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1

程冬弟 浙江风驰机械有限公司

2015年7月3日18:00在松门镇文化站召开ISO9000在行动誓师大会,为我们公司开展“ISO9000在行动”主题推广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整个公司600多名员工汇聚一堂,此次誓师大会的目的是动员所有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响应此次的号召,我们公司于椒江组织了一次内审员培训,为期两天。

这次参加内审员培训的总共有13人,分别来自行政部、采购部、品质部、生产部以及分公司,而给我们培训的讲师叫程清萍,毕业于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西南科技大学MBA、北京名成伟业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师 、企业培训师、CCAA注册审核员、教练师、制造业人才快速复制培育体系建设与实施讲师;曾任服务于台湾铼德德集团8年,先后担任品质、工程师、体系专员兼首席培训师;北京华夏认证培训江浙沪特约讲师。此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第一部分:ISO9000族标准基础知识;第二部分:ISO9001:2008标准条文理解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及角色模拟练习。

首先,第一部分:ISO9000族标准基础知识。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英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74年2月23日。第一任主席:Howard Cooney先生( 美国)。ISO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它包括: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4.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ISO/TC176制定的。TC176指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全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它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ISO/TC176早在1990年第九界年会上提出的《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中,确定了一个宏伟目标: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族标准,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销往世界各地。

第二部分:ISO9001:2008标准条文理解。程老师上课的比较注重学员的参与与互动,知识点的回顾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她让我们大家轮流读知识点,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将注意力集中,对于基础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则是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体系文件的特点:1.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由顾客和公司领导使用。2.程序文件:标准性文件,由部门使用。3.作业文件:操作性文件,岗位使用。4.质量记录:鉴证性文件,各层次使用。其中,在一个公司,最主要的则是作业文件。接下来则让我们以洗手这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来写一个作业流程,然后将每位学员的洗手作业流程读出来,并且会问进行分析,以及问身边的人他(她)是否平常就是这么洗手的。程老师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说到:该说的要说到,以文件形式描述质量体系重要活动;做到:说到的要做到,严格按文件的规定进行运作。有效:做到的要有效,符合组织的目标和标准要求。证据:留下相关证据,证实产品和质量体系按标准要求运作。自己不是这么做的,就不要写上去,更何况去要求别人。作业文件一定要做到说我所做、写我所说、做我所写的,说、写、做一致。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及角色模拟练习。所有学员分成两组,一个是扮演被审核的公司,另一组则扮演审核人员进行角色的模拟练习。接下来则是做试卷,检验一下所学的知识。记得当时印象深刻的是培训的第二天是 “灿鸿”台风即将登陆,从松门到椒江的路上就已经有了台风来临前的征兆。无论台风来临与否,我们都做好了要将第二天的课程上完的决心,也做好了万一台风来临我们还未下课就在那住下的准备。庆幸的是台风没有正面登陆,也非常感谢司机屠晨峰的一路相陪与接送。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2

一、工作目标

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创一流管理,树一流品牌,争取到“十二五”末,在全市树立10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在重点行业培育1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示范企业,培育创建50家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我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引导企业重点围绕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安全环保、节能降耗、挖潜节流、降低成本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为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创新型课题的攻关,我委拟定于每年上半年召开QC小组现场会,进一步激励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大力组织全员质量培训工作

根据中质协、省经信委和省质协联合下发的有关培训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大中型企业参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统考,坚持三统一(材、统一考试、统一证书)原则,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一轮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活动的参与率。引导企业对员工开展先进质量概念和质量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同时各企业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职能、不同岗位或任务要求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并将方法培训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全面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激励和引导广大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省经信委和省质协部署,围绕“质量管理——企业的生命线”这一主题开展省质量奖申报工作,积极组织车桥、四方磷复肥等一批企业参加年度质量奖复评;遴选一批质量管理基础扎实、通过ISO9001、ISO14001、GB/T28001“三标一体”认证的企业参加年度质量奖新评;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

4、积极实施“品牌产品工程”

鼓励企业要以做响产品、做大产业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人员负责品牌的规划、维护、开发等工作,切实把品牌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开发和使用自主商标并及时注册,增加注册类别,适时进行商标与品牌跨国注册。鼓励企业申报省及以上名牌和著(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积极开展品牌示范企业活动。

5、鼓励支持提高产品质量项目

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项目支持力度。重点安排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实现产品质量硬件手段的系统改造升级,增强企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同时,支持和引导有关产业领域优化技术攻关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工作安排

