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1

【关键词】消费者;品牌抉择过程;营销战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竞争也显得日益激烈。当下谁能抓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谁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胜。因此笔者将针对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寻。下面将从问题的提出、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的内涵和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下的中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产品品牌在商海竞争中的重要意义,于是开始把资金用来塑造产品自身的品牌。然而中国在营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战。在品牌的塑造方面,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品牌策略方面,例如品牌延伸、品牌资产价值的衡量、品牌建树的个例、如何利用广告做好品牌宣传等,很少从消费者对品牌的抉择历程和消费者行为角度方面来研究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以及品牌在购买决策中所起的作用。然而当下的市场却总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换句话说就是当下的市场是买方市场,是消费者抉择的市场,所有的企业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宗旨。因此必须客观、理性的研究出消费者的品牌抉择历程,才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做好针对消费者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

研究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帮助企业科学理性的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和营销战略,可以节省企业一部分宝贵的资源,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第二能够更加人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促进消费者消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能够为我国企业创造一种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的氛围。只有切实的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品牌需求,才能更有目的性的研发与之相匹配的品牌,这样就会有很大的机会创造出新的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从而在中国创造的道路上树立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的内涵

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的内涵就是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这一课题,我们将详细的阐述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因素综合看来一共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分别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总体看来一般包括消费需求、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个人偏好和情感、品牌忠诚度、个人收入、观点以及教育水平等。而外在因素总体包括社会背景、广告、包装、促销和价格等。

(一)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内在因素。

1.消费需求是促使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动力。消费需求不同对于产品做出的品牌决策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时急需的,那么做出决策就会非常迅速,如果对于某种商品不是急需的那么在品牌抉择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因此做出抉择的过程就会非常的复杂。

2.对产品的第一印象是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过程的又一项重要的因素。大部分消费者在品牌抉择的过程中依赖于对产品的第一印象,而产品识别一般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意志差异和个性差异。有的消费者会以产品的包装为选择的标准,有的消费者会以产品的标识为标准,有的消费者则会以产品的二维码提供的信息为抉择的标准,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必须要经过大量科学的市场调查,根据不同的调查结果制定不同的产品生产和产品营销战略。

3.个人偏好和情感是目标消费者在品牌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偏好,甚至于消费者在选择品牌的过程中有一种恋旧情节。因此在制定品牌营销策略的同时更加要注重维护企业的忠实使用群体,然后再去开发新的目标客户群。

4.品牌忠诚度是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过程的又一项重要的因素。品牌忠诚度是指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使消费者对特定的品牌产生感情依赖,并表现出对该品牌的产品或者服务有偏向性的行为反应。品牌忠诚度又分为行为忠诚度和态度忠诚度,行为忠诚度就是消费者对于某种品牌内在的品质和外观产生好感,从而长期购买这种产品的行为,其中大多数表现在日化用品和保健品等领域。态度忠诚度就是指某种品牌所具备的特点或者理念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从而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是企业竞争的无形资本,只有提高了品牌忠诚度才会提高同类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才能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的营销收入。

5.个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重要标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品牌抉择。一个人的收入较低则只能把自己的消费水平定位在中下等阶层,对于品牌的选择也只能是与自己的个人收入相匹配。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很高的话,对于品牌的抉择会更看看重与商品的价值以及因此所彰显出来的社会地位等,对于价格则不是影响其是否购买的标准。

6.教育水平是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高低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品牌抉择。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个人收入又比较高的消费者更看重于产品品牌所彰显出来的地位等潜在的价值,往往很少真正的关注产品的本身价值。而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消费者则更看重于商品本身的实用性和产品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等。

(二)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外在因素。

1.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影响

广告对于产品营销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标准。广告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产品的特征、品牌影响力、商家的态度等重要的信息。所以大部分的消费者也是通过广告这一媒介开始识别不同的产品,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观,从而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品牌辨识的选择性标准。例如“王老吉”营销案例的成功。“王老吉”在媒体做广告的时候,简单明了的说出了它的属性。就是“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它具备趋火的功能。当然在后来“加多宝”在媒体中作出“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一广告,成功将“王老吉”替换成“加多宝”,使其市场占有量不降反升,同时“加多宝”也开始植入到广大的消费者印象中。

2.价格对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影响

价格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一张晴雨表。当消费者对于不是很熟悉的品牌进行抉择时,更加倾向于利用价格来衡量产品质量的高低和档次的高低。当然在对于相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抉择时,消费者如果拥有的价格信息越多在作出抉择的时候就会越果断。

