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研究范文1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生物技术;特点;应用
近年来,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我国水产养殖业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如201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5906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养殖量4305万吨,同比增长7.0%,捕捞量1601万吨,同比增长1.3%。但是,由于养殖过程中存在大量饵料投入、大量用药和大量换水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养殖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养殖环境恶化引起病害频繁发生,养殖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养殖废水治理技术与普通污水处理相比,具有污染物种类少、含量变化小、生化过程耗氧量低等特点,为此,可选用生物净化技术进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满足排放标准及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的要求。
一、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
水产养殖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磷及污损生物。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一些港湾及传统网箱养殖区的污损生物调查研究。与工业、生活污水不同,水产鱼污水属污染物成分简单的低浓度有机污水,BOD一般不超过80mg/L。但水产生物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氨氮和硫化氢是育苗水体中最普遍的有害物质,水体中的氨氮和硫化氢浓度会随着育苗的进行而逐渐升高。氨氮是水产生物的排泄物,也是残饵、粪便以及动植物尸体等含氮有机物分解的终产物。硫化氢则是由于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由厌氧细菌分解形成。水质和底质败坏而诱发弧菌等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更多的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导致生态失衡的综合因素所致,水生物的抗病力降低,造成更易感染致病菌。
二、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净化技术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但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尤其是精养技术模式下水质污染严重,并对水产品质量和周围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为此,可选用生物技术对水产养殖废水加以处理,其具体应用方式如下所述: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具有高效、操作简便等特点。生物膜的载体不同,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的生长量不同,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也不同。目前多采用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蛋白质分离器和生物过滤器4部分构成养殖污水生物膜处理工艺系统(如图1)。
图1 水产养殖污水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常用的生物过滤器有浸没式生物滤床、滴滤式生物滤床、生物转盘等。但生物膜法存在抗冲击力弱、易受污染、不能多次循环利用、运行时间长等缺点,尚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处理养殖污水。因此一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究。如万红等提出采用以组合填料为载体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李军等也设计出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装置,以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填料,加入活性污泥经过驯化培养,用该装置处理污水,连续运行100d,膜出水COD始终稳定在25mg/L以下,NH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PAC为硝化细菌的吸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其能够很好地繁殖,从而提高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何洁等把筛选到的菌群附着在沙子、活性炭与沸石3种载体上,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表明以这3种载体的生物过滤器对养殖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差不多。
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形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其中,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排放技术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也将由单一型向生态型发展,要求在最大限度提升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并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江云. 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净化技术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 傅雪军,马绍赛,曲克明,周勇,徐勇.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挂膜的消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0(01)
水产养殖研究范文2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水产养殖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生产管理、水产物流等行业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相关知识。此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和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掌握专业外语的实用型人才严重紧缺。水产养殖英语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水产养殖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进行科技交流和业务洽谈的重要工具。它对收集国内外有关科研信息、拓宽学术思想、增强科研创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型、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水产养殖专业外语一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院级限选课来进行组织教学,计2个学分,32个标准学时,与作为必修课程的大学英语相比,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改善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对提高水产领域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并可为水产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一、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从1990年起,水产品的产量连续10年均位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渔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日益频繁,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也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1]。目前,水产养殖业正经历时代的变革,从过去粗放型靠天吃饭到如今工厂化、集约化,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质量逐渐提高,学习国外先进养殖模式以及对外贸易,无一不需要英语,这就使得英语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地位达到历史空前高度。而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就依赖于高校的培养,这就意味着高校水产专业需要将专业英语教学与时代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从而适应当今世界行业的要求。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身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相关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水产类高校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二)行业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自产自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国内现有养殖品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除产量不足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外水产品也越来越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2]。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仍然处于落后的生产模式,养殖技术也不够先进,粗放的管理导致养殖产量遇到瓶颈,再加之近年来养殖环境恶化,养殖产量迟迟不能提高,面对国内日益庞大的市场,显得乏力。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群众也不再满足于国内的种种水产品,把目光瞄准于国外的许多水产品品种,例如三文鱼,金枪鱼,龙虾等。目前,国内一些高素质水产养殖从业者以及专家教授已经把目光放长远,学习国外先进养殖技术,引进国外养殖品种,或者进行贸易进口或展开合作进行养殖。这一情况就使得新时代的从业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从而与国外从业者展开对话和合作,并提高自身实力,逐步改善国内养殖状况。因此高校开设水产类专业英语符合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是水产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高校的大学生们对自己要求也逐渐提高,渴望探索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和知识。在信息如此膨胀的今天,大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相较于上个世纪已经取得进步,但是相比较于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还有差距,而且专业英语方面更是还有很大不足,所以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需求十分迫切。今年全国农业院校积极参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在农林专业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这无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动力与机遇。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时综合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因此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提升自我素养,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砝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现状
