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1
关键词:物流中心,系统 , 建筑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as the emergence of new service industry,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will become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logistics is also necessary t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a sense, logistics base and work well means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ctive, business is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arrier and basic logistics center construction of the growing amount, on the corresponding building design has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Keywords: logistics center,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物流中心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仓库、停车场的概念,而是集物品、景观、能量、信息的流动为一体的现代化、低能耗的建筑群体。越来越全面的要求使得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筑与物品、信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物流中心的每个功能区块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本文提出了以“系统论”的概念来设计物流中心,将整个物流中心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运行来考虑。下面以某物流中心的设计入手,简要分析了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手法。
2、项目概况
某物流中心由物流仓储版块、IDC中心版块、配套服务版块、生态环境版块四大版块组成。
3、设计要求
3.1 城市性
该物流中心应以连续、完整的姿态为城市提升整体品质,一期建设形成沿街规模,二期预留用地较为规整。
3.2 先进性
该物流中心应以多功能的构成、高效率的管理,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物流仓储中心。
3.3 高效性
功能集约,流线清晰,安全可靠,充分保证物流中心的各功能高效运行,真正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3.4 生态性
遵循生态节能的原则,创造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中心。
4、设计理念
根据甲方需求和用地特点,以及当今国内外物流中心设计的发展思路和先进的设计手法,我们提出了“系统”的概念,将整个中心看作几个有条不紊运行的系统来设计。同时我们根据建筑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系统流动”的概念。
4.1 系统流动的概念
在项目总体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流动”的概念。物品的流动、建筑的流动、景观的流动、能量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我们从这五个方面贯彻强化“流动”这一概念。
(1)物品的流动:方案设计根据物流中心基本的功能作为设计的主旨,围绕物品的流动进行设计的展开。
(2)建筑的流动:采用飘逸的流动线条,结合起伏的地貌、原始的水塘形成了极富动感的景观建筑群,与大地融为一体。
(3)景观的流动: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小桥流水、山水相宜,构成了一幅连续不断的景观画面。
(4)能量的流动: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雨水等自然资源,通过中心水系和绿色节能技术做到能量的流动和循环,减少能耗。
(5)信息的流动:在建筑的信息化设计中,方案提出了“信息流”的概念,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通讯指挥技术以及“物联网”的设计理念,组织货物、车辆、人员的流动。
4.2 系统模块化的概念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我们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模块化”设计将主要功能体块以及建筑单体设计成一个个标准的模块,每个模块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同时可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块,对整体的规划不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集约性,提高物流中心的使用效率。
4.3 生态景观系统
在景观设计上,方案结合原始的地形、地貌,设计了中心水系和湿地景观生态园,运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提出了“能量自循环系统”的概念,力求减少能量的消耗和资金投入。
5、设计方案
5.1 总体系统规划
(1)功能分区
方案将主要区块仓储物流部分布置在基地的东部,机房和附属用房部分布置在基地的西南处,在基地的西北处结合中心水系设计了生态景观区块,同时也为二期的发展预留了空间。通过道路的组织和划分将整个基地基本分为了四大版块:物流仓储版块、IDC中心版块、配套服务版块、生态环境和二期预留版块。四个版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在总体规划上又融为一体。并且一期建设易于形成沿街规模,二期用地也较为规整。
(2)基地的交通组织
方案将基地的主入口布置在南侧的金屏路上,物流部分的主入口布置在了东侧的新农路上,物流部分的次入口布置在了北侧的东岗路上,机房和附属用房部分的主入口布置在了西侧的金港路上。
(3)仓储物流的交通组织
主要的仓储物流功能区块中,提出了“物流广场”的概念,通过广场的组织,有效减少了物流中不必要的路程和交叉,达到了物流的快捷、便利、井井有条。在仓储版块中部设置了60多米宽的物流广场,作为仓储的进货、出货等辅助区域,广场十分宽阔,做到了单向4车道,并且还预留了仓储停车位,此外在广场的尽端设置了圆形的回车广场充分满足了车辆进出货物的需求。仓储库房采用了“U”型库的形式,有效减少了车辆的流线和路程,增加了物流的使用效率。仓储版块中消防环路贯通,并设有次入口作为应急使用,在东侧的主入口设计了物流的一些辅助用房和货车停放、缓冲区域,和一些管理、休餐饮等用房,方便了使用,提高了效用。同时,结合景观空间为二期预留了空间,随着今后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条不紊的物流体系。
5.2 系统中的单体设计
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2
