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特点范文1
在生本智慧大课堂的整体构建中,智慧课堂的建设是核心,特别是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用智慧的心灵去培育学生智慧的头脑。本文试图从剖析智慧课堂的特点阐述新课堂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智慧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简而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其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与智慧教育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二、智慧课堂
1.布疑的课堂――充满疑问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展示的课堂――凸显探究的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展示探究成果,点评探究思绪,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3.质疑的课堂――引导争辩的课堂
通过质疑,引发争辩,产生思维的共鸣,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就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4.生命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智慧的课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生成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生成新的课堂。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众多智慧的心灵。
三、智慧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1)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材
精心准备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积极创设课堂的引入情境,提炼课堂问题,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心备好课。
(2)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批阅学生预习案,总结预习情况,运用班级评价机制做好课前预习评价。
(3)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辅导
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互助作用,帮助组内待优生自主完成预习。
2.课堂中,教师是智慧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1)课题引入
在课堂引入基础上,组织问题讨论与探究,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形成,这一阶段课题的引入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展示与点评
在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同时,进一步呈现问题、挖掘问题,通过小组展示与点评,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形成新思路,促使新一波的知识链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较深层次的思考,在小组展示和点评中,师生、生生思维互动,产生智慧的火花,形成智慧的气场,师生是平等的,心理是安全的,课堂是幸福的。
(3)质疑与释疑
通过小组点评,产生新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结论、对评价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拓展的思考,对问题的质疑,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问题时,往往会引发师生的思维共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课后,教师是课堂总结的指导者、课后评价的组织者
在完成上述三波知识链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组织课堂检测,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学生总结的及时点评,对学生检测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把握课堂的脉搏,以利于下一课堂的可持续学习。
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紧把握智慧课堂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随机、巧妙、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涌动师生心灵的对话,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成就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参考文献:
[1]沈洪.教育智慧点亮教育生命[J].上海教育,2007(Z2).
[2]薛瑞萍.教育的召唤: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8).
[3]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智慧课堂特点范文2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过程中能够促使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发生较大的转变,“智慧课堂”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智慧课堂”是时展衍生出来的新型概念,并且智慧课堂已经融入到了日常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智慧课堂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但是,现阶段针对“智慧课堂”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很多研究针对高职智慧课堂的理论探索而构建途径的研究尚不足,所以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促进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出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智慧课堂概述
1.1 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智慧”指的是让人能够对于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充分,具备一定的探究真知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想要培养具有智慧的人就需要从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思想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智慧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高智慧的人才。在学术领域,对于智慧课堂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同传统的知识传授相对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另一种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的构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融合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探讨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相融合,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从多个体系入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发展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
1.2 智慧课堂的特征
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进去,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所以智慧课堂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及智能性等。
1.2.1 智慧课堂具体开放性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仅仅是依靠教师的机械讲述,生硬地接受理论知识,并且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唯一场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快速思考,将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记录下来,即使做不到理解也需要机械地记录,因为一旦脱离课堂,学生很难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得以推广,例如微课的应用等,让学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地选择观看,还能够将课堂教学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学习的场所变得越来越开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吸取,而是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融合起来。
1.2.2 智慧课堂具有实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让教师实时主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习情境与时间、空间的概念模糊,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环境体验的增强。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可以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让学生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促进学习的高效性。
1.2.3 智慧课堂具有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模式无法引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很可能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没有举手回答的情况。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利用智能终端以及相关的软件为教师及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可以无障碍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可以相互点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更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
2.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对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2.1 促进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智慧课堂的构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传统教学过程中不能创设的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将一些具体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在高水平思维模式下,自然产生“智慧”,智慧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2 提供交互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让?皮亚特认为,智慧的产生是主体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智慧的形成也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互,然后分析问题,通过一定的推理及反思,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习的交互性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引导学生思考、验证,促进知识学习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活动,让学生在交互过程中,促进自身智慧的形成。