(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水产相关的高等院校没有统一的水产养殖专业外语教材。已出版发行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相关教材和辅助书籍主要有王吉桥主编的《FisheryEnglish》和《EnglishforAquaculture》、自编教材以及其他辅助工具书等[3]。且这些教材的编写素材主要来源于专业文献、官方报告(如FAO渔业报告等)和外文书籍。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主要以教师的自编教材为主,将自己较为擅长或熟悉领域的专业文献及书刊中的文章整理汇编形成授课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方式。然而,这类自编教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内容更新不及时、系统性与连贯较差、在科普与专业之间难以做到良好的平衡,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水产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难以做到由浅入深、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讲解,更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这类自编教材在内容上过于强调书面语言,课堂及课后练习主要以专业词汇、词组和英汉互译等传统练习方式为主。这就导致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效果,学生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枯燥
目前,水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如句型分析、阅读翻译、词汇讲解等,课堂容量大,但授课方式枯燥,缺乏基于专业知识的听说综合训练,教与学难以开展频繁有效的互动,这就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课堂气氛也较为松散[4]。同时由于专业原因,该课程也比较枯燥,这就导致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效率较低,与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而且,教学内容主要以专业文献的讲解为主,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难以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也较为单一,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单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难以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权衡[5]。此外,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单调的考试题型和不科学的考核方式,都会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三)师资力量不足
据统计,目前从事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英语专业教师和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或英语水平很高的非英语专业教师[6]。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以扩充和阅读理解为主,具备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但在英语发音、口语等基本功方面存在瑕疵,难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析长短句和难句。英语专业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学基础,在语言和语法讲解相对专业,但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在专业问题进行拓展和分析,在专业词汇的讲解上也会存在偏差,以至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会差强人意。
三、提升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和工具,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和素材,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7]。因此,水产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制和课程性质进行调整。多组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师来组建水产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联盟,或者引入国外经典水产专业的英语教材加以消化吸收。以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为目的,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可读性、全面性以及专业性的原则来开展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应该系统地整合水产领域的各个学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应与时俱进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对于比较枯燥难懂而又不可回避的学科或领域,应多选择科普性或专业性不强的文章,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现状相适应,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Sci-ence》、《Nature》、《Aquaculture》等权威期刊一些难度适中的期刊论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模式
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具有多样性,使学生能力的培养能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即兴演讲、外文文献检索、讲故事等多样形式,这些形式都可以形成互动的情形和氛围,让课堂活动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契机,组织国外专家讲座、中外文化的交流活动,多与国外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视频交流和互动等。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利用留学生及交换生的资源,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有效互动,中英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MOOC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加方便的找到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水产相关的学习期刊资源和网站资源,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接触前沿性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微博等不定期的更新专业英语资料,把握相关专业研究前沿,让学生们根据内容多互动,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这个培养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且对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的结构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8]。首先,对多数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要加强从普通教师向水产专业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通过深造和加强学习来适应新的要求与挑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教学所涉及的水产专业知识,这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其次,专业的教师同样也需要角色定位,即专业-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和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特点,还需要熟练掌握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较好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在水产养殖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大趋势下,应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并对专业课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培训,例如输送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老师到国外有水产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学习进修或者在职学习等,让他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来尽快胜任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上的需要。再次,可以引进海归等高水平英语人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使现有教师产生危机感,从而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明俊超,蒋高中,袁新华.高校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158-160.
[2]张玉秀.“参与型”课型在高职水产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产,2006,04:43-44.
[3]王迎宾,王征.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211-212.
[4]王迎宾,王征.水产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0:69-70.
[5]张艳.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效应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6]张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7]何伟.关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270-272.