粗放型经济体是传统的建筑产业难以回避的评价,尽管依靠“类资源性产业”的先天优势能够保证相当可观的利润收益,但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劳动资源成本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压力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利润维持的基础上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成了建筑经济产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质量和利润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部找原因,从产业性状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改善方案。住宅建筑所面向的是广大购房业主,其切身生活需求应该放在第一位,因此满足消费者需求应该放在住宅建筑在设计和建造的首位。在这方面,汽车生产制造业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整车销售到维修保养直至配件维修,一整套服务流程满足了购车业主对于长期消费品消费的所有需求,而住宅的消费使用周期更长,所要做的也应该更多。所以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也只有产业化道路,才能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摆脱粗放型生产行业的帽子,将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设计理念融入到产业链中。住宅产业化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有有以下两点:
1.危机意识不足: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从住宅定位到设计理念,直至建筑风格和后期管理,开发商都起到决策作用。而经历了房价的高速攀升之后,对于建筑品质的追求在很多开发商心目中已经并不放在第一位。只要能中标地块就不会没有利润的楼市观点也影响着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说,从利益追求的角度说,目前的行业氛围尚不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危机意识。产业化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形成。
2.市场态度不够强硬:由于目前的商品住宅多为期房销售,消费者对于成品房屋的要求仍比较懵懂,对于高科技住宅的认可度不够,同时住宅周边环境配套,后期物业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很少,往往是针对住宅谈住宅,并没有将自身需求上升到更为全面的层次,但这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这所有的不重视都是产生于购房阶段,入住之后以上的硬性需求仍然存在,这就导致入住后的诸多不满。
二、如何实施住宅产业化
在住宅产业化概念提出伊始,住宅领域产业化是其全部含义,但随着建筑行业经济体的逐渐完善,包括住宅物业等周边用途产业也被包含在内,基于这个概念,住宅产业化所包含的要素应该有以下两点。
1.建筑标准化:所谓住宅建筑标准化,主要是从建筑结构形式层面上说的,就目前的住宅建筑来看,小区户型的单元化格局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不同开发商根据自身产品定位、建筑工程成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最合适户型结构的开发,从而实现设计、施工、销售、物业一体化的经营结构,在一套成熟的建筑结构模板下进行项目开发,在土地面积、居住环境、建造成本、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运作,这样不管是设计周期、建造材料损耗还是业主入住后的长期维护都能够实现标准化。
2.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工业化要深层次聚合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我国目前的住宅部品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形成。近年来,住宅销售后的物业管理、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成为焦点,这其实就是住宅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的标志,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这是硬伤。
3.现代化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要求住宅产业利用先进科技完成住宅建筑设计上的标准化和生产制造上的工业化,集中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三、住宅产业化问题的对策
1.整合资源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作为住宅产业的最终商品,商品住宅的标准化依旧是住宅产业化首先要提到的,按照住宅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前后延伸,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在整个住宅产业链体系中,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原材料及设备与部品供应商是产业链的主要成员,供应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建设的整个流程。随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房地产企业着重加强产业链的集成管理优势已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培养并保留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而将其他功能借助于整合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将有更多企业在房地产某个子行业或细分市场上集中力量,确立和加强自己的细分优势,在细分市场取得胜利。
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3
关键词:范式转换视角;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前言:全生命周期工程中的造价管理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建筑工程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实现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首要任务,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基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许多建筑工程企业逐渐将其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并通过多种途径来优化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然而,目前依然有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由于只考虑到工程的造价成本,而忽视了对工程运营成本等的综合分析,最终导致在实际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范式与范式转换概述
(一)范式及范式转换定义。范式,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概念,其曾在1962年所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后期的演变而形成了范式转移,也称为典范转移。范式,主要存在两种基础的内涵定义,第一,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内之间的共同承诺总集合;第二,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内所拥有的共同范例,其作为范式理论中的核心元素,为科学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而范式转移,主要是指在同一领域范围内所出现的新成果,由于打破了传统的法则或定义,从而使人们不得不通过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以确保知识理论的准确性。比如,人们曾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后期被太阳中心论所替代,而之前所研究的一系列现象都需要进行重新理解和考虑[1]。由此可见,范式转移就是冲破原有的知识理论束缚,实现人类思想的全新开拓,探索出更多具有价值性意义的学术成果。
