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玩教具;教学模式
课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方向课开设的实践与研究》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教学原则,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的课程中专业全面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目前,我们课题组在教学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幼儿园体验新课改带来的新观念、新变化,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校内、课堂上,而必须走出去,到幼儿园了解实际的需要,亲身感受体验新课改带来的新观念、新变化。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开课前期到齐齐哈尔市七色光幼儿园,喜洋洋幼教中心、和平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等处进行了调研,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我们还聘请一幼的曹颖老师和和平厂幼儿园的许丽敏老师到我们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同时还组织09级的学生分别到这些幼儿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教师们更加感到高职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教育理论、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题多了,距离近了。关心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着想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做一体化
随着学前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我学校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已改为两年,还有一年是上岗实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这就出现了教学与技能实习脱节。具体地说,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实践脱节较严重的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与校内实训和幼儿园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使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教学一体化”方案体现了“三主”方针
1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在方案的设计上。方案上的问题和训练都是教师备课时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游离于教案之外,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教案进行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②在问题解答的反馈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正确的要肯定、赏识,错误的要引导,直到问题解决。
2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学生是提取信息的主体。结合方案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信息提取出来,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学生是分析加工信息的主体。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如果回答不完整,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继续提问,也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完成,从而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3 训练为主线。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产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同时也使学生对当前幼儿园的需求有了很直接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走“特色+质量”的发展道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1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参与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们也发现: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案例,以为只要学生能够愿意听课、认真听课就算达到了目的,那么往往出现教师讲案例时学生兴奋不已,而进行理论陈述、不讲案例时就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没有精神头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不断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并动手制作参与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听课,促使学生思考。经过一段时间后,边讲、边问、边答、边做,步步引导的训练方式已经成型,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课题组根据前期的调研的结果,以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导向,设计很多玩教具的案例。比如,和平厂幼儿园的阳光游戏玩教具的制作,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制作,受到幼儿园的好评。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解决了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搭起了就业的平台
2 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直观教学,借助具体形象的教具,弥补了语言讲授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我们认为,尽管高职的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果单凭语言的描述,也是难以让学生获得清晰印象的。于是教师们在上课前精心准备可供展示的图片、作品、玩具等。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展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题材的玩教具作品。一件件充满着孩子想象的、色彩鲜艳的作品,深深吸引着每个学生惊奇的目光,他们总是津津有味地聆听教师的讲解、欣赏幼儿的“杰作”。由于直观教具所带来的形象性,使学生了解了幼儿对色彩的感觉及想象发展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 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
合作教学是一种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探究为主体,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培养其责任心、创新精神、组织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将40余人的班级分成7-8组,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我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得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最重要的还是锻炼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从他们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看到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在进行合作教学时体会到:
第一,让学生自己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明确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
在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独特构思的创作实例中,小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创造型人才是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a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接受实际的锻炼,使他们更加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组织和实施合作教学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把“追求人人发展、人人追求发展”,作为教学活动追求的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2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1]