水产养殖研究范文3
【关键词】 池塘养殖;水质问题;解决
一、引言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
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二、池塘养殖水质概述
(一)池塘养殖水质指标
透明度:前期20-30cm,中期30-40cm,后期40-60cm;
PH(酸碱度):8.2-8.6;
DO(溶解氧):大于4mg/L
氨氮:小于0.1 mg/L;
H2S(硫化氢):小于0.03 mg/L;
亚硝酸盐:小于0.05
重金属:汞0.0005mg/L,铜0.01mg/L,铝0.05mg/L,钾0.005mg/L
(二)池塘优良水色的标准
1、优良水色的特点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肥就是浮游植物多,易消化种类多。活就是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是浮游植物处繁殖盛期的表现。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细胞未衰老。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浑浊度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含氧量较高。
2、池塘水色鉴别
(1)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透明度大,60~70cm以上,多 生有丝状藻或水生维管束植物。①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裸藻类较多。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较多。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2)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3)肥水: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①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褐色,同时有较多的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②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优势种多为绿藻(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三、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实际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是由于透明度、PH、DO、氨氮、H2S、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异常或是天气异常引起的,在这里就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总结论述
(一)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1、危害:PH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生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pH高于8,大量的氨离子会转化成有毒的氨气。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2、解决措施: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如发现PH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通常通过清塘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对PH过低和过高的解决方法确不一样;对于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对于pH值过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二)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1、氨氮来源及危害: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虾蟹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死亡。
2、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增氧;使用氧化剂;用微生态制剂或者泼洒沸石或活性炭全池泼洒来解决。
(三)亚硝酸盐引起的问题
1、危害:亚硝酸盐对水产生物的毒性很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例如: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养殖中后期,水体高温,底层有机物积累过多,耗氧量大,厌氧微生物繁殖快.亚硝酸盐容易超标,偷死现象容易发生。
2、解决措施:通过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亚硝酸盐的机会;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的剩余和粪便的过多排泄;还可以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
1、危害:轻度缺氧时,虾蟹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出虾蟹游动的波浪,个别虾蟹头部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浮头,甚至死亡。实际养殖中发现中国对虾在溶氧为0.4mg/L时,停止摄食,长时间会窒息死亡。长期处于1.0-1.5mg/L的溶氧条件,虾蟹会停止生长。
2、解决措施:(1)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2)每年冬春季及时清楚池底淤泥;(3)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5)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6)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7)采用氧化降解型水质改良剂,间接增加水体溶氧;(8)溶氧过高时,加注新水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五)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
1、危害: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使虾类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其某些生理功能,中毒时会闪电死亡,健康虾蟹碰到硫化氢往往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2、解决措施:(1)加注新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新水中的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硫化氢;(2)控制PH,PH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3)充分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4)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四、结语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涉及面广,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虾蟹养殖中要注重水质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参考文献
[1]王克行.虾蟹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0
水产养殖研究范文4
整个系统主要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即:数据感知与传输功能模块、设备控制与指令传输功能模块、数据服务功能模块和远程监控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1.1数据感知与传输功能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水产养殖现场数据,并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ZigBee主节点,由ZigBee主节点简单处理后经网络媒介传输到数据服务功能模块。其中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是整个功能模块的核心,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能够实时感知养殖现场水的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数据,并降低开发难度;(2)充分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农业用低成本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现场数据的精确感知、实时传输;(3)低成本、低功耗,并降低安装和维护难度。出于以上几个主要因素的考虑,无线传感器节点中的各类传感器全部采用农业用低成本数字信号传感器,从而在节点的设计中不用考虑A/D转换,降低了开发难度。同时在节点的设计中采用了TI的低功耗系列单片机MSP430作为主控芯片,并辅助CC2530作为ZigBee无线通信的收发芯片。此外,根据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节点需要被安装在养殖水域的中心位置,因此提供固定电源的成本会大大增加,所以节点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智能充电模块和蓄电池组成整个节点的供电系统。整个节点的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对于现场视频数据的感知则主要通过摄像头等视频设备采集后,经Wifi节点实时传输到数据服务功能模块。
1.2设备控制与指令传输功能模块设计
远程监控功能模块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感知的养殖环境实时数据处理后,对不符合生态化养殖环境参数要求的数据,自动下发相应的指令,经网络媒介下发到设备控制与指令传输功能模块,由模块中的物联网智能网关对指令进行解析后,传输到现场被控设备的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来控制中间继电器的开关来启动或关闭被控设备,从而来改善养殖环境,使其达到生态化养殖的标准。
