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温室效应的意义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市场营销;影响

在跨国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中,由于受语言的歧义、对双方行为方式的不同理解、民族的排他性、不同的审美倾向等文化差异影响,各国要遵守不同的文化,因此,在国与国之间跨越一种文化环境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进行营销过程中,对文化差异加以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寻找减少和避免文化冲突的方法,采取一定的对策保证国际市场营销过程的顺利进行,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积极影响

(一)文化差异为国际市场营销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生活习俗、市场状况、技术条件、信仰传统等,往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如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妇女在公开场合露面,以前照相机在沙特阿拉伯的销售非常困难,但后来有家企业针对这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研究开发了“宝丽来”快照相机。使用该照相机可以私下给妻子、女儿照相,并在家中自己冲洗。因方便、实用的优点,“宝丽来”相机在沙特阿拉伯深受欢迎,很快就流行起来,且逐渐受到其他地区消费者的喜爱,一度成为全球相机市场的新宠。可见,文化差异可以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带来灵感,企业在跨国经营和营销时应认真研究不同目标市场的文化特征,分析其中的文化差异,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在目标市场上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二)文化差异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人员进行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基本方法,目标市场是以市场细分为基础和前提的,只有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市场细分,企业才能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提供相应的产品。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文化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文化差异为依据进行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识别不同市场上的文化偏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坎贝尔公司根据文化差异将美国国内市场分为南部市场、西北市场、西南市场、西班牙后裔市场、费城市场等不同类型,然后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特征和消费偏好,研发了数十种不同的产品分别在不同地方加以推广,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三)文化差异有利于企业形成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垄断优势”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障碍,但很多情况下企业背后某种特定的文化差异在异质文化市场上会因其独特性、新颖性而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关注,甚至偏爱。因为,这种异域的文化是独特的、陌生的,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往往充满了诱惑力,能给人以新鲜感,带来他们在本国熟悉的文化氛围中无法得到的满足。这就使企业形成了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垄断优势”,得以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如全球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依然将其“快餐文化”成功地辐射到全球市场,在与美国文化迥异的亚太地区,也拥有四、五千家连锁店,且销售量占全部销量的16%以上。在中国,一度出现过很多在店面装潢、食品种类、定价、促销活动等方面都与麦当劳相似的快餐店,但大都经营惨淡,难以维持,关键原因正在于其文化的差异性。

(四)文化差异有利于加深企业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整体环境的认识与理解

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及重大影响能使企业意识到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复杂性,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研究其他环境因素,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加深对国际市场营销整体环境的认识。例如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文化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就会对其政治法律体系产生清晰的认识,因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往往是在该地道德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制定的,深受文化的影响,是社会文化规范的条例化、制度化,国际市场营销中政治法律环境的差异在本质上是文化差异,政治法律方面的营销障碍归根到底还是文化障碍。

(五)文化差异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塑造品牌的独特个性

品牌个性是最能深入人心、最有价值的品牌属性,一个品牌只有具有独特的品牌个性,才能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体现自身的特色与魅力。品牌个性中所蕴含的文化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能否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使其产生好感,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竞争能力的提高都十分关键。而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企业得以从不同市场的文化特征出发,塑造不同的品牌个性,形成独具魅力的品牌特色。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既注重其“快乐共享”这一品牌理念的推广又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品牌个性中,不仅推出了中国人都熟悉的泥娃娃“阿福”的特别包装,而且在广告中刻意将可口可乐与贴春联、放鞭炮、过大年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情景联系在一起,以本土形象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品牌的亲和力大大增强。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消极影响

(一)文化差异的无形性构成了国际市场营销中难以觉察的营销障碍

“鱼在水中畅游,但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人类也一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区域与种族,都存在相应的文化,人的一切行为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但在行动时人们却不会意识到是文化在支配着自己。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同样,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也具有无形性,令人难以察觉与把握。所以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进程中,往往能注意到目标市场上的政治法律、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并主动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却忽视了文化差异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导致营销决策的失误。 如可口可乐公司刚在香港推广其饮料“雪碧”(原名“是必利”)时,在包装标示、定价、饮料口感等方面都做得很成功,与当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饮食习惯相适应,也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市场一直不景气。公司经过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品牌名称上,“是必利”的语音在香港人眼中极不吉利,后来公司针对香港居民的中华文化背景及汉语言文化的特色,启用了现在的品牌名称“雪碧”,才扭转了局面。

