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1
捷地派是一个全国性校园O2O 联盟,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借助其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自己的服务平台,为在校大学生们提供外卖配送、快递收发、跑腿代购等日常生活服务,目前在大家投众筹网上认投金额已达110 万元。
为什么创立这个项目?
捷地派的名字来源于著名电影《星球大战》中象征勇敢和正义的绝地武士,它的创立源自创始人顾正书对传统外卖配送高成本、低效率的反思。他发现,传统餐饮商家一般是小作坊式运营,没有规范管理的专业外卖配送团队,在订单量大的情况下管理容易混乱,下单先后顺序和配送先后顺序容易混淆。而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虽然给商家带来了流量,却没有解决引流之后的配送问题,其导致的剧增的订单量和商家原地踏步的配送效率出现矛盾。“ 原来40分钟可以送达的外卖现在可能需要1 个小时,这导致了客户体验的下降”,顾正书说,捷地派就是要解决外卖O2O 配送的痛点。
怎样解决外卖配送痛点?
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智能配送系统。捷地派开发了一款智能小票打印机,商家接单之后,智能打印机可以把各个外卖平台不同的小票格式标准化并汇总打印,方便后续配送。而且,由于通过捷地派微信平台配送的外卖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结账,后续工作可以在电脑后台自动化进行,节省了商家对账的时间。
“我们可以为商家提升30% 的配送效率”,顾正书满怀信心,随着配送效率的提升,商家配送金钱成本也得到降低。 顾正书认为,捷地派这是在用“轻模式干重活”,作为一个品牌统一的校园O2O 联盟,捷地派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技术、运营管理、团队协作、商家谈判等培训,以及运营推广和配送流程的指导,但是地推招商谈判、推广配送等运营环节都是本地学生创业团队实施。
发展策略与竞争对手有何差异?
目前,捷地派覆盖的高校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腾讯旗下的企鹅智酷的《2015 新金矿:中国二、三线城市互联网跨界报告》显示,二、三线消费者的外卖订餐花费在每月300―500元之间,消费能力不亚于一线城市,而大中小城市的消费者没有太大区别。由于二、三线城市外卖配送市场竞争没有一线城市激烈,而且配送团队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捷地派团队预测,在二、三线城市开展外卖O2O 服务要比一线城市更容易成功。 而选择在微信平台上提供服务,是因为捷地派团队认为,随着功能不断完善和增加,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替代手机APP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完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则可以调用微信自带的很多高级功能,技术上比大型O2O 平台的移动网站和手机APP 更有优势。
未来发展计划?
如今,捷地派微信平台日均订单有3000 个,日交易额50000 元,顾正书希望捷地派今年能够覆盖500 个校园,500万用户,到年底时月交易额可以达到1000 万元。
为了快速在全国校园抢占互联网入口,捷地派与迈外迪达成战略合作,在全国校园招募学生,免费为校内外商家和食堂安装和配置商用WiFi 路由器,并管理商家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订餐系统,为后续引入品牌合作铺设渠道。
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2
关键词: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绿色节能;优质生活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94
0前言
像在宿舍、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居住的人们来说,都会有冷藏食物或加热食物的需求,这种需求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会由于个体身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单独的加热或制冷设备如迷你冰箱和小型微波炉,成本高且功率较大,在不同的季节利用率又有很大差异。加之在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的人们对制冷和加热食物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配备单独的迷你冰箱与微波炉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本设计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助式公共设施的想法,将加热与冷藏合为一体,体现了现代生活电器的人性化与智能化。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节约了资源,提高公共场所整体居住条件的同时降低了个人成本,让人们享受更加舒适的优质生活。
1人性化设计理念
好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便捷人们生活的人性化设计。
近几年,工业设计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的产品设计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通过具体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使用功能,或解决某一生活痛点,或带来更加丰富、深入的生活体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加大,追求更加便捷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对产品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生存环境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这种人文关怀程度却恰恰反映在了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上,人们在接受公共设施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感受到最多的是现代文明城市的温馨。如今许多设计师把注意力放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其设计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对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研究,将产品赋予情感,注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自助食物冷暖柜的设计思路
