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资本市场 结构失衡 结构优化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性,使得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对资本市场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将会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一、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证券品种结构比例失调
资本市场的三大基本证券品种是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在美国,这三种证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是公司债券50%~60%,政府债券20%多,股票20%左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交易品种主要包括股票、国债和基金三种,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的交易规模小。我国虽建立了期货市场,但交易品种仅限于大豆、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至今尚未推出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在发达国家已广泛交易的衍生工具。交易品种的单一使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应有的风险对冲机制。
2、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失衡
目前,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制衡和保障机制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弱点而无法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主导市场的证券交易机构多为国有部门派生机构或由其改制而来的不规范的股份制机构,由于这些单位利益与约束的非对称性,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风险约束机制。市场缺乏需要规避风险的理性投资主体,造成市场主体与主导性群体的错位。市场投资主体结构的失衡使市场隐藏着潜伏的异常投机冲动的制度基础,导致了证券市场突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
3、市场组织结构失衡
(1)资本市场形态结构的畸形。注重有形市场的建立而忽视无形市场的发展,使得所有资本交易都集中在有形市场。有形市场的单一发展造成了资本市场形态结构的畸形,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对资本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任何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无形市场及场外市场都是资本市场的主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肩负着特殊的制度转型功能,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来推动传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变革公有制的传统实现形式。因此,如果囿于有形市场,就会阻碍资本市场的制度功能,影响经济转型的进程。
(2)资本市场级次结构混乱、层次不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混乱、错位,两个交易所都没有形成级次优势。到目前为止,资本交易被限定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严格禁止,从而柜台市场得不到发展。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大量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因股票无法交易既影响股票的流动性,也使企业的资本无法流动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所有企业都要通过两个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不可能的,在以额度分配与行政审批为基础的发行与上市连续进行的体制下,往往会出现应该上市的企业因额度、指标限制而不能上市,一些并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却成了上市公司,导致上市企业良莠不齐,影响市场的发展。事实上,在我国没有交易所之前场外市场就已经存在,在证券交易所建立之后,场外市场仍是屡禁不止,不规范地存在,这说明场外市场的制度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开展场外交易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起交易所与场外柜台市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布局,才能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会使那些已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而具备了上市条件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的绝不能上市,只能在场外交易,当达到条件以后才能上市。
(3)市场分布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内地两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均在东部地区,中西部缺乏市场布局,区域性市场又得不到发展,不适应中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快中西部地区市场体系的建设,增加市场布局。同时,仅两个交易所不能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应根据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适当增加交易所数量,使各交易所之间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级次结构,平衡市场分布结构。
二、资本市场结构优化的措施
1、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产品工具结构
中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创新投融资产品。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积极发展期货、期权、远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理顺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关系,构筑起金融市场多个子市场之间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积极满足稳健型投资者的需求,发行长期国债、蓝筹股,满足风险喜好型投资者的需求,发行高风险的创业型公司股票、股票指数期货等。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在不断完善投资主体结构继续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机构投资者运作条件,并应积极扩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补充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渠道,允许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参与组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并规范发展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力量,使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从而保持市场的稳健运行。同时,应尽快解决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的融资问题,积极引导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规范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行机构投资者的股权多样化,进一步完善机构投资者的治理结构,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交易体系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成长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扩展资本市场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一元化的主板市场(全国性集中交易市场)。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市场,是满足成熟大中型企业的融资需要,对上市公司规模、赢利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但上交所与深交所之间在功能定位、上市规则和交易程序上几乎完全一样,从而产生了在我国两个功能与规模几乎相同的主板市场并存的现象。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看,可以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基础,将深圳主板并入上海,形成真正的全国性集中交易市场,以适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2)逐步推进建设创业板市场(高成长企业市场)。类似于美国的那斯达克市场和英国的全国性二板市场AIM,定位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服务,特别是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便利,以促进科技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从我国资本市场的需求和决策层面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借鉴和汲取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深交所可朝着这一模式分步发展:首先,将发审委已通过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小盘股在深交所集中上市(已经实施);其次,研究降低上市的门槛,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可不要求现实业绩,主要看是否具有高成长性、是否有活跃的业务活动记录;最后,待时机成熟,把中小板块分立出来,成立二板市场,也就是创业板市场。
(3)积极构建区域易市场(三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区域性资本市场具有分散交易又相对集中管理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面向地方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为其提供融资的便利,满足不能在全国易所上市企业的流通要求,同时三板市场可以发挥退市板的功能,为主板和二板市场提供退市通道。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服务。在推出三板市场、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后,应对三大板块给予合理的定位并建立相互衔接的协作机制,即使三板市场的入市条件最宽松。如果企业经过入市培育,条件满足二板市场的上市要求,可转入二板市场,再进一步转入主板市场;反过来,如果企业经营不佳,就会逐级退市,由此形成三板市场、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有效结合的递进式、梯度型、无缝隙的市场体系,以顺利实现退市和转市机制,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功能互补、结构均衡、协调发展的资本市场交易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赵振全、蒋瑛琨等: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2] 焦方义:论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效率[J].经济学动态,2003(1).