3.口碑对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影响

口碑,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传统意义上的口碑主要是指非商业的相关个人间关于产品和公司的面对面的交流,由于多发生于亲戚朋友等强关系人群中而具备了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口碑传播“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营销推广中。随着传播技术和现代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的概念被提出,冲击并完善了传统口碑的概念。

口碑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一个产品的欢迎程度,口碑是一种隐性的广告,它会将企业的优良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通过众口相传的方式扩散开。这样大部分的消费者就会感觉到朋友关系比商场上的营销方式更加的准确可靠,尤其是在当今假冒产品泛滥的情况下,消费者必然将信息的可信度人作为接受与否的首要条件,进而影响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抉择。

4.包装、商标和色彩对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影响

产品的包装、商标和色彩等对消费者进行品牌抉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的质量需要通过长期的使用才能体现出来,是促进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内因,而产品的包装等外在因素则能更加快速的彰显出产品的魅力,也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

三、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

基于上述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因素,因此必须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企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企业的市场之争实际上就是争夺消费者的战争,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因此本文以消费者的角色出发,来系统的讨论企业应如何满足、迎合与引导消费者战略所采取的品牌营销。

(一)基于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品牌达标战略。

此处的达标并不仅仅指产品质量的达标,同时也是产品创新度、产品实用性的达标。企业要树立品牌,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保证产品的质量,这不仅仅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三鹿事件之前,该企业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大哥,可是就是因为质量出现了问题,从而将长期树立起来的形象付之一炬。同时产品还要保证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不断的完善其与时俱进的功能和实用性。这一点“苹果”公司做的非常出色。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挑剔,“苹果”公司不断的进行开拓创新,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从而造就了这一伟大的公司。相反,老牌手机诺基亚缺乏创新、墨守成规,终于在电子产品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败走麦城。因此一个企业想保持活力就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不断创新、锐意进取。

(二)基于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品牌广告战略。

进行广告宣传有五点大的作用。分别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起对产品的兴趣,引发其购买欲望,产品信息消费者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动。在这五项当中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产品信息被消费者记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两项作用。只有产品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并且记住了产品的基本信息,消费者才有可能转化为购买行动。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必须要在广告上加大力度。通过对产品的了解制做简短有效的广告。在广告营销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就是“王老吉”。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王老吉捐款1亿元人民币,从而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认可,以至于在上海出现了多出缺货的情况,当然王老吉的广告词“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简单名了的指出了王老吉的卖点,因此王老吉出现了一年卖出160亿元的盛况。

(三)基于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品牌文化战略。

马云讲过“做企业分为三个层次,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质量、三流企业做价格”。因此企业的文化和公司的文化才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创立品牌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公司文化具体化的一种表现,只有拥有了自己特定的品牌和文化,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须要在产品中加入企业文化。

(四)基于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品牌忠诚度战略。

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一种与消费者达成伙伴关系的意识,应该掌握赢得顾客忠诚并使之长久保持购买欲望。因此在制定企业营销战略的时候必须以消费者为关注焦点,个性化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就应该让消费者在对该产品进行抉择和购买的同时有一种难以言状的优越感和舒适感。

品牌在营销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尽应尽的社会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实际行动和诚信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品牌运营的规则,更是提高品牌忠诚度最好的途径。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制定合理的价格,是消费者可以接受,只有消费者接受了产品的价格才会接纳该产品,从而对产品产生依赖感。注重品牌个性的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与企业形象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培养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有效途径。

(五)基于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品牌价值战略。

企业想在众多的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看此品牌带给消费者的价值。消费价值观分为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和条件价值,这五种价值观在不同场合下的整合效应决定了消费者的品牌抉择行为。

消费者在选择同产品不同品牌的时,会对不同品牌的产品带给自己的价值进行衡量,最终选择带给自己最大价值的品牌。如宝洁公司旗下就有众多知名的品牌,这些品牌带给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价值。如帮宝适,帮宝适不仅仅是能够给妈妈带来方便快捷的解决小宝宝尿裤子的问题,还能让小宝宝舒适同时让妈妈安心。在众多品牌的纸尿裤中为什么妈妈们会选择帮宝适,这就是因为这部分消费的妈妈认为帮宝适这个品牌带给她们的价值是最大的。消费者在选择品牌的过程中基于考虑自身所获得的价值最大化的影响,他们最终会选择能够带给自己最大价值的品牌。因此企业在营销战略中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做到能够带给消费者最满意的价值。

