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 港口;区域经济;空间影响;部门影响
在传统的港口影响研究中,强调港动会对区域产出、就业、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是以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基础的,因此称之为部门影响。近年来港口发展的实践表明,港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除了传统的部门影响这一渠道外,还在空间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港口对区域经济空间影响的含义
港口对区域经济空间的影响基于对主体区域内各子区域之间非同质性的假设,港口条件改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区域通达性,从而改变具有成本指向的产业分布格局,最终影响区域总体经济发展。
首先,港口对区域经济空间的影响强调经济区域之间是非同质的,这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不同,考虑到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差异。港动可以进一步改变这种区域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港口对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区域之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该影响强调港动对区域经济在布局上的影响。港动改变港口所在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要素条件,一些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会从其他区域向港口所在区域迁移,在产业布局改变的作用下影响港口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由于这一影响是通过产业在空间上的变动实现的,因此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这种影响称为空间影响。
2 空间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区别
从上述含义可以看出,港口对区域经济的空间影响与传统的部门影响有所不同。
首先,两者在假设条件上是不同的。空间影响强调区域内部各子区域之间是非同质的,即各个部分存在差异;而部门影响不考虑这种差异,认为各个部分之间完全相同。
其次,影响的传导机制不同。传统的部门影响认为,港口通过自身的产出增加以及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出增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而空间影响认为,港口发展改变了所在区域与外界联系的要素条件,从而带动产业向该区域转移,进而实现该区域经济增长。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部门影响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报酬递减为主要理论基础,而空间影响的研究以空间经济学(新贸易地理学)为基础,认为产业集聚是由内生的规模报酬递增引起的。
3 港口对区域经济空间影响的机制
3.1 港口助推所在城市成为区域核心
根据空间均衡条件,区域间贸易条件改善、交易成本降低,区域间的空间均衡会稳定在核心―边缘结构的状态。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突出。首先,全球90%左右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而港口是水路运输的重要节点,由于水路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远低于陆路运输,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产业主动迁移到港口城市;其次,港口所在城市为了提高港口在区域中的竞争力,往往采取措施降低货物的集疏运成本,从而吸引腹地货物从本港转运。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港口城市的贸易条件,降低了港口城市的交易成本。因此,港口城市对产业形成了极强的集聚作用;而这种集聚作用同时又具有一种正反馈的机制,即集聚后的产业其集聚力远大于分散力。如图1所示,图中横轴(SH)表示AB(B为港口城市)两地之间的劳动力份额之比,纵轴( - *)表示AB两地实际工资率之差,S点为AB两地劳动力份额相等的点,即产业空间对称均衡点。当贸易自由度很高时,两地劳动力份额之比与两地工资差额之间呈现同方向变化的趋势,即产业在港口城市集聚后,城市产业规模扩大,城市经济发展,劳动力工资同时具有上升的趋势,所以不会出现劳动力向区外转移的情况。于是,港口与周边区域之间会形成稳定的核心―边缘结构的空间均衡状态。正因为如此,产业在港口城市的集聚效应被锁定,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港口城市成为所在区域的核心城市。
3.2 港口有利于所在城市承接外来区域产业转移
港口除吸引本区域产业集聚从而形成本区域核心城市外,还具有促进所在城市承接外来区域产业转移的作用。区外核心城市由于贸易条件改变,产业具有外溢倾向。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成本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而成本由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如果有一个工厂从当前城市迁出向本区域转移,而港口城市是本区域与外界联系的门户,厂商会在区位选择中秉承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运输成本最低的港口城市。因此,港口城市就成为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这样也会进一步加速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
3.3 港口经济的扩散作用会带动边缘城市经济增长
港口城市依托港口这一要素,通过区内产业集聚和区外产业转移承接实现经济增长。而后,港口城市会通过扩散作用带动所在区域边缘城市实现经济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有2条途径。
第一,区域内核心城市的产品向边缘城市流动,提升边缘城市福利水平。由于港口城市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港口城市可以生产出更多价格低廉的产品;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贸易条件改善,运输成本降低,这些质优价低的产品可以流动到边缘城市,从而提高边缘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
第二,核心城市产业外逸带动边缘城市经济发展。如同港口城市承接其他区域产业转移一样,当港口城市要素条件发生变化以后,也会有产业需要向外转移。若边缘城市具备较好的要素条件,边缘城市将成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区。港口城市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带动边缘城市经济发展。
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2
表面面积2000m2
项目尺寸高9.50m;长80m;宽14.90m
结构材料 菲利普钢
设计单位 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水是人类共有的资源。许多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健全的能够连接公共和私人机构的全球水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欧洲政府考虑到适应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质量及数量退化的问题,认为为每一个人供应饮用水和增加水路运输(用低碳交通工具)将成为有关水的两个新的生态和全球性挑战。而“Physalia”的目的则满足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共享知识的需求。这是一艘两栖船,半水生和半地面,一个致力于实现国际科学合作网络,真正的游动的流体水力实验室。