(二)全过程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式转换。在建筑工程中,其造价管理方面的范式转换则是指通过对原有工程造价管理思想的转变,实现在新时期内,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新认识,并通过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规范,并形成新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为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2]。通过从范式转换的视角对我国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研究,应当具备以下几点基础要求:第一,应当形成新型的范式管理理论,将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进行抛弃,实现更具优越性的管理模式;第二,应当确保对范式形成转换时期内的工程造价管理之外的工程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与分析,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脚步。
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及不足
(一)全生命周期中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是其发展的核心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应用,将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水平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利用对工程开展中的整体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以此来实现最小造价成本模式方案的规划,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充分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利润空间[3]。全生命周期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优势:第一,可以实现对相关建设工作人员的正确引导,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分析,并对使用成本进行合理的运营。同时,其也可以有效的确保工程质量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可以在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规划方案的设计、施工合同的规划等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持,使工程的开展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二)全生命周期中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在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不仅可以实现工程成本的不断减少,同时也将促进工程利润空间的不断提升,确保工程最大价值的有效发挥。而在当前我国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却仅仅注重工程的基本成本与利益关系,从而忽视了对建筑物完成后所需要花费的运营以及维护成本,这不仅将造成工程造价成本的不断升高,同时使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经济条件制约,最终导致工程无法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周期长的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工程开展中所遇到的工程变更等问题,也使建筑工程的资金是无法进行一次性支付的。初期成本不仅无法满足工程在开展过程中的需求,同时也无法实现对工程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因此,这要求企业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确保工程内拥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造价成本的最低化。
三、全生命周期中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范式形成原因
在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其他学术理念对其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并日益形成了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范式特点。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应用时间相对较少,在传统工程管理理念的作用下,如今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无法实现快速的应用和推广。同时,基于其实际应用案例较少,从而导致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人们在实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未能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方案,所反映出的数据也无法与未来发展的情况相符合。另一方面,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电子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内容,并实现对造价成本的科学化分析,是确保工程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除此之外,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思想与理念,也是全生命周期中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式形成原因。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中的道德思想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综合转变。比如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下,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发展,则为当前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结束语:随着我国对建筑工程产业的不断关注和支持,如何实现国际产业竞争力的稳定提高,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所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实现对工程开展中的全程管理,包括工程开展前期的设计、规划,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施工以及工程结束后的运行和维护等,从真正意义上确保对工程造价成本的合理控制,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水平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范式转换概念的提出,使其被应用于我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不仅可以实现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将促进企业的现代化改革,日益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从范式转换的视角,对全生命周期中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研究,以此来为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嵇建功.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基于项目治理和内部控制视角[J].新会计,2013,08(11):12-16.