(六)基于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品牌定位战略。

品牌的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是否正确的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战略是对企业品牌定位的总规划,根据经营变量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为企业建立独特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猫人内衣的董事长认为:只有依靠品牌定位战略来实现品牌差异化,才能避免“质量战”、“价格战”、“口水战”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低级竞争策略。南极人与北极绒内衣品牌定位是厚而臃肿的传统保暖内衣,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保暖”根本不考虑“时尚”,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该品牌的内衣不方便活动缺乏美感,而猫人内衣的品牌定位是时尚保暖二合一,满足了消费者的复合需求。猫人内衣在与其他品牌的定位竞争中获得成功。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各种需求。正确的选择好品牌的定位,才能让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里留下好的印象。

总论:本文针对消费者品牌抉择历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基于消费者的视角,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品牌抉择的因素,比原来单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希望通过不断的对我国企业的营销方式进行探索、研究,来提升我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符国群,佟学英. 品牌、价格和原产地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J]. 管理科学学报. 2003(06)

[2]徐爱军,孙俊华. 品牌管理中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探讨[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07)

[3]施光荣,范若琳. 品牌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4)

[4]连胜利,张文涛. 品牌共享是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的现实选择[J]. 四川丝绸. 2002(01)

[5]任建卫. 品牌共享──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J]. 企业管理. 1998(06)

[6]黄静,熊巍. 消费者品牌关系的断裂与再续:理论回顾与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07)

[7]谢毅,彭泗清. 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因素:一项探索性研究[J]. 商业研究. 2008(01)

[8]刘荣. 媒体品牌资产影响广告传播效果[J]. 市场研究. 2009(09)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2

频率专业化,是指为某一方面需求相同的人群提供服务或只提供某一方面内容服务的电台。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业性和差异性,专业性主要通过提供专业内容来体现,差异性则主要通过品牌建设来呈现:各省级台、城市台都定位于“交通台”、“音乐台”,有可能一个城市省台和城市台都办交通台,节目缺少专业性,同质化竞争激烈;而媒介产品爆炸性增长,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变成稀缺品。在形形的媒介中,选择、锁定某一媒介,品牌无疑具有引导作用。

所谓专业广播品牌,是指专业广播组织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以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潜在的商业价值。

公关营销对于专业广播品牌形象树立的意义

公关营销是指“企业利用公共关系手段和技巧,建立和促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基础上,促进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完成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其对于专业交通广播具有以下意义:

1、相对成本低

公关营销的成本一般包括如前期市场调查费用,场地租借费、演员或主持人的劳务费等,较之广告巨大的制作费和媒介购买费,这些支出是相当低廉的。广播与其他媒介相比,也是弱势的媒介形式,其广告收入占整个广告市场比重较小。“2003年,广播广告收入为25.57亿元,占全国广告市场的2.37%,位于电视(23.64%)、报纸(22.53%)之后,略高于杂志(2.26%)。”有限的预算下,专业广播可通过“廉价”的活动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2、有利于品牌形象化

广播是声音传播,单一的信息传播使其无法像电视调动视觉元素那样将品牌形象化,目标公众对其品牌的记忆停在一维层面。而公关营销却可以实现广播立体化传播,通过举办活动,或将电台的幕后主持人请到台前,或传播组织的可视元素,使听众得到可感的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的视觉形象。

3、目标受众明确

作为专业交通广播,“交通之声”的目标听众是出租车司机。司机这一群体的需求较为明确,根据他们的特点展开公关营销,设置其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可获得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建树品牌形象的公关营销策略

1、细化目标公众,采取不同的公关营销策略

媒介营销具有两重性,其目标市场有两部分:听众和广告主。一方面,“交通之声”办好节目和活动,将广播节目向目标受众推介,提高收听率;另一方面,“交通之声”又要将听众资源向广告主推介,吸引其投放广告。因此,“交通之声”采取不同的公关营销策略来影响不同的目标公众,建立有针对性的品牌形象。

受众心目中的“交通之声”是专业的、有爱心的交通信息提供者。在活动策略上,“交通之声”为满足受众的信息、情感需求,或举办免费义诊活动,或与司机联欢,增加受众对“交通之声”的好感。

2、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团队品牌形象

媒介组织中个人和团队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组织的形象。媒介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精神面貌,甚至衣着举止等都影响品牌形象的形成。著名的媒介都有一支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其中的名主持、名记者等,往往成为其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对受众的选择具有指向作用。在公关如何介入媒体的队伍建设方面,“交通之声”活动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策略。

在内部全面实行ISO900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员工绩效评估的量化管理。通过活动,对“交通之声”的名主持人、名记者进行营销,或组织主持人走出直播间,举办“听友见面会”,或邀请主持人参与公益活动,树立主持人良好的公益形象。

