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1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NASDAQ;AIM;功能定位

一、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

资本市场的成长与进步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其对实体经济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均致力于本国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体之本在于企业,虚拟之要在于金融,因此,为以资金为生命线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则成为了当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要旨。

(一)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融资链

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无疑是企业,而在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转型为市场主导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问题则必然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不论是从传统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还是法学商主体行为能力理论的视角来看,企业发展的基本过程从纵向来看均可分为若干阶段;而根据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不同阶段的企业不仅融资需求各异,而且其所对应的融资渠道与市场环境亦层次分明。

横向比较世界范围内发达资本市场,其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随着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的日渐加剧,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战略也逐步实施,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在我国已有的沪深两市主板证券市场的基础上,中小板市场于2004年6月揭幕,创业板市场也于2009年10月呱呱坠地,而三板市场的市场实践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可以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具雏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不同市场层次发展至今亦暴露出各自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以创业板市场为重。因此,针对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承上启下重要板块而新生的创业板市场,我们必须结合国际成熟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具体环境,深入分析其所出现的问题,明确其基本功能定位,为主板市场培育转板优质上市资源、为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融资渠道、为未来三板市场的建立树立样版。

(二)中小企业发展与创业板市场

21世纪的今天,中小企业在各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限制,各国市场环境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其所对应的直接融资市场板块主要为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作为多层次市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不仅是针对创业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实现循环回报与退出渠道的标准化平台,更肩负着为主板市场孕育大型成熟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而我国创业板市场虽应运而生,但观其推行至今之效,并未妥善解决众多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反而暴露出一系列弊病,究其根本,则在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与设立初衷相背离,无法充分发挥其本应具备的基本作用。对此问题,我们必须将国际成熟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市场实践结合起来深入剖析,以求实效之策。

二、世界范围内各主要创业板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

(一)纳斯达克市场(NASDAQ)

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的英文缩写,其始建于1971年,最初并未被赋予现代意义上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地位。1975年,随着美国依托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开始构建,NASDAQ提出了明确的“上市标准”,其显著特点不仅仅在于该标准远远低于当时AMEX、NYSE的上市标准且没有盈利性等硬性财务指标却突出了成长性要求,而且将市场定位明确于为硅谷当时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小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这一基本功能。此后,NASDAQ市场经过稳步发展,在经历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辉煌后至今已经成为与纽交所齐名的上市灵活、层次分明、转板顺畅、监管有效的创业板市场 。

而细察NASDAQ内部具体的制度设计,不论是标准灵活的发行上市条件还是明确的持续上市条件,不论是严格的做市商制度与市场稳定机制还是便捷有效的转板制度和监管措施,均严格围绕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这一基本功能定位。因此,NASDAQ诞生了微软、思科、因特尔等一大批如今的科技行业翘楚,为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由于NASDAQ发展至今完备的市场层次与灵活有效的市场制度,其对于全球范围内的上市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于NASDAQ直接上市(如盛大、优酷等)或经由OTCBB升板至NASDAQ上市(如北大千方、泰富电器、圣元国际等)的企业亦逐渐增多,甚至形成了中国企业于美国资本市场竞相上市的热潮。

概而论之,一方面,NASDAQ成长壮大的过程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结合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经验,明确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基本功能定位,为我国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直接融资渠道则成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2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

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

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3

关键词:资本市场;多层次化;OTC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50-02

一、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基本理论

对于资本市场结构的多层次,存在着一种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改革理论,它认为,应该把研究视角定位在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上,然后根据不同的经济功能建立能最好地实现这些功能的机构与组织。

(一)基于功能观点的资本市场结构改革理论

美国金融学家罗伯特・默顿和兹维・博迪于1993年提出了基于功能观点的资本市场结构改革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功能相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形式而言,具有更大的相对稳定性。传统观点将现存的机构和组织结构作为既定的,资本市场结构的调整一般是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进行。而功能观点认为,应该把研究视角定位在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上,然后根据不同的经济功能建立能最好地实现这些功能的机构与组织。功能观点认为,任何资本市场体系的主要功能都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在不同的时间内配置和使用经济资源。具体说来,可以将资本市场体系的功能分为六个方面:第一,清算和支付功能。第二,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分功能。第三,经济资源时空转移功能。第四,风险管理功能。第五,信息提供功能。第六,激励解决功能。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界定

