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1
一、资本市场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市场到多层次市场,在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1.市场主体规模与结构
2010年我国有证券公司106家,基金公司62家,A股期末账户150798830户(2010年11月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产为5663.59亿元、净资本为4319.28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866.29亿元。我国有基金公司62家,基金资产净值2.48万亿元。A股账户中个人账户150223774户,占99.62%,机构账户474854户,占0.31%。
2.市场规模和结构
我国资本市场是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股票市场又有A股市场和B股市场,A股市场又分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等市场。从资本市场工具来看,我国主要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这些金融产品。
(1)股票市场
从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价值来看,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2000家,到2010年12月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2063家,上市股票2149只,其中上市A股2041只。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从市场交易规模来看,A股交易额从1990年的0.01017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42512.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3%。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市值和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二,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个位置是比较稳定的。
股市结构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包括A股市场和B股市场,不论是从市场公司家数、上市股票数量、股票市值还是交易额等方面看,A股都占据绝对优势。A股市场已经包括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
(2)债券市场
20年间债券市场获得了巨大发展,交易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包括下面这些: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央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和可分离转债存债。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从发行量看,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从1990年的347.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3484.85亿元,20年间增长了169倍,复合增长率为32.3%。从交易量看,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从1993年的21.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36310.7亿元,17年间增长了29478.6倍,复合增长率为83.2%。
从债券市场结构来看,按照发行量来看,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繁性,债券市场中央票发行量最大,占据了发行额的45%。按照交易量来看,金融债的流动性较好,金融债交易量占全部债券交易量的35%。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自1998年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后,银行间市场迅速超越交易所市场,目前,银行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基金
1998年到2010年,我国基金资产从103.6亿元增加到了248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9%。
基金结构构成上,从基金形式来看,逐渐由封闭式基金为主变成以开放式基金为主。从投资对象来看,我国股票型基金一直占绝对优势,接近全部基金的一半。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一共有730只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6%,23%,13%,6%和12%。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2.4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其他基金分别占49%,30%,5%,6%和10%。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意义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市场化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还通过促进市场微观主体培育、价格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等途径促进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重大的制度贡献。
1.在微观主体培育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加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20年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加起来突破了2000家,2010年上市公司达到了2063家,上市公司数量约占股份制公司的六分之一。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2010年年10月创业板启动,2010年全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17家。从市场公司的市场价值来看,其增长更为迅速,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我国股票市值占GDP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这一比例为77%,最高时达到了151%(2007年)。
资本市场发展从压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我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是硬约束,促使上市公司增强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则、提升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各种制度安排和运作平台,有助于企业自主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微观主体建设的促进作用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公司要上市,就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还要符合上市的各种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使得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第二,上市后,上市公司处在风尖浪口,要直接面对市场的监督和检验,需要面对停牌、退市等压力。在这些无时不在的优胜劣汰的压力下,企业养成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市场中锻炼出了竞争能力。第三,资本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创新的、高效的股权交易场所和交易工具,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做大做强。如2010年平安银行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这一涉及到交易额近300亿元并购,其中90%是以股权来进行对价交易。第四,资本市场在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70%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但是它们很难从银行中筹集到大量资金,于是就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为对这些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实际中资本市场也在努力承担这一重任。2010年创业板启动,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和资本运作平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的许多高新科技公司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平台融资,培育了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从很多方面看它们都是我国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能量的部分,为国家、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2.价格体系完善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了价格体系的完善和定价机制的改进
