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1
【关键词】社会服务能力,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专业,在通过两年的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本文对建设内容进行总结。
一、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占70%以上)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训实习指导、成绩考核办法等教学文件的制订,并针对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对内容做出调整与修改,实现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以“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为主线,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专兼教师优势互补,将既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又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学院与知名企业订单培养协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式,校企双方以“职业人”的标准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促进艰苦行业招生难问题与招考办法的改革,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15家企业签订订单协议,订单培养人数占在校生的90.5%。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水产养殖生产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养鱼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以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内涵,丰富教学资源库、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1.调查职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采取走访,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等形式到企业对水产养殖岗位进行调查,与行业、企业合作,一起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出学习领域(课程)。以培养出水产养殖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建立突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确定设计思路,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以水产养殖生产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为导向,以我院“培养态度好、知识新、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以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为依托,实现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课程建设与改革方向,以实现课程内容生产任务的系统化,教学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公开立体的课程考核体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性,使教学条件的功能完善,达到社会认可的教学效果。
3.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养鱼生产过程为主线,根据工作过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点,通过《池塘养鱼》、《海水养殖技术》、《集约化鱼类养殖技术》3项综合技术和《水产动物病防治技术》、《水体化学分析技术》、《生物饵料培养》、《渔用饲料》、《鱼类学》、《鱼类繁育技术》、《捕捞技术》7个专项技术实现培养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员、生物饵料培养工、苗种繁育工、成鱼饲养工4个职业工种职业人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改造。
三、转变培养方式,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
在“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实习中学生的学习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还是一个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因此,由原来被动地学习变成了主动地学习;由原来的教师灌输性地学习,变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由原来死记硬背变为操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对比式学习、案例式学习。通过培养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了如何学习。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展现“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建立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动画资源、DV库、试题库、水产行业标准、文件法规等网络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师生互动,辅助学习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建设教学团队,合理规划教师职业发展
以鱼类养殖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为引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培养计划,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境内外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办学经验,引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机制。青年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双师素质培养,每年至少2个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100%。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完成生产实践授课等,兼职教师注意教学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形成“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分工配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校园网的基础上,优化网络结构。搭建现代水产业信息和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远程培训、在线交流、企业信息、对外宣传、员工培训等服务,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促进行业经济发展。学院投入资金加大宽带带宽,设立课程建设独立服务器,购买摄像机、编辑机等实现教学录像的自录及编辑能力,现已完成《池塘养鱼》全部课程授课录像,实现网络学习。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2
物联网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等通讯技术把感知设备、控制设备、操作设备等联在一起,实现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的网络,简单理解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网络,是一种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当前,在机械化水产养殖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水体的水质监测
主要是利用不同类型的水质传感器,现场实时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盐度、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水温等影响水产品生长与发育的水质参数,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传送到手持设备和服务器终端,供养殖人员进行参考,以便及时对水体进行管护,改善水质环境,提高养殖效率。
1.2水产养殖机械的自动化或远程化控制
主要是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按照养殖人员的设定,定时定量启动和关闭投饵机、曝气增氧机等设备,或是根据水质监测的数据按需控制增氧机、换水泵及补水泵的启停,也有的是利用zigbee或6Lowpan等技术搭建无线网络,由主控计算机集中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人工或自动发送远程指令,对各类水产养殖机械的运行进行精确控制。
1.3水质水情的实时预警