1、5月底召开全市QC小组现场会;

2、6月6日和11月7日组织企业参加全国质量管理知识统考;

3、7月中下旬开展省质量奖现场评审工作;

4、11月中旬开展品牌示范企业评选活动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指导。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把广泛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创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将质量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3

1建立的一般过程

建立与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要经历规划设计、培训指导、文件印发、试验运行、总体认证五个阶段。①规划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做好体系诊断、建立贯标机构、列出文件清单等几项主要工作。体系诊断包括确定后勤主要的工作流程、哪些是关键过程、哪些是薄弱环节、主要的接口是否协调;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是否精干有效,有无职责交叉不清、人浮于事等内容。为此,要和请来的咨询专家一起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后勤的整体情况,调查、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了解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系统的期望;并对以前的管理工作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在此基础上写出体系诊断报告。②培训指导阶段。培训指导是改变人的理念、思维和行为的有效手段,而这些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开展培训指导是建立与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阶段。全员培训应该让全体员工对于ISO9000的基础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但最主要的内容应是指导实践的工作手册,对涉及自己岗位的职责、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等内容则要烂熟于心,不仅要能理解,更应会操作。③件印发阶段。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十分着重文件化的管理,文件化的管理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将质量管理体系运用文件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一套书面的体系文件,并以此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及其运行状况审核的依据,这就是文件化管理。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完整、和合理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④试验运行阶段。体系试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编写的文件是否有效、过程的运作是否协调。体系试运行阶段的重点在于执行。在试运行期间,高校后勤应该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这样才会发现暴露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最后,对文件进行修订,修改文件不合理的的内容。⑤总体认证阶段。在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后,若通过内部审核、模拟评审认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就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在通过审核后,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随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建立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的误区

首先,避免贯标目的偏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它是一种通用的国际标准,具有很大的国际权威性,它具有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引进它能有效提高管理组织的总体水平、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很明显,高校后勤倘若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肯定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但如果只是为了一味追求它的“名片”效益,则不仅不能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地,只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果,产生严重的管理弊端。其次,贯标过程理解不深。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对贯标过程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如果对其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粗浅之上的话,就会造成对咨询公司的过分依赖与建立的一系列体系文件与后勤管理实际情况十分不相符的现象出现。最后,大众参与不全面化。大众参与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一大原则,各级部门员工是管理体系建立起来的基础,只有让高校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参与进来,才能为体系的建立制造强大的影响力,并加快推进体系建立的进度,那种把后勤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认为是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情的想法,都是对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大众参与的一种曲解。概而论之,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后勤管理上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十分必要,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在高校后勤管理建立体系应遵循其一般过程和规律,尽避免出现执行过程中产生误区现象,为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标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为实现高校社会化的后勤管理提供切实办法和依据。

作者:王梦婕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4

1.1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医院没有单独输血科的设立,而是在检验科血库的基础上建设而来。而设立输血科的医院,建筑与设施往往达不到国家要求,存在科室面积不足、设施配备不够、布局不合理等情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性学科,有着独立的理论、管理体系。因此,若不进行专业输血医学的培训,易造成临床输血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情况。此外,除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外,很多医院存在相关仪器、设备落伍等现象。科室内没有专用离心机与贮血液冰箱,或未按规定建立档案与标准操作程序等。1.2输血适应症控制不严:输血适应症有着严格的临床评价体系,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医院仍存在输血适应症控制不严等现象。很多临床医生仅凭工作经验对患者进行输血,而一些医生为了搞好医患关系,满足患者主动提出的输血要求。该情况不但造成临床血液资源的紧张,而且造成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另外,很多临床医生认为输血质量管理属于输血科的事,对输血知识与输血安全认识不足。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血液制品当作要求,没有充分认识到血液制品的特殊性,未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在输血方式上,一些医务人员对于自体输血的认识不够,在需要输血时未介绍自体输血的优势,造成临床自体输血率不达标。医院管理部门多重视输血科的日常工作管理,但对于各临床科室,却缺乏相应的输血规范及检查制度,缺少临床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疗效评价。1.3缺少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临床用血过程中,血液从输血科出发,到患者最终进行静脉输入,很多医院缺乏管理制度。对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患者临床监测缺乏具体管理流程与明文规定。而血液输送过程中的取血人员,未进行相应资质认定,亦未进行相关培训。另外,血液制品运输过程中,未制定运输时限。病历书写中,很多医务人员不注重操作者姓名、输血时间、血液成分、数量等临床证据,而输血过程中,输血反应未亦做记录。1.4输血质量控制未落实:输血科临床工作中,未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没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等指标的定期评价。工作中,没有明确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未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未建立、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科室质量控制制度,没按规定参加国家、省级部门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输血前相关血液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2解决对策

