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1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及其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为削减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提供对策。

关键词:二氧化碳的产生 危害 控制

二氧化碳的产生

(1)凡是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CO2。

(2)石油、石蜡、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CO2。

(3)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CO2。

(4)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CO2。

(5)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CO2。

(6)所有绿色植物都吸收CO2释放出氧气,进行光会作用。CO2气体,就是这样,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进行无声无息的循环。

CO2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气体,每时每刻都存在于空气中,供绿色植物自由自在地进行着呼吸(光合作用)。为人类创造着财富。

二氧化碳的危害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即随着大气中CO2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善,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响,就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温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二氧化碳的防治对策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二五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二五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5)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于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碳必须排放相当于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9)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10)二氧化碳的掩埋。

据科学家最近称,为了解决全球变暖,拯救地球。人们不得不把大量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地下。所以在未来50-60年之间将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方式可能会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效应的最有力的措施而被采用。

(11)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

我国科学家经过两年的难苦研究,今天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用已开发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超过世界最高水平的两倍,纳米技术的应用使每克催化剂能够催化合成140-180克塑料,每吨塑料所用的催化剂成本仅200元左右。且制成的新塑料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43%。成本为0.9万元/吨,是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专家组对这个项目进行了验收。认为该项目实现了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可降解塑料,成本低,可年产3000吨以上,已具备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结语

二氧化碳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点,各国均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我国将在今后五年内投入7000万元用于研究生态对二氧化碳的作用,为破解全球关注的“二氧化碳失踪之谜” 和“全球变暧之谜” 作出贡献。人类不但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且还有义务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罗夏.将二氧化碳“埋”在地下.科学时报,2002年9月.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2

【关键词】地理教材;环境教育;国情教育;乡土地理;创新课堂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下面本人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宇宙环境为开端,依次讲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然后学习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那就是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最后又归结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教育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地理教材,全书四册,不但在各章节中突出人地关系,进行环境教育,培养环境观,而且有的章节把环境保护单列,特别强调“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要很好地爱惜它、保护它、使它不受损害,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钻研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环境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中,可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字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同时还可通过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和挂图等,将环境保护中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环境教育。如:《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七节中讲到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暖。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其次,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教学录像片,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良影响,以实际行动为减轻温室效应贡献力量,将观念和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真正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国情教育和乡土地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一个国家的国情,包括它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既讲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一面,又讲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不利的一面,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环境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针对我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无论是城镇建设、人口数量,还是工业规模都急剧地扩大。但是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这些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自觉保护好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转贴于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所以,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环境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环境教育。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某一环境案例中的具体角色,课前先让他们收集与自己角色有关的资料,然后在扮演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角色立场当众阐述观点。例如:在谈到三峡工程建设时,学生分别扮演各方角色,如: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工程建设地居民等。召开意见听取会,让他们阐述对该工程的看法;政府官员的角色阐述该工程建设的目的;经济学家的角色阐述该工程的收益情况;环境学家的角色阐述这项工程将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工程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工程对诸如森林砍伐、耕地侵占等自然环境破坏的后果,工程建设后会产生什么新的环境问题等,并提出避免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当地居民的角色阐述工程对他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在各方发表了意见以后,作为政府官员的角色再提出建设方案的修改意见。最后,教师以仲裁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兴建三峡工程的环境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允许让学生继续以自己的角色立场提出异议,由教师回答。总结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取和接受不同领域人士的看法,使他们对活动涉及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看法达成一致的共识,从而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介绍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成功的经验及他们的中学生在环保方面的努力,这对他们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一潜在作用;同时,还应加强环境法制教育,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向中学生宣传环境法,让学生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只是文明道德问题,还有触动法律的问题,认识自身在环保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对滑坡、泥石流比较陌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件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毁城镇,破坏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并引导学生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一是山区暴雨多发;二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流量流速加大,其中人为原因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五、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④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⑤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转贴于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2]《课程改革实验通讯》.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3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教育;渗透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环保责任意识,渗透环保责任教育,传播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明确教学的多重目标,把环保教育与化学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恰当的方法渗透环保教育。

一、利用化学实验加强环保教育

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河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环保意识。例如:在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教育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如在九年级下册实验固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时,就必须控制好反应物的用量,以减少氨气的排放量。实验完毕后的废液,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如实验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后的废弃物就不能随意丢弃。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在做教科书P3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除硫的取用量要少外,还可仿照教科书P27上磷在空气中燃烧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增加一个吸收产物二氧化硫的装置,以克服该实验造成二氧化硫有害气体弥漫于实验室,造成空气污染的弊端。