主要是按照设定的具体数值构建预警模型,实时跟踪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水情变化与养殖设备的运行情况。当发生意外灾害、水情骤变或渔机设备故障时,及时向主控计算机发送预警信号,并利用GSM/GPRS/CDMA等模块向养殖人员发送提醒短信,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能够迅速启动,从而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1.4水产养殖的决策指导和追踪溯源
主要是利用高精度摄像等设备实时监控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并配合水质监测等系统,依托主控计算机和服务器,构建水质数据库、饲料数据库、种苗数据库、气象数据库、养殖数据库、鱼病数据库等,按照模糊推理和统计决策的理论对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形成不同需求的养殖方案和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外进行,为远程专家指导和产品安全监管及溯源提供技术平台。
2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步实现了与机械化水产养殖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型养殖户,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技术工程体量较大,示范效应难以体现
从走访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江苏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主要集中在规模化水产养殖中心,依托省、市科技项目支持,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完成。养殖系统通常由主控计算机进行控制,功能囊括水质水情监测、自动化精确投饲、智能水体增氧、远程控制、实时预警和专家决策等多个模块,整体工程体量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对于普通的中小型养殖户而言,门槛过高,学习、复制难度较大,示范辐射效应不明显。
2.2过于追求“私人订制”,设备投资成本过高
目前,各地使用的物联网水产养殖系统,大多是以项目形式,根据自身情况重新设计或在传统水产养殖机械的基础上改造完成,属于订制产品,无法规模化批量生成,也无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因此,设备制造成本和工程预算较高,超出了普通养殖户的预期。
2.3缺乏统一的标准,产品定型和推广难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初期,曾由于技术封锁造成推广困难,随着一系列标准化协议的签订和友好接口的开放,市场才逐步走向繁荣。同样,目前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研究院所和企业开发的物联网装备尚不能实现友好互通,很难定型推广。如果对系统进行拆分,其中大多数装备又属于通用性电子设备,很难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因此,目前除了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等水质监测仪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成熟的物联网渔业机械通过农机推广鉴定。
2.4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瓶颈,设备维护相对繁琐
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和其他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一样,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四大模块。其中传输技术因通信工程的迅速发展相对成熟,加上农业物联网中无线局域网的范围相对较小,传输速率等要求也不高,基本上能够满足应用要求。而其他三项核心技术在实际使用和推广中均存在一定问题。感知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最大问题在于高灵敏度、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十分缺乏,这也是整个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进口传感器价格昂贵。国产传感器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品种少,质量较差,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还很容易损坏和出现检测误差,给养殖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很大麻烦。处理技术方面,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日益完善,技术本身已不存在大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水产养殖研究人员,缺少数据积累和稳定的算法模型,智能决策尚不能对渔业生产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
3思考与建议
虽然该技术在应用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当前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效化、智能化、节约化、精准化仍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下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水产养殖经营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依靠其多技术融合的巨大优势,理应在提高渔业生产效率、提升水产养殖管理水平、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等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为此,水产养殖机械生产企业和渔业物联网研究机构应多从推广应用的角度思考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培养用户群体,使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丰富产品序列,控制销售价格
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简到繁,从功能单一到复式作业的渐变过程,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发展也应如此。在跟踪科技前沿的同时,也要丰富自身的产品序列,既要研究完善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也要加快对普通物联网渔机的开发。如能够定时定量投饲的投饵机、能够检测溶氧量不足并自动开启的增氧机、能够追踪灾害天气并发送短信的预警器等。这些功能单一的水产养殖机械,能够有效控制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成本,更符合普通养殖户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更方便推广鉴定,便于农机部门示范宣传,逐步培养物联网渔机的市场用户。
3.2简化操作模式,提高设备质量
目前的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机械上的运用,绝大多数以主控计算机为中心构建管理系统,大多数的操作控制和信息、资料查询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传感器等设备设施还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养护,这对于当前科技意识差、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的农村劳动者和水产养殖户而言,接受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开发操作更加便捷的人机界面,研制精确度更高、灵敏度更强、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安装维护更加方便的传感设备,解决自组织网络和感知节点合理部署等共性问题,也成为物联网行业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3.3加强产学研结合,搭建合作平台
积极引进水产养殖、自动控制、农业机械、物联网和信息化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购买技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更加完善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研究体系,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联盟和技术创新平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为物联网技术产品的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更加科学、系统、高效的指导渔业生产提供支撑。
3.4建立统一标准,争取政府扶持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海水养殖;规模化;规模效率;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13
