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1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40-0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我在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学自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第一,克服对创新意识的错误认识。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每一个新的发现,独特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解决某一问题是否有创新性意识,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在于这一问题对于他来说是否新颖。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创新,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更应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运用教材,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带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本领。

第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激发出求知欲,必须避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的局面,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师生间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地促使学生总结。学会总结是一种综合素质好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也就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联系紧密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 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品质、如何拓宽学习的空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个人差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说、敢想,敢提问、敢质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状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忙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原因,找准差距,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 运用启发式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启发方式,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溶于启发教学之中。在进行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新奇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给出特例,启发学生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或注意变换题目条件,引申出另外的定理或推论。这都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的好机会。如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一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式引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材料,解决相关问题,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四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体参与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下面着重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树立批判意识

格方曾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既然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没有产生怀疑,就不会去积极思考,就很难点燃创造的火花,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见解。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怀疑,不断探索,树立批判意识,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同权威挑战。

二、诱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要构建学生思维活动赖以存在的活动空间,即思维场。思维场的出现,需要教师去创设,在创设思维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

2.导入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诱发疑问和思考

可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也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

4.导入要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

教师在设计导入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与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更容易开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巧设情境,培养侧向思维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使得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的“信息差”,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去。在指导学生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是,可以创设这样的意境。

学生能否用配方法求出(1)(2)的最小值?如能,请求出结果;如不能,请寻找有效解法。此时,学生的探索欲望油然而生,开动脑筋,主动演算,企盼找到结果。一段时间后,由学生报出自己的结果,从中发现学生的结果不尽相同,接着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待到“火候”到时,教师向学生明确指出:当解决问题遇到卡壳时,可改变思维角度,正面受阻就侧面推敲,时解决问题的通途,时创造的重要契机,如采用侧向思维,问题容易解决。

2.精心设计练习,激活创新意识

(1)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例.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与O,M、N、P、Q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出一式多种的答案,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又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努力造就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付艳.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唐礼萍.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4).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3

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与时俱进,

学校教育以前的单纯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对于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越来越看重。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已经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老师有创新教学理念做指导

教学理念是指导老师完成课程和教学的重要指导思路,如果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指导,那么相应的教学成果和水平也不会很低。对于教学来说,作为重要的课程和知识的传授者,老师的教学质量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知识的进度。而对于目前的国内小学教育来说,迫切需求一批有着扎实基本功和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来引导小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创新教学理念来支持。作为重要的小学数学课程,如果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很轻松,并且很容易取得成绩和发展。所以,需要老师在进行授课时,重点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和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和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简单的例题结构模型作为实例,再通过生活的一些常识,比如,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楼房为什么大部分是长方体结构呢?为什么三角形这个立体结构特别坚固呢?将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独立去思考这些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路。

二、在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自己动脑子想出来的答案,永远比老师告诉的答案印象深刻。良好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倍感轻松,能够很好地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思维是知识的源泉和创新的动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挖掘出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堂的训练,让学生针对同样题目,进行不同方位的思考,从而探寻出多个解题思路和方法,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采用多角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同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主动去思考和锻炼思维能力的积极性。

运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思考和锻炼,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面积”这个数学问题时,就应该把学生的认识作为突破口,让学生首先去联想到什么是面积?面积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在黑板上准确地画出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面积,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再通过整个教室的面积让学生感觉和认识到“面积”的学习是多么重要。通过这些学习,让学生去思考平方公里这些数学名词,让学生知道祖国的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公里,通过学习,认识到祖国的国土面积辽阔。让学生去发现学习的乐趣,积极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面积”的奥秘,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引导和比较,最终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认识,在学习中不断地去拓展学生的

思维。

三、强化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事物和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想法,想象力是培养创新力的重要源泉。针对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资源,重点培养和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来,因为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作为基础,良好的抽象模拟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应该重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不能轻视和打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要循循善诱地去进行指导和纠正,避免由于想象的丰富创造力带来的错误而对学生进行批评。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思考,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老师去认真地思考和探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新时代的老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和

技巧。

参考文献:

[1]王金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293.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4

【关键词】可持续 大胆发言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初中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具体有:(1)结合国际和国家的形势。当前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认清形势,从现在就要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2)结合实际,讲考试要求。从考试改革要求来看,近几年来的初中政治考试,强调以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学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要有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鼓励学生能够用脑子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具体做法有:

(1)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寻根问底,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的观点。当学生有好的合理的见解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夸奖学生想得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编写和收集习题,分组出模拟试题。教师检查指导,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结协作的作用,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补充修正答案。试卷讲评在初中备考中是重要的一环,在过去常用的讲评方法就是将错的地方提出,同时指出出错的原因,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后来在备考中尝试让学生补充订正答案。每次练习做完后,发给学生一份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方面参考“参考答案”补充修改,自己认为比老师答得还好的就划出保留,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交给老师批改。通过对比修正答案,学生能发现自己答案的不足,同时也发现“参考答案”的不足,使他们敢于不断在对比中修正,在修正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能力。

(4)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答。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与反思,学会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尤为重要。如:漫画“儿行千米母担忧”、“小孩子乖乖把网打开”等,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并编写题目,学生在讨论与编写题目中明辨了是非,既培养了能力,运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觉悟。