3、多元化经营,积极延展品牌链

许多媒介在建树品牌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拓展、开掘品牌的问题上却显得不知所措。“交通之声”建立之初,就在内部设立了事业发展部,其重要职责就是对外合作和产业开发,以“交通”、“汽车”为关键词进行多元体系构建,努力实现在“交通之声”品牌下的多元化经营,使品牌建设与多元经营在互动中发展。活动部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或职能部门合作,以出让品牌和宣传资源的方式涉足实业,实现“交通之声”品牌价值的延伸,如“交通之声”和省运管局合作,让渡一定的宣传资源,兴办浙江省内的“汽车快修连锁”。

4、引入CIS,强调品牌形象的统一性

“从公关的角度看,它意味着组织的一种整体形象管理。它将组织的理念、行为、视觉形象及一切可感之处实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并且以此成为辨别评价组织的依据。”“交通之声”在公关营销中引入CIS,用CIS统领活动,强化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在MI层面,要求紧紧围绕“交通之声”的MI(报道交通,服务大众)来开展活动,力求品牌定位与活动定位相统一,打造交通广播的专业品牌形象;在BI层面,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在VI层面,“交通之声”规定在活动中要突出各种可视元素,严格按照CI手册来安排活动的可视元素。活动部规定活动中应体现以下要素 :背景板形象、话筒标贴、横幅、车辆统一包装、工作服装及其他相应应用等,统一所有视觉元素,强化整体、统一的品牌形象。

参考资料:

①董传亮主编,《闯进交通圈――专业广播的运作与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

②[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刘毅志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l999年

③黄开民、喻民,《电视媒体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现代广告》,2000,4

④何春晖编著,《中国公关案例宝典》,浙江大学出版社

⑤姚一斌,《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关营销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33卷 5期

⑥丁俊杰、黄升民主编,《中国广播产业报告――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⑦叶子,《海外常用的公关方法》,《公共关系 》2002年 第7期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3

一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国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显示,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我国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将永远占绝大多数。扶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将比扶持单体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率。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地区性规模经济,在国际上比较出名的如意大利的瓷砖、大理石、服装、家具、花岗岩、水龙头等小企业集群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集中在一起生产,区域化布局、区域化规模、区域化品牌效应非常明显,在全球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二是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成本。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日趋完善,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浙江省浙东南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加工基地,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自然集中了50多家企业,生产着全国90%的维生素E和相关中间体和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一系列抗癌药,有10个系列的原料药生产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在加工区里,有统一的热电供应、有专用的化工危险品码头、有分级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与过去企业零星分布、一家一户式自我配套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化工企业、中间体企业、原料药企业和制剂企业、包装及辅料生产企业之间的配套和服务,形成了一个上下游相互衔接的产业链,而溶剂回收、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等又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三是有利于发挥区域品牌效应。一方面,产业集群奠定了打造区域品牌的优势,另一方面,区域内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的企业又能以自身品牌影响力增强区域品牌的效应。与单个企业、单个产品的品牌效应相比,一个地区的品牌效应更形象、更直接,影响力更大,因为它是众多企业品牌的聚集和提炼。由于产品成了地区的品牌,地方政府也更容易在质量监控、行业标准、人才培训、市场培育和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推进。因此,区域品牌的生命周期会更长,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更大。

四是有利于拓展国内外市场。产业集群的市场优势在于它的产业规模,以及在规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市场(可以是虚拟的)、区域性品牌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地域化集聚和区域品牌效应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五是有利于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虽然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非自觉的制度选择,但却显示出了其内在的经济规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既保持了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反应敏捷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效应;生命周期;激励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营销学家麦肯锡提出著名的4Ps市场营销理论,即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对手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不将4Ps组合策略发挥到极致。对中国零售业来说,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零售业面临着改革重组的历史抉择。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实体零售业冲击巨大,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8.04%,且增长态势明显;另一方面,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零售业需要回归零售本质,拓宽延伸渠道,构建新型购销关系,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分享市场。本文侧重分析品牌效应,从企业文化视角研究对品牌效应的激励,另辟蹊径,以期对零售业加强竞争提供参鉴。

1相关概念综述

“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斯堪的那维亚语brandr,原指生产者燃烧印章烙印到产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一般认为品牌是使消费者或消费群体能区分或识别的不同竞争对手之间所提品(服务)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术语、符号或设计及其组合表征。品牌蕴含着丰富的市场信息,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优秀品牌是优秀产品、优质服务、优越管理、优异资本链和优化网络的代表。