海水养殖业是人类通过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根据养殖对象习性与海域条件对海产品进行养殖的一种经济行业,是一种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海域面积上,处于世界第4位,邻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且沿海滩涂宽广,在海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方面具有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随着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海洋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化逐渐取代传统粗放式海水养殖模式,对海水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当前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还存在一些问题,规模效率也较低。如何推动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提升其规模效率是当前海水养殖业重要课题。
1 我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现状
1.1 养殖规模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海域面积宽广,海水养殖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在滩涂与20m等深线以内浅海利用率方面分别为20%与0.5%,海水养殖利用率较低,整体规模较小,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从我国海水养殖业整体发展情况看,其中75%为家庭承包制经营方式。在该种经营机制下,海水养殖规模普遍为每户1.33~2hm2,海水养殖连片面积相对较小,养殖成果50%以上采取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地分散式海水养殖与经营,对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益有直接影响。
1.2 经营管理粗放,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开放式与粗放型养殖阶段,突出表现在养殖者缺乏先进海水养殖经营管理理念,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较低。从近年来对海水虾类的养殖情况来看,当前在养殖模式上,大部分地区均采取“广养薄收”,这一养殖模式在成分方面相对较低,但在产量、效率及效益方面却并不高。且大部分海水养殖在设施建设上现代化水平比较滞后,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发程度低,很多高精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如水质传感器等,而海水养殖智能控制软件等应用也还处在探索阶段。
1.3 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完善产业风险保障机制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产业化程度上还较低,当前形成商业化订单经营模式企业还较少,产业链条短,至今尚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养殖品牌。另外,海水养殖场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在产出能力方面较弱;在渔业良种体系与水产苗种场设施方面还不够健全,规模效率低;在海水养殖技术与理论方面整体还比较滞后,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代价大。与此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在风险保障机制上也不完善,渔民和渔船是我国渔业当前主要互保对象,涉及海水养殖业的险种较少,海水养殖户缺乏损失风险保障,而灾后重建因工程期较强,往往需要很多启动资金,导致很多海水养殖难以持续发展,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缓慢。
2 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对策
2.1 推进产业化运营,加快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经济步伐
要改变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现状,提高规模效率,就必须加强产业化运营,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现代化进程。对于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发展来说,质量是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生产,这就要求我国积极推进海水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在标准制定方面,各级政府与相关行政部门为主力军,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海水养殖标准化的制定,对海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制定和推行。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还必须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需要具备品牌竞争意识,打造高品质的产品与售后服务,实施多样化品牌营销策略,严格控制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明确发展规模对于品牌竞争的重要性,适当地扩大各项海水养殖规模,借助规模优势提升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我国海水养殖还应推进系列化加工,建立加工基地,对加工产业带不断巩固和提升,促进海水产品加工基地转移到海上等。我国政府部门应为海水养殖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提升提供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与保障,加强海水养殖市场竞争立法,完善其市场体系,健全评估与检测制度,开展人才培训与引进等。通过海水养殖行业产业化运营的实现,拓展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经济。
2.2 通过技术创新与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海水养殖规模效率
要推动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国就必须坚持对相关科学与技术的研发,为海水养殖行业品种选育、饲料、疾病控制、产品深加工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这就要求我国加强海水养殖技术创新与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安全的海水养殖设施、自动化的海水养殖装备与智能化的海水养殖管理等,是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证明。我国应加大对海水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将国家项目作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地方、企业资金向海水养殖技术研发方面流入,促进海水养殖技术在投入资金方面的渠道更加丰富化;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还应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优化,树立工业化经营管理理念。现代海水养殖行业涉及多种行业,如水产、食品、工程以及生物等,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可加大对龙头企业及水产企业集团的关注与建立,在海水养殖生产经营体制上积极改变传统家庭承包制,采取综合性生产经营体制,即向“龙头企业+基地+渔户”模式转变,推动海水养殖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海水养殖行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集约化水平。
2.3 完善海水养殖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其规模化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持续性发展,我国应加大对其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政府专项引导资金,对海水养殖行业风险投资基金与政策性保险进行发展,为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提供保障。现代海水养殖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具有高技术与高风险特征,企业发展规模成长期风险往往较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早期介入,能有力地帮助海水养殖企业快速走出风险,实现进一步发展。我国可对政策性保险进行发展,借助政府信用担保以及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对海水养殖风险进行分散,改变面对风险时海水养殖经营者孤立的窘境,这也是推动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我国还应加大海水养殖行业中“政保企”对接力度,提高海水养殖行业高科技保险服务质量,对科技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进行建立,对开拓科技海水养殖企业融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和开拓,促进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雨生,房瑞景,乔娟.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6):72-77.
[2]王端岚.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2):94-98.
[3]王军,韩家波,王志松,等.辽宁省海水工厂化养殖业现状调查[J].河北渔业,2013(5):45-48.