加德纳对“智能”一词所下的定义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这大大不同于智力测验所探寻的信息,在智力测验中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而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则不予以重视,很少能估价出一个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或解决新难题的能力。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儿童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多地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论及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大多是围绕着这两种智能进行的,而对其他几种智能很少涉及。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智育又被简单地等同于以培养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的教育,而这两种智能又简单地同读书、考试和升学划上等号。这样一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成了以狭隘的知识教育为主,以升学为惟一目标的“精英”教育。在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极大压制了很大一部分儿童多方面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埋没了社会所需的多方面的人才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该理论,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各领域在智能的整体结构中都占有主要的位置,正如加德纳指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这种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新课程实验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大教育观,并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儿童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恰好契合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从理论上诠释了我国教育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正确性,对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给予的启示和产生的借鉴作用,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尤其明显。
(一)多元智能理论儿童观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儿童的全面发展上,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校教育面向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全面发展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让每一位儿童各项素质都得到发展;二是所有儿童的共同发展。
1注重儿童多元智能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多元发展,而不是实践低能、应试高手。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落实到学前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因而,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儿童的多元发展,注重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2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和儿童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分不开的,通过多元开发儿童的智能,延展儿童的思维空间,促进儿童不断由善于解答问题朝着善于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
3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多元智能的儿童观是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让人人都能成功的儿童观。多元智能的儿童观,关注的不是哪一位儿童聪明,而是某位儿童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强调的是每位儿童都要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每位儿童都能成才。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努力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位儿童的弱势智能,为每一位儿童都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的影响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是因人而异和因内容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有其不同的符号系统和交互方式,同一领域内因人与人智能结构不同也存在着学习的差异。因而,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育领域,灵活多变地采用适合不同智能领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同一类教学内容,教师也会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现状。
1“为多元智能而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推行新的活动设计而改变传统活动设计,改变了对原有教育目的的认识。在传统的活动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能而教,主要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样的学校课程使得我们培养的儿童不仅是片面发展的儿童,而且是循规蹈矩的、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儿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儿童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特点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个性化活动的开展,实现“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实现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多元智能人才观。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摒弃了原来的以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为中心的惯有思路,把儿童多种智能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样的观点,与我们新课程中设置的生成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所要求的实行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整合的观点是一致的。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指导下,基于对本班儿童个体情况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不同儿童有着不同的智力和个性特点,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想法充分渗入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从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强项出发,带动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
3“通过多元智能来学”
随着教师教育目的的改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儿童有了更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教师能随时抓住儿童思维的变化,根据儿童兴趣点的变化,临时生成教育目标,改变教育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真正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每个儿童在活动中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的影响
