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营销理念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工器官的概念正式被承认,并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始迅速拓展,研究方向日益增多,其研究内容正在逐渐扩展。有报告指出,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科学已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革命性进步并将继续对医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前景的学科,已经在学术方向、研究内容和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日渐繁荣的趋势,我国已超过100多所院校设立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丰富扎实,关于营销方面的认知却非常少,毕业后愿意从事营销工作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事实上,作为现代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创新和进步主要原动力的生物医学工程非常需要营销理念的支撑,从而推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的科学化、市场化。
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需要营销理念
所谓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管理重心放在善于发现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要,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影像、生物电子学等分支,其进步和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人体功能辅助和卫生保健都有哪些需求必须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重心。
(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增强营销理念的引导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选择适当、可行性强的题目促进学生的思考,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入营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发现新知识,提高发掘潜在消费的意识,从而能够深入探索,找到满足潜在消费的研究途径,实现学习科研的新突破。
(二)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多引入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服务社会,投入社会实践,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作为科研型较强的学科同样也离不开科研价值的实现,那么了解当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情况应该成为学生必修的知识。例如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生成立了生物医学科学发展调研队,在假期走访附近的各个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考察研究了不同等级医院和市场上的医疗设备,从而对医疗设备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认识到医疗设备对于病人的重要性。
(三)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结合市场需求培养专业性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卖方,要重视市场需求研究,积极分析就业市场动态,预测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具体需求,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设计和调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接轨,把生物医学工程职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发展意识,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提高知识转化率。
二、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营销理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理事长樊瑜波在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说:“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有生产类的医疗器械公司1.5万家、营销类的30多万家,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愿意到公司发展的学生却很少,愿意去从事营销类行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转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和提高其营销理念非常重要。
(一)在专业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国家政策信息和产业化发展现状
据介绍,未来的三年内,中央将考虑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基本设备配备,加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试验能力建设、公共卫生专业防治机构建设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并配备必要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设备配置也被列入中央考虑项目内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设备建设也被纳入考虑范围。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小到血压计、大到手术机器人,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医疗器械是其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分布来看,美国仍占主导地位,是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第一出口大国,也是其出口增长最快的七大产业之一。可以预计,医疗器械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在授课的内容上增加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发展现状,使学生多了解当下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使同学认识到产业化发展能够不断激励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从而使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能够在产业化的发展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营销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营销兴趣度
笔者对2012年河南省医药卫生类大中专毕业生冬季双向洽谈会上招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用人单位信息作了简要的统计,因为招聘会的医药卫生类限制,有百分之六十七以上的用人单位为医院,其次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院以维修为主,医疗科技公司以营销为主,而这两种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吸引力都不强。因此,作为培育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基地加强学生在第二课堂例如到医院实习、参与公司的营销团队进行实习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要开展多种模式建立与用人单位暑期实习合作等项目,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加强务实教育教学,专业的教学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职业技能训练要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应有的岗位规范要求,掌握直接从事某一种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显现锋芒,必将为未来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动力和希望。因此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刻不容缓。如何转变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发展眼光,增强该专业学生的营销意识和营销观念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市场化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昌胜.生物医学工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高一生物教学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高一学生刚结束初中生活进入高中,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高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一生物课堂上也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提高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主动领悟生物学科的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需要改变以往单向被动的学习模式,需要生生与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利用小组讨论或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遗传”一章时,对学生提问:如果一对夫妇的色觉正常,但其父母都是色盲患者,那么他们的儿子患有色盲的概率是多大?这样进行开放式提问,首先让学生依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老师讲解的思维过程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在高一生物课堂上更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结合课程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生物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与许多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的。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生物学科发展更强调了学科发展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配合教学目标,创设合作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强调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而在小组中作出贡献。学生作为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融会贯通、集思广益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目的,避免在小组中出现团体化、排他性的情况。最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由于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互动交流较少。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改变传统学习中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相互隔绝的现状。在合作小组中学生不仅能够分享学习方法,还能分享彼此的思维方法,以及分享个人生活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小组成员,学会理解组员,学会理解对方,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总之,在高一生物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及变革学习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懈动力,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竞争力,因此在高一生物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上,难以开放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如利用图文、视频、音频等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活泼。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与教师交流。例如讲到“水分子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将这一现象与我们现实生活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从我们为花浇水,联系到为何要将水浇在根部,再分析这些水是如何通过花的根部传输到花的茎叶中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且思考是什么原因实现了水在植物体内的传输。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且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此外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实现理论到实践飞跃的关键,当前的生物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因此就要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主设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通过开放性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生物教学改革的推行,在高一生物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变革教学思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乔叶.“两少一多”学生物——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感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2]吴雪琼.从“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浅谈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07).
