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承压设备 失败因素 分析解决 焊接工艺评定
关于承压设备焊接质量的评定好坏实际上是将焊接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从而得出的结论,其原因在于承压焊接工艺测评技术要求综合实践性比较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在目前承压焊接工艺评定的质量好坏也正在逐渐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一些设备或者时间的原因,承压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缺陷。在承压焊接工艺评定的过程中,各个承压设备制造厂的机构和材料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导致工艺评定结果和焊接技术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对承压焊接工艺评定中的失败因素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切实提高承压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确保承压设备包括安装的焊接质量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对工艺评定中操作失败的原因进行一定的浅析,为焊接工作人员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承压设备焊接工艺的评定失误的原因
1.设备及其工机具能力不足
在承压设备焊接过程中,一些制造厂在焊接过程中的技术和一些设备的出现由于疏忽,缺乏对焊接实验室设备及其它加工设备进行恰当的管理,造成设备不完好或者无法正常使用,为焊接工艺的评定埋下不合格隐患。主要常见的问题情况有很多,分别列举以下几点:
专业焊缝检验工具不准,焊前试件组队完成,相关尺寸测量不准导致焊后外观检验不够规范,以及试件加工后质量检验工具不全备。
机械性能和焊接设备老化。在承压焊接工艺中,机械的损耗是巨大的,极易老化,导致使用性能差,如果不加以保养,电流表,电压表没有定期校验或者校验不准,会使加工完后的试样精度不符合标准要求,承压焊接设备老化造成质量检验工具不全和焊接工艺评定参数不准,所以要经常保持设备的更新,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工机具能力。
机械性能设备不齐全。在没有设备检验缺口的具体尺寸。加工完后的试样精本,而且也难以真正做好,加工完成后的试样精度也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2.对评定标准理解不透
关于承压焊接评定标准的理解关系到大量的焊接技术人员,所以要求这些焊接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工艺评定的各种详细标准。但是由于在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所理解的关于焊接的标准各有不同,甚至有一些理解错误,从而导致承压焊接的工艺评定的结果出现了失误,其中,以下这几点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没有确保选材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许多的制造商还并没有考虑到选材中的互换因素,其实在这一方面有许多考虑,包括焊接材料的型号和厚度大小等等,所以在选材时仅仅只是按照承压设备中所需的产品标准来选择材料。
工艺评定试件数量多。不能充分利用试件有效范围这一条件。试件的母材厚度决定了承压焊接评定的试件高度,应该做到只使用最少的焊接试件进行工艺评审,这样才不会增加工艺评定试件的数量。
在焊接过程中,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在产品焊接的完成之后才进行焊接工艺的评定,这样焊接工艺的指导并没完全起到作用,导致真正使产品满足的设计和标准要求没有达到。
3.评定过程监管控制不严
评定过程缺少评定严格监管。承压焊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验的过程,因为要时时考虑到焊接工艺的实用性,需要参加焊接工艺评定的相关工作人员相互协调,相互协作,而目前一些制造商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还无法保证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转。工人熟练程度不够。如果时间焊接的过程中选用那些不是很熟练的技术工人,有的甚至不是自己单位的员工,那么有很大可能会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失误。母材或焊接用的材料保管不周,没有质量保证证书而且从外观上看,质量比较差,以至于无法保证确切的生产时间,保管时间以及机械性能双面焊板控制温度不均,当一面焊接工作完成后,没有及时控制好第二焊接面的温度,如果第一面焊接的温度过高而且高于第二面的话,焊接过程中施入的线能量就比较小。就掌控不了真正的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不能够为焊接工艺评定做出指导。加工精度没有控制好。焊接过程中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把握好,在焊接结合处要做到平稳光滑过度,四个棱角也要做到平滑,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不精确,带来不良效果,造成浪费。
二、焊接工艺评定失败的具体解决策略
1.充分理解评定标准,确保质保体系有效运转
在承压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评定人员要依照国家制定的具体的工艺评定标准进行工艺测评,因此需要对评定标准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确保整个工艺评定的正常有效运转。这也是正确完成承压焊接工艺评定的重要保障,一个焊接工艺评定体系是由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操作的,并不是由哪一个单独的人或单独的部门完成的。所以需要每个部门相互分工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2.完善工机具操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现目前,一些制造厂的工机具生产质量还不过关,缺乏明晰的操作体系和制度,造成在生产过程中的频频出错。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工艺评定的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工艺生产的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就需要制造厂严格按照国家所指定的标准和要求来操作,建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
3.提高承压焊接工作人员工作素质