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4
【关键字】住宅产业化;住宅集团
1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联合国提出 "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住宅产业化是一种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就是由现在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2 中国目前住宅产业化的现状
早在1999年,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八部委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了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要求,成为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的纲领。然而,住宅产业化从1996年开始正式在全国试点,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余个年头。业内专家表示,住宅产业化距原来预定的目标相差比较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住宅建设的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由采用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劳动生产率,只及发达国家的1/2或1/3, 因此造成建筑成本高、住宅价格高、施工周期长,仍以湿操作为主。
2.2 住宅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住宅建筑体系大多数局限于结构形式或施工技术,没有从建筑整体出发,进行成套技术开发。标准设计文件,建筑的模数标准,住宅部件产品标准还很不规范和健全。
2.3 住宅部件质量低,住宅建筑与部品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住宅使用的各种设备、制品模数协调体系尚未建立,性能缺乏标准,通用性差,质量难以保证。
2.4 能源、原材料、土地资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建筑材料仍以传统材料为主,能耗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住宅科技含量偏低,节电,节能,节水等的先进环保技术尚不能有效地得以推广,新材料,新部品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智能化住宅的发展。
3 天津住宅集团的产业化进程
天津住宅集团作为天津市建设系统的国有大型企业,自从2006年以来确定并积极实施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依靠自主创新,深化结构调整,打造住宅产业化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住宅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育四大产业板块集群优势,造就住宅产业化集团型模式
按照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住宅集团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经营组织结构和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全力打造“四大产业板块”。
3.1.1 住宅集团通过几年的结构化调整,形成了一条房地产开发经营、新型建材与住宅部品制造、建筑施工、科技与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相互支撑的住宅产业链,覆盖住宅投资、科研设计、开发经营、新型建材和住宅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装饰装修、节能与结构检测、房屋销售和物业管理服务等住宅的全寿命期,实现了“一条龙”式的住宅生产与运营管理模式。
3.1.2 形成了省地节能、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住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体系的优势集成。
3.1.3 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统一利益共同体,确保以住宅为最终目标产品的多专业紧密协作,确保产业链所有环节有效支撑和有效连接,保证住宅产业化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得以实现。
3.1.4 住宅产业化集团模式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住宅产业化的实施显示出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住宅产品质量上的优势。
3.2 打造突出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全国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完善住宅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形成住宅建材和部品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建造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住宅集团把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新型建材作为优先发展项目,2007年在武清区兴建了占地350亩、建筑面积8万m2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年产70万m3砂加气砼制品生产线和一条年产40万吨脱硫石膏制品生产线,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2009年,住宅集团新型建材产品合同订单达到上年度的1.3倍,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市场需求,住宅集团正在滨海新区建设第二个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再上一条年产120万m3的加气砼生产线,把加气砼的总产能扩大到190万m3,使住宅集团新型建材制造业板块名符其实地成为全国新型建材业的龙头老大。
3.3 实施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促进集团快速发展