2.1建立输血管理院内规章制度:我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院需要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指导,定期开展血液制品使用培训。工作中,履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定期在院内召开输血工作会议,对院内出现的输血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改正。此外,不光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血液制品使用知识教育,对于输血较为频繁的科室人员,亦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临床工作中操作人员的用血安全意识,强化输血相关制度与知识的掌握。2.2建立输血科,并与临床科室相适应:输血科的建立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必须掌握输血、检验、医疗与护理等各科知识,并且制定考核项目,考核合格的人员,方可安排上岗。输血科位置选择上,应当考虑远离污染源,尽量靠近手术室与病房,方便临床用血。在科室内部布局上,需要符合卫生条件要求,并设立入库前血液制品处置室、标本处理间、储血室以及发血室等,同时需要配备必要的消毒处理仪器。此外,输血科相关设备需要严格根据医院建设标准进行配置,并执行血液贮存质量检测规范,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确保输血安全。2.3制定输血相关临床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应急用血制度等,同时建立特殊用血协调机制,以保证输血安全。此外,对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建立预案。履行输血报批程序,输血前严格核对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医院职能部门对输血科及各个用血科室进行定期督导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2.4制定输血质量管理流程:参考PDCA质量管理原理,成立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制定与质量控制相关科室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等。建立院内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方案与详细流程,科学、合理制定输血质量控制目标。医院相关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输血质量进行考核、分析,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为输血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并持续性改进输血工作,逐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2.5强化输血管理与输血安全培训: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执行好输血前评估。医院相关部门联合输血科对各用血科室及医务人员合理用血进行定期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个人业绩考核挂钩,让医务人员自觉做到用血规范。用血科室则需要根据制度与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相关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总结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医疗质量;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合理和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为重点(包括外来人口),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基层的工作性质是实施全97135418科医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虽然是一种初级卫生保健,但并非是一种低水平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同样需要高质量的服务。在现阶段,医疗质量更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生存之本,也是医院提高两个效益的前提。医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命运: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新形势下医院的竞争,就是医疗质量水平的竞争。本文调查了某区基层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以此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1 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1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

狭义的医院质量管理概念:医院的传统质量管理即医疗质量管理,是以临床医疗科室作为主要的质量管理单位,主要由医生通过执行医疗制度、常规和自我评价进行医疗质量控制,以传统的医疗指标作为医疗终末质量统计评价指标;仅局限于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的质量管理,基本不涉及服务质量及医疗费用管理。广义的医院质量管理概念:广义的质量管理是包含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以及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方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概念。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医疗质量管理。

1.2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1.2.1戴明循环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故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2.2“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1]由美国医疗系统质量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者之一多那比地安医生创立。其著作《质量评估与监测研究》被公认为是医疗质量研究领域的圣经。结构描述的是医疗机构中各类资源的静态配置关系与效率,如床位数、设备与人力配置、服务项目及范围、服务量等;过程指的是医疗机构动态运行的质量与效率,如临床治疗和处理的路径、各项活动的检测与评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等。结果是对医疗机构结构与运行最终质量的测定,包括病人满意度测定、再住院率、发病率、死亡率等。

1.2.3持续质量改进(2)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Shewhart就提出了CQI的概念。50年代,开始正式运用于工业,到了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CQI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以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同时,它强调医生、管理者、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均应共同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国内已开始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探索。如将CQI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

1.2.4质量认证[1]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和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和指南。迄今为止,已有80多个国家采用了此标准,被视为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通过引入企业的这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式,建立医疗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医院医疗行为以及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国内已有10余家医院相继通过了认证。有人预言,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1.2.5循证医学[2]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n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其中心思想是负责、明确、明智的利用已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病人的诊治,其目的是要把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它强调以国际公认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SR)结果作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最基本依据,促进了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并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EBM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一方面可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促进决策科学化。另一方面,“循证”思想的应用也将促进循证管理的产生,加快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医院管理不能局限在局部的、现象的、经验的层面上,而应引入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在全面的调查研究、借鉴、总结、充分证明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效果显著的方案。如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

