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概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本市场概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本市场概况

资本市场概况范文1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 交易制度 新三板

一、新三板背景及发展现状

资本市场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搜寻市场――偶合交易;经纪人市场――撮合买卖;做市商市场――提供双向报价;竞价市场――拍卖竞价交易。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是单纯的从低到高对市场层次进行排序,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各市场对应机制的多元化组合。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进入“竞价市场”。从“搜寻市场”直接跳跃到“竞价市场”,造成了市场断层与券商业务断层:多数企业无法进入市场进行资金筹措;券商运作能力不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股转系统应运而生。股转系统全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被称为旧三板。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股份转让系统,因其涵盖的公司不同于从前的系统,因而被形象的称为新三板。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包括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2013年底,突破国家高新区试点限制,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2014年4月15日,首家企业在股转系统挂牌,基本实现地域全覆盖。

二、资本市场分层和交易制度选择

1.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纳斯达克市场就是分层管理的成功案例。纳斯达克市场采用内部层次结构,上市和退市标准相应区分,满足不同类型和规范的公司上市和交易需求。目前,纳斯达克内部分为三层结构:全球精选市场(Global Select Market),上市财务标准全世界最高;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由国际化公司组成;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由新兴和成长型公司组成,要求最低最灵活。三个层次要求从高到低,公司达到一定条件可以转入更高要求板块交易,不满足一定条件时也可申请从较高层次转入较低层次,以避免退市。

2.中国市场的基本概况

中国在设立新三板之前,希望股份公开交易筹措资金的公司,必须面临“公开发行并上市”,而对上市企业的要求增加了其他未达标企业的融资难度,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新三板设立后,公开发行后上市与否可以自行选择,而上市也不以公开发行为前提,《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

2013年1月31日,证监会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挂牌股票转让可以采取做市方式、协议方式、竞价方式或证监会批准的其他转让方式”,为新三板交易制度的制订奠定了法律基础。2014年5月1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交易和登记结算系统正式上线,至此新三板挂牌的公司股票实现了协议转让。2014年8月25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转让正式实施。竞价交易制度预计于今年实现。

3.纳斯达克市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填补跳跃式发展造成的断层。填补这一断层,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新三板市场。而完善新三板市场,则需要完善新三板内部的交易制度。这是实现完整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

在三种交易制度中,协议转让对企业资质的要求的门槛最低,企业数量众多;竞价交易对企业资质的要求的门槛最高,企业数量少;做市交易对企业资质的要求的门槛则介于两者之间,数量居中。

资本市场概况范文2

关键词 国内企业 海外上市 动因

一、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概况

海外上市是指本国内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外,为了达到融资等目的,在目标国家的证券交易机构,向其他投资者公开发行自身股票的行为。

2013年,全球13个资本市场上,共有约440家公司上市,融资金额达到了1000亿美元。我国2007年至2014年境内外IPO及海外IPO的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国资本市场暂停了IPO,因此在此期间我国企业上市均是采用的海外上市,但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国内企业海外IPO的数量仍然比2013年多了9家,达到75家,且在融资得到的资金上也增加了一倍多,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从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上来说,2010年的最多,达到了129个。其次是2007年,有118个。其他年份都在80个以下。从国内企业海外上市融资金额上,2014年的最多,75个海外上市的企业筹资到的资金比2010年总共129个海外上市的企业还要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企业融资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平均每个海外上市的企业能够募集到533万美元的资金。近两年,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也开始纷纷在海外上市,包括京东、迅雷、新浪微博等。

二、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动因分析

(一)财务收益动因

当前我国企业从数量的角度上来说,以中小企业为主,这其中不乏一些企业有着长远的发展目标,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是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尽完善和容量有限的背景下,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虽说,我国在2004年在资本市场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在我国封闭的资本市场中,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而且证券种类有限、融资成本还高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本市场还难以满足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加之国内上市条件相较于海外上市标准较高,很多企业难以满足上市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这就导致很多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能给为企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资金规模和流动性上都是国内市场无法相比的,而且在上市条件上也比较宽松,给了我国众多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很大的一个平台。因此,为了在财务上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保证在全球性竞争中获取优势,国内企业开始纷纷实施海外上市。