承压焊接工艺评定的工作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实施的,所以,在工艺评价体系这一方面,就要求他们对这些标准理解准确无误,因此。就更有必要提高焊接工作人员的过硬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抛开这些基本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加强他们加强学习能力和技巧,积极学习与承压焊接工艺评定相关的专业的工作知识。这需要他们积极参与工作上的实践,切实积累现场实践的经验。
4.完善设备质量管理,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素质建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在进行承压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认真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指定的标准,对于那些不合格国家规定标准的焊接器具坚决抵制,应该对它们的焊接设备和加工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所以,在焊接设备操作过程中,应该要尽量选择那些工作技能熟练和认真负责的员工来完成。 加快建设工作人员素质建设,尽量减少焊接工艺中失败情况多的情况。
三、总结
到目前为止,国家许多有关部门对这项工艺评定技术都十分看重,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标准供制造厂和工作人员来参考。在从承压设备制造和安装的标准规范中汲取经验教训,规范好焊接工艺评定内容,我们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宣传,保证未来的承压焊接工艺测评报告的准确性和工艺产品的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第二版)[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
[2]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压设备焊接工程师培训教程[J].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1.
[3]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
[4]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J].
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换热管;管板;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换热管与管板间的有效焊接,将为管壳式换热器的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管壳式换热器的焊接过程中,接头的焊接工艺并不仅限为强度焊和密封焊两种。换热管与管板间焊接工作质量是保障管壳换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以要做到保证换两者间的密封和绝对牢固。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条文,对焊接工艺进行了相关规定。为了更清晰的认识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评定标准,本文将对现在执行的相关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1 现有的评定标准
由于焊接工作将直接影响管壳式热水器的质量。所以世界各国都对其制定了相关规定。国内外相关标准对管子与管板的焊接工艺评定方法有:GB151-1999附录B中的“模拟管子与管板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附录D中的“先按正文进行工艺评定再进行管子与管板试件的附加工艺评定或两者用同一试件合并评定”;ASME Ⅸ中的“模拟管子管板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QW-193.1)”或“按坡口焊缝或角焊缝进行评定(QW-202.2)”两者取其一;ISO15614-8中的“模拟管子与管板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以上评定标准,除了NB/T47014-2011外,其余的对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评定,均只需参考一种标准。根据ASME IX 2007的相关条款,我国制定了自己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按照我国的评定标准,换热管和管板在接受焊接工艺评定时可以不做力学测试。
NB/T47014-2011的应用范围是强度焊接头,根据编制说明,标准的立意是通过正文的焊接工艺评定来保证焊缝的力学性能,然后再通过附加评定来保证焊缝抗剪力要求,但在评定方法上又规定了可用管子与管板试件进行合并评定。GB151规定强度焊的管板接头均开有坡口,而角焊缝评定仅适用于非承压角焊缝,显然合并评定是不能实现应检测的力学性能要求的。另外,在焊接工艺方法上许多设备制造厂采用了管板在垂直位置的自动脉冲钨极氩弧焊工艺。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是为了确保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后结合部位的稳固性,才进行焊接工艺的评定。结合部位的尺寸将直接影响其稳固程度。因此,施工过程中,通常通过对工程试件的焊缝做一定的测量,不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及其附加评定标准的相关操作,就可以完成测验。
2 关于焊缝尺寸
换热管与管板间的焊缝,就是指经过焊接以后两者间的结合部位。焊接工作的进行,要使焊缝的密闭性和抗拉脱能力得到保证。焊缝的有效尺寸,将会制约着焊缝的抗拉脱能力。而焊缝的抗拉脱能力,又将直接影响管壳式换热器的质量。所以,所有国内外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都将焊缝尺寸的检测结果作为工艺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图1可以看出,除NB/T47014-2011附录D只检验角焊缝尺寸以外,其他标准对焊缝尺寸的测定均考虑了对接焊缝,都是从焊缝根部算起。NB/T47014-2011附录D要求角焊缝厚度尺寸不小于2/3管子壁厚,那么评定试件管子的伸出长度必须不小于管子壁厚。在GB151强度焊的接头形式中并没有此规定。我国对于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评定标准曾经做过先后共3次的修改,每次对于焊缝的检验尺寸都有所改动。通常情况下,我国对于焊缝尺寸的要求,均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要求来确定。GB151中,换热器焊缝的抗拉脱能力的计算,要遵循以下公式:q=σa/πdL,q≤[q]其中,L表示焊脚高度。显然L包含了角焊缝焊脚长度和对接焊缝焊脚长度。所以要保证焊缝的抗拉脱能力,评定试件检验尺寸应是焊缝的焊脚高度L。因为具体施工过程中的L值通常不同,因此,试件评定的相关标准也应该就具体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动。在施工过程中,应以满足公式的L作为施工标准,在L不满足公式是时,就应该对施工进行一定的改进。