1.1品牌效应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品牌效应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目前学术界对品牌效应没有统一的定义,品牌效应是品牌在产品上使用,为品牌使用者所带来效益的影响(王征,2013);品牌效应指产品(服务)或企业成为品牌后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后影响,是品牌因满足社会需要而获得的经济效果,是品牌的信誉、声望产生的影响力(曹子烨,2013)。品牌效应一般涵盖两个集合,一是归结于用户的效应,通过持续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被消费者认可接受;二是品牌自身价值的延伸,通过挖掘附加价值,以品牌效应促品牌建设,持续完善产品(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品牌效应体现在顾客忠诚度的强化、顾客购买转移成本的变大、企业效益目标值动态增大等,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品牌效应能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注册之后的品牌,成为企业特有的资产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得仿制,发现假冒产品(服务),可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索赔。如果没有形成品牌,其权益不受法律保护,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损失。第二,品牌效应是无形的推销员。杜邦定律告诉我们,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通过品牌效应的渗透,有利于消费者在无穷的选择中迅速缩小目标,激发购买愿望,并相互介绍,从而促进消费。第三,品牌效应能使消费者有效识别和选择商品。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可能都经过尝试后再购买,大多根据自身对品牌的了解而选购。品牌效应是在产品的宣传中产生的,效应好的品牌即使消费者从未使用,也会因为其强大的品牌效应而购买。第四,品牌效应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品牌效应的发酵过程伴随着品牌被消费者接受消化,每当提起某品牌,品牌所涵盖的名称、特征、性能、用途、产地等相关信息迅速导出,加大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感,从而树立企业形象。

1.2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探讨,研究发现,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杰克?韦尔奇曾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源”。当前,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实践界的共识。“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就是企业文化”(TomasPeter,1982)。具体来讲,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群体精神、文化素质、文化行为、人际关系等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也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成熟完备的企业文化包含表面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层次。表面层一般称为物质文化,包括厂容、厂貌、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价格等;中间层为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核心层为精神文化,也称为企业软竞争力,包括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

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品牌强弱,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品牌的组建与发展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到促进企业、品牌健康发展。经历着由陌生到相识、由感性到理性、由被动到主动、由依附到主导的演变过程,也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类似,企业文化也经历着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过程。

2.1初创期

企业处于初创期时,工作环境处于起步阶段,员工晋升空间大,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快速周转。此时,囿于个体文化的差异性,文化间冲突、交流与融合是主旋律,企业尚未建立主流文化,企业文化呈现多元性。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难度大,边际效用是上升的,多元性文化通过不断冲突与磨合,部分文化凸显出一定的可塑性,企业文化初步形成。

2.2成长期

站稳脚跟的企业开始考虑利润源泉的拓宽拓深,强调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也初具模样,此时的特点是兼容并蓄。经过初创期的不断冲突与磨合,部分主导性强的文化占据上风,并在磨合过程中得到提升强化,辩证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认可。成长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确立形成企业的主流文化。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该阶段能否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成熟期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协同效应凸显,业已形成围绕企业共同使命的核心价值观。此时,企业经营、管理走上正轨,甚至处于发展的巅峰,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协同发展也臻于郅治。同时,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处于临界点的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4衰退期

如果处理不好成熟期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协同,无法适应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不能与时俱进,企业转瞬进入衰退期的快车道。此时,企业交易成本上升、效率低下,企业文化逐步被怀疑、被挑战,呈现出负效应。企业面临生死转折,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重铸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否则将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3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求,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总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支配地位,且对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文化无论是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强大的凝聚力会将企业核心的共同价值观发挥到极致,使每名员工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及其劳动的价值,为企业贡献自己,为品牌奉献全部,这种观念将会对品牌效应形成强大的激励。结合上述对企业文化的分层描述,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叙述企业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3.1企业物质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企业物质文化一般包括厂容、厂貌、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价格等,对品牌效应的激励是直观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厂容、厂貌、设备等是硬实力的展示,是对品牌的直接诠释,是消费的保证,是信心的源泉;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性是区分与其他竞争对手,让消费者在选择时能从众多候选对象中将其抉择出来,进而产生购买、消费动机及愿望。

3.2企业制度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企业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其具体操作流程及管理方式一般不为消费者所知,消费者大多通过企业布告牌、网站、新闻或者道听途说了解,进而影响其对品牌的抉择。稳定的领导团队、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掌舵人、有序规范的晋升空间及途径、周期性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良好氛围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赏罚分明的各项规章制度均是对品牌效应激励的保障。

3.3企业精神文化对品牌效应的激励

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属于显性文化,能直接被消费者所感知,企业精神文化更能展示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包括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品牌效应的激励是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于管理层体现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于员工层体现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物质和制度文化激励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精神文化的激励会更持续、更强大。激励企业品牌效应离不开强大的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物流支撑和宣传,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效应的激励不同于上述参数,其差别是不是瞬间投入就产生效果,需要在企业文化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升华,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曹子烨,蔡桂荣.关于当前零售业消费群体的品牌效应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6):36-37.