(二)商业收益动因

第一,海外上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塑造国际品牌。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以后,能够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目光,相关媒体的报道也会增多,在舆论和环境上为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提供了一系列有益条件。这都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宣传,而且还剩下了很多宣传费用。例如,联想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受到了众多国际投资者、媒体和客户的关注,极大地拓展了国际市场,顺势发展,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在2008年,联想的总营业收入超过了160亿美元,首此跻身全球500强。

第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我国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政府机构明确规定在海外上市且融得外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的,可以通过申请转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一些减税,甚至是免税的政策支持。另外,一个地方的企业如果实现了海外上市,能够极大的吸收当地劳动力,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所以当地政府一般都是重视,并支持企业海外上市。

第三,有利于企业并购。目前我国的企业并购通常都是采取股权置换的途径来进行,这种途径主要就是通过股市资金来实现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资金,而且由于资产溢价、市场竞争等原因,所获得的资金往往会超过企业总资产数额。这一大笔资金就为企业实施并购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三)公司治理动因

国外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我国企业如果在海外上市就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规范和标准,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经营水平。具体地说,公司治理机构的改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权结构改善。目前我国很多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都不科学,一些企业国有股份比例相对过高,国家处于控制位置,可流动性不高,股权结构集中。而且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并行,容易造成股权分置的现象,引发控股的大股东侵害小股东权益的问题,使得相对资金规模较小的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另一方面这些投资者所持股票份额较少,投机性强,一般都不参与和监督企业经营。所以,我国的很多企业要实施海外上市之前都要进行股权结构变革,在会计准则、组织结构、股权分配等多个层面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机构的要求来改革,从而满足海外上市的条件,自然就改善了企业原有的股权结构。二就是资本结构改善。不同的融资渠道与方式决定了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本结构,进而决定了企业的股权结构,海外上市能够通过更加的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率。

三、结语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海外上市。相较于国内上市,海外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诸如审批程序相对简单、股权运作简单、股票流动范围增大、税务减免等。但激励国内企业实施海外上市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在财务、商业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它能够帮助企业更为便捷的获得发展资金,提高企业的商业效益,完善公司治理,从而使得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都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璞.关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决策动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 牛芳.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模式选择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18):5-7.

[3] 屈晶.中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途径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5(03):7-8.

[4] 靖慧明.由阿里巴巴美国上市思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J].山东纺织经济,2015(09):19-21+38.

资本市场概况范文3

摘 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选择日渐增多,目前主要有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新四板五种,如何定位和选择成为系列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概述多层级资本市场的内涵及概况,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籍此分析不同高新技术企业与三种上市方式的适配情况,点明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具体上市方式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资本市场 中小企业板 创业板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及概况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结构日益复杂,目前已经形成了包含五部分内容的市场体系。

(一)主板市场

又称一板市场,是传统或一般意义上的证券市场,在传统观念中是企业上市的主要或者说标志性场所。其关键特征是进入标准高,融资效益好,其进入标准是: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均超过三千万、现金流累计超过五千五(或营业收入超三亿),并且没有违规违法现象,对外会计披露也没有重大缺陷。

(二)中小企业板市场

200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呼应这个号召的第一步实践设立中小企业板。与主板相比,中小企业板的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发行进入标准一致,只是规模限定在流通股一亿内,所以一开始称为“中小盘股板”,实际上是针对发展比较成熟、盈利状况较好、但在规模方面暂时无法突破的中型企业。

(三)创业板市场

又称二板市场,实际上是《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的彻底落实,也是中小企业板的进一步拓展,其进入标准有了一定的降低,不再要求最近三个年度的相关情况,而是降低为“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五百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即,不仅在规模方面进一步降低,而且对经营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降低。

(四)新三板市场

又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与创业板及中小企业板相比,新三板的进入标准更低,在规模、盈利额度、营业收入等方面甚至没有基本数据限定,只是笼统地规定存在两年、有持续经营能力、治理结构健全、股权明确。

(五)新四板

又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2012年,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投资者的要求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法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或经监管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金融机构面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及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具体进入标准,该意见让渡给具体交易市场。对此,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要求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成立未满两年的要求“成立日起至最近一期月末”的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相对而言,天津交易所的要求较高,其传统行业板要求成立并持续经营两个年度以上,对经营业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额度要求甚至高于创业板。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给出了一个带有多条内容的标准体系。基于这种标准规定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说明,可见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在三五年以上

建立时间普遍在三年以上,部分企业在五年以上,即是有一定经营历程、业绩和成熟度的企业。在具体认定过程中需要提交“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基本上把一两年内新建立的企业排除在外了。

