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1

A party

【教材版本】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

【教学内容】

6B Unit 5 A party(story time)

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的主题为儿童节聚会。本课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介绍了在Party开始之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和完成的任务,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旁白和参加Party的人们之间的对话来学习英语技巧。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练应用新单词clown以及appear。

2.熟练应用这些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ring to the party?I’m going to bring some cake.

3.对美国的Party文化有所了解,学习Party上需要遵守的礼仪。

【教学重点、难点】

1.自我理解课程内容。

2.课文的复述和角色对话。

【教学过程】

开课前播放歌曲“Party time”。

设计意图:营造情景,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Step 1 Pre-reading

1.Greetings

2.T:Good morning,students!

Ss:Good morning,teacher!

T:I’m going to show you a song. But remember this question that you have to answer when we finish the song: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PPT 播放音乐)

T:Well,we are going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幻灯片展示歌曲中的人物)

T:OK, the first question is:What is Jeeby going to do?

Ss:She is going to sing a song.

T:Good job!Students,you have so good memory!And you know they are going to do so many different things,I gues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课题展示,领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介绍了本课程的主题――party,提前带学生进入到party氛围中。

Step 2 While-reading

1.Watch and answer

T:Now we know that someone is going to have a party,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ir party?

S1:The time.

S2:The place.

S3:...

T:Well,now we have some questions:who is going to go to the party,when is the party, where is the party.(点击幻灯片)Now, let’s find the answers from the cartoon.(播放视频)

T&Ss:Check the answers and read this paragraph together.(通过板书将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面前)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对插图中信息的探索,培养其对英语的兴趣。

2.Read and circle

T: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on Children’s day. We know, to have a party, we should prepare so many things. If you are one of them, what are you going to bring?

Ss:I’m going to bring.(学生自由发挥)

T:Wonderful! Let’s see 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bring?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48.

T:You can tell me your answer with this sentence“×× is going to bring ... to the party.”(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答案板书出来,通过板书带领学生学习新单词“Snacks”)

T:It is Sunday morning. The children bring...to...Look at the picture,can you find Liu Tao?

Ss:No.

T:Where is Liu Tao?

Ss:We don’t know.

T:Just then, a clown appears(带领学生体会clown,appear的不

同读音)

T:Who is the clown?

Ss:He is Liu Tao.

3.Read and find

T:Well,students. Now the party begins. But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first?Please turn to Page 4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

Ss:The answer is B.

T:Yes!It means do something more interesting!So,children,are you going to eat or play?

Ss:Play!

T:OK!Let’s listen again!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音位置,选择疑问句有难度,需要重点讲解。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最关键的是如何在阅读中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图片中寻找信息,并将信息表达出来,这对于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

4.Think and say 情感教育

T:Are they happy?

Ss:Yes!

T:They get everything prepared.

设计意图:我们学习一门外语,不单单是学习一种语言形式,更要对影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即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充分准备好。

5.Read after the computer

完成了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后,再在录音的引导下朗读课文,这是对课程知识点的简单复习,学生也会对句型的使用更加熟练,避免在接下来的复述环节中出现错误。

6.Try to retell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小学生而言,复述作为一种口语训练方式,难度较高。复述的过程,是对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随文练笔;写作能力;设计策略

“随文练笔”这种基于写作方法指导的阅读教学设计,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文本进行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地运用了课文中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和习作的范本。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讲究随文练笔设计策略,因文而异,就文取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学生创设“写”意。

一、串词成段,积累内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或是同类词语的积累,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朗读、理解得多,应用得少,其实只有让学生试着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课文语言场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内化。在北师大版第九册第4单元语文天地里,出现了一些优美词语。如何将它们学以致用,结合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准确用词,品味韵味”,达到“增加积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迁移知识”的目的呢?教学时,笔者选择了其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串词成段”的练习。“陶醉、心旷神怡、万籁俱寂、赏心悦目”是一组表达内心感受的词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内合作“集体作文”的方式,完成片断练习。有的小组写道:“我们经常站在最高的阶梯上,眺望远处的湛蓝深海,那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夏天的夜晚,在蝉鸣声中,三五成群的大哥哥大姐姐聚在树下,听忧伤的吉他声在夜空回荡。夜色渐深,万籁俱寂,月光如水,树下的剪影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

