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服务业特征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1

[关键词]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波特理论

[中图分类号]F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84-04

基金项目:2012年廊坊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2023113。

一、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创新,现代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Simon Kuznets)曾提出:“现代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它不仅仅是一场工业革命,它还是一场服务业的革命”。现代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服务全球化已成发展趋势,加紧培育和壮大我国专业服务业刻不容缓。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生产业和生活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廊坊市是京津走廊上的一个年轻城市,为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科学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一、二产业发展和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环北京现代服务产业带。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引导一个地区要素流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是廊坊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强化城市功能的关键领域。针对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廊坊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新路,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赢得更高的发展效益。近年来,廊坊市瞄准京津高端休闲商务需求,充分发挥后发和区位优势,牢牢抓住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对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提升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廊坊市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会展经济、服务外包业、特色休闲旅游业,培育健康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规划临空经济,发展实验室经济,打造高尔夫产业基地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十大产业。同时,还以中部生产业和休闲旅游并举的服务业发展轴,通过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使廊坊市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

2012年1―10月,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21亿元,同比增长302%,是全市经济增速的328倍。2012年11月一期投资50亿元的中国人保北方信息中心项目集信息数据系统存储、管理、研发和保险金融研究、培训教育等于一体,是继“廊和坊金融街”等项目后,引进的又一大型金融服务项目。与此同时,总投资130亿元的中国联通华北(廊坊)基地项目、总投资98亿元的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总投资37亿元的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灾备中心项目和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梦廊坊”文化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网络经济、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项目都在加快建设。廊坊市现代服务业项目的积极投建,将会加大服务业增加值在廊坊市GDP中所占的比重。目前数据显示,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已达60%以上。

三、基于波特理论的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国内学者已经对现代服务业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尚慧丽(2010)从规模、结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任英华,游万海,陈雪梅(2010)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效益、创新能力、集聚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因素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毛一峰(2010)以广东东莞为例,提出生产业是链接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桥梁,通过研究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机制来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政府相互关联的六个因素。本文基于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见图1)来分析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旨在从宏观视角下研究影响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结合廊坊地区的特征,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本文将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要素概括如表1所示,并针对这些要素对廊坊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

廊坊市是一座区位独特的枢纽城市。位于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之间,市区距北京市和天津市中心区分别为40公里和60公里,距首都、天津两大机场各6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环渤海经济圈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廊坊市地处该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基础设施发展较好,境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其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需要丰富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支撑推动其发展。除上述自然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外,廊坊市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廊坊市拥有清华科技园、中科院廊坊产业基地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单位,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同时,廊坊市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引进400余名博士、硕士、高级职称或高技能人才。廊坊市人才密度指数达1772%,处于全省前列。而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廊坊市则远低于全国及京津主要城市,劳动力成本大约只相当于北京、天津的40%。这种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为廊坊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廊坊市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应定位在物流业和文化产业上,环渤海地区交通便利,易于形成重要的物流中心。而在文化产业上,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使其发展具有了明显的优势。拥有京津走廊的区位优势,让廊坊市对发展总部经济有了更大期待。

(二)需求条件

需求是现代服务业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有效需求能够不断刺激现代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最初表现为现代服务业的产品供给引导需求,逐渐演变为需求增加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和高级化,使现代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在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周期中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随着“京廊同城”战略的提出,廊坊市与北京、天津的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地处大北京经济圈腹地的独特区位,使廊坊市既得近海开放之利,更占京津辐射之先。处于全国大中城市和人口高密度区的枢纽位置,使廊坊具有广阔的市场覆盖面。立足廊坊市,近可连接京津两大直辖市,远能联通全国各地,既可占领北方市场,又能进军南方市场。

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依托京津产业的带动辐射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廊坊市现代服务业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廊坊市应重点发展基础性及生产服务性第三产业,成为综合性现代服务中心。

(三)相关产业支持

廊坊市还具有雄厚的的工业实力。2010年,廊坊市工业增加值达602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514亿元;人均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772784元上升到2010年的1436992元。据统计分析,截至2010年底,廊坊市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人均工业增加值相对于2005年分别实现了1475%、2439%和1321%的年均增长率。廊坊市工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05年的45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50%提高到2010年的4286%。2010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0项,获得授权专利920项,两项指标同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46倍和430倍。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工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成就和阶段性成果(见表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战略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廊坊市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增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三大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中比重最大的产业。

