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理解性教学 英语语法 元认知 认知结构

一、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实施

近来,“为了理解而教”的课改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深入展开,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学生听讲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使他们获益良多。回想传统语法课,注重对语法知识的梳理,忽视学生的认知,往往将问题复杂化,导致学生要掌握的概念知识过多而把握不到重难点,没有达到课堂原本的高效目的。

理解性教学策略下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更重视学生的元认知和反复操练。在多次课堂实践后,笔者认为学生确实能从理解课堂中得到更多开口锻炼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如今,“翻转课堂”“云课堂”等课堂形式和“英语E学习”等学习平台的出现和推广,体现了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具体实施。但理解课堂把握不好的话可能变成形式主义,外行看热闹,纯粹为展示而展示,没有真正检测课堂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结合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中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语法课堂的教学设计。

二、基于理解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要点

1.建立新旧联系,构建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陷入惯性思维,认为这点很简单,学生应该掌握,比如讲定语从句时,一般规律还没讲清就跳到了特殊规律,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分是阻碍学生学习定从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在教定从时就要把它和旧知宾从联系教学。先让学生学会区分定从和宾从,只有把对它们的认知理顺了,才能学习定从的一般规律,慢慢再从一般规律讲到特殊用法。再如讲一般过去时,把“先行组织者”定为一般现在时,课堂的设计可先让学生不断操练他们所熟悉的现在时,再引出对比差异,让学生更快更自然地接受过去时的概念和用法。实践证明,这样一来,学生笔头和口头操练的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在语法的导入部分,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后,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讲解语法时,学习内容要适当分解,切忌急于求成。先共性再个性,通过反复言说的理解性操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在语法教学的最后环节还可利用脑图回顾,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认知结构。

2.设置“惑”点,培养元认知。

教学对话的核心是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既囊括要推动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进程,又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学习中的困惑出现时,要多问问学生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如何学得更好等问题,让学生了解教学的意图,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和实现他们的元认知,为自我发现之旅开辟道路。

在翻转课堂语法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微视频和完成前测单,然后教师课堂上针对学生产生的“惑”点来进行动态生成,最后通过进阶单来巩固所学,这就是元认知的运用。所以在语法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就语法辨析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惑点”,考虑其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和要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在不加深学习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

3.课堂活动多样有效性,加强变式训练。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一般在课堂前20分钟,尤其在英语语法课中,后面的20多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参与课堂呢?这是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地方,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入多样性和有效性的活动,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趣味性课堂活动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天马行空,而应紧密结合课堂的学习目标,在活动中设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不断操练所学知识。比如?“扔纸巾”“东南西北”这种由静化动的活动,更多的带有不确定性和趣味性,学生都会开心地争取学习机会;“百宝箱、幸运52”?这些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有别于传统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把变式教学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并且得到不断升华,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变式较多的就是语法教学。教师可通过举例、观察归纳、翻译、改变活动规则等变式训练来操练同一个语言点,让学生学习时学会兼顾各要素、学会举一反三。

4.课堂要留足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在知识学习的巩固过程中,一方面,由学生分析语法、做习题后校对、讲解错题再到总结汇报,都要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言说和合作,尤其要让组内较弱的同学进行出声思维。另一方面,有些题目组内校对后教师最好再在全班给予正确答案,便于落后的学生跟上课堂,更要花时间带着学生一起总结或讲解语法知识的一些注意点。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法教学时留有足够时间用来巩固所学,不要太注重课是否完整,而是讲过的学生就要理解到位,所以每个活动后的回顾巩固很重要。

5.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评价,如运用眼神鼓励、反馈小结、竞争奖励、小组点评、测试评级等策略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展示内容。教师要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成一个研究素材呈现在全班面前,把课堂展示作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要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的形成性评价,促使其主动努力,以达成良好的终结性评价,即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三、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促进

理解性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可利用各种资源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环节,培养良好的预复习习惯,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能考虑得更全面,活动的实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促进学生的学,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推动初中英语基础语法教学的发展。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00-01