[4]张成,张伟华,高志平.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6):38-45.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4
智慧洒满新农村
————邹城市北宿镇科学引智促新农村建设
北宿镇辖45个村,社会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是一个集农业型、城郊型、工矿服务型为一体的新兴文明镇。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态富民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惟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和技术管理经验,积极挂靠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促进了全镇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智力后盾。
一、立足生产发展,深入调研、找准农村引智着力点
当前,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各项工作的基础,而生产发展又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因此,我镇把引智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努力推动引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使引智工作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对全镇主导产业进行了综合考察论证。在摸清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提高其科技附加值为目的,确定引智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重点建设。一方面以引进智力为依托,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北宿镇具有位于城矿区的区位优势,农民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针对这一情况,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先后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专家教授进行规划设计,建成了集综合服务、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水产养殖、畜禽生态养殖生产及加工、观光、旅游六大功能区为一体的省级生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园。在创办及经营过程中,我们先后通过各级外国专家局引进以色列蔬菜专家查尔迪卡斯·威廉姆和司毛雷克·戴维德,日本蔬菜专家吉武哲夫,日本冷藏保鲜专家佐藤正忠,诺华(荷兰)公司总裁斯迪温等10余位专家学者到示范园考察交流,参与我们的规划建设或进行特果菜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与诺华(荷兰)公司总裁斯迪温先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由公司每年派专业技术人员为示范园提供优质果菜种苗、举行技术讲座,现场传授蔬菜高产栽培和管理技术,土肥监测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使示范园蔬菜品种、管理技术始终处于本地区前沿,成为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科技后盾。在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下,全镇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全镇共发展蔬菜温室大棚1500多个,中小拱棚2000多个,保护地蔬菜培植6000多亩,露地瓜菜2.9万亩,人均增收500多元。另一方面运用先进智力,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由于秋季阴雨天多,农民难于培育优质种苗,在这种情况下,我镇引进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智能温室,采用微电脑控制为农民培育优质种苗,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为使农产品能够保值增值,经山东农业大学考察论证,投资350万元规划建设了一处1500平方米,能存放1200吨瓜果蔬菜、肉奶制品的现代化冷库。请日本花甲协会冷冻保鲜专家佐藤正忠先生,对冷库进行了蔬菜冷藏配套设施与技术指导,提高了冷库的贮藏保鲜技术与能力,实现了示范区部分特果菜的“淡产旺销”。为旺产淡销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果菜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培育新型农民、外引内培、促进引智成果转化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在引智工作中,我们坚持引智与育智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大力培育我镇的本土人才队伍。一是外引与内培相结合。通过上级人事部门的引荐和帮助,我们先后与德国SES、日本花甲协会及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组织建立了联系,共引进国外专家20余人次,国内专家60余人次。