这种练习,看上去像是信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既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又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创作,参与表达,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些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这种训练形式不但可以为学生作文的笔端增添许多生动的色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原来写作并不神秘。

二、经典仿写,实现技能迁移

课文中有许多句段不仅文句优美,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验,还要重视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实现技能迁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这段话连用五个“最”构成了排比句,具体描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伟大与奇妙,读起来琅琅上口,意境悠远。教学这段时,笔者让学生仿照句式展开想象,写写自己心中最美的地方。学生思考一番后,妙语佳句不断涌现,有效地帮助学生领悟排比句式的写法,极具魅力。

片断1:我的家乡有世上最纯净的溪水,最苍翠的大树,最缤纷的野花,最淳朴的人心,最可爱的乡亲。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我向往的地方。

片断2:我们的学校有世上最天真的笑脸,最明亮的教室,最宽阔的操场,最有学问的老师,最动听的读书声。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纯真、最无邪的知识殿堂。

在《绿色千岛湖》的教学中,赏析完描写“猴岛、蛇岛”的段落后,引导学生对其他小岛的仿写,学生练得兴致勃勃,有学生写道:

片断1:孔雀岛,名副其实,岛上饲养着一群美丽的孔雀。孔雀在阳光下漫步而行时,就像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纱衣,那纱衣有的像青翠的雨后荷叶,有的像晶莹圆润的蓝宝石,有的像嵌满珍珠的彩扇……开屏时,孔雀小姐们鲜艳夺目、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片断2:在蛇岛,你丢一小块食物进去,蛇群就会开始争夺。瞧,那条五步蛇像箭一样冲了过去,叼住那块食物,正当它满载而归时,其它蛇迅速游动着,来抢那块“宝贝”。只见一条竹叶青向那条蛇扑了过来,吐着红信,向它示威。那条蛇也毫不示弱,尾巴高举着,缠住了向它挑战的那条蛇,然后越缠越紧,挑战者最后狼狈而逃。又有一位新选手冲了上来,它释放毒液,那条叼着食物的蛇灵巧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然后趁新选手不注意时,咬了它一口,可怜的它垂首而逃。那条连胜两场的蛇津津有味地吃着食物,其他蛇只好咽着口水了。

如此生动鲜活的片断在课文的支撑下,从学生的笔端流淌出来,成为“班级作文集”中的一朵朵奇葩。

此外,像仿写过渡句、仿写特色段落、仿写篇章结构等,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只要抓住课文中的经典句段长期坚持仿写训练,学生写作时就有章可循,有话可写。

三、发挥想象,补写情节留白

有些课文常给读者留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点”,文章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训练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补充连缀空白、丰富情节。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丰满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的练笔提供了情境平台,让学生易于动笔。如《迟到》一文中,当父亲送来夹袄和铜板后,作者写道:“后来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后来的情景写下来。学生写道:“我紧紧地攥住手心里的两个铜板,感觉那上面还带着爸爸手上的余温。爸爸伸手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爸爸并不想打你,只是……’爸爸顿了顿,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转身走了……望着爸爸那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而爸爸的身影也渐渐地模糊不清了。”

在学生的片断练习中,一个慈爱而严厉的父亲形象便鲜明地矗立在我们面前,这一练胜于教师的千言万语。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位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神奇的灵性拢住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具体的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的空白点。一位教师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安静会做些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一个学生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象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融入每一根血管;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到小池边聆听天籁之音,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刷刷声,听鸟儿凌空扑翅的声音,听虫子叫,听青蛙鸣,听落叶翩翩,亲吻大地……”学生在“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文本空白点尽情地想象着、倾吐着,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把一位热爱自然、享受生命的可爱盲女孩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特殊标点(如省略号)处进行补白练笔,在意犹未尽的结尾处进行续写,紧扣情节发散点处续写,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方式。