高中数学新课标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是教学的重难点,其抽象概念较多,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给解答数学题带来很多挑战,造成了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我们学过的知识方法与题目联系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强化学生审题训练

审题时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所谓审题。一般说就是了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予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正确的审题是提高解题准确率和速度的关键。只有在解题前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研究,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α>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挖掘隐含条件并恰当化简、转化,才能深刻领会题目本质,充分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数形特点,进而迅速找出解题方向,快捷、准确地解决问题。

例如:判断函数y=x3,x∈[-1,3]的奇偶性.

如果没有仔细审题,忽略了函数定义域,没有判断该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机械套用函数奇偶性定义,就容易得出:f(-x)=(-x)3=-x3=-f(x),函数y=x3,x ∈[-1,3]是奇函数;如果在审题中明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先考虑该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当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不成中心对称,则函数就无奇偶性,从而得出正确解法:2∈[-1,3],而-2埸[-1,3]函数定义域[-1,3]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函数y=x3,x∈[-1,3]是非奇非偶函数。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面深处隐含的条件,这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审题训练应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审题。同时要使学生善于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的技能。善于审题必须先善于读题,其次要有合理的程序,此外还要学生善于改造问题,如把抽象的复杂关系形象化;或者省掉无关的情结,把问题简约化;或把简缩语言加以扩展,确切把握题意。

二、联想与类化

联想即有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知识的掌握过程中的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的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脑中有关的知识结构。

类化也较归类。即概括出眼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并将这一具体的问题归入原有的同类知识体系中去,以便理解当前的问题的性质。类化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最终环节,是审题,联想与解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问题与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

分析几何中利用向量推导直线方程,圆方程能够化繁为简, 减少讨论。

例如:已知一个圆直径的两端点为A(x1,y1),B(x2,y2), 求此圆方程。

解: 设P(x,y) 为圆上异于A,B 的点

则由PA = PB 可得向量PA*PB =0,即(x- x1)(x-x2)+(y-y1)(y-y2)=0,当点P 与A 或B 重合时, 也满足上式,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即为(x-x1)(x-x2)+(y-y1)(y-y2)=0。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高中数学教学要达成的课程目标,对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能够引导学生解题时不落俗套、不拘一格,努力尝试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解不等式:3

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求解,当时2x-3≥0时,不等式可分为3

综上可得:解集为{x|3

2)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原不等式等价于|2x-3|

综上可得:解集为{x|3

经常鼓励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遇到问题就会习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灵活应用知识积累,寻求新途径、新方法,解题的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四、深入开展错题探究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解题能力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组织学生错解辨析,可以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审视问题,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分析错误根源,寻找避免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

结语:数学解题训练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运用有效策略指导学生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习题求解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学材设计与开发;职业岗位;教学资源;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04-02

一、背景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明确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等五个方面的对接,要求高职教育要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

二、学材的特点

本文作者观点,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不同,“学材”是指“学习所用的材料”,一门课程的学材广义上可认为是该课程全部教学资源的集合,主要功能是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专业课程的典型学材应主要包括与职业岗位相同或高度接近的专业工具、应用软件、专业设备、耗材等,行动导向教学中必需的项目化教材、引导课文等,延展性学习所需的视频资料、行业网站等辅助资料。总体来看,高职专业课程的学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1.能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有目的的学习。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一大部分高职专业课程已经进行了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并分析专业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学材不提供全部的专业信息和完成的工作计划,而是通过提供相关工具和材料,设置一系列引导问题,引领学生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制订工作计划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获得的工作成果和经历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3.能帮助学生从实际经验和教材抽象的描述中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材的开发必须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接近生产现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通过模拟的职业活动来获取职业能力。

4.学材中的核心材料应与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或生产过程高度贴近。例如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引导课文(又称工作页)等,遵循完整工作过程的六个阶段,即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