设计之初的调研阶段,也对大学校园学生宿舍的同学进行了调研,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宿舍没有一台冰箱和即时加热的设备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不便之处。例如:炎炎夏日想喝瓶冰水,就必须下楼去买,不一会冰水就又回复了常温;又例如:很多同学表示如果宿舍有一台类似冰箱的冷藏空间的话,就可以大大延长水果、酸奶等食物的保鲜期。而到了冬季,食物很快就变凉,很多人都有过想快速加热牛奶的需求,需要一种可即时加热食物的设备。如果设计一台能够在宿舍楼使用的公用冷藏和加热的设备,便可解决了这一生活痛点,一件好的产品往往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舒适、愉悦,从而感受到优质生活的舒适与便捷。
具体而言,一方面,电冰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家用电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可以延长我们的食物保存时间,也可以让我们在炎炎夏日里获得一丝清凉。而在大学校园或是宾馆医院等一些公共场所,我们却无法享受冰箱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在每间宿舍、每个宾馆房间、每个医院病房都放置一台冰箱却又不现实,利用率较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一个公用的冷藏空间来满足我们需求。另一方面,微波炉虽然不是家家需要,但是其即时加热的功能对生活在公共场所的用户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自助食物冷暖柜的设计方案
本产品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分别是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包括两个系统:制冷系统和即时加热系统。本产品冷藏模块与家用冰箱工作原理相同,每一竖列为一工作单元,由一台压缩机统一控制,各个冷藏箱可根据需要独立工作。当压缩机工作时,产生压力强制冷媒循环进入制冷系统,冷媒进入需要工作的箱体的冷凝管以及蒸发器,体积变大,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样温度会下降,这个时候气态的冷媒通过蒸发器,让冰箱制冷,吸收热量后,再进入压缩机,这样无限循环。压缩机也将采用变频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本产品加热模块可根据需求独立工作。将市电升高供给箱体内部磁控管产生大功率的高频电磁波,并使之照射到含水的食物上,使其中的水分子振动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设计,让产品更加的人性化,更好的发挥其价值,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发现用户在使用加热食物这一功能,即制热工作系统运作时,它往往是一个短暂即时的过程,比如加热一杯牛奶,需要两三分钟即可,用户更倾向于即时使用、即时取走,加之加热食物的时间不会太长,往往是先有了“我想要一杯热牛奶”这样一个立即的需求之后,再去使用产品。然而较之制热工作系统,制冷工作系统的使用情况却大大不同,我们所说的制冷系统是一种冷藏的系统,调研发现,一般冷东食物更多的是在家庭生活中,而在公共场所,人们几乎没有冷冻食物的需求,更多的是冷藏一些水果,酸奶,或者饮料,加之降低食物温度是一个持续慢速的过程,所以说的制冷系统的工作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工作的,不同于即时完成的制热工作系统。
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的产品整体尺寸如下:长×宽×高:2.8m×0.7m×2.05m,工作室共有五列,一列五个,制热工作室一列、制冷工作室四列,每个工作室箱体内部容35升,可满足绝大多数的用户的需求(图1)。
图1产品效果图产品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最大程度上便捷人们的需求是根本,各种自助式的产品也为人们所接受认可,即完全根据用户的需求,可独立完成使用,操作简单,由于产品的所放置使用的地区不同,相应的使用方式也略有差异,比如将产品放置在校园,产品就可以与校园卡进行绑定,刷卡激活产品使用,刷卡消费;若将产品放置在医院,即可将产品与相应的医院的卡绑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投币式的方法进行使用,考虑到各种因素,我们设计出该产品的使用流程(以刷校园卡使用的方式为例):第一步:刷校园卡激活本产品,产品“嘀”一声后激活成功(屏幕显示持卡学生姓名及校园卡余额)。第二步:存放食物。在装置的中控区选择模式“冷”或者“热”,柜门开启,用户放入物品,然后将柜门关闭。如果选择的使用模式是“热”,那么用户需要在备选选项中选择加热的时间(分别有30s、1min、2min、3min可供选择),之后用户还有一次确认和修改的机会,确认后设备将开始工作;如果选择的模式是“冷”,那么关闭柜门即可。第三步:拿取食物。在刷卡区刷校园卡(屏幕显示持卡学生姓名及消费金额),然后柜门开启,使用者取走食物,关上柜门。
根据所放环境的不同,产品的计费方式也可略有不同,根据所放地区环境的消费水平来进行设定,以下是我们设计小组给出的一种参考计费方式,以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校园为例:使用前要求校园卡内余额低于10元将无法使用该设备;本产品不支持中途添加或者拿取物品;“冷”和“热”两种模式不能同时使用。“冷”模式:按照冷藏时间计费,每一小时0.1元;“热”模式:统一计价,每次加热收取0.5元。若装置工作结束,一小时以内食物未被拿走,则校园卡扣取5元。
为了产品的设计语义更加明确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设计心理学资料,从产品的配色,开关方式,提醒方式等方面不断推敲改良,产品设计为清新蓝(图2)、咖啡褐(图3)、暮光灰(图4)三种不同的色系,可根据产品的放置地点的不同进行选择,制热工作室室门颜色较深,每一个制热工作室箱体右上角设计有提示灯,到时间后自动闪烁提醒用户。每个箱体门厚约5cm,其上都有内凹的处(图5),方便用户开关箱体门,中控区设计在制热工作室和制冷工作室之间,中控台包括特别提醒标志,刷卡计费区、显示屏以及按键,特别提醒标志的设计更加方便了用户安全合理的使用该产品。
图2清新蓝图3咖啡褐图4暮光灰图5工作室室门4结语
本设计作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大众的日常饮食角度出发,集合加热食物和冷藏食物两种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可以推广到医院病房区、宾馆走廊、大学生宿舍楼等多种公共场所使用,计费方式可以有投币、充值卡等多种方式,体现公共设备的自助化、智能化、人性化。更好地解决由于冬季食物过冷或者夏季食物短期易变质腐败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影响人们日常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享受到夏日的清凉与冬日的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智慧生活”带给人们的便利。类似产品在市场上还未出现,本产品的开发弥补了这方面的市场空白,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3
