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基础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基础报告范文1
1、股东加速出资的法律适用
依照现有的法律规范体系,《公司法》[1]未对此问题进行规定,《公司法司法解释三》[2]构造的补充赔偿责任,能否进行扩张性的解释,即债务清偿责任扩展到出资未到期的股东,目前争议较大,在公司非破产、解散的情况下,牺牲股东出资期限利益,履行到期债权,落实到具体执行工作中存在较大难度。
2019年出台的《九民纪要》[3],以股东依法享有期限利益为由,明确提出原则上不支持加速到期,同时规定了两种例外情形。《九民纪要》看似对于股东加速出资给出了权威的解答,但却无法作为审判执行的依据。例外规定1的实质要件与破产[4]规定并无二致,即要求加速股东出资,偿还到期债权,但在执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若根据例外规定1做出执行裁定,要求股东加速出资到期的财产,其结果是个别债权人受偿。若依照破产程序,将未到期的股东出资归入破产财产,其结果是由公司所有债权人公平受偿。在执行效果上,《九民纪要》的这一规定会导致偏颇性清偿。
当前关于股东加速出资的法律规定,审判、执行工作的标准无法统一,通过查找相关司法判例可知,对于是否引入股东加速出资,赋予了审判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2、司法实务中对于加速出资的争论焦点
(1)认缴出资的约定义务与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定义务
部分观点认为,认缴出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基于公司章程,约定股东认缴、实缴金额及时间,本质上是公司内部的约定,其不具备对抗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效力。而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是法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应承担的交易风险,应对其进行扩张性解释。股东认缴制度不能成为股东逃避补充赔偿责任的原因,补充赔偿责任应股东认缴这一行为发生时就产生效力。约定义务不能对抗法定义务,在企业无可供执行财产时,可以加速股东出资。
反对观点认为,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在设立时会对外进行信用信息公示,股东出资情况会完整的体现,股东出资情况因公示行为而获得公信力,股东基于公示行为享有出资的期限利益。第三人在与公司交易时,可以实时查询到企业出资情况,如第三人自愿与企业进行商业贸易,客观上即认可股东认缴期限,不能以债权到期为由,加速股东出资。
(2)股东加速出资清偿单独债务人与破产清算均偿的矛盾
根据《九民纪要》第6条规定两种例外情况,情况1规定,当穷尽所有执行手段后,仍无财产可供执行,已具备破产原因,但不申请破产的。根据《九民纪要》,债权人申请执行公司到期债权时,如符合第6条规定,法院可执行未到期的认缴出资,实现债权人的到期债权。然而这一规定实施受到了批判,反对观点认为,首先,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应依照破产法规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未到期认缴出资应由公司全部债权人共同均分,因执行某一案件而加速股东出资,是对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侵害。其次,即使在公司破产前,加速股东出资,清偿了某一债权人的债权,在进入破产程序后,其他债权人仍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已执行债权,无疑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法官点评:
从执行工作角度出发,如何确保公司独立法人地位、促进股东出资自由、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是相关法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讨论股东加速出资这一问题时,应当着眼于保持公司、股东、债权人这三方利益的相对平衡,对股东出资义务的规则进行修补。
1、明确法律适用的选择
之前已讨论过当前法律构建,根据现行法律规范体系,首先,应明确是否对公司法第3条进行文义解释,即“股东”是否包含出资期限尚未届满的股东。对公司法司法解释第13条是否进行扩张解释,认为在公司到期债务无法清偿的情形下,“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应当包括出资期限尚未届满而未实际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
2、完善《公司法》司法解释
有观点提出,应跳出现有法律体系对于股东加速出资规定模糊不清的情况,完善相关立法,才能根本解决当前法律漏洞。但修法的时间成本过高,牵涉的范围太广,修法并不是最佳选择。建议在充分考量当前审判执行工作的痛点,以相关判例为研究基础,推动《公司法》司法解释的完善,统一司法审判标准。
3、短期过渡方案:实施执行转破产程序
从执行工作出发,通过参考部分执行工作处理方法,执行转破产程序可作为短期过渡方案,当收到执行申请人的执行申请后,穷尽全部执行手段,确认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后,可终结执行程序转交破产清算。这一制度设计仍有相关细节需要把控,如:执行与破产清算工作如何衔接;穷尽全部执行手段、无财产可供执行是否由相应标准,防止转破产程序的随意性等。
[1]《公司法》第3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电工基础报告范文2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电工基础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45-02
1 教学内容及所处的地位
《电工电子学》是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面向全校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电类基础课程。每年面向化工,机自,高材,印刷,包装,安全,非金属,材物,材化,应物,制药,成型,船舶,油储,设计等10余专业近2500名学生授课;同时开出实验近14400人次。它在我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是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面向全校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电类基础课程。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工电子学》的教学目的是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要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宽广的基础。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因此,本课程通常被列为相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或者作为重要的选修课。
《电工电子学》作为技术基础课,即不同于专业课,它更加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又不同于某些基础理论课,内容更接近工程实际。其次,《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新的器件和应用电路层出不穷,因此,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既要抓住基本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所以电子电工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改的要求,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课程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与充实,优化了课程的教学体系,强化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措施和力度。
2.1 强化了学科间的知识技能的联系,注重于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重视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了学科间的知识技能的联系,不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注重于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打破以前不合理的学科体系,以实践应用为基础,确立了几大实验教学模块。如教学大纲中电子器件的识别与应用部分,是通过对二极管等电子器件的认识与应用能力而展开教学,在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器件识别、测试、应用能力的训练;另如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分析部分,通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一步步的制作测试过程,来学习了解直流电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实验模块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各常用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而且对电路的设计、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过去学科体系教学转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存在联系的实际电子电路的实践分析的学习过程。实验课与电子技术课程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体现了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的课程特点。也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较好的衔接。