三、在习题中尽量设置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察题

在初中备考习题设置中,注意设置材料新颖,时代感强的题目,题目设置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根据2005年10月十运会将在江苏举行设置一道习题:

材料一:“和”则宜,“谐”则昌。南京市某初中同学在学习了《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后,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江苏”为主题开展宣传。

材料二:“十运会”即将在江苏举行,全省人民积极行动,为办好“十运会”出力流汗,不计得失。可是在这和谐的主流声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广场的花一夜之间消失、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完成宣传工作:

1.请描述“和谐江苏”的前景。(可以从多方面描述,不少于三个方面)

2.为建设“和谐江苏”提两条建议。

3.作为一名“十运会”的东道主,你打算怎样增强公民意识,为建设“和谐江苏”添光彩?

设置这样的习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使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选材贴近生活实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在习题设置中,还注意设置能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目。

如:材料一: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某校准备围绕“总书记的太行之行”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大家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从孟子的“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问题:

1.为材料一的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并为本次活动拟定至少两条宣传标语。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5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62-0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时代赋予当下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肩负起这个责任。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把历史当做一门只要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就能学好的学科,忽视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中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期,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认为应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三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1.培养学生自信心,营造勇于发言的氛围。学生没有自信心大都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表现得不到认可,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是否具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意识是关键。具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意识,教师才能在日常教学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才能不管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都会有意识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光有意识还不够,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例如,在学生表达观点时,即使错的离谱也不要叫停学生的发言,不要直截了当的做评论,特别是在讨论开放式话题时,更应鼓励学生舍弃对错的观念大胆去想去说。又比如,对“学困生”决不能冷言冷语,而是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信任。[1]

2.保护学生好奇心,培养勇于创新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强的学生相对好奇心弱的学生更喜欢钻研,更勇于创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当学生提的问题超出了课本所限制的范围,或学生对课本上的观点提出“不恰当”的质疑时,教师不能一概一棒打死,而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具有站在历史的角度运用客观历史规律去分析事件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大胆质疑给予鼓励。

3.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轻松活泼的氛围。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沟通交流,教师就要舍弃自己只管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只管在下面坐着听的传统“一言堂”模式,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担当学习的主角。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解决,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的参与过程。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历史情境。历史是以往的事件,与学生所熟知的现实距离甚远,而且任何历史时间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复出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另一方面应让学生尽量多的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

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主要的手段有两个:第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教师别出心裁的设置一些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也就是留下“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第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教师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探索性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发现、分析,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挣脱课本观点的束缚,大胆质疑,提出新的见解,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3]具体来讲,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创造性解读,从不同角度多提几个“为什么”,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为什么”的质疑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在鼓励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提高的途径大致有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具体方法就是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有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犯错并让学生指出,使学生看到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从而对独立思考有更深的认识,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要求每一组的学生都要准备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然后由另外几组同学自己思考答案对问题进行解答。[4]

2.重视对开放式问题的运用。所谓开放式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回答者只要能对自己的见解自圆其说就行。[5]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设置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对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回答角度,引导学生做不同的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结论。在回答开放式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加强。[6]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但是只要我们多措并举,能够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予以有意识的培养,是能够取得实效的。具体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本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还要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用创新的思维认识历史现象,从而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刘振平.创新意识与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7).

[2]靳颖.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历史教学,2000,(8).

[3]吴敏.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进行历史教学[J].宿州教学学院学报,2007,(5).

[4]高春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06.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创新意识

当代许多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着主导地位,但是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本文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知道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更有利用于创新意识的发挥。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只是在拼命地记笔记,关于任何问题都是面面俱到。

那么如何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对老师说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问题的答案从学生和学生的讨论、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中获得,使得整个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设计教学环节,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学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活有很多这样有趣的例子:硬币在普通的水中是不可以漂浮的,但是老师可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加入适量的盐,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看到,硬币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学生就会对生活中很多再普通不过的现象进行观察,这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长久地对物质的本质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现代的物理课堂上缺少这种思维的培养,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物理的公式,解题的方法也渐渐地变得模式化、简单化,力求用一种公式解决所有的题目,这些都影响着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动量冲量这一节的时候,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动量就等于mV,他并没有搞清楚这一个V到底指的是什么力,就开始做题目,或许是搞清了,但是在题目中却找不到相应的力。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要紧紧抓住物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和见解。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在长久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巧妙设置问题,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对问题的提问设置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会不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关于问题的设置要加以重视。一个好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学生会想到这个问题后面的本质因素是什么。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可以在物理课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既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给学生点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五、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长久的理论学习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物理本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如果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在实践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在学习了力这章节的时候,布置一项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和父母一起提袋子,感受提袋子夹角的变化会不会造成力的变化?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把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坎坷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学生在遭遇到一次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很难,很多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对物理这门课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不要谈创新意识的培养了。所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成败观是非常重要的。开始的失败并不代表着永远的时候,多次的失败也不代表着不会成功。只要在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在挫折的时候坚持不懈,就最终会站在成功的彼岸。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是物理课堂上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不重视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会使学生渐渐丧失这种能力,因此,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蒋冬莲.在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M].教育艺术出版社,2005: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