四、情动辞发,创写释放心灵

语文教学情境性特别强。教师应该基于文本,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抓住课文的情感点,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练笔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进而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如教学《我喜欢》时,笔者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真切的感受。之后顺情而导安排写作练习:同学们,你喜欢些什么?细细体味内心,写出喜欢的意境。这样的设计发挥了学生二度创作的自主性,学生写下了不少细腻优美的诗篇,令人惊喜。

片断1:我喜欢在那孤独的夜晚,静静地,一人站在海边。放眼望去,大海无边无际,平静而又带着一种忧郁的蓝。海风吹起,与滚滚浪声交织,编了一曲《C大调》。偶尔有一两艘船经过,给这音乐的篇章又添加了一个细节。皎洁的月光星星点点地洒在海面,即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散碎的美。

片断2:我喜欢音乐,这是一种古典的美,既高贵,又优雅。每一首曲子都是一幅充满生命与灵气的图画——莫扎特的作品清纯如茶水;贝多芬的作品激情如雄鹰;肖邦的作品像一杯苦涩的咖啡,散发着忧郁……音乐,犹如一双想象的翅膀,带我去飞翔,去品味这串浸润着喜怒哀乐的音符。

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在情感的激发下思如泉涌,写起来得心应手。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随文练笔设计根植于文本,又拓展于课外,为学生提供了双向的习作支撑。它借助课文中典范的语言,让学生由这些情景、话题入手,回忆已有的生活,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为学生的二度创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

如《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具体叙述了三件事来表达作者对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现象的愤怒,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感情朗读,理解作者的愤懑之情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类似遭遇。学生不吐不快之时,再让学生写一写,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既能加深情感体验,把握情感基调,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以文中片断为蓝本,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有的学生写道:“我看见到公园游览的人们肆无忌惮地践踏着草地,我看见他们毫不在意地把喝剩下的一点儿汽水倒进草丛中。他们认为,这是在给植物施肥吧。但那些可怜的植物,正在一天天地在枯萎……你摇摇头,觉得无奈。园丁啊,你为什么不生气?你为什么没有胆量对那两个在草地上玩耍的青年人大声嚷道:‘喂,你再不出来,我就对你不客气!’你在那儿修剪花儿,想着将要到手的工资,装作没看见。你为什么不放下剪子,站起来告诉他们,你很生气!”

在生动的描写中,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内心情感更加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了。

随文练笔还可以是情感喷发处的批注,是立足原作、删繁就简进行缩写练习,根据材料进行改写练习,活用教材插图写话等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句一段皆可为之。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也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总之,教学时紧紧抓住随文练笔这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将写作指导渗透于阅读教学的点滴之中,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练笔空间,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片天空下驰骋思维、释放表达的潜能,使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得到激活,有利于学生作文素养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薛法根.教学目标的定位(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3

探究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讨、研究,凭借教材内容,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进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的过程,其中教师的作用只是促进。

二、选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要依课程、问题、学生、客观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

1、个人独立探究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及个人探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探究教学

个人独立探究教学,采用具有一定难度或开放性的问题形式,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不是由教师决定,是由学生思索提供的教师帮助选择出来的;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问题多种多样;给出综合性的探究专题,学生自定探究题目。如探究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研究写作方法、体味语言特色等。

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就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学习活动。合作是形式,探究是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所体验并争取有所发现。小组的组建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调整小组;要选好小组负责人,要明确分工;要指导适时展开组内和组间的交流、探讨;要善于对探究活动予以恰当的指导、监控;要有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的多向互动。

首先强调学生个人的独立探究,在此基础上把个人独立探究取得的成果或体验提交合作小组,通过合作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由此相互推动,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对问题深度理解。有必要进入更深层次的第二轮集体探究阶段。教师要搞好时间分配,控制好独立探究与集体讨论的衔接;关注参与度,避免部分学生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多鼓励双进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