(二)文化差异的长期性构成了国际市场营销中难以逾越的文化壁垒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加快,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已经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用加拿大教授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就是“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一个比村庄大不了多少的世界”。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仍然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便是这多元化世界的重要区分因子。虽然,人们在相互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会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部分地放弃或修正自身的文化,但是,正如美国哲学家咯兰所说,人或多或少可以改变自己的服装、政治观点、宗教、哲学等,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祖父。作为千百年知识经验积累的结果,文化具有长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在某些方面的文化差异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会成为国际市场营销难以逾越的文化壁垒。如穆斯林是禁止饮酒的,所以无论是法国的葡萄酒、苏格兰的威士忌,还是德国的啤酒,在穆斯林国家都没有市场。

(三)文化差异加大了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的难度

营销调研是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科学认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各项营销策略的基础和依据。

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非常重要,关系到调研方式的选择与调研内容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首先,文化差异决定了企业在不同市场的营销调研方法是不同的。如在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问卷或当面询问的方法直接向消费者了解其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年龄等信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对这方面的隐私都不太在乎,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对此却十分敏感,一般不愿向外人透露,企业需要通过有关服务机构或政府管理部门才能获得这些资料。其次,文化差异会对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产生影响,使调研内容更加复杂。企业不仅要了解目标市场上的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营销渠道等基本情况,还要深入调查其文化体系的特征,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对企业产品和品牌的推广可能存在的文化障碍等,比单一文化环境下的营销调研需要了解更多、更为复杂的信息。

(四)文化差异会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产生沟通障碍

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要与消费者、政府、媒体、经销商等保持良好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而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对文化意义符号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政治文化导向及宗教信仰等极易导致沟通障碍。如日本有喜欢用Yes(可以)的习惯,说No(不行)在日本人心中是无能的表现,同时也非常不礼貌。因此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即使对于不同意或不能办的事情也会频繁地使用Yes,使其他国家的人难以理解他们的真正意图。沟通障碍通常会阻碍国际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

(五)文化差异不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内部管理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2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文化;英语教育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谓文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各种各样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故英语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决不只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1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要由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组成。对于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语言看成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或者仅仅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另一种是认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语言的使用脱离不开社会环境。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失误迭出,歧义误解频繁乃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口语中的“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警察误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认识不足的分析

语言教学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为目标。为什么高中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表层,而不能培养文化意识,挖掘其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考试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长期以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涉及的基本都是对语言形式本身的考查:辨别单词的发音,改写单词的语法形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等,很少涉及语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内容,学生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知识。2)高中的英语教学很少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机会。如中国人见面常问“您去哪儿”,这本是极其平常的寒暄用语。

不了解西方人士的隐私观念,在和他们打招呼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句子,势必会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解,以为问者图谋不轨,有意探询隐私。

3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首先,教师必须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中国称上年纪的人为“老”,表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目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oldpeople)。一位美国老太在中国旅游,艰难地爬山时,有人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老人养成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这样两个概念,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其次,从英语教师本身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具有对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文化意识的氛围,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4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以下分别从词汇、语篇教学两个方面分析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4.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Io、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此,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统一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4.2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例如,SEFCBook3Unit1“Madame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Curie、MarieCurie、Mr.PierreCurie和The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1)姓名。①名+姓,~JohnWilson;②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PHEdwardAdamDavis;③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④妇女婚后常随夫姓,~HMarieCurie。

2)称谓。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wilson(或Mr.JohnWilson);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eacherWang;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DavidR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Tom。