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成本管理;措施建议
一、设立健全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由上至下包括成本管理委员会、成本管理办公室及基层成本管理组,这些组织机构能否高效运作决定了成本管理的效能。成本管理委员会是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总会计师负责,企管、计划、生产运行等经营职能科室组成,其职责是:制定成本管理的总体政策,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审议成本分析报告,进行成本重大决策;成本管理办公室具体执行成本管理委员会的任务,由各部门负责人和企业管理科组成,其职责是:制定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制度和规定,指导、审查企业各部门编制成本预算方案并编制企业的总预算,监督企业成本控制的执行,对成本控制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基层成本管理组由各部门和车间的成本管理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本部门成本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和总结。健全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必须与企业组织机构相适应,与企业业务特点和规模相协调;必须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必须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效能,促进成本控制有效实施。
二、抓好成本考核的基础工作
抓成本管理,首先要从基础工作抓起,扎实的基础工作是顺利开展成本管理的前提。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技术经济情报以及数据管理和资料贮存等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加强成本管理的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统一管理,责成企业管理部门主管这项工作,统一规定成本管理的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格式、内容和计算方法以及填写、签署、报送和存档等管理办法。企业应当做好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根据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组织情报收集、明确情报重点、进行数据加工,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提供相关的经济数据。企业应当建立电子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商品销售等数据进行收集、存贮和检索,把数据变为信息。信息工作涉及企业所有科室和车间,各部门应加强审核,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成本管理的数据记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有些企业成本管理混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没有做好。一旦重视了这项工作,就可以很快扭转被动局面,所以有人比喻企业成本管理好像一棵大树,基础工作是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三、材料采购是成本管理的源头
采购成本作为企业最大费用构成部分,在整个制造成本中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可以说。采购行为提前决定了企业最终产品的成本,是成本管理的源头。业应当成立以厂长为主任,副厂长、总会计师为副主任,企管、招标、纪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招标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供应市场调研分析,供应商审核与选择,控制材料采购数量和质量。招标委员会中专门设立信息询价小组,广泛收集各种材料的市场信息,综合测评材料市场产量、质量和价格,给竞标、提供采购可比价;招标委员会中还要设立材料成本分析小组,对所采购的材料成本开展分析,提出材料采购参考价,作为竞标的重要指标。企业招标委员会通过网站、报纸、杂志和电视广告等发出招标公告,加大采购材料内容的公开力度。在公正、公开的方式下,通过现场竞争、事后评审办法,择优选用供应商。评审必须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和财务状况,材料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以及供货时间等因素。实践证明,企业实行材料公开竞标采购,既保证了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又杜绝了因回扣导致的腐败行为,可大大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四、成本责任是成本管理的重点
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国际游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股市规模
引言
国际游资又称国际热钱,是指游离在一国实体经济之外的,承担高风险,并伺机寻找高利润的一种短期投机资本。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资本自由化与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际游资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领域中越来越为活跃的部分。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资金的跨国流动也愈加频繁,原有的证券中介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正在被打破,国外实力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中介机构的进入,正在加剧竞争的程度。因此,研究国际游资是否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壮大、导致金融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探讨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对加强其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背景
(一)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规模的估算
对于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具体规模,我国目前并没有官方统计的国际游资规模数据,而且学术界也不存在统一的统计方法。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2006)采用的估计方法为基础,利用公式:国际游资的月度流量=月度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外商直接投资),简单地估算了2001年10月至2011年9月流人我国的国际游资基本数额(本文记为M)。
