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务的管理

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1

摘要无论是跨国进行商务交流还是文化交流等,文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历史的发展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我们对文化差异谈论最多的是中西间文化的差异,但事实上,中国与亚洲的其他国家之间也存在较为凸出的文化差异,关于这些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因为它可能会造成两国企业之间商务交流的失败,甚至会引起两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对此,本文以国际商务交流为背景,分析了国际商务管理中的文化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国际商务管理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务文化问题

一、国际商务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一)不同国家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使得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仁爱、和谐、团结、诚信等价值观,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主流思想。但各国之间不同的发展史,使得各国人民并非全部接受或认同他国的价值观。如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中个人主义则占据了文化的核心地位,从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中,我们则可以窥见西方文化中所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自由、个人尊严等思想突出。不同国家的价值观成为了国际商务交流中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现代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翻译人员,但对于国与国之间语言的翻译并非简单地将他国语言机械地翻译成我国语言,而是要融入他国的风俗特点、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例如,中日两国交流中,日本国对诸如猪、犬、龟等动物是十分崇拜的,他们认为这些动物所代表的是健壮、忠诚与长寿的意思,而在中国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理解则为蠢笨、下贱与窝囊的意思,两国之间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易给两国在商务交流中造成一定的误会。因此,在国际商务交流中需要十分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三)不同国家之间的思维方式差异

各国长期形成的不同的生活习惯、教育模式、民族渊源、和自然环境等,使得各国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中西方商务交流中,中国人习惯以先对合同中双方应遵守的原则和所享受的利益进行讨论,而西方人则习惯先开门见山地对合同中所涉及的细节进行讨论,两国之间不同的思维交流方式,使得两国企业在商务交流中也形成了一定的问题,双方应对两国思维差异引起重视,避免在商务交流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二、解决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差异的措施

(一)重视商务管理中的翻译工作

商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则是翻译工作,两国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使得精确地翻译两国语言成为了国际商务工作中的重点事项。翻译是一项需要具备相当扎实的翻译专业知识的工作,翻译人员需要在受到良好的专业化教育的情况下,充分了解对应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语言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准确地融入对应国家的文化背景,将翻译达到“信、达、雅”的标准,确保用准确的翻译助力商务活动中的交流问题,以达到国际商务活动成功开展的目的。

(二)做好商务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商务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一要求商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积极了解对方国家的风俗人情和文化背景,避免在活动交流过程中因不了解他国语言及文化而闹出笑话;二要求商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准确掌握他国的法律法规,对于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要了如指掌,随时能准确地应对商务活动中合同所呈现出的问题,及及时准确地答复对方在合同谈判过程中提出的系列问题;三要对活动内容及谈判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提前做好活动及谈判策划,储备多项应对策略。

(三)摒弃商务管理中的种族主义

在国际商务管理活动中要对各民族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无论对方国家或企业实力强弱,或是对方的文化风俗及行为特征等荒诞到难以理解,都必须尊重对方,根据对方的礼仪和文化在正确的活动意识下,充分尊重彼此的文虎,并客观理性地与对方达成活动的一致性意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活动因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故对国际商务管理工作中的文化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的不同导致各国之间价值观、审美观、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意识等均有所不同,但这些不同之处如果缺乏充分的理解和准确的翻译,那么会给双方的商务活动带来一定的阻碍,甚至导致活动的失败。因此,商务活动管理人员应积极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熟练掌握对应国家的文化差异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M行国际商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卫春丽.日语口语翻译的相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139-140.

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2

1.管理模式的种类。目前,在国际电子商务下,银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依赖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即纯网络银行。这类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互联网来进行,而没有营业网点。银行完全通过互联网与客户建立服务联系,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迅速、方便、可靠。它是完全通过网络渠道提供银行服务的独立实体。另一种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互联网来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处理及增值服务,即网络分支银行。它是原有银行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原有银行以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其网上的站点相当于一个分支银行或营业部,既为其他非网上分支机构提供辅助服务,也单独开展业务。但其业务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一些必须依赖于手工操作的业务需要依托于传统的分支银行。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银行都采取这种模式,我们通常所说的“网上银行”就是这种模式的银行。

2.我国银行应选择的管理模式。在国际电子商务下,我国银行应该适应国际电子商务的新环境,完善自身现有的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分支银行,并将其与传统的业务协调统一起来,完成管理的创新,建立完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模式——网络分支银行模式。我国银行应该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一机构的实力去拓展银行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目的。网络分支银行的建立单靠银行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银行加强同其他机构的合作。

银行的内部管理也将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式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银行的管理将变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①管理技术的智能化,即银行系统中的资金流、人才流等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②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即智能化管理的实施环境是建立以管理软件为中枢的银行网络运行平台,银行内的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可通过网络进行,这将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③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即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分支行之间通过建立基于Internet的Web服务器,共享金融产品、服务、人才流动、客户等管理信息,使银行运作中产生的日常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增强银行对外竞争的合力。

3.新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银行的管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哪些不同?它又是怎样克服现有管理模式的缺陷的?