记者:作为理工附中发展建设的掌门人和多年从事教育的管理者,请您谈谈贵校数字校园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陆云泉: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百所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和北京市第一批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促进应用模式创新,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实际服务需求,逐步施行多元开放的育人方式和大胆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校上下通过努力,构建有质量、低代价、可持续的信息化数字校园环境,使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教育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服务、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能力等教育综合改革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基于此,学校获得了多项殊荣,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
记者:在理工附中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您始终强调信息化建设要依托学校核心服务需求去规划、去建设、去完善,那贵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有哪些?
陆云泉: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一定要借助各类信息化应用诊断、发现和读懂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痛点。切实做好服务转型工作,尤其是服务于学生的在线教育类应用,务必要保护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同时通过不断累积的大量历史数据分析挖掘出师生变化趋势,促进教育附加值和增量不断上升,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追求的目标和新动力。同时,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任务有这么几点:
1.服务教师
使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支撑创新的教学模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师综合信息素养。
2.服务学生
通过一站式微课社区的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服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扁平化,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的办公管理和服务环境。
4.效益优先
以实用、可行、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考虑学校实际需求、服务效益情况,理性选择成熟、易用、稳定的系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贵校有哪些基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服务转型建设优秀的数字校园成果,它们的应用为学校的教学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陆云泉:我校有三大块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比较有特色:
1.数字化办公平台
促进有效管理机制构建的数字化办公平台以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为契机,改变以往单机文档打印下发、电话通知的办公方式,建设数字化办公平台,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无缝衔接在一起,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建共享和消息有效传递,促进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和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数字办公平台成功常态化的使用,为校园服务从个性化向公共化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2.教务教学一体化平台
我校教务教学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以提高效率为基础;规范流程为原则;更加关注师生主体对象,重视建设过程中“诊断”的重要意义。进行教学教务一体化的建设,我们以实际建设中凸显的问题为入口,深入诊断各类应用平台在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和加强之处,最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平台具体的应用系统包括智能排课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例如:
(1)其中教学评价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由各班教师组织评教的繁琐局面,减少了人为因素引发的评教偏差,保留实用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评教流程,增强评教的合理性、客观性,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2)成绩分析系统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个人了解自己的强势和弱势、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任课教师定位下一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阶段性教学反思工作;还可以帮助学校纵观全校的学习情况差异和变化,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调整教改措施,找准教学策略,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3.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2013年9月,理工附中成立了微课平台建设工作组,专门建设了教师微课工作室,开始进行微课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由校长亲自给项目教师开展微课项目启动培训,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微课教学。学生利用微课社区,根据老师的指引,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拓了通过网络向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群学习的新途径。学生自主个性的学习欲望和探究质疑的学习态度得以保护,从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记者:贵校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思路可以与大家分享?