三、学材使用环境

在当前高职教育环境下,学材应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再运用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当中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实施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1.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结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整套学材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高度仿真的专业学习环境。目前比较合适的方案是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中,教师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科学、有效地设计“学习岗位”,让学生利用学材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

2.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学材的使用需要配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即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里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全面和合作式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3.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在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外部评价转向教学者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

四、学材开发与设计过程

学材的开发者是教师,而使用者是课程的学习者。教师应基于专业对接岗位,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学材开发。对于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师而言,为一门专业课程规划和设计出一套好的学材,既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随时更新和掌握第一手的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包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岗位工作过程、岗位工作材料等。学材的设计与开发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调研与分析。主要明确以下问题: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层次需求、职业发展前景、岗位对工作能力的需求、毕业生对现有课程实施后的反馈信息等,并对岗位能力进行描述和解析,找准本门课程应训练学生具备的能力条目,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或更新课程标准。

2.召开或参加实践专家研讨会,明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过程要素,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步骤、组织方式、工作要求、设备与工具等,还应包括在工作中所用的最新的信息技术。参会的实践专家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师、班组长、车间主任或基层部门负责人等,他们工作的领域应与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专业对口,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和足够的重要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

3.教学项目的确定和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更新和秩序化,尽可能选择与学习者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载体,确定课程教学项目和子任务,并依照企业岗位实际过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设计。

4.学材的设计与准备。根据上述三个过程的结论设计学材。学材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硬件学材的准备,硬件学材是学习过程实施的必须支撑,主要指实际岗位工作中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工具、设备和耗材等;二是文本资料设计与准备,主要包括项目化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各任务对应引导课文的(其中必须包括任务单和任务评价表)设计与编写等;三是辅助学材的准备,根据课程特点,准备课程应用软件、课程教学视频、相关案例、网络资源库、行业技术论坛网址、在线试题库等。

5.学材的发放。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将准备好的学材发放给学习者。学材发放途径要根据学材特点和学习者特征来决定。例如硬件学材必须以实物的形式发放,其他各种类型的学材可以采用开放式、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发放,并由学习者自由选择。

6.学材使用、反馈及调整。在一体化教室中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开展教学实施,进行学材使用。搜集使用中的学生反馈,结合过程评价结果和课程校内外评价意见进行学材的修改与调整。

五、学材开发实例

2010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单片机课程组即开始着手对《单片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课程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至今已满四年。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实践、反馈、调整,目前已形成教学做一体、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和一套软硬件结合、文本资料和信息化材料融合的学材。

1.开发过程。课程组在赴富士康科技集团武汉工业园、中兴通信公司、武汉盛帆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子类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每年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议,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专业动向和职业岗位能力更新情况,随后更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课程项目设置,最后对学材进行设计与调整。

2.学材内容。本套学材目前主要由硬件设备、通用软件、仿真平台、文本资料和信息化资料等构成。硬件设备由微机原理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训室、电子竞赛训练实训室共同提供支撑,主要包含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常用模块电路、面包板、万用表、常见元器件、预装仿真平台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讨论拼桌等。文本资料包含各任务的任务单、资讯表等各种引导课文、教材、教案和各类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和通用软件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网络碎片资源、各种视频学习材料、Office软件等。仿真平台选择电子企业在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时普遍采用的Proteus&Keil平台。在每学期伊始,教师将引导课文、电子教案、仿真平台安装文件、多媒体资料等上传到个人网盘,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下载使用。

3.学生反馈。为了客观反映学材使用效果,以便进行下一轮次的设计调整,课程组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二下学生进行了学材使用情况反馈调查。课程组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在专业调查网站上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令学生采用在线作答的方式展开调查。回收有效问卷数及调查在专业的覆盖率见表1。