(1)管理机构。在新的管理模式中,现有的机构要进行重组,改变原来金字塔式的组织框架,以打破行政式管理格局,建立新的管理平台。将现有的各种管理部门整合为决策层、管理层、支持层、经营层、监督层。决策层包括行长室与各种专业委员会;管理层由各综合业务部门组成;经营层包括前台业务经营部门、网络银行经营部门等,传统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在这里融合、互补;支持层向各综合业务部门、前台业务经营部门和网络银行经营部门提供支持、保障。

(2)业务管理模式。传统银行的业务范围,从大的种类来分,主要分为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信息的交流和收集都带有个性化的特点,信息的质量与传播受到客观的限制。开辟网络分支银行业务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局限性。客户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原有的一些限制性问题也会随着传统业务和网络业务的结合发展而得到解决。网络不仅是银行新产品营销的渠道,而且是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企业合作的平台,为银行建立综合化全能的业务模式奠定了基础。

(3)经营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中,流动性管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将成为银行的基本经营管理模式。虽然资产、负债管理仍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网络分支银行业务组织和业务种类的特点,以及其技术的复杂性、信息的多样性和竞争压力加大等原因,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它只是银行正常经营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而安全、效率、传输速度等曾被传统银行忽视的因素将被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银行除了提供传统服务外,为了发挥网络优势、抵御非金融机构的进入、保持竞争优势,要进行综合配套管理。这将成为经营网络分支银行的管理者们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出于安全、高效目的考虑,必须采用数据传输、加密、鉴定以及与其他网络联接等方面的技术协议标准,进行技术标准管理。

(4)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银行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要随着网络分支银行业务的发展而转变。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银行的管理者通常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传统的以纸质为基础的功能业务上,忽视网上交易业务中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团体,具体说来就是妇女、小企业、退休人员等圈子里的客户的利益。每一个网上团体都有各自独特的需要,期望通过网络能够提供各种建议、信息和辅助。所以不可能仅仅提供了某种网上业务就希望赢得大笔业务。

(5)合作化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基础之上的,其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不能把机会告诉别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好处”。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新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模式中,合作是创造财富的基本的、首要的方法。银行必须调整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摈弃过去“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管理模式,将重心调整到合作管理上来,强调同各类金融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效率。银行的战略重点不再是彻底打败竞争对手,而是如何取得合作中的双赢。

二、银行管理新模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我国目前有2 650万网民、24万个互联网站点、1 002万台上网计算机。银行系统95%实现了计算机化工作,ATM机3.7万台,POS机29万台。这些为实施国际电子商务下银行管理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拓宽了银行的服务领域。电子商务使银行间的竞争扩大到银行业以外的行业,网络化使许多别的行业也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经营各个不同银行的服务产品。为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和更加完善的服务已经成为银行生存的根本之道,也是今后10年中银行将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种模式下的银行将成为消费者身边不可或缺的“保姆”。

(2)降低了经营成本。传统银行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开办营业网点的固定资产投入、管理成本和每笔业务的交易成本。开办一家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需要数额较大的原始资金投入来维持分支机构正常运作所必须的员工和管理者的工资,以及正常的运营费用等。网络分支银行无论在开办费用还是在运营费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它的服务具有高效率和交互性的特征,显著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吸引了高价值的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3)提高了交易效率。传统的银行业务多限于在专用网络、专用系统中处理日常业务,许多业务仍然需要人工参与,从而导致失误发生率大。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的网络分支银行业务,交易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各种手段。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交易的处理时间,而且减少了人工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业务信息的处理也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

(4)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网络分支银行可以使银行服务突破时间的限制,人们如今不再为银行的营业时间担心,因为新模式下的银行是全天候运作的银行、开放的银行、服务方式多样化的银行。传统银行业务采取的是“柜员——客户”接触在固定商业网点,也称为有形市场办理业务的形式。这种市场需要靠客户的不断走动来维持,离特定网点较远的客户就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银行服务有其局限性。新的管理模式帮助银行克服了这一障碍,客户可以坐在家中、办公室中通过网络享受银行服务。