(二)收入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的比例底限是60%,与之相对应的是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及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规模越小研发费用占比需求越大,融资的需求及风险相对越大,因为高新技术产品有较高的收益率,但同时也有相对应的较高风险,前者的价值实现或者转化情况容易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呈现幅度较大的跳跃性,传统一般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要求,有向资本市场融资的内在要求。

(三)规模大都属于中小企业

在规模方面虽然没有限定,但在研发费用比例中却透露出年销售收入五千万以下、五千五到两亿、两亿以上三种情况,从总体上说属于中小企业。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是一般成立三五年以上、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保证一定的研发支出、收入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倾向于中小微企业、风险较大、对资本市场融资需求较重的企业。另外,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说,部分因为成立年限不够或暂时缺少部分认定资料、但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为主的企业实际上也应该归类到高新技术企业范畴内。

三、高新技术企业与各层次资本市场的适配情况分析

(一)与新四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新四板的要求最低,部分地方交易市场的进入标准甚至低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标准。所以,从理论上说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均有进入新四板的资格。不过,考虑到融资需求满足度方面来说,新四板并不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佳选择,只有部分竞争力较弱、规模倾向于小微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天津交易所专门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分板,并降低标准为成立一年以上的企业即可,这应合了具有高新技术实质但暂时没有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实际需求。其实,促进“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正是新四板的定位所在。

(二)与新三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发端或起源层面上来说,新三板市场的出现与试点扩容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曾经是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准入标准方面来说,新三板对股本数量、经营业绩、相关财务指标均没有额度限定,适合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可行。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2220家企业,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不过,因为新三板进入标准较低,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风险较大,个别媒体甚至形容其“一夜暴富一夜赤贫”。所以,发展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有其他选择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扬弃这种选择。

(三)与创业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虽然,与新四板、新三板相比,创业板对企业规模及盈利情况开始有所限定,对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投资者情况也有所规定。不过,创业板在年限方面的放宽、对进入企业管理和治理水准提升的作用及较好的融资效果等利好和优势,迎合了高新技术较高收益、经营弹性、较大风险及较大融资需求的情况,对于有较强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体系支撑、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近期业绩不错、处于加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较佳选择。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创业板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4年10月,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39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板块的比重甚至达到95%以上。

(四)与中小企业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严格的说,中小企业板实际上是主板在小规模领域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创业板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成立或业绩实现时段的要求较长,其在融资效果、风险方面、经营规范度等方面优于创业板,对于发展规模达到并维持在一定程度、良好业绩持续一定时间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因行业、地域等局限一直保持一定规模但无法突破的、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一个上佳选择。实际上,中小企业板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7月深交所中小板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2家,占比74%。

(五)与主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主板的门槛最高,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暂时甚至永久性地达不到相应标准,一般来说不是具备可行性的选择,实际上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中的占比很低。不过,因为主板市场的融资渠道及效果最佳,非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所能比,是少数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选择或未来追求。另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没能上市主板,但其上层母公司是主板市场上市企业。

四、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具体上市方式的注意要点

特定高新技术企业在思考上市的时候,应该注意遵循如下四个原则。一是认真调研原则,要对各层级资本市场的具体要求、程序、已入市企业情况、退市转板机制等进行细致调研,同时也对自身情况进行反思性调查,以确定大体的选择方向或选择范围。二是稳健性原则,特定高新技术企业可能面临着多个选择,比如同一高新技术企业在特定境遇下即可进入新三板也可考虑创业板,当然新四板更不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最后选择需要看决策者的个人风格,对此笔者推崇稳健性原则,当然对于特定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充分借力原则,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是太长,超过十年的很少,在管理和治理方面的积淀和成熟度往往有限,在思考准备上市的时候不应该相对单一地考虑融资方面的需求,更应该思考各层次资本市场对企业管理及治理水平的倒逼提升可能性等方面的因素,即思考基点是要全面充分借力,而不是仅考虑融资方面的需求。最后是真实性原则,因为无论哪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在信息披露及监管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均设置了一定的处罚措施及退出机制。为了确保顺利上市及长远发展,尤其是对于有事后转板提升方面考虑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无论选择哪个层次的资本市场,都应该确保自身信息的绝对真实,而避免有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2]《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

[3]《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S].2013.

[4]《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20号.

[5]《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业务暂行规则》.

[6]《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准入条件》.