价格机制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定价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价格是一个体系,包括商品价格、要素价格等各种价格,这些价格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价格体系中有些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由政府高度管制的,有些价格是市场化的,那么,市场行为主体就很难进行市场化定价,就会出现价格扭曲。
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的商品定价已基本市场化了,但要素定价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资产定价、资金定价,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资产定价和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资产定价
资本市场上,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市盈率、市净率等办法,参照市场行情对股票(资产)进行估值,也就是说资产的定价越来越市场化了。不论是一级市场上的新股发行还是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转让和买卖,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经营风险、盈利潜力各种因素对企业加以估值。当然,由于上市审批制导致了股票资源和新股资源的稀缺性,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出现股价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现象,如2011年1月中多只新股的高溢价发行,导致大面积破发。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的失灵其根源在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不够,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包括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在内的市场化改革。
虽然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其对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的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重要阶段,将出现大规模资产重组。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机制的改进将有利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2)资金定价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和财务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2010年我国金融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一百万亿。其中,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四大行业的资产合计就达到了105亿元,突破百万亿元的关口:银行业总资产为95.23万亿元(2010年11月数),保险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1.97万亿元,基金业资产净值为5.00万亿元。在金融四大行业中,银行业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总资产占四大金融行业总资产的91%,证券公司占比1.9%,基金业资产占比2.4%,证券和基金二者合计的资本市场的比重大约是4%。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社会融资提供了股票、票据、债券等各种直接融资融资工具,使得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虽然,从金融体系资产结构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显得单薄,但从融资结构来看,资本市场已经对资金的配置、资金的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话语权正逐步增加。2010年资本市场的筹资突破1万亿,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10393.1亿元,扣除各种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10117.5亿元。股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13%。2010年各类企业(公司)在债券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融资31252.95亿元,是1992年5亿元的6251倍,1992年-2010年期间债券融资资金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2.5%。2010年债市筹集资金相当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39%。股市债市筹集的资金相对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了。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大约占到了融资总量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资金定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资金价格确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上资金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于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推动了我国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等工具的交易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只是在债券发行中,我国规定企业债发债时债券利息不能高于同期限储蓄利率的40%。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优质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融资,企业融资的成本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在不断下降,资金价格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是作为替代性金融工具出现的,证券市场发展了,资金融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就降低了,为银行这一直接融资体系的资金定价改革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对银行体系利率市场化形成压力,从而推进直接融资体系的利率市场化。
3.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方面:资本市场发展推进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目标和基本特征的。只有采用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手段、宏观经济传导途径,才能有效传导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而且不对微观行为主体行为造成大的干扰、甚至隔段和冲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微观主体行为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与市场微观主体利益的统一协调。
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类市场的发展,在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逐步从行政管制的直接调控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的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标志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1998年1月1日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控制,1998年5月26日我国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此后,依托稳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到2010年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增加了20.6倍,年增长率为35.9%,大大超过了同时期我国M2的18.5%增速。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力度在增加,影响程度在加强。
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2