同时,为使群众对种植养殖技术能够普深入了解、活学活用,做到专家在与不在一个样,走与不走一个样,我镇聘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农技、农机、植保、企管、果菜、畜禽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明白纸5万余份,分期分批选派技术骨干进中国农大、山农大等国内大专院校学习培训60余人次。通过各类培训,我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得到迅速壮大,全镇共有150余人成为土专家、田秀才。这些人才经常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为群众在致富路上碰到的难题释疑解惑,形成了我镇特色的本土人才库。通过国内外专家、我镇的专业技术队伍与我镇群众的广泛交流,我镇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学科技、奔小康”蔚然成风,这些科技带头人也成为了我镇的“准新型农民”。二是引人与取经相结合。在我镇畜禽生态养殖生产加工区的发展经营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引进国外智力,请来了日本、韩国等养殖专家,对养殖项目和技术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养殖权威高等院校联系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繁育饲养技术和管理理念。我们与兖矿集团、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年出栏6万头的生态养猪场——北晨养殖有限公司,由山农大负责规划设计,提供繁育、饲养技术,并引进培育了杜洛克、汉普夏、长白等瘦肉型纯种猪。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将仔猪、饲料赊销给具备一定养殖基础和能力的农户,并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成品猪按保护价回收,让农民做上了“无本生意”,北晨养殖公司也被确定为“全国生猪活体储备基地”。三是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相结合。我们了解到小麦垄作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增产、增效、增收的特点。采用该技术生产,在小麦增产的情况下,还可增加1至2季的套种蔬菜,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多方考查论证,我们从省农科院引进了该技术,通过协会、广播、明白纸等各种方式培训群众,把它作为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为迅速推广该项技术,镇里投资100万元购进小麦垄作播种机60台及优质良种和套种蔬菜种,村里补贴动力机械,去年全镇推广小麦垄作2.6万亩,亩均增收300—500元,全镇农民增收600—1000万元。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5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过冬;保温
中图分类号: S96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85-2
1 南美白对虾的基本介绍
1.1 白对虾的生活习性
白对虾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常常栖息在泥质海底,白天一般安静不动,晚上活动频繁,半夜的时候都在虾池里面跳腾。比较小的虾子总是在海流中漂浮,等到成年后逐渐生活在比较深的海底(超过负70米)。白对虾喜欢25℃~30℃的水温,食物杂性,对饲料的挑剔程度比较小。
1.2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特性
南美白对虾在食用虾中体型并不大,但是肉较多,肉质鲜美,表面透明,外表浅青色呈现出透明状,和中国普通对虾的形态差不多,腹部肌肉发达,口感鲜美,易于烹调。南美白对虾身体略成梭形,没有斑纹,表面比较平整。一般说来,我们日常食用的个体大约都在5厘米~10厘米之间,最大的成体长约23厘米。
1.3 南美白对虾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南美白对虾是外来物种,又名白脚虾,原产于厄瓜多尔沿岸,后来引入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已经在我国繁殖了20多年,总体说来养殖技术都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养殖价值,同时也有相对成系统的养殖经验,产品链条也相对成熟。现在南美白对虾在我国沿海广泛养殖,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养殖产量最高的三种食用虾之一。
1.4 南美白对虾的传统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引入我国以后,主要在沿海等气候比较暖和的地方进行养殖,最初的养殖方式是粗放型的,和传统的国内虾的养殖方式差不多,都是挖棚、防水、加入虾苗和药物,等到虾子成熟的时候就捞出来。这样的养殖方式,因为单位面积不能放入太多的虾子,而且虾子很容易因低温和寒潮的影响而死亡,所以很难存活,效益不高,虾子体型中等,难以养成较大的个体。
2 利用塑料大棚技术进行保暖,保证白对虾的正常发育和繁殖
2.1 为了能够提高白对虾的产量,需要特殊的保暖技术