(四)战略结构和竞争

廊坊市以工业强市为导向,以融入对接京津为外驱动力,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为内驱动力,以区位优势发展总部经济,以市场化推进、信息化带动、协同化定位、创意化提升、现代化转变为战略途径。

在更广阔区域分工中廊坊确立了产业竞争优势和城市个性特征,以高端定位引领高端发展。2012年9月9日,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排名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与燕郊鑫乐汇购物广场成功签约,正式入驻燕郊。10月12日,永旺梦乐城(中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燕郊雷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即将入驻燕郊。这两个项目,是燕郊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其实现高端化、功能化、集群化和集约化发展的产业支撑。

近年来,廊坊市聚焦电子信息、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与京津错位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的精良增长,确保加速转型、加快发展两大任务齐头并进。

“十二五”时期廊坊市在高端服务业发展方面,缺乏与京津竞争的基础;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不仅有京津两市众多远郊区县,包括新城、新区、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等的竞争,同时面临河北省内各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

(五)政府与机遇

国家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以后,廊坊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次规划是廊坊市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京津的一次重大机遇,是运用宏观战略眼光、谋划未来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全面加强与京津的对接合作,紧紧抓住并利用北京启动“城南行动计划”和通州新城建设的机遇,以京津为坐标,与京津规划部门就基础设施、路网结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进行全面对接,研究编制了京津廊发展合作规划衔接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状图和规划图。

四、结论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的收益、成本、风险以及把握市场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廊坊市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廊坊市发展现代物流、网络经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的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的基础作用,鼓励技术改造与进步、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廊坊市应坚持生产业和生活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廊坊市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为加快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品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清凯,李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11):64-70

[2]尚慧丽区域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185-186

[3]任英华,游万海,陈雪梅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0):65-69

[4]毛一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以广东东莞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11):91-95

[5]Porter Michael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6):77-90

[6]王建华,靳昌松,张春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廊坊产业升级[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6):27-30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2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客户满意营销知识营销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法律服务业、文化服务业、休闲服务业、物流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租赁服务业等。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扬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服务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现代服务业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现代服务业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要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价值链,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定位不仅要让自己成功,而且要让别的行业也成功。如咨询服务业可以为金融业的业务拓展提供咨询服务,金融业也可为咨询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又如电信业可以为金融业的业务拓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业务等。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特征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高信息含量、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的“三新”、“三高”和“三低”的特点,使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具有下列特征: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很难感知和判断其质量和效果,他们将更多地根据服务设施和环境等有形线索来进行判断。因此,有形展示成了现代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互动行为,向传统的营销理论和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产品生产管理完全排除了顾客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而非顾客。而在现代服务行业中,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事实则迫使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正视如何有效引导顾客正确扮演他们的角色,如何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生产过程,如何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服务知识,以促使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和谐并行。若企业管理人员忽略这些问题,则可能导致顾客不懂自身的职责而使服务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而在这种情况下,顾客通常并不会责怪自己的失误而将之归咎于企业,认为该企业的水平低下,进而造成企业顾客流失。

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互动行为也严重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由于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工业企业在生产车间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无法适用于服务企业。要保证实际提供的服务达到每一位顾客预期的质量水平,就必须保证服务人员与顾客间取得充分的沟通,同时,服务人员必须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保持足够的应变能力。所以,服务产品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对服务过程及顾客的管理。