以下为张仕元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感谢朱总的邀请,也谢谢各位到场的嘉宾和与会者,我大概用20多分钟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国的经济和中国当下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来讲,相比1990年代初我觉得我们现在更应该有理由需要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市场。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就是“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对于中国现在面临的环境来讲,我把它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对于全球经济和市场,依然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第二,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可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期。
第三,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现在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大家都知道,对于中国经济来讲还在不断地往下探,何时是底还搞不清楚。大家唯一感到有点欣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让大家赚了钱,但是很多人赚了钱又被股灾洗回去了,所以,就感到很迷茫。我相信大家做股权投资的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再往下走,每一个股权投资者都面临退出问题。所以,没有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我们这么多年的忙碌估计又是一个很纠结的主题――就是说我的钱退得出来吗?因为大家知道在股灾发生的时候,IPO又停了。而我们做股权投资投进去,退出的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IPO。IPO如果停了,毫无疑义我们投资的积极性就小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本来期待能把钱退出来、收回来的又黄了。所以,我是希望IPO恢复,希望只要市场起稳了,没有恐慌性的暴跌了,那我觉得市场就应该把IPO恢复,市场的正常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经济转型需要资本市场推动
我们看中国经济,大家讲中国经济现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也就是说我们告别了8%以上的增长。但中国经济处于在历史的维度讲是什么时代?这样给我们很多对经济政策的选项做一个指引。我把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GDP的增长做一个时间的平移,以1952年前移到1929年的股灾,会发现中美经济增长的曲线波动是高度一致,中国经济特像美国1980年代初期,美国80年代面临很多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同样制约着中国经济。
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增长的问题、就业的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一样,1980年代美国有一个很伟大的总统――里根先生,他后来在经济学界获得一个很高的称谓,叫里根经济学。作为一个美国总统他不是学经济的,是演员出身,可以在经济学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说明他对美国经济是有贡献的。反过头来看,不是里根多伟大,而是他的智囊团很伟大,他自己很少做判断,基本上年龄大了以后开会就睡觉,睡完以后大家讨论完了他就签字,所以就有里根经济学这么伟大而来。在里根时代,美国通过启动科技引领创新推动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发展,促进美国经济创新。1980年,在美国代非常担心美国被日本收购基础下,美国1990年代成功超越日本,然后在21世纪遥遥领先,到现在为止一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所以,一个国家经济的转型是需要资本市场的推动的。对于美国在1980年代所做的很多事我们都可以拿来借鉴,包括里根时代所采取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的观点,我觉得中国当下都应该采用。
中国当下经济压力仍然很大
对中国来讲我们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中国经济和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包括美国,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从人均GDP来看,我们有点像1960年代的美国,有点像1970年代的日本和1990年代的韩国。所以,对于中国经济来讲的话,毫无疑义未来增长的空间应该是很大的。对于中国当下又面临一个很大的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时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新的经济数字,这些数字没有一个不是向下的,无论是消费、投资、进出口,还是当季的GDP增长。所以,对中国经济增长现在说已经见底了,或者说要启动新一轮复苏增长了,这个话我觉得还要再耐心等几个季度。
从克强指数也可以看出来还在不断创新低,而且都快奔着0去了。奔着0去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经济从增长角度讲处于一个停滞状态。而且克强指数里的发电量是个位数,我们的铁路运输量都很低。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当下经济压力仍然很大。
从结构来看,因为中国经济以前一直靠投资,对中国经济投资来讲占比比较高的能力是制造业、房地产,但是无论中国的制造业还是房地产业产能过剩压力都非常大,所以看到我们的投资数据是不断往下的。
唯一一个好一点的,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卫生和社会工作。这一块我们的投资今年好像还可以。因为大家可以做一个推理,比如说住医院,每个人都可以住个单间、套间,没有人说你。但是去三甲医院要个单间或套间,我估计中央委员在协和要个单间好像都挺难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随着健康需求的增加,整个医疗领域的服务、资源是严重供不应求的,这是中国现在在社会领域的投资唯一一个需求比较大的。另外一个就是上一周发改委刚颁布的一个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建停车设施,而且给补贴。也就是说汽车多了没地方停,所以,这个需求也是很明显的,对中国来讲,毫无疑义,大量的需求是严重不足的。
从中国消费结构来看,在2005年之前,在整个消费结构中,吃是我们的第一大消费需求,但是2005年以后,行――汽车成为我们的第一大需求。所以,不管是汽车自身的销售还是汽车相关的油品的销售,已经遥遥领先于消费领域的其他大类。对于中国来讲,已经快要变成了汽车时代,对汽车上数据的变化都严重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门脉。比如7月份汽车销售是负增长,也就是说引领中国消费的第一大汽车行业也陷入停滞。
出口更不用说了,除了今年2月份出口有一个异常的增长以外,当然这个异常的增长有同比机制的问题,为什么2月份出现这么一个异常数据?我们感觉是和资本市场相关热钱的流动,就是通过贸易手段进入中国是相关的。除了2月份,其他的数据都很差。大家知道在上一轮经济周期,我们讲中国是依靠出口拉动。所以出口没有增长,出口对中国经济拉动的贡献就是负的。所以,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我们的三架马车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另外,这次股灾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房地产去库存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4月份起,我们的房地产去库存速度一直在提速,一直在加速,曾经出现过深圳房地产爆涨的现象。但是股灾以后,深圳那些预定的房就没人要,而且整个地产去库存的速度迅速下降了20%多。大家知道中国上一轮经济除了出口拉动,另一个重要的就是房地产。现在在每个城市旅游就知道,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新建的高楼大厦。所以,这些房地产去库存做不好,毫无疑义地产危机就会爆发。地产一出现危机,就会对整个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产生很大的冲击。
所以,2015年我们有一个密切的经济指标,每周每天跟踪的一个指标就是中国地产出库存的速度。我们看到数据在逐步加快的时候我们很欣慰,按照那个速度,整个地产去库存就会把地产的很多风险按下去。但是股灾一来,这个数据一变,经济接下来就面临很大的压力了。
对于三季度GDP的增长,我们给出了一个观点是可能会出现GDP增长的悬崖,也就是说三季度GDP增长可能会迅速下坠。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对于上半年经济贡献最大的是金融行业,一季度贡献1.3,二季度贡献1.4。而去年三四季度同期金融行业对于GDP的贡献只有0.7、0.8。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四季度金融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回车,往后回落0.5到0.6个点,那大家想想GDP是不是也要下坠0.6到0.5?即使其他行业略微补一点点,那以这个速度下坠下去,三季度的GDP增长应该也在6.8%之下。所以,对接下来几个季度的经济我们不是很乐观,即使是跌到6.5%我们也觉得不是坏事。
中国未来经济?三个抓手很关键