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不同的评价观对教育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就教育评价而言,只有充分注意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发展性,评价才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是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动态的评价观,个性的评价观,注重的是被评价主体的发展,强调的是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正是我们目前需要借鉴的、贴近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科学的评价观。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对儿童所实施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家长等其他人员很少参与对儿童发展的评价。而实际上,正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管理人员、教师、儿童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新的儿童发展评价应由教师、儿童自己、同伴、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操作,只有将涉及儿童的所有人(包括儿童自己)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儿童发展的真实水平;只有通过各方的对话,儿童才能不断地成长。这种评价不再是教师对儿童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的儿童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儿童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要关注儿童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儿童发展中的需求。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当前的儿童发展评价不仅要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更多地要以质性评价为基础,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运用多种先进的评价方法,尤其要重视观察、谈话、作品分析、描述性评价等定性评价方法,能够发现每一个儿童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保证每一个儿童在不同方面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扩充了智能的内涵,加强了智能理论与儿童发展的联系,对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不断地引发我们的思考,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进一步深层次地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3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分析
1.促进幼儿理解力的提高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智力发育程度较低,对于单纯的文字表述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这也就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采用绘本教学法,因为是将原本单纯用文字描述的故事、语言、数字等的教学内容用图片方式加以辅助,这样幼儿在面对这些图片的时候会产生更直观的感受,而且图片的表达也会让原本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清晰传递给幼儿。这样幼儿的理解能力会在图片的有效辅助之下逐步提高。
2.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阅读能力是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重点开发的一种能力,其重要程度不容忽视。幼儿在面对图文并茂的绘本时,其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激发,并且在自身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步形成对于书面文字和图画的敏感性,继而逐步养成简单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绘本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理解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还会对于幼儿的情感、感知、智力、艺术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开发作用。幼儿在每阅读一张图画的时候,都是一个图画审美的过程;而幼儿在每一次创作一张绘本的时候都是一个情感表达的过程,这样在幼儿之间的绘本创作和交流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幼儿的情感也会得到非常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原则分析
1.适当性原则
所谓适当性原则是指为幼儿选择的绘本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要能够沟通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要选择一些充满童趣,幼儿比较喜爱的图片。
2.合理性原则
绘本教学法不仅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情感等教育责任,因此,在绘本的选择方面教师同样也要考虑教育性的因素,不能够在趣味性和教育性之间有失偏颇。
3.多元化原则
绘本的内容不能够单一,因为单一的绘本内容不仅仅会影响幼儿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情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丰富绘本内容,让幼儿能够在绘本的阅读中获得更多感受和收获,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全面的情感发展。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法实施策略探索
1.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读物
绘本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和兴趣所在来选择适当读物,同时也要考虑文化的因素,如国外的绘本和国内的绘本在文化上有着很大差异,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需要来加以甄别使用,注重绘本教学法带给幼儿的风格和感受。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绘本教学法除了需要良好的教学载体作为支撑外,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铺垫。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最佳的铺垫,幼儿缺乏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这时需要烘托和熏陶,让幼儿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教师可以专为幼儿设置“读书角”或者是在课堂上进行集体阅读,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为幼儿打造温馨的读书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愿望。
3.采用有效的教学技巧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模拟教学;模仿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53-05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以能力为重,主张“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可谓突出强调了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能力是一种践行能力,它不是从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开始形成的,而是源于教师在职前求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因此,如何让学生――职前幼儿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各类教学实践情况,并通过观察、体验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最初积累,这应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笔者在高师院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旨在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双模教学――模拟教学与模仿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模拟教学与模仿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实践性的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学习的核心是参与真实的实践。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与现实场域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现与情境的真实互动,完成知识技能与现实的联结,最终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
本研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情境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创设近似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某一角色(教师、幼儿或其他角色),完成指定给该角色的学或教的任务,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有具体情境支撑的实践性知识,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既可以通过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进行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类普遍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习者避免重蹈因偏差行为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在观察学习中,榜样是观察学习的核心,对榜样的观察模仿可以使学习者不仅习得新的行为模式,也可以习得新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社会态度等。〔3〕