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3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财务管理模式分散、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目标滞后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财务管理手段单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受传统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的商业银行没有树立起一些先进的理念。一是没有树立财务是业务伙伴的理念。使财务管理与日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相互脱节,很难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监督职能,严重影响了财务效率和风险控制力。二是风险与收益均衡意识差。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由于对贷款呆滞、逾期损失规定的责任和约束措施力度不够,使商业银行致力于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收入,而较少考虑贷款的坏账损失,使得收入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同时增长甚至风险增长要超过收入的增长。三是成本和效益统筹理念差。现代商业银行的费用指标,还是按照人均费用水平来控制。这种脱离收入和效益的方法与现代金融制度要求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四是资源整合意识差。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分析、轻控制的现象,即重核算轻决策支持服务;重财务处理轻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仅限于处理好经费账务核算和事后的简单表象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形式单一、范围狭窄,财务管理主要的控制和监督职能甚少发挥。

(二)财务管理模式分散、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进行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总行、省一级分行、地市一级分行、县级支行,只要存在营业机构就存在财务管理机构核算主体过多。层层下转的制度到实际操作层时容易走样,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也弱化了全面预算管理,增加了财会人员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财务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银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和一般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分散性,会计记账凭证由各级机构的会计人员分别填制,一定程度上缺乏控制性。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内部各岗位之间牵制性很强,分工过于明细,各级会计人员往往对整个业务流程及会计处理过程不能全面掌握,往往会影响核算的正确性或造成核算难以集中反映某业务的全貌。从微观上看,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延误了决策;从宏观上看,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会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加大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内部局域网、门户网站,部分银行还建立了自己的网银交易系统。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系统规模小、功能单一,过于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台业务处理功能,而忽视了其数据分析和后台决策支持功能,难以对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撑。处于初级阶段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诸多的问题。首先,银行的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沟通,各自为政,或是“屁股决定脑袋”,凡事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影响了整体的决策与执行。其次,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只重视硬件的投入,而软件投入却不到位。目前应用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全面系统的决策、分析职能的要求,而且各子系统间匹配、磨合度较差,许多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开发完成后却因系统间的匹配问题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再次,软件开发、升级、后续服务的效率低下。我国商业银行现有模式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各行的开发部门开发完成后会移交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使用,但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后期的跟进维护。

(四)财务管理目标滞后于发展的需要

财务目标是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和目标所开展的财务活动的目标,是以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为核心、以经营管理目标为基础的财务活动结果的评价标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就确立了“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在国内或国外上市,“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商业银行总行业开始接触这种财务目标,但是在绝大多数分行对这两种财务管理目标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经营过程中个,仍喜欢用财务指标来反映银行的存贷比,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银行的长远发展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设立之初都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代表政府提供传统的金融服务。由于受到政府职能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形成了与各级政府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体制的缺陷也变得尤为明显。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无法适应目前商业银行多品种核算的客观要求。除此之外,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宏观效益和长远价值的追求。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缺乏对部门、客户和产品的成本考核。对产品创新优化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其管理模式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只局限于报账,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算轻管的现象。由此看来,强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要建立科学、完整、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财务管理体制。这就要从经营战略、经营措施、组织机构、方法步骤、管理手段等各个方面、统一安排筹划,使商业银行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已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提供简单的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的财务管理方法还停留在财务会计阶段,仅局限于事后监督和财务分析,财务工作基本还在报账、记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阶段,还未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经营管理活动不能进一步细化。各家银行都意识到目前的状况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例如,要实现从成本控制到全面成本管理的转变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代商业银行要求以效益为中心,根据经营管理各种业务的特征和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节和控制。但在现实当中,还是停留在成本控制阶段,对费用支出等方面的控制也只是单纯的减少预算、节省开支,这种做法很容易带有主观性,忽视了成本带来的效益,并不是全面的成本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财务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报账、记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技术的制约,预算管理没有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分部门、分产品的核算还难以实现,无法细分成本收益,经营管理工作难以细化。考核指标的设置与以“效益为中心”之间存在矛盾。对于基层银行经营业绩的评价,各个商业银行虽然在考核指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综合考核指标中利润指标所占比例不大的事实。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利润指标任务由总行下达后,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甚至县支行都层层加码,在基本没有考虑各经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综合管理水平、资产负债情况、信贷资产质量等实际情况下,仅仅通过会计报表来计算利润指标,下达任务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下达的利润指标不合理,给基层银行的正常业务运营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经营状况好、资产质量高、利润指标被核定低的银行想方设法扩大成本支出,虚列费用,增加应付利息计提,减少应收利息计提,尽量从账面上增大经营成本,隐瞒利润;另一些利润指标被核定较高的银行,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利润指标,不惜违反规定,拖延应支付的费用,擅自扩大贷款应收利息的计提范围。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均由于利润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粗放,对效益指标未进行有效分解,致使经营单位只注重本行的任务指标,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监控预防体系。