[2]王征.论企业品牌效应与企业发展[J].中国外资,2013(1):4-7.

[3]尹训红.浅议企业文化的构建路径:从企业文化的本质谈[J].人民论坛,2010(32):248-249.

[4]何劲.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3):55-57.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5

关键词:品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观察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表现在:区域品牌较好的地区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也较好,反之,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往往落后。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强势品牌越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则所创造的国民财富就越多,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品牌塑造是密切相关的[1]。

一、文献综述。

波特(1998)认为,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产业群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获得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区域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波特(2002)又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的成功并非来自某一项产业的成功,而是源于国家内部众多的产业簇群,区域品牌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簇群,带动区域周边地区的发展。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品牌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国内已有许多研究。孙宏杰(2002)认为,区域品牌包含的两个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品牌效应,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曾玉(2003,2004)通过对“温州现象”的考察,分析了建设区域品牌的好处以及温州建设区域品牌的经验。陈方方(2005)强调,地域品牌有识别、搭载、聚集、刺激的经济效应。何铁(2005)指出,品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吴程或(2005)认为,区域品牌可以增强区域的核心竞争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能够形成地域分工与产业分工的有效结合,是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武跃丽(2005)认为,区域品牌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持续的品牌效应,更强大的吸引力,在对外宣传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肖志明(2009)从品牌带动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通过晋江品牌带动经济增长模式,找到品牌带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为其他区域通过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见,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品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至今还没有系统化,尤其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品牌带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应展开清晰、彻底的研究。所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时展和经济转型的紧迫要求,构建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振兴民族经济的必由之路。

二、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机制”一词的含义为[2]:事物在内因与外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原理及其表现形态。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机制是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产生的一些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使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区域品牌,使区域经济和区域品牌共同持续发展。

1.区域品牌的内在带动机制。

(1)外部规模带动机制。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首先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后经克鲁格曼等学者的完善而得到发展。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通常由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企业中,多数的企业规模比较小,内部规模经济难以观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断外部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深入,各个企业的生产都集中于某个特定的产品和特定的经济环节,产品和服务可以同时满足其他厂商的需求,区域品牌的外部规模经济也就显现出来。相对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对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

(2)空间集聚带动机制。

大量中小企业在大城市的近郊区或中小城市(镇)集聚成群,空间上的接近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从硅谷到中关村,从底特律汽车工业的集中到深圳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从娱乐业、金融业、酿酒业、冶炼业到高科技产业的集聚,都是因为有某种或某些优势资源的存在,这些优势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农产品、矿产资源、水陆交通的便利)、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政治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企业集群在某地诞生的个性化条件。另外,空间集聚不仅带来生产上的外部经济性,而且还产生智力与管理外溢。例如:对于集聚的企业,即使自己不进行科研开发,也可以因久居此地而享受智力包括隐性知识外溢带来的好处,如:由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集聚使当地企业技术进步比其他地区的企业更快,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使区域品牌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

(3)整体优化带动机制。

整体优化效应是指群体内各组织由于增长上的协调而产生的收益。区域品牌的特性表明,集群区域品牌是一个天然的区域创新系统,在某一区域的机构集中能够形成一个共享的文化与学习区域,产生一个学习与知识传播的网络,积淀丰富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区域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如作为高技术集群区域品牌的典范,硅谷因其知识密集、流动的高质量劳动力、鼓励冒险并容忍失败的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产学研的互动、政企与非赢利机构的合作、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高质量的生活等特点而被誉为“技术进步的源泉”。

2.区域品牌的外在带动机制。

(1)关联带动机制。

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般都有一个主导核心企业,通过该主导核心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一个区域有某个领域的产业或企业出现,随即与之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产品制作、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就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地趋向集中,汇集于区域的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规模经济,寻求互动式学习和创新,寻求在产业价值链上新的机会和更有影响力的竞争位置。

(2)扩散带动机制。

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与区域外围之间通过双向联系来获取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劳动力和技术,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提品和服务。区域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同样会形成对原材料、零部件及辅助产品等的较高需求,从而刺激相关部门的建立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增长[4]。