2.2 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课程教学的主线
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学生对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有困难,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动画演示等手段解决;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认识电路,分析电路等上,化解学生的难点,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其应用性的特点。
2.3 增加动手能力,培养合格人才
减少一些纯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培训基地及专业实验室的教学时间。把过去实验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思想转为用理论去解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增加对元器件的识别、单元电路的测试等实验教学内容。
2.4 完善指导教学材料,提高教学水平
完善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我校实际的各种电子实验、实训指导材料。制订了相应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2.5 拓宽教学内容,联系设计大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中,适当安排了和电子设计大赛相关的综合教学培训模块:如嵌入式系统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综合内容。在进行该模块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逼近应用和开发实际,有查找资料、有工艺设计、有实际装接、测试,还要完成实践报告,最后回答指导教师的相关提问。这种重基础、分层次、宽口径、模块化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理论教学。
《电工电子学》课程组教学中以能力为中心,符合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等的教学原则,并且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教学中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整合,减少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1 采用新颖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经过课程组多年的精心建设,探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个个教学模块,以能力、素质教学为中心。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一个个模块中的项目作为教学的单元,首先虚拟演示、动画或实际测试作为课程的引入,然后介绍其工作原理、特性等相关理论,再回到实际中依靠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培训基地的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来验证学到的理论。这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验证再提出问题”的循环之中,把教师的课程知识传输过程转化为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目前较难解决的“教”与“学”的矛盾问题。
3.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借助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演示技术等教学手段,其中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实习基地、电子专业实验室和机房等的建设,基本满足了学生进行实验、实践等基本教学内容的需要,另外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3.3 综合实习开展课程实际训练
在课程结束后,开设《电工电子学》综合实际训练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作基本的辅导,提出实践要求;(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定实践课题内容,进入图书馆寻找资料,并做出设计电路;(3)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装接、排故、调试并作相应电路参数的测试;(4)根据实践内容,写出总结报告或设计报告;(5)最后指导教师组织对每个学生根据设计的结果和报告内容进行答辩,确定实际训练成绩。
3.4 考核内容及方式的改革、评价标准的制订
《电工电子学》的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与传统相比,作了较大的改革。考核内容从以理论为主转向考核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仪器的使用和对单元电路的分析测试等综合能力的测试,通过强化平时的实验环节的考核力度,重视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
4 教学组织管理
本课程教学组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与时俱进,制定与完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指导纲领,课程组定期讨论《电工电子学》教学的新形势、新技术、新方法,并把研究得到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在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今天,紧跟时代步伐,使电工电子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先进地位。
4.2 加强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
严格要求教师上课纪律和学生听课纪律,要求主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并作相应记录,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计划,按照教学日历进行授课,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组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形成了集中备课、作业批改制度。集中备课制度的采用增加了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有利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动态,探讨微机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集中批改作业制度,使得学生作业中反映的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映,有助于教师在上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建立互相听课制度,定期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3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活动
课程组的主讲教师个人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的同时,也踊跃参加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和实验研究项目的申报。
4.4 在教学资源管理方面,注重网络资源的更新
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使本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络化,使之成为同学学习、交流的工具。课题组已经将部分内容放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站,如电工电子学教学课件,其他网络资源,如教学网站、课程录像、电子教案、实验讲义、习题集、课程相关内容的新动态等正在加紧研制,争取早日挂接在学院网站上,使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
4.5 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并适时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争取使课程组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相关技术培训。
制订了详细的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以提高课程组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
5 结论
《电工电子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无论从对学生的教学,还是教师的科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该课程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军玲,陈晓平,李长杰,朱孝勇.关于“电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讨.江苏大学学报.2003,25(4):98-100.