Physalia能做到能源100%自给自足,它的仿生结构来源于Pneumatophoros,也叫“Physaia phvsalis”,希腊语是“水泡”的意思。Pneumatophoros的特色在于完美的对称性及长椭圆形和半透明的外观。这艘未来风格船舶的设计师把握了悬挑和质量之间的完美平衡,使它从水面轻轻浮起,曲线完善而充满力度。这个零碳排放的建筑是环保可再生能源的一个原型,它能产生大于其消耗的能源,它的精密充气双层膜屋顶上装了光滑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其船体的潮汐涡轮机将河水流动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并能实现软导航;它的船体表面由铝包裹着的多壳钢结构,银色的表层为锐钛型二氧化钛,能反射紫外线,减少水污染。事实上,Physalia除了是一个船舶自净器,还能吸收和回收光催化的化学残留物以及传统船只和工业在河水中排放的碳,此外,Physalia的双船体液压系统,在净化河水同时还可以绿化船顶植被。
Physalia内部用四个主题表达水的未来的不同含义,代表着四元素的共生。“水”之花园:Physalia停泊时的大门和广场之间的主入口。大型玻璃平台悬在水面上,光通过反射传到内部下层,接待区可用于做临时展览场地。水上阳台可以完全开放自己的河流景观,通过外部河流的微风让内部空气可以自由呼吸。
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物流 甩挂运输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以及贸易市场的不断外拓,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着雄厚的市场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道路货物运输量以及对外口岸的货物进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尤其是集装箱在现代化运输中的普遍运用,构成了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甩挂运输形式,相比于散伙运输途中出现的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甩挂运输则以运输成本低、运输效率高以及节能减排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当代运输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运输形式。
一、甩挂运输的含义:
甩挂运输(Drop and Pull Transport)就是带有动力的机动车将随车拖带的承载装置,包括半挂车、全挂车甚至货车底盘上的货箱甩留在目的地后,再拖带其他装满货物的装置返回原地,或者驶向新的地点。这种一辆带有动力的主车,连续拖带两个以上承载装置的运输方式被称为甩挂运输。
二、发展甩挂运输的优势:
成本降低。甩挂运输“一车多挂”的性质可以降低牵引车的购置成本,而甩挂运输所具有的灵活、高效等特点则为生产企业实现零库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大降低了生产企业的装卸搬运、仓储、包装成本。
效率提高。甩挂运输让牵引车的运输作业与集装箱挂车的卸货作业同时进行,节约了大量的装卸时间,大大提高运输车辆的周转使用效率,除此之外,甩挂运输的出现可以促进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空中运输多式联运的发展,实现以公路运输为基础,水运空运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促进物流网络化的形成。甩挂运输的出现可以促进物流配送中心和货运站场物流支点的建设,有利于物流货运站场的规划建设,提高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加快物流网络化的形成,从而提高物流能力和水平。
节能减排。发展甩挂运输可以提高道路货运的集约化程度,可以充分利用甩挂运输高效的运转优势大大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三、我国发展甩挂运输的障碍:
正所谓机遇和挑战并存,甩挂运输带给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了了更多的挑战。由于我国发展甩挂运输的起步较晚,在政策制度、组织化程度、货运站场功能、信息化建设、运输车辆配备等方面发展都不够完善,总体表现为政策制度支持力度不够,组织化程度较低,货运站场功能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运输车辆配备不够齐全等。
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和物流业界都为此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的投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我国甩挂运输发展的政策,开展了运输试点工作,但是还是出现了由于前期规划不够合理导致盲目投资和盲目发展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大型的集团性和规模性运输方式少的可怜,建立运输网络覆盖能力有限,组织化程度差、经营形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市场结构薄弱、运输工具档次低等因素造成运力分散,以及诚信服务缺失等的情形。管理部门缺乏对道路运输整体的布局和调控,同时运输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调研分析和融入市场的能力。相关人才培养及储备严重不足,严重阻碍甩挂物流发展。
四、我国发展甩挂运输的策略:
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政府、物流业界以及社会都还应为此付出努力。面对迫切的市场需求,丰富的货运资源以及基本成熟的技术能力,政策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甚至可以说是道路甩挂运输的发展已经是往事具备,只欠东风。我国的政府和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车辆管理制度,着重改善挂车使用年限、海关监管、车辆载重以及挂车交强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加强协作,提高甩挂运输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推广试点工程,发挥示范效应,实行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站场和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升级改造;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快构建交通运输部门体制,深化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综合运输与各方式运输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
物流企业要想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企业的规模要向大型化和全国化的趋势和方向发展,拓展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借助政府政策的东风,加大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促进道路运输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强化人才战略,培养和吸纳各种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的同时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要重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完善,根据实际需求对信息化平台建设作出总体规划,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
国内物流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扮演好政府和企业之间“中间人”的角色,在给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的同时,也应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不断促进国内甩挂运输组织化、网络化、集约化的形成,制定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站场设施标准,提高行业的标准化程度,引导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善区域物流市场网络的同时,联结全国各地的物流园区(基地、中心、港口),逐步完善全国物流园区经济合作圈,建设布局合理的、功能完善的物流枢纽。