本研究所采用的“模仿教学”是观察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经典视频课例,让学生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到幼儿园进行实地的模仿教学,并通过外援团队的反馈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实践,从而进一步了解经典视频课例背后有关教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判断标准等,从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模拟教学,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反思学习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一章重点介绍了引发音乐活动教学障碍的诸多因素和化解障碍的相关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极富情境性和实践性。为了帮助学生习得各种教学障碍消解的策略,理解各策略使用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真实情境中的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笔者采用“四阶段模拟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病例性模拟教学
因为是“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障碍及消解策略”,所以教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教学障碍发生的场景。这种病例性模拟教学是一个由高校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的过程,“教师”在模拟教室中再现“有问题”的教学环节,“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适感。
第二阶段,改良性模拟教学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问题的成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这一切还需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开展实践检验。由此,课堂教学进入了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
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又可细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原因分析。这一环节采取小组讨论方式,也即鼓励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理论知识或掌握的实践知识,尝试分析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第二环节,呈现结果。在这个环节,各组呈现讨论结果,并针对仍有疑虑之处展开进一步的组间讨论或集体讨论,最后在相互的观点碰撞中形成相对一致的新的教学方案。
第三环节,模拟教学。在这个环节,一位学生扮演“幼儿园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幼儿”,“教师”按改进后的新方案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音乐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此时,全班就新方案的有效性再展开讨论,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如若大家认为教学问题已得到解决,则本阶段教学任务完成。若“幼儿”的不适感依然存在,则需重新启动新一轮的改良性模拟教学。
第三阶段,示范性模拟教学
由于缺少足够的实际教学经验支持和教学策略储备,在改良性模拟教学阶段,许多学生有时仍很难发现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也大多凭直觉,加之由学生扮演的“幼儿”的学习能力普遍虚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会被看似流畅的教与学的过程所遮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模拟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示范性模拟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示范教学。在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示范性集体音乐教学活动。
第二环节,比较分析。比较“示范性模拟教学”与“病例性模拟教学”“改良性模拟教学”在教学流程、教学指导语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尝试分析“示范性模拟教学”中支持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
第三环节,总结提升。在这一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总结提升“示范性模拟教学”背后所隐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规律,同时提炼出基于情境的、适应性较强的障碍消解策略。
第四阶段,应用性模拟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了解了各种障碍消解的策略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学会将策略迁移到相似的教学情境中,并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策略的效力,在观念上认同这些策略。如此,方能在以后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情境中加以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第四阶段的应用性模拟教学事实上还承担着对病例性、改良性和示范性模拟教学成效的评估和检测功能。
应用性模拟教学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语言描述。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某一教学策略,口头讲述并具体解释该策略使用的一般性步骤和使用条件,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策略的理解。
第二环节,障碍呈现。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向学生呈现与原型同质的幼儿园病例性集体音乐教学视频片段,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障碍的消解策略。由于此处呈现的视频片段和原型相似,因此学生很容易感知、辨识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容易通过迁移的方式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三环节,策略应用。在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学生扮演“教师”,其余学生扮演“幼儿”,“教师”针对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运用障碍消解策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则巡回观察“教师”策略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有效性,并给予及时指导。
至此,模拟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期间,学生经历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习得榜样行为,发现教学规律尝试迁移教学规律,解决熟悉的教学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获得了成长的推动力,从而实现了教学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开展模仿教学,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中的“体验学习篇”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歌唱、律动、奏乐、欣赏等四种不同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与组织指导方法。为了帮助学生从替代性经验,即榜样行为中获得设计、组织各类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笔者采用“六阶段模仿教学法”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榜样观察
在模仿教学中,所谓的“榜样”是供学生观察学习的材料。因此,确定榜样内容是开展模仿教学的前提,观察学习由此揭开序幕。
榜样观察阶段的教学可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榜样推荐,即向学生推荐若干个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经典的视频课例,即榜样课例。
第二环节,榜样确定。学生按6人一组编组,抽签决定本组使用的榜样课例。
第三环节,观察学习。学生根据榜样课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列出观察清单,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观察学习,形成对榜样课例的初步印象。
第二阶段,文字转录
文字转录的过程是对榜样课例加以分析、归纳和理解的过程。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职前幼儿园教师来说,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具体做法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课例中教师的行为以文字的形式加以描述,形成教学实录,并作相关补充,确保其详尽、全面、细致。文字转录工作需在反复观察榜样课例的基础上完成,故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第三阶段,小组沙龙