现在就我们的观点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项目、结构要比经济增长的速度重要。因为从经济以往的政策来看,如果现在还像以前那么放水,那毫无疑义必定导致更严重的泡沫问题。我觉得今年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很多新兴经济,整个社会的创业的热情在大家的推动之下已经活跃了。除了金融行业,整个社会服务业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和金融业是持平的。如果保持这个速度,整个经济能够稳定在6.5-6.8,我觉得对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要实实在在把传统产业好好调整,对新兴产业要加快促进,对很多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要逐步释放。
对中国未来经济,我们觉得三个抓手是很关键的:
第一,消化过剩产能。因为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经历过两轮的制造业产能增长。第一轮是2001-2007年,制造业产能迅速地提高;第二轮是2009-2011年制造业得到再一轮提升。所以,对中国来讲中国的产能就是世界的产能,中国几乎是每一个行业生产的产能都不是中国自身的市场可以消化的,它是为全球市场准备的。这么大的产能结构,你不把产品销往全球,毫无疑义产能就会闲置,闲置就会带来债务压力,就会产品债务和金融的风险。所以,一带一路是解决我们产能过剩,解决我们经济压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从现在来看一带一路压力还很大。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提了一年多了,但实际上可以落实的项目还不是很多,所以这个压力是相对来讲比较大的。
第二,国企改革。整个国有资产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只有30%多,但是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因为传统产业里大部分是由国有资本来控制的。所以,在整个传统产业面临很大压力的对比之下,这些国有企业只有通过改革和并购重组才能把这些盘活。但是大家知道并购重组如果没有解决出的问题,1+1是不可能等于3的。只有把走出去消化过剩产能和并购结合在一起才能把这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把这部分资产盘活。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也就是说在这一块是需要我们资本的推动和创新的催动。因为大家知道银行信贷是带不来创新的,因为它很保守,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创新只能依靠资本推动。在今天会场上在座每一位都应该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的生源。
资本市场的活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很直接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其实我们反过头来回想,近一年的牛市,我们感觉到资本市场的活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还是很直接的。
第一个就是提高了社会融资的占比,大家可以看到直接融资和银行的中长期信贷单位的比值,这个比值在今年6月份最高点达到了37%。也就是说,在对于企业给予的中长期资金的支持里面,占到了整个结构中的四分之一。
第二个就是促进了并购的快速崛起。当然这里面有证监会进一步放权的作用,除了重大的收购兼并需要报备以外,其他小一点的收购兼并基本是让权给市场,这也给资本市场的并购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数据可以看到,在今年二季度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案例是创了一个记录。
第三个就是促进了社会资本的流动。就是说我们在座每一个投资家把社会资本积累起来,投向那些有成长性的企业。这个数据在2015年二季度应该是一个有热度的数据,7月份也达到了高峰。也就是说通过在座努力,把很多社会的闲钱转化为投资资本给予很多新兴的企业,让他们有一个发展的资本金,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我前面讲,资本推动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最主要的一个动力。这么多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整个社会资本活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另外,股市的繁荣还有一点就是把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的估值得到了修正。大家很羡慕美国资本市场,其实美国估值相比中国来讲,在前几年一直都是高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到现在为止,美国道琼斯指数的整体PE还比中国资本市场高。我在去年讲,美国资本市场到头了,到现在来看这个观点还是正确的,因为美国今年资本市场的涨幅还是负的。所以,对中国当下来讲,在全球,中国资本市场也会有吸引力,因为我们的市场的核心的估值水平还是比较平。当然,大家讲这轮股灾为什么会有这轮股灾?这轮股灾的根本的原因还是有一点泡沫。当然这个泡沫不是在核心指数,而是在我们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在这个里面确实这个泡沫高得很可怕,最高对于整个指数来讲接近了150倍的PE,这个估值水平应该是高出了纳斯达克历史上曾经有的一个水平。这么高的估值再加上很多杠杆、资金和资本市场很多疯钱的推动,发生这种踩踏就在所难免。
为什么说是风险?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的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让更多人都觉得资本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赚钱的机会。再加上我们政府的舆论引导,几乎是所有人,包括上一回在西安开会,做饭的厨师都拿着手机在炒股,所以,这个市场确实有一点全民皆股的味道。风险最高的时候,在江浙一带可以放大到5-10倍,利息是多少?月息是4分,大家想想月息4分年利率是50%,我借你1000万元炒股,用一年最后我给你50%的利息。我相信没有一个投资人会这么干,都不是傻子。我借你1000万元,我用两个月,给你8分的息,赚完走人。每个人都抱着这个思想,毫无疑义它就会迅速推高手中的筹码,迅速想从市场出来。而且10倍杠杆给你一个10%的下跌,就是要强行平仓。所以,对于这些风险来讲,后面的踩踏就是因为强行平仓,就是计算机自动操作导致的。很多股票一开盘直接封跌停,也卖不出来,就出现了跌停,导致了踩踏。
中国资本市场要想健康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很关键
中国资本市场要想健康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很关键。对于前一段整个资本市场的建设,我相信总体来讲还是值得肯定的。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整个资本市场结构基本上搭建了,就是以地方的股权机构,股权交易平台做基础,在全国新三板和创业板、中小板,加深股市,建立了和美国资本市场相匹配的资本市场结构,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本的流动。
对于中国未来来讲,资本市场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是对于中国经济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投资领域。对于未来,无论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中国经济,我们相信风雨过后仍然有彩虹。
美国纳斯达克1987年10月份的那次股灾,两天内迅速跌到30%,但是股灾爆发后美国资本界很有名的格林就主导救市。美国两次大的股灾,一次是1929年美国政府不救,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第二次就是1987年,那次美国救了,后来就有美国纳斯达克10年的牛市,成功保住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促进了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所以,对于中国未来来讲这种救市还是救得正确的,还是比较果断的。
当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大家非常关心的,刚才我也讲了,就是贬值的问题,为什么这次突然间要把人民币贬值瓦出来?而且每天1千多个基点的速度迅速到位,主要是由于CPI上行,使利率下行空间被封住了。我给的一个观点就是,对于中国稳增长领域,因为利率下调空间封死了,关上了一扇门。毫无疑义,对于人民币贬值就相当于又打开了一扇窗。因为中国经济,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前段时间紧盯美元,盯得太紧,所以,出口市场面临很被动的价格压力。
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3
2011年,新元文智咨询机构曾《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指出,未来5至1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并购快速升温的时期,每年将有50至60宗收购行为产生。现在看来,这个数据的预估太过保守。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文化产业领域并购事件达96起,今年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准备实施的并购已超过30起。中国文化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陈杭在近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年会中表示,“国内文化传媒产业的并购浪潮在未来3到5年内,会进一步发展”。