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4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要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财务活动中因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财产受到损失,在传统经营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是以物质变化活动作为实体运动管理,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并不局限于实物形态。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实现网上签合同、货到付款等,这种模式促使整个交易具备远程化、虚拟化,缩短了财务预测的时间,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等风险。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需改变财务管理方式

当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物资采购、物资付款、销售等,企业经营的时空距离会得到缩短,企业同样能够在网络中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另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实现账务的集中处理、集中分配,能够对企业或者客户供应商的资金情况进行监督与了解,将财务管理的能力延伸到每一个结点之上。所以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积极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并在该环境中建立财务管理模式,以此适应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需与业务进行协同处理

众所周知,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中因缺乏沟通与交流,所以对企业决策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造成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需要与业务活动进行协同处理,真正解决财务与业务不对称的局面,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另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应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该协同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报税与社会部门的协同,采购、生产、销售的企业内部协同等),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按照同一实时的信息源进行决策,真正实现财务与采购、生产、销售的一体化管理。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企业需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财务软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并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维护企业财务系统的安全性,构建可是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对企业网络中所保存的重要数据信息进行保护与分析。另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哈需要进一步完善商务环境,积极整合财务信息,引进有效的财务软件,以此实现企业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一致性,或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将传统的纸质财务管理转变为网络财务管理。

(二)企业需构建网络财务系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互联网作为基础,并且还需要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运作载体,在进一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势,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构建网络财务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几点:第一要进行需求分析,企业需要从经济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环境的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是要进行财务软件的选择,在选择财务软件的时候需要从适用性、操作性以及扩展性等方面出发,对不同财务软件进行分析,保证财务软件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第三是企业需要依据网络财务的体系结构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并且要在网络财务系统检查之后进行功能检测,从根本上保证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企业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提高财务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信息处理以及传递都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进行,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知识,并且还要对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与掌握,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财务业务。企业在人才招聘的时候需严格把关,并在招聘之后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育与教育,以此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需采取奖惩措施,将财务人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表现与绩效进行挂钩,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另外依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得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正走向扁平化,但是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到发展,企业需要提高财务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根据实际发展现状创造全新的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网络诚信;电子商务;商务伦理

一、网络诚信危机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网商交易额突破1.3亿,网商数量已经超过3000多万,这个市场非常之大,发展非常之快。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据2009年6月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网络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诚信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网络诚信危机问题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网络诚信危机的成因分析

假交易,合同诈骗,侵犯消费者权益,各种各样的网络诚信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网络交易为什么出现这种诚信上的危机呢?一是它的虚拟性,二是技术上的复杂性,三是电子商务的远程性,四是记录可更改性。

三、构建网络道德诚信空间,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在技术手段走在道德意识、法律观念之前时,电子商务就面临抉择:要么更改规范,要么就得限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显然,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要比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网络道德的建立就成为关系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通道。

1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网络经济是信用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不道德行为在电子商务中的泛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规范信用的机制。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甚了了。急需建立个人和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规定信用查询制度,以实现在具体化、可靠性基础上所进行的“虚拟化”交易。

(1)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加强信用制度的监督力度。如加强行业自律,为交易的弱势方提供信用担保;加强失信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方的失信成本。

(2)早日设立信用认证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认证。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及标准,信用档案登记及管理机制,信用资料公开查核机制,信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公安、法院、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机关的信息互通机制,失信惩罚机制,社会开放查询等机制,从而为全社会提供信誉咨询服务,促进信用意识的形成。

2 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的建设经验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环境,这是一个在制度层面上影响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应用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已经颁布了《联邦电信法》、《伪造存取手段及计算机诈骗与滥用法》、《联邦计算机安全处罚条例》等,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30多个国家也都制订了有关计算机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法律管制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网络的安全与文明,发达国家的管理机制对我国的计算机安全立法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而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还处于单行条例、法规的管理阶段,目前只有《电子签名法》和《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我们应该从法律角度进行信用制度的立法。制定个人、企业、政府信用制度管理办法,先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做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建立信用网络管理体系。

