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信息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1
1引言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简化获取水利信息资料方式,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的共享度,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意义重大。
2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2.1适应性强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量较大,且施工管理复杂程度比较高。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难度也比较大。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同时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2.2信息准确度高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其主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硬件设备的支持,不仅运行速度比较快,并且准确性比较高,比如,将计算机技术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连接,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2.3抗干扰能力强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周期比较长,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难度比较大。信息技术利用其规范化及标准化程序,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管理过程中,能够制定各种功能的系统,保证管理流程的规范性,提高人力管理的可控度。
3建立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3.1资源共享的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所产生的文件十分多,各方下达或上传的信息十分复杂和繁琐,如何使这些资源能够共享,并怎样进行合适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便于查找和利用,我们要建立一个适合我们国情的系统来对我国水利工程资源进行管理。
3.2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收集、分析目前出现的各类信息,进行数据运算并按预设好的方式输出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方便快速形成数据的统计上报和施工计划安排的工作。除此之外,水利信息管系统的使用人可依据相关信息快速进行应对,进行方案的调整,对水利资源、工程进度、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等达到全方面了解,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从工程质量、进程、成本三大控制指标全面把控全局。成功的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会使工程更加顺利的进行并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及工作的积极性。
4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设备工具,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传输,最后由管理部门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协助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从而保证水里工程建设质量。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信息管理功能
对于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检测所获得的各类数据资料,需要具有录入、处理、查询、统计、分析以及输出等功能。
4.2信息共享功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与各个参建单位都具有一定的关联,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等,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类质量信息,必须及时进行上传,对此,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库功能,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于信息数据的交流共享。
4.3辅助决策功能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还应该能够对所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对工程建设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
5信息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5.1网络
①只有在对网络安全进行充分评估的情况下,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接入互联网,否则就只能在局域网中运行。②接入系统中的信息管理设备必须具有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同时提高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③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要建立稳妥的备份机制,其基本服务器本着够用耐用的原则进行选择,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必要时还可建立磁盘阵列用以保护重要数据,网络中配备高质量、高稳定性的交换机及不间断电源,对系统综合布线情况按照高标准进行施工。
5.2设施
加大经济投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吸收合理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及理念,提高信息管理手段,增强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包含对水利工程以及资源信息采集的监控系统、信息通讯所使用的网络设施、数据存储安全性设备、信息共享平台等因素,对信息网络进行充分利用,保证采集的大量信息能够促进管理现代化要求。
5.3完善水利工程信息系统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递的平台也越来越多,信息数据的传递速度、传输质量等都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信息利用率越来越高。水利工程的系统性比较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有很多种,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必须完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各个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汇总和分析,最终形成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体系,有利于对水利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同时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朝向系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5.4优化B/S结构
在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管理人员应该综合考虑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管理,对B/S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另外,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还应该采用科学化、先进化的结构形式,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便于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查询和整理,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5.5按照统一标准开发系统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建设的总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系统软件,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6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①人类通过自身劳动认识和改造世界,而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人类不断积累和发展出来的劳动结晶,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当中,将水利工程建设拓展成了一个系统工程,这里面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的传输、文件的分发、工程进度的控制以及各种微小的细节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整合与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公共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必要调整,提高管理质量。②一个决策的正确性是基于对事件整体现状的整理和分析而得出的,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以往主要依靠人力对整个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传统方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整合分析整个工程中的复杂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能。③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性使得工程中部分操作变得非常隐蔽,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从各分部得到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不合规的错误操作,并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存在不当操作,就可以快速定位解决,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④随着现代企业发展,各部门分工越来越精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也在向这个方向不断发展,分工的细致明确就要求各部门要有高效的协作性,而水利工程建设本身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管控全局,管理人员可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监控,协调各部门关系,提高协作性,扩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范围。
7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积极引进成功经验,并充分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利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基尧.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8):22~25.