陆云泉:我校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建设经验。
1.建设前期
我校优先成立项目骨干小组,目的在于明确项目成员责任,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工作,对建设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聘请专家领导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制度完善管理,保障、引导各项工作向着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有序化的数字校园建设。
2.建设过程中
学校本着“求真务实”的建设原则,围绕实际需求开展应用规划,不求大而全,但求产生切实的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需求分层建设,边建边用;同时根据使用反馈,反复修整改进,“随需应变”,确保建设系统贴合实际需求,实现使用价值最大化。
3.推广过程中
采取分期分阶段推广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优先级,保证推广一个功能、稳定一个功能,由少到多,边建设边推广,不断丰富平台功能。同时,通过经验积累,总结出“抓住应用时机,先小范围试用、后大范围推广”的推广策略,规避因功能不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扩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效益。
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4
“如果你学了7年法律,毕业后创业卖茶鸡蛋,我总觉得哪里不对路数。”辛勤一声叹息。
体会到学之乐才是真正的学:好学和乐观。辛勤坦言自己和一直在学校上学的同学们不一样,他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读研,毕业后工作,再考到清华读博,走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辛勤不把上课当包袱,整个博士学习期间,只需修满18个学分,但是他已经完成了几十个学分的课程,还旁听了许多感兴趣的课程。“本科时我会和很多同学一样,哪个老师的课好过我就选。”辛勤笑说,“工作后回到学校的课堂,我认为要尽可能地利用校园平台的资源,不要局限于所学专业的知识。浪费这些机会,就太太可惜了!”博一的时候,辛勤上了钢琴课,还选了于芬老师的跳水课,现在他正学大提琴,他自得其乐地说加个消音器就能在宿舍里练习了。
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资源,辛勤说到做到。2011年到清华报到后,辛勤发起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物联网研究会。“没有赶上IBM时代、微软时代,互联网时代又没有反应过来”,辛勤相信在新的物联网时代大学生更有发展机会,于是他把校园里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同学聚拢,虽然没有实际的项目可以做,但是大家时常在研究会的平台上探讨物联网下的大趋势。
2012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方舟团队,成员来自计算机系、电子系、工程物理系、化学系和医学院、美术学院,多是博士和研究生,现在已经扩充到15个系的同学参与其中。辛勤埋头学习,他没有想过创业,周围谈创业的人也不多。自从参加清华大学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后,辛勤接受了清华x-lab平台的辅导和帮助,从而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中的一员,他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身处创新创业热潮,辛勤是冷静的。“创新创业是好事情,但是我看国外的数据,像伯克利大学、硅谷这样创业氛围很浓的学校和地区,大学生创业也就占1%。就清华而言,有3万多学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创业,更不是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辛勤说,“一窝蜂地搞创业,也许反而会害了大学生创业群体。”
一年多的创业洗礼,让辛勤对大学生创业、在校创业有了更多认识和体会,他有一个不同的解答:创新创业,是所学课程、所研究方向的实践化、商业化。这是辛勤的切身感受,立足学业的创新与创业,是从课程中所学、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出发,通过创业获得各种资源,实现想法。他的潜台词是,这样的创新创业对路!
有idea,有钱,没创业知识
辛勤的创业项目来自2012年的课程设计。辛勤的导师是清华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作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著名学者,吴老师的宏观创新思维无疑对辛勤影响巨大。计算机系的学术创新创业环境,令辛勤无比兴奋。学过系里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下一代物联网的应用课程后,辛勤和同学完成了课程设计,得了高分。“学工科的都这样,课程结束了要给老师一个结果,告诉老师想做个什么样的东西,绝大部分最后都成了纸上谈兵。”辛勤说,“我们结合课上所学做的物联网设计,感觉很好,非常想把它实现。”类似的课程上的火花迸发出的项目雏形,辛勤以前也碰到过,因为缺乏场地、人脉、市场、资金等资源支持而夭折。巧的是,尚未正式成立的清华x-lab在2012年秋季学期启动了“首届清华TOP10全校创新创业项目”选拔活动,几个月间,各院系学生和毕业生提交了50多个新项目,辛勤把那次花大力气完成的课程设计提交了上去。
这是一个处于IDEA状态的项目,由此,在项目准备过程中,辛勤认识了清华x-lab的高建老师,创始主任张帏、执行主任毛东辉,并接受他们的专业指导。“毛老师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项目的名字要改,要能吸引眼球。”辛勤他们想到了“防猝死智慧感知网络”,这很好地概况了项目:通过戴在手腕上的设备准确监测人体脉搏,与计算机网络相连,让需要的人得到及时的救治。从初赛到复赛,辛勤通过一轮轮的项目汇报,参加培训,最终进入TOP10项目的展示。现在回想起来,辛勤笑说,那就是一次次的路演,只是当时根本没有这概念。
2013年4月25日,在经管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办了首届清华TOP10全校创新创业项目选拔活动展示及颁奖活动,很多学生知道了正式成立的清华x-lab。做完展示后,一个投资人找到辛勤,要给投资,2000万够不够?辛勤完全没料到会这样,措手不及中他回答不够,5000万!投资人说:行!辛勤有点蒙,他只是随口说的,他想得很简单,钱不是越多越好吗?说出去也好听啊!得知辛勤的做法,张帏批了他一顿:“你们真傻,要5000万干什么?你们用得了吗?”在清华x-lab学过企业管理、股权分配等课程后,辛勤才懂得张帏的批评,5000万投进来,会占掉公司多少股份?70%或者80%的话,这个公司谁做主?