1.3数据服务功能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实现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的养殖现场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后,供远程监控功能模块调用。模块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服务器组成,如接口服务器主要负责侦听指定端口,判断并识别数据感知终端发出的TCP/IPSocket连接请求,如属于合法数据则存入指定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服务器主要实现对存入指定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进行规范化管理;Web服务器主要为远程监控中心管理系统提供Web服务;移动应用服务器主要智能移动终端的提供WAP服务;应用服务器主要为其他各类系统提供数据接口、权限管理和其他应用服务。
1.4远程监控功能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是运行在Web/Wap服务器上的网络应用程序,采用B/S模式设计,用户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客户端或智能移动终端浏览器即可访问,实现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感知的养殖现场环境数据的实时显示、历史查询、数据分析,以及控制指令下发、报表管理和辅助的决策分析等功能。
2总结
水产养殖研究范文5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
所谓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利用先进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对水产品进行按规操作,无论是在养殖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在苗种的选择以及喂养和管理上,都对水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水产品养殖过程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存留量,保证水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规定。
一、水产品养殖前准备工作
1.水源条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对水源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标准,无异味、异色等情况,远离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区域,保证水质的质量。
2.池塘条件。一般来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池塘的形状为长方形,呈南北走向,通风向阳,同时,要设置两个水渠,一个是注水渠一个是排水渠,避免在注水或排水时造成相互污染,在苗种放养前,还要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修整池塘等处理。
二、苗种选择及放养的注意事项
1.放养前要对苗种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所选择的苗种要体质健康、体色正常,没有疫病、受伤或畸形等情况,所购选的苗种必须经过检疫,最好使用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这种鱼苗具有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除此之外,在选择苗种时也要注意,苗种是否符合当地养殖条件,避免因水质、环境等条件不符而造成损失。
2.首先,苗种在投放时尽量选择无风且晴朗的天气,避免因天气因素影响苗种的质量,提高投放苗种的存活率,其次,在投放时把装有苗种的容器倾斜在水中,使苗种可以自动游进池塘,避免人工投放造成苗种死伤。
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
1.人工生态养殖法。就是人工创造一个适合养殖水产品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态学来选择符合养殖条件的苗种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例如,通过在池塘种植水草来养殖蟹或虾等,这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益比较高的无公害养殖方法,也是建设大规模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蛙类产品的养殖业逐渐成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重点之一,通过在池塘边上种植一些藤蔓型植物,来对池塘进行遮阳,完成蛙类的无公害养殖;目前,广泛被大众所接受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是建立生态产业链,将鱼、禽、畜、菜(草)进行有机结合,使用无公害饲料对鱼、禽、畜进行饲养,在池塘边或临水处种植草或菜,可以对鱼、畜进行饲养,禽、畜所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发酵之后可以对草或菜施肥,池塘的基泥用做草或菜的基肥,从而完成无公害生态养殖,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2.多品种立体养殖法。就是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惯进行搭配养殖,有效的稳定生态平衡,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养殖效率,例如,以草鱼为主要的养殖品种,草鱼的排泄物有一定的肥水效果,同时刺激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鲢鱼等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提供了食物保证,鲫鱼、鲤鱼等鱼类,以草鱼吃剩下的饲料、残渣为食,起到了“打扫卫生”的作用,在经过几种鱼类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同时,可饲养一些鲇鱼、鲈鱼等食肉类的鱼种,可以吃掉那些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可以有效控制鱼类疫病的爆发,不但节省成本,对水质又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可增加收入。
3.开放式流水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主要是用在河流、湖泊等存在自然落差的地点进行养殖的方法,由于水的流动性大,其水质比较好,一般河流或湖泊等地都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地点,很适合鱼类的无公害养殖,只需要选择优良的鱼种配上无公害饲料,保证鱼类的养殖密度,基本不用看管即可完成无公害养殖。
4.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法。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在特点的养殖地点内,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水质进行⒕消毒,同时对池水进行控温和加氧,使用无公害饲养对水产品进行饲养,在这种养殖方法下,使水产品一直处于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中,大大减少了发病几率,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养殖方法的投入比较高,受市场影响比较大,风险性强。
5.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法。近几年来,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养殖方法比较受欢迎,主要通过使用益生菌、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对水中的饲料残渣、鱼类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分解,降低了水中氨、氮的含量,提高了水质,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同时,对鱼类的胃肠道改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高鱼类的食欲,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6.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就是通过利用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进行养殖,在这些水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天然饵料,因此不需要再进行人工饲养,不用进行过多的照看即可完成养殖任务,这种养殖方法使水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更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四、饲料要求及投饲管理
1.饲料选择。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时,饲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加工的饲料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不能使用腐败变质、受到污染的原料,所使用的添加剂也应该符合饲料的相关规定,在选择肥料时,尽量不使用无机肥,而应选用有机肥,完成无公害饲养目标。
2.投饲技术。首先,对水产品的摄食量、摄食时间以及摄食种类进行仔细的调查,其次,制定相应的投饲计划,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进行饲养,保证水产品的摄食规律,从而提高饲料的生产效能。
五、血病防治