1.2.6临床路径[4]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压力,临床路径的概念由此产生。为了降低失控的医疗费用的增长,美国政府实施了“预先支付系统”等多种策略和措施,历经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完善,是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质量的一种科学方法。由于施行临床路径确实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5年中得到西方国家普及应用,在美国约有60%的医院已有应用。1998年以后,北京、天津、重庆、青岛、成都等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断开展了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北京协和医院于2001年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在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1.2.7差距模型[5]差距模型是由美国服务学者V.A.zeithaml等三人在1985年提出,旨在细致分析服务质量,包括七种差距,即:认知差距、标准差距、执行差距、内部沟通差距、概念差距、理解差距以及服务差距。差距模型提供了服务质量管理的可控点和考核的量化标准,强调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互动,要求医护人员提高人际沟通技巧,构建医患沟通的渠道。在建立技术标准的同时,还要有服务态度和行为的软标准,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1.2.8全息理论[6]医疗质量全息管理就是对形成医疗质量的人(医务人员和病人)、财、物、时间、信息、过程等等因素,实施科学严密地全项监控全面管理。实施医疗质量全息管理可有效地防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因人为干扰、条件所限等因素造成的“管理不平”(部分项目、人员、岗位不被管理)、“不连”(时管时不管,有的环节管有的环节不管)、“不严”(不实行严密监控、严明奖惩)、“不规范”(管理组织不健全、措施不完善、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对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负作用。医疗质量全息管理遵循“设计一实施一监控、评价一总结提高”的持续改进、螺旋上升原则。经过不间断地全面严格管理,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2现状

2.1管理网络

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卫生局、卫生工作者协会层面的管理,医疗质量由卫生局分管局长负责,医管科落实,卫协具体操作;一般一年两次病史质量检查,年终一次对医务科管理进行考核;二是医院内部的管理,医务科和各个科室按照区卫生局质量管理的考核要求,进行院科两级考核。

2.2管理内容

卫生局按照《基层医疗业务考核要求》内容展开。卫生局层面的考核内容包括医疗质量和医技质量的考核。医疗质量由两部分组成:终末质量考核和环节质量,医技质量涵盖各个医技科室,主要有检验,B超、心电图、放射等。

2.3考核方式

一年两次的检查方式是:出院病史10份和检查在床病史10份,卫协抽取各医院出院病史10份汇总后,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根据病史质量要求进行检查和评分;各医院医务科科长对在床病史10份进行对口检查以及检查医院病房的环节质量包括三级查房率、疑难病例讨论率、死亡病人讨论率以及危重病人书面交班率等。年终的考核由医管科委托区卫协组织进行,内容针对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包括基础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以及对科室的考核,门诊和病房病史的督察和反馈记录情况。检验质控已纳入全市临床检验中心的质控范围多年,今年我区成立了21个区质控中心,已对放射科开展了质控检查。但其他辅助医技质量考核尚未正式展开。

3存在问题

3.1规章制度较为滞后

严格、严密的医疗规章制度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起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作用;它对规范医疗行为具有严格的约束力,能促使广大医务人员有章必循,规范操作,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而目前基层仍沿用1997年医院上等达标期间的规章制度,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法制意识的逐步增强,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规范医疗活动提供管理依据。

3.2制度落实有待加强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附件“病史书写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病房必须要实行三级查房制度,并按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病历的书写,如病人入院后需在2小时内开出医嘱,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录的书写,24小时内写完大病史,48小时主治医师进行查房,一周内主任医师进行查房。但在基层中因为医务人员人员相对较少,一般主治医师查房相互交叉进行,有些病历并未按时间节点完成,三级查房制度执行不严,总之在床病史的管理中制度落实不够。

3.3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监管力度的薄弱体现在:一是卫生局卫协的检查次数较少,一年仅有两次,偶然性强,专家的检查仅限于抽取的10份出院病史,如果医院花些精力重点写好这10份病史,那么这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分数会很高。二是医院医管科的医疗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比较多,如三基考核发下试卷自行答题,几天后上交,几乎是开卷完成。因而不能如实反映社区医师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

3.4质量管理存在盲区

医技科室的质控近年来有弱化趋势,目前除检验科的质量检查已纳入全市临检中心质控范畴内外,其他临床辅助科室如B超、心电图、放射等的质量管理均未纳入,成为管理盲区,对医院的医疗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今年区卫生局成立了20个质控中心,相信对区域内一级医疗机构的质量将会起到监管和促进作用。