依据金融功能观理论,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具有完整的内在层次结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板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2)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以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⑶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二、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内交易市场或者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对称,在美国被称为“Over-The-Counter Market”(简称“OTC Market”)。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外交易市场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外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融资便利。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2)场外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退出渠道。

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为了使风险资本能够安全地推出创业企业,必须有独立于主办市场之外的场外交易市场,以满足不同的创业投资资本退出方式的需求,规避流动性风险。

(3)场外交易市场为不能或者不愿意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股份的转让提供渠道。

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是为按有关法律、法规公开发行而不能或不愿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提供流通转让的场所。

三、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构成及运作模式

(一)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结构和功能

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资本市场最有代表性。其中,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资本市场,其分层最为复杂,但也最为合理。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长期发展,形成了集中与分期相统一、区域性相协调、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体系。了解和研究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状况及其运作特征,对我国目前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美国的OTC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电话连接起来,这一市场按层次高低分为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场外交易市场公告板(OTCBB)、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以及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等,其中,NASDAQ是最大的OTC市场。

(二)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采取做市商制,交易是分散完成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国资本市场演进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场外证券市场做市商制度以NASDAQ最为著名和完善。NASDAQ是一个以终端为基础的市场,它允许多重市场参与者通过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网络来完成交易,高度的竞争有助于保证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NASDAQ市场采取的是多元做市商制度为主、指令驱动制度为辅的证券交易制度。至于OTCBB市场和粉红单市场,则实行的是完全的多元做市商制度。

四、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借鉴美国OTC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要实现建设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的既定目标,关键并不在于对两个有形交易所市场的建设,而在于对国内OTC资本市场的培育和扶植。而要发展OTC股票市场,应从制度设计人手,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数量众多的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公司,来为各类OTC股票的流通“做市”,允许并鼓励各种基金、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以做市商的身份参与OTC市场的交易,它们是OTC市场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受让企业等的股权、产权形成资产池,经过整合然后再出售,以获得投资增值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因此,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对场外交易市场进行明确定位。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该定位为: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将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共同构成证券流通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将主要为不符合沪、深交易所要求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为从交易所退市的企业股票提供交易平台。另外,借鉴NASDAQ市场结构场外交易也要分层次,既要有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又要有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各有不同的筛选机制,并建立完善的升降级制度,以做市商制组织市场,并采用最先进的电子交易技术。

第二,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在目前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与地方产权交易市场连接起来,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

第三,借鉴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尽快引入做市商制度,使诸多的做市商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个人、其他社会组织一起成为OTC市场的交易主体和客体,是当前发展我国OTC市场中重要的技术和制度层面。

第四,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监管以保证信息充分披露为主。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风险较高,投机性强,因而各国政府都对其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需要合理界定中央统一监管和地方政府监管的职能。加强处罚机制,增加违规者的成本,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博楠.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05,(3).

[2]徐保满.关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策略[J].林业科技,2005,(1).

[3]俞静.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现状与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6).

[4]李淑龙,蒋虹.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0).

[5]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财贸经济,2005,(11).

[6]彭健,姚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年7 月号上(总第324 期).

[7]宫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发展战略研究[J].华北金融,2006年增刊.

[8]王国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Randall Dodd Derivative Study Center(2002):"The Structure of OTC Derivatives Markets",The Financier? VOL. 9, NOS. 1-4,

2002.

[10]J. Peter Ferderer(2006):"The Rise of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acalester College,Prelimi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4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金融体系 政策建议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以可以预见的现金为支持,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化融资创新产品,可以降低借款者的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转移和分散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以及增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其中转移风险和扩大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两项基本功能。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的积累、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资产的价格泡沫以及内生流动性的扩张等,其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遵循以下四个阶段:形成—积累—爆发—传导及扩散,本文遵循这四个阶段来分析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动态演进中的作用。

二、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金融风险的形成

资产证券化在运作过程中涉及到初始债务人、贷款发放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服务者以及第三方等主体,因此其运作机制是极其复杂的,这使参与主体难以掌握资产证券化的有效信息并形成理性的市场预期,同时导致大量委托—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均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形成。

第一,种类繁多的基础资产导致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难度上升,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种类繁多,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这也相应的有不同的风险收益评估方式。在利率的波动下,各项资产价值评估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时市场会倾向于依赖假设条件模型进行评估,但这种评估结果大多不符合市场走势。如果基础资产不止一种,则定价的难度会上升。在金融市场中,有效的定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并减少市场波动,因此资产证券化定价难度的上升无疑使潜在风险不断形成。