五、结束语:
发展甩挂运输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牵涉到各项运输政策,区域协调以及政府各部门、行业各企业间的协作交流等方方面面,注定了甩挂运输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甩挂运输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政府和企业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协同配合,以有效合理的竞争机制为前提,共同推进甩挂运输的发展,从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亚茹.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有效途径——甩挂运输[J].公路交通科技,2004(04).
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港口物流;发展战略;供应链管理;物流体系战略;联合与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055-02
一、港口物流的概念
(一)港口物流的含义
港口,作为一个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以及加工的场所,其生产运作所形成的物流,就称为港口物流。货物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而港口在物流服务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港口是一个货物的集散地和各种运输载体的换装点,是水运货物流动的“车站”,它是水路、陆路、铁路等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港口物流是一个特殊的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的产业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业、形式产业和延伸产业,核心产业是货物的装卸;形式产业就是利用不同的装卸机械设备和安全保障体系的条件下完成对货物的装卸、运输、储存;延伸产业是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承运、交付手续,是一个完善的服务网络。
(二)港口物流的基本要素
港口物流活动一般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流体、载体和流向。
1 流体是指经过港口的货物,港口物流的目的是实现货物从提供者向接受者的流动,在实现这一流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货物需要储存在港口的库场中,这往往是实现有效流动的前提,但是所有经过港口的货物都要经历装卸、搬运等过程来实现空间的移动,港内货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2 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载体分成两类,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航道、码头、港内道路,港池等等;另一类是直接载运流体的设备,如装卸机械、搬运设备等等,港口物流载体的状况,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决定港口物流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3 流向指港内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一般有四种:第一种为自然流向,是指由货物进出口的不同所决定的,根据合理路线安排的货物在港内搬运、装卸的物流方向,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流向;其余几种流向分别为指定流向、市场流向、实际流向。
(三)港口物流的特点
1 柔性化。柔性化本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即制造出能满足用户不同需要的产品,港口物流的柔性化就是要根据货主和承运人的需要,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的物流。
2 专业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了专业细分化趋势,许多制造型企业纷纷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而从繁杂的物流管理中解脱出来,外包给社会,出现了港口物流的专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最典型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3 供应链管理原则。在港口,供应链管理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为了使港口物流过程合理化,必须使参与港口物流的各个相关机构(如港务局的各公司、一关三检、船公司、货主等)之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另一层意思是指港口内部与物流有关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
二、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拥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11万千米的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已占世界亿吨大港的半壁江山,其中上海港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目前,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多个,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按2010、2020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对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和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四大区域经济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个枢纽港的建设,提高码头泊位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增深长江口等出港航道水深,促使港口成为国际物流的核心。
(二)我国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1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装备参差不齐。近年来建设的港口,如矿石中转港北仑港区、煤炭装船港秦皇岛和石臼港及大连、天津、青岛、上海、黄埔港的集装箱码头等,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连、青岛等港的原油装船码头等的港区装备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港口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2 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港口码头?自位少,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更少,集疏运条件差、中转储存能力低,港口航道水深不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老港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港区开发建设任务繁重。
3 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港口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的管理体制仍存在“政企合一”的现象,使港口企业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致使与港口关联的临港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港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得不到相应发展,港口功能结构不合理,且较为单一。