[2]徐勤勤,句广东.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J].人民长江,2010,41(4):37~40.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现状;趋势
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它有很多其他工程建设所没有的特点,如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工程的规模很大,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周期时间较长,从工程的规划到竣工长达数年之久。而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更是长期复杂的工作,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能够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很多水利工程建设都在建设和使用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一、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共享是十分必要的。项目施工会涉及到很多单位,如施工单位,建立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等,他们之间是通过传递文件信息来做到互相沟通交流的,而文件涉及的名目很多,通过一般的传递方式无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把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有利于实现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其次,也是提高管理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水利工程由于工程大,耗费时间长,复杂的技术特点,对管理的实效性的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的时间要短,速度要跟上,否则会延长工程的周期,严重降低工程的进度和效率。而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当前发生的信息进行有效汇总,从而更好地安排任务和进行数据统计。同时,工程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准确的信息来做出科学的决策,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所以,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决策的实效性。
再次,能够保障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管理层决策的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找出工程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整改和解决,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要从施工单位的工作流程出发,为水利工程提供的精确的数据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一)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步伐随之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外应用的更为广泛,我国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发展也比较迅速,这得益于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较多
例如,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功能较多,包括岗位管理、编码结构管理、计划与进度管理、工程设计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需要,但该系统成本较高,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简易性和系统的实用性仍需提高。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包括概算管理、合同管理、统计管理、质量管理、移民搬迁管理、监理日志等模块,该系统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进行适应性开发,广泛应用于水利系统。但是,这种系统在很多方面仍显不足,,必须尽快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普及该系统的运用。
三、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
(一)水利信息化的概念
水利信息化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水利信息化模式,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程度,水利信息化能够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快速传递,并加工整理,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水利信息化正是管理信息系统与水利工程行业有机结合的结果。
(二)水利现代化的概念
水利现代化是从我国水利发展的落后的国情而提出的最终目标,与四个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现代化是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改变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目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水利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它包括信息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以及水利技术的现代化等,其中,水利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合理的配置,通过水利信息化来加快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提高科技含量和贡献率,优化水利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是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方面是很难完成的,必须实现各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重点分析水利资源用户的实际需求。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性要简单,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使用方式方面力求与实际的工作流程相一致,方便用户的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容易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如进度、资源控制等),则可以考虑集成其它现有的软件或提供接口。由于作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开放性强,采用这种方式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容易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
(二)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三)整合多种软件,使之形成体系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浩大,很多单位都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信息化管理要渗透到建设工程的方方面面,很多信息数据都要进行分析和整理,技术也比较复杂。以上众多问题就决定了要使用很多信息管理的软件,例如财务软件和水利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等。因此,必须整合多种软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化体系,提高信息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语
总之,把信息管理技术就是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可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取其精华,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并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各地的水利条件出发,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我国的水利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8).