3 评定标准
如通过编制一个预焊接工艺规程,用管子与管板的接头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焊接评定标准应参照ASME Ⅸ将母材和焊材类别、预热和层间温度和焊后热处理作为评定规则内容给予具体规定。此外,由于管子与管板接头的结构形式、坡口角度和深度的改变对是否产生未焊透、未熔合等缺陷有影响,所以也应作为重新评定的因素。
4 重新评定的标准
由于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十分重要,所以如果焊接工艺的评定出现问题,某些情况下,是需要重新评定的。目前我国的换热器加工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强度焊加贴帐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耐热、防腐、牢固性强等特点。根据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的要求,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强度焊接头应按其附录B《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其中附录B《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中规定,实际焊接过程中,只要存在以下问题之一,就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重新的评定。
(1)换热管或管板的的材料编号发生变化时。(2)当换热管壁厚不超过2.5mm,且其直径或壁厚与已评定管的差值大于15%时。(3)焊接方法改变时。(4)焊丝或附加的填充金属公称截面积的变化超过10%。(5)填丝改为不填丝或相反时。(6)除横焊、立焊或仰焊位置的评定适用于平焊位置外,改变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7)多道焊改为单道焊或相反时。(8)变更保护气体种类或混合气体配比时。(9)取消保护气体或保护气体流量比评定范围的下限值降低10%以上时。
在以上9种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重新评定的情况中,有些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如材料编号发生变化和焊接方法发生改变,但也有些情况是不容易被理解的,下面将针对(2)、(4)几种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a.换热管管径对焊接工艺评定的影响。换热管壁厚不超过2.5mm,且其直接胍哑蓝ü艿牟钪荡笥15%时需要重新评定。在这里还有一个限制性条件。即在附录B的B2.3.1中要求当换热管壁厚不超过2.5mm时!评定用管与换热管的直径相差应不超过15%;当换热管壁厚大于2.5mm时,评定用管的壁厚应大于2.5mm。按照此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既需要制作焊接工艺评定时所用的评定用管与所制作的产品的换热管的直径(对于壁厚不超过2.5mm来说)差值小于15%,又需要所制作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与评定用管的直径(对于壁厚超过2.5mm来说)差值小于15%。b.换热管壁厚对焊接工艺评定的影响。换热管壁厚不超过2.5mm且其壁厚与已评定管的差值大于15%时需要重新评定,在这里还有一个限制性条件,即在附录B中的B2.3.1中要求当换热管壁厚超过2.5mm时,评定用管与换热管的壁厚相差应不超过15%;当换热管壁厚大于15%时,评定用管的壁厚应不超过15%。按照此规定,我们可以看,既需要制作焊接工艺评定时所用的评定用管与所制作的产品的换热管的壁厚差值小于15%,又需要所制作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与评定用管的壁厚差值小于15%。
结束语
由以上讨论可知,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的评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在焊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才能确保管壳式换热器的质量。
参考文献
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长输管道;焊接过程;质量控制
Abstract: Welding is a long-distance pipelin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weld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to ensure the long-distance pipeline construction quality plays a decisive role. 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workers, welding equipment and testing equipment, tools, materials and welding consumables, welding process documents, welding environment, weld inspection and weld repair seven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long-distance pipeline welding process control points to ensure that the pressure pipeline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long-distance pipelines; weld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V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人员的控制
在任何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在焊接质量控制中也同样如此。从事压力管道受压元件焊接的焊工,必须通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焊工合格证,而且在有效期内才能进行相应项目的焊接工作。施工单位必须与焊工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合同约束和规范焊工行为,保持稳定焊接质量。坚决不允许无有效证件人员从事焊接工作。焊工参与具体管道工程焊接前必须参加由业主(监理单位)组织焊工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参与该工程焊接资格。焊接机组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紧密围绕保证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这个中心,尽心、尽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另外,质检员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及时反馈质量信息,防止不合格品发生