实施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住宅集团快速跨越式的发展,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三年实现高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利润总额增长了八倍,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加快住宅产业化步伐,打造完整的住宅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集团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壮大。目前,住宅集团年房地产开发规模已达到300多万平方米,开发项目遍及天津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新四区和全国七个省区。
建筑施工业年施工经营总规模三年翻了三番,年施工面积拓展到400多万平方米,承担了一批天津市和外省市标志性公共建筑重点工程和住宅小区的建筑和装饰施工任务。
科技与服务业进一步做优做强,集团旗下的房屋鉴定勘测设计院、作为天津市首家建筑节能检测机构的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中心、全市唯一的住宅技术研究机构住宅科研所,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出色完成了一大批建筑设计、节能与环境检测任务和科研成果,并频频获奖,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5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产业现代化概念范文6
低碳是个系统,我们之前谈到了很多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或者叫做智慧城市。低碳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技术处理。1.明日之家的结构是装配式的PC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有利于模块化产业化;2.住宅CSI体系,建筑里面的大空间根据需要自由调配;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4.采用了同层排水等技术;5.采用了规划用地节能方案;6.采用低温辐射高效采暖智能技术以及能源回收等技术;7.建筑被动节能,比如减小体型系数。讲到建筑被动的节能,它本身的体型系数,会把它设计的比较合理。也会根据南北方的气候我们来处理遮阳等。
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说,墙体的保温是解决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对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外墙的保温是解决冬暖夏凉、提高居住舒适性的问题。我们要求外墙保温好,又能防火,一般的办法是采取不同材料的复合,把好的性能组合起来,用复合理论来讲,叫做“协同效益”,外墙也是这么处理的。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材料,保温非常好,又能够满足结构要求,满足防火要求,还有别的防水、隔音要求等等。从外保温来讲,重要的是兼顾保温和防火,特别是北方地区,我个人认为,把高效的有机保温材料跟无机的材料相复合,然后连接到外墙上去,还是比较好的办法。
我国绿色建筑走了较长一段路,有了一定的积累,目前成套技术的研发、集成上有了更多研究的成果和实际操作经验。一开始大家谈起绿色建筑是花更多的钱打造了比较高档的居住条件,但是实际不能这么理解,应该说绿色并不代表昂贵,而是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随着我国房地产业从粗放型向专业化追求质量发展,绿色技术不能简单的去靠我们某一项技术就能把节能以及整体环境做的更好,实际上要深入做成套技术整合。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中国每建设一平方米的房子,约释放0.8吨的碳,建筑业在人类造成的总碳排放占到40%到50%,这种建筑构建把原先建造房屋改成制造房屋,建筑节能达到60%以上,这个就是新材料的一大优势。绿色建筑其中有一项标准,必须百分之百可循环使用。我们现在的建筑拆下来,直接粉碎以后,必须要百分之百回收循环使用。这个是绿色建筑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含有负离子,森林里面负离子含量高,如果住在这种材料的房间里,它会恒久地释放这种负阳离子。
今天的太阳能如果说能够把我们高品质的蒸汽和效率尽可能高的电转换器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建材,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国际上说的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无论是从应用的功能来说,还是考虑外观,考虑城市规划,我们所追求的形式是瓦片,未来形式是墙体,首先追求的是不突破现有材料的型,功能却超越了现在功能。我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打火机,打出来的上面的火苗,光的能量角度是一支光,一个蜡烛的光亮,全球几千亿的钱追求把这个光变成电,这是那么多资金都砸在里面正在做,而且未来越做越好的事情。
除了保温隔热以外,节能门窗还有三大功能。第一个需求是安全,铝合金和木头,两种材料结合,提高安全性能;第二,防火功能,铝合金3—5分钟内,框体马上变形,窗户是很重要的逃生通道,木窗10分钟就能打开逃生,这是很重要的逃生时间。第三,隔音。节能门窗至少可以降低30—50分贝。从经济性的角度来做一个分析,三大能耗是建筑、工业和交通,建筑占了40%—43%,窗又占了建筑里面的45%—50%,窗的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15%—20%,窗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欧洲技术更新太快,我们应跟踪研发,也应该和相关部门企业进行互动。
从低碳这个角度来说,大家也知道,在我们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一方面是建造过程中有,后期的回收过程中也会发生。对于太阳能所产生的作用,更多的是建筑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非常显著的效果。我们化石能源会有大量的碳排放产生,对太阳能来说,在运营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其他的能源,可能会有少部分的化石能源辅助,大部分是依靠太阳能产生,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清洁,不会对空气产生任何污染。我们现有的功能,包括采暖需求、空调需求,这些比较基本的能源需求,都可以通过太阳能提供,随着技术的发展,天启公司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不断创新,相信在一段时间以后,太阳能能够为我们未来得建筑,提供非常主要的能源,可以说是大大减少我们在建筑过程中,碳排放低碳建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归结起来是四节一环保(四节即:节地、节材、节能、节水)。比如,天津于家堡项目。把水资源综合利用,把节水的技术如何再继续等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头至尾贯彻在建筑设计中。从技术方面的体现来说,它有一般项,有控制项。控制项是必须要达到的,设备方面主要有节水器材的应用、节水设备的应用、中水系统的利用;控制项要根据建筑整体情况,在全生命周期里满足基本功能。此外优化项方面,太阳能应用目前来说,各个地方都出具了相关的政策,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很重要的部分,光热的利用把太阳能变换成生活热水的使用,它在星级标准里属于优选项。