[3]陈东龙.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1(06).
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3
一、创设宽松的质疑环境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城虚心的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作为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热爱真理的举动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不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讲课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平铺直叙地表述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产生疑问的时间。要培养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要把质疑当作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对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
二、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目前教材的编写,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地方不可能完整、全面、系统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果教师的讲授仅仅停留在这种抽象知识结构的形态上,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因缺乏具体生动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来源及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介绍一些对于课本来说是新的、更系统的知识内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往往难以解释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把教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创设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最近发现区,则能起到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如问题与现实背景有关时,我们可以提供与课题相联系的实际模型让学生观察;如果内容抽象难懂时,我们可以先介绍其简单情形让学生思考;在讲授新概念、新方法时,可以在新旧知识之间适当增设层次,降低思维的坡度。创立这样的思维最近发现区,既能激起学生认识上的不平衡,又能促使他们头脑中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
我们在设计课堂质疑时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我们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方式激起学生在思维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我们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1.联系实际设问。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和已知事实现象,提出质疑。例如,教材中指出植物细胞只有在离体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才能表现出全能性。那么,实际情况下有无特例?草莓、等的繁殖说明了什么?经过思考,学生恍然大悟,所谓“全能性”,不是科学家冥思苦想得来的,而是生活中本来就有的。斐塞司博士从猫晒太阳的现象着手,发明了日光疗法,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说明,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思考,是许多科学家成功的奥秘。
2.揭示矛盾设问。揭示观点间的逻辑困难、矛盾,是进行质疑的又一途径。例如,课本在讲营养生殖的优点时,指出后代能保持亲代性状;在叙述有性生殖意义时,指出后代有更大的变异性。是否无性生殖没有变异呢?――在高三的复习中对高二所学知识质疑,学生积极地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生殖―分裂―变异的角度,讨论分析,由此得出清晰的结论。
3.据果求因设问。我们知道,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生物的概念和生物学的规律,或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时还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如,根据绵羊“多莉”的培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细胞核要体现出全能性,必须放在卵细胞质中?由此使学生悟出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的复杂性。
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4
很多物理概念、规律、现象、科学前沿等存在适于探究的生长点.物理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去获取、分析、综合、评价、使用信息,然后加工成为有用的知识、技能,从而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如果对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还只停留在过去比较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中,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模式(设定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无法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并敢于挖掘和创新,有意识地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以供学生质疑,并将这些问题融入适当的物理情境中,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出更有意义的新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建构,引入身边的事物与理想化的事物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实验,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亲眼目睹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质疑欲望,他们会用类似的方法去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质疑和提出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时,学生拿着放大镜在走廊上对着太阳照,有的会按老师的安排用放大镜对着白纸照,使太阳光聚集在白纸上,而有的学生会将白纸用铅笔或彩笔涂黑,再让太阳光聚焦在黑斑上,将纸片照燃.这时,教师抓住此现象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质疑,使学生能将前后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而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质疑,鼓励学生对物理课本中的知识衔接点、知识生长点、概念易混淆点、关键词等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能引导学生思维,打破心理上的平衡,对已解决的问题产生新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例如, 在讲“惯性”时,演示实验:在物体下面压一纸条,首先让学生观察快速拉动纸条时,物体没有随纸条一起运动,学生便知道这种现象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产生的,然后慢慢拉动纸条,两次实验结果大相径庭,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物体此时没有惯性了吗?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激活了他们的质疑意识,促使他们自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提问题的质量,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教师必须有目的地进行知识铺垫,才会达到特定的目标.