近期高频率并购案例在影视传媒板块的发生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高频并购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强震,也让资本市场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但如此密集的并购究竟是资本泡沫在兴风作浪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是迫于生存而采取的一时权宜还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
如果说2010年是影视传媒企业的上市“元年”,那么随着资金雪球的越滚越大,2013年,影视传媒企业的并购序幕正式拉开,伴随而来的是一场产业资本“联姻”的狂欢。
并购潮涌:影视文化产业寡头格局或现
今年来影视传媒企业胃口大好,并购动作频频。年初,掌趣科技以8.1亿元吞并网游开发与运营商动网先锋。4月,蓝色光标二连出击并购,交易总额近20亿元,而在此前的1年多时间内,蓝色光标还闪电并购了精准阳光等7家文化传媒公司5月,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7月,影视业巨头华谊兄弟以6.72亿元收购了广东老牌手游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将触角从影视行业延伸至移动网游行业。10月底,“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以16.52亿元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100%的股权,成为当时影视行业并购案中金额最大的一笔。
进入8月,主要从事五金生产与销售的江苏宏宝全资置换长城影视,走上了开展电视剧投资、制作与发行的路子。当月,还发生了另外一起规模宏大的并购事件,即乐视网以15.98亿元收购花儿影视和乐视新媒体,意在加强上游电影与电视剧版权生产资源的控制。
而在9月初,华谊兄弟以2.52亿元收购著名演员张国立的浙江常升影视70%股权,毋庸置疑地摘得年度最佳“并购狙击手”的桂冠。10月底,光线传媒斥资8.3亿元将新丽传媒27.6%的股份揽入怀中,以完善其在电视剧领域的战略布局。同一天,苏宁与弘毅强强联手,以4.2亿美元将PPTV聚力44%股权纳入囊中,毫无悬念地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不论是华谊兄弟意在强化影视制作这一主营业务优势的“连横”手段,还是乐视、华策等企盼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新兴成长性领域的“合纵”策略,不难看出,高度密集、大手笔已然成为这一场场并购战的关键词,而“做大做强”则是并购浪潮背后的逻辑。据投中集团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30多起文化企业的并购案中,影视和手游这两个产业公开的并购事件已超过20起。而在2012年上半年,国内公开交易金额的文化企业并购案仅为19起,动漫影视领域的并购金额规模占比58.19%。其中,单个并购案例的平均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5亿元人民币。而在此前的2006至2011年内,这一数据大都未突破4亿元的“成长天花板”。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超大规模并购案例的出现,如浙报传媒以34.9亿元收购边锋和浩方两家企业、优酷以10.4亿美元收购土豆、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显然,影视文化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规模扩张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影视企业逐步打通与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在内容和渠道之间的壁垒,使得产品制作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实现快销。
日前,中国文化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陈杭在第四届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年会上表示,并购热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当前文化传媒企业上市之路受阻,18家排队上市的文化企业撤回了_上市材料。不少企业于是绕开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堰塞湖”而通过并购来获得发展资金与平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并购也是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对于华谊这样的上市影视传媒公司来说,并购最为直接的利好就是能够让上市公司市值不断飙升。而其在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吸金反过来又推动着华谊进一步完成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在短短3个月之内,高调收购银汉与常升两家实力文化公司的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和迪斯尼集团一样,正是通过多轮并购,华谊从一家制片公司发展为横跨制作、发行、院线和文化旅游乃至游戏等综合业务的影视传媒之王。
文化传媒企业间的并购热改变了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今年前三季度,华谊、华策、蓝色光标等公司的并购,涵盖了电影院线、网络视频、影视剧、网游、广告等诸多领域,这让行业的深度整合速度加快,行业集中度大为提升。东方花旗证券传媒与科技组主管张亚波曾公开表示,未来3年中国或将在影视广电行业出现市值千亿元级的文化产业巨头。而目前,在一轮轮的并购浪潮之后,这种产业寡头竞争格局已初现雏形。
资金热捧:各路英雄入场掘金
并购不只是一场借助资本进行的产业整合赛,同时也是一场投资运动。
影视文化产业疯狂并购,带来了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因为资产重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市值不断被推高。据近期的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夫妇以152.5亿元的身家排在中国富豪榜的第45位,成为文娱行业的领头羊。此外,乐视影业CEO贾跃亭、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等传媒巨头也摇身一变,成为财富明星而纷纷上榜。在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竞技场,影视文化产业频频并购所缔造的究竟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个财富神话,还是一轮轮上市公司的数字估值游戏?
不管怎么样,在并购大戏中唱主角的文化传媒企业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如华谊兄弟的两轮并购前,华谊每股股价一直在15元左右徘徊。7月通过并购银汉科技,华谊股价飙涨3倍,直逼50元大关。而在9月初并购常升影视之后,其股价更是“”至历史高位达到81元,相对年初涨逾5倍。股价的迅速攀升,让华谊可以通过稀释较少的股权来获得较大的融资规模,而不断扩大的融资规模反过来又可以为其继续并购提供动能。又如,长城影视通过并购“转行”的江苏宏宝,其股价在实施并购的当月曾连续出现十几个涨停板,股价攀至17.18元/股,较并购停牌前涨幅高达184.91%。这让潜伏在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背后的众多强势创投机构赚翻了。据媒体公开报道,该并购事件发生前,赛伯乐晨星等8家机构入股共计6616万元,但重组后,这8家创投总计持有的4900多万股,以17.18元/股计算,市值猛增至8亿多元。
即便上述成绩辉煌,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整个影视文化行业并购狂潮中的一道波浪,这背后的逻辑是资本市场对新兴文化传媒企业所产生的财富效应的认同。从嗅觉灵敏的产业资本在文化传媒板块上的跑马圈地就可见一斑。如历经9次并购的蓝色光标,在每一次并购之后,其股价不可避免地轮番上涨。上市初期,其单股价格为8.66元,如今这一数据已经翻了六倍多,公司目前市值接近300亿,相对于上市之初增加了40倍。当然,这毫无悬念地让各大对其重仓布局的基金赚得满钵满盆。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宝兴业旗下多个基金持有蓝色光标接近2000万股。
资本的深度介入将产业投资的热度进一步提升。与股价同时走高的还有资本市场对于影视传媒企业并购带来巨额财富的预期。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周期类股票例如金融地产表现差强人意,娱乐消费板块成为较好的投资选择。而对于产业链整合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广阔的影视文化传媒行业来说,资本市场的圈地运动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这也是目前基金重仓股中显著增加文化传媒板块的重要原因。
近日刚披露完毕的基金公司三季报显示,306只公募基金抱团持有8只创业板传媒股,合计持有市值达到211.06亿元,在基金重仓持有的所有创业板行业中排名第一。此外,投中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阿里巴巴、百度、掌趣科技等在内的文化企业并购进程中,出现了深创投、盛大资本、创新工场等VC/PE机构的身影。这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向来引领投资风向的一线操盘手们的关注热点已经转移到文化传媒板块。而各路资金也灵敏地嗅出“热风”的转向,纷纷转场掘金。
未来之路:拓展垂直产业链实现国际化
高调的并购“联姻”如何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进身之阶?如果频繁的并购只停留在题材概念炒作而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那么这个资本游戏还能玩多久?