但是现在结合着北京等几个城市出台的文件,已经作为政府强制性要求,包括施工和审查方面都是作为审查的依据,在十二层以下住宅必须有生活热水需求,必须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预制构件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刚刚起步,作为我们工业化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预制构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可追溯性。在生产过程当中,相关的信息,厂家、工程名称、产品名称、混凝土强度、主要的钢筋,包括它的一些生产日期,甚至生产的工人等,这个相当于一个档案,相当于构件的身份证。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种信息化系统来跟它结合,用一种芯片的技术连接,预埋在预制构件中,对于预制构件的检验、识别、验证,甚至档案咨询,查找起来会非常便捷。所以我们在做预制时,在工业化这样一个平台上,要更多的关注我们跟信息化的接轨。在新阶段,我国的研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有生产单位,一定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产业链,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推动预制构件在未来新兴工业化当中有更好的发展。
木结构建筑是一种非常纯粹的美学展示,能带来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我们做到建筑和环境完全融入,像从环境中长出来一样,我们做到“见树让树”这样一种理念,也就是保持原来地形上的固有特点,比如让开一些大树、林木,对环境的破坏相当小。另外,墙体是保温透气的,我么积极推广木结构的墙体,在框架结构上做研究,比如高层里是不是可以有突破等等绿色方面的问题。
我们合理的房子差不多在90平到140平的面积,总共这么大的面积,分到卫生间的面积就会很少,只能给你这么小的空间来做卫生间,又需要这么大的功能,所以我觉得需要工业化非常非常强。从消费者来说,也是对我们国家,包括主管这方面工作的提出一个要求,还是要坚定不移发展工业化产品,卫生间开始学习先进的技术,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化水平,才能真正保证质量。
商品房发展,包括住宅的发展,并没有几十年的历史,好象一夜之间,我们对家里卫生间的概念就从厕所到了卫生间,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目前高校的教材,还有各个建筑研究方面的机构,几乎没有对卫生间作为一个专题的专项研究,只是子项目。现在来讲,我们对卫生间功能定义是五大功能:盥洗、便溺、洗浴、更衣和收纳,准确来讲还要加家务。现在卫生间定位为五加一的功能。我们通过这样大的概念,展开整个对卫生间的研究。
绿色建筑的标准分为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和学会标准。其中,评价标准即GB/T50378-2006,另外还有四个国标,正在等待批准或正在编制。一个是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一个是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一个是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还有一个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木材是绿色建筑的一种形式,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值得推广。因为中国木材非常少,绿色建筑要因地制宜,另外木结构的楼层数只能建到三层,还会造成节地、防火问题等。
木结构建筑是一种非常纯粹的美学展示,能带来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我们做到建筑和环境完全融入,像从环境中长出来一样,我们做到“见树让树”这样一种理念,也就是保持原来地形上的固有特点,比如让开一些大树、林木,对环境的破坏相当小。另外,墙体是保温透气的,我么积极推广木结构的墙体,在框架结构上做研究,比如高层里是不是可以有突破等等绿色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太阳能跟绿色建筑距离在逐渐拉近。三年前太阳能项目相当一个后续的附加,而现在太阳能应用已经渗透到设计阶段和主体建设阶段。我个人建议设计师、业主,为我们太阳能后期安装使用预留一个平台,便于进行二次深化和建设,减少前三年的重复拆装,一方面造成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建筑施工。
太阳能跟高端住宅结合是在2006年,通过这几年的做法逐渐形成了中分户、阳台壁挂等方式。在系统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从初期的风机盘管到迎合市场需求的网络型的控制器,使集中、集热、分户处置的系统更加成熟和人性化。由于太阳能系统寿命没有住宅寿命长,太阳能系统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应用面临新课题。
大家把效率比较高、利用资源比较集中的情况称为低碳。在整个房地产开发的过程当中,低碳对行业的贡献是比较大。众所周知,现在低碳的元素,包括绿色技术在我们国家基本处在不是太普及的阶段。所以,未来低碳发展,特别是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我们应该很有自信,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
要想化解当前建筑房地产行业的环境问题、节能问题,首先要处理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矛盾。其次,建筑物本身应该合格,现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都在制订一系列建筑节能达标的标准。最后一点,房地产商会对城市节能、环保工作非常重视,2005年成立了一个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这些年也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
低碳经济要切实落实,要真真正正的落实。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做建筑项目的时候,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都打了很多低碳的概念,有些概念是华而不实的。华而不实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通过形成低碳的概念而形成帮助地产商销售的手段,形成了一种噱头。我们看到在一二线城市在做地标性建筑,二三线城市也在做地标性建筑,一线城市可能更高一些,400米、500米,在北京有600米。在三四线城市也有建300米地标性建筑的。金茂大厦一天总运营成本是一百万,如果二三线城市也做地标性建筑,土地资源上节约了,从其他的资源上可能就是巨大的浪费。所以低碳经济首先在概念上不能是空泛的。
穿羽绒服不拉拉锁就能体会到窗户的重要性。门窗强度,是第一位的。第二是气密性和隔音性。我国规定传热系数2.8,现在欧洲和德国已经把这个标准提高到了1.8的水平。中国地域比较广,从哈尔滨到广州,统一标准非常重要,需要找一个平衡点。目前,欧洲很多建筑外窗都有百叶窗的,国内企业做了双重玻璃内置,这是非常好的创新,增加了高端客户的选择。
产业化,包括新型材料的发展,实际上主要不是单纯降低成本上,它是指整个品质的提升,哪怕是降低成本了,它是整个的综合效益。某一个部件,某一个部品,因为是产业化,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我们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产业化,同时也是新型材料。由于新型材料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可能它的成本,它考虑的因素要更多了,人们传统认为,一个新材料,应该比过去传统材料成本低,从世界建材发展来看,出现一种新材料,都比过去传统材料成本高,售价高,这是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