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临床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临床研究范文1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护理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生活自理障碍,作者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后,对患者患肢功能及语音功能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出一套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0~2009年经门诊医生明确诊断的脑血栓患者收入我科住院的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4岁,职业为工人和农民,工人30例,农民20例,患者均神志清楚,偏瘫,失语,平均住院时间约2个月左右,恢复状况达到生活完全自理的有27例(占54%),部分自理的有23例(占46%)。
2 典型病例
某女,52岁,工人,因眩晕,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1d于2000年3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 血压185/10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左侧口角歪斜,左上肢不能前伸上举,左下肢不能上抬,屈膝,口齿不清,住院诊断:脑血栓。治疗原则:静卧,抗血栓,扩血管及支持疗法等。
护理诊断:自理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肢体废用综合征,忧郁。护理措施:部分代偿护理,语言恢复训练,肢体被动和主动的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经过以上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语言交流正常,生活自理恢复,于5月6日痊愈出院。
3 护理方法
3.1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男12例,女8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对照组采用传统性药疗加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采用药疗加计划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二者康复效果。
3.3 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内容,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翻身动作训练等,鼓励家属,患者共同参与。
3.4 制定语言训练计划与方法。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训练时间安排在上午,不超过30min/次,从简单发音如"啊""咦"等过渡到一个字,最后教患者说一整句话,训练其语言功能。
3.5 制定防肢体废用综合征。肢体主动与被动训练计划[1]。
3.5.1 床上运动 对患侧肢体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先按摩再对每一关节进行活动,练习抬头,翻身,坐起等。
3.5.2 站立 在床上达到自行站稳后训练站立。站立时间由短到长,达到站稳15min后开始迈步。
3.5.3 瘫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应从大关节被动活动到小关节被动活动,如抬臂,屈肘,握拳,抬物等微细的功能锻炼。
3.6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识,治疗和转归。并介绍同种患者治愈的实例向患者说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7 制定预防并发症如肺炎,褥疮,便秘等护理计划。每日指导患者自行做呼吸操训练,2次/d,翻身,拍背1次/2h,指导患者予以含纤维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进行腹部操训练及提肛,缩腹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8 效果评价 生活完全自理:采用患者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交流正常,患肢肌力达到3~4级,排便1~2次/d,无并发症,达此标准的为显效。否则为无效。
综上所述,实验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药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比传统治疗的效果更好。
4 护理体会
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患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脑血栓[1]。根据对5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分组观察的结果,证明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这将更有助于提高康复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理临床研究范文2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腹泻;临床研究
据相关临床报道记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泻患儿中能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1],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文章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60例腹泻患儿并对其分组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中抽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将所选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年龄0.3~4岁,平均(1.7±0.5)岁,其中男44例,女36例;病程情况:腹泻1~3d,平均(2.2±0.4)d;均腹泻次数5~10次64例,10~15次16例。对照组年龄0.2~3.8岁,平均(1.8±0.4)岁,其中男42例,女38例;病程情况:腹泻1~3d,平均(2.4±0.3)d;日均腹泻次数5~10次66例,10~15次14例。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大便稀薄带水,呈蛋花状;②两组患儿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特异性,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干预组患儿在进行腹泻治疗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儿只开展单纯腹泻治疗。
1.2.1饮食指导 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遵医嘱对患儿的饮食进行调整,至患儿腹泻情况有所好转后,逐渐将饮食由流质调节为正常饮食。对腹泻严重至脱水的患儿加遵医嘱对其进行水和电解质的补给,并严密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2]。
1.2.2防止感染 对患儿的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冲洗处理,同时,对患儿加强隔离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3]。加强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穿着过的衣物等的消毒工作,并定时对病室空气进行消毒。
1.2.3病情监护 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并记录患儿的情况。在患儿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儿腹泻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发现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1.2.4疼痛护理 调节病室温湿度在适宜范围之内,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为患儿取舒适,对疼痛较为剧烈的患儿适当采用腹部热敷以减轻其腹痛程度。
1.2.5皮肤护理 定时对患儿进行尿布、内裤的更换,对肛周及臀部皮肤进行消毒并定时采用温水清洗,同时采用鞣酸软膏对患儿臀部皮肤进行涂抹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皴裂。
1.2.6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对患儿家属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告知其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及治疗护理的配合事项,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和认知度。
1.3观察与判定 选择患儿的恢复效果和止泻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4],恢复效果以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作为比较内容,止泻时间包括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和总治疗时间。