对于意欲利用资本市场完成战略布局的影视传媒企业来说,并购后如何实现“1+1>2效应”的整合消化更为重要。显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努力下好自己的每一步棋。如,今年3月,华策影视超募资金1800万元,收购海宁华凡公司60%的股权,是为了介入产业上游的艺人经纪,降低影视制作成本的风险。而华策对于克顿的“闪电购”则是看中其在电视产业领域的数据分析。此前,克顿利用其数据优势成功进行精准营销,如《爱情公寓3》每集售价达到466万元就是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体现。华策依靠克顿的“大数据”平台,推动其内容生产智能化、工业化升级的意图明显。
正如近日创业板指大幅回调重挫多支影视传媒股一样,这个行业的并购之路不会走得一帆风顺。企业内部的各种“排异”随时可能让资本市场吹大的财富泡泡破灭。如曾收购起点中文网等7家网站的盛大文学就因内部粘合不力而“内伤过重”,使上市计划一度延期。这意味着,并购中团队问能否成功整合是决定一个并购案例是否能成功的关键要素。机遇与风险始终并存,“联姻”需谨慎。实施并购的企业不能只看对方“嫁妆”的多少而不关心深度整合的可能性。能否使并购双方的价值通过资本市场持续实现扩张需要更多实体支撑。
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 新兴市场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5-044-04
一、中国的银行业
过去五年,中国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国有企业重组取得成功之后,中国政府下决心解决银行业的沉疴。现在银行业的资产状况焕然一新,不良贷款大大降低,外国战略投资者参股了众多中国银行,中资银行的上市亦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追捧。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目前已超过8%。政府也在考虑对中国农业银行再次进行资本注入,因此几乎所有银行都将在2008年底完全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但是,和其二元经济一样,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并不平衡。例如,一方面,大型银行由于上市募集了大量资本,正开始雄心勃勃的海外收购计划,而另一方面,很多乡村信用社的资本状况依然极为窘迫。另外,虽然大银行已和国际同业合作,将业务领域扩展至基金、保险和金融租赁,但中国仍有3000多个城镇/乡村尚没有任何银行服务。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银行监管者,我们必须面对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既要通过强化银行监管的基本准则,以加强银行业的安全和健康,又要迅速推进国际上高的标准,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巴塞尔新协议,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二、新资本协议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及其监管部门都深刻认识到资本监管的重要性及其对银行的重要影响。回忆过去,老巴塞尔协议在1988年刚刚出台之时,并没有被普遍接受。但巴塞尔新协议的实施看起来则极为迅速。据国际清算银行的2006年9月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115个受调查国家中,有82个非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表示计划实施新资本协议,其中大多数会在2008-2009年之间实施。
鉴于新资本协议的性质,有如此多的国家对其趋之若骛似乎有些过于乐观。事实上,巴塞尔委员会曾公开承认,尽管新资本协议为各国银行及其监管部门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方面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从加强监管力度的角度来看,实施新资本协议并不是非十国集团国家监管机构的当务之急。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曾提醒,对能力有限的国家来说,过早实施新资本协议可能会导致资源投入到并非急需加强的领域,最终不但不会加强反而会减弱监管。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敦促其工作人员,要正确评价一国是否为实施新协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明确指出,不切实现地提前实施新协议可能带来的风险。
总体来看,新巴塞尔协议是针对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中的“国际活跃银行”,这一定位至关重要。因此,既然新资本协议是根据十国集团国家的情况设计和校准的,那么在新兴市场国家实施新协议不一定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具体地说,新兴市场实施新资本协议可能会导致银行系统整体资本要求的上升;这种结果与巴塞尔成员国和其他发达市场的情况恰恰相反。
在新兴市场,除了那些拥有大量低违约记录零售资产的银行,多数使用标准法计量信用风险的银行都要另外计提操作风险的资本,使得现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从8%上升到9%左右。即使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法(IRB),考虑到这些国家借款人通常的资信水平,也很难指望这一方法能降低信用风险所需的资本。
让我们观察一下新兴市场的外部评级情况。目前,在标准普尔评级的108个国家中,3个国家的评级为BBB+,6个国家为BBB,4个为BBB-,还有44个评级在BBB以下。根据内部评级法的规定,对评级为BBB、约有1%违约概率的企业,风险权重为100%。因此,对上述的13个评级为BBB的国家的企业,风险权重至少为100%,而上述44个评级为BBB以下的国家的企业风险权重将为100%以上。
虽然标准普尔对中国的评级已经由BBB提高为A-,但总体情况与以上国家十分相似。现在在国外评级中,只有惠誉对中国有一个长期本币评级。在45家被评级的中国企业中,有16家的长期货币评级处于最高A-和最低B+的范围内。惠誉认为,一个国家的评级是对该国“最高”信用风险质量的估计值,而且各国之间的本币评级并不具有可比性。很多中国的商业银行不理解,作为相对指标,为何在中国的本币评级,不能高于AA-,而且为何在中国的所有的企业(一家除外)的本币评级都在AA-以下。
众所周知,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它有助于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应对监管。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建立一个广泛适用于新兴市场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在推动实施更好的风险管理系统方面多做工作。内部评级体系对于银行的意义就像疫苗对于疟疾病人一样。国际金融组织完全应该为开发内部评级系统提供资金支持,新兴市场的广大银行可对开发的产品作出必要的调整后使用。相对于评估一国如何实施新巴塞尔协议,这种工作对新兴市场的银行提高管理水平将更有裨益。目前,巴塞尔新协议为发达国家的咨询公司创造了大量商机,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不夸张地说,即便不考虑费用问题,银行也需要专门聘请一家咨询公司,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公司建立内部评级系统。
三、中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计划
在监管机构的推动下,中国的大银行都已将新协议的实施提上了日程,包括全面风险架构的改进及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两维的评级体系,既满足新协议下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又能有针对性地量化风险。大家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小银行也在积极贯彻新协议的精神,积极完善自身的内部治理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尽管如此,对银行来说,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也是一次革命。目前,我国大银行离新框架下各项要求差距较大。另外,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也是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把握好实施新资本协议和解决其他迫切监管问题的关系,也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
简单地讲,中国监管部门计划用双轨制、分两步走的方法来实施新资本协议。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求海外设有分支机构的大银行在2010-2012年之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另一方面,对国内其余的银行,包括国外银行在中国的子行,监管部门将继续沿用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当然,中小银行,尤其是国外银行在中国的子行,也可自主选择实施新协议。但是,鉴于我们的目标是改善银行的风险管理,监管部门允许参加巴塞尔协议的银行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尽管有一些外资银行的分行可能会偏向采用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各类方法,以符合母国监管机构对操作一致性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竞争的公平性不会是个问题,因为从本土客户的风险特征来看,采用高级法不会降低资本要求,另外银行还要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