二、利用本地环境污染的现实,加强环保教育

目前环境污染普遍存在,就我县而言,环境保护还做的比较好,但问题也较为严峻。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对环境的设施进行了合理布置,但仍未切地解决一些生活废弃物乱扔乱倒、各种色彩的方便塑料袋杂乱遗弃、快餐泡沫盒随便处置的状况;主要街道上汽车长龙排放的尾气、一些河流、水池的水污染等情形,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因身临其境,身受其害。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尝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让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保护环境的意思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得到实践的体会。结合本地区的环境污染实际,进行环保教育,以实际生动的现实教育学生,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以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延伸点,向学生系统介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臭氧空蚀现象、温室效应、酸雨等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完《煤和石油》之后,利用选学《温室效应》,结合二氧化碳的循环,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教师投影释义、学生观察感知: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在切身感到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同时,接触了温室效应的概念。那么如何理解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100年前约9600万吨增加现在的每年约60亿吨,再加上生物呼吸排放出的20亿吨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80亿吨而人口的急剧膨胀又大量破坏了植被、森林,使地球现有的植物转化不了这么多的二氧化碳,多余的二氧化碳便滞留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在白天强烈地吸收红外线,而晚上二氧化碳便阻止热量从受太阳加热过的地球逸散出去,结果热量便聚集起来,反过来加热地球,地球便由此便热。师生共同解析危害:有科学家预测,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大气中的含量增加1倍。将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1.5―4.5摄氏度,极地冰川开始融化,海洋地平线将上升60厘米以上。世界上的许多沿海城市和岛屿将被海水淹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纷纷立志为改造环境而刻苦学习化学。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合,进行环保教育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4

[关键词]瓦斯;重要性;主要途径;节能减排效益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02-01

引言

现如今,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方式就是井工开采,而这种开采方式却为矿井瓦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这种瓦斯气体不仅给井下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排出矿井后将会加剧温室效应。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瓦斯的另一面,即它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开发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认识来研究其节能减排的效益。

1 瓦斯利用的重要性

仅从煤炭开采的角度而言,瓦斯是一种有害气体,它的存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从生态环境角度而言,瓦斯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严重得多,它的存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而从能源角度而言,瓦斯属于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实现对瓦斯的充分利用,可给煤矿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近年来,国家的政策逐渐向瓦斯利用方面倾斜,给予了一些瓦斯开采的有力政策,因此,瓦斯的合理利用不但响应了国家的政策,而且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最重要的是,瓦斯的合理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扰动,保护了生态环境。

2 瓦斯利用的主要途径

瓦斯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

2.1 简单处理后直接利用

如果瓦斯浓度较高,且高于30%,可作为民用或供暖或发电;如果瓦斯浓度较低,可用来发电。瓦斯发电的本质是将瓦斯燃烧后释放出的热能转变为电能,瓦斯发电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瓦斯质量要求较低;第二,整个过程投资少;第三,效益显著,技术成熟。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更多的瓦斯将会用于发电。

2.2 提浓后利用

瓦斯经过提浓后,其性能与天然气类似,可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直接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

3 瓦斯利用的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3.1 瓦斯利用的节能效益

瓦斯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也是瓦斯能够利用的原因。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低热值为35807kJ/Nm3,如果忽略其他可燃气体的发热量,且甲烷的浓度为30%的情况下,其低热值为10742 kJ/Nm3,1 Nm3且浓度为30%的瓦斯在充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约为0.37kg标准煤充分燃烧产生的热量。若充分利用瓦斯能源,如用于发电或其他方面,或者作为燃气民用(日常供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减少标准煤的使用,节约了煤炭资源。下面以某一工程实例为背景,对瓦斯利用的节能效益进行分析。

该煤矿在某一采区布置了瓦斯抽放站,该抽放站包含两个瓦斯抽放系统,即高负压抽采系统和低负压抽采系统,两个系统的瓦斯抽采纯量分别为23.46 Nm3/min和11.48 Nm3/min,各自的抽采瓦斯浓度分别为35%和15%,两个系统抽采的瓦斯气体混合后,瓦斯的浓度变为24%,纯度量为35.3 Nm3/min。为充分利用这些瓦斯能源,该煤矿决定用于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400kW,共9台发电机组。电站产生的高温尾气由余热锅炉利用,可用于供暖。

该电站运营后,年发电量为3078万kWh,相当于每年节约1.08万吨的标准煤。锅炉供热量为9.03GJ/小时,相当于每年节约0.23万吨标准煤。

由此观之,瓦斯的合理利用会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

3.2 瓦斯利用的减排效益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不考虑氮气),其他还有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甲烷的利用情况,以分析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甲烷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小觑,其引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得多,约为21倍。而目前,我国甲烷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均直接排放掉,家玩的排放程度远高于西方国家的水平。此外,甲烷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较长,约为15年,远低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存留时间。由于甲烷的减排对温室效应的减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 瓦斯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文中上述煤矿的瓦斯利用而言,将瓦斯用于发电,瓦斯年消耗量为4245.37万Nm3,换算成纯量约为1018.89万 Nm3,瓦斯发电和供热可节约1.31万吨标准煤。下面计算该工程项目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

(1)瓦斯减排的当量二氧化碳减排量

瓦斯减排的当量二氧化碳减排量=1018.89×0.714×21÷1000=15.28万tCO2e

(2)瓦斯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瓦斯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018.89×0.714×44÷16÷1000=2 万tCO2e