2011年,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62.6%的学生认为,在一体化教学环境中使用课程的整套学材能够提高专业技能,有20.3%的学生建议适度增加信息化手段,对学材达到“基本满意”程度的学生占76.1%。从2012年开始,课程组在学材中加入Proteus&Keil仿真平台,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86.6%和90.7%的学生对学材使用效果达到“基本满意”程度,有70.8%和72.5%的学生认为学材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5-91.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对接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我校位于快速发展的广西北部湾核心工业区,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正与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步发展。而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建实施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不少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整合为例,与大伙交流分享。

1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必要性

高校如何让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化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已是迫在眉睫。同时自动实现教学系统中体现财务系统中的学生交费信息的数据对接交互,不仅把我们从传统手工数据的繁锁窘境中解放出来,更是解决了部门间信息资源滞后、错漏的大难题,也为我校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成为突破了数字化校园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2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造成现有的工作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与数据对接中的协同冲突

按原有工作管理模式中,教务处与财务处各属独立的行政部门,工作各自为主,所以学生学籍信息资源数据与财务收费信息只是需要时相互提供为辅,这样的现状对数据的及时对换交互以及开展工作有着相当大的制约或冲突。因此,如何能打破不同行政部门间的工作壁垒,有效解决资源即时共享时带来的协同、有序、高效地展开各项关联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的可支撑的程序文件。

2.2 软硬件环境设施的配置需要更新

教学系统使用到的Oracle 9i数据库以及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硬件最低配置要求只是内存512M以上,CPU III 800以上。而我校现在的服务器是2006年配置的:内存4G,CPU P4 XEON 2个,这个配置不能满足用于数据共享交换的超负荷运转。

2.3 跨服务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对接技术难题

我校的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因缺少统筹的规划,分别引入是两个不同公司的独立软件系统,不但编写的程序语言不同,且没有统一的依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在数据上存储分别使用着Oracle与Mysql两个不类型的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表、字段上的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数据交流不能直接互访。因此要面临最重大的技术难题要攻克的是异构性是数据交换。其数据异构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系统异构、模式异构和逻异构。系统异构是指数据所处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的不同:模式异构是指数据所处的DBMS本身的异构;逻辑异构主要是指数据的类型、命名、语义或结构等方面的不同。

由于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复杂性也较大,数据进行转换要保证以下特性:

2.3.1 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流,要保证数据能够从一个数据库中完整地提取出来,同时又能够将数据完整地加入到另一个数据库之中。该特性是异构数据库相互转换中最重要的因素。

2.3.2 无差别性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用户的操作都在应用平台上,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都处于后台,由程序来完成,数据库之间的差异被隐藏。

2.3.3 一致性

数据库之间进行转换整合,并不能将2种不同数据类型的信息进行强制转换,需要针对数据库中相同或类似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2.3.4 扩展性

异构数据库的相互转换设计完成之后,要给整个系统提供预留接口,便于日后的扩展,以实现未来功能的需求。

2.4 数据对接中需要同步更新的信息内容

2.4.1 根据学号、单位代码来识别,进行识别的字段同步。

2.4.2 学生同步的字段有:身份证,性别,学号,状态,名字,电话,类别,学生的单位。

2.4.3 学生转专业,记录到财务系统日志,并根据财务系统规则修改该生收费项目。

2.4.4 同步后的新班收费项目和原学费系统的一样的。

2.4.5 财务系统把学生‘当前欠款、缓交金额、缓交日期’变动传到教学系统。

2.4.6 学生不欠费自动更新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是否注册为“是”。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中的实现

3.1 解决数据对接中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及管理制度

成立教务处与财务处数据对接工作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组员由两个部门的系统管理员及信息录入员构成。信息录入员负责各自系统的数据信息录入、修改、删除等,同时报知系统管理员根据数据同步需求来调整对接频率,以减轻双方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双方系统管理员同时还负责数据交互的信息情况检查,对特殊数据无法直接自动处理的上报组长,由两部门协商解决。并规范了教务处与财务处的交费注册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