事实上,在TOP10的展示中,辛勤的项目是唯一没有产品的。后来,两家相关知名大公司先后联系过他,有投资意向。但是,是以建实验室的方式,辛勤他们搞研究,知识产权归投资方。权衡再三,辛勤决定接受个人投资,最后出让5%的股份,获得了80万的投资。
2013年5月,辛勤喜忧参半,纠结万分。喜的是,自认为设计得很好的作业得到了认可,钱有了,资源有了,腰杆硬了,可以去实现纸上的项目了;忧的是,IDEA只是IDEA,真要做的时候才发现,哪里是有钱就能干的?好在有清华x-lab,除了听创新机会的识别、合伙人在一起等创业课程,学习经济学、营销、管理等知识,辛勤利用假期跟着张帏、毛东辉等人到珠三角、长三角的科技创业园区实地考察,了解和学习创新创业。
x-lab搀扶着前行
科技行业钟爱物联网概念,因为他们意识到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正在成型。辛勤的项目受关注,正是契合了这一点。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从传感器技术到监控运动表现技术正在被广泛采用,比如Nike+和Fitbit传感器通过收集有关身体锻炼的数据,将其发送给一个中央处理器,然后用户可以用这些数据对其运动表现进行分析;这种数据收集和传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发生的。防猝死智慧感知网络正是如此,做课题设计时,辛勤主要考虑的是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实践项目时,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腕带设备如何准确监测脉搏。“做课程设计时看重的是数据的快速传递,做产品时才发现这是一个体系。我们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产品,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东西。”辛勤说,“我们的心很高,搞的东西是别人没搞过的。”
大半年时间里,辛勤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他在清华x-lab跟张帏、毛东辉等老师讨论,也在学生物联网研究会里跟同学们交流。当年年底,在搜找资料时,团队发现美国做出了全球第一款可以测心跳的手表,于是花了250美元买了一个,彻底拆解,研究其构造。2014年1月,团队得知在北京的某国内著名研究所也在做相关研究,就去探访。“一周后,我们的技术就全面领先他们了。”辛勤解释,如果一周前他们参观时的设备测试指标性能是A,一周后他们的设备是A+水平,准确率大大提高。
“腕带设备为什么不温不火?因为没有痛点!”辛勤认真地说。他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腕带设备监测的心跳是一分钟的心跳数,而心脏每一秒的跳动并不规律,上一秒和下一秒的间隔时间或长或短。无论国内外,心率追踪腕带的问题在于准确度――其误报的可能性很高。他们研发的“方舟万宝”可以监测每一秒的心跳状态,即能够准确监测脉搏的跳动,漏跳的每一拍都知道。在研发过程中,他们豁然开朗,有了准确的脉搏曲线,血压数据也能测算出来。而且,不再需要正襟危坐地测量心跳和血压。
团队每一项发明技术的创新都会申请专利,这是在清华x-lab指导下完成的。张帏很早就告诉辛勤,研发中必须注重专利的保护,虽然是清华的学生,但是知识产权是团队自主研发,要与学校剥离。辛勤坦言这方面大家以前完全没有概念。现在数来,方舟万宝这款可戴在手腕上的微型电子仪器,拥有28项独有发明技术、3项软件著作权及9项独有工艺设计。2015年4月,由辛勤主导并作为主要参与者与第一发明人身份完成的“方舟万宝”项目,作为清华大学唯一一支学生项目团队与学校其它五支教师团队一起,参加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43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并角逐创新科技竞赛奖项。“这是清华大学第一次由纯学生团队参赛。”辛勤骄傲地说。
2014年4月研发生产出第一款产品,9月售卖,2015年1月底,少量第一代方舟万宝试销售售罄,网站预告春节后推出用户体验性更好的二代产品,于是辛勤的电话忙了起来,都是来打听怎么能买到产品的。期间,在清华x-lab的指导下,他们改变了只要做出产品就会有市场的想法,根据市场调查后的信息重新调整产品的功能定位、使用人群的定位。
辛勤笑说,他们不愁卖产品,研发设备只是第一步,他们如此折磨自己,要做的是软硬结合。方舟万宝是由硬件、软件和云端系统构成的,硬件是目前全球首创的能够实时、无扰、连续生理参数的手腕监测设备,可以对接现有通行的数据平台和各类云端系统。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健康与医疗的云端大数据的意义更为重大。辛勤形容为,在物联网中撕开一个口子,让数据源源不断地到方舟万宝的云平台上来,未来,专业人员或许还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猝死的预兆,心脏病研究的突破等。
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都经历了
“我们的团队成立后,没有马上注册公司,清华x-lab是很好的平台,有天然的沃土,我们在这里学习。”辛勤说。为了方便申请专利,注册公司很快提上了日程。2014年4月1日,公司完成注册。加上辛勤,团队有8个核心成员,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称为共同创始人,但是并没有明确分配股权,默认辛勤控股。
公司前景颇为看好,常有投资人来约谈。5月的一天,有家公司来问公司的股权分配,辛勤明白对方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没有控股,他张口就说自己占80%,其他人各占1%。那时,辛勤和团队成员都在忙由清华x-lab发起并主办的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挑战大赛,中午大家还一起开电视电话会热烈讨论第二天要做的展示。
晚上12点半,7个核心成员敲开辛勤宿舍的门,要求谈一谈,他们一致认为股权分配不合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辛勤没有当回事,不耐烦地责怪大家:“你们真是的,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是跟人这么一说。股权变动哪里是说变就变的。你们赶紧回去,这么晚了,累了一天了,明天再说。”众人不愿意走,坚持说自己对股权分配的意见,又困又累的辛勤干脆把大家赶走了。