5结论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3

一、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主要的载体媒介,语言的表述、交流表达了一个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内涵。正是因为世界上有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才有了不同的语言。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媒介,同时语言也是反应文化内涵的镜子。学习一门语言和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不懂得文化,就学不好语言。学习一门外语就要学会接纳外国的文化内涵,学会运用外国的思维。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下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文化内涵,理解外国文化,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有益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新课成改革后,我国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起来,文化意识的培养虽然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认可,但是在当下的教学中,还是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过度重视单词语法。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出现的普遍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却容易忽视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的重视。这是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和面对考试的压力,传统的英语课堂过度重视语音、词汇等,却忽视乐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样重语言轻文化的的教学方法,虽然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很高的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英语的运用,不利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对文化进行讲解,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2.中国式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根据所学的一点英语知识进行自我创造单词和句子,即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英语”,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从而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将母语的文化深入到英语中。这样对英语学习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要学会区分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别,不可进行混淆,要学会用外国人的思维进行学习英语。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有效渗透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文化的理解不够到位,那么如何有效的将文化渗透到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来呢?根据小学生英语教学实践得知,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的实现方法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进行开展。

1.以课堂为主,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对于当下的教育来说,小学英语的教学仍然主要以课堂上讲解知识为主。课堂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坚持以课堂为主的原则。英语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中英文化的差异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交流中,如果对于西方文化不够了解,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不去研究,便会出现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把教材中出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部分找出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

2.创设真实语境,为学生们营造真实的语言氛围。对于学习外语来说,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离不开体验式的活动。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从而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话教学,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真实对话,加强语言的交流能力。

3.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文化意识”教学。小学英语的教学应当以课堂为主,课外活动为辅,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补充和延伸,对于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应当趋于多元化,譬如收听英语广播、观看外国的电影、开展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从课外的活动中学到关于文化的知识。也可以邀请一些外国的友人来学校开展英语角,让学生真实的与外国友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促进学生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地地道道的英语,感受外国文化的魅力。

总之,语言背后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地将文化有效地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以文化教学促进语言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英语文化节 中小学 实施建议

英语文化节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校园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课堂之外采用的多种不同学习英语和实践英语的活动方式。组织合理的文化节能够起到45分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作用。

一、中小学开展英语文化节的意义

英语文化节是学校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文化节丰富的活动能够起到活化、深化课堂知识,加深对有关内容的体验等作用。

另外,中小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实际问题,学习压力非常大,在学校的课堂中,他们每天都要学容量的知识,反复做习题。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受到压抑,对学习的激情被消磨殆尽。学校组织英语文化节必然能使久受压抑的儿童天性得以释放,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从而在学校形成学英语、用英语、展示自我的学习理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对多种资源的选择、借鉴、整合及与教师、同学的合作不知不觉地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二、英语文化节的具体实施策略

英语文化节作为中小学校的一种大型文化活动,往往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过程,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

1.时间的选择与安排。文化节的活动时间应避免安排在期中、期末考试的紧张复习阶段。可以结合英语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来进行。活动可以为期一周,也可以持续两、三天,以不影响课堂教学,并能够使多数学生充分展示成果为准。

2.文化节主题的确定。第一,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关注热点和学习取向,可以根据年龄层次确定不同的文化节主题。例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喜欢梦想、关注社会问题,在中学开展文化节可以选用“Enjoy English, Enjoy life”,“English Shine,Dreams Fly ”等主题。而小学生则处于享受生活、充满童趣的少儿时代,针对小学生可以选用“Happy English,Happy Time”等作为活动主题。第二,还可以根据开办文化节的时间段来确定主题。如果文化节定在春季,我们可以采用Make some change, Save our earth作为主题,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来组织各种活动。此外,各年级英语教材都有一定的模块主题,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主题来安排文化节主题,使文化节活动能够起到对课堂知识充分拓展与补充的作用。

3.活动项目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文化节的主题为整个活动框定了范围,我们还要在确定时间与主题的基础上确定活动项目、选择具体内容。

根据学校层次的差异,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活动。在小学举行文化节,我们可以组织如下活动: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手抄报展览、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短剧展演、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绘本交流、英语谜语、英语游园活动等。在中学开展文化节,则有更多的选择,除了上述活动形式,还可以开展优秀英语电影展播、英文电影配音比赛,英语知识抢答,英语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

其实,开展成功的英语文化节除了做好上述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教师、班级及学生以及家长间的协调,在课余进行扎扎实实的练习和准备。只有经过实实在在的准备过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三、开展英语文化节需避免的问题