3.2 进行服务器的设备更新

为解决硬件环境问题,教学系统新购买了三台2U机架式服务器,每台的配置为:处理器为2颗Xeon E5-2407(2.20G)/10M/4C;16GB Registered ECC内存;3块300G SAS 2.5英寸热拔插硬盘;配置独立的八通道SAS高性能RAID(512MB缓存);一块双口千兆网卡(光纤接口);集成2个千兆高级网络控制器。其中两台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做网络应用服务器,具有负载平衡等高级网络特性,另一台安装Linux系统做数据应用服务器。进一步提高了网络负载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3.3 解决跨服务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对接的方案

3.3.1 表的视图创建与授权

在教学系统数据应用服务器中,进入Oracle数据库中,在原有的教学系统数据库的基础再创建一个数据集成中间库,数据集成中间库的设计思想是每个数据库对应一个包装器,由包装器负责接收分解后的查询语句并返回数据,从而屏蔽底层数据库的异构性,再由结果合成将查询的结果封装成一定的格式返回到客户端。在中间库中进行表的视图创建与授权,其中包含下列表:校区代码表、学院代码表、专业代码表、班级代码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单位表、选课学分表、已交金额表、当前欠款表、缓交金额表、缓交日期表等

3.3.2 定时执行的语句创建

然后利用Oracle job定时执行的功能,可以在指定的时间点或每天的某个时间点自行执行数据对接交互的任务,语句如下:

图1 定时执行的语句

3.3.3 注册信息存储过程语句

在教学系统数据库中执行更新注册信息存储过程语句如下:

图2 更新注册信息语句

3.3.4 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最后需要利用Oracle客户端进行“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在教学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中进入:->Oracle-OraHome90->Configuration and Migration Tools->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进行财务系统服务器IP地址的相应配置,测试连接成功。

4 结束语

通过我校教学系统在教学信息管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样本,作出一个全面的探讨,以解决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瓶颈所在难题,为今后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夯下坚实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基础,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信息管理应用提出新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校数字化校园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研究――以学生信息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07):76-78.

[2]陈晓蕾,刘婷婷.针对异构数据库相互转换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08):32-33.

[3]陈勇,蒋泽军.异构数据库集成中间件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8):1755-1758.

作者简介:苏永瀚(1976-),男,广西壮族人,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发电厂;化学处理实践;电厂经济;影响分析

在我国各个发电厂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其应用效率,优化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体系,避免在设备使用之后出现结垢或腐蚀的现象,进而增强发电厂生产效果,提高其安全性。

1.化学水处理技术概括

化学水处理技术较楦丛樱其采用的是DCS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发电厂的水汽进行搜集与处理,主要因为DCS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大型的发电厂设备分散与腐蚀性控制问题,可以有效开展原水预处理工作,进而提高处理效率,实现对凝结水系统运行监控,及时诊断出发电厂各个系统水汽问题,并且自动化对其进行处理,减轻相关工作量,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由于发电厂的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流程较为分散,因此,对其进行控制也会存在较大难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在化学水处理技术实际应用期间,其是从海洋与湖泊中的水开始进行处理,然后生产成为工业用水,在此期间,涉及到的技术工艺较多,主要包括:过滤工艺、澄清工艺、杀菌灭藻工艺等,影响着发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效益。

1.2在发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其是针对发电厂各个系统用水进行处理,流程较为复杂。

1.3发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各个系统设备进行化学除氧、热力除氧与氨防腐处理,可以提高其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质量。

1.4发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需要技术人员向炉内添加药物成分,还要全面控制排污、除垢等处理技术的应用效率,进而提高技术应用质量。

1.5发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系统进行分析取样处理,其处理流程较为繁琐[1]。

1.6在发电厂应用化学水处理技术的过程中,会对凝结水进行精处理,同时,还会重点利用防腐蚀处理技术开展相关工作。由于此类处理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信号滞后性的问题,一旦在加药的时候出现结冰现象,就很难对其进行控制[2]。