4 物流联盟程度低,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各港口物流业基本上处在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三、我国港口物流未来发展战略探讨
(一)建立现代港口物流体系战略
现代港口物流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1 基础设施子系统: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是指由港口拥有的港口物流运作所必需的设施、装备组成的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港口航道设施、码头及库场生产设施和辅助库场设施等。
2 运营子系统:港口物流运营系统主要用于完成港口物流活动的计划、控制与实施,它主要由港口的航海运输、码头装卸以及港口生产监控与调度等涉及港口物流运作的企业或部门组成。
3 信息子系统: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覆盖或辐射港口物流系统以及与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相关部门或机构的信息支持系统。
4 集疏运子系统:集疏运子系统包括集疏运设施、集疏运方式及集疏运管理,其中集疏运设施通常指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仓库、堆场等;集疏运方式主要由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集疏运管理指运输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等。
5 协调支持子系统:港口物流协调支持系统主要负责对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的管理、监督与协调,负责向港口物流系统提供港口物流系统运作所需的人力资源支持与各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该子系统主要由政府监督协调部门、港政管理部门、海关联检部门、行业协会等部门组成。
(二)联合与竞争战略
在竞争中合作是物流管理的精髓所在,港口合作目的在于统一港口政策和统一使用有限的资源,港口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港口业务管理、码头选址、腹地合作、环境保护、营销及市场调查等。港口合作可以采用很多种形式,包括非正式的合作或组成固定的战略联盟,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合并为一家企业,合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产生双赢的效果,这种双赢的效果不仅能使参与合作的港口企业受益,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港口网络中所有的物流运作人受益。
1 港口企业问联合,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是各自为政的封闭经营,港口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但随着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港口功能的转变,现代港口的运作机制需要创新,港口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赢得更快发展。
2 港口与船舶公司联合,港口物流企业可以与船舶公司联合建立船舶公司专用码头,如香港、鹿特丹、长滩、洛杉矶等港都以土地出租的形式吸引班轮公司投资经营,促进班轮公司形成自己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并且由一些专业性的港口作业服务企业与班轮公司联合经营,既提高了效率,又能满足班轮个性化的需求。
(三)客户服务战略
客户服务是公司区别自己的产品、保持与客户间的忠诚关系、增加销售和提高利润的一种方法,总成本最低和客户满意度最高是物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我国港口物流产业应该从硬件和软件的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客户服务:
1 有机组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港口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信息流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及时在供应链中传递对于港口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信息,从而使供应链成员都能得到实时信息,以形成统一的计划,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港口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资金流的管理主要作用在于使供应链成员尽量减少成本,并尽可能使自己的港口服务及产品让顾客满意,从而使资金早日回收,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率。
2 建立高效用户反应系统,由于网络的出现使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以全球企业为平台的,而且是在信息传递的无障碍和无时滞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响应时间就成为最核心和第一位的竞争要素,以港口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物流各环节中的应用,提高整个物流链的效率,而不仅是单个环节的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3 降低港口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运输有多种手段,实际承运人能否准时到达,带有一定随机性,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延迟了货物到达时间,则会使管理者被迫增加库存。不同企业和组织有各自相对的目标,当不同组织互相独立或地理位置相隔遥远而为同一目标运行时,这种不确定性尤为突出。港口的目标是要减少港口环节在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由其承担的整条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以减少用户的库存风险和成本。
参考文献
[1]程铁,我国发展港口物流的思考[J]港口装卸,2005,(2)
[2]朱鹏颐,海峡西岸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战略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
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5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两
简
称
的
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五
个
自
治
区
I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H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L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简
称
难
写
省
上海
沪
上海
简
称
难
写
省
江西省
赣
南昌
重庆
渝
重庆
福建省
闽
福州
河北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河南
豫
郑州
海南省
琼
海口
湖北
鄂
武汉
安徽省
皖
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13.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5)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范围也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í)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è)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