2焊接设备和检验仪器工具
压力管道焊接所需的氩弧焊机、自动焊机、手弧焊机、焊条烘干设备和焊缝热处理装置等,设备技术性能参数应具备保证焊接质量的能力。所有指示、测量、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检验工具都必须通过周期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如电流表、温湿度仪、风速仪、电压表、焊口检验尺、红外测温仪等等。
3材料与焊材的控制
采购应用于长输管道的钢管、法兰、焊材、管件、阀门等压力管道元件,必须是取得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材料或焊材上的标记必须完整、清晰、牢固,质量证明书内容齐全、符合标准要求,质量证明书严禁用抄件,一般应为原件或复印后加盖有经销单位红色检验印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质量证明书上的品种、规格、批号等内容应与实物一致。
压力管道元件和辅助材料如阴极保护、防腐补口补伤材料等必须按照设计标准检验合格后由材料质控责任工程师验证后,签署准用意见。然后报审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准用,将材料验证设置为“停检点”,旨在控制未经验证的压力管道元件,严禁紧急放行;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投入使用。材料存放、保管、吊装、运输等应保证材料不受损伤。
4焊接工艺文件的控制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施工措施方案或焊接作业指导书是焊接施工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文件。焊接工艺评定的内容、数量要能覆盖长输管道线路、连头、返修、不同壁厚及爬坡管段等各种焊接工况。
焊接作业指导书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来制定,焊接作业指导书中的焊接工艺参数应在焊接工艺评定规定的范围内。焊接作业指导书应由焊接技术人员向焊接施工班组交底,交底的内容包括:焊接工艺参数,检验方法,工艺流程,质量要求,焊接环境要求,施工安全要求等。
5焊接环境控制
焊接环境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关键。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禁止施焊。①雨雪天气;②气体保护焊,风速大于2m/s;③大气相对湿度大于90%;④低氢型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5m/s;⑤酸性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8m/s;⑥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风速大于8m/s;⑦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温度。
6焊前及焊接检验检测控制
管工要对管口组对质量负责,确保管口表面质量,坡口尺寸,对口间隙,错边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SY-T4109-2006《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是等同采用API有关标准制定的,该标准第一次提出错边未焊透这一新的焊接缺陷概念,并将错边未焊透的长度单独进行焊缝质量评级,而且规定出现错边未焊透的X光底片不能评为I级片。此外错边未焊透缺陷的返修是较为困难的。
焊前焊接质检员应检查焊缝坡口表面状况、坡口角度、钝边、组对间隙、错边量等数据应符合工艺文件规定。每道焊缝焊接完毕后,焊工应按要求将飞溅、熔渣及肉眼可见的缺陷等清除干净,自检合格后,按规定进行焊口标识并做好记录,交焊接质检员确认和专检。焊接质检员对焊工自检合格后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查。需要无损检测的焊缝由焊接质检员根据规定的探伤比例、施焊外观质检情况和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无损检测委托,严禁焊前指定待探的焊口。监督施焊的全过程,检查焊接工艺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有关人员进行反馈。
对焊接咬边应予重视。焊接咬边将造成应力集中,而成为疲劳裂纹源,使管道早期疲劳断裂失效。目视法测量咬边深度只能由检验者凭经验来进行,对于内咬边的深度,通过X射线透照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咬边深度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钢制管道焊缝咬边,应尽可能进行补焊、修磨,使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消除咬边对焊接接头性能的不利影响。
7焊缝返修控制
焊缝同一部位允许的返修次数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和设计的规定。返修由焊接工艺人员对需返修的缺陷,分析产生原因并编制返修工艺,返修工艺应经相关责任工程师审批。焊缝返修后应按返修工艺的要求进行焊接检验和无损检测合格。要求焊后热处理的管道焊缝,一般应在热处理前进行返修。
焊缝返修部位、返修次数、返修情况以及热处理报告应记入返修记录,并进入工程交工资料。
8焊缝质量控制应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钢质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SY/T4103-2006;《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这些标准贯彻执行和施工应用,将会确保管道焊接施工质量。
9结束语
长输管道焊接的现场情况复杂、施焊环境恶劣、焊缝数量较多,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很多,只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就能保证长输管道焊接质量满足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随着焊接新技术推广和广泛应用,加之焊接研究人员努力深入研究焊接科学工艺技术,继续开发新的焊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和确保管道焊接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4