由柱状图可知,我国国际游资的流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11月之前,我国国际游资的流入基本为负数,即我国不但没有国际游资流入,反而存在小规模资本外逃的现象;第二阶段:2002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此期间,开始陆续地出现了零星的游资流入,但规模不大;第三阶段:2007年2月至今,开始出现了规模渐增的游资流入,但少部分月份也出现了资本流出,这可能与我国加大外汇管制的力度有关。
(二)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路径
目前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外资进出入我国要经过严格的监管。而国际游资进入我国的方式十分复杂和隐蔽,但最终总结起来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经常项目流入。如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的虚假贸易手段,或通过诸如交通运输、维修、等各项服务提供的非贸易手段,收到高于其自身价值的资金,从而注了国际游资。
2.通过资本项目流入。近年来,随着我国日益宽松的投资环境及资本项目的开放政策,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外商直接投资、增资、甚至虚假注资等都给我国引入了不少国际游资。
3.其他一些行为,如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投资资金、在银行结售汇方面大量的无实际交易的结汇行为、跨国公司的投机活动等也会造成国际游资从流入国内。
二、理论分析及假设
(一)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原因浅析
国际游资对崛起的中国具有很高的逐利趋向,有学者认为,国际资本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大多是看准了中国市场的高额利润和丰厚的投资回报,因此本文暂且假设我国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和股市规模的壮大有可能是吸引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原因之一,对此,后文会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国际游资流入我国可能还包括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1.人民币升值预期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外资也预期到人民币升值的空间,纷纷对人民币进行炒作。事实上,人民币汇率解冻后,近年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也较大,这对国际游资来说就成了诱人的蛋糕。
2.中国市场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近年来,由于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衰退迹象,经济不景气,美国在防紧缩,中国在防通胀。相反的政策导向,使得中美两国利率差的逐步扩大。根据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资本就会流入我国进行套利,从而引入了大量的国际游资。
3.金融自由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和发展,而金融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效应,以及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带来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对游资的空前膨胀发挥了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
(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的初步分析
国际游资存在的目的就是投机。在经济学上,投机是一个中性词,因此国际游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一把双刃剑。
从正面影响来看,首先,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入活跃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交易,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同时,投机者自愿承担风险,以期望获取盈利,在这一行动过程中消除套期保值者的风险。然而,从负面影响上来看,国际游资的流动是一种纯市场性的投机行为,它会误导我国的资本配置,异化证券投资功能,破坏价格均衡机制,制造资本市场虚假繁荣,引发我国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而这种过度投机的操作方式最终会将我国资本市场引入背离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并最终给金融危机的爆发留下隐患。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的A股市场在2007年的牛市阶段8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就从3000点冲到6000点,同时也正好是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入的时期。因此我们假定国际游资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国际游资的急剧流入,而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流动相反又会冲击我国资本市场。那么,这种假设是否合理呢?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结论,下面以中国A股市场为例,对这二者的相互作用的关联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及检验。
三、实证分析及检验
(一)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本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主要考虑股票价格(P)与股市规模(S)。对于股票价格,道氏理论把收盘价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因为收盘价是对当天股价的最后评价,大部分人根据这个价位作为交易的参考。因此本文用上证收盘A股综合指数来表示股市价格,月度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2001年10月-2011年9月我国上证收盘A股综合指数
对于股市规模(S),由于考虑到股市规模的壮大,会导致特定时间内当时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数增大,因此本文用上交所A股流通总市值来表示股市规模,月度数据如图2所示:
图3 2001年10月-2011年9月我国上交所A股流通总市值(单位:亿美元)
对时间序列的分析一般基于较大量的样本数据,因此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均为2001年10月至2011年9月,以月度为单一样本,共120个。所采用的计量工具为Eview3.0。
(二)对变量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1.平稳性检验
本文按照一般的思路,从平衡性检验开始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法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1 M、P、S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C,T,L) 统计值 类型 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检验结果