“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称
东南丘陵(N)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气温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
原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
草原、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200mm
西北地区大部
荒漠
三、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2)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3、我国的季风:
(1)夏季风与冬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风
寒冷干燥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的湖泊:
(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
(3)主要外流河:
a: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
C珠江、D黑龙江、
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b: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
c: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人工运河:
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
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4)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长江与黄河概况:
识图一:
源地:A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B东海
分界点:C宜昌
D湖口
识图二:
源地:A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B渤海
分界点:C河口、
D桃花峪
(1)长江黄河概况:
注入海洋
源地
分界点
主要支流
流经地形区
长江
东海
(青海)
唐古拉山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汉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岷江、雅砻江、赣江、湘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渤海
(青海)巴颜喀拉山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湟水、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a、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世界前三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b、黄河干流长5500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内河航运第一,有“黄金水道”之称,沿江四大港口:上海(全国最大港口)、南京、武汉(中游)、重庆(上游)。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
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
第四节
我国的自然灾害
1、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灾害种类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华北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寒潮
北方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3、避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第一节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自然资源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
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四、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代号
①
②
③
④
工业基地名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hù)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的性质及特点
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
大分散、
小集中“
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5)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号称中国的:“硅谷”。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
适合的运输
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最少
贵重急需量少等货物运输
铁路运输
火车
较快
较低
较大
远程量大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
汽车
较慢
较高
较少
短途运输,灵活方便
水路运输
船
最慢
最低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货物运输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线
哈尔滨-北京
京广线
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青藏线
青海西宁-拉萨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昆明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南昆线
昆明-南宁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水路运输的含义范文6
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的主要条款
一、产品名称、品种、规格等
1、产品名称,是指工矿产品的种类。工矿产品可分为许多种类,如按照工业部门可分为机械工业品、冶金工业品、纺织工业品等;同一工业部门的产品,按其经济用途相同,实际作用不同,可分为若干大类,如机械工业产品可分为金属切削机床、矿山设备、冶金设备、石油设备等;冶金工业产品又分为生铁、钢锭、钢材等。
同一大类产品,按其具体性能和具体用途又可分为小类,如金属切削机床可分为铣床、车床、刨床、钻床、磨床等;钢材可分为大型型钢、中型型钢、小型型钢、重轨、轻轨等。
各部门大类产品,又分有细目,如铣床又具体分为龙门铣床、仿形铣床、立式铣床、卧式铣床、万能铣床等;大型型钢又具体分为圆钢、方钢、角钢、钢、线材、三角钢、六角钢、八角钢、工字钢、扁钢、t字钢、z字钢等。为此,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按照部门产品大类产品和明细分类具体填写。
2、产品规格,是指同一产品不同度量的标准。由于各种产品的性质、性能、成分、结构和作用的不同,规格也不一样,如圆钢产品有直径为5厘米、10厘米等不同直径的圆钢;水泥产品,有500号、800号等不同型号的水泥;白酒,有38度、45度、65度的白酒等等。
在工矿产品购销合同中,产品的规格、型号、等级、花色、是否是成套设备产品等,必须写得明确、具体、清楚。
二、产品的技术标准(含质量标准)
1、产品的技术标准是指国家法律、政策对工矿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包装、运输等技术要求的统一规定。