2.化学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在发电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发电厂中的水汽质量直接决定锅炉与各类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影响着发电厂的经济效益,一旦水汽处理质量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就会出现腐蚀事故,影响着发电厂的经济效益。目前,部分发电厂中都存在一种现状:发电厂除盐系统的运行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结构较为落后,在设备实际使用期间,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过高,不利于对成本进行控制。在人工操作期间,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水汽处理质量。因此,在发电厂生产过程中,要想提高其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就要利用化学水处理技术进行生产,进而实现集中控制,提高相关管理工作效率。在此期间,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在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锅炉出现结垢或是腐蚀的现象,进而提高设备使用质量,减少发电厂的经济损失。

2.2发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引起锅炉内的水汽共腾,使得锅炉中的水被蒸汽带走,这样,就可以减少泡沫的产生,降低对发电厂设备的影响,提高水汽处理的准确性。同时,蒸汽管中的水汽会被清除,有利于提高发电厂运行安全性,增强发电厂的发展效果,提高水汽处理工作质量[3]。

2.3在发电厂生产期间,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完善各类工艺的使用系统,节约水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3.发电厂中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发电厂生产运行期间,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化学预处理、一级除盐处理、酸碱再生处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化学预处理。化学预处理就是在发电厂生产之前,对天然水中的杂质进行浮沉处理,保证不会进入到锅炉之内引发结构问题。在预处理期间,发电厂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天然水的悬浮物进行处理,保证水质变得清澈,同时,也可以进行水软化处理,进而达到预期的处理目的。在此期间,化学预处理系统的运行较为复杂,包括:原水加药、澄清池排污等,需要技术人员利用升压泵与工业水泵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可以提高化学预处理技术的应用质量,增强发电厂的工业化效果[4]。

3.2一级除盐处理。在一级除盐处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化学预处理工作,保证可以除去水中的杂质,然后再利用交换反应原理处理水中的盐类。期间,技术人员可以将强酸阳离子交换器与强碱阴离子交换器组合成为一个系统,进而形成强酸阳离子与强碱阴离子交换器,增强除盐效果。一般情况下,发电厂在水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级除盐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门:其一,就是强酸性阳离子,其二,就是强碱性阴离子,其三就是除碳器。

2.3酸碱再生系统。在酸碱再生系统中,技术人员可以对酸进行再生处理,也就是将盐酸放入计量箱中,然后利用除盐水对其进行处理,期间,可以通过喷射器产生的负压实施处理工作,进而稀释计量箱中的高浓度盐酸,然后将其输送到阳床中。碱再生处理也是同样的流程。

3.4废液综合处理。由于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会产生较多的酸碱废液,如果直接将其排放到河流中,就会出现污染现象,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降低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废液进行综合处理,将其输入水池中,然后自动中和酸碱水,在达到相关处理标准之后,才能排放到河流中,避免出现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

4.化学水处理技术对发电厂经济的影响分析

发电厂在应用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4.1降低发电厂成本支出。在应用化学水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降低发电厂的生产成本,主要因为化学水处理技术流程较为简单,需要支出的成本较少,生产效率高,有利于发电厂对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控制发电厂成本支出,提高发电厂经济效益。

4.2提高发电厂的节水效益。发电厂应用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逐渐提高生产质量,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技术人员也会不断创新化学水处理技术,制定完善的废水回收再利用方案,进而提高其节水效益,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

4.4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发电厂利用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减少设备中的结垢与腐蚀现象,逐渐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技术人员利用除盐技术对设备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设备的损坏几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语:

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发电厂生产经济效益,延长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发电厂节水效益,不断完善发电厂各类系统使用结构,由此可见,发电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效率,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建斌.托电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分析与实践[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3.

[2]黄仔毅.DCS在发电厂四期化学水处理中的改造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5):129.