M (0,0,12) -2.0696 水平值 -2.5849 非平稳
P (C,0,5) -1.4115 水平值 -3.4865 非平稳
S (C,0,5) -1.1321 水平值 -3.4885 非平稳
M (0,0,12) -4.8927 一阶差分值 -2.5852 平稳
P (C,0,5) -5.5085 一阶差分值 -3.4870 平稳
S (C,0,5) -3.9789 一阶差分值 -3.4890 平稳
注:(C,T,L)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L表示滞后项
由表1可知,M、P、S均在1%的水平下拒绝了平稳性假设,但序列在一阶差分值条件下具有平稳性,可见三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因此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2.Johansen检验检验
变量之间若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就可以认定变量之前有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比较常用的Johansen检验进行协整分析。
表2 变量(M P)的协整最大值检验结果
特征值 统计量 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假设的协整关系数
0.165422 26.85512 19.96 24.60 无
0.051330 6.059821 9.24 12.97 至多1个
表3 变量(M S)的协整最大值检验结果
特征值 统计量 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假设的协整关系数
0.217827 29.93158 19.96 24.60 无
0.014489 1.678482 9.24 12.97 至多1个
由表可知,两表的第一行均为不存在协整关系的零假设,即认为两个序列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得出,最大值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不能拒绝零假设。而在至多一个根的情况下拒绝原假设,这表明模型中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由于模型都只有两个变量,可以得出M与P之间、M与S之间分别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基于以上的结果,可以采用Granger检验法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由于Granger检验结果对滞后期的选择较为敏感,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对变量分别进行滞后1、2、3、4阶的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从检验结果可知,在分别滞后1、2、3、4阶的检验中,模型均不能拒绝“股票价格不是国际游资的原因”、“国际游资不是股票价格的原因”、“股市规模不是国际游资的原因”,即认为股票价格的上升不是吸引国际游资的显著原因,国际游资的流入也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这个结论也与刘莉亚(2008)的“游资对股票指数变化的影响并不具备统计显著性”这一研究结论相一致。同时股市规模的壮大也不是吸引国际游资的显著原因,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然而“国际游资不是股市规模的原因”这个假设在滞后1、2、4阶的情况下,模型均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在滞后3阶的情况下,模型可在11%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即可以认为国际游资的流入是股市规模壮大的显著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国际游资流入中国,有一大部分会流入股市,导致股市规模的壮大。
四、结论及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国际游资流入中国并不受股市变化的影响,有可能是套利、套汇活动的驱使或是房地产指数吸引等因素所致,关于这方面,本文尚不作更深入的探讨;2、国际游资确实有一大部分会流入股市,导致了股市规模的壮大,但不会引起股价显著变化。对此可能的解释是:
第一,虽然我们有90%的把握度解释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后,确实有一大部分流入了资本市场,但是国际游资的流入量相对于整个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还有部分游资是流入了房地场市场等,而不仅仅是股票市场。由于其去向难以时刻追踪,因此我们更要警惕其规模的恶意扩大对资本市场造成的负面的冲击。
第二,国际游资之所以不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各个主体的投资行为并不一致,他们通过相互抵消,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单个主体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然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许多人投资股票时都还很盲目,因此倡导理性投资,培育投资者风险投资意识,防范“羊群效应”,在特定的形势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国际游资的流动对股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说明决定股指变动是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国际游资尚不足以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应更多的是资金以外的因素,如市场信心、行业景气、宏观经济政策等等。
因此,对国际游资带来的冲击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国家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和有力措施,如加强国际游资的监管,防止经济泡沫产生,设法削弱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自身结构问题,努力控制国际游资进一步流入的投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李振宇,于文涛.国际热钱流入的影响分析与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7):35-36.
[2]叶军,何文忠,国际热钱流动对中国A股市场的影响[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2):
79-87.
[3]刘莉亚.境外“热钱”是否推动了股市、房市的上涨[J].金融研究,2008(10):48-70.
[4]项卫星,万达.国际资本格局流动的变化对新兴国家市场的冲击[J].国际金融研究,2011(07).
[5]曲凤杰.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状况及统计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40):14-20.
[6]吴立振.金融开放背景下的国际游资研究问题综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3).
[7]王世华,何帆.中国的短期资本流动途径和影响因素[J].世界经济,2007(11).
