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1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课题和定下具体的题目是我们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教学研究一般性的课题可以来源于个人的(教学)实践或兴趣,也可以产生于阅读研究资料和报告特别是教学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当然,有些研究问题是在阅读有关研究资料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而萌发产生的(Sliger & Shoharmy,1997; Nunan,1992)。

笔者在2007至2010年带领英语教研组的部分老师开展了“档案袋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应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获得了梅州市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在开始确定课题时,笔者与自己的团队首先确定我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阅读教学),接着我们认真讨论了在阅读教学中碰到的难题,并认真记录进课题研究电子档案。随后,我们翻阅了2001-2006年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核心期刊(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了解国内外阅读教学研究的现状(笔者经验:可以先翻看期刊目录,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详读)。笔者与大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选取了阅读档案袋评价方面的研究。档案袋评价于1995年已经盛行于美国语言教育,主要运用于写作教学。2000年左右引入到中国教学领域,2005年在国内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主要运用于写作教学。部分教育专家与老师已经把此种评价方式运用于阅读教学(包括语文与英语),并取得部分研究成果。但是档案袋评价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山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认为这是课题研究的绝佳切入口,并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所以确定了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课题的具体题目——“档案袋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应研究”(立足于山区英语阅读教学的实况)。

二、数据收集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说问题的提出、研究题目的确定在课题研究开始时起了关键作用的话,数据的收集则是课题研究具体操作的过程,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我们全面考虑、精心设计,以保证研究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说服力。在使用不同研究方法去收集数据时,我们对以下的几个问题都要处理好,它们是:受试的选取,自变量、因变量的确定,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建立。

受试是研究的对象。在笔者主持的课题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自己的学生(两个班级的学生,最好是平衡班)。变量指的是在课题研究中变化的事物,如:学生的英语能力会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他们的英语能力就是一个变量。变量中,一种称之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另一种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自变量是受试接触的变量,也称为刺激变量或输入。因变量是随着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或受影响的变量,也称为反映变量或输出变量。在笔者与团队研究的课题中,自变量是采用不同的阅读评价方式:实验班采用阅读档案袋评价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阅读考测的评价方式。因变量是实验班的受试能否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包括英语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英语阅读技巧、阅读档案袋评价对学生反思与合作能力的影响、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等。无关变量是我们在实验中必须控制好的变量,目的是保证实验有效,方便我们观察实验中的两个变量(自变量以及因变量)。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必须控制好的无关变量是保证试验班以及对照班的学生阅读水平相当,采用相同的教学材料、教学方式等,唯一不同是阅读评价方式。只有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条件下,认真观察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关系,得出实验的因果关系,才能使实验具有一定意义。在此,笔者提醒各位老师:不管实验的结果是与开始的研究设定一致还是存在不同,只要遵循了实验的过程,努力处理好无关变量,详细记录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关系,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成功的研究。

三、研究的设定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条件来决定研究的设计。一般中学课题研究采用四种研究方式,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和实验法。观察法指研究者对教师或学习者在教与学中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和教与学的行为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是一种使用问卷或谈话的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来决定被调查者的知识或信息、意见、态度、爱好等问题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是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调查一个案例,从中较集中地研究教与学过程中某些行为、现象和有关联的各方面因素的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变量间的关系。在实验中,研究者创造或改变一些条件,同时控制另一些条件,以引起探求现象的发生,达到研究一些变量关系的目的。

在此次课题研究中,笔者与团队成员主要采用实验法。对实验班以及对照班的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进行了(实验)前后测,取得相关数据:实验前,两个班英语阅读成绩的对比情况;实验后,两个班英语阅读成绩的对比情况。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得出此研究的量性分析结果。为了进一步补充说明实验的效果,笔者还配合使用了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以及学生座谈。问卷调查主要研究实验法无法得出的研究成果,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的提高、反思与合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所得的结果也转化成数据,通过SPSS(16.0)进行统计,对研究结果进行补充说明。同时,笔者还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座谈,对座谈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性分析材料。结合量性分析结果(数据)与质性分析结果(座谈的笔录),笔者成功地完成了此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保证了研究成果的信度以及效度。

四、实验结果的表述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2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学生的个性、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了深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课题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出发,通过实验对照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使大学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合作学习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策略意识;有助于消除自我中心,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使班级成为真正的集体;同学间的交往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有效地培养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美国、加拿大及许多国家从小学到大学普遍采用合作学习。20世纪80年代后,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受到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正逐步地开始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王笃勤1在大学英语阅读、词汇和写作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习的策略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祝珣2也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的理念;济南大学张法科,赵婷3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具体对高等院校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较为少见。