2、指导式探究教学和自主式探究教学

学生所进行的探究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包括教师给出探究学习的题目、教师对探究程序的指导、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指导甚至提供必要的资料等。教师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要尊重学生探究方式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选择、判断、寻找问题解决途径。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探究。

自主式探究首先要由学生自己确定探究问题,然后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搜集资料,检验假设,直至自己作出结论。教师是组织者、辅助者和点拨者,为学生提供参考建议,必须启发式的。自主式探究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式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还费时费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宜采用太多的自主式探究教学。宜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运用。如探究鲁迅小说中小人物命运的现实意义,妇女形象的社会根源及社会意义等。

3、归纳式探究教学和演绎式探究教学

归纳探究就是指学生从个别事例出发,经过比较、探究得出关于某一类事物的一般特点,从而发现概念、原理或规则的活动。在进行归纳式探究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呈现一系列同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个别例子,让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形成并检验假设,形成概括性知识。归纳式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特别重要。如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教学,文体知识的教学,修辞知识的教学,各个高考专题的教学等。

演绎式探究就是指从一般到个别,教师先给出概念或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举出各种不同的正反例子来加强理解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明确自己和学生的职责划分,教师的职责在于提出并初步分析概念或原理,学生的主要探究实例与抽象概念或原理的关系。

较难的概念或原理的学习比较适合采用演绎式探究教学。如果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也宜采用演绎式探究教学;反之,宜采用归纳式探究教学。比如“之”的用法,特别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的探究;摆事实的论证方法的探究等等。

4、梳理型探究教学、问题式探究教学和情境式探究教学

梳理型探究教学是指由学生对自主生成的问题进行梳理的探究教学,其教学基本流程是:学生读书、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去粗存精,围绕重点、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反思、拓展思维。关键是教师要组织、引导好学生的读书、思考、交流与反思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与同学的思维碰撞,把握教材重要内容,拓展思维空间。一般地,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文科的探究教学。如文体知识的梳理,诗歌意象的整理,文言实虚词的梳理等。

问题式探究教学就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不断缩小问题空间,达到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程序是: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学生产生困惑、确定问题,学生主动探究,找出问题解决办法,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学生交流。关键是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探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讨论与交流。这种方式更多适合理科的探究教学。

情境式探究教学是教师使学生置于内涵丰富的情境中,由教师或学生发出与情境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探究、寻求问题解答的教学过程。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综合体,共同解决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一般地,这种方式尤其适合于综合科目的教学,教师在组织这种教学时,关键是要使学生积累起必要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生动的情境有真正深刻的体验。

三、探究式课堂组织的设计技术

1、设计原则

(1)要适应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2)要有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的思想。

(3)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来设计教学。

(4)设计的问题要对课堂教学有效,对提高学生学习有效。

(5)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设计,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

(6)要有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设计。

2、创设探究式教学的条件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信任的教学氛围;提供探究学习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培养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使学生积累探究经验。

四、探究式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

1、选择具体的探究式教学形式

以能力取向为主的探究式课堂组织设计要加强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知识基本结构为主的探究式课堂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知识适当拓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探究式教学过程的课堂组织设计

根据探究的目的把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确定问题、形成假设;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并交流,关键点是学生探究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对探究结果及探究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反思。用对话与交流等多种方式对结果和探究过程时时反思,调控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为新的探究学习提供启迪。