[7]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

[8]新三板挂牌企业2220家 超越A股企业数量近在咫尺,money.163.com/15/0413/09/AN2SB9RU00253B0H.html.

资本市场概况范文4

1.1宏观金融规模与创意企业发展

从现代金融的功能角度,宏观金融对创意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包括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金融规模是指融资的增量效应,可以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为创意企业筹集资金提供渠道。金融结构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与途径。创意企业在其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也有差异,需要匹配不同的金融支持方式[1]。

1.2商业银行与创意企业发展

在目前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随着创意企业的发展,政策性贷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自身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的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能够合理引导闲散资金流向创意产业,扩大了创意企业的金融规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能够促使创意企业强化竞争意识,改善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率,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张清瑶等(2015)指出,商业银行通过提高信贷融资规模,提高信贷、集合票据等融资手段使银行金融机构与创意企业实现对接。

1.3资本市场和创意企业发展

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是创意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促进资本流动和聚集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还能促进创意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陈小刚(2011)指出,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为具有创新性的中小微创意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通过筛选处于成熟期、有品牌效应的创意企业并支持其在创业板上市,扶持处于初创期的、未来成长空间大的创意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市,帮助创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和可持续发展资本。

1.险投资与创意企业发展

风险投资通过多种机制帮助企业缓解金融风险,是创意企业寻求金融支持的重要途径。与传统企业相比,创意企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方面,创意企业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产业投资的失败率高达80%,这使得创意企业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2]。另一方面,创意企业具有回报周期短、收益高的特点,诱人的发展前景使得创意企业更容易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2推动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2.1构建多层次的宏观金融支持体系

宏观金融对于创意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层次的宏观金融支持体系可以推进创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多层次的宏观金融体系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政府金融支持模式和市场金融支持模式构成。一方面,充分发挥灵活的市场金融支持模式在创意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创意产业金融资金和服务的流向[3]。另一方面,以具有明确政策导向的政府金融支持模式为补充和辅助。政府金融支持模式主要包括专项资金支持、税收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等。政府金融支持模式和市场金融支持模式相互配合和协调,引导资金向优质创意产业流动和聚集。第二层次以有无金融中介机构介入为依据分为直接融资模式和间接融资模式。直接融资以资本市场为主导,资金供需双方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直接接触,在融资实践、期限、利率和数量等方面提供给创意企业更多的选择自由。间接融资主要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介入,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流入创意企业。

2.2克服银行贷款瓶颈,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无形资产比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小型创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瓶颈。因此,要充分发挥银行的间接性融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相关金融制度,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首先,完善创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评级制度。由政府牵头为中小创意企业搭建信用平台,通过收集和更新中小创意企业的信用信息,运用数量方法量化企业信用资本,以此为依据获取银行贷款融资。其次,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使得创意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资金支持[4]。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专业信用评估机构评估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对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中小创意企业进行集中打包授信,确定统一的担保机构,开展集合担保贷款。最后,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建立适合中小创意企业发展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为中小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2.3引入资本市场融资,创新直接金融模式

风险投资对创意企业的渗透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创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国内风险投资发展不平衡。因此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作用,使其成为连接风险资本与创意企业的桥梁,创新直接金融模式,引入优先股吸引风险投资。具体运作模式可由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发行可转换优先股,允许优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条件下转换成一定数量的普通股[5]。这种融资模式在创意企业发展初期解决了资金紧缺的问题,风险投资方得到了类似债券的固定股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创意企业通过可赎回风险投资方由优先股转换的普通股股权,免除优先股股息的负担,风险投资方退出并获利。通过灵活的契约安排,对接投融资双方的需求,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这种模式,风险投资方可以找到内容创意增值以及技术、市场和管理的赢利模式,创意企业也可以在寻找金融支持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检验创意项目的成长性。

2.4构建创意企业风险防控机制

信贷资金和风险投资对于创意企业呈现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包括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针对创意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目前多数创意企业多是靠自有资金,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可以帮助创意投资者分散风险[6]。例如,银行信贷资金能够分散创意企业的创业风险;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能够分散创意企业的金融风险;保险机构的介入能够发挥其经济补偿作用,分散创意企业的投资风险。其次,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一方面在项目评审前期,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现金流风险控制体系和信用资本评价体系评估创意企业的资信状况。另一方面在项目运营中后期,通过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动态监督项目运营流程,及时反馈与控制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金子杰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和荟,曲琳琳,孙哲.文化创意企业概况与特点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56-58.