第二天,辛勤跑到清华x-lab准备做展示,却发现谁也没来,他成了光杆司令。展示时,25页PPT只放了3页就故障了,剩下靠辛勤干讲。他给团队成员打电话,都不接;发短信,都不回;在群里喊,没有人搭理……第三天,大家还是一致保持失联状态。张帏找到辛勤,了解情况后,建议他把股权分下去,并仔细分析了每个人的情况。
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5
关键词:培训;教育;增质保量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
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是依托于区域业余大学建立起来的一所综合性社区高校,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于一身。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就业创业教育基地、老年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基地“四个基地”的办学格局,为区域各年龄段的求学者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等“四个维度”服务区域进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1]社会教育培训处作为社区学院的一个分部门,主要承担着“四个基地”的教育培训服务职能。随着学院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培训项目和课程不断优化。为了主动适应区域各年龄层次学员学习多样化的特点,契合石景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更好发挥社区学院教育服务作用,提出了增质保量的发展目标。
二、教育培训增质保量的含义
(一)社会教育培训现状
目前,石景山社区学院社会教育培训处年均培训近40000人次,是石景山区较大的社区培训学校。学校常年开设少儿舞蹈、体育、书画、器乐、传统文化等课程50多门;开设书法、钢琴、太极等老年大学课程;开设保育员、茶艺师、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资格取证类课程;并为区属委办局、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培训服务;全面覆盖了学院“四个基地”的教育培训职能。近年来,随着参训社区学员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教育培训职能向四个基地均衡发展迈进,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越来越多,就业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教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更加贴合了社区教育培训的办学定位。
(二)增质保量对社会教育培训的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院如何在继续保证高质量教育培训输出、服务学生的同时,保持培训体量和规模不降低,起到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出了增质保量的发展目标。这里的“增质保量”先增的是质,质在量先,是以增质为前提的保量,是以优质质量内涵带来数量的自然稳固和增长,使学院教育培训服务工作能惠及更多的社区市民。具体到落实上,就是如何拓宽发展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和如何稳固发展少儿、老年艺术生活类培训两个方面。
三、拓宽发展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策略
学院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处于爬升阶段,继续拓宽发展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参培单位接洽、培训类型范围、培训服务、培训课程及任课教师聘请都需仔细再摸索,积累经验教训,分析改进策略如下:
(一)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课程库
针对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不断拓出新领域,涉及的课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课程库,解决课程定制的问题。在已经建立的包括党建时政类、经营管理类、法治安全类等7大模块,24个子模块,243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最前沿、最核心、最热点的事件问题,广泛征集、定期更新课程。方法就是要有意识地寻找与定期的迭代课程库,重在“动态”,以适应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专业、实时的特点。还可以针对学院实际,将以往培训中需求多、反响好通用管理类课程再打磨,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课程群。
(二)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师资库
针对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专业性强、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要求高的特点,建立企事业单位培训动态师资库,解决师资储备问题。一方面,针对校内资源,重点加大融通,将社区志愿者师资队伍、各类外聘专家名单整理汇总,形成基础师资库。另一方面,根据已有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找知名师资。有意识地涉猎多类别行业专家讲座,根据讲座内容,筛选出适用的师资信息,纳入到动态师资库中。发动身边人脉,收集更多师资信息,打造集学术领域科研专家、管理领域智慧大师、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的动态师资库。师资与课程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学校鼓励专职教师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研发各类新课程,我们要配合任课教师,基于市场需求,研究受训单位的参训目的,做好课程需求与授课内容的转化匹配工作,为本校教师研发开拓课程提供助力,同时使本校教师成为动态师资库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三)提升企事业单位培训管理服务水平