[2] 秦增煌主编.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电工基础报告范文4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途径。电工知识的讲授离不开实验,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1]。目前,学校一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电工电子实验是电类技术基础实验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接线能力和仪器设备使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电路、电子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了解与掌握各种电子仪器仪表和工程中常用电气设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本文从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改善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寻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2-6]。
1 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电工电子学是对非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电类实验,缺乏电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培养模式,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期望简单重复教师的操作示范过程,具有明显的消极依赖心理。不适应当今实验课要求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强调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的新模式。对于接线繁琐的电学实验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
1.2 学生预习准备不充分
实验是对课堂基础理论的巩固与深化,比抽象理论更形象、直观,具有实体化、应用化的特点,但它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对相关知识点概念模糊,不能准确理解实验教学内容的现象。
1.3 盲目实验
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按照操作示范连线,看不懂电路图。对连线的方法,连线错误的排查和连线完成后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学生机械地完成实验后,甚至不知道自己连接的电路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缺乏应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导致学生实验收效甚微,没有起到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和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使得学生更加丧失学习兴趣[7]。
2 改进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8-10]
2.1 预习环节的控制
必须加强对实验课预习环节的控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所使用仪器,清楚实验内容、方法,并且能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对验证性实验,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先进行仿真,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有效结合起来。而对于设计性实验,学生应该先做出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内容、采用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电路原理图。除了对预习报告的检查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抽查学生课前实验预习情况。教师应认真做好各种记录,教师的严格要求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学生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而良好的预习,明确的目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2.2 实验课前的集中讲解
对实验的集中讲解,应该放在实验室中进行。以前由于实验室没有安装多媒体设备或者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不是同一人,导致把实验的集中讲解放到了理论课堂中,效果不好。一方面,在实验室中学生面对实验台的实物,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另一方面,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时间间隔容易造成学生对相关信息的遗忘。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讲解时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通病是容易使教师变成简单的课件播放者,而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实验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还可以结合实验台上的实物,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有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这样的交流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
2.3 实验实操过程中的辅导
实操是整个实验的中心环节,由学生具体完成实验的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这一环节学生能成功,就会增强信心,提高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就会应付了之,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验操作中要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应暂停实验,进行集中指导。对个性问题,应立刻纠正,对每个细节严格把关。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同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还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既受到鼓励也得到启发。
2.4 实验总结
实验完毕后,学生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差别,总结自己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撰写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地批阅实验报告,然后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和实验报告,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做出总结。主要包括实验验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何解决或避免等。课后,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记录,总结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迪智慧,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只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相信高校电工电子实验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实验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2010(12):189-190.
[2] 蒲永红,蔡晔敏.浅析电工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2):38-40.
[3] 朱红萍.关于高校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1(1):126.
[4] 刘琳.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5):103-104.
[5] 王春霞,白锐,杨宏伟.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14-115.
[6] 陈红艳.浅谈电工电子实验改革的相关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185。
[7] 徐英雷,谢美俊,何圣仲,王英.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主体性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2):119-121.