产品技术标准,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按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而有其他标准的,按其他标准执行;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强制性标准的,按双方协商的标准执行。在合同中必须写明执行的标准,但需方有特殊要求的,按供需双方在合同中商定的技术条件、样品或补充的技术要求执行。
2、合同要明确规定供方对产品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
对成套产品,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附件的质量要求。
对某些必须安装运转后才能发现内在质量缺陷的产品,除主管部门另有规定者外,合同中应具体规定提出质量异议的条件和时间。
实行抽样检验质量的产品,合同中应注明采用的抽样标准或抽验方法和比例。
有些产品在商定技术条件后需要封存样品的,应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封存,分别保管,作为检验依据。
3、供方交货时,应将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和双方商定的必要技术资料随同产品或运单交需方据以验收。
三、产品的数量和计量单位
产品数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签订。产品数量包括产品总量和分批交货的数量。
产品数量的计量,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主管部门规定的计量方法执行;国家或主管部门没有规定的,由供需双方商定。
对某些产品,必要时应当在合同中写明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没有主管部门规定的由当事人商定)交货数量的正负尾差、合理磅差和在途自然减(增)量规定及计算方法。
对机电设备,必要时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随主机的辅机、附件、配套的产品、易损耗备品、配件和安装修理工具等。
对成套供应的产品,应当明确成套供应的范围,并提出成套供应清单。
四、产品的包装标准和包装物的供应与回收
1、产品的包装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盛产品的容器,通常称为包装用品或包装物,如箱、桶、筐、袋、瓶、盒等;另一种是指包扎产品的操作过程。因此,包装质量既指包装物的材料,又指包装操作的好坏。
包装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两类:运输包装称为大包装,其作用是保护产品。销售包装又称小包装,即与消费者见面的包装,其作用在于维护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耗,同时也美化产品,有利于销售。
2、运输包装按国家标准或有关标准规定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有关标准的,可按承运、托运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并在合同中加以注明。有特殊要求或采用包装代用品的,应征得运输部门的同意,也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运输包装上的标记由供方印制(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产品在包装时,必须附着有装箱清单。
3、产品的包装物,一般由供方负责供应,国家规定由需方供应包装物的某些产品,可由需方供应,除此以外,应由供方负责包装。可以多次使用的包装物,应按有关主管部门制订的包装物回收办法执行;有关主管部门没有规定的,由供需双方按实际需要商定包装物回收协议,并作为合同附件。
五、产品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
1、产品一般应由供方实行送货或代运。送货是由供货单位将产品(商品)送到需方指定地点。实行送货的产品,国家主管部门规定有送货办法的,按规定的办法执行;没有规定送货办法的,按供需双方协议执行。代运,是由供货单位根据合同的决定,将产品委托运输部门发运到需方指定地点交货。实行代运的产品,由供方代办运输,供方应充分考虑需方的要求,商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某些实行送货或代运的产品,必须由需方派人押运或者由有关主管部门签发装运证明的,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送货、代运确有困难,或者需方要求自提的产品,经供需双方商定,也可以由需方自提。自提,是由需方委派或委托他人到供货单位,凭合同提货。实行自提的产品,由需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自提自运。
2、需方要求变更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应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月份或季度)前40天通知供方,以便供方编报月度要车(船)计划。迟于上述期限,供需双方应当立即另行协商处理。
产品(商品)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从运输工具来说,有火车运输、船舶运输、汽车运输、飞机运输及现代化的管道运输等。采用何种方式,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六、交(提)货单位或接(提)货人
七、交(提)货期限
交(提)货期限一般分为一次交付和分期交付两种。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交货,必须在合同中写明交付的时间和地点。
1、合同中,产品交(提)货期限,应写明月份。有条件的和有季节性的产品,要规定更具体的交货期限(如旬、日等);有特殊原因的,也可以按季度规定交货期限。属于年度分配指标的订货,必须在本年度内商定具体的交货期限,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跨年度供货;生产周期超过一年的大型专业设备和试制产品,可以由供需双方商定交货期限。不得签订没有交货期限的合同。
2、规定送货和代运产品的交货日期,以供方发运产品时承运部门签发戳记的日期为准(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行商定者除外);合同规定需方自提的产品,以供方按合同规定通知的提货日期为准。供方的提货通知中,应给需方以必要的途中时间。实际交(提)货日期早于或迟于合同规定的交(提)货期限,应视为提前或逾期交(提)货。
八、产品的验收方法
验收方法是指需方收到供方的产品(商品)时,对数量和质量的检验方法。对于验收地点、方法、标准,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供方必须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对产品的质量和包装质量负责,提供据以验收的必要的技术资料和实样。
产品的质量验收、检疫方法,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九、产品的价格
合同中产品的价格,除国家规定必须执行国家订价的以外,由当事人协商议定。
如果在签订合同时确定价格有困难的,可以由供需双方协商暂定价格,并在合同中注明:“按供需双方最后商定的价格(或物价主管部门批准的价格)结算,多退少补”。
外销转内销的工矿产品价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结算方式、开户银行、帐户名称、帐号、结算单位
1、产品的货款、实际支付的运杂费和其他费用的结算,应当按照合同中商定的结算方式和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合同中应明确结算方式和双方的开户银行、帐号及帐户的名称。
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合同中应当注明验单付款或验货付款。验货付款的承付期限一般为10天,从运输部门向收款(付款)单位发出提货通知的次日起算。凡收、付双方在合同中商定缩短或延长验货期限的,应当在托收凭证上写明,银行从其规定。
大型设备定货的付款办法,按照财政部、人民银行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2、当事人双方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开户银行、帐户名称和帐号进行转帐结算。
十一、违约责任
双方必须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和违约责任的计算标准。
十二、当事人协商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