中国监管部门实施新资本协议主要是考虑了三方面的影响。第一,自1998年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约3000亿美元对国有银行注资。注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国家银行的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由于新资本协议提高了监管部门和市场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预期要求,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将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工作作为衡量各行在建立稳健的风险管理系统方面进展的一项指标。事实上,如果国有银行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达到新资本协议的各项要求,那么,国有银行转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的目的基本就得以实现了。
第二,伴随着主要金融市场实施新资本协议,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大银行面临着来自市场和国外监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评级机构已经在评价方法中增加了新协议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监管负责人也曾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指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与国际准则接轨的步伐可能会有所不同--如相对国际化银行,对本国银行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大型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国际标准。为了确保公平竞争,这也同样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大型银行必须同欧洲银行遵循同样的国际准则,包括执行新资本协议。
第三,监管部门希望以新资本协议为契机推动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施新资本协议也确实已经使我国大型银行在经营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相信,银行朝着实施新资本协议方向的努力意义重大。但同时要看到,以目前的监管能力,完全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的方式实施新协议,尤其是第二支柱,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许这一问题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归根结底,新资本协议更多关注的是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而不是政府部门的监管。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在业内就风险分类、内评法要求、风险缓释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等问题下发了第一轮征求意见稿。出于对亲周期性、新巴塞尔协议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于拨备规定的一致性以及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新协议等问题的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稿现在还是以指引性文件形式下发。这样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时的灵活性。
从技术层面,考虑到我们的市场状况,监管部门也打算进行一些修改。例如,降低中小企业营业额的门槛、对违约率采取更为保守的估计(因为中国10年多没有经历经济衰退)、更高的Beta值以反映内部欺诈的高发生率和内部控制的薄弱。
关于第一支柱,监管部门计划使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用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当然,为确保内部方法的正确性,银行需要满足一系列定性方面的要求。对于第二支柱的实施,监管部门当然希望所有大银行都有一套有效的评估程序,能包含资本规划和资本管理等各项关键因素,并能为缓解各种风险提供充足的资本。然而,监管部门并不希望制定一套硬性的规定,将监管评估过程变成机械提高资本要求的一项过程。相反,监管部门试图寻找其他审慎的方法来要求银行改善自身的体系和管理水平。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当各种监管办法都不奏效时,才考虑要求银行增加资本,即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在新协议的母国与东道国关系问题上,巴塞尔委员会制订了高级原则,以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监管部门对这一原则表示赞同。如果有效的跨境监管协议达成,监管部门也将有效配置监管资源,减少对外资银行不必要的审批,协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新资本协议。
四、结束语
尽管对评级机构的使用以及银行内部模型的稳健性存在争议,巴塞尔新协议仍是银行监管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面的资本监管框架,巴塞尔新协议要求银行根据风险大小配置资本,有力地激励了银行提高风险测量和风险管理水平。最近发生的危机可能会使新巴塞尔协议得到进一步改善,包括针对信用和市场风险建立更为完善的方法、提高对流动性的关注、对压力测试的重视、对偶然性事件的规划、改善承诺和证券化资产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信息透明度的特殊要求。鉴于各国监管工作的重点各不相同,过早地套搬新资本协议并不是理想的选择。新兴市场应抓住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契机,实现风险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即使巴塞尔新协议已经开始实施,监管部门也不应忽视对重要监管问题的关注,如次贷危机中发达国家银行所暴露出的审慎贷款标准的问题。古希腊人在2500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聪明人应该从别人的失败、而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中吸取教训”。“稳健者最终将赢得胜利”。
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5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达. 伽马到达印度 D.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了256%,而其工资则仅上涨145%,其地租也远远低于物价。”其影响有( )
①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②封建主势力日益衰落 ③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3. “人类物质文化的变化在过去的200年中比在此前5000年中发生的变化都还要巨大。”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制度的进步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人类思想的解放
4. “到19世纪末――科学不再处于从属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当时创造的“全新的工业”有( )
①飞机制造业 ②轮船工业 ③汽车工业 ④化学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商业革命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①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许多巨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②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须的大量资本 ③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6. 英国殖民主义者罗德斯说:“我坚持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种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定居的地方愈多,对人类就愈有利。如果有上帝的话,我想他希望我做的就是在英国人的非洲地图上尽可能多地绘上红色。”被英国人“绘上红色”的“非洲地图”有( )
① 埃及 ② 苏丹 ③ 刚果 ④ 南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新帝国主义的反应有一个相似之处:两者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并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变革的运动”。两者支持的运动分别是( )
①自由主义改革运动 ②社会主义运动 ③民族解放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8.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16世纪后伊比利亚国家迅速衰落,并在整个近代中始终居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导致“伊比利亚国家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他们的殖民地取得独立