3.不同类型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机制。

(1)由特色资源、技术工艺形成的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

地理气候、地貌条件和文化特质、传统工艺是很难移植和模仿的,有些区域品牌的形成在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或是因为悠久历史的特色技术工艺,如新疆哈密瓜、杭州龙井茶、景德镇陶瓷、苏州刺绣等。在特定区域内,基于当地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人文环境或特色技术工艺,围绕某一主导产品或产业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步树立起来能代表本地区特色的品牌。这种具有特色竞争优势企业空间聚集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它们是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5]。比如河南信阳毛尖、福建安溪“乌龙茶”和“铁观音”系列、浙江安吉白茶等。这些地方借助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并通过区域品牌效应在市场上实现品牌对产品的增值作用。

(2)由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的带动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区位特征、资源共享特征),使区域内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种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空间聚集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产业品牌和产业综合竞争力,这是其他区域很难模仿的。这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往往具有乘数效应,他们是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三、发挥品牌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用品牌引领经济发展的理念。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

通过波音、通用、微软、可口可乐、沃尔玛,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强大的美国;通过奔驰、西门子,我们认识了德国;通过三星、现代,LG、了解了韩国。同样,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和市场的渗透、占有和垄断,也是通过这些品牌实现的。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品牌的好处,他们高度重视品牌战略,许多国家把品牌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始终把打造品牌作为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坚持不懈地围绕自己的品牌来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提供优质服务,推进自主创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响力,这一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树立用品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搭建用品牌整合资源的平台。

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重视品牌的培育和研发,加大品牌创新推广的投入,不断开发出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牌产品;对于企业现有的品牌应该进一步巩固提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鼓励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进行品牌重组,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旗帜品牌。

以知名品牌企业为龙头,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品牌规模效益,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门,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授权生产、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快速的品牌扩张、规模扩张、市场扩张。如吉林化纤“白山”牌商标被认定驰名商标后,大力推进商标许可使用,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品牌建设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设的公共平台,为充分发挥优势品牌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奠定基础,继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整体优化区域资源,奠定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基础。

区域品牌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区域品牌放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给它一个独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区域鲜明的品牌个性。[6]由于空间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区域的禀赋是不同的,每个区域的优势也各有千秋,因此区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准确定位。区域定位的基础是区域最具优势的资源,优势资源是区域品牌的成因之一。由于区域品牌的培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规模性、低消耗、可持续性的特有资源才是优势资源。在培育区域品牌选择重点产业时,我们一定要选择那些建立在可持续性的优势资源之上且具有发展潜力、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重点扶持。

4.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品牌之所以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的品牌效应。产品品牌的声誉一旦树立起来,就会通过消费和流通领域的传播,迅速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只要产品质量信誉不受损害,它的影响力及其经济效果就会长期持续下去,以至延续几代人的时间,并且品牌的信誉可以由一种产品放大到一组产品,产品的卓越形象可以放大为企业甚至地区的形象,由此带来的经济效果也起到了乘数作用。由于品牌产生的扩散、持续和放大效应机制,刺激市场需求,能给企业带来一连串的利益。市场营销学认为,当品牌被公众认可后,就成了一种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其品牌效应,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企业和集群品牌,就形成了品牌经济。

总之,只有通过积极培育区域品牌、全国品牌乃至国际品牌,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占据国内外高端市场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发挥品牌市场带动作用是振兴经济,提高国力的必经之路[7]。

参考文献[1]马志强。区域形象—现代区域发展的品牌和魅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5.

[2]孙日瑶。品牌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8.

[3]刘阳。中国品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156.

[4]熊爱华。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中的磁场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08,(8)∶176.

[5]王秀海,区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硕士论文,2007∶5.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6

依托品牌 紧握机会

《申江服务导报》于1997年11月7日试刊、1998年1月1日正式创刊以来,以其创新的概念、鲜明的风格、正确的导向、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版式、精致的印刷、丰富多彩的内容,引领着时尚和潮流。其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引导消费,服务市民,在上海报业格局中独树一帜。

《申江服务导报》在创办当年就收回了投资,实现利润450万元,之后连续多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作为50人编制的团队,人均创利连续多年保持在100万元的高水平上。2007年12月,《申江服务导报》经营性资产作为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核心资产的一部分,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正式注入新华传媒,上市溢价评估4亿多元人民币,总计8亿多元人民币。

十多年来,《申江服务导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海周报市场的第一品牌成功地在全国报业中脱颖而出,并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优秀创新媒体品牌、全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组委会颁发的“最具竞争力城市周报”等。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被原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评定为“全国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10强”之首。

目前,《申江服务导报》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营业额、品牌影响力和读者认知度,都保持着上海周报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申江服务导报》有着辉煌的过去,也有依然强势的现在,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的普及,以及目标读者群阅读模式的改变,《申江服务导报》的未来存在着日渐显露的忧患和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申江服务导报》的领先优势在于品牌效应、准确定位、专业理念和成熟团队。其中最成功的经验在于立足上海本土的市场化运作和立足品牌的整合营销。因此,《申江服务导报》的现状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地位不容置疑,前景需要思考,机会仍在手里,发展大有可为。