2.3 ?檠?生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提高思维水平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学习者通过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辨别,分析能够促进高水平思维的发展,所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丰富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这就充分地发挥了网络及云平台的优势,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习者,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加便捷、灵活地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在沟通传递过程中障碍很少,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传播,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3.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智慧课堂具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3.1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高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培养”。智慧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智力体系、知识体系、学习技巧与方法等。所以,在构建智慧课堂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多个角度展开合理的教学,促进学习方法、技巧及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智慧课堂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让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学习,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的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业真正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智慧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其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只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最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充分负责的态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吗。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有修养、有合作精神。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首先,需要在高职教师设置网络环境及云平台,载体可以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搭建好互动教学平台,使得教师的授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开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其次,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智能软件,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促进智慧的有效培养。最后,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课堂内与课堂外综合构建,促进智慧课堂课外构建与课堂构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需要进行课外构建。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课堂构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3.2.1 课外构建
针对课外培养,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但需要重视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重视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将整体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散,有机地整合到各种学习环境中,长此以往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智能手机接收到学习信息,有效地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查看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促进问题的解决。
3.2.2 课堂构建
智慧课堂特点范文3
最近,我在教学《折线图统计图》这一部分时,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反思,对于“智慧课堂”实践,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有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创造性整合教材,实现高效,在有限时间内促进智慧的生成
智慧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完善,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在本节课中,我尝试创造性整合教材,将教材中单式、复式统计图内容合并成统一的上海人口问题,提高了教材的紧凑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连贯,更高效。
例1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学生认知不成为困难,一课时时间很充裕;例2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前面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经验,如果设置合适的情境,应该也不成问题。所以,我尝试将例1、例2整合在一起,将例1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内容换成例2上海出生人口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习画图,然后将例2上海人口死亡情况作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再设置问题情境,在不断的冲突中解决问题,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图。
教材这样整合后,我将教学目标同时整合,目标确立如下:
1.学习画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
2.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3.学会看折线统计图,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体会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对统计感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的整合使得教学目标有了深度,教学有了广度,学生学习更顺畅高效。
思考二:设置冲突,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智慧课堂需要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有了认知冲突,才会有任务驱动,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思考,促进智慧的生成。我尝试在我的课堂上设置这样的冲突,试图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两次教学冲突。
第一次冲突,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出示做好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回答三个问题,抢答:(1)哪一年死亡人口多?(2)哪一年到哪一年出生人口增长最快?(3)哪一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人数最接近?由此,学生发现:第三个问题不能直观看出来,如果将两张图重叠在一起会更方便比较,学生有了将二图合一的驱动,动手绘制。
第二次冲突,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
出示合并好的半成品“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在学生重叠后,利用课件展示重叠后效果(如右图),发现这个合并图更令人迷惑,于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重叠后如何区分?,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冲突中,学生对于两条折线的颜色、图例、标题合并等逐渐清晰起来,完善形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模型。
思考三:问题设置,小组交流,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据分析的乐趣
智慧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在学习内容、方式、速度和时间上的选择权,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团体,共享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的快乐。
具体就这节课而言,折线统计图这个内容很容易上成画图课,学生掌握折线图的画法即可,教师对于数据的分析往往忽略。而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教学重点定为:学会画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分析、预测数据。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又不使得教师的教学显得问题零碎,尽是满堂灌?小组合作,便成了实现目标的首选。本节课安排了两次合作:
(一)第一次合作安排在例1的教学,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条形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特点时,设置任务单如下:
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请你观察两个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2)上海出生人口总体的变化趋势怎样?哪个图看起来更明显?你还发现了出生人口数据有哪些变化?
(3)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此问题设置后,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思考后的交流更具有价值,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达成思维的碰撞和共识。学生在第一次交流中既分析了统计图的数据,收获了分析数据的策略,又感受到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一举而两得。
(二)第二次合作安排在例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学生补充完善好折线统计图之后。设置合作单如下:
先思考,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1.哪条折线数据大?说明什么?
2.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整体趋势怎样?哪组数据增长快?
3.比较:两条折线的距离在逐渐发生着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4.你们觉得2016年,上海的人口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说出你们的根据。
智慧课堂特点范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21-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大陆的热销,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也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热门话语。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也在探讨这个话题。本论文以高职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构建智慧型课堂,提升教学改革,使课堂从知识技能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技能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带领学生和老师一起追求智慧、体验智慧,最后拥有智慧。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基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智慧型课堂的探讨和构建研究颇具价值。
一、智慧型课堂研究的意义
1.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课堂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智慧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更关注差异,张扬个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智慧型课堂是基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但又要超越知识与技能,培养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智慧型学生。
而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性,真正能为社会服务的优质人才。因此,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智慧型课堂的实施理念更适合在专业基础课中构建和推广
在课程中,教师要对基本理论进行有重点、有逻辑的点拨讲授,学生也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夯实,才谈得上真正的智慧成长。此时,知识不再是零星的知识点,而是连贯有意义的系统知识点。《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面向大一的学生开设。课程主要涉及电工电子技术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在基础课程中构建智慧课堂,尽可能早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且引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关注未知世界,关注学生生命的智慧。