在放养的情况下,白对虾普遍的亩产量只有500公斤(每公斤大约60尾约30对白对虾)。受到气候影响,每年只能收获一季白对虾,在春秋两个季节,因为虾子的成熟期大约为三个半月,所以不可避免的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在低温天气下,白对虾不仅生长缓慢,困难,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进食,甚至全体死亡,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保暖技术,白对虾只能养殖一季,同时还可能会因为突来的寒流而死亡。
2.2利用塑料大棚养殖技术,提高白对虾的产量和存活率
利用塑料大棚对白对虾在养殖中进行保温,可以一年养殖两季白对虾,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利用了大棚的保温技术,虾子可以从3月底就下苗,等到7月中旬捕捞结束,即可对虾池进行消毒,然后开始养殖第二季虾,次年1月中旬就可以捕捞,成品虾体型标准,符合上市标准。如果加入了保暖和催熟的技术,甚至可以4个月就出虾,这样一来,对虾的养殖就不区分四个季节,直接可以下虾苗,养殖成熟后就可以收获。
塑料大棚养殖对虾技术,适合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虾子养殖厂或养殖户。丢虾苗之前要对虾塘进行清淤和清洁,采用锅底结构进行处理,底部埋置排污管道并消毒,并按照要求对水塘进行修缮处理,随后对其按照要求投放免疫制剂并投放基础饵料。对虾苗的数量要按照水塘的水量进行测算,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同时使用增氧机等设备,在虾苗拥挤的时候进行增氧处理。
2.3塑料大棚应定期通风,保证基本的含氧量
在春秋季节,因为大棚的温度差异比较大,早晚很冷,中午的温度是足够的,但是气温一旦发生了变化,水温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南美白对虾会感觉到很不舒服,同时还不容易繁殖,并且容易生病。大棚因为形成了封闭性的温室,所以室内的温度比室外大约要高5℃左右,水温也会高5℃左右。但是因为大棚阻隔了部分空气,空气质量差,不利于繁殖,所以每天应该定期开放一会大棚,保证充足的氧气含量。
3利用加温措施进行保暖,保证南美白对虾的正常生殖发育和出苗
冬季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时候,如果长时间遇到低温天气,棚内的气温就会急剧降低,这样一来,即使大棚能够密封,也不能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健康成长,所以对于白对虾而言,还需要采取额外的加温措施,来保证白对虾能够有适宜生长的温度环境。
3.1利用炭火加温来保证白对虾的正常生长气温
炭火加温是过去传统的加温技术,在鱼塘里面会安装两个油桶固定在水面上,然后在油桶内用炭火和木柴加温,桶内的温度会因为导热系统的传递而进入水面,这样就可以达到保温的目的。这种释放加温的效果很好,既能够提升大棚内空气的温度,又能够加温大棚内水的温度,而且这样的加温方式经济实惠、使用简单,用以维护的资金也比较少。但是缺点就是需要不断地添加木柴或者木炭,特别是在半夜温度更低的时候,此时人因为疲倦很容易起不来,从而造成虾子冻死。
3.2利用热水器加温保证白对虾安全过冬
当寒流来临,水温下降到12℃以下的时候,传统的木炭加温方式就已经不能满足白对虾的保暖需要了,需要长期保持水温,这就需要用不间断的加温方式,比如热水器加温。处理方式就是在池塘边上搭建木桥,分别加上热水器,同时接上自来水向虾池水内不断加温。因为受到水温的影响,白对虾会向水温舒适的地方聚集。但是在这类方法加温的过程中,因为吸引进来的水会多少带有一些杂质,如果过滤不完全的话,就可能堵塞管道,造成危害,所以在进水口要安装滤网和多级滤网。
3.3利用锅炉加温保证白对虾安全过冬
白对虾是喜爱温暖气候的动物,锅炉加温的方式很适合保暖,但是费用很大,而且对场地的要求也高,管道长,烟道多,并且受热不均匀。锅炉会受到停电的影响,在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水温,而且锅炉的投入比较大,消耗的油料和煤炭也很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养殖的难度,也不经济划算,如果维修锅炉的话,需要更多的钱,并且长途运输也不方便。因为锅炉房远离虾池,锅炉管道内的热能损失便很大,所以不算一种经济实惠的保温方式,但大型的虾场用得比较多。
3.4利用太阳能加温保证白对虾安全过冬
在大棚外设立太阳能加温方式,利用收集到的太阳能来保持水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加温方式。但是在我国范围内,太阳能比较充足的地方都集中在青藏高原、黑龙江、新疆、海南等地方,而这些地方基本上不养殖白对虾,而养殖地的太阳能却并不充足。此方法加温效果好,不产生污染,可以循环利用,但是仅仅适合于光照比较多的地方,而且费用较大,维护的成本较高,并且热能产生依靠太阳能,相对而言不稳定。
3.5利用电加温的方式来保证白对虾安全过冬
为了能够保证白对虾生长的适宜温度,比较小的虾类养殖场就会采用放置电棒等方式来加温,但是这样的方式总体说来耗电量大,不经济。同时因为水是导体,而电加温需要不断地去检查绝缘棒,所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并且电能在有些地方不能保证,一旦断电就需要用木柴等方式来加热,否则白对虾就会因为加热不够而冻死。
4讨论与建议
4.1建立智能化的虾场养殖池,能够自然加热
由于虾池的加热仅仅是半年的时间,差不多4月到10月间都不需要加热,所以对虾池的设计应该采取整体设计的方式,比如建立中央供暖系统进行加热,对虾池的水温进行监测,发现水温低于指定温度后报警并自动加热。
4.2建立能源应急系统,保证在缺少电力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转
建议建立紧急电能供应系统,比如紧急发电机系统,或者木柴燃料装置,便于在停电的时候也能保温,保证虾池能够保持衡定水温。
4.3建立太阳能保温系统,存储多余热能
建立太阳能存储系统,保存多余的太阳能,在能量不足的时候能够使用。如果太阳能依旧不足,换用电能等方式保温,确保白对虾顺利度过冬天。
参考文献
[1] 王权,李欣,吴倩倩.塑料大棚延时养殖南美白对虾[N].中国渔业报.2009年.