第二,资产证券化繁多的创新品种增加了信息披露和市场预期的难度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品种是极其繁多的,并在初始证券化基础上形成的证券化平方和立方,再加上众多的参与主体,使资产证券化形成一个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市场,增加了信息披露和市场预期的难度。一方面,众多创新产品导致信息披露花费较高的成本,当信息分析成本超过收益时,市场参与者就不会进行信息分析,这是目前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垄断的主要原因,这也会引起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创新产品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加上难懂的定价模型,使投资者很难对价格走势形成有效的预期,导致了潜在风险的形成。

第三,资产证券化的众多参与者存在信息不对称。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过程中有一个不断拉长的利益链条,其中包括借款人、贷款发放者、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信用评级公司、投资者以及服务商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每多一层的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一层委托—问题,形成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随着证券化的不断创新,初始借贷关系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参与主体之间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委托—问题会越来越多,使资产证券化的运作链条极其脆弱,并隐含了大量风险。

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金融风险的潜在积累

资产证券化具备转移风险和增加流动性两项基本功能。在资产证券化诞生之初,这两项功能为解决储蓄存款机构的流动性短缺、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分配以及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一般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风险会有一个积累阶段,而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的过度滥用能够促使金融风险潜在积累。

1、增加流动在风险潜在积累中的作用

(1)增加流动性导致抵押贷款机构的道德风险。在次贷危机中,抵押贷款机构通过证券化将一些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变现。随着流动性的增加,抵押贷款机构放贷的动机会随之提高,从而忽视对借款人信用等级和财务状况的调查,放松对基础资产的监督,由此引发道德风险。

(2)增加流动性导致了内生流动性扩张。抵押贷款机构通过证券化实现了流动性增加,而证券化的投资者比如投资银行也可以将其持有的证券化作为基础资产再次证券化,从而实现流动性的扩张。这种手段在次贷危机中被不断利用,即只要资产证券化存在,“投资约束”就等同于不存在。这种扩张集中在金融市场内部,没有像贷款那样从金融机构延伸至实体产业,因此这种流动性增加只能是内生流动性扩张,同时这种增加与基础资产的价格紧密相关,一旦价格发生逆转,流动性供给就会骤然减少,流动性危机就有可能爆发。

(3)增加流动性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随着流动性资源的增加,抵押贷款机构更热衷于发放抵押贷款,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流入住房贷款市场,引起房价不断上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若房价上涨速度能与租金上涨速度持平,则房市就不存在泡沫。

2、风险转移功能在风险潜在积累中的作用

在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功能是金融风险积累的直接推手。首先,抵押贷款机构通过发行证券化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移至投资者。随后,投资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将初始证券化作为基础资产进行再次打包和重组,这些产品又会被其他投资者购买,形成风险的再次转移。随着监管的放松,这一过程会不断衍生下去,形成巨大的信用链条。同时由于证券化产品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其价格的涨跌几乎趋同于基础资产价格,由此引起金融风险的积累。一旦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前期积累的金融风险就会超出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水平,风险就会转化为损失,引发借款者无力还贷、投资者得不到偿付、资产价格下跌和金融机构破产的恶性循环。

四、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价格波动——金融风险的爆发

资产证券化由基础资产衍生而来,在初始证券化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证券化的平方和立方等。衍生工具的价值取决于基础资产的价值,基础资产的价值波动会带动衍生品的价值波动。如果经济出现负向冲击,基础资产的价格就会下降,各类证券化资产的评级会随着基础资产的价格下降而下调,从而其价格也会降低,这时就会出现类似传统融资中所面临的“投资约束”,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也会丧失,市场不能正常的扩充流动性和转移风险,内生流动性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就会失去根基,整个市场将会出现下滑的趋势,从而引起金融风险的爆发。

五、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传导中的作用

在金融风险爆发后,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会通过两种渠道引起风险的传导:一种是基础资产渠道,另一种是证券化产品渠道。

1、基础资产渠道

金融风险爆发后,基础资产价格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下跌。在基础资产价格下跌过程中,由于财富效应和托宾效应的影响,市场中微观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均会以乘数倍下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由此引起金融风险的传导及经济萧条。

2、证券化产品渠道

金融风险爆发后,基础资产价格下跌会引起证券化资产的降级和价格下降,发行者和投资者均会遭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证券化投资者而言,证券化的降级及价格下跌将导致资本市场出现新的挤兑形式——“资本市场挤兑”,其特征是: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市场的信贷市场发生违约,与信贷资产相关的证券化资产减值,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向市场套现,纷纷抛售资产,这会减少资金供给与资产交易,导致流动性危机爆发,而危机的爆发会导致资产进一步减值,资金供给又会进一步减少,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和紧缩。

