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 研究 评价

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评价和管理、教师专业化等。但是,在课程实施中,真正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有利于控制各种环节目标差的,还是教学策略。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保证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落差,可以保证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落差,可以保证学习目标和学生目标内化差。

一、小学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策略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教师、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必须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1.社会强化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2.信息交流

学习者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在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由三个构成侧面: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学术性支持侧面,就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反馈和引导,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反思活动。教师需要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他们要与学习者展开深入的对话,以此来激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其对新、旧知识的反思,促进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在对话中,教师可能会向学习者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也可能帮助他们形成假设,或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认知性支持侧面,就是教学中,学习者彼此之间围绕当前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人际性支持侧面,就是教学中,师生、生生彼此之间交流各自的经验感受,相互提建议,通过人际沟通,体验到彼此的接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投入学习的动力。

二、小学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经验构建

阅读教学的知识,就其表象来说,就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在接受式教学中,我们都把这些知识看着是“理性的、固定的”。在教学中,总是静态地传授这些知识,忽视接受者的自身经验和感受。因此,接受式课堂以灌输为主,以追求标准答案为主,以记忆为主。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关注知识本质,对待知识,采用的是经验构建策略。这是因为,在知识认识和人与经验相作用的价值,每个人都本能地追求自己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世界相符合、相一致,否则就会产生一种理智上和情感上的双重不适。这种不适构成了一种刺激个体继续探究的有效挑战,促动这个人不断探索直至达成个人知识与个人经验的一致而使困惑解除。因此,个体总是要建构起一个尽可能与其经验世界相一致的知识或知识体系,一个前后逻辑一致,同时又以自己的经验为实证支撑的知识或知识体系。

尽管,许多人甘于受自己有限经验世界的制约而仅仅满足于追求个人知识与个人经验世界的一致性,但更多的个体还是试图使自己个人知识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个体视作与他们各自经验世界相一致。实际上,个体总是倾向于促使自己的个人知识能够为尽可能多的、广泛的其他个体乃至所有群体所认可和接受。

三、小学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师生自我发展的评价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评价观,是教师和学生以自我评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师生自我心理调适和教育事业发展为基本目标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过程的总和。

从教师的评价来看,传统的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教师忠实完成课本教学要求为主。这种评价,使得教师更多地忠实教材本身内容,忠实教学参考的“绝对传达”,忠实于考试试题的知识性机械训练。教师被看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教师成了一种教师匠,一种有高度忠诚教学固定程序的教师匠。教学中,教学不需要更多的自己创造,不需要展示自己的个性,甚至不需要多少新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修养。但是,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组织、指导、参与到具体的、开放的学习中,教师的个性和专业修养都必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景。因此,教师的自我发展水平成为评价的核心。

教师自我发展评价的核心就是教师自我内需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师群体之间的研究水平,这种研究主要突出以校为本的研究和协作能力。包括老师参与校本研究的意愿、目的、实际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教师具体的教学水平。这种水平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变化所进行的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师能否有效地实施课程,有效得选择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维持、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潜能。三是老师的反思水平。教师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其中的得与失,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发展性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引导学生进步,而不是以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去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现实需求、真实水平、个性特征。评价更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中,它实际的行为。以阅读课文《奇怪的石头》为例子,老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首先在学生预习阶段,就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针对自己的问题,或提出思考,或作出自己的解答。这是评价第一步。学生能否提问,提问的水平;能否作答,作答的水平,教师、其他学习群体甚至学生本人要对其进行评价,既是对学生的学习前自我诊断,也是引导学生为进入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林建红.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科教论坛,2006.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98-01

近年来,对话式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的重视,它一改传统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对象性关系,强调三者都是平等对话的主体。对话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都是主体,三者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态势,并在这此基础上展开多向的民主的互动交流,最终达到对话主体间视界融合、精神相遇、理性碰撞和情感交流。这样,研究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1.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1.1对话三位体的平等。对话式阅读教学一改传统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的的对象性关系,强调三者都是平等对话的主体。首先,教师与文本平等对话,这是整个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没有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也就没有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了。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所要强调的是在不抛弃理性分析的情况下着重于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而独白式教学更偏重于对文本的理性分析。其次,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这是衡量是否真正实行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对话式阅读教学则注重生本之间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从而积累语言,陶冶情感,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第三,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这体现对话式阅读教学平等性和开放性原则。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1.2三个主体间的非线性互动。"非线性"指阅读教学各个环节所构建的意义不是呈线性的、序列的、积累的特征,而是既呈现出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丰富、层层递进的特征,又呈现回环往复的特征,每一个环节所建构的意义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学生被看作是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由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转变为主体间的沟通、融合。学生可以与教师、文本相互间展开积极的对话,这一对话互动过程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三个主体间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使课堂常呈现出平衡性与失衡性相结合的特征。