在对水产品进行血病防治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水产品疫病的产生,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坚持药物的使用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相关部门所禁止使用的药物,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1.减少致病因子的产生。鱼类疫病发生的主要是因为致病因子不断恶化而导致的,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手法减少或避免致病因子的产生,比如,定期加注新水,通过增氧机将治病因子释放出来,及时进行处理,通过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2.药物使用原则。第一,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要保证药物的使用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第二,水产品的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用药规定,不准使用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执行标准的药物,应通过正当渠道,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药物。第三,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使用原则。第四,坚持对症下药原则,防止盲目用药以及盲目增大或减少药量的使用,减少对水质以及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第五,在水产品快上市时,应根据水产品药物残留量的多少,制定相应的休药时间,保证水产品在上市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禁用药物。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严禁使用高残留或高毒的药物以及具有致畸性、致癌、致突变的药物,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药物也严禁使用等等,比如,氯霉素,这类药物的使用经过水产品体内的残留,消费者在食用后,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会阻碍骨髓造血功能,使人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另外,也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孔雀石绿的使用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水产品在食用时会造成锌中毒,对人类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为这种药物具有致畸性、致癌的副作用。
六、管理方法
1.巡视池塘。目前,我国大多数水产品的养殖池塘都是在室外,非常容易因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池塘的质量,包括天气、地质、自然环境、水产品活动等等,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每天早、中、晚对池塘进行巡视,通过观察水产品的动态、池塘中水位的变化以及池塘的安全等等来及早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今早解决问题,从而减少损失。
2.定期加注新水。水质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受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水产品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定期加注新水,可保证水质的清洁,当发现水质变差,颜色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新水,保证水质,但这种更换新水的方法不仅麻烦,对水产品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改良水质的办法,使用生石灰、光合细菌、过氧化钙等物质对水质进行改良。
3.根据水质情况追肥。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时,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水质肥力不够,会导致水产品生长速度缓慢,发病几率增高等情况,因此,需要管理员加强对水质肥力的看管,一般情况下,15至20天施肥一次,将氮肥和磷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之后对整个池塘进行泼洒;在使用绿肥时,将肥料堆在下风口处,经过风力的带动,使其慢慢流入池塘当中,从而增加水质肥力。
4.加强日常管理。首先,要保证池塘的卫生情况,对池水中的垃圾等物进行及时捕捞,避免因垃圾所带来的细菌影响池塘的水质,诱发鱼类疾病等情况。其次,对池边的杂草进行清除,草类植物常常会伴随着病虫害,对池塘的安全以及水质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杂草。接着,当有死鱼出现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打捞,并准确判断鱼类的死因,_定是因为自然死亡还是疫病导致的死亡,之后对池塘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减少病菌的滋生。最后,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对水质的变化情况、饲料喂养情况以及鱼病防治等情况要及时、详细的记录在案,一方面可以时常进行查阅,总结和分析经验,从而实行高效的养殖方法,另一方面,满足相关检查部门对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结语
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注重口感、价钱等,更注重水产品是否绿色无公害,这也促使了水产品行业不断创新无公害养殖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的鱼苗,使用无公害饲料,加强水产品的疫病防治,按照国家规定使用药物以及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等,从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促进渔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环境条件和池塘要求[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1:74.
[2]赵宪钧.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要点[J]. 渔业致富指南,2013,22:38-40.
水产养殖研究范文6
关键词 高密度 养殖技术 水产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向智能化转化的必然趋势,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经给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出了详细论述。
1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养殖最为发达在世界范围来看属亚洲,主要有以下诸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我国已经列入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广泛的养殖技术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重新调整了发展重点,明确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布局变化,已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和传统养殖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并且海水养殖的种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海珍品全面发展;我国已进行大规模化、自动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高密集度水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各项数据显示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有4800万吨水产品全球供人类消费,源自水产养殖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人,假设人均消费量还是维持不变的话,到那时所需水产品数量将增至约8500万吨。分析全球当下水产养殖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所以发展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这方面更需要不断地开发新资源,因此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会迅速向智能化转化。
2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水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地位。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3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一些相关简介和分类
高密度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改变以往的养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更高效、环保的养殖。其种类可分为:网箱养鱼、围栏养鱼、流水养鱼
4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5总结
网箱养鱼十几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海水、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高密度养鱼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把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领中国水产业再次飞跃,不过也更是因此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 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