[2]王建武,陈永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水库管理 信息化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09-01
我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库数量数以万计,但多数水库属于中小型水库,且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出现病险状况的水库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递增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库管理的理念已经总体上落后于实际需要。要提高水库的管理效率,就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将水库在实际运行中的气象、水文、调度信息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水库管理现代化,从而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水库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就是将水库流域的水文气象资料、防洪调度实施信息、发电调度信息、工程实时运行信息、决策与执行信息等实现自动化采集,构建能够快速查询和分析的信息平台,利用传感器、卫星遥测、计算技术和软件管理系统来实现对水库调度的实时决策。从水库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致经历了从早期的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和当前的水库调度自动化三个阶段。就当前水库的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从需求的角度已经对水情测报和实施调度系统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面临着水文监测站点仪器陈旧、技术水平落后等瓶颈的制约,要进行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然要求对这些陈旧的信息采集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在资金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缺口。其次,在实测资料的分析方面还存在着技术方面的制约,不能够充分利用,关键是缺乏能够有效分析实测数据资料的管理系统,各类数据之间也往往存在着各自独立,不能够有效交换的缺点。此外,不同水库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也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这对于上级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和决策不利。
1 水库信息化管理主要技术
水库管理信息化需要依赖于一个整合了信息采集、信息存储和信息分析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因此系统的构建就要分别针对这几个主要的问题来展开。从总体布局上讲,水库信息管理系统往往都会采用分布式的应用程序的层次结构,结合数据库技术和管理系统来开发。各主要的技术手段概述如下:(1)分布式体系。分布式体系一般会选用COM+或者CORBA,二者分别对应于微软操作系统平台和跨系统平台的能力,为便于整合不同类型的软硬件平台、数据库、网络环境等因素,通常都会采用中间件来实现不同类型技术之间的资源共享。(2)Web服务器。在水库信息管理系统中常用的是APache HTTP Server,具有源代码开放、支持跨平台的应用、以及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等优点。(3)数据处理技术。因水库管理软件开发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技术类型也有所差别。常用的有数据库和信息处理软件有Oracle、SQL server、Silver light等。
2 水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2.1 水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水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当具备涵盖水库基本信息、水情预报信息以及主要水库调度模型和实时调度信息等模块。(1)水库基本信息模块。水库基本信息模块包括对水库所处的自然环境、工程参数、调度要求以及流域梯级等对本水库的约束条件等都应涵盖,这些内容可包含在水库基本信息模块中,可作静态查询。这一模块的实现手段可采用ASP技术配合3层结构(B/S)等。(2)水情、预报信息模块。水情预报信息模块需要处理水库与上下游河道的水位信息、出入流量过程、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信息等,并应实现和自动测报系统的有效连接,能够给出具备一定的预见期水库的天气情况和入库流量情况,为水库调度决策提供基础资料。(3)水库调度模块。这一模块中应包含和水情、预报信息模块的接口,以利用实时的预报数据,并能依据这些数据,选择合适的水库调度模型来模拟调度和分析,为水库决策服务。
2.2 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
由于水库管理系统涉及到网络的应用,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避免水库重要运行数据的丢失和破坏。对于水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可采用系统入侵警告和病毒预警两种方式来应对。前者是通过对系统网络内的数据包授权扫描来监测非法入侵信息,可采用网络扫描、实时监控以及防火墙技术等来配合完成。病毒扫描则是通过对进出信息管理网络的数据包的扫描来监控进出网络的文件,通过IP地址定位、端口定位等技术手段来防范系统内的病毒活动。
其次,对于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应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作为管理的基本目标。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应尽量采用分布式管理,并采取严格的权限认证,对重要数据加密,避免非法入侵者从系统数据库盗取运行数据。实现这一目的的技术手段可通过内外网物理隔离、访问控制和分段隔离等。
3 应用实践
本文将结合上述分析,以某水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为例,探讨实现途径。本文的研究背景是依据上级要求,结合可视化技术,构建web GIS水库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采用GIS、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将水库管理中的主要环节都融入到管理系统中。
3.1 系统总体结构
在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上分为三层:客户层、中间层和服务层。其中客户层以浏览器的方式来展示水库管理的基本信息和调度结果,不同级别的客户端具有各自的权限。中间层主要通过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来实现服务层与客户端的网络连接。服务层的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数据库系统,如水库调度信息数据库、流域地理信息数据库、水情遥测数据库等。
3.2 权限管理
在系统设置中,按照不同权限,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操纵版本。不同管理权限的客户端进入系统后所能接触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越权操作给数据安全带来的隐患。
3.3 图文信息查询
在本水库信息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水情遥测和水库调度模块。并可通过GIS技术将控制点的图形、属性、流量、水位信息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具有图表联动功能。可在界面上拖动控制曲线而得到相应的调度结果以供领导决策。
3.4 报表功能
系统可根据在一定周期内的调度结果,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如入库流量与库容之间的变化、水量使用率、总发电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汇总等。
4 结语
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借助于日益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将各类水库管理数据以综合管理平台的形式来进行整合,可有效提高水库管理和决策的水平和效率,是未来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发向。
参考文献