3 加强商务伦理道德教育

商务伦理道德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链接现代文明的纽带,是关乎改革进程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理念之一。

国际商务的管理范文6

【关键词】电子工商;行政管理服务;问题;建议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服务系统——电子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系统,基于对工商系统信息部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10月,已经开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城市占到了此次受访城市的90%。且在建设路径选择上,全面上线占11%,单个业务系统上线占89%。目前开发出来的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维权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商标注册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法行政支持系统等。他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一、电子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在我国起步晚,发展不平衡,投入不够

21世纪初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才在国内陆陆续续上线,起步较晚,且上线的操作系统少,一般以网上年检、网上登记注册、企业信息管理三个系统为主。食品安全,网上监管系统等04年之前还没有上线。国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了90年代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大中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相对小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相对发展不平衡,东西中部发展不平衡,东部异军突起但却没有起到带动中部特别是西部的作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们势必应该向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得好的国家学习,政府真正重视这一领域,同时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和扶助。

二、“重电子,轻政务”,自上而下地开发系统

08年,在北京工商局已经建立的26个系统中,只有3个系统是与工作效率联系最紧密的,而剩余的23个系统通常无人问津。究其缘由,并不在于用户不愿意用,而是用户没法用,用不了。因为无论从需求的角度还是用户习惯的角度,开发出来的23个系统均不符合用户需求和习惯。造成了如今尴尬的局面,花了大力气开发的系统却只能做摆设,工商局大部分的业务职能还没有完全避免计划经济时代执政的老思路和老方法。上线系统是为客户服务的,有所需求从而去开发,走群众路线,自下而上的开发系统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

三、主要系统利用低效率

自从08年毒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食品安全系统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民监控不安全食品,保障民生。但是,08年的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愈演愈烈。之后的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直至2012年,光明牛奶还被查出有害物质超标。可想而知,食品安全仍旧是让人们担忧的问题。也就意味着,食品安全系统并未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且有关执法部门惩罚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人心惶惶。食品安全有关民生,不可忽视,系统的建立要为人们办实事,而不仅仅是摆设,系统要发挥其上线应当发挥的作用。

四、外包管理不力

如今在政府流行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BOT,也就是政府将工程外包给个人企业和财团,由他们来投入建设,规定在一定年限之后将所建成的工程无条件归还给政府。电子工商行政管理也采用了这种模式,通过招标的方式将系统的开发管理外包。本身这是一个节约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但是由于工商局的疏忽,却引来了诸多麻烦。信息安全是当前实施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美国每年花在网络安全对策上的费用就高达20亿美元。我国花费在信息安全上的资金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建议工商局在电子政务规划中细化对外包方招标、监管方面的要求,减少系统风险。

五、缺乏信息的深度挖掘和业务的整合

现在工商系统电子政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业务整合。就不同业务来说,所有的系统都由业务处主导,每个业务部门只面向一个系统,他们是不关心整合的,但是就工商局来说,一共就二十多个系统,非常复杂,也很急迫。另一个是要形成一种在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基础上的社会制约机制,现在企业违法了,只有工商部门自身对企业进行约束,其他部门不会对之进行制约,惩罚的力度不大。而建立社会联动的惩罚机制,就会使违规企业寸步难行,这样能够营造出企业自律的大环境。

六、缺乏信息公开与透明化服务意识

工商局的职责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什么我们的政府部门花了这么大力气,但市场经济秩序仍然很乱,企业不讲信用的案件层出不穷,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是否我们的监管系统也“不务正业”了呢?市场本身有自我维持秩序的机制,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工商局只要能够制定与维护合理公正、通明公开的规则,市场就能自我有序地运行下去。且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信息,工商局应疏通信息流通障碍,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公众,重视信息服务。与其让政府管理市场,不如让市场自我管理。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社会自律守信的内在冲动与约束,不把信息公开、透明了,让企业明白违法乱纪需要在市场中付出切实的代价,企业就不能真正的守信。仅仅靠以往的惩罚,惩罚是被动的,也是抵消的。惩罚有很多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要把事后的检查变成事先的预警,真正合理、高度运行的社会就应该能够遇见到失信的后果。

以上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希望政府能够引起重视,另外,问题有,成就仍旧是不可忽视的,珍惜现有的开发成果,逐步完善工商系统,这是我们未来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飞飞.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浅析[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2] 张维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