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资本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低效率和普遍大面积亏损问题十分突出,尽管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攻坚战已取得胜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国有企业脱困的基础并不牢靠,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些深层次、核心问题尚未被全面解决。因此,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
1.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优化资本资源的高效配置
1.1完善融资功能,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高负债率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是指资本市场作为联系和沟通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纽带,实现社会闲散资金直接向筹集企业集中,即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去的功能(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l994)。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可以拓宽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直接融资增加自有资本,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2完善监控功能,强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外部市场监控资本市场可发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有效监控的重要功能。股份公司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但一般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董事会全权代表股东行使监控权,即选择和监督经理人员的权利;经理人员拥有企业日常的经营决策权。
1.3完善流动,促进企业产权重组,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性调整资本市场产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出资者提供基本的流动性便利,以解决出资者可能遇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一点在股票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就是资本市场的流动。当然,流动是建立在资本市场界定产权功能基础之上的。流动的发挥对于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特别是监控机制的运作、对于投资者风险的控制和分散、对于企业产权的重组,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重组乃至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性调整。
2.国有企业改革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与创新
2.1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
2.1.1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尽管融资功能被过分重视以至于扭曲为“圈钱”,但我们仍然要重视利用这一功能,为高负债又急需发展资金的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与提高全社会资本资源配置效率这两大目标并不矛盾,是可以有机地协调在一起的。
2.1.2完善资本市场的监控功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监控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企业存在一个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的,而后者又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所在。因此,建立并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解决国有股的产权主体问题,真正确立一个能对国有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第二,改变股权过度集中的状态,在国有企业中引入共培育其他经济成分的产权主体,逐步减持国有股,放弃对个人持股的限制,逐步让比国家更有效率的自然人成为企业的投资主体;第三,逐步统一分割的资本市场,解决国有股最终全部流通的问题,完善所有者的控制权。
2.1.3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国有企业重组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性调整。首先,逐步使凝滞的国有股权在减持的基础上流动起来,这既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也是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鼓励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采用兼并、收购、租赁、托管、联合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和资本经营,实现全新意义上的规模集中,从客观上起到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培育战略性产业,进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逐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和产业群;第三,在对国有企业上市改造特别是重组的过程中,要逐步建立投资银行体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投资银行不是一般的商业银行,它的重要功能是为企业上市提供服务,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活动,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配置资本资源作用的发挥。
2.2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2.2.1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全面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办,让市场自主地决定进入和退出、扩张与收缩、分化与组合等问题,切实让市场成为稀缺的资本资源最合理、最充分、最有效配置的场所。当然,有关市场健康发展的金融制度、公司制度、会计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也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
2.2.2组织创新。首先,要健全法制建设,强化执法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业的自律性 组织,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作用,统一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协调各部门的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机构的权威性,从组织上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其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塑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研究、制定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战略,对业已存在的产权交易中心、证券交易中心等各种初级、原始形态的场外交易市场进行整顿,将其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以形成覆盖全国的多层次交易网络体系,满足市场上不同主体的需要。
2.2.3结构创新。在债券市场上,加大企业债券的发行力度,推动国债的品种、期限、利率 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在股票市场中,改变畸形的股权结构,逐步解决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转让的问题;改变单一的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基金在内 的各种机构投资者;改善上市公司的行业、区域和规模结构;调整券商的经营结构等等。
2.2.4工具创新。工具的创新意味着业务的创新,业务的创新意味着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在这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如开放式国债投资基金、零息债券、可换股债券等;资产证券化;债券期货、期权、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各类衍生金融工具;国有股减持与流通;增发新股;股票回购;兼并收购等等,都是大有可为的创新领域。
【参考文献】
[1]葛兆强:《资本经营的现实误区及其矫正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16期.
[2]邵勋:《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资本运营》,(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16期.
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5