3.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课新教学模式的建构。大学一年级是衔接中学和大学的一个特殊阶段。如何在大学英语一年级专业课中使学生完成从中学的依赖型顺利地向合作、自主型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二,本课题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从中学到大学,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生活模式都将产生很大改变,这些变化使刚踏入大学之门的新生在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适。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增强新生心理、学习适应能力、缩减新生适应周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焦虑感,增强信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本课题研究将促进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题改革。本课题的研究不但能使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而且还对开辟第二课堂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仅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及中学英语教师提供可行性方法与途径,还可供其它专业的教师参考和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

依据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2001)4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理论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改革教学内部的人际关系为突破口,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三、课题目标

把合作学习运用到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综合英语课中,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口语、阅读水平;学习策略)和非认知能力(性格;自信心;创新、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

1.实验对照法。本课题在实验班使用合作学习模式,在对照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后采用问卷进行对比分析。2.教育观察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实行两种课堂观察法:参与者观察与旁观者观察。3.教育调查法。在实验结束后,要分两次用问卷调查合作学习效果。在此之前,要设计好问卷,并请专家、教授论证,再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预实验,最后发放、收集、统计。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地方高等院校本科一年级新生。课题研究以河北邯郸学院外语系2005级英语本科1、2班为样本,人数各为40人。实验课程为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综合英语课。2006级英语本科1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2班为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这两个班由同一位教师担任。2.实验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月。3.组建小组:采用“组内异质、组同质”的原则,按照学习成绩、性格及别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均为4人。长由教师、班委和学生共同选出。4.在综合英语课中的合作学习的具操作:综合英语课使用邹为诚主编的《合英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该课每单元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功能对话,文,练习。功能对话和课文教学采用合学习。功能对话教学:此部分一般有两双人对话和一个独白。教师让学生通过下小组活动把双人对话和独白变成四人情景对话,自编自演,形式不限,但要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而且情景对话容必须与本课的功能有关。上课时在精对话的重点难点之后,教师直接让各小展示汇报,并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报时,要求注意语音、语调、语言表达、音、体态语、表情等,下课前评出最佳创奖,最佳合作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5.课文教学:上课前,教师要求每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可采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样学生可以学会怎样倾听他人意见,学怎样表达不同意见,怎样与别人达到致,学会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国外语教学,2004,(1):14-19

[2]祝珣《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英语口语教中的应用研究》,外语界,2005,(4):35-40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现状分析 支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中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目前高中生的阅读现状还还是很让人担忧。

一.当前高中生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1.高考压力束缚阅读

高中生在高考压力下,沉浸于题海,尤其是理科生。诚然,这可以认为是学生自我效能的优化,他们自认为做习题的换分率远胜于读几篇文章,认为少读不等于不读,然而这样的阅读只能是杯水车薪和急功近利。

2.读图时代、娱乐文学的冲击

学生阅读重图轻文,只看以图片为主辅以文字的画报、杂志;名著阅读换成看相关影视剧;历史阅读就听百家讲坛,附带看些戏说之类作品。高中生认为读文字费脑子,看专家的解读容易消化。高中生常把阅读作为调节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殊不知,这种所谓省时省力的阅读近乎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慢性自杀,甚至应了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诅咒。

3.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分高中生对课外自主阅读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学生没有阅读计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就读,也没时间长短的限制,阅读心理不到位。

4.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

就文科生而言,他们有阅读的需求,希望借大量阅读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他们也有阅读的实际行为,但阅读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对为什么读这本书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他们的阅读只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阅读只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上,阅读效果低下。

5.课堂阅读教学存在误区

教师精心解读文本却不慎走向反面,无异于肢解文本;运用多媒体固然不错,但却变异为课件图片的展示会,既限制了学生与教师、文本和作者间的对话,又曲解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内涵,悟文析法的工具性值得重视,但感染熏陶的人文性也得突现。

二.高中生阅读的角色定位及落实

阅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学生而言,阅读能“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阅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学段应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高中生阅读的角色定位应是:

(一)高一重在调整阅读心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高一新生对高中生活充满热情和期许,教师如能有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定能事半功倍。

1.调整阅读心理。教师理性指出高中语文学习特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引导学生接受“多读多写多积累”的新课程理念。

2.借助社团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如对名著的阅读,可举行朗诵比赛、改编名著并进行表演、适当欣赏相关的影视等;举办读书报告会,利用课前5min以“推荐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读过的好书。尽管学生某些评论并不成熟,但这些观点都是学生自己实践、思考的结果,是学生心灵的体验、感受。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3.阅读习惯的养成既是学生自己的坚持,更是教师阅读情境的创设。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大环境:每周开不少于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建立班级小图书馆,发动学生几人合订一份报纸、杂志,相互传阅;办好班级学习园地,不时张贴从报刊上剪下来的文章,优化班级语文阅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阅读课的安排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既然每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h能落实,那么在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能保障的情况下,每周至少一节语文阅读课理应落实,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都去挤课余时间,我们完全可在课上保证其阅读时间。