本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对榜样行为进行思考,并在专业研讨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澄清榜样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意义。
小组沙龙阶段的教学可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问题贡献。在这一环节,个人需向小组成员呈现观察学习和文字转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理论的等。
第二环节,经验分享。在这一环节,小组成员就焦点问题展开分析与研讨。必要时,还可以反复观看有针对性的视频片段。与此同时,教师巡回参与各小组的交流活动,和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专业判断。
第三环节,方案设计。在澄清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全组成员依据教学实录,将之还原成教学方案。这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实践证明,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
第四阶段,教学演习
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模仿训练,将内化在头脑中的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映像转化为外显化的操作技能,才算真正习得了榜样的行为。在实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学演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本阶段的教学同样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别操练。教师将榜样课例按教学流程分成若干片段,让学生以分段模仿的形式进行个别操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学生进行教学细节的指导,如眼神、体态、空间站位及语气、语调、语速等。
第二环节,模拟教学。小组成员以抽签方式决定执教教师、配班教师和录像员,其余成员扮演“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完整的模拟教学活动,录像员全程录像。
第三环节,视频回放。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结合榜样课例视频,对比分析扮演者的行为和榜样行为的差异,自我察觉错误所在,相互纠偏,调整优化,从而尽可能将教学行为中隐含的教育意义及教学原则揭示出来。
本阶段的三个环节可以反复进行,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形式可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阶段,教学实践
前文已提及,教学实践能力是一种践行的能力。因此,学生只有投身于真实的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情境中体味、感悟,其先前通过观察习得的经验才能真正被强化和内化,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获得质的飞跃。
教学实践阶段的教学可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学生提前将教学实践计划交给实习基地园,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玩具;提前赴实习班熟悉幼儿,熟悉教学环境;提前邀请大学课任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届时前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参与教学活动的研讨、反馈、指导和评估工作。
第二环节,教学实践。学生一般以团队合作方式,协作完成教学实践工作:团队成员可依次执教组织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其他成员协助完成配班、记录、观察和摄像等工作,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反思、交流、分享收集事实依据。
第六阶段,反馈评价
执教者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后,通常都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他们期望外援团队能帮助其找到不足,期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解决。由此,模仿教学进入反馈评价阶段。
反馈评价阶段的教学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我反思。由于模仿教学和榜样课例中的教学情境并不完全一致,教学对象的基础水平和前期经验各不相同,模仿教师和榜样教师对教学的现场调控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加之职前幼儿园教师在模仿教学中通常关注的是对榜样课例的拷贝复制,很多时候还“想不到”,或者“不敢”也“不会”去对教学活动做太多调整,因此当遇到“超出预料的问题”时,常常会自乱阵脚。自我反思环节便是要求执教者尝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解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团队的支持。
第二环节,反馈指导。在模仿教学中,外界的反馈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此环节,指导者可以针对执教者的困惑和自己在观察中发现的执教者的具体问题提出适切的建议,同时帮助执教者分析自己的行为、幼儿的反应与特定教育情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或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执教者的教学决策能力,帮助执教者找到进步的空间。
第三环节,调整方案。执教者按照指导者和团队其他成员集体讨论给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修改教学方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展第二轮模仿教学。
至此,模仿教学经历了六个阶段。期间,学生从机械模仿渐渐开始能像有经验的教师一样思考,从刻板复制到能“由外而内”地理解每个教学行为背后的意义,从非理性的直觉教学状态慢慢步入有意识的理性状态。这里,每一个阶段都直接指向模仿教学的核心,“真正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实践表明,本研究探索形成的模拟与模仿教学法,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愿意学,容易学,学得轻松,充满快乐”成为学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致好评。因此可以说,模拟与模仿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高职幼师生 职业规划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是高职幼师生的专业课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获得关于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工作,以及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式,使学生在学到基本理论的同时获得对自己的认识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一、职业理想的澄清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从事某种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人们都希望自己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或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希望在以后工作中达到理想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高职幼师生也是一样,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应该有一个了解,澄清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为做正确的选择奠定基础。有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他们便可以目标明确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获得长远发展。
很多高职幼师生对职业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幼儿教师,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中第一章的绪论和第二章的幼教行政便可以为他们开启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新认识。其中,绪论主要介绍管理的概念、演进及幼儿园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这部分使学生获得对管理和幼儿园管理的整体了解;幼教行政中涉及教育行政及行政体制的概述、我国幼教行政管理及改革的发展、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和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特征及趋势等,这部分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幼教行政现状及未来发展。