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的不可贮存性产生了对服务的供求进行更为准确地平衡的需要。与制造业企业相比,供给与需求间的“同步营销”,对确保现代服务业企业经济地使用其生产能力要重要得多。差异性易使顾客对企业及其提供的服务产生“形象混淆”。因为对于同一个企业,两家不同的分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可能出现一个分支机构的服务水平明显优于另一个的情形。前者的顾客确实会认为该企业的服务质量很好,而另一分支机构的顾客则可能认为整个企业的服务质量都低劣。这种“企业形象”和“服务产品形象”的混淆将对服务产品的推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服务不具有实体特征,从而使得服务的分销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点。有形产品可以在一地或多地生产,然后运送到中间商或最终用户所在地进行销售。大多数服务却不能这样做。对这些服务来说,要么顾客必须到生产设施所在地,要么生产设施必须运到顾客所在地。后一种情况,如教师、律师、会计师的“服务能力”,可以运到需要他们的地方。专家的咨询报告、税务文书、保险单这些服务的产品形式,也都可以运输。虽然如此,表述这些文件意义的实际服务却不能运输。服务不能贮存或运输的特性也给大规模地生产和销售服务带来了限制,所以现代服务业企业要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就必须比制造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性质

(一)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服务营销

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理所当然是一种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是指企业围绕着服务产品而开展的一系列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营销活动过程。服务营销与实体产品营销的主要区别有:

营销的对象不同。产品实体营销的对象是有形的,是可触摸的、可观看的、可品尝的,而服务产品是一种过程或行为;营销的主体是服务产品的一部分。服务产品的产生过程就是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顾客的互动过程。没有顾客产生不了服务过程,没有服务产品的提供者,顾客就无法享受服务;营销组合的要素不同。实体产品组合的要素是产品、价格、分销、促销4大要素。服务营销为7个要素,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人、有形展示、过程;服务产品质量的非标准化。实体产品的质量、性能有一系列的量化标准。而服务产品,由于人是服务产品的一部分,同一项服务由不同的人来提供或不同的消费者接受同一项服务对服务产品的质量评价不一。

服务产品的供求关系难以调解。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性及生产和消费的同时进行,从而使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虽然生产服务的设备、劳动力等能够以实物的形态存在,但它们只代表一种生产能力而非服务本身。没有顾客,这些产生服务的生产设备和人员就会闲置和浪费,但如果服务需求超过供给能力,又因服务产品无法在时间上进行调节、平衡而使顾客无法推迟购买服务。而实体产品由于可以贮存,所以在时间、空间上可以达到平衡。服务产品供求关系调节的好坏还将影响到营销成本的大小;服务产品的生产时间影响服务的营销效果和企业形象。如果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过长,会引起顾客的心理厌烦,使其对企业服务质量及形象产生负面效应,及时、快捷是服务产品营销的核心;分销渠道不同。实体产品的分销往往可以通过中间商把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顾客手中,而服务企业的分销常常与促销过程连接在一起;促销重点不同。实体产品的促销重点在实体产品上,而服务企业的促销重点在企业形象。只有企业形象才能减少由于服务产品缺乏所有权转移而带来的风险感。

(二)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客户满意营销

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等是一种客户服务业,因此,现代服务营销组合的要素,应包括“4C”(即顾客成本、便利、顾客需求和顾客沟通)、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7个要素。现代服务业营销观念与传统的营销观念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营销的基本要素从原来的4P变为4C(如图1所示),即企业的重点不是讨论生产什么产品,而是研究客户有什么需求;不是讨论产品定什么价格,而是关注客户的购买成本;不是讨论开展什么促销活动,而是想办法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不是讨论怎样建立分销渠道,而是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传统的营销是通过销售来获利,而现代服务业营销是通过客户满意来获利。

(三)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知识营销

现代服务业中的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知识产业性质,因此,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也是一种知识营销。知识营销是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知识营销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将逐步成为现实,竞争将愈演愈烈。其次,竞争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共有信息技术,共享知识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环境。

营销产品发生了质变,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知识型产品所替代。这些知识型产品的营销要求营销者不仅要深谙营销技巧,同时也要掌握产品的知识含量,能够把这些知识推销给消费者。如果营销者对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使用功能、维修知识一知半解,对消费者的询问含糊其辞,产品售出发生故障时也不能迅速提供售后服务的话,那么消费者将失去对产品的信任和耐心,营销也就很难成功。

营销方式发生质变。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这种传递是单向的,往往是营销者比较主动而消费者处于被动,信息反馈速度慢,而且成本较高,因而往往不能制订适宜的营销战略。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的实现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不仅营销部门可通过网络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大大减少了营销环节,从而降低了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营销部门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愿望与要求,促使企业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营销的结果不同。传统营销的结果往往有利于企业和营销者,因为其营销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在于能更多更快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知识营销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也能使消费者放心地消费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使消费者获得了有关产品的知识和使用技巧。