印度的经验值得借鉴。1999至2006年间,Infosys 和Wipro等印度公司应对急剧增长的外包需求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大量建造自己的培训中心,按需定制培训项目。例如,Infosys 设在Mysore 的培训中心能够在3-6个月内同期培训13000名培训生。这使得Infosys有能力在过去2-3年内以及未来的2-3年内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扩展员工规模。考虑到此间Infosys的员工规模已在10万人左右,这种增长速度是令人惊叹的。此外,大型印度外包公司还和大专院校直接合作,定制课程,以提升大学新毕业生的生产效率。尽管如此,在全球外包的大背景下,印度的资源瓶颈还是阻碍了其外包产业的发展;今天,印度人力资源的成本劣势也正在消减其整体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印度之外的第一选择,并将最终成为替代印度的第一选择。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成为全球首选离岸外包地,中国拥有诸多有利因素: 据粗略估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以上大学毕业生具备进入外包产业的基本技能,其中约60万人适合高级技术岗位。如何把这些“潜力股”大量转化成能够直接和英语客户打交道的合格雇员,很多人曾经低估了中国的能力。事实上,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录用和发展外语人才(包括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助其拓展外包业务方面已经取得可观的进展。此外,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商业环境越来越国际化,也越来越容易找到兼具业务知识和外语能力的人员同国际客户打交道。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在出台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外语人才培训方面的激励。
尽管如此,中国本土的服务外包企业要想与仍处于主导地位的印度同行竞争,仍然必须在资源能力方面进行大力投入。中国目前领先的四家服务外包企业员工规模均已突破7000人,这个行业不再仅仅靠外部招聘就能满足ODC及大型BPO项目的资源需求。因此,中国本土的服务外包企业要想持续下一阶段的增长,打造可扩展的人力资本培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我们的尝试
软通动力已经意识到离岸外包所面临的资源长期可扩展性的挑战。我们一直在观察并汲取印度同行的经验,也很明了本土服务外包企业现阶段在服务全球客户方面的弱势。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员工规模的快速增长,软通动力采取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方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培育平台。2007年,作为软通动力在无锡和天津设立的全球交付中心(GDC)的配套设施,软通动力的两大培训中心也同时设立。目前,天津和无锡的全球交付中心和培训中心,以及其后在广州建立的全球交付和培训中心,共同构成了软通动力以中国为基地的全球交付和资源培育平台体系的三大枢纽。
2009年10月,软通动力联手无锡政府、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控股的埃卡内基(iCarnegie)共同创建了埃卡内基 - 软通动力国际高级IT人才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创建于1900年,目前在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IT管理等学科排名全美第一。该校的IT专业毕业生水平享誉业界,全球知名的IT公司如微软、苹果电脑、谷歌等和美国的政府机构,均通过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方式来利用该校顶级人才资源。目前国际软件行业最通行的评价软件企业开发能力的标准―― 软件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CMMi)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制定并不断更新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埃卡内基(iCarnegie)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世界级软件开发教育培训服务。本次与软通动力的合作,是埃卡内基首次以直接投入、课件定制和派出师资的方式在中国内地开展的高级IT人才培训合作。初期阶段,将引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企业认可的软件开发、系统架构、需求分析、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SSD认证课程。所有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授课。软通动力已承诺在三年内每年招收1000名该校毕业生。我们很有信心该学院将能够探索出自己的创新模式,在中国培养兼具外语专长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合格的服务外包人才。
结论
资本市场的优势范文6
一、热门争议
争议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
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企业集团确实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并通过它进行投融资活动,然而内部资本市场是存在于企业内部还是可以延伸到企业边界之外,至今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其与企业边界大小的问题就是研究内部资本市场能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早期,很多学者从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出发来研究企业边界问题。Alchian和Williamson在研究M型企业组织及内部管理过程中最早提出企业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内部拥有剩余控制权的总部会对集团内的各分部进行资源配置,有效地降低了各种交易活动的成本,并逐渐取代外部资本市场而存在于企业边界之内。然而,随着企业集团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各经济组织之间交易的错综复杂化,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边界并不仅仅存在于企业边界之内,而是由企业剩余控制权的作用范围所决定,该范围内资本运作的所有主体形成的整体就是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企业边界本质上取决于其生产活动的范围,内部资本市场可以依附于企业组织,但当剩余控制权突破了单个企业范围之后,内部资本市场也可以衍生到企业之外。企业边界与内部资本市场边界概念相似,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是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而言的,它存在于集团内部并通过总部对企业内部资本的统一调配来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弥补外部资本市场不足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机制,也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争议二: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是企业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效率,它不像外部资本市场可以利用特定的指标来测量效率,所以由于运用的分析方法、测量模型的差别,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词,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有效论和无效论两种结果,到目前为止学者们采用最主要的测量模型发展过程包括:
一是相对价值增加法。Scharfstein(1997)提出运用企业相对价值增加法来计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用Q反映投资机会,用市场价值的大小反映投资者对该行业的预期。
BA表示资产的账目价值;(qj-q)表示部门j的投资机会与企业平均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用来鉴别投资机会高于平均水平的分部; 专业化企业的资产加权平均支出与资产的比率;ωj表示部门j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率。当分部j的投资机会多,被给予较多的资金支持时,RVA为正值,则内部资本市场有效。
二是Q敏感性法。通过对相对价值增加法的改进,用内部标准计算资金流向,用收入作为计算Q敏感系数的权数,Peyer和Shivdasani(2001)提出运用部门Q值的敏感性法来计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Sj表示分部j的销售收入;FS是企业的销售总收入;FCE是企业的资本支出;( )j-( )表示企业的资金流向,当其与(qj-q)符号相同时,QS为正值,表示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有效。
三是现金流敏感性法。Masksimovic和Phillips(2002)提出用部门的现金流敏感性法来计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与上一种方法类似,仅用()代替了(qj-q)来表示分部j的现金流比率与企业平均比率之间的关系。当二者符号相同时,CSI结果为正,则表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
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王峰娟和谢志华(2010)通过已有的测量模型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引入时间滞后因子,用资产回报率代替收入回报率,提出了用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CSFa)来测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