(二)高二重在落实阅读计划和培养研究性阅读能力

高二的阅读要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广度上应注重阅读接触的面,深度上应强调自主研究性阅读。

1.配合教学实际推介阅读书目

配合教材介绍阅读书目。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介绍《红楼梦》;学习《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介绍《史记》;学习《祝福》介绍《彷徨》;学习《荷塘月色》介绍《朱自清散文集》;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介绍《巴黎圣母院》等等。

配合试卷练习上的文学类大阅读,介绍现当代名篇书目。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何羽的《倾听滴水》,林清玄的《清静之莲》,周国平的《人与永恒》,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毕淑敏的《今世的五百次回眸》等散文集。

针对年龄特点介绍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秀期刊。如《青年文摘》《读者》《中国青年报》等。

2.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情特点介绍书目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其效果更佳。个性偏重理性、逻辑思维缜密性,可以向其介绍余华、鲁迅、苏童、刘震云等的作品。简练、犀利,很少多余的话,比较适合他们学习、借鉴。个性偏重感性、关注心灵家园型,可以介绍毕淑敏、冰心、张晓风、丰子恺等的作品,读来使人温暖富有生活情味。当然如果愿意从互补角度出发,两者可交换阅读,也未尝不可。

语言贫乏者可读些名言警句,深挖其哲理;逻辑不严者可多读议论型文章,梳理论证思辨;记叙平淡者可多读些精彩的描写类文章,以精细其叙述。

3.师生合力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进行研究性阅读

在该环节教师的角色是把握大方向及充当评委之一。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阅读,收集有效信息;整合已有资料,合乎逻辑地将之表达成文,这是一个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的过程,是阅读向深层拓展和广度收拢的过程。

首先确定研读的作品或研究人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定研究对象,并写约500字文阐明选择的理由。接着阅读原著及相关材料。该阶段一般化3个月左右,学生熟悉原著和相关材料,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三步,选定研究方向,撰写开题报告。学生用约600字阐述选题的理由和依据。并写出本课题研究方案。第四步,课题研究。收集研究的各种材料并实施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观点,根据观点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该阶段需化时3个月左右。进行一次中期报告,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反思,进一步完善指导方法。第五步,撰写小论文和研究报告。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研究小论文,开结题报告会。最后是研究成果的评价与展示。成果评价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成果展示主要通过结题报告,编印研究性阅读论文集,在校园网站、校刊《江花》、校报《求是》上发表等方式进行。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辛劳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徜徉于书海,文学素养自然不俗。

(三)高三强调阅读的时效性,突出思考、提炼、运用,让阅读走向成熟高三的阅读要注意:阅读的量要控制,宜短不宜长;阅读内容要更有针对性,多与高考热点考点相结合;教师可做阅读的先行者,提供直接材料,省时又高效。

总之,高中生三年阅读的角色,教师要为之保驾护航,让学生具备把握全局的观念,有兴趣更有乐趣、有计划更有方法地坚持三年阅读备考,方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目标,让学生在获得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更获得一张终身学习的通行证。

三.教师在高中生阅读中的角色探索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教师要给予学生的实际上只需一个条件和方法的支点,而非一个庞大的文学地球,所以我们应学会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还给阅读。

放手不等于撒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新课改环境下,阅读教学既反对硬性灌输,又反对学生全盘接受。教师主要以思考者、研究者、艺术者的角色出现。作为思考者,教师必需认真阅读,深入文本,预设教法,提出可供参考的学法。作为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学科观。语文教师的知识模块应是一个金字塔型,就教育层面而言,教育基础知识为底座,心理学知识为中层,心理学某一领域为拔尖,其中枢神经是哲学和社会学。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这是教师教育自主性的最高表现。作为艺术者,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一定的审美情趣,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到文本的精神内核,感悟到美的所在。教师广泛的阅读积累和强烈的艺术节奏,使教学环境与学生心理相协调,诱发学生美感共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生应从阅读心理的调整、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建构上寻找阅读支点;教师应从课堂阅读时间的保障、阅读情感的共鸣、阅读教学策略的提升上寻找教学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可形成教育合力,铸就阅读的黄金三角点,从而让学生轻松撬起“有效阅读”这个大地球!