[1] 董大富,赵建达.web技术在水库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8(1):25-26.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水利施工;信息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概括起来说,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 项目信息管理、施工过程监控、施工工艺控制、施工方案优化以及网络化统一管理共五个方面。
(一)施工方案优化
要按时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节约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就要对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也就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因此,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 开发和引进计算机应用软件, 对项目上的工程预决算、施工进度、工程技术、工程成本、工程资料、人力、财务、材料设备等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例如土石方调配优化,物资材料运输调配, 线材或板材下料优化及统计等。
(二)施工工艺控制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构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工程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三)施工过程监控
施工过程监控是指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如液压提升作业计算机控制、提升模板脚手架计算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计算机控制监测、施工现场电视监控、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施工过程视觉仿真、利用GIS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可视化管理等。
(四)项目信息管理
项目信息管理包括工程概况、作业队伍及劳动工资、工期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合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公文管理等。实现项目信息管理的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自动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竣工图纸绘制系统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 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等。
(五)网络化统一管理
利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及相关外设、网络设施、项目管理软件以及各类工程信息库等)。对项目的信息化进行全面管理。利用Internet将工程项目的局域网与总部的局域网相连。较大范围地进行数据共享和远程信息服务, 实现项目信息集中、统一的管理
二、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现状
1、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形成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并最终促使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建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已建成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讯站,以及连接全国各省、市、区的信息传输广域网络。同时,在采集来的信息的基础上,各省、市、区,各流域的水文信息数据库以及国家级的水利政策库也已初步建立。另外,包括水土保持数据库、防洪工程数据库在内的诸多数据库的建设计划也已列入了启动进程。
2、水利信息保障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水利信息保障环境是指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在内的环境系统。我国出台的《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等规定都保障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各类信息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水利信息工程建设也开始注重对新技术背景下的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不断给予水利信息建设政策上、技术上、人才上的支持。
3、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包括水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内的十大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国家防洪抗旱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专项应用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着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也加速着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三、传统水利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前期准备 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了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控制,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就要求对施工项目做好工程设计与工程评估,这就为水利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效避免了盲目施工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制度并不完善,有待改善,再加上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加上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施工水平欠佳等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
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能够跟上施工工艺、管理制度的发展。而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施工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不到位,整体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严重不足。
3、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的展开,就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各自的责任。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是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为了减少总成本,对安全资金的投入不够,能少则少,导致相应的安全措施不能正常采用。
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
推广建设项目信息化重点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消除从业人员对于计算机和软件的抵触心理和不信任感,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和行业组织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信息化标准,既有利于高水平软件的开发,也有利于软件的推广;另一方面是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包括软件开发人员的工程知识、管理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等多方面综合培训和软件使用者的多种技能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还包括组织双方人员的沟通,可以使信息化软件开发成果接近使用者的习惯, 更优化更易被接受。
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工程设计