对于法理学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法理学 教学 思维转向 方法革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29-02

1 法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主题变奏

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的范畴,是“以法的现象运动的普遍性规律和最一般的宏观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认识和叙述法的现象辩证发展过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1]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之一。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被理解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甚至有人将法理学形容为法律的眼睛,并指出,“只有伟大的法理学才能成就伟大的法律传统”,其“绝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种职业,一种技术,一种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在人类社会和个人职业生涯的荆棘丛林之中开启前行的方向”。[2]如此,法理学的学科使命就在于把握一个时代的文明脉动,凝炼一个时代的生命力要素,拓展一个时代法学研究的场域,引领一个时代法律发展的精神走向。[3]可以说,一个国家法理学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法学的发展水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法理学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有关中国法学发展的“理想图景”的探讨,也带来了法理学学科研究主题的变换。首先,从偏重政治理想到着力于法本身的研究;其次,从理论来源的单一取向到多种渊源的探寻;再次,从单纯的国内法研究到全球性视野;最后,从权力关注转向权利法学。[4]法理学从此走在了一个理性自觉的发展轨道上。

2 法理学教学的思维转向

法理学学科在法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法理学主题的变奏,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如何使得法理学的教学符合其学科性质并适应当代中国法学主题的变奏。对此,法理学教学思维的转向是首先要关注的。

首先,从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传统上,人们往往把法学教育仅理解为是法律知识的传授。在这里,教授被视为法学学科的真理发现者与传授者,在课堂上实行单向的讲授,注重规范与条文的讲解而忽视了规范、条文背后的价值意蕴;注重规范与条文的讲解而忽视了规范、条文与法律实践的接洽;注重规范与条文的讲解而忽视了规范、条文对于人的指向。[5]法理学的教学更是如此。法律思维是一个以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以相应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为背景、以法律概念和法律语言为思维分析工具和载体,通过具体运用特定的法律方法和技术,对法律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处理的专门化的认识与思维活动及其过程。[6]透过法律思维的培养,法律知识的接受将变得简单而易行,法律知识的应用也将变得自觉而适切。单纯的法律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来讲显然只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其次,从封闭式的教学思维转向开放式的教学思维。封闭性教学思维意味着僵化、保守与一元的真理观。在教学中简单地运用单一的学术与思想资源,在教学的目的与功能预设上追求获得某种单一而确定的“唯一”的法学“真理”。老师惯于从本本上的教条出发来讲授与讨论问题,而不愿直面生活的现实及其所展现的问题。在教学的理论思维上基本是政治思维取向,在视野上基本落在现实政治的既定框架之内,并且人为地设置各种教学。[4]这种无交流、无互动、无交锋、无批判、无反思的教学环境,只能导致学生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与鲜活个性的丧失。法理学的学科属性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要求法理学的教学思维应走出“画地为牢”的窘境,从封闭式的教学思维转向开放式的教学思维。老师应采取多视角、多维度、大纵深的授课思维,通过对法理学各学派的不同理论观点的述评与比较、对法制现实与法制理论的深沉张力的论析、对中外法制理论与现实的不同径路的比较与甄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开放式的教学思维有利于形成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勇于批判而不迷信权威的主体意识,从而契合法理学的主题变奏。

最后,从注重理论传输转向重视法律职业培养。法学教育是一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职业培养的重要途径。法学教育以培养法律职业者为目的,其场所是为实现这一特殊目的而做出的制度化设计,其典型就是法学院。所以,从培养过程和方式上看,法学教育具有学术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故而,法理学教育在对法理学知识进行系统而抽象的概念讲授和原理教导的同时,还要进行法律实务的模拟训练,为学生提供处理具体法律事务的技能训练。[1]从法学教育的目的出发,法理学教育应从注重理论的传输转向法律职业的培养。但是,也要防止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即把法学变成一种技能,将法学沦为“匠学”。“如果一个人只是个法律工匠,只知道审判程序之程规和精通实在法的专门规则,那么他的确不能成为第一流的法律工作者。”更夸张地说“只是一个十足的傻汉而已”。[8]所以,法律职业的培养就既包括职业知识的培养,也包括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道德的培养。