1.避免过分追求表面形式而偏离了活动的内在价值诉求。我们应注意避免在追求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过程中,失去了必要的价值引领而忽略了文化性和教育性诉求,从而使活动流于形式。例如有学生出于对Lady Gaga的奇装异服感兴趣而热衷于模仿。对这类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正向引导,使其学会甄别、学会反思、学会借鉴,使活动不至于偏离文化节的教育性旨趣。再如,有的教师不在指导学生语言及活动整体质量方面下功夫,却为了弥补活动内涵的空洞和语言质量问题,在准备中过于讲究服饰与道具的质量,造成活动华而不实。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照搬他人成果,这样的演讲比赛实质成了背诵比赛,失去了展示自我、激扬个性的内在价值诉求。

2.避免学生参与度低及被动参与的状况。开展文化节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提升了什么,参与的过程重于结果。实际上,校园英语文化节非常容易陷入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并且某位学生参与多项活动的情况,甚至出现学生不情愿参与或被动参与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活动要求过高,会伤害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过度地掌控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会受到压抑;活动类型单一,学生的选择面窄而放弃了参与的机会。要避免这种状况出现,我们需注意师生的良好配合,把握好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要注意调整活动难度,多设几项活动,鼓励多数学生参与。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94-02

1 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至的,无论是依据4P′S或6P′S,还是依据4C′S或4R′S原理来进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具体可以通过国外企业成功开拓我国市场和我国企业成功开拓国外市场得到证实。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美国家与日本都看中了中国的家电市场,但欧美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国的认识,迟迟不敢进入,而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逐步引入我国市场中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从而轻易地打开了我国的市场大门。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也是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韩国近期相关统计表明,三星、LG、易生・印帝安(NANDAMO)生发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40%左右。07年韩国2月份出口增长17.4%,重新恢复到两位数增长,其中对我国的出口增长3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韩国美容业,尤其是韩式生发品牌产品。

再如,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并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过去五年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翻番,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这与可口可乐不遗余力的广告宣传和“美国制造”关系密切。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熬头,这与该公司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P&G 世界一流产品”深入人心,我国的消费者深为喜爱直接相关。

我国也有许多企业成功地开拓了国外市场。如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大型企业。主要是通过本土化的战略和策略成功占领美国市场的一定份额。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我国玩具产业研究小组于07年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印度市场一直是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30年的时间里却得不到认同,发生的事件是连连不断。如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同年,印度卫生部门警告该国民众,可口可乐含有污染成份,切忌饮用;同年12月26日,印度当地法官判可口可乐败诉,原因是在当地滥加采用地下水,甚至还发生了当地农村妇女在企业大门口抗议;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函令可口可乐厂关闭;2006年,印度再爆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有毒”事件,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公布它们秘方。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印度人对外国投资特别敏感和敌视。而印度国内的政策,对外资也是诸多阻拦和刁难。当然,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诸如此类的实例有很多。从理论上来分析,商品是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消费者,商品都是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消费者对商品满足消费上的要求包含了实体效用上的满足和消费心理上的满足。而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才能够满足消费者两方面的需要。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引出对“商品文化”的认识。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可见,“商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商品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在商品设计、生产、流通上的文化属性可以成为商品的延伸,本身就是“完整商品”的一部分,所创造的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在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是可以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上述“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美国制造”的观念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正是这些观念充实了“商品文化”的内涵和自身商品文化的丰富,使他们的产品能所向披靡。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结合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被世人共识。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文化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与商品结合能创造商品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商品文化”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要素,文化营销要素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要素,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必须文化先行。

2 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生产力事实上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早已成为涉及众多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5)积极开展跨文化营销。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和吸收客户所在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国家的文化融入到该国的文化中,促进自己国家文化被认识和接受,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商品被接受的营销活动。

温室效应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现状 英语教学发音语法 教学方法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交流工具。这个形势也给幼儿园教师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幼儿老师,尤其是中小城市的老师,怎么教好英语,和大城市接轨呢?我曾经到幼儿园给老师们做过英语的培训。 从我对现在中小城市幼儿园英语教师掌握的资料来说,幼儿老师有三种来源:

1、幼师毕业,依据仅有的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知识和经验,加上幼师的三年学习,虽然常有知识上欠缺的困扰,语音不准的麻烦,但却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老师。