[2]赵冰.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探索[J].银行家,2012(10):23-28.

[3]王纲,陈艳君.金融“引擎”与文化创意资本发展[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04):45-48.

[4]邓乐平,冉易.文化与金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2(06):102-105.

资本市场概况范文5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8[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国家发改委.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资本市场概况范文6

如果要对上述情况做出改善,就必须建立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以提高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敏锐度。

那么,如何建立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呢?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制度

贷款作为银行主要的传统业务,其质量是判断银行资产质量和安全性的基本依据。国际通行做法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主要围绕贷款状况进行分析。监管当局对资产质量的好坏的监控,主要是围绕着贷款来进行。

经验表明,在信贷经营过程中,风险隐患发现得越早,其造成的损失比率就越低。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对行业信贷风险、区域信贷风险、客户信贷风险、产品信贷风险等,进行全方位的预警分析。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前要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目的是提高贷前分析效率。首先是国家分析,其次是对行业分析,最后才是企业分析。

在具体分析时,不能只是一般性的情况罗列,必须按照特定评级制度和分析模型,描述其历史、现状和趋势。

贷款审批是风险控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提高贷款审批质量是关键中的关键。这种预警模型可应用于贷中审查,对贷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内部风险评级,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连续性的监测、定位和预警分析,如确定客户在同行业中的位次,或在当地企业中的排名,或者在其所在地区和所在行业中的排名,等等。

信贷风险预警制度不光在贷款前和贷款过程中全程评估分析,而且必须优化贷后管理技术。

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可有效地用于贷后管理,对客户实施连续的跟踪监测,通过一整套分析工具预测各种潜在风险,以便提前采取措施,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达到减少信贷资产损失的目的。

采取避免汇率风险措施

在各类由外部波动带来的金融冲击中,汇率波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不可忽视。比如去年美元指数贬值4.47%,中国外汇储备即蒸发7322亿美元,损失巨大。

事实上,汇率波动对中国造成的损失,远非外储受损如此简单。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活动、金融体制以及货币体系下,具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国家与非国际货币国家,实际上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国际金融控制国家与被控制国家,金融开放或货币兑换风险是不同的,非国际货币国家基本处于被控制地位,具体表现为后者的货币实际发行权操控在前者手中。

比如美联储提高或降低基准联邦利率,中国央行就得做出相应举动,并且因为一年来中国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在美联储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同时,中国央行为平抑人民币升值压力,被迫发行更多的人民币加以对冲。

那么,究竟如何有效避免这种冲击,或者如何将这种冲击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汇率稳定是避免汇率风险的首要条件。

第二,可以确定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合理区间。具体措施之一,明确人民币汇率未来的长期走向。从理论上说,决定汇率长期走向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过去不可交易的商品,成为可贸易商品,过去交易成本高的商品可能因为新交易技术的出现而变成交易成本低的商品,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相对购买力平价可能向绝对购买力平价过渡。因此,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将是升值的。

确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合理区间的具体措施之二,应肯定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合理。管理浮动汇率政策应该保持与货币政策的一致性,让汇率的变动区间与货币市场的国内外利差的波动相一致。

由于中国国内市场融合程度低而且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完善,维持汇率的短期波动区间相对狭窄和稳定是完全必要的,这可以避免投机者借助不完善的市场进行恶性操作,降低人民币的信用,最终破坏宏观经济的稳定。

从历史经验看,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利益集团在短期内爆发的欲望极其强烈,投机心理也同样强烈,不规范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明显。在这种心理欲望的驱使下,该国很容易产生泡沫经济。

一旦国外也参与投机,这种泡沫很容易因大量外部投机而破灭。目前中国并没有摆脱这种机制和心理,这种机制和心理导致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极大风险。

夯实银行和资本市场制度

除了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外,同时应注意进一步夯实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

总的来说,除了继续努力解决不良债务的历史问题外,还应该容许银行在设定贷款条件时,能够充分地反映信息成本、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外部的监管机构要对银行的信用管理实施监督和给予必要的奖惩,避免道德风险所引起的低劣的价格竞争。

谨慎使用房地产抵押的贷款形式,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容许银行通过多角经营来分散信用风险。同时,还应该注意提高银行的损失准备金和资本金的比例。

央行可以灵活应用再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随时注意由于流动性的紧缩而有可能制约银行的信用供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