1.4疗效判定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和一般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个等级[5]:①治愈:患儿腹泻停止,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且无水电解质失衡;②好转:患儿腹泻次数显著减少,大便性状恢近似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好转,水电解质失衡情况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前后患儿情况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患儿例数/该组患儿总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计量数据采用计数或百分率(n/%)的形式表述,分别对上述两类数据采用χ2和t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平为a=0.05,当所得P
2 结果
2.1恢复效果 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止泻时间 干预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平均为(1.63±0.25)d,总治疗时间平均为(3.21±0.26)d;对照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平均为(2.93±0.28)d,总治疗时间平均为(5.02±0.62)d。干预组止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属于急腹症的范畴,其高发人群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排便次数增加、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反应。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治疗将会危及患儿生命。据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800~1600万患儿死于腹泻[6]。
根据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造成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引起患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征、过敏、药物使用不当、长期不健康饮食、保暖工作不到位等方面有关。因此,在针对腹泻患儿的治疗时,应首先确定患儿腹泻类型,根据其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为了进一步提高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对其开展相关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在对腹泻患儿开展综合护理时,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调整,严格控制难以消化的食物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并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以防止患儿脱水。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儿的消毒和隔离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最后要注意对患儿臀部皮肤的清洁,以防止肛周皮肤皴裂对患儿带来的不适。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干预组80例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树珍.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201-203.
[2]杨平.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3,1(14):323-325.
[3]杜翠平.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32(12):287-289.
[4]刘琼.小儿腹泻临床护理干预探析[J].妇幼保健,2012,11(11):360-362.
护理临床研究范文3
关键词:心理护理,围手术期,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99-02
作为临床治疗实践中常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案,手术极易造成患者出现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本院对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效果十分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6.7±5.4岁;手术类型主要包括甲状腺手术,妇产科手术,腹部手术等;患者职业涉及公务员、工人以及农民等。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随机将所选取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心理治疗措施,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练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1.2.2 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特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第一,心理疏导。由专门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焦虑感;手术后要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注意事项以及患者的疑问,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以便尽快恢复;第二,认知干预。全面掌握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分析实际与其内心想法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手术方案及其注意事项等内容;第三,情绪干预,实施手术前后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向患者介绍有效的心理调整方法,此外,还可以推荐患者通过听音乐、朗读散文等方式以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1.3 评测方式:选择经过国际认证的ZUNG量表进行量表评分。组织患者在手术前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每表20个题目,0~4级计分,回收表格进行统一评分,明确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法进行组间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详见表1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焦虑及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相比较,手术前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实践中采用较多治疗方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患者如果对手术认知程度不高,会因手术产生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进而会给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术后康复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切实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围术期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案的认知程度,缓解内心的紧张及不安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治疗。本院对实施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及自我放松练习等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实施手术前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别不大;两组患者相比较,手术前差异不大;手术后具有明显差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系统、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系统在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会过度兴奋,再加上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增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及血糖的合成,进而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动剧烈,这回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可以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
表1
组别例数手术前评分情况手术后评分情况 SASSDSSASSDS 观察组4043.5±9.146.3±9.335.8±6.939.2±8.8 对照组4044.1±8.846.5±9.141.3±8.144.0±8.5 t1.1291.5142.3352.015 P0.0940.0740.0080.012