2、英语专业大专或本科毕业的老师。他们在专业上非常了得,听说读写精通,特别是语音,一般都是很标准的。可是这一部分的人刚开始对幼儿教育是一无所知的,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习活动特点,所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要从自身心理上转变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许多的老师正是受不了幼儿园的“小儿科”,最后放弃了幼儿教育工作。

3、最后就是学前教育大专和本科毕业的老师。综合来看,他们的素质是最好的: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一定操作技能,在英语学科知识上也是较全面和扎实的。只可惜人数太少,明显的不能满足需要。

在这样的教师资源下,怎样最佳的利用现有的师资,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在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和模式的要求下,传统的培养幼儿教师的通道已显出他的不足和滞后;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的幼儿英语教师已经刻不容缓。就现有的教师资源,我认为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1.教师本人。作为教师本人,应该正视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果是幼师毕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和水平。不是为了混文凭,而是真正的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识。2.作为园方,在聘任新教师方面,也应该全盘考虑。根据自己幼儿园的情况来引进人才。如果缺乏英语专业的老师,就聘任专业老师,如果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不要再考虑幼教毕业的学生。一切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不要为了名利,而放弃原则。这样做,才能更好的资源利用,而不是浪费资源。3.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更应该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定期的请专家,及时和他们进行交流,让自己的老师能在专业知识领域位于前列。只有这样,老师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更好的和世界接轨。

做为幼儿教师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作为中小城市的幼儿教师,,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一些基本的内容是必须要掌握和了解的。1、 音标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必不可少支柱,各成体系,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语音是语言的外在表象,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所以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体。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而掌握英语语音, 音标教学是关键。音标是一套精确记录和拼写音素的符号。只有通过音标的辅助才能形成正确的语音, 进而感知语言成份。国际音标是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工具,更是正确朗读生词和记忆单词拼写的有效途径。因此,音标是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基础。作为幼儿教师,如果音标没学好,读的单词发音不标准,将会给幼儿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有些家长一直在迷惑为什么是thank, 孩子发出的音却成了sank。那是因为语言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流工具,表情达意是其主要作用,语音是其传递意义的外在形式。如果语音传递有误,则表达的意思也会产生误差。而语音相比文字来讲,则有无形化、短暂化、易失化等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说一种语言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它的语音,只有这样才可学会、学好一种语言。

2、语法的掌握。作为幼儿教师,不需要掌握很深奥的语法知识,但是基本的知识还是要了解和学习的。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 英语语法书很多,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也不少。选择一本语法书,最好是简单的。学好一样东西,本没有绝对好的方法。号称包治百病的医生,要么是庸医,要么是骗子。事实上,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尝试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我个人看来,不管用什么方法学英语语法,进而学英语语言,一是要有整体语感,要学会归纳和演绎,由此及彼;二是要借助对母语的了解,琢磨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转而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由此及彼。比如:学了wish的宾语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词wish的定语、表语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还是不是?一查词典便知。汉语的“讨论”一词用动词短语作宾语,中间一般要加个wh-词,如能说“讨论如何学习英语”,不能说“讨论学习英语”。 英语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宾语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语中类似的词是否是同样情况呢?花点时间就解决问题。 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实际上以对语言的整体语感为基础的,更是以对语言完整的整体语感为目的的。说到底,语言不就是规律和例外的组合吗?只要坚持,基本的语法知识是很容易掌握的。

3、教学方法的掌握。作为幼儿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语教学法之外,还应该掌握适合当地幼儿教学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教学方法。1.“4L”听力教学法:“Pre-listening(预听)” “Listen attentively(倾听), ”“Post-listening(听后练习)”, “Re-listening(复听)”“4L”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其中“预听”是关键,“倾听”是核心,“听后练习”和“复听”是重点,贯穿于整个听力教学过程的始终,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使用的直观教具比较多。

3.肢体反应教学法:简称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主要是以身体动作对听说的英语做出反应,并通过师生肢体的相互交流、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英语所表达的意思。

4.游戏法:游戏是英语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或目的。

5.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全英文教学:给小朋友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

6.自然教学法

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英语课堂环境创设得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像掌握母语(中文)一样,掌握英语。

英语的习得是个漫长的过程,学好需要有毅力和耐心,真心的希望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好好学英语,能为幼儿英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孩子学好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参考文献

张加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