建立高职院校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有素养职业技能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是否会在未来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整的应用到工作中,教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想顺利进行教学改革,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首先要在心中塑造新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教学主要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实地操作能力,因此,实训是课堂改革的主要对象,教师应当以培养专业技师为目标培养学生,结合职业岗位里典型的工作项目,设计一套全新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课程开发。社会上职业岗位群体对于学生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以新型教学理念开发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为基石、操作能力为主要任务、道德素养为目标的模式制定课程开发计划。第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型教学模式里教师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安排章节与课时、理论与实践的搭配,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教学达到实质性的效果。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例,在讲解射吸式气焊枪的射吸原理时,第二节课便可以安排实训进行现场实践操作,将第一节课学到的理论知识立刻运用于实践课堂里,及时为学生垫下理论基础,并且锻炼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学会自学,不仅为学生起到主导作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例如,在讲解手弧焊直线运条的基本方法的实训现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其他运条方式,分别练习锯齿形、圆圈形、月芽形等焊接工艺,起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焊接工艺理论知识,加深对其的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了质的飞跃。第三,思维与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课堂里,重视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运用思维通过现象观察其本质,引领学生学习观察目的与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手弧焊实训课堂里,教师给学生布置运用由慢到快三种不同的速度的方法进行手弧焊,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已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产生的现象:焊缝过窄,速度过快,会产生未焊透的现象,焊缝过宽,速度过慢,容易烧穿部件,只有中速才使焊缝接近标准的理想状态。期间也经常会产生掉地的焊条被踩掉药皮,要求学生重新将他们捡起焊接,施工中会有飞溅大增的现象,因此明显产生了焊缝氧化现象,这时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通过仔细观察体会,结合实际实验现象,学生们懂得了掌握焊接速度的方法,也因此探索出,损失药皮的焊条缺少稳弧剂,焊接时电弧不稳定、飞溅也很多造成焊缝成型不美观,也因为缺少药皮中的造渣剂、造气剂,所以焊缝得不到保护,导致氧化严重。学生经过思维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自学,对电弧焊理论知识以及现象掌握牢固,由此在今后深层次学习或者工作中便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实训课堂的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焊接工艺已经逐步走向信息化发展趋势,各类新型科技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焊接机器人、气体保护自动焊和数控切割等等,这些技术在焊接工作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课程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程改革的立场上重视教师培养方法的创新,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拓展空间。高职焊接工艺教材里介绍了各种焊接工艺种类,为了让学生全方位理解焊机构造、掌握焊接工艺技能,教师可以教学生学会应用万用表的电压法和电阻法,来检查、修复电焊机。在实训课堂里,让学生自学设计提前送气,滞后断的电路和一个转换开关,改制了一台手弧-氩弧焊两用机,通过检修、自我调整,这样的教学过程良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加强了对手弧-氩弧焊两用机的操作熟练度,并对电路分析、电路改制和电路检修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对焊机的性能、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还需要很大的提升。为了提高面向社会的就业人才的语言交流、专业知识应用、创新能力等,加强就业者的电焊工艺职业技能基础,扩大就业市场,本文对于高职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课程改革进行一系列实践与探索,从教学理论中联系实践,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提出笔者自己对焊接工艺的改革思路与方法。通过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拓展空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焊接工艺课程改革也不会止步不前,并且会继续在相关方面为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李娜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月华.高职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7(03):17.
[2]张梅,张恒华,卫品官,杨弋涛.强化工科生综合能力——案例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25-26.
[3]易大伟,田爱芬,张菊梅,孙万昌,师玉璞.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241-242.
[4]张丽红,张发.高职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3(30):149.