1.3对话结果的"创生性"。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都是教师说了算,以教师对文章的一元讲解取代学生个体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理解,取代学生群体对文章的多元化的解读,师生缺失参与其中与之对话的权利,即对话的结果缺乏"创生性",师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压制,这样,师生的探索兴趣丧失,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被抑制和削弱。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三主体的平等地位得以确认,他们之间可以展开平等对话与交流。这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使文本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开掘和丰富。对话的过程是主体间在经验共享中参与重建,这一过程不可能是某种预定知识的复制与客观再现,而是新知识与理论的生产与创造。

2.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以生为主"是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主旨。以生为主是教师有效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传统的阅读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兴趣、自我需要,往往是课上教师对课文的权威讲解、分析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上时间,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对话需求被冷落,再加上过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仅禁锢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严重销蚀着学生的灵气、个性和创造力。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水平、兴趣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与文本对话中独立地思考、怀疑与考证,使所获得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

2.2运用两种策略是对话阅读的关键。主持人策略和环境支持策略是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关键。

2.2.1主持人策略,是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介入对话,发起、组织和维持学生阅读文本后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最后形成新的方式。教师设置话题,即在设计碰撞。而话题确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到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为此,教师在扮演主持人角色时,要求找出既符合目标任务又为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或提炼出值得作深度探究的教学专题。教师在话题的设置时必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看后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形成认识冲突,这样,学生才会因难度适中而乐于对话。

2.2.2环境支持策略。环境支持策略,指创设有利于对话式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教学环境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氛围。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有很大的思维和发表见解的自由度;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尤其是在师生间见解相悖时;要科学地利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学生见解过于偏激或近于荒谬时,教师提出善意的批评或纠正尤其要讲究方式方法,态度应亲切诚恳,这才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才不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疏离。从根本上说,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后,阅读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2.3在对话的基础上阅读是对话式阅读的基本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64-01

文本细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刻的感悟与体会。简单地说,文本细读就是指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许多教师主观地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还小,文本细读是中高年级学生应该做的事。其实不然,文本细读因其细致入微的特点,无论在学生学习的哪个阶段,都会对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细读策略,把优化学生阅读效果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反复诵读,读之入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学生正处于学知识、学语言的重要时期,因此,文本细读首先就体现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上。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真正领会文本的情味、意味。比如苏教版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主要描写了蝴蝶谷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由于文中成语较多,学生对这些成语难以完全理解,如果读得不熟,眼前就很难浮现出文中所描绘的蝴蝶翻飞的画面,自然也就很难体会到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如何才能把这种喜爱与赞美之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呢?首先要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再采取同桌互读、个别读等形式。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得更加透彻,教师还要采取范读与美读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中,这种美就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出来。学生读之入味,读之入情,对所学内容就会有深刻感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所谓的文本细读离不开教师引领学生反复地深层次地阅读课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才会更深刻,进而在反复朗读、细读的过程中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二、揣摩比较,明辨优劣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感悟领会文本语言内容的能力不是很强,要想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教师就要注重从引导学生比较、品味中领会一些独特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比如苏教版语文《春笋》一文,主要描写了雨后春笋长势喜人的状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词准确、生动,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个从地里冒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通过文本细读使学生感悟到文本语言的魅力呢?教师可以抓住“冲破、掀翻、冒”几个词语,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的方法领会语言特点以达到教学目的。有的学生会把“冲破”换成“扒开”,把“掀翻”改为“”,把“冒出”改为“长出”。在一个个换词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觉得原句中的几个动词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有韵味。这样,通过比较,学生不仅感受到原句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特魅力,而且也由衷地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说说文中的语言句子好在什么地方,而不注重对文中关键词句的比较,那么,这种阅读也仅仅是停留在浅层。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对词语句子的深刻理解,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

三、品味感悟,深刻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文本语言中有些词语或者句子内涵独特,是支撑文本内容的主要骨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就要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入手。因此,教师要找准文中的关键词句,或者独特构段方式引领学生揣摩品味。在反复品味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会更真切,阅读效果也更好。比如苏教版语文《探母》一文,文中并没有通过多么详尽的语言描述来表现是如何孝顺、关心母亲,但是,从文中“一进家门,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就可以使人们真切感受到对母亲的关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的过程中,与母亲的母子情深跃然纸上,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品味就没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语言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感悟,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感知,而且还可以增进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是一个细致活,也是一个可以使学生获得对学习内容深刻理解与体会的重要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找准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目标引领下,获得最佳的阅读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寻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便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阐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审阅,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教师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行以及教学的具体安排,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自身良好的专业文化素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会影响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对教材的内容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安排,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不高

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需要及时地跟上教育时代步伐。然而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得不到加强,没有实现社会教育的目标。

2.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阅读时无法表达出对文章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式单一化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最终找到了一种自认为可行的教学方式,并且将这种教学方式作为自己固定的唯一教学方式,就会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限,阻碍学生探究性学习。单一化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散发,无法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新鲜感和学习热情。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提倡体会阅读的情感,从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的语言文学识别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教学内容,一味地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决策略

