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94-01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应新课标教育改革而衍生出来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转变学生传统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同学生合作交流中激发创造力,举一反三,寻求属于自身的学习方式。由此看来,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明晰教学要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情感、价值观以及态度方面为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自信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数学学习中。基于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操作情境,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1]。诸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候,教师可以在快下课之前,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而是将班级所有学生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和象限中都有人,首先,让第一象限的学生先走,学生走了一部分;其次,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的学生下课,又走了一部分学生;再次,教师提问:“如果想要让剩下的同学全部下课,应该怎么办?”这时,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异口同声的说:“X轴下方同学。”剩下的学生则一起在欢声笑语中下课。这样富有娱乐性的数学知识问题,能够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起到加深知识印象的作用,还能够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活跃课堂气氛。

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较大阻碍,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数学学科知识学习逻辑思维习惯,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提供指导,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丰富,具有更加充足的材料用于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基[2]。

2、帮助学生疏离思维

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特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1)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不论学习能力还是智力基础存在多大的差别,教师都应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看法的权利,即使有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表述清楚,有的教师就算引导也难以说明算例,但是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差异,都应鼓励学生大声的说,大声的表达,提高学生自信心。(2)传授合理学习方法,能够合理表达出来,学生已经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敢于表达自身的看法和见解,同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给出相应的补充意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数学水平,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巧妙设计课后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后作业对于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强化作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下,教师应注重整合教育资源,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例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感受多数学知识的作用[3]。此外,教师可以收集相关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迎合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特点,将数学知识转变为不断探究的过程,赋予枯燥、死板的数学知识新颖特色元素,促使数学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一项创新之举,有助于更加合理有效的转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为数学课堂增添一抹亮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教育改革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迎合时展需要,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留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7):22-2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2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FPGA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4-0034-03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技术类、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我们对本科生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大多侧重在理论技术方面,注重理论推导而忽略具体实现技术的介绍。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之后并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識与实际的工程应用联系起来。如果将现有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FPGA技术相结合,以已有的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平台和一些具体可用的实现算法,可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员动手能力的加强和创新意识的养成[1-5]。

我校已设立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将FPGA引入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精选和优化课程设计内容,使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以Xilinx公司提供的集成开发工具ISE软件和实验室自研的基于Spartan3系列的FPGA多功能实验箱,作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软、硬件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最终能完成从基础实验、典型应用到综合设计的一系列教学实验。通过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基本任务是着重提高学员在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培养学员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员根据所学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独立设计完成基本任务,熟悉、掌握、熟练使用FPGA开发软件,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采集与产生、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FPGA设计基础、FPGA典型应用案例、综合课程设计实验三大部分内容。

1.FPGA设计基础

第一部分FPGA设计基础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器件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电路表示方法,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般设计流程;FPGA的典型应用场合;主流的FPGA芯片厂家(如Xilinx和Altera等)及其市面代表产品;硬件描述语言基础(VHDL和Verilog);Xilinx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工具ISE软件,以及基于ISE的开发设计流程。

2.FPGA典型应用案例

选择合适的典型应用案例是做好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使学生利用FPGA工具开发软件来掌握信号处理系统基本原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设计方法。同时利用配套的仪器和设备,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验证与调试。

本实验箱充分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实验箱由底板、FPGA核心板、双路A/D模块、双路D/A模块、IO模块、面包括展板等组成。其中,FPGA核心板采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3系列FPGA芯片XC3S400-PQ208,门数容量为40万门;A/D模块搭载双通道65MHz高速12位ADC,满足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需求;D/A模块搭载双通道125MHz高速14位DAC,满足高速高精度波形输出需求;I/O模块板配备了丰富的I/O设备,其中有12个LED灯、4*4矩阵键盘、拨码开关、四位七段数码管、液晶模块(1602和12864)和蜂鸣器。

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在对多年教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下列5个FPGA典型应用案例:①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②数字电压表设计;③数字频率计设计;④FIR滤波器设计;⑤简易数字频谱仪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首先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演示实验结果,再打开ISE实验例程进行程序讲解,最后安排学生自己实做练习,复现实验结果。

在以上典型应用案例中,不仅注重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强调知识的融汇贯通,重点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实验,注重运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和数/模转换(D/A)的实现方法;数字电压表和数字频率计设计实验,注重运用模/数转换(A/D)和数字化测量幅度、频率的实现方法;FIR滤波器和简易数字频谱仪设计试验,注重运用FIR数字滤波和FFT进行实际信号频谱分析的实现方法。