五、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4

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其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类型。以此为基础,2001年,安德森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将认知技能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维度。其中,结合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评价与创造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互动则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阶段旨在掌握、理解文本内容的主体信息,使学生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文本表层信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做到了文本内容与现实的关联;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评价与创造体现了学生认知的升华和再造的过程,学生在评价文本内容的同时,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创新式的解读、文本内容的再创造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容。此外,教师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教学,将英语文本体现的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对比、分析,文化互动活动使得英语阅读教学实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2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对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层面的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导向,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分析、推断、评价、创造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当成教学重点。项目组将该阅读教学分为6个阶段,并以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1》中文本TheMessageBehindtheSmile(笑容背后的信息)为案例,设计整个思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以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为切入点,论述了笑容的生物学功能、文化含义以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不难看出,该文本跨文化教育意义深刻,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讨论、分析、评价的过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最终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反思,实现跨文化互动。第一阶段为设疑、讨论与预测阶段:上课之初,从文本标题TheMessageBehindtheSmile入手,笔者向学生提问“Howdopeoplecommunicatewithothers?”,从而引出文本跨文化交际主题——非言语交际中的体态语,接着,通过手势意义猜测、面部表情意义猜测等,使学生明确体态语的跨文化意义。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阅读文本的课前讨论,插图等信息,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大胆地做出预测。教师也可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与话题讨论,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通过该阶段教学任务的实施,学生阅读兴趣较为浓厚,阅读目的较为明确,也为后期的批判性阅读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猜词与解词阶段:针对本篇文章论述了各类笑的含义,为加深学生对文章核心词汇的理解,笔者列举了各类修饰笑容的形容词,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辨、表演方式理解不同笑容背后的信息。在本阶段教学中,教师挑取文中重、难点词汇,让学生结合图片、上下文线索等猜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思考,通过不断阅读,深刻理解核心词汇在文本中的应用,并使其变成自己现实交流中的“活用”词汇。第三阶段为分析段落结构与主旨大意阶段:在讲述本篇文章时,笔者首先将学生每3人分成1个小组,根据文本内容,将文本分成3个文本片段,分别布置给3位组员进行朗读、分析。要求组员各自阅读文本,总结部分段落大意,然后小组合作分析完整语篇,并填写思维导图,完成对文本的段落结构、主旨大意的了解。在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阅读、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寻读、略读等阅读策略,使学生快速了解每段大意,并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此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组织结构,了解段落之间、各段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清楚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第四阶段为细读与深层次理解文本阶段:结合本篇文本结构分析,在基本词汇讲解和难句释义的基础上,在该阶段教学中,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笔者提出了问题供学生进行细读、思考。如:(1)笑容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笑容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行为?(3)不同文化中,男性、女性的笑容意义有什么不同?能否举例说明?(4)为什么一些美国机构会为不善交际的孩子组织笑容培训?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对本篇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本阶段,教师通过思考性、启发性、批判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此外,根据文本体裁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批判式阅读。记叙文的阅读应使学生关注记叙文几大要素;议论文的阅读应帮助学生找准作者的论点、论据;帮助学生区分文中的事实与观点;还应根据文章具体细节,推断作者隐含的思想。第五阶段为总结、评价与重释阶段:在文本内容分析完毕后,根据文本内容,作者列举了部分关键词汇,如sur-vivalmechanism,habitual,conversationalsignal,differentcultures等,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复述、总结。通过该练习,学生回顾了文本内容,复习了文本的核心词汇,也提高了自己语言的应用能力。接着,通过讨论课堂上教师的微笑,课堂上学生的微笑,走廊上师生之间的微笑,街道上陌生人的微笑等,笔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判了作者的观点。在该阶段,教师通过文本关键性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总结。以提问、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评价文本内容与作者经历的关系,文本观点与学生观点的关系、从而做到深层次、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教师可通过反思日记、作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话题做出评论,完成自身对文本内容的思辨性阅读。第六阶段为跨文化互动阶段:在课后练习中,笔者通过情景扮演、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文化笑容背后的信息。如,笔者设置以下情景:中国人在尴尬场面的微笑、美国人在生意谈判中的微笑、日本人在受挫时的微笑等。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学生深刻了解到了笑容的跨文化含义与作用,从而为其今后的跨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本阶段教学旨在深入挖掘文本的跨文化教育意义,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表层、深层阶段跨越至跨文化互动阶段。在认知模式上,学生对所学主题有所了解,在情感态度上有所认可,在交际能力上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阅读课堂设计 任务型教学 课例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认为,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交错纵横的生态系统。由此可知,高中英语课堂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计划课堂,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有生命的完整历程。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就应注重课堂设计,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从而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以下便是我对任务型教学的一些理解以及我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

一、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法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模式。它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也就是说,“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 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交际法的新的发展形态,是当时的外语教学法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arshen指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因此他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外语课堂教学中应具有“交互性”即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任务型的。