(2)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一方面,它们是市场中证券化的投资者,因此“资本市场挤兑”也会发生在其身上。另一方面,它们也是证券化发行者,随着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化资产不断减值,其拥有的一些信贷资产也难以证券化,这使它们无法有效的补充流动性,这时商业银行就会发生流动性危机和偿付危机。因此可看出,在金融风险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会从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者和投资者造成影响,使市场产生流动性危机和偿付危机,从而引起风险的传导。

六、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从宏观的角度上也会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在发展和创新资产证券化时必须审慎使用其各项功能。在本文中以次贷危机为背景,讨论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各种影响,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协调,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体系运作效率的同时,也有可能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影响,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因此,应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协调,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此外,如果不能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必须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和认识,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积累和扩散。

第二,在发展和创新资产证券化的同时,构建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监管规则。要明确监管当局的监管权限、加强信息披露、加强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协调以及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在信用评级方面,加强信用评级机构跟踪评级和利益冲突规避机制的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评级机构的透明度以及强化评级机构的数据积累。我们可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对策三个方面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

第三,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只重视单个金融机构的安全,缺乏对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防范,无法有效的解决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将金融体系视为一个整体来制定监管原则,关注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强化事前监管和功能监管,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业务进行统一标准的监管,减少监管的盲区,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沟通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晓朴: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成因与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0(7).

[2] Allen,F.E.Carletti.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Contagion[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6,53(1).

[3] BIS.Innovations in Credit Risk Transfer: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tability[R]. BIS working Paper,2008.

[4] 何帆、张明:透视CDO:类型、构造、评级与市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6).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5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筹措中长期资本的市场,它是中长期资本供给和需求的总和。资本市场既包括证券市场,也包括非证券的长期信用资本的借贷。广义上还包括非证券的产权交易活动,既包括证券交易所之类的有形市场,也包括场外交易。在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将成为今后企业的重要选择。

一、资本市场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

(一)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是证券市场,尤其是万众瞩目的股票市场。企业为了自己的股票能够上市,利用直接手段来融资,必须按照《公司法》要求,对企业进行公司制的改造,并完成上市公司的规范操作。一改过去国有企业经营不透明的封闭做法,上市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投资以及一年两次的财务报表都要求公开,使股东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更大范围的了解和更直接的掌握。企业为了自己的股价坚挺,为了今后继续利用这一直接融资渠道,不得不发奋图强,在经营管理上狠下功夫,逐步完善组织制度和运作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迈进。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

资本市场的建立、发展为国企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融资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能够在股市上低成本直接融资正是众多国有企业对上市趋之若鹜的原因。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国家限制企业的规模扩张,不利于改革的深化,形成一个“资金瓶颈”。通过股市筹资来解决这个问题,已是公认的国有企业上市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

(三)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

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就是靠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因此,资本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发展资本市场的逻辑出发点是发展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源配置功能。而且,资本市场以其资本分割的标准性、资本流动的充分性、交易的统一性、成本的低廉性、评估的客观性、产权的明确性、信息的公开性、运作的市场性等特征,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对利润的追逐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根本特性。

二、我国资本市场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

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明显表现为重资本市场、轻货币市场,重同业拆借市场、轻票据市场,导致票据、债券等其他融资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信用工具的金融创新更是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作为金融基础市场的票据市场的滞后发展,最终将制约和阻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改革,资本市场的总体资源配置功能是很难不打折扣的。资本市场结构严重畸形,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是资本市场难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单调,造假、违规屡禁不止。

(二)投机现象严重

我国资本市场上,不但许多应有的法律规则不具备,而且一些已有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投机性过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关联交易严重、大机构操纵市场、恶性炒作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导致市场波动性过大,投机性过强。交易者在买卖资本商品时,并不更多地依据于资本商品本身的价值来确定价格而是更多地寻找“非价值”的因素,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投机成分远远大于投资成分。显然,这样的市场无法吸引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进入。在宏观层次上,很难发挥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在微观层次上,通过资本市场上股东权力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改革企业治理结构的功能受到严重阻碍。