1.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书籍的阅读和研究,能够丰富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饱读诗书是必须具备的。教师应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艺术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不断成为专业型教师,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皮亚杰说:“兴趣是其学习的不竭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心思投入进去并且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组织各种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实现多样化教学

竞争才会进步。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会促进各种教学方式的竞争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丰富课堂教育的教学知识,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发展。

4.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使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首先,加强对读的训练来增加语言文字的词汇量;然后,经常进行复述训练帮助学生消化词汇;最后,加强文字的比较训练。

综上所述,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互动;阅读;研究

互动式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实践能力和语文阅读素质,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潜能,学会合作和交往。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让其具备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性发展的素质。有利于迅速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互动式阅读教学,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看法:

1.展示思维过程策略

展示思维过程指思维者把思考问题及其运用策略的内隐的思维过程或心理活动向他人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过程。展示思维过程策略的运用,使他人从中便可获得大量的在运用策略时如何一步步推理的信息,因而减少了模棱两可的猜想,使他人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也为他人提供了思维方式的范例。相反,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在运用策略过程中实际推理的信息,就必须自己进行更多的推测。展示思维运用到互动式阅读过程可利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者思维比较独特的学生进行心理示范。一位同学用这样概括的语言概括其思考课文的过程:到底什么使得我们的作家如此说话;到底什么使得课本编者如此认为;读者与文章的关系是什么;读者为什么要阅读这样的问题;读者怎样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从文中阅读到了什么内容;我的理解是偏侠的吗?这位同学通过心理示范使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深入,同时也使得其他同学能够借鉴并加以运用。

2.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的策略

互动式阅读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系统,它具有信息的流动性。教学活动系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信息的流动。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信息耗散和内化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信息系统的封闭性导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信息流动的线性状态和信息的淤积状态,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互动式阅读教学一改传统信息流动状态,而创设了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

首先,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互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来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还包括通过多媒体传播给学生的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材料和社会现实材料,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扩展其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信息环境的交互性。传统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呈线性的模式,而互动式阅读教学中的信息流动呈交互的网络结构。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信息流的路径为:教师传递信息与学生接受信息。其间,信息的交互少,信息共享程度低,无法提供及时的反馈。在互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流的路径为: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交互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回路。

促进信息环境开放可通过以下方法:

第一,利用多媒体传播信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大量的信息得以传播。

第二,学生在课下搜集信息,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及其他的资源尽最大可能性地搜集更多的资料以丰富信息来源。

3.建设性的评价策略

这里只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评价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起到消极作用。要保证评价起到积极作用,就要采取激励性建设性的评价策略。这是互动式阅读教学所应该采取的评价策略。

首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内驱力。过多地使用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必然带来优劣的比较,从而导致对部分学生的挫伤和打击。描述性评价则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在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提出问题和缺点,这使学生既获得认同、鼓励和表扬,又能看到并主动解决问题和克服缺点,因而这一评价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推行,农村的教育教学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广大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信息相β浜螅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也没有城市好,在农村从事教学的大部分教师年龄都比较大,他们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学生有较大的代沟,教师捉摸不透学生的心思,学生也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上不去。

2.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少

当前的农村初中,大部分实行的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科目多,还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科目,学生从小就有所接触,它的学习难度比起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要小,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所投入的精力明显要比其他少,这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不需要深入学习,而且农村条件差,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里,没有时间进行语文阅读,即使是他们放假了,也不可能像城市一样有许多图书馆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少。

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转变教师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是知识的传授者,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合格,学生也难以学到知识。因此,要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教师的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初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放置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习惯于学生听从自己的指挥来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小学生的判断力弱,在课堂上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尊,但是在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叛逆心理重,他们渴望与众不同,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就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教学。

其次,教学投入对于教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目前的农村学校里,由于教学资金匮乏,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也比较有限。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加大教学投入的力度。比如,教师在讲解《贾芸谋差》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关影视作品中的片段播放出来给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丰富学生阅读量,保障学生阅读时间

语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教学的时候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可以在班级里成立“小小图书角”让班上的学生每个人拿一两本书出来相互传阅,这样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就从原本的一两本变成了几十本,阅读量一下子就变多了。

此外,在丰富初中生阅读量的同时,还应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初中的科目多达八九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更多地将时间用在物理、数学等难度大的科目上。因此,教师还需要保障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如,在语文自习课上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3.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发展多样化的语文阅读

学生由于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反映到学习上,就会造成学习习惯、效果、行为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语文阅读教学的范围较为宽广,阅读的题材也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的阅读体裁也不尽相同。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发展多样化语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同时,教师也不能让学生过于“偏科”,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诗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阅读与诗歌有关的文章,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或者是基本上不接触,学生如果是以这种方式学习语文知识,也不利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同时还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尝试着接受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读面,做到均衡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要学会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