(3)瓦斯利用的实际减排量

瓦斯利用的实际减排量=15.28-2=13.28万tCO2e

(4)节约标准煤的当量减排量

节约标准煤的当量减排量=1.31×8.73×10-5t/MJ×29270=3.35万tCO2e

(5)二氧化碳总减排量

经计算,二氧化碳总减排量为16.63万tCO2e。

经过上述计算分析,该煤矿电站工程可实现二氧化碳16.63万t的减排目标,大大减轻了瓦斯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根据国家的政策,企业还能获得一部分资金奖励。

结束语

瓦斯的功效是双重的,它既是一种有害气体,又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实现瓦斯能源的充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参考文献

[1] 张福凯,徐龙君.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减排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05).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环境保护

Abstrac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progress of building technology, the key el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importance of this from the actuality of domestic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work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energy-savi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进几年,许多国家出现了能源危机,我过的能源短缺问题也很严重,能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发出在各行各业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为了贯彻国家的节能措施,实现节能目标,建筑物必须采取相应相应的节能措施建筑工程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概述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巨大。以建筑能耗为例,建筑能耗大体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40%,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我国人均耕地只占世界的1/3,而实心粘土砖每年毁田达12万亩;我国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卫生洁具耗水量高出发达国家30%以上,污水回水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钢材、水泥等物耗水平也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0%—30%。

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到2015年城镇50%以上的建筑将是21世纪内建造的。因此,有效的降低建筑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建筑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将对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前环境污染状况

2.1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引发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几个方面:海平面上升;全球降雨不均衡,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影响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天气情况,造成农作物欠收;快速的气候变化造成大量物种的灭绝,对生物产生多样化影响;全球变暖造成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危害人类健康。

2.2 臭氧层破环

臭氧层能有效地阻止大部分有害紫外光通过,而让可见光通过并达到地球表面,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太阳能。而当前人类的活动正在使臭氧层遭到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人工合成的含有氯、氟的一些物质,尤其以氟利昂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最大。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使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增加皮肤癌、白内障的概率;过量的阳光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的退化;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环,加剧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2.3 酸雨

酸雨是指pH

3、建筑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建筑环境是人类活动对资源影响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世界1/6净水供应给建筑,建筑消耗掉1/4的木材,消耗掉2/5的材料与能量。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消耗了地球能源的50%,水资源的50%,原材料的40%,同时产生了42%的温室气体,50%的水污染,48%固体废弃物,50%的氟氯化合物,同时建筑结构也影响水域、空气质量以及社会群体的结构等较大的范围。

4、加强建筑节能措施

节能绝对不等同于能耗绝对数量的降低,绝对不应该以牺牲室内环境质量为代价。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能耗绝对值将有所上升,建筑室内环境标准也将提高。节能的关键在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室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目前专业技术工种的划分说,建筑节能的技术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能耗设备与系统的节能、控制系统带来的节能以及综合节能等。

4.1.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

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是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按照使用要求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调节控制。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合理设计建筑形体,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

4.2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

4.3 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集中体现在对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通过建筑的内、外保温技术,在冬季的采暖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热损失,在夏季,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作用,调节室内环境。在建筑物透明结构部分,主要是控制窗户的太阳能热流,采光性能,通风性能等。

4.4 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建筑内的能耗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电梯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大多数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导地位,空调系统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60%,成为主要的控制对象。而降低能耗又成为建筑设施节能的关键,当前主要技术措施有:建筑能源的梯级应用;能源回收技术;通过控制调节系统来降低能耗;采用高能效的设备。

5、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建筑节能知识的学习

1. 学习现有的节能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的控制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而目前很多设计师不太懂节能技术,以及如何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去。设计师不能只是设计时套用标准图,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节能原理,才能在设计中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所以必须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学习跟上时展的步伐。

2. 学习建筑节能新“理念”。在推行节能理念同时,眼睛不仅要“向外看”,引进学习国外先进节能理念,而且要学会“向内看”,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强调中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应该是设计师们的共同理念。中国传统民居都蕴含了丰富的节能理念,它们的设计和用料都给设计师以无穷的启示。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制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重视积极发挥各学科的内在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化学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基础性学科之一,能为学生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化学课程具有明显的实验性和实践性,只有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中的自然奥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增加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比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以及环保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概述

1.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通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素养,架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学工作更加关注于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接触化学。

(2)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学生实验意识

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往往都存在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实验并不重要,对于化学实验并不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转变,现代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实验意识既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面,同时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与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制备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热议问题“温室效应”联系起来,提出开放性问题“从实验的角度谈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应采取什么措施”,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实验为主体,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以实验为主体。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依旧采取“说”实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引导学生去动手实验,而是对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口头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是主体,其教学目的在于以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以实验为主导,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中铁与稀盐酸的反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完成实验“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将铁钉取出后,观察铁钉表面”,并回答问题“上述反应生成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决定着学生以及授课教师的命运。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和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我们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单纯注重考试分数的评判标准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师的专业学术研究、平时授课表现以及工作热情相联系。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教师才能够没有顾虑地推进实验教学,学生才能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来。

五、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