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大中型钢闸门;对装;反变形;焊接;矫正
前言:
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焊接工序是钢结构制造、安装生产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金结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尤其是水工钢结构安装现场影响焊接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作业区狭小、阴暗潮湿、施工部位杂、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因此,各有关水工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程规范,都对焊接这一环节给予了充分地重视。在水工钢结构制造、安装现场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水工钢结构的制造安装从工装设计、工艺制订、材料采购、资源配置、焊接、检验等都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从而保证水工钢结构的制造安装质量。但是,焊接变形对于大中型钢闸门的制作却带来了更大的成本投入,许多厂家都在从焊接变形这方面着手研究如何减小焊接变形量。笔者从事水工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十多载,现总结分析如下:
1、大中型钢结构对装规范性对变形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大中型钢结构的制作程序是由零件备料、部件装配、单元对装、整体预组等程序组成。那么产品制作除了影响变形的焊接因素外,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我们按程序进行如下分析:首先是零部件的备料,在备料前我们一定要注意相关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分部,根据产品位置分部我们在工艺中要确定零部件备料偏差取正值或负值(这是许多工艺人员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比如水工钢闸门的主梁(工字梁)与梁腹板,如果都取正或负值时,在部件对装过程中不会有问题,但是进入整体预组后就会出现尺寸不吻合的情况,因为主梁在由翼板与腹板组成部件(主梁)时,前后翼板与腹板组成两道组合二类焊缝,因焊接的收缩就会导致主梁前、后翼的相距尺寸成负值,当进入整体预组装时,隔梁腹板又在备料中保持了正值,即隔梁就不可能嵌入主梁,必须进行二次手工修切,手工修切的间隙很难保证到规范中的要求,在间隙的不均匀会导致焊接变形超出规范要求。因此,备料尺寸的正、负值是工艺人员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除了零件的备料在部件方面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部件就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整体,主要是为产品整体预组服务的工序,在部件对装中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合格的零件装配成一个合格的部件(包括对装间隙及形位尺寸的偏差),说说倒是挺容易的,但施工人员往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工序。在部件的对装过程中,要根据部件的结构形式制作必要的辅助工具,以固定部件在焊接时的产生的自由变形,从而可以减小焊接变形。在焊接及矫正完成后,需再次确认构件的几何尺寸,必须在产品整体预组前对部件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处理满足工艺要求(为了进一步减小整体预组时的对装偏差)。
最后是对部件进行产品的整体预组,前面说了是满足工艺要求的部件以及正负偏差值也需符合产品的结构要求,不允许手工火焰修切。因为整体成形后的产品矫正比部件的矫正更难,因此,这道工序是至关重要的。在产品的整体预组装过程中,除了相关的组合尺寸要求外,必须保证对装间隙的合理性(根据工艺文件),因为焊接过程中产品的焊接收缩量不仅仅与焊接参数有关,与部件的对半间隙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间隙的不规则就可能导致产品最终成形尺寸与设计的偏差极大,绝大部分产品整体焊接成形后几乎是无法处理,企业也会因此出现不合格产品的风险,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大中型钢结构对装与焊接的合理性对变形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焊接变形是无法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一个难题,在大中型钢结构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如何应用这个难题来减小生产中的产品变形呢?在这里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产品制作中对的变形应用。比如水工结构件中的闸门主梁或弧型闸门支臂等构件的制作,在备料的火焰切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热切割变形,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对装构件前对这些零件进行矫直,而是如何将零件的变形(拱度方向)的方向进行统一方向对装,对装中对这个的认识只是第一步。最关键是出在焊接程序中的焊接顺序,因零件的热切割变形成形成的构件成形的旁弯或正弯,在焊接时我们一定要选择拱度侧的焊缝先焊,应用焊接先焊先缩、先焊收缩量大于后焊侧的原理,我们就会发现,在构件焊接完成后,原有的变形几乎全部消除。仅仅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减少了零件矫形的成本,节约了工期且保证了产品质量。除了对装就是焊接对构件变形的影响。所以,焊接工艺师不仅仅需要对焊接有足够的了解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对构件的变形情况估计要准确,不然在焊接工艺的编制就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在焊接工艺的编制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结构件焊前的变形方向及变形量,应用焊接参数的改变消除构件焊前的变形量,有利于降低产品制作成本、缩短产品直线工期。焊接参数的改变主要是改变焊接热输入量,但前题是必须保证焊缝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能满足产品的理化要求。所以,焊接工艺师在编制一件产品的焊接工艺时,除了理论上的分析还需工作中不断累积的经验,在以焊接工艺评定(WPS)为指导的前题下,我们完全有必要根据产品焊前的实际情况对焊接工艺评定中的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正。
对焊接工艺的认识范文6
1.1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对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了解,不清楚焊接夹具重要性以及在工程中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是相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及训练的过程,因此表现出对夹具课程设计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设计过程中仅认为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简单地画完图就行,对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实用性、制造成本,以及是否合乎加工工艺要求等更是很少考虑。课程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自己给定,采用平时成绩加上设计成绩作为总成绩。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不同老师之间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定成绩的标准不一,往往出现简单题目,学生花费时间少,还能得高分,而有些老师给的题目相对较难,学生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才可能获得高分,这种不均等的回报影响了公平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1.2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够,任务相对陈旧