知识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营销思路:传统营销将占有已确定的市场为目标,以营销管理成本取胜,是内向型的营销模式,具有规模有限性、时间阶段性、市场封闭性三大特征;而知识营销则以创造未确定的市场为目标,以新知识、高科技概念取胜,是外向型的营销模式,具有规模无限性、时间长远性、市场开放性三大特征。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特征,决定着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是一种服务营销,是一种客户满意营销,也是一种知识营销。

参考文献: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3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及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高层次化及经济服务化、制造业发展到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要更多地依靠生产业来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的产物,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一个地区能否为其在准入、经营、定价等方面提供富有活力的制度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1980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由56%升至63%。其中,主要发达国家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61%,低收入国家达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呈不断增长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比重在加大,主要工业国均达50%以上。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2006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已转向服务业。可见,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在未来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将主要取决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紧密联系。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CBD(中央商务区)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成若干个微型CBD,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城市,都经历了单个CBD到微型CBD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其中,伦敦的微型CBD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的CBD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分阶段逐步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微型CBD;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微型CBD,很好地适应了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且多元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以下特征:(1)统一规划。打造城市名片,新老建筑结合,保护历史风貌。(2)功能集聚。依托信息网络和交通枢纽,功能配套完善,形成产业高地。(3)形态新颖。开发地下空间,建造空中连廊,楼宇连通,人车分流。(4)生态协调。环境优美和谐,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集约利用。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因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只有走出一条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具有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从而可为服务经济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优势。 在土地和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是节能降耗、环保和节约用地,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集约用地、提高效率的典范。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同时,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吸引人才,扩大就业。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载体和改善城市形象的新亮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微型CBD,能塑造城市功能和特色,显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形象,凸显城市的竞争力。

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配套和品牌效应的特征,客观上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通过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宽了市场空间。  4、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集聚区会成为总部集中地,能把商业、会展和各类服务业集成,为总部集中地服务。二是集聚区是辐射全国的重要载体,而区域经济也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

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效应

到2010年,上海市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全部建成。目前,这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集聚效应得到拓展,更好体现了微型cbd作用。如,静安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以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和行业发展。两年内共完成85个商铺的升级工作,调整和引进161个国际品牌,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或上海的国际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共ll家,全方位提升了静安南京路商圈的能级和品位,从而带动静安区的发展。卢湾淮海中路国际时尚商务区,以“淮海中路”、“新天地”为核心,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世界品牌旗舰店,“太平桥”地区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品牌聚集地的雏形初现,有望达到国际水准的国际大都市商业商务中心。黄浦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以商业、旅游、文化和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突出体现了上海商旅文结合的服务业发展新思路。

2、在空间布局上,由上海市中心地区逐步向周边重点地区分散化、多极化发展。如,青浦赵巷商业商务区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2006年4月份试营业以来,集聚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品牌,日均销售额200余万元。七宝生态商务区结合外环线绿地林带建设,打造商务商业集聚地。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凭借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便利,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成为奉贤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和抓手。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4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01403

1引言

作为江苏省唯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宿迁,正快速的向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迈进。近些年,宿迁市顺应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三产结构上升到13.8∶47.8∶384,宿迁市服务业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日益增大。

但是,宿迁市依然存在许多结构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宿迁市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科学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是宿迁市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考虑到现代服务业门类繁多,各产业发展所需资源不尽相同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有重点、有先后、有层次的培育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某一具体产业就变得十分重要起来了。

2现代服务业与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2.1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一词,最早出现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它是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备“高技术、高知识、高层次、高附加值”四大特性,这也是国内学者的普遍认知。

现代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生产业的生产业和满足个体及家庭精神物质需求的现代消费业。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界定有所不同。方便后期实证分析中数据的获取,本文主要是按照我国统计年鉴中行业分类的方法,用第三产业下面的14个类别中选取现代服务业的门类。

考虑到宿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初步确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金融业为备选主导产业,这几大产业增长较快,其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八成以上,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支撑作用显著。