明确战略 全面发展

上市后的《申江服务导报》,作为轻质资产的整合平台、增量运作的实施平台、品牌提升的设计平台、经营人才的聚集平台、机制体制的创新平台、跨越发展的探索平台,致力于围绕《申江服务导报》的品牌,以相关的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对渠道等资源进行创意整合,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赢利模式的创新,最终体现企业的价值创新。为此《申江服务导报》确立了当下发展战略:一份主报、两翼齐飞、多点拓展。

首先是办好“一份主报”。报纸内容的独家与深度依旧是报业经济未来转型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数字化网站就很难有好的内容来吸引收费阅读的读者,同时,如果报纸没有好的内容,媒体品牌将受到影响,品牌效应下降,就无法利用品牌效应在多元化产业发展中挺进。因此《申江服务导报》要继续在独家、深度报道以及评论观点方面下工夫,避开网络媒体在及时性、互动性和生动性方面的锋芒,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来维系生存基础。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报刊,《申江服务导报》要继续巩固上海第一周报品牌,要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介入多媒体传播终端,将报纸的内容资源、品牌效应与网络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相结合,实现采编内容向聚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传播形式的全媒体延伸,打造一支适应全媒体业态发展的队伍,创办一份既有杂志的质量和深度,又像日报一样每日出版,还有同网络一样即时更新的全新型报刊。

其次是“两翼齐飞”。在强调内容为王,强化独家和深度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过去依靠影响力就可以获取更多广告份额的时代已经结束。影响力不可或缺,但影响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在通过深度报道来维系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同时,必须拓宽报业经营的理念和模式,采取新手段、新方法,才能将影响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当前《申江服务导报》的主要营收仍然来源于平面广告,由于受到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平面广告收入增长放缓。在广告市场前景堪忧的局面下,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拓展,坚持创新业态、积极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对内部资源的梳理整合,《申江服务导报》把在生活方式报道上的优势影响力转化成为一家线下实体店——申活馆,通过图书与文创设计产品的交叉配置,创造图书消费与生活方式体验的一体化氛围,目标形成混合型文化创意零售业态,成为读者回归书店的理由,并具备可复制的商业模型,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潜在价值。

另外《申江服务导报》还积极融入全媒体时代进程,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除了紧跟iPad/iPhone等移动终端的变化步伐,及时推出相应终端软件,满足读者移动阅读的要求以外,《申江服务导报》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来扩大报纸在年轻读者中的影响,并力求在纸质报刊、网络电子阅读、社交媒体的信息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较为良性的互动平台,力求搭建一个信息传播的矩阵,也就是“社交媒体及时”“网站跟进”“纸质报纸深度报道”一起形成信息传播的矩阵。目前《申江服务导报》正积极对申江服务导报网进行深度开发,寻求网站赢利模式。

其三是“多点拓展”。面对广告市场前景不佳的状况,《申江服务导报》要积极转变被动式刊登广告的做法,加强活动推广、事件策划、公关套餐等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以此启动下一轮发展。

审时度势 不断创新

《申江服务导报》系报刊将争取以品牌运营模式输出的方式,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最终形成《申江服务导报》传媒方阵。《申江服务导报》要通过“一份主报、两翼齐飞、多点拓展”,打造《申江服务导报》在播—在线—在场的全媒体业态,通过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积极寻找新的赢利点,减少报纸对广告的依存度,力争在未来3~5年内,随着《申江服务导报》向城市生活服务运营商的角色转变,随着资源的集聚加速,以资本为纽带,完成从项目经营、品牌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过程,实现从产品创新到企业创新再到产业创新的历史性发展。

目前,《申江服务导报》正处于进一步转企改制、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报社领导一直在思考三个关键问题:一是《申江服务导报》目前的位置在哪里(再度定位)?二是《申江服务导报》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核心竞争力)?三是《申江服务导报》的未来在哪里(下一步发展战略)?如何破解难题,保持《申江服务导报》的持续增长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摸索。

由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未来之路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同时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整合营销、品牌拓展、立体经营、对外合作、公司运作等途径改善运营模式、赢利模式、竞争模式、管理模式和人才结构,寻求更能适应市场竞争主体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机制保障,依托资本平台,加快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源整合与发展,尝试从传统媒体向城市时尚生活服务运营商转型,打造以品牌为核心、以城市时尚生活服务运营商为目标的文化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