二、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可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的指导。新编高中英语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点,鉴于此,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采用真实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多变的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2.启发性原则。在设计阅读课任务时,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并参与到各项任务中区,进行语言实践。

3.阶梯性原则。阅读课的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

4.渗透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课本教学,还应延伸到英语课本之外,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则只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不应只是向学生输入课文的信息,或是把自己的思考结果或评价等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努力做好教学的铺垫,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 课例分析。

按照上述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根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高中英语阅读课可设计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前、任务环、任务后。笔者以NSEFC Book1 Unit3 Reading 为例,来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课堂的设计。

Step1. Pre-task.: 用多媒体播放部分风景区图片以及东江,湄公河的流经地地图并有针对性地提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ekong River?

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和引出课题,从音、画等角度吸引学生注意,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为新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Step2.Task-cycle

1. 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文章中心以及表层理解问题,配有精心制作的PPT的课文资料,让学生边看边核对答案,最后再要求他们归纳每段大意,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任务,又不感觉枯燥乏味。

2. 精读,获取更多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构建较详细的语义图像,笔者就不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和线索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任务。具体方式如下:

结构一:以地点为线索。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River?

结构二:以途中所遇困难为线索。What difficulties did WangKun and WangWei find about their journey?

结构三:以人物性格为线索。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angKun and WangWei?

通过以上三个线索的任务设计,使学生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细节理解。

Step3.Post-task对全文进行概括巩固

通过填空的形式,使原文再现,巩固学生当堂知识这样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则通过完成这些任务链的活动,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现成的语言点,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阅读课堂效果得到升华。

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环环相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的个人素养、语文学习能力等“能力”方面的教育放在基础课程教育之前,着重强化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对此,在学生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等方面,阅读便显得格外重要。环环相扣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递进性的教学方式中逐渐培养阅读技巧和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阅读教学。对此,研究设计环环相扣的小W语文阅读教学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一、课前阅读教学策略

课前阅读教学主要是以预习为主,预习也是整个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掌握本堂课所要教学的基本内容,并且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会对课文进行基本的理解,对于无法理解或理解存在疑惑的内容,在课堂当中会特别注意听,这也就间接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1]。教师可以从读、写、记、思和找等多个方面着手预习教学。首先是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不仅需要通顺阅读,还需要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大体意思;其次是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当中无法理解或生字词进行记录,并在课文中在生字词上进行标注,例如标注生子的拼音;再次是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出不无法理解的词句或单元;最后是思和找[2]。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当中的核心内容,并对不懂的问题和地方进行基本思考,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相关资源和课后问题当中寻找到相应的答案。

二、课中阅读教学策略

1.重视课堂导入

首先需要对课堂导入给予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方向。一般较为常用的都是情境导入、问话导入以及直接性导入等。例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故事的方式导入,如“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的故事”。

2.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以初读课文为首要教学,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再以问题为导向,再次阅读课文。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的课文,其教学方式也并不相同,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设计针对性教学方式。例如,在《松鼠》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每一个段落分开阅读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阅读第一段落“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可以让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松鼠是一个可爱、善良的动物,人类非常喜欢松鼠。然后通过每阅读一个段落讲解一个段落的方式完成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教学内容,并且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整体性较强的课文,就无法采用这样分段式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采用整体性的阅读与讲解教学方案。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方式也并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课后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对于课后阅读教学应当给予高度重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按照课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或相关资料中寻找相应的内容或知识,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或相关资料中寻找关于保护地球的内容;其次,可以在课后可以进行练笔[3]。例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该课文的写作方式,描写同学或家长,从而实现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之后,教师可以将《三国演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阅读该文学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摘抄好词好句,从而在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设计环环相扣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个人修养、掌握各类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多思考并多做记录,才能够争取在一定时间内有质量、有目的性、有思维的阅读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巧,学习能力。环环相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备显著的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以“随机应变”的原则促使课堂教育更具魅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志娟.基于陶行知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3(11):00076-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