3.综合课程设计实验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完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总结,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FPGA开发设计经验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与建议。

具体实施时,教师布置4个可选的综合设计实验:①数字储存示波器、②逻辑信号分析仪、③程控滤波器、④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题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并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面是一组学生选择第3题(程控滤波器)进行综合课程设计的部分实验结果。其中设计了一个截止频率为10KHz高通滤波器,先用Matalbfdatool滤波器设计软件进行FIR线性滤波器的系数设计[6-7](如图1所示),然后导入到MATLAB工作空间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保存为FPGAIP核所需的.coe文件,再在ISE工程中将.coe文件导入到FIRIP核中,并编译下载至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观察输出结果。截止频率10KHz高通滤波器输出结果(10KHz输入)如图2所示,截止频率10KHz高通滤波器输出结果(8KHz输入)如图3所示。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部分精讲,伴以大量的自学、讨论和实践。在以启发式为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不同FPGA在芯片结构、外围接口、程序开发以及功能上都有可比之处,通过对比教学,可以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让学员更好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二是系统分析法。一个完整的FPGA系统是一个完备的系统。在介绍各种不同系统结构的设计时,还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统一阐述,使学员明白为什么采用该型号芯片、为什么采用该软件结构等,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硬件实现的本质。三是典型分析法。FPGA系统多种多样,适当的选取几种典型的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员不但能熟练的掌握和分析各种FPGA系统,还能学会自己设计或构造具有特定意义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2.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某些规律学习者难以捕捉,同时有许多设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加以阐述,例如,在讲解滤波器设计过程时,虽然在理论上说明了设计过程的步骤和方法,但是,实际滤波的应用具体是怎样,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在教学中,可发挥多媒体的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使得抽象的或难以进行传统教学的内容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出来,实现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Matlab仿真和FPGA技术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同时将视频、动画制作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动画与视频产生的动态效应,将深奥难懂的理论问题转换成直观、动态的视频或动画,这样不但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而且增加了知识的连贯性。对教师来说,能够通过动画与视频将知识点更好、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抽象思维进行验证。

3.分组协作共同完成

具体实现来说,可以将学生分组(3~4人一组),每组重点准备一个可选的综合设计实验。教师引领学生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剖析与本课程设计相关的内容。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讨论方案设计、任务分解、搜集资料、项目制作、调试测试、撰写报告的一般项目研发过程进行综合性实验。整个综合性实验以一个项目研发的形式进行组织,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全组同学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

4.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无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考核方式应该以考核学员能力为主要目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考核内容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编程、调试和测试数据是否正确,设计指标是否完成,撰写报告是否格式规范和条理清楚等方面。按100分考核,最后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结束语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员综合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解决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FPGA硬件实验平台,学生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完成设计课题,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逐渐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办法,为将来从事和逐步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系统科学提供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3):101-103. 

[2]罗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创新性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1):145-146. 

[3]刘翠响,王宝珠,王霞.信号处理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尝试[J].中国电力教育,2009,32(8):140-141. 

[4]朱金秀,张卓,朱昌平.《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27(5):96-97. 

[5]杨莉,施国勇.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77-78. 

[6]蒋小燕.《VHDL语言及FPGA设计》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融合研究[J].软件导刊, 2015,14(7): 215-21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3

一、新课程下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培养认识不断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应试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正是在如此形势下,教育部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学应是在结合教学对象以及内容基础上进行的生动、活泼、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过程.而结合实践来看,初中数学教学要想达到新课程所提出的这一要求,唯有通过开展情境教学设计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要求

受诸如应试教育、中考升学压力等众多因素所影响,初中数学长期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否认这些方式确实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学生思想、社会对于教育培养人才认识等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缺点便被无限放大,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其教学质量出现下降,而事实也证明这一点.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设计可以使得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并围绕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此一来可以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借助于该环境实现提升.