[2] 董海.工厂化养殖规范化管理 三门南美白对虾“钱景”看好[J].现代渔业信息.2011年07期.
[3]周羽英,张是,南美白对虾旺长阶段的高效管理[J].农家参谋.2011年08期.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6
“**兴农网”是**省气象局贯彻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及“建设全国兴农网”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部署,依托部门优势,于**年9月4日正式揭牌开通的。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兴农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1个省兴农网中心、18个市兴农网中心、99个县兴农网服务中心,869个乡镇兴农网信息服务站以及1100个村级信息点,发展农民经纪人10万余人;全省兴农网日均访问量20多万人次。**兴农网始终立足为“三农”服务,努力使兴农网建设成为领导的好参谋,企业的好帮手,农民的好朋友,受到了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兴农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开发、分级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省、市、县三级网站共用一个服务器,利用宽带网络相连接,各级网站共用价格行情和供求信息数据库,因此在省、市、县三级任何一个兴农网站上的供求信息均同步显示在全省的兴农网上,使得农民和商户在全省任何一个兴农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省任意市、县的价格信息;专家答疑栏目每月平均收到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提出的农业科技问题200多条,都能得到来自省兴农网中心的专家解答。省、市、县网站内容的设置各具特色,上级网站对下级网站既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又将下级网站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辐射传播。
省、市、县三级兴农网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向农民开展信息服务,主要的服务方式有组织投映下乡、印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服务、对专业大户和兴农网会员定期递送信息服务、电话咨询服务、兴农宽带网视频接入服务、广场大屏幕显示等。各级兴农网中心每年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下乡服务活动。多年年来印刷信息宣传材料100多万份,组织投影下乡宣传120多次,逢会逢集开展现场咨询服务1000多次。10万余名活跃在涉农第一线的经纪人和信息员,每天为省、市、县兴农网站提供信息近万条,同时将兴农网站的信息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兴农网也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继**兴农网信息版开通后,**省兴农网中心又自主开发并开通了兴农宽带网和兴农商务网,为加强对全省兴农网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还开发了兴农网管理频道。
二、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兴农网信息进村入户
**年成都全国兴农网经验交流会之后,我局党组极为重视,制定计划,组织力量,加强探索和攻关,近一年来,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兴农网建设新举措
1.建立兴农网管理频道。**兴农网体系由省兴农网中心、18个市兴农网中心、99个县兴农网服务中心以及869个乡镇兴农网信息服务站以及1100多个村级信息点组成,同时组建了10万余人的农民经纪人和信息员队伍。为加强兴农网的管理与交流,省兴农网中心自主开发了兴农网“管理频道”,建立了从信息采编传送到系统维护等一整套的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兴农网体系高效率运作和安全稳定的运行。
2.研究开发标准化智能农业专家系统
围绕兴农网建设,商丘兴农网中心邀请农、林、水、气、畜牧、农机、农科所等有关部门的专家研究开发《标准化智能农业专家系统》,把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油料、薯类、食用菌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优化栽培技术,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技术,按照农业标准化的需要与现有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撰写了《标准化智能农业专家系统》,以此作为培训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掌握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教材。在此基础上,编制计算机软件,使农民利用计算机平台,点击计算机鼠标,从网上获取标准化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进行标准化农业生产和信息交流。目前,《标准化智能农业专家系统》已经开始运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3.建设网络农业订单服务系统
依据兴农网的优势,建设网络农业订单技术信息服务系统。如商丘兴农网中心,近年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刚开始只有10多笔,今年1-6月份就达到127笔,交易额达到3亿多元。
(二)解决“最后一公里”方面的新亮点
1.建立市、县兴农网信息大厅和乡、村信息点