[8] 王英.如何提高电工实验课的课堂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10(35):1008
电工基础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但普遍课时比较少,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就盼着期末复习期间老师给复习题,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考试。这样的现象,是高职教育的失败。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大学扩招,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高职就是为了混文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不牢靠,知识衔接不上,思维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就较差。而且有些学生缺乏电学概念,认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自己专业无关,重视不够。
2、教师缺乏针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现在高职学生都是90后新生代,智能手机不离手,接触的信息比较广,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如果仍是老一套,老师讲,学生记,习题巩固,作业再巩固等步骤的话,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势必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现有课程设置中课时不足且实训与理论脱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拓宽知识面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各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当其冲的课时压缩对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连贯性,教师往往是根据课时安排,生硬地删减课程内容,甚至将实验内容删除,势必造成教学上的不连贯,学生本来基础薄弱,现在疑惑更多了。另外一点,有的专业把实训和课程分开安排,在时间上,把实训项目安排在前,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后。知识点没学到,实训先做上了,这势必造成实训与理论的脱节,学生在实训时只能一头雾水的照着老师的步骤做,却不知为什么;而等到课堂上学习到这个知识点时却又无法验证了。这样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在授课中应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和理论推导,应力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论知识实用化,使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感兴趣,有信心学下去,并能培养其动手能力。
1、针对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当学生一开始接触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范围广泛,包含电路、电工测量、电机与继电器控制、安全用电、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接触到很多的电气设备和电子产品,如电风扇、台灯、电子报警器、稳压器、收音机、音响、智能手机、电脑等。了解这些电器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原理,并动手安装和维修,是高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可以在报警器的实验中,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上报警器,让完成实验的学生直接能听到报警声,这对学生是一个激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广泛,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给学生介绍所学专业中要用到的《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以后从事的专业工作中,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可以简单介绍机车车辆上用到的各种电气设备,通信信号原理以及高铁新技术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走天下的教学模式无法使90后的大学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多,许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文字、动画、图像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课件,用生动丰富的画面和音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形式的使用,还可以解决在课堂上板书所花的时间多的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及时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学好《电工电子技术》,就必须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弄清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缺少哪些基础知识,及时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不断通过反问、启发、引导、讨论,尽量让学生自己根据已学知识推出新的知识,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不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应用事例,或分析有关的现象,尽力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鼓励,这样学生就有自信。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因此,在实验、实训课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如测量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等,并举例示范。通过示范学习,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课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之前,要求学生分组向老师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如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测出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发展也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也会继续,这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摸清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淑巧.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学大众.2010.(6)
电工基础报告范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环保 对策
1 人类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防止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就需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正确、科学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稳步前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泛,既关系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各级行政机关的审批、测评等工作,不同的工作单位,对相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有不同角度的认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有效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环节,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环保工作的质量,也对环保单位与基础设施施工单位的和谐相处,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是我国法律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修建于对环境保护要求比较高的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应该注重对环保工作这一重要环节的重视,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因素,与环境保护部门分享,把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法律的标准,协调经济发展。
2 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环保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能,在我国现有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贯彻我国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指导精神,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监管手段,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高效运行,相关审批部门要充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指导精神,对基础建设施工进行有效、透明、公正的监管,对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报告,要详细审批,确保环境保护部门工作有法可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要密切关注我国相关环保法律的动向,确保有法必依。要根据法律程序,对符合要求的水利水电施工集团办法相应许证书,设计水利水电工程的远景规划,制定环保工作的具体任务,向相关监管部门定期提交环保问题报告,同时开展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的征集工作,对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普及相关环保法知识,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宣传指导工作,目前我们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日趋完善,一般具备基本施工资质的项目经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够自觉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从事相关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施工工作,监管工作,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全方位、多层级的展开监督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水利水电基础建设的法规,有计划的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配合环保部门积极进行环保方面的监管和协调工作,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人员,有责任完全了解国家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内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经理,应该对专业技术人员,顶级开展考核工作,确保水利水电施工,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要求进行,环保部也要密切关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展,在合适的实际展开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3 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
地方政府要积极与施工单位以及环保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对不和规定的施工单位坚决不能授权,定期开展相关执法与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测量是环保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它能及时展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如:固体废料的处理,污水的处理以及废气的排放,相关专业人员和行政部门,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法律为依据,对废弃物处理和废气排放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进行具有时效性的监管,对环境破坏问题,生态平衡的保护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强力指导。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水利水电基础设施施工的单位,要组建相关监管团队,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各级领导实行分级管理,不可轻易委托他人,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充分发挥监管制度的优越性,有力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完善环保监管的技术性手段
完善环境监测手段,定期向相关环保部门提供环境监测报告,督促项目经理在严格保证施工制度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监管,推行:专款专用,责任到人等机制,定期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使用情况,保证环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已经造成的破坏,要责令整改,尤其是对树林、植被的破坏,更要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与卫生防疫部门的职工薪资待遇,积极配合水利水电施工单位的工作,保证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如期完成,严格督导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情况,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承担的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最终要产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引导作用,深入实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环境保护法,对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对相关环保标准,也有明确的标明,对已经竣工的大型工程,只要是具备环保能力和营业资质的,都必须严格按照环保法的规定,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评估,确保未来长时间内,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工程最终验收的重要组成部门,明确任务,统一思想,邀请相关环保专家,提前对环保问题做出准确的测评,保证大型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期竣工。
5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经济建设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日趋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有赖于全面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具备一定的推动作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加强,对于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大积极影响,国际国内环境的快速变化,也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西平 等编.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