同时,在心理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尤其是在心理护理后情绪转变较大的患者,讲述他们的心路经历或者让其现身说法,让患者看到希望,给心理护理干预带来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认真倾听并给患者讲解疾病和手术的有关知识,减轻患者因对疾病的未知和对环境的陌生感所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护理人员表现出适当的同情并不断安慰和鼓励患者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认真倾听患者的述说,对其处境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为患者分析疼痛的原因和讲解疾病的转归,教会患者学会运用转移注意力(如深呼吸、咳嗽练习,看报刊、杂志、听音乐等)和放松法等缓解疼痛所带来的负性情绪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莉华.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2011,09
[2] 顾瑛,陈雪生,唐红萍.鼻内镜手术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患者情绪和手术耐受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08
护理临床研究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康复的护理方法,其中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42岁至78岁之间,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将疾病治疗方案及相关的知识介绍给患者,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与积极性提高,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与通风良好,保持患者导尿管与呼吸道的通畅,对患者生命的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勤翻身,以免发生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康复教育、心理康复的护理、功能训练、相关的刺激等。功能的训练包括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行走的训练、床上训练、站立的训练、坐位的训练、卧床的训练。心理康复的护理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消除患者害怕、内心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多对患者给予支持与鼓励,使患者可积极地面对治疗。相关的刺激包括对患者的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等,也可借助针灸的治疗。康复教育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的具体操作、意义、目的等,促使患者积极地接受治疗。按摩可以使患者肌肉与关节的有效活动,改善供血的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疗效的判定。显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彻底的消除。有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得到控制与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的变化,甚至情况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的实验数据采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的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脑卒中在近几年的发病率也慢慢趋向年轻化,给患者日常的学习工作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偏瘫,由于长期卧床或者行动不便,对患者心理、生理与精神方面都造成了影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非常的不利,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脑卒中对患者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不及时地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死亡或者残疾。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临床的护理工作被逐步地给予优化,在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相比之前的临床效果,虽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的干预作用非常有意义。在临床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促进了患者治疗时间的有效缩短,减少了患者因疾病所造成的困扰,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幸福指数的提高,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并且,康复护理作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3结论
护理临床研究范文5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产妇共734例,年龄24~40岁,该组孕妇孕周为38~41周,平均为39周。
研究方法.要求剖宫产的孕妇术前1天及护理干预后实施手术前1小时自然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自行填写Will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定病人情绪状态,先由受试者进行自评,然后由统计者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常模值为41.88±10.57分,超过此范围为抑郁倾向,而达50~59分则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超70分为重度抑郁[2]。术前1天即护理干预前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将护理干预后结果与干预前作自身对照比较。
护理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人入院后,护士主动接近病人,通过交谈和观察,评估病人焦虑、抑郁的原因及程度,引导产妇说出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感受并给予安慰和指导,同时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这是进行心理准备的必要步骤。对各方面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可对病人作出分类是“敏感者”还是“压抑者”;还可根据医生需要与经验对患者的心理结构分出其他类别;可用心理测验(如上述焦虑表、抑郁量表)。护士需要将主观评定法与量表法结合起来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提出护理问题,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例如,判断患者的应激水平是处于高焦虑状态,还是中度或低焦虑状态。
提供信息: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的信息,包括:①向患者讲解手术环境、手术目的和意义,必须实施剖宫产对母婴的好处。②关于手术的感觉信息,即术中和术后将会引起什么感觉,这些感觉的强度如何;有无应对措施等,目的在于使患者对手术将带来的痛苦和疼痛有比较现实的预期和心理准备。③手术程序的信息包括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即术中监测及可能听到的声音;用药及手术,指导手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给予手术锻炼指导,使产妇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④实施手术者的技术信息,介绍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及其威望,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因患者及家属都希望技术高超的医生为自己实施手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母婴平安。⑤术中心理护理信息:告知产妇手术中所需要的时间及剖宫产手术是相对安全的手术,可将母婴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说明手术及麻醉对母婴均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⑥说明备皮、置尿管的必要性。⑦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如允许病人家属陪伴等。由此可将大部分患者的心理应急水平调整到一个比较适当的水平,对术后母体康复产生有益的影响。
统计方法是将所有收集的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结果
护理干预前剖宫产患者SDS、SAS评分结果(X±S):SDSn标准分8652.13±10.12,163824±11,P
护理干预后剖宫产患者SDS、SAS较护理干预前低,经统计学处理,P
讨论
