要有行业管理部门“顶层设计”的统一整体规划,才能充分实现铁路货运的物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鹏.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探讨[J].铁道货运,2007(5).

[2]白云绪.对完善铁路物流一体化服务的思考[J].铁道货运,2007(10).

[3]金石.中国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铁路货运规划范文6

优化结构,加强衔接,整合资源,实现综合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为适应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我省将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以改革促发展,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其中,“三个重点”指的是完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强化综合交通枢纽。

纵向重点构建滨临通道

滨临通道是新构建的综合运输通道,在较长时间内承担国家沿海通道和分流京沪通道的功能。近期,贯通长深高速公路,建设埕口至沾化高速公路,扩容滨莱高速公路,改扩建临沂、东营机场,开通潍坊至营口货物运输。远期,建设滨州至临沂快速铁路、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届时,通道主要包括一条快速铁路、一条货运铁路、两条高速公路,形成贯通鲁中、联系京津冀、长三角的快速运输通道。

既要加快济青高铁建设,又要实施济青高速公路扩容工程

《规划》指出,近期,加快推进济青高铁建设,尽快确定济青高速公路扩容方案并付诸实施;建设郑济客专、济聊城际,贯通青兰高速公路;迁建青岛、潍坊机场,扩建济南机场;加大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开发力度,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远期,建设泰安至聊城城际和淄博机场,适时启动小清河复航。届时,通济青道主要包括一条高速铁路、一条城际铁路、一条货运铁路、两条高速公路,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主轴的作用。

济南青岛为双核

《规划》指出,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形成城际铁路为主、公路为补充的客运系统和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国省干线普通公路为补充的货运系统。城际交通网重点建设城际铁路,注重与高速铁路、快速铁路的互联互通。届时,济南、青岛1小时通达,济南、青岛与周边设区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

构建环海高铁、环海高速公路,打造“黄金海岸、养生福地”

近期,建成青烟威荣城际、青连快速铁路和龙青高速公路,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早日启动。远期,建设荣成至青岛沿海城际,并与环渤海高铁对接,打造“黄金海岸、养生福地”。届时,通道主要包括两条城际铁路、一条快速铁路、一条货运铁路、两条高速公路。2030年以后,规划建设青岛至日照高速铁路,与环渤海高铁、江苏沿海高铁对接,极大缩短青烟威与长三角、东北乃至远东地区的时空距离。

加快铁路建设和民航发展

据了解,铁路建设方面,近期将建成青烟威荣城际、石济客专、青连快速铁路,新建济青高铁,青连快速铁路,郑济、京九客运专线,济南至聊城、济南至泰安、济南至莱芜、菏泽至日照城际铁路等。到2020年,除滨州、东营外,其余市均通达快速铁路。到2030年,实现市市通快铁,省会济南两小时左右通达各设区市,两个半小时左右通达周边省会城市。

机场建设方面,近期将建成烟台机场,迁建青岛、潍坊、济宁机场,新建日照、聊城、菏泽、泰安、滨州、枣庄机场,改扩建济南、威海、临沂、东营机场;远期,建设德州、淄博机场。到2020年,民用运输机场12个,航空服务覆盖率达到95%。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16个,航空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考虑应急救援、公共服务需要,全省布局通用机场70个左右,实现50公里全覆盖。到2020年,通用机场10个。到2030年,通用机场30个左右。

推进综合性、一体化客货运枢纽建设

据了解,近期,我省将以济南新东站、青岛新机场和青岛红岛站为示范,推动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根据城市空间、产业布局,以运输需求为导向,新建、改造相结合,有序推进货运枢纽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12个。到2030年,建成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30个以上。

深化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