在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中,除了课程本身,更多地还受益于培训服务的加成与增值,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提升口碑的重要一环。1.以需求为导向做好方案策划工作。一般而言,参训单位对于培训目的和所想达成的结果都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于培训的具体课程和要求往往是模糊的,如何能把单位提升“企业绩效”的这个目标,转化为具体像《执行力》《跨部门沟通》等这些可执行可操作的课程,需要我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人员构成、问题痛点等信息,再结合需要调查和以往的培训经验,做好这种模糊需求向具体课程的转化工作,最后,通过梳理课程、安排教师、制定计划、反复沟通等工作做好方案策划。一份好的方案是企事业单位定制培训达到如期效果的保障,也是让参训单位认识学校、了解培训组织能力的敲门砖。2.以流程为基准落实培训实施中的各项服务。合理的工作流程对于培训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工作包括:根据甲方需求敲定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授课地点;课前1~2天进行所有信息确认。课中工作包括:与对方协助管理人员确认各项细节;准备培训用具,调试各项设备,提前做好教室布置;组织学员签到;做好课前教师介绍、课程安排提示等;课中监控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及学员反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采集培训影像、做好资料及课程内容的收集整理。课后工作包括:培训宣传信息的撰写与及时;培训照片及视频的选用及归档;培训效果课后调查,及下次培训沟通。流程化的服务更能体现服务水平的专业,也更能赢得参训单位的认可。3.以细节定成败增加培训附加价值。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强调精细化管理,要持续关注课程质量与培训效果,深入研究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更要有意识地设计环节去增加培训的附加价值,“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必须及时跟踪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中动态调整创新教育培训组织形式。”[2]这样有利于提升受训单位的满意度。包括课前需求调查及课后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提升。组建微信班级管理群,用于通知、学习分享、体会交流,以加强学员的培训获得感。为参训单位制作培训全程影像资料、制作培训合影相框等培训纪念品,撰写培训总结信息等。定期回访参训单位培训效果,接收参训单位新的培训需求。
四、稳固发展文化生活类培训策略
青少年和老年文化生活类的稳固更多的要做好内涵管理,从内部思维的角度加以提升和改进。
(一)优化课程内容,打造系列课程、特色课程
对于文化生活培训来说,核心是课程本身,丰富完备的教学设计是学员选择课程的依据。严格审核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是优质课程的前提。加强教学研究是保持优质课程的方法。坚持教学检查、学员满意度调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3],是监控优质课程的保障。细化课程层次划分,促进课程体系化发展。达到级别层次清晰,衔接顺畅,内容难度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如初中高级,铜银金牌,如精品班、精英班、表演班等。紧密对接市场,增设学员需求大的项目,例如传统文化课程、实操体验类课程等。善于研发课程,结合各课程优势,创设综合素养课程,例如成语与绘画的结合,文学与手工的结合,打造校本特色课程。
(二)加强师资管理,打造留得住、干得专的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制度管理。规范对新教师的选聘工作,严格审核各类资格证书,聘用之前加强考核和试听,严格审查专业背景,加强初期课程的监管工作。对于决定聘用的教师,做好证件资格存档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制定教学计划,归纳教学总结,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培训,协助教务管理。2.定期开展外聘教师课程研讨会,组织示范课观摩活动。对教学过程中突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案并与教师沟通,增加学校与老师之间的黏度。对于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找到教学水平高、学员反映好的教师展示示范课,学校架好教师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外聘老师加强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成长提升。3.定期开展外聘教师联谊会,搭建教师与学校沟通的平台,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升教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学员服务,打造培训家文化
做好学员的转化和留存,是保量的重点,根本落脚点在提升服务水平上,让学员更有归属感和认同度,打造培训家文化。1.和谐校园家文化,换位思考细化服务。教学管理人员是标准窗口服务岗位,应该以诚待人、与人为善,给人传递善意的信号。应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学员和家长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产生各种误会。应该做好全方位服务,在培训之外,准备好应急物品,布置优化休息区,使学员和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用心服务。2.安全校园重保障,提高重视加强管理。精准制定完备的安全制度和安全预案,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学员中“一老一小”特殊人群,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告知,定期对任课教师及学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教务管理老师要经常在楼内各楼层巡视,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及时修缮。建设安全、和谐、整洁的校园,也是留住生源、稳定生源的有力措施。