妊娠及分娩是伴随着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改变的生理过程,是一种重大的应激反应。在妊娠过程中,当应激反应导致心理变化发生异常而不能自行调整和应对时则可出现焦虑和抑郁。适度的焦虑可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能提高机体的应对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过度焦虑则属于病态心理。长期和过度的焦虑及抑郁可以影响妊娠及分娩。应用自评的方式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心理评估的一种可靠的方法。本研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显示,剖宫术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焦虑心理状态,SDS评分亦超过常模值,但低于50分,显示剖宫术患者虽不存在明显的抑郁状态但已有明显的抑郁倾向心理。文献报道,产妇早在妊娠期即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焦虑,到了分娩期某些焦虑情绪更加明显[3]。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和孩子是否安全;担心产程进展是否顺利等。需行剖宫产术的别人对手术安全性、术中术后疼痛问题、手术对胎儿有无影响、术后乳汁分泌是否充足、术后康复、术后避孕和生育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往由于医护人员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和乳汁分泌。我们针对剖宫产病人术前存在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心理问题进行术前护理干预,首先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使其产生信任感。有针对性的做好个体宣传。如对妊娠及分娩知识了解甚少者,向其介绍妊娠及剖宫产手术相关知识及可能程序的异常情况,协助调整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使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预知,从而提高患者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能力。本实验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剖宫产术患者SDS、SAS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表现为对术后疼痛的耐受程度增加,术后应用止疼剂的人次和剂量明显减少,有明显积极配合手术的表现。因此,我们认为对术前焦虑情绪及抑郁倾向心理给予护理干预可大大改善剖宫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对剖宫产病人实施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教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长虹,等.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护理临床研究范文6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重庆市涪陵区 408000
【摘 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 年8 月至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的180 名神经内科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90 例患者。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程度都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加满意、舒适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神经内科;应用效果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生活等压力以及环境等影响下,神经内科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且他们大多有着功能性障碍。因此护理中,要提高护理的质量,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80 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而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效果较为明显,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 年8 月至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的180 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90 例患者中,男性41 名,女性49 名,患者的年龄在30岁到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 岁。常规组90 名患者中男性39 名,女性51 名,年龄在31 岁到76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9 岁。患者的主要疾病为癫痫、脑出血以及脑血栓。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的90 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饮食、皮肤、身体等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主要护理方法为:首先,进行疼痛的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轻柔的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呼吸方式和卧床的调整,减轻患者的疼痛;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舒适护理,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尤其是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要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引导,在干预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以积极的心态感染患者;再次,要确保环境的舒适,患者的病房中要保证清洁和卫生,病房要定期打扫,注意开窗通风透气,减少病房中的气味;最后,要进行良好的社会舒适护理,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的生活、情绪,通过细心的照顾和帮助,让患者适应治疗环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从而使患者、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 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技术资料采用X2 进行检验,当P<0.05 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语言、行为以及情绪等方面的表现,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评估。当焦虑评分(Y)<35 时,则不存在焦虑症状;当Y在35 到55 之间时,患者的焦虑症状较轻;当高于65 时,表明患者为重度焦虑,四种程度分别是无焦虑、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
观察组的90 名患者中,70 名患者无焦虑,16 名患者为轻度焦虑,2 名患者中度焦虑,2 两名患者为重度焦虑;常规组90 名患者中,37 名患者无焦虑,32 名患者轻度焦虑,13 名患者中度焦虑,8 名患者重度焦虑。结果观察组在舒适护理下,患者的焦虑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90 名患者中,有53 名对护理表示满意,32 名表示基本满意,5 名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4.44%;常规组90名患者中,32 名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36名表示基本满意,22 名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5.56%。两组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舒适度评估
观察组90 名患者中,有36 名患者表示护理非常舒适,27 名患者表示护理的舒适,22 名患者表示舒适度一般,5 名患者表示不舒适,舒适度为94.44%;常规组90名患者中18 名患者表示非常舒适,32 名表示舒适,20 名表示舒适度一般,20 名患者表示不舒适,总舒适度为77.78%。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护理在临床医学中逐渐普及,护理工作也从以往单一的、简单的护理转化为专业性、针对性的护理技术。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仅要承受生理的痛苦,同时还在治疗中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走出焦虑和抑郁的困境。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既能够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还能够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90 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过舒适护理后,与常规组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明显要高于常规组的患者,患者不仅生理疼痛得到了缓解,同时情绪和心理也要稳定的多。通过对患者的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以及社会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提高,焦虑情绪也得以改善,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合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艳.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药物与人,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