3 法理学教学的方法革新

由于法理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思辨性,再加上传统上对理论法学学科的误解,法理学往往不能引起法科学生的重视与学习的兴趣。如此,法理学的教授者就应基于教学思维的多重转向,革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法理学的教学成效。

首先,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讲授法是我国法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法理学是对法律现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具有体系化与系统化的理论结构。讲授法能够有效地结合法律传统与法理学教学内容,注重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加以阐释和分类,直接地传播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对大学生采用直接导入的讲授教学法,对法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予以揭示,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全面,引导学生掌握法理学的知识体系,也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与认知特点。但是,讲授法确实也存在僵化、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缺点。如此,案例教学法就有了必要。鲜活、直观的案例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热情,活跃教学氛围,提升理论知识的授受实效。但是,法理学的学科性质又使得其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必须与部门法的案例教学区别开来。老师所选取的案例应能针对法理学学科理论的系统性特点,并照顾法理学的抽象性、基础性,突出对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怀。只有将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法理学的教学实效。

其次,情境教学法与实训法的有机结合。情境通常被理解为景物、人物、情节、场景和环境,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所谓情境式教学法亦可称之为实践教学法,或是体验式教学法。在法理学教学中,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使其自主自动地强化自己的法律职业者的角色,调动其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法律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情境加角色使学生从平面、纸面接触法律转向立体运用法律,充满形象感和实用性。意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并重,是一种理论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9]这种教学法对于学生对抽象、思辨的法理学范畴与原理的理解是非常有助益的。但是,情境教学法所创设的情境毕竟只是模拟,只是在课堂上创设某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与法律实践。如此,实训法就成了必要。实训是以实训基地为依托,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真实的参与者的身份在实训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应用法律知识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在法理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到法院、检察院等机关,以助手的身份参与案件的处理。当然,这需要学校与实训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并保证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实训法能有效解决情境教学法中的模拟情境与现实生活的张力,其与情境教学法的结合又能解决实训法对教学时间的苛刻要求,可谓相得益彰。

最后,诊所教学法与讨论法的有机结合。诊所式法律教育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观念。[10]诊所式法律教育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学习法学理论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抽象而思辨的法理学基本范畴与原理的理解。目前,法律援助是最主要的方式与途径。但是,诊所式教学的成本较高,对老师的要求甚高,也因为此,学生的参与度就比较低。如此,讨论法就成为必要。讨论式教学法指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争论、商讨、弄清问题或提高认识的方法。通过讨论,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中吸取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由于诊所式教学法的参与度较低,所援助的案件又具有一定的类型限制,这必然导致其功能发挥的受限。讨论式教学就可以让这些参与法律援助的部分同学、老师将所参与援助的具体案件带到课堂中来,让所有同学参与其中,积极地讨论、交流,就案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而加深同学对相关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也能解决老师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材料的贫乏与僵化,如此相得益彰,必能大大提升法理学的教学实效。

对法理学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建立在法理学的学科属性与教学实际的基础之上,适应时代对法学学科的整体要求,与法学教育的整体发展相协调。无论是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法、诊所式教学法还是讨论法,它们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与其它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而发挥其最大能效。

参考文献

[1] 公丕祥.法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436.

[2] 朱应平,徐继强.法律的理想与法理学的担――评周永坤著《法理学(第二版)》[J].暨南学报,2007(1):143-151.

[3] 徐显明,齐延平.法理学的中国性、问题性与实践性[J].中国法学,2007(1):111-120.

[4] 姚建宗.主题变奏:中国法学在路上――以法理学为视角的观察[J].法律科学,2007,25(4):3-14.

[5] 孙来清.论法学教育应当体现人文精神[J].前沿,2010(1):118-121.

[6] 姚建宗.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417.

[7] 刘爱龙.论法理学教学与法学思辨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57-160.

[8]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