3.5医疗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目前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质量评价体系尚不能准确反映基层之间的差异,医院之间的分数差异很小,有时仅差零点几。考核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期能准确、客观、公正、综合地反映基层医疗质量的水平。

4对策探讨

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还应应用与管理实践中,众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持续改进与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超严标准和零缺陷管理是今后医疗质量管理的方向。以下试图从卫生局卫协以及基层两个层面分别进行探讨。

4.1卫生局卫协层面

4.1.1强化区域质控中心的功能区域质控中心已经启动。但对其如何管理和运作值得探讨。质控中心除了对区域范围的基层实施质量监控和督察外,还应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基层人员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考核内容进行修正,以设定合格线取代原有的排序,考核结束后将结果进行公示,对不合格者进行警告,提出整改期限,甚至予以罚款。

4.1.2加大监管力度卫生局卫协加大考核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建议增加检查次数,不定期的随机检查着重考核在床病史,真正关注环节质量。注重环节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在床病史,根据《病例书写规范》开展检查,加大检查力度,平时的考核纳入总分,从而规范医师书写病例的行为,杜绝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4.1.3建立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促使基层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真实反映出医院之间的医疗质量差异,应兼顾平时和年终,理论和病史的考核,力求公正、客观评价和反映医院的质量,减少偶然性。建议增加理论考核的内容,因为基层面对着大量的社区慢性病病人,需要医师有较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知识更新水平,所以很有必要对医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和考核,以强化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和领会。可罗列考核项目,分配权重,结合平时和年终考核,得出相对公正的分数。

4.1.4大力宣传,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一级医疗机构作为基层,与医疗中心并列成为卫生改革后主体框架下的两个中心,实施以全科医疗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同样需要良好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和自身对社区居民的信誉度的大小。在区域范围营造讲质量,求信誉的氛围,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4.2基层内部

4.2.1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各级医师工作职责、值班医师工作职责,规范医院医务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活动有章可循。制定病史质控要点,将病史书写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完整病史、病程录能按时间节点完成,真正将制度落实,改善环节质量。

4.2.2强化医务科二级考核医务科要加大考核监督的力度,细化考核方式,改变以往只抽查出院病史的做法,因为出院病史已装订成册,再则修改必定违反《条例》的规定,所以必须要对病史进行实时的督察,力求督察操作性强、反馈及时、效果明显,使医疗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4.2.3配备必要的人员,实行主治医师[7]负责制病房管理中应配备必要的医务人员,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和真正内意义上的三级查房制度。要求主治医师以上有规范的查房,查房有分析、有讲解。不断提高主治医师的带教水平。同时进行查房效果评定,方法:建立三级医师查房登记册,查阅查房活动内容;检查病案核实查房质量;实地考察医师对病人病情、诊疗情况的了解、掌握程度;评价总体效果;调查病人对查房的意见。综合各项结果评分,确定查房效果。

4.2.4完善激励机制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作保证。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对那些优秀病史、处方应给予正激励,即表扬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病史、不规范的处方应予批评或经济处罚。使每次好的行为能得到正面强化、巩固和肯定,每次不合规范的行为得到鞭策。

4.2.5加强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的因素是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建议,一是卫生局制定政策“移花接木”,将上级医院高级职称和高年资主治医师定期到基层轮岗带教,输出技术,快速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及时补充专业技术人员,某些医技临床科室人员退休前,应预先及时定向进行招蓦培训,培养后备力量,保证质量的连续性。三是加强人员的培训,鼓励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四是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新分配人员的学历水平。

4.2.6建立病房托管机制鉴于基层目前医师的总体素质,建议建立病房托管机制。由区域二级综合性医院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到基层轮岗,一方面使二级医院的富余人员借此分流,同时能促使基层病房质量得到提高,使年轻医师不出院门能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不断使业务水平得到提升。这样一来,既盘活了社会存量医疗资源,又能实现医院、病患双赢。”能进一步提高病的抢救成功率,也为基层危重病人向上级医院的转诊建立了更快捷、通畅的“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李岩.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中国医院,2003,7(5):26.

[2]朱士俊.医疗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04-206.

[3]王政,黄殿忠,崔亮,等.ISO90000族标准与医院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3,10(6):545-546.

[4]陆栋定,连斌,吴雁鸣,等.临床路径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1(2):17-20.

[5]徐洪斌,陈斌,杨松涛,等.运用差距模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