目前,我省已建成869个乡镇兴农网信息服务站以及1100多个村级信息点。为方便农民群众来兴农网中心上网信息,部分市、县都将兴农网中心从政府院内迁到城区主要街道,建立了信息大厅,其中商丘市政府投资100万元在商丘市建成1个20平方米的大屏幕,各县政府分别投资40-50万元在本县县城建设了大屏幕,大屏幕与信息中心连接,全天向群众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价格、市场行情、专家讲座、政策法规、农时农事等,为群众及时了解信息提供公益。部分乡镇也安排有临街服务专用房,明确专人负责,常年对农民开放。这样做,使兴农网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有利于大多数群众及时了解和信息。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农网负责人的作用,自觉挑起农民经纪人的担子。
2.发挥会员和经纪人的作用,引导其成为“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的带头人
各地农村都有不少农民经纪人,但这些农民经纪人有的是盲目行动,靠碰运气推销产品;有的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经兴农网中心调查摸底,挑选了一些活动能力强、头脑灵活、懂市场经营的经纪人进行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经纪人技能培训,加强生产基地和市场的有效结合,逐步使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良性循环。如漯河市兴农网中心,在老窝镇支毛陈村,一果品经纪人在市兴农网中心实地考察指导下,与村委会结合,利用本村一块机动地搞新品种试验推广,同时修缮闲置公房,建起果品收购站。农网中心工作人员经常从各网站收集信息,分析果品价格走势,准确判断市场行情,指导其瞄准市场,通过试验、引种新品种,推广种植新品种,并集中销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经纪人每年果品销售占全镇总量的三分之一,并带动全村大多数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3.建设乡镇投影科普基地
在农村,大部分群众没有上网条件,存在信息入村入户困难和信息棚架问题,为此,我们通过积极探索,利用投影设备,下乡信息。一些县级兴农网中心将最新技术、致富项目等信息收集、筛选、整理后存入电脑,利用投影设备,以村为单位定期。目前各县级兴农网中心开展投影下乡累计达460多次,使50000多人次观看了网上科技信息。
4、开通“12121”留言回复信箱,设立兴农网服务热线
漯河兴农网利用12121气象电话信息平台的留言信箱功能,对农民朋友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一些经济作物的分析预测等进行回复。由于留言的用户越来越多,在“12121”留言回复信箱满足不了需要的情况下,与网通公司协商联合开通兴农网人工热线16800121(市话收费,无信息费),为信息入村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5、建设市县乡三级信息传输可视网络系统
商丘市、县兴农网中心依托光缆宽带网,建立了可视通讯网络,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形成协作互助关系,与有关专家签订合同、提供报酬,让专家定期来商丘兴农网,在可视网络系统项目信息、提供科技知识、开展政策咨询等。通过可视网络系统,让专家面对面地与群众交谈,介绍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兴农网走向市场化的新探索
1.省兴农网中心开发研制**兴农商务网,是兴农网走向市场、实现“以网养网”的大胆尝试,**兴农商务网采用了会员制,并且严格控制会员资料的真实性,并要求会员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以便今后会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正式有效的会员才能在网站上信息。通过严格注册,以会员制方式为涉农企业提供真实的供、求信息及最新项目合作的商机。会员可以在“兴农商城”商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展厅”展示自己的企业和商品,会员还可以登陆会员交流区与其它会员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网站也会为会员提供及时的商机和目前国内外的市场行情,也给会员提供各地最新的展会信息。**兴农商务网自运行以来,每天浏览量近万人次,截至目前为止注册用户6300多个,遍布全国29个省、市、区,涉及到蔬菜、水果等14个类别。前期主要依托商务版的平台,以发展会员为主,暂实行免费注册,主要对象为涉农企业单位,种植养殖大户;中后期工作应加大发展会员力度,调动涉农单位积极性,扩大服务范围,推动网上交易,探索一条可行的市场化道路。
2.部分市县级兴农网为了使权利义务相统一,强化服务意识,实行收费会员制。规定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得会员更加关心兴农网信息,利用兴农网信息,做到“物有所值”。如汝州市兴农网,每个会员每年象征性收取12元的会员费。会员有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单位会员看中了兴农网的网络优势,可以扩大影响力,个人会员可以在会员单位内获得购物优惠。会员可以获得各兴农网服务站的优质信息服务。一年来他们组织的活动有请专家研讨百亩枣园落果问题、“食用菌种植培训班”、“中草药种植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等。
3.组织种子、化肥、农药等涉农物资进行团购。今年以来,汝州市兴农网已经组织了玉米种子、化肥和农药团购。兴农网作为中间人进行一些宣传等工作,联系商家和农户,根据所需进行交易,当然,价格方面要稍低于市场价格,商家走个批量,用户图个便宜,兴农网通过团购以及各种成交收益中提取的信息服务费,促使兴农网向“以网养网”道路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