五、教育培训增质保量工作任重道远
社区学院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学习型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需要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以达到增质保量的目的。
(一)紧跟时代步伐,丰富宣传方法
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需要让大家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这离不开宣传工作。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应该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软性校园布置,例如定期更换学生画展内容,定期更新校园内官方视频宣传片,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同时,重视学习活动带来的宣传效果。大的方面,组织各类汇演、作品展、考级考带工作,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小的方面,班级内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节日板报、新年贺卡、优秀作业展示等形式,使学生自觉带入主动学习。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学校教育培训形象。重点打造学校微信公众号,构建具有学校统一风格的设计模板,布局公众号常规菜单栏,定期推送各类别文章。做好班级管理微信群成员向公众号粉丝转化工作,利用多渠道推广信息文章,增加可读性的同时增加粉丝关注度;举办基于微信端的各类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与已有微信公众号联动,互相借力推广。也可以利用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等知名自媒体软件,学校的相关信息。渠道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加大力度做好内容设计,可以是提前录制好的一节微课,也可以是随堂录制教学片段。定期更新,精琢内容,用好不同渠道的粉丝关注度来宣传学校。
(二)尝试线上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社区学院教育培训立足区域,全部课程采取面授传统形式,与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比,主攻线下。传统观念认为,以舞蹈、绘画为主的艺术生活类培训,不适合线上课程,但是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各类线上课已经成熟,钢琴和绘画等线上课也崭露头角,我们也需要尝试线上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初步尝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钢琴课每周面授一次,将回琴和答疑搬到线上,两方面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后期在成熟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把一些特色课程完全搬到线上,例如传统文化等课程,逐步打开线上教育模式。除线上课程外,“增质保量”发展也还有其他途径,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具备开拓思维,跳出固有框架,创新性地研究教育培训的发展途径和方法。
(三)提高团队成员自身素质
从事培训工作者,要有主动学习精神、涉猎不同的专业领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复合型能力。团队更要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甘于奉献、立足岗位工作,发挥社区学院教育培训服务职能。因为,教育培训增质保量的策略不是暂时的,而是需要持续改进提升的,需要时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学校团队成员不断地提升各种素养,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育培训工作。
六、结束语
“社区学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推动社区学院顺应了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需要。”[4]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区学院作为区域终身教育的主阵地,对接区域全年龄段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必将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学院自身建设,在师资、课程、管理上坚持改进,持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教育培训职能。社区学院要更多关注“质量”建设,才能在增进质量的基础上保证量的稳定,提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广.“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3-4,26.
[2]宋宇红.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品牌化发展与定位策略[J].科技视界,2021(32):193-194.
[3]田峰.浅谈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商业,2021(1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