设计是工程项目的灵魂,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在项目的设计环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水利工程仿真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持子系统。前者能够对水资源作出整体的规划,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然后将这些方案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对比,最终确立最优的施工方案,有效减少了人为的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后者则需要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设计软件来实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集成方案设计软件、造型渲染软件等,可以对全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审核和比较,实现信息技术与设计规划的结合,促使设计不断得以完善。
(三)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目前,要大力推进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在质量控制方面,利用质量管理软件进行质量控制具有处理时间短、结果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四)加强管理
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三者的优化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施工质量防患于未然,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及工程成本降低。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为了更好的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我们必须将信息化技术和施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提高
自身的服务质量,不断地开拓市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5
一、信息分类编码是信息交换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交换标准主要有信息表示标准、信息分类编码、传输协议等等。信息表示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标准、度量标准、制图标准、图式符号标准等,用以规范信息表示方法,避免不同的人描述同一信息时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造成混乱。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分类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等原则。
信息分类编码是为了保证信息交换惟一性的必要手段,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排列顺序规则,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二、中国河流名称代码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地位
根据信息分类编码科学性的要求,要选取分类对象的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分析水利信息,基本与水和水利工程有关。降雨产流,依地形流动,沿山谷汇聚成河流、湖泊,支流汇入干流,形成河系,层层汇聚,最终汇入海洋。陆地地形决定了水系的形状和特点。堤防、水库、水闸、蓄滞洪区、圩垸、灌区等等水利工程根据水系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这些水利工程围绕水系形成工程体系,在调度运用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许多项水利工作的多数内容也是因水系而相互区分,依水系而联系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设立,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等等又都是基于水利工程体系的。因此,水利管理信息是水利工程属性和工程管理属性的集合,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体现水系特征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是稳定的,持久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水利信息的“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是其关联的水系。因此,大部分水利专业信息以水系关系分类,排列顺序是恰当而有效的。
还有一种分类,以水利工程所在行政区划作为分类、排列顺序的依据。这种方法对某些水利工程的分类,排列顺序是有效的。例如,海堤编码就要以行政区划作为其“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排列顺序。但是对于大多数水利工程而言,按行政区进行分类编码可能给一些跨行政区的大型工程造成困难。并且,水利工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无法体现,水利管理信息的内在联系被淡化,在设计数据库时还要再建立一套水利工程所在河流关系的索引,人为地增加了麻烦。
上述层层依存关系决定了河流名称代码在水利信息交换代码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SL213-1998中规定了河流名称代码的编制规则,在河流名称代码的基础之上,派生了其他水利工程的代码规则。
目前,《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99已获批准,同时《中国水库名称代码》《中国水闸名称代码》《中国蓄滞洪区代码》等系列标准也获批准,《中国堤防堤段代码》《中国海堤代码》等正在编写过程中;治河工程代码、跨河建筑物代码、穿堤建筑物代码等行业标准也在筹备编制过程中。这十几个工程编码形成一个行业标准系列,可供水利工程管理、工程建设施工、规划设计、防洪抗旱、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水力发电、水资源管理、水文等水利行业的信息交换使用。其中《中国河流名称代码》不仅在水利系统信息化工作中意义重大,对农业、林业、交通运输、旅游、气象、环境保护、测绘等行业的信息管理和共享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国家的基础信息编码之一。
三、河流名称代码的编制规则和内容
《中国河流名称代码》按照“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以及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水闸等工程所在河流”的收录标准,共收入2698条河流的名称。
按照《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河流名称代码共8位,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混合使用(为了避免印刷符号的相近混淆I、O、Z舍弃):
X1X2X3X4X5X6X7X8
第一位X1为标识符,第八位X8为属性位,中间6位X2、X3、X4、X5、X6、X7是有效编码位。标识符X1表示河流名称代码时取值为A。属性位X8,取值0~9,表示河流类别:0-入海,1-国际河流,2-内陆河流,3-主要运河,4-一般运河或主干渠道,5-一般渠道,6-汇入上一级河流,9-其他。
有效编码位X2、X3、X4、X5、X6、X7采用线分类法,按照水系的汇流关系分层次使用,具体规定如下:
X2取值A~K,表示10个流域:A-黑龙江流域,B-辽河流域,C-海河流域,D-黄河流域,E-淮河流域,F-长江流域,G-浙闽台诸河,H-珠江流域,J-广西云南新疆诸国际河流,K-内流区河流,覆盖了全国所有河流。
X3取值A~M,表示二级流域或水系。具体将10个流域细分为63个水系,其中,内流区化为12个水系。
X4、X5两位用于表示各水系的干流及一级支流,其中00~09用于干流分段的编码使用,10开始的两位符号标是个水系的一级支流的编码。其中一级支流最多的长江干流水系编码的一级支流有111条。
X6、X7两位用于表示各水系的二级支流或二级以下支流。为了增加有效编码的信息量,具体规定为,X6表示各水系的二级支流,X7表示各水系的二级以下支流。
例如,黄河干流为一段,编码为ADA00000长江干流为四段沱沱河AFA00006、通天河AFA01006、金沙江AFA02006、长江AFA03000。岷江(干流)编码为AFC00006,其中A位为标识符,F表示长江流域,C表示岷江水系,6表示汇入长江干流,中间4个0表示干流。岷江的一级支流大渡河编码为AFC17006,二级支流小金川编码为AFC17806,三级支流达维河编码为AFC17816。