B. 他们的殖民地被掠夺殆尽
C. 他们掠夺的金银引起价格革命
D. 他们掠夺的金银没有转化为资本
10. 一位西班牙人抱怨说:“西班牙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这一切,都被外国人轻易而舒适地夺走运回他们自己的祖国。”这里的“外国人”包括( )
①英国人 ②法国人 ③荷兰人 ④德国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英国制造商约翰・威尔金森说:“制造业和商业总是在教会和国王干预最少的地方最繁荣。”他强调的是( )
A. 宗教影响经济的发展
B. 封建统治影响经济的发展
C. 政治影响经济的发展
D. 思想状况影响经济的发展
12. “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生产出大量商品,以致它不再依赖现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新的需要。”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地理大发现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3. 亚当. 斯密《国富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质性促进比它们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工业的促进还要多。”他强调的是( )
A.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两国的影响有限
B.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使其他国家获利甚多
C.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
D.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14. “当时(17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许多详细报道强烈地吸引。他们在了解过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更是完全入了迷。”但是,“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失,――这种态度的转变反映在1776至1814年间在巴黎出版的16卷《关于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技术等的研究报告》中。该书第11卷于1786年间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后西方对原料的需求
B. 西方人对中国了解的加深
C. 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D. 西方人对中国兴趣的变化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服务业,劳动力
一、引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很大,依靠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已不可能长久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已迫在眉睫。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大国的转变,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变我国服务业当前状况、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我国失业人口数量,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要研究失业人口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结合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研究我国当前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进行了如下总结:“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这里所说的产业后备军就是相对过剩人口,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则是从对资本有机构成的论述中推导而来。结合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清楚的看到相对过剩人口是如何产生的。社会发展必然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则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情况
我国服务业现状
1.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很低,我国目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5%,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在7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就业人口的吸收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滞后非常明显。下表是2009年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数据比较。
2009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数的比重仅为34.1%,而同时期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则为78%,英国为76%,澳大利亚为75.1%,法国为73.1%,由此看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非常明显。
2.产业布局不合理,使得我国服务业资源分配不均。以医疗服务业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
上图分别显示2009年上海、全国、四川,每一千人口的医疗技术人员从业数量,其中上海每一千人中从业人数为9.48,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为4.15,而四川则为3.37, 上海的医疗服务业人员几乎为四川的三倍,而四川却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四川分别是东西部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从这两个区域在医疗服务业发展上的差别, 可以看出国家在服务业发展上的政策倾斜。
3. 服务业的相关制度及法律不完善,尤其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保护明显不足。尽管一些基本法、部门法以及地方性法规中涉及到了有关服务业的保障问题, 但迄今为止,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有效和统一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相对过剩人口与服务业的发展
(一)相对过剩人口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由于服务业的特点决定了服务业所需要人员数量大以及质量层次多,这样就为相对过剩人口提供了就业的基础,同时,相对过剩人口也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二)相对过剩人口推动服务业发展。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增加了劳动者对就业岗位的竞争,因此劳动者会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技能水平和劳动积极性等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参与社会竞争,这将有助于提升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质量。
(三)服务业的发展缓解相对过剩人口数量。服务业本身的发展仍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即服务业需要服务业来服务,因此,服务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带动了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为相对过剩人口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如何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将服务业发展的重心逐步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目前东西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从产业布局调整的步骤来看,首先,应该解决西部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问题,公路、铁路、民航等技术装备的落后已成为制约许多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二,在西部较发达地区设立金融中心,加强东西部金融业联系,从而,使金融服务业以点到点,以点到面的方式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以达到促进西部地区整体市场、金融、信息、服务繁荣的目的。第三,提高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西部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带动西部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