高职幼师生由于自身基础比较差,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他们经常感到自卑,特别是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认为能顺利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已经很不错,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之类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澄清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所有幼师学生未来仅当幼儿教师,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都有差别,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即使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是幼儿教师,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可以慢慢走上管理者的岗位。不管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都可以为国家幼教事业作出贡献。同时鼓励他们只要对幼教事业有不懈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以后工作中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二、职业技能的掌握
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掌握必备的管理技能,为以后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让学生明白管理者的重要性:一个好园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园所的管理者、领导者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师。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管理者,要走向管理和领导的岗位,成为园所管理的内行,必须通过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管理的问题,深刻认识我国幼教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并掌握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管理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门艺术。学生只有掌握了幼儿园组织和管理的技能,才能在以后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式,使幼儿园中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促进幼儿园发展和儿童进步。高职幼师生要掌握的幼儿园组织和管理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掌握幼儿园管理原则和方法,了解幼儿园的组织与制度,明确管理过程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及目标管理及管理过程,掌握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和保教队伍建设等内容。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在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中应该做些什么。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以后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管理方面的知识对高职幼师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女生,很多都认为管理与他们关系不大。为了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并理解管理技能,教师可以从他们自己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管理技能,让学生对自己进行管理,如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先设定学习的远期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措施,并对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整,使自己的时间得到科学分配和合理利用,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明白,其实管理离他们很近,学会管理自己才能为管理幼儿园奠定基础,虽然现在还无法直接成为管理者,但通过努力学习和以后经验不断积累,理想一定会实现的。
三、职业能力的提升
能力是人们在实践中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实现某一目标体现出来的素质。对于高职幼师生来说,要在以后工作中从事组织和管理工作,必须具备幼儿园管理者应具有的各种能力,如领导能力、处理幼儿园与其他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等,也就是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管理岗位上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得好。
高职幼师生在课程学习中与他们的管理能力相关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了解并掌握领导者的作用、园长的领导方式、自身素质和领导艺术;二是明确公共关系的职能和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内容、途径和管理,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三是了解幼儿园工作评价的含义、功能和意义、评价的对象与分类、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实施有效评价的原则等。
幼儿园管理者具备的能力与以前学习的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区别,管理者是站在宏观角度上,把握与幼儿园发展、幼儿成长有关的各种因素,并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各种因素与幼儿园成长形成和谐的关系,从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教师应该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确自己现在是否具备幼儿园管理者的能力,知道自己与管理者的差距,如何才能尽快缩小这一差距。高职幼师生由于基础较差,要真正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先掌握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教育,正确地认识、理解幼儿,形成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然后通过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不断反思,逐渐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法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管理者的认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在课堂上便可以实现的,更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和学生会的竞选及学校的其他活动,与他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可以到幼儿园真实的环境中见习,接触真正的幼儿园管理者,细心观察、虚心学习,或邀请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到学校给学生做管理方面的讲座,丰富学生的经验。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范文6
(1)名称:奇妙的影子
(2)主要材料:浅色KT板、彩色卡纸、过塑纸、手电筒,估价20元
(3)简单结构及制作说明:
该教具(如图1所示)是由KT板、PVC管、卡纸、手电筒等材料制成。将两张高约90 cm,宽约80 cm的KT板重叠粘牢,然后在KT板上间隔4 cm刻上若干条横缝,用PVC管制作成外框固定住KT板。将卡纸剪成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图形卡并过塑。将卡纸剪成方形小卡写上两组1~10的数字,过塑后制成数字卡。将卡纸剪成分解组成符号过塑。
(4)用途:主要用于幼儿园中大班科学领域,帮助幼儿探索发现影子以及自主学习数学。
图1
二、主要方法
1.玩法一:观察图形的影子变化
选择单独的图形卡片插入KT板的横缝内,然后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卡片,观察卡片在KT板投下的影子的变化。KT板的正反两面都可以观察效果异同(如图2所示)。
图2 长方形卡片从不同角度照射影子有什么变化
2.玩法二:观察组合图形的影子变化
在操作时孩子们可以自选各种形状、色彩以及数量不等的卡纸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将纸片插入KT板的横缝内,创造性地组合成自己需要的造型,然后用手电筒在不同的角度照射,观察卡纸片组成的形象的影子在过程中的变化,产生想象,并且可以根据照射的不同角度及时换插卡片为自己的想象服务。KT板的正反两面都可以观察效果异同(如图3所示)。
a 是一棵树还是一艘船 b 机器人来了
图3
3.玩法三:自创数学游戏
由于该教具有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若干,加之KT板上的横缝密集又均匀,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横缝上插入卡片,可以是排序、找规律、数数、认图形等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图4所示)。
a 数量与数字
b 双面都可以操作,效果不同
图4
另外由于KT板的正反两面都可以观察,因此图形插入深度不同,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效果。
三、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