2.2主导产业及其选择

主导产业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定论,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论述。一般认为,主导产业应该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基础,并且带动作用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绝大多数学者认主导产业应该具备“发展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劲、影响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四个方面的特征。

目前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大多数还集中于宏观层面产业领域,而以现代服务业为对象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成果不多,仍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只有寥寥数人研究城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大多采用因子分析法或多级熵值法对省会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理论构建指标体系,确定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群。比如朱研琦(2010)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洛阳市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了由房地产;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与地质勘探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四个主导产业。熊瑛(2012)以产业比较优势、固定资产投入、产业发展潜力、社会经济效益四个标准为根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长沙市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了金融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这五个产业为长沙市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向露(2013)以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为客观依据,利用多层级熵值法计算相关指标,确定了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3宿迁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模型构建

由于宿迁市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现有资料的不完备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主导产业选择的问题转化成备选主导产业评价的问题。以主导产业的四个特征为评价准则,对课题组给出的若干备选干主导产业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给出宿迁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排序。

3.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以发展基础、创新能力、影响能力和发展潜力四个维度构建宿迁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模型,并结合层次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在几个备选的主导产业中确定宿迁市应该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

(1)C1发展基础。能够被列为主导产业,首先要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而且在与区域内其他产业比较中具有相当的发展基础优势。发展基础一般由产业规模和产业集聚度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衡量。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是所有评价准则中最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群雄并起”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很难成长。

(2)C2创新能力。不仅要有发展基础,而且要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主导产业能否获得持续的成长关键要依靠主导产业本身的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将会很快被社会淘汰。主导产业的持续成长必然离不开其创新能力,这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观念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具体要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前者主要考虑科研经费及人员的投入,后者主要是依靠劳动者报酬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3)C2影响能力。主导产业在享用较多的地区经济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无法带动周边产业共同成长的话,那么其主导作用也就无处谈起,所以影响能力也是主导产业的一大特征。主导产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周边产业的带动上,没有“火车头”的意识将很难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4)C3发展潜力。是否具备把控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主导产业的另一重大特征,没有发展空间的产业不能称之为主导产业。这种在未来可能经历“过山车”式发展的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伤害。发展潜力方面主要依靠发展速度和市场前景这几个方面进行评定,这其中发展速度考虑增加值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市场前景则考虑需求收入弹性。

宿迁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模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即评价的总目标,排序并选择出主导产业。第二层为准则层,即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准则,包括上述的C1发展基础、C2创新能力、C3影响能力和C4发展潜力四个指标;第三层则为方案层,由参与选择评价的五个备选主导产业。建立这种层次结构后,主导产业选择就变成对备选主导产业的优先次序评价的问题了。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3.2建立判断矩阵

各评价准则在主导产业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相同,一般用数字1-9以及其倒数作为判断尺度来定义判断矩阵A=(aij)n×n,具体可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每个主导产业的优势都不同,各备选主导产业的比重排序如下:P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排在第一位,然后依次是P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P4(卫生、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业)、P5(金融业)和P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宿迁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

主导产业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只看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而应该将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权衡。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宿迁市现代服务业各备选主导产业选择的综合评价值。如表3所示。

考虑到目前宿迁经济发展的实际,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导致经济资源分散,难以突出重点。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以2个为最佳:一是基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现代软件与服务外包,以及电子商务应用产业;二基于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物流业。调研数据表明,2014年宿迁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累计完成业务量1.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1.65亿元,位居江苏省第三。

参考文献

[1]BadalonaSanchez A,CatoMilan P.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An Analysis From the Nordic Countries and the Atlantic ARC[J].The IUP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3,11(1):5871.

[2]Olympia N.The Market Value of Human Capital: An Empirical Analysis[J].Annals of Faculty of Economics,2012,1(2):256264.

[3]Schmitt P,Harbor L G,Dis A T,et al.Urban Resilience and Polycentricism:The Case of the Stockholm Urban Agglomeration[M].Resilience Thinking in Urban Planning.Springer Netherlands,2013:197209.