二、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探究

由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下开展初中数学情景教学设计不但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所需,同时更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做好情境教学设计工作.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设置悬念式情境教学设计

结合实践来看,要想构建其良好的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开头是不可或缺的,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悬念情境导入的方式.悬念以其富有神秘性而令人产生急切的想知道其结果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因而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悬念的这一特性,通过采取设置悬念的情境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教学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得他们能够在疑中生趣而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例如在数学乘方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向学生提问珠穆朗玛峰高度多少呀,在得出正确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后,教师又可以向学生提问,给你们一张厚度为1毫米并且足够大的纸张,把这个纸张对折一次厚度就变成2毫米了,对折两次纸张厚度变成4毫米,那么我们要想把这个纸板到达珠穆朗玛峰那么高,要对折多少次啊?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点几位同学将其认为对折次数写在黑板上.此时教师先不公布答案而告诉学生要想知道正确答案,等下认真听课就知道怎么算正确的答案了.教师通过这样设置悬念式情境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带着巨大的兴趣进入到乘方的学习中去.随后在乘方的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之前写答案的同学再到黑板计算一下正确的纸张对折次数.

2.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

除了设置悬念外,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采取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初中生受年龄学习特征的影响,他们往往对于动手的项目兴趣度极高,而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正是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在新课教学开始前的数学实验,让他们得以亲自动手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以及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实验式情境教学设计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在教学中采取实验式的情境导入法.例如在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圆规和剪刀制作出一个圆形的纸片,随后让学生随便对折纸片,然后打开看圆是不是都被对折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从而让学生先了解对称的概念.其后,教师让学生先在纸片上画出一条弦与垂直于该弦的直径,紧接着让他们按直径将纸片对折,之后引导他们看图形中相等的线段、弧.通过这样使得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方式,不但可以让他们能够在该知识点教学前通过实验探索到该知识点的一些性质,同时也为接下来具体内容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教育教学活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观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素质教育成为当代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外界环境下,初中数学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是大势所趋。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面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负担较重的现状,笔者选择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初中数学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1.1应试思想影响较大

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初中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中考,能够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才是学生最大的任务。受到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学活动过于传统与死板。[1]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将数学知识的传递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机械记忆与重复使用。在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1.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初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学生,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许多学生看来,数学是所有的学习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学校的硬件设计以及学校的数学教学师资力量等,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产生影响。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自然无法正确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无法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活跃以及学生思维的调动具有不利影响。

1.3教学评价方式老旧

教学评价的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对教学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2]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代数学教师扩大数学的应用性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许多学校还是利用成绩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只看重最后的得分,不考虑学生的付出。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具有打击性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落实,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2.1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突破,不得利用学生的考虑成绩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度,利用合适的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初中数学课堂内容大多以专题版块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可以从课本的框架入手,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加强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3]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以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2.2加强数学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创新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明显的好奇心,利用创新型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是新教育形势对于教育者的工作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加强学生的共同进步十分重要。[4]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主。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出发,加大启发式教学力度,利用分层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来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自主选择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在这样的真实的课堂模拟下,学生一下找到学习动力,体会教师教学的滋味。这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转变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者的新要求。希望初中数学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晁旭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29)

[2] 李叶梅.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设计

数学是初中生认为最枯燥的课程之一,这是长期以来从未改变的现实。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界特别是数学教育工作中研究的一大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数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摆正师生关系,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尝试去学习、理解所学知识,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搞“一言堂”。不过,在学生探究学习、尝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巡视,做好稳定教学秩序的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分类指导,全面提高。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做到“两全、三动、一参与、两不讲”。“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学习;另外是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一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两不讲”一指不讲就懂的坚决不讲;二是指讲了也不懂的坚决不讲,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内因一旦起作用,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了,他就会很想学,而且学得很轻松、很快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讲座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生活中的求最省钱、最大利润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都与数学有关;学数学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心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结合实例来说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2)在课堂上,为了给课堂增加一些快乐的气氛,讲到4+(-3)时,笔者会说中间有两个符号在一起要用括号隔开,否则会“打架”;在讲到全等符号“≌”时,它是一个S睡在席梦思床上,而且是仰面睡着。这就是利用语言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大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也会在数学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科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转变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自主探索”是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因此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在更高的层面上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并以此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是教师要科学把握的基本理念,并以此改进教学策略。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有效教学

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作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数学课程,其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一锤定音”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教学呢?

第一,评价要客观。我们应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整齐划一、要求一致的评价标准将不适应新的局面。

第二,要改进评价的方式。除了通过各阶段的测试、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动手画图、制作、小组学习汇报、数学日记、口头分析、数学论文等形式。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家长问卷等。

第三,评价要全面。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如提出:“你最喜欢数学的哪个单元”“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大吗”“你喜欢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吗”等问题。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引起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辉蓉. 初中数学新课标理念下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微型实验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2004.

[2]兰宣群.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2).

[3]董秀国.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J]. 当代教育 论坛(教学研究),2010,(5).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6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