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7027》的要求,为保证河流名称代码的科学性、系统性、惟一性、层次性和可扩展性,制定了尊重客观、尊重习惯称谓,只编码不修改(名称)的原则;还规定了先上游、后下游、先左岸、后右岸的排序原则;按河流的汇入关系作为河流的归属原则,形成完整的编码体系。按照“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以及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水闸等工程所在河流”的收录标准做到无矛盾、无遗漏,任何一条符合条件、应该编码的河流,就可以根据编码规则惟一确定其编码。例如,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4条著名的沟通长江干流和洞庭湖的水道,按照汇入关系,作为洞庭湖水系的一级支流编码,不归入长江干流水系。
河流的归属原则还保证了编码惟一性,很好地解决了河流重名问题,这一点对于信息交换意义重大。在这编码的2698条河流中,重名的河流很多,例如:“清水河”有11条,“沙河”有11条,“大沙河”有9条,“牛河”也有5条之多。其中海河流域的永定河水系就有两条清水河,分别编码为ACC10506和ACC13006;北三河水系中有3条沙河,分别编码为ACB10126、ACB11316和ACB13126。
水利信息管理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水利;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经济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完善化,但是我国水利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促使水利工程的稳步发展,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从而促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筑更加的规范化,保障了水库工程今后正常运行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水利化信息管理是在1975年开始起步,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出台,这就意味着水利信息管理的工作在进行全面展开[1]。要完善水利档案管理体系,依照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要进行健全的体制管理,结合我国水利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制度,将信息进行归档管理,并形成一定的档案管理规范,形成档案工作具备法律,促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局面;对档案加强业务方面的拓展和开发利用。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大硬件与软件设施上的投入,促使水利档案信息规范化、科学化,将档案合理的进行整理,并编好目录,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储存、查阅,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 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水利档案管理者素质低下
水利档案管理者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观念淡薄,对水利工程信息意识认识不足,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样就会导致收集的水利信息不够完整,对水利信息认识不足,导致管理上的困难,资料查找比较繁琐。对于信息化时代,管理者由于知识有限,面对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接受上能力有限,缺乏拓展精神[2]。
2.2 档案管理人员技术上的漏洞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会使用计算机,但是对于其功能还不是十分的了解,对于怎样建立目录、建立电子档案在技术上还是比较缺乏的,不够完善,对待档案进行数字化统计还缺少专业的技能和水平。
2.3 档案信息建设上还不够完善
对一些专业性的软件,如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还不能同步进行,缺乏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系统上对各级档案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处在失衡的状态,对于电子档案的建立比较陌生化,更偏重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上还比较欠缺。
3 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
3.1 加强领导的重视度,带动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于水利档案管理的影响有很多面,如资金的不足,领导重视度不够,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等,但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领导的支持度。领导是决定水利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核心,确立水利电子政务,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领导要在经费和人力上加以投入,领导要定期听取档案管理汇报情况,了解档案工作的现状,提出要求,下达命令,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领导要对档案管理交流活动进行重视,互相学习,弥补不足,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指导档案管理者工作,落实每项工作程序,实现信息化管理,技术上创新并得到改进。
3.2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和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利工程发展和改进的保障。水利档案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是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水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制定一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实现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加强综合管理,进行业务监督,进行工作漏洞上的指导,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建立水文数据并进行归档流程。实现各类信息的收集、管理化标准、有效的进行电子储藏。提高人员利用信息化软件管理的规范化,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目录,实现更好的查阅,进行电子文件归纳,熟悉硬件与软件的使用流程,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安全的储存,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3]。
3.3 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当前人才的培养才是决定档案管理的主要依据。由于信息化时代的进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一支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对水利建筑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制定培养专业知识的计划,鼓励工作者去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技能,加强素质提高和责任提高。注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和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建立强大的计算机IT人才队伍,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从而带动水利档案管理,适应时展变化与改革。加强档案管理者对信息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档案模式,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档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养人才计划。
4 结语
重视水利档案管理建设,密切关注水利档案管理,及时的掌握水利信息的变化做出相对应的政策,提高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促使水利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更好的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1(13).
[2] 张玉红.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今日科苑,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