(三)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由国企改制而来,国有企业所具备的一些弊病上市公司基本上也具备。上市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国有股过度集中的现象导致国有产权虚设和内部人控制,也导致市场机制对经理人的约束机制的残缺。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制约是通过有效率的公司价值评定和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资本市场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来加以实现。但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国有股、法人股占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比重较大,虽然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中小投资者由于信息、资金的限制,“用脚投票”机制无法实现。

三、进一步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一)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风险防范体系

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较快的近十年时间,正是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政府的职能定位相对落后于经济形势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由于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政策市”、“消息市”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当证券市场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为了确保朝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继续调整政府监管理念和职能势在必行。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解决政府行为的缺位与错位问题。从目前投资者队伍的结构和市场发展方向看,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主要力量。目前政府对机构投资者风险防范的主要对象是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但市场上活跃着大批民间机构和地下基金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力量逐步壮大,开始与传统的合法机构投资者分庭抗礼。这个事实上的市场主体从来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管,的确是市场的一大风险隐患。要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首先是使投资者身份合法化,由地下转到地上,再用对所有机构投资者普遍适用的制度准则,规范其行为。政府对市场主体风险的防范,应立足于可能导致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风险控制。要按市场化原则防范和监管证券市场风险,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将政府的监管和防范风险政策定型化、固定化、增强稳定性与透明度,能够给予公众一种可预见性。政策的不稳定和缺乏秩序本身也是风险的根源。

(二)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创业版市场主要为高科技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成长性企业服务。目前,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交所正对创业板市场的法规、交易规则和技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正在建设之中的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上市企业的盘子较小;上市企业多为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采取保荐人制度;股份全为流通股;规定了股东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条件;严格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三)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办,让市场自主地决定进入和退出、扩张与收缩、分化与组合等问题,切实让市场成为稀缺的资本资源最合理、最充分、最有效配置的场所。并且,鉴于证券市场的功能和效率是依靠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来保证的,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应调整好监管部门的行为,建立起有效的监管秩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四公原则”在市场中的彻底贯彻。同时,完善法律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制裁,维护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

四、结束语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前一段的扩容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随着法规的逐渐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国有企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收更多的资金,以壮大我国的基础产业,构造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从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参考文献:

1、冯丽霞,范奇芳.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7(7).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范文6

股市风起云涌。短短三周内,上证综指连续冲破1400、1500、1600三个整数关口,回头望去,距离去年6月6日创下的最低位998.23点,颇有拨云见日之气象。

在这一波行情中,我们选择了静观其变的态度。

这种有限度的冷静和乐观,是因为在中国股市16年的历史中,大起大落的经历实在太多。这种“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的周转,除了外因的诱导,更是由中国股市的内在逻辑而决定的,因此,无论是“大牛市”还是“大熊市”,建立于股指上的判断往往是不牢靠的。

眼下,回调已经开始,仅上周二(5月23日)一天,上证综指即大跌53点,很有可能,后市还将在1600点附近激烈震荡。因此,在这个时候,应该更为清醒地看到,中国股市能不能摆脱历史的纠葛,能不能自觉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最重要的工作仍在于推动改革与发展。

应该看到,中国股市的质量和效率正在提升中,投资者的信心亦在恢复中。一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股市发展最大的制度性缺陷得到了修补,预想中的良性转变开始显现。

目前,经过对价偿付,市场估值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国际估值标准测算,A股市场的市盈率、市净率已经与国际成熟市场基本接轨,市场投资价值日益凸现;另一方面,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反市场化机制终于被涤荡,非流通股股东借以损人利己的“方便之门”正在被封杀。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中国股市正在迎来“历史性的大机遇”,那么首先就来自此“历史性的大突破”。

但是,这只是万里的第一步,更准确地说,很多已进行或进行中的改革尚且处在偿还历史旧账,还发展以公平起点的阶段。因此,相对于一个完善高效的市场而言,中国股市尚有大量基础性的建设待完成。

在制度性的扭曲被矫正后,决定股市质地最根本的因素,仍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评判股市效率最根本的标准,仍在于上市公司的取舍。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从开始起,中国股市的基本功能就定位于为国企改革提供资金,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垃圾公司充斥股市,三分之二以上不具投资价值。即使是从最近的情况来看,2005年度和2006年一季度报表显示,A股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分别下降1.4%和1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下降7.8%和19%,其业绩滑坡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由中国复杂的国情决定,监管机构的介入方式、介入深度、介入时机,也面临着诸多难以权衡的现实困难。但是,无论如何,就其基本思路和基本抓手而论,均应向着保护普通投资者、维护市场公平性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