焊接夹具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给的焊接组合件蓝图或实物要求,制定焊接工艺,构思焊装夹具设计方案,用时4周。在这期间,学生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夹具设计上,由于不需要用实验验证所制定的工艺是否合适,所以为完成任务,学生往往从网上或其他文献上抄取一些数据应付,忽视了对所焊组件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的综合考虑,造成课程设计内容单一、综合度低,焊接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够。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确定,设计任务通常多年不变,学生对这种较为陈旧、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实际脱节的设计内容缺少兴趣。加上不少教师对设计过程指导过于详细,要求学生用同样的焊接方法、相同的定位夹紧方式进行设计,这样似乎表面上使设计质量提高了,但却忽视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1.3学生先修课程知识的交互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差
我校的焊接夹具课程设计,安排在本科第七学期末执行,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完所有专业理论课程,但由于对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机械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只能设计简单的手动装夹操作的焊装夹具,且绝大部分同学对所设计的零部件选材,热处理要求不清楚,零件加工工艺性差,所绘制的夹具图总习惯于机械模仿指导书,公差配合、粗糙度等级不会选,行位公差不会用,技术要求不会写,这主要是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牢或不会综合应用,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知识。实际上,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涉及多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除了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外,学生还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电气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1.4缺乏工厂观点和工程设计规范指导
焊接夹具设计与现场自动化程度、焊接工艺,焊件的结构方案、产量有关,学生在设计时,很难从多角度考虑。由于接触不到工程实际,学生对一些焊接方法和设备的认识仅限书本上的理论、图片和指标,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如一摩托车零件吊环与筒体端盖的连接,实际工厂基本淘汰了熔焊方法,普遍改为了点焊连接,但是由于点焊夹具设计涉及到电极结构,而学生对设备、电极以及夹具之间的装配、接口要求完全没有概念,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没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要么闭门造车,要么不敢选用先进自动化的焊接方法,只能选择不适用的焊接工艺并据此进行简单夹具设计。此外,高校课程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自己确定,大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缺少工程经验,对工厂使用的标准和法规认识不足,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有限;而且学生更多关注功能的实现,对性能指标、成本控制、设计报告的规范性不太重视,难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使焊接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达到合理。
2提高焊接夹具课程设计质量的措施
(1)充分提高学生对夹具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学生对焊接夹具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事例来强调焊接夹具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上的引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焊接夹具设计的特殊性,同时通过制定有效的检测考核评价指标,增加学生互评、答辩环节引导学生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各专业课老师教学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交融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更新拓宽选题,强调工程设计规范,鼓励探索与创新。工装夹具设计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③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老师可以对学生采用的焊接方法和夹具类型不做具体规定,留给学生较大构思空间。同时根据地区行业特点和实验室的设备情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面向工程实际,有基础性和代表性,适合教学的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自动化和电气控制等知识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对焊接夹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老师还应将工程技术指标纳入任务书,让学生对工程实际需求有明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学习用工程的观点看待设计任务。老师自己也要强化工程背景,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3)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建立课带实验和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将焊接结构、焊接工艺课带实验与夹具课程设计选用相同的题目,增加课程设计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增强焊接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④学生首先在课带实验中进行焊接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布置焊缝、焊接顺序、设计坡口等,然后进行工艺设计,完成工艺卡的编制,最后根据选定的焊接方法和设定的工艺设计夹具,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竞争力。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