[4]张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4,(3):111117.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5

关键词:青岛 现代服务业 发展 金融支持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体现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为重要。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全面、深入支持。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新兴性五大基本特征。

二、青岛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从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情况看,截至 2008年底,青岛金融机构服务业贷款余额1365.5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7.5%,低于同期全部贷款余额增速 2.4个百分点,服务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低于 2007年0.6个百分点。服务业贷款内部结构不均衡,仅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个行业贷款余额便占到服务业贷款余额的三成左右。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总量等方面原因,目前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因素,其中金融支持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投入有限。现代服务业中很多产业属于高投入行业,一些重点项目单靠企业自身难以完成,政府投入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保证。青岛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先天优势在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投资,政府的先期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青岛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许多方面的建设都急需资金,受制于此,使得对现代服务业的资金投入总量比较有限。

(二)信贷投入有待加强。除房地产企业以外,青岛现代服务业企业多数存在固定资产少、轻资产运行的特点,在寻求信贷支持时往往遇到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加之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经营机制较为灵活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针对现代服务业特点进行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实际融资规模较小,贷款增速较低。

(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从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看,由于企业规模、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利用直接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需求的不强。目前青岛市仅有2家主营现代服务业的上市公司,而近几年新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制造业企业。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仍然未有突破。

(四)现代服务业金融产品创新有待突破。现代服务业不同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也存在差异。例如同属服务业的房地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金融需求就截然不同,房地产企业更多倾向于优惠贷款、上市融资等,但文化产业对无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市场、担保体系建设等需求迫切。而从青岛实际看,目前服务业信贷产品仍主要以传统产品为主,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还比较少,缺乏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总体金融服务环境仍有待改善。

三、金融支持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应结合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实现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经济交易等功能,大力推进青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一)发挥各自业务优势,找准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切入点

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社会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客户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发挥机制灵活等优势,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要准确定位,以服务社区经济发展为己任,重点为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经济,大力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

要紧密结合青岛实际,重点加大文化、旅游、物流、会展、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青岛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实力。

(二)加大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

应积极挖掘现代服务业中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根据服务业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开发多层次的信贷创新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对信誉度高、资产质量良好的成长型服务业企业,可采取公开统一授信的方式,适度扩大授信额度,积极推行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托管和对公客户活期存款账户透支等特定资产项下信贷业务品种,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信誉良好、收益稳定的服务业主,可适度发放企业主创业贷款或提供具有一定透支额度的贷记卡等金融服务;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可以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财产抵押质押的方式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信贷资金额度扶持;对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和业主,适应其短、少、频的资金需求特点,可在适当增加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及财产权利质押等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或联户联保贷款业务。同时,政府应适度为相关企业融资提供贴息、担保等政策扶持,有效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完善服务业信贷管理体系,健全信贷营销和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等规章制度,从业务处理、运作程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信贷政策,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水平,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可持续支持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特征范文6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增长动因是主导产业的培育,而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主导产业大跨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服务业的快速集群发展,离不开相关鼓励政策和设施配套,通过政府的规划和扶持,能引导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强大的内需,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集群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17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45203016)

收稿日期:2015-05-08

1 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1.1 以主导行业促进整体服务业的发展

从整体上讲,美国服务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个体需求拉动服务经济阶段、中间需求拉动服务业经济阶段及信息技术拉动服务经济阶段,因而美国服务业发展的转变过程可以归结为:个人服务业、生产者服务和信息服务。在第一阶段,美国的主导服务业是个人服务和家庭服务,主要是为满足小个体和小群体需求而产生的以简单流通业为主的服务业结构;在第二阶段,美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成了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专业中间服务机构的诞生。在该阶段形成了以生产者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并存为主导产业的服务业结构;在第三阶段,一个标志性特征是信息技术业改变了美国服务业的面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催生了新的业态,还大幅度优化提升了服务业生产效率,形成了以信息服务、公共服务业和知识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服务结构。

1.2 以产业集聚形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美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集聚性的发展模式。例如,纽约中心的曼哈顿地区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以会展业、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为辅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该地区中心商业区已成为纽约市发展的助推器,并使得纽约市吸引了大量的跨国性行业组织的投资,确立了纽约良好的国际形象。据统计,曼哈顿中心商业区的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成交额占美国全国房地产市场同类型房产成交额的4成,纽约市的电话通信量占全美国的21%。