例如,空气“力量”很大,可以把吸盘压在墙上挂衣服,或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尝试空气的力量.接着让学生质疑:人吸饮料时是什么力量将饮料推进嘴里的?高楼上的自来水是什么力量送上去的?学生会想,吸饮料费力,而且用力越大似乎吸进嘴中的饮料越多,可高楼上的自来水呢?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圆底烧瓶,里面装一定量的饮用冷水,用一孔插吸管一孔插配好塑料管和抽气机的塞子塞好.先不向外抽气,让一个学生通过吸管吸水,由于水面与外界连通,所以很容易将水吸进嘴里,然后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学生逐渐感觉吸水困难,最后不管他用多大的力气都没有吸出水来.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质疑,激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指引学生质疑时,疑点难易要适度,并有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过程.切忌“疑”远超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只启而不发.教学难度要落到学生现有水平内,才能真正锻炼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勇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好奇心 求知欲 心理定势 抽象思维 观察能力
机械记忆 理解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表现
1 好奇心、求知欲与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大大满足学生的强烈的心里需求。
2 积极的心理定势,有助于物理学习的正向迁移。调查中发现因感知材料的影响,不同学生思维方式不同。一部分学生常常用持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对于现象的观察带有片面性,抓不住事物的本质。这种心理定势为他们学习物理设置了障碍,使他们感到物理难学。由此可见,积极的心理定势,有助于物理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感到物理好学,愿意去学。
3.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主动、自觉的学习精神。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在物理学习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表现为:教师讲讲,他就听听,上课精神溜号,观察实验看看热闹,完成作业得过且过,缺乏主动,自觉地学习精神。这部分学生虽是少数,但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形成过程
1.从物理感觉到物理知觉。感觉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分析大量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的验证,才能使其感知主体,形成对物理过程的整体认识。
2.从物理知觉到物理表象。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综合的结果,是感觉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从各种物理现象、实验中,通过分析总结出的概念和规律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物理表象。物理表象虽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它仍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仍是事物的直观特征的反映,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继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渡和桥梁。
3.从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维。对于物理现象,实验直接概括形成的物理表象,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属于非本质的东西。很多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仅靠物理表象是不行的,还需揭示其本质,抓住本质的东西,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形成过程,凭感知人们认为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但究其本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停止一切外力后会怎样呢?至于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
前面运用认识论观点分析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形成过程,那么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经心理调查,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1.观察特点。调查中有的学生写到:几乎每次演示实验,我都瞪大眼睛,希望能看到鲜明的、生动的、不寻常的物理现象。并想亲手做一做。初中生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就观察而言,有的学生是有目的、自觉的,能从观察现象中发现个别特征,而且能将这些个别特征同微小的物理变化联系起来。但也有些学生出于好奇,只停留在表象的观察上,只是看热闹,并不认真思考。为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在教学中就要时刻注意引导与培养。
2 记忆特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其记忆特点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等心理因素决定的。表现在对于感兴趣的物理概念、规律愿意记忆,积极记忆,而对那些缺乏实验,枯燥的抽象思维形成的物理概念、规律则不愿记忆或机械记忆。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他们由形象记忆转化为抽象记忆,或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这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记忆方法。
3.情感特点。初中学生还未脱单纯稚气的童趣,他们易感情用事,与教师关系融洽的学生,多数偏爱你所教的学科,用他们的话说:“要不对不起老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时,就能较自然地过渡到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力学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心理障碍
一、不适应,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研究现象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而高中物理的研究现象比较复杂抽象,教学要求为对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虽然是简单运用,但这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能力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多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学习方法刻板,不知难而上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观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者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学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未来学者埃德加福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碍,就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学不到真正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和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定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彻,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学生将这一特征当做圆周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匀速圆周运动概念代替了圆周运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