参考文献:

[1]张迎春.论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何发吉.浅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魅力中国.2009(25)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4

一、立足教学实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具体分析,共同探究,大胆取舍,积极开展校内公开课、听说课和评课活动。9月20日,对刚调进我校的胡学刚老师的汇报课进行了听评研讨。10月22日至24日,组织全体教师奔赴沙镇溪中学参加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讨会活动,并认真听取了宜昌市语文教研员李祖贵老师的报告。11月14日,我们又都到郭家坝中学参加了协作区综合性学习课题开题仪式教研活动,听了三节综合性学习研讨课。11月18日至11月 23日,熊华赴武汉观摩了第三届湖北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回校后在八(1)班上了示范课《沁园春雪》。12月5日,邀请县教研员向元茂老师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结题阶段的工作,胡学刚和王必海各上了一节综合性学习示范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12月21日至12月23日,向方杰到孝感参加了省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会,返回后上了一节综合性学习示范课《岁月如歌—难忘的初中生活》。

二、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每位教师经过虚心学习,勤奋钻研,每个人都建立了博客,建成了文化中学语文教师网博客圈。大家或把各自的教研文稿发表在博客圈上,或把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课题资源转载过来,便于相互学习交流。

三、抓好常规教学检查。

为了把常规检查落实到实处,本学期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七、八、九年级三个备课组为单位,每月由教务处检查并反馈教师常规工作。对于常规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本人沟通,要求其纠正并改进。这样的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实验,健全课题档案资料

七年级组组织学生开展了“探索月球奥秘”等综合性学习,八年级开展了辩论赛,九年级开展了“走进名著”、“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岁月如歌—难忘的初中生活”等综合性学习。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5

万桂园,高级教师,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教师。曾获“长乐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福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参加全国“本色杯”教学大赛获特等奖。

作为教师,我常为教学上的失误而扼腕,也为教学中的成功而喜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伴我一路走过的“三课”――课堂、课题、课余。

课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005年,我通过鼓楼区招考来到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还来不及感受榕城的秋意,就迎来了我的公开课。课后的我自信满满,得到的评价却似秋风般凉:教学设计平常,教学过程没有章法。这次的教学评价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感谢师傅毛金金,她给我的“挫折教育”,将我抛到了成长必经的路口,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我很快融入学校严格的教研氛围中,开课―评课―反思―总结,再由校聘专家总结、提炼。几番下来,专家的精点细拨,加之教研员经常下校指导,给暗自摸索专业发展的我开启了一扇扇窗。

2008年秋天,经过层层筛选,我执教的习作课《家》作为鼓楼区代表之一在福州市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展示,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这些好评是我在历经13次试教之后得到的最佳营养:课堂,要有教育理念的观照。

2009年9月,我被评为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因为这个平台,我结识了区内首届名师以及许多小语专家,参加了各种培训研讨活动。

2010年7月,历经暑期近一个月的打磨,我执教的《桂花雨》一课在全国中小学“本色课堂导学”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这次的历练促使我深入思考:语文是什么?教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离开了师傅的耳提面命,我该如何上好语文课?接踵而来的区内名师送教与讲座,我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努力超越自己,走在小语教学的路上,我越来越意识到,唯有“研读”方是真正助教师远行的不二法门。

2012年5月,在福建省小语会举办的“汉字科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上,我执教《活见鬼》一课,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汉字科学的应用适时适度,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快乐。这些鼓励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是一门科学,而这一切的摸索,都离不开我朝夕相伴的课堂。

课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006年,茶园山小学承担了省级课题“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子课题实验,我参与了实验研究。这个课题做下来,我也摸出了一些门道,执笔撰写的开题报告《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获得福建省首届科学研究论文一等奖,教学设计《亲历体验,乐于表达》获得全国设计大赛一等奖,教学案例《让语文园地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获福建省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2008年3月,茶园山小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实验,我担任课题秘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些理论冲击着我的教学视野,我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预设更多从学生出发,让课堂因学生的需要而存在。同年12月,学校承办了该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与会的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省普教室黄国才老师及省市区课题校教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2011年,我的文章《开放互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正视小初衔接,探寻有效教学策略》先后刊发在教育类CN刊物上,其中的关键词“把握学情”“教学起点”“有效教学”“自主学习”等就是参与此课题研究的成果。2013年11月,我有幸参加“国培‘种子教师’高端研修”,聆听了上海师大王荣生、吴忠豪、李海林等教授的讲座,“阅读就是理解、感受”“本体性教学内容”等理念不断地丰厚着我课题研究的理论。

2011年初,我加入了福建省小语会“汉字科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有幸结识省内各地名师,开始填补自己的汉学知识缺漏;2012年初,我与区内名师们一起,加入进修校陈朝蔚副校长负责的省级名师课题《在对话理论下小学语文相融课堂的研究》。专题推进式的课题在问题中做,在做中研究推进,力求让教师的“胸中之书(文本细读)”效益最大化地为“目中之人(学生需要)”服务。

课余: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课余,我常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思考、练笔。

我常读书,读的书也颇杂。一些语文教学杂志,我一期不落;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我反复啃着;哲学类书籍,我常捧读“磨脑”;而文论,我也细读。

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6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副校长)、*(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年9月——20*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年9月——20*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研究的总结阶段(20*年12月——20*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