1.3 以跨国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正确性在美国对外贸易转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本遵循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理位置临近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欧洲地区占有5成以上份额;而亚非拉美地区由于地址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占比较小。当前,美国服务业转移已经由当初的制造业追随型,逐渐转变为自主性扩张型的发展模式。

2 英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2.1 金融业主导,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英国的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引领了大伦敦地区和英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较为完善的银行、证券市场体系,满足了各类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成熟灵活的风投基金资本投资额占整个欧洲地区的42%。伦敦作为欧盟最大的资本主义市场发源地,是国际金融、物流、咨询中心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险、场外金融交易、基金管理中心和外汇交易市场。不仅在英国经济中,在国际金融领域,伦敦金融城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服务业等级化、功能化、多极化的空间分布特点明显

为了实现刺激需求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伦敦在城市规划上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和论证,并遵照实施,现已形成了等级化、功能化、多极化的空间布局模式。20世纪中后期,伦敦通过对泰晤士河码头区的重新规划、建设,将原先的货船装卸码头改造成了市内的第二个中央商务区。全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专业化让伦敦的现代服务业区位渐演化成具有明显等级体系和功能定位的空间分布。金融服务业在英国的良好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在本国良好的工业基础、高度发展的服务业、比较完善的产业集聚共同作用下,因为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3 以点带面,多层次发展

通过对泰晤士河港口区的改造,伦敦金融服务业奠定了以城市中心为基础向内城区辐射发展的基本框架。位于伦敦郊区的大量新兴商务区作为配套支撑,则进一步完善了伦敦的多点集群式发展体系。这种空间发展模式在突出中心城市对金融监管、配套水平和行政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了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兼顾了生态功能和集群综合效应。

3 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3.1 发展区域呈现辐射化发展特征

不同于纽约的中心区就地膨胀发展模式、伦敦的中心区抑制发展模式,东京大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是将市中心膨胀化发展战略和外围地区多点截留双元战略进行结合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对发展圈进行合理的区域职能分工,保持各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出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东京大都市圈由“一都七县”构成,其中东京是这个大都市圈的核心。东京的每个区并不是在每个产业功能上都居于主导地位,主导地位集中于金融、批发、信息、专业服务等相关产业,这些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一都七县”这些地区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呈现多层次、网络化、多样化的结构特征。

3.2 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垄断财团

日本企业中,大量存在着交叉持股的现象,各个财团在本国银行、大型企业中的股权关系错综复杂。大型银行向大财团提供资金层面的支持,大财团使用资金投入到自己持股的大型企业,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则被大型企业纳入到自己的产业链中,成为主要的供货商或者分销商。虽然大财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垄断行为的产生,但是在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种大财团主导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日本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

3.3 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化发展

日本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协调,结合本国实际产业发展状况,来促进各个行业间的关联发展,从而达到各行业的良性发展循环。产业联动方面,日本发达的通信业带动信息产业发展,而信息服务业又带动了相关的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通信业作为连接检索中心库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对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日本学术情报中心联网了日本国内69%的国立大学,62%的公立大学,53%的私立大学,下设8个逻辑子网,实现了与国内主流学术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

4 美国、英国、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集群化发展的趋势。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通过工业化阶段的积累,拥有了完善的产业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制度。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外在物质配套条件作为承载平台,更需要一套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制度条件作为保障。便利的交通条件、宜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通常的信息沟通硬件等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配套条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相关部门的监管体系、法治建设、统一的行业标准等因素则构成了的制度环境,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2)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密集度、高成本、高人力资本特点。美国、英国和日本得益于其发达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不断从世界范围内吸引相关领域人才,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

(3)美国的金融产业和IT产业,英国的金融产业,日本的制造业均在全球市场中居于强势地位,正是工业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这些优势产业,为三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产业基础,为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了条件。

(4)美国、英国、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努力开发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世界市场中参与竞争。更大的市场,所带来的不仅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Thomas A. Hutton. Service industries, globalization, and urban restructuring within the Asia-Pacific: new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and planning responses Progress in Planning[D]. Volume 61, Issue 1, January 2003

2 代文,秦远建.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3 张洁,芮明杰.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借鉴[J]. 改革,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