3.智慧型课堂的特征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相吻合
智慧型课堂的特征是体现“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有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用语言也很难讲述,有的定律学生难以掌握,另外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部分还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特殊情况。
基于以上特点,通过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等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智慧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D.king表示,与土地对农耕社会、资本投资对产业经济一样,教育是21世纪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IBM认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为技术融合、个性化学习路径、知识技能、全球整合和经济联合。它们正在快速聚合,形成全新的变革模式――教育连续统一体。
图1 IBM智慧教育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智慧课堂教育始于马来西亚的智慧学校计划(Smart School)。早在1996年初,马来西亚教育部把智能学校确定为 “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简称MSC)的旗舰项目之一。正如智能学校旗舰计划的负责人Norrizan Razall博士所认为的,智能学校计划是一项为信息时代的学生而准备的整体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直指马来西亚学校制度的整体性变革。
2006 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管理局(IDA)联合新加坡教育部发起了一项为期10 年的新加坡信息计划――“智慧国 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2007 年,新加坡教育部选出5 所“未来学校”以实施“未来学校”计划(Future Schools)。计划指出“未来学校”不仅要适时开发形式各异的教育样本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且要成为使用类似交互式数字媒体等资讯技术的示范学校。
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了《通往人才大国之路: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提出全面推行智能课堂教育,实现人才强国之梦。
在我国,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已有所体现,一些地方已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宁波市镇海区正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建设。还有上海、苏州、无锡、武汉等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三、智慧型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文件精神,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主线,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智慧课堂体系。
1.构建真实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智慧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于有效的教学十分关键。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去挖掘知识更广、更深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发展和锻造自己的智慧。
例如:在讲“了解异地控制电路”时,可以结合“两地控制同一灯”这一实例,并配以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将课堂知识直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引领他们去独立思考新的问题。
2.营造动静结合、宽松和谐的智慧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前进和深入的过程,相对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以及“独角戏”,智慧教学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主体动心、动手、动口、动脑,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作为课堂环境建设的主导角色,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课堂的智慧应当从动与静的平衡中来,学生在动中实践和体验,在静中思考和提炼,然后再获得提升。既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至于使他们过多受制于外界的干扰和牵制,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空间,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设民主、自由的智慧课堂管理体制
民主、自由的课堂管理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智慧生成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发挥教学智慧的空间,学生的智慧火花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本的课堂管理观。以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主张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生活”。另外,在课堂管理策略上,由注重教师外在控制向注重学生内在发展转变,让学生承担他们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4.采用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策略和方法
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打破把学生束缚在预定的行为及知识、技能框架内,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与材科,将所谓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的局面,开放的智慧教学方法虽不否定对知识掌握的必要性,但却不止于对知识的认同性掌握,而是在帮助学生掌握人类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由感知、记忆水平提高到想象、思维的高度,通过启发式的教和探究式的学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
采用“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地位,使他们参与实践、参与创新并在能力的成长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采用 “头脑风暴法”。在讨论、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暂缓判断,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观点呈现出来。就像“风暴”刮过大脑一样,这样就能激活参与者的思维,使其智慧得以极大地迸发。图2为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设计。
图2 智慧型课堂的互动设计
5.探索科学、合理的智慧课堂形成性评价机制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激励性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兴趣自然就浓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智慧型课堂开展的效果与成果分析
1.学生评价该智慧型课堂是一个“引导争辩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学生认为受益匪浅。
智慧课堂特点范文5
【关键词】改革;数学课堂;思考;启迪智慧;高效
Efficiency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 the wisdom of the classroom
Ren Cai-yan
【Abstract】Wisdom is in the open, ri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rather than direct instruction as knowledg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o go beyond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 students from knowledge to wisdom. The same time, the cor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to cause students to think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So,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first should inspire the wisdom of students. Teaching suspense from the cleverly designed, well-designed research activities, to wit activation classroom speculative, active students to thinking, seeking the classroom Thinking depth start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nking, full interpretation of the vitality of the classroom, to make the classroom more efficient.
【Key words】Reform;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inking; Enlightened wisdom; Efficient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精辟地指出:“孩子的心应该是智慧的海洋,不应是真理的仓库;学生拥有的应该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智慧课堂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智慧。”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为了学生智慧的发展呢?教师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潜心研究和创造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找准学生智慧的生长点。通过巧设“疑”点,立足“探”点,关注“争”点,引领“多”点,把握“深”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智慧碰撞中启迪智慧,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充分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巧设“疑”点,诱发思考,启迪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独具慧心慧眼,做教材的驾驭者,做知识的发现者,做思维的创造者。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中的疑点,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在关键处巧设“疑”点,使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与新的知识需要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思考。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海洋里,荡起数学思维的层层涟漪。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当学生初步认识并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后,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1 观察黑板的板书,找规律。
教师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板书寻找发现。从而引出人民币面值的数字规律:1、2、5,并板书。
1.2 设疑:如果要其它面值的人民怎么办?
教师提出疑问:“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如果我想要3角、6元等这些钱怎么办呢?”
抓住人民币面值的数字特点,巧妙设“疑”:如果想要其它面值的人民币,怎么办?教师精心设计的“疑”点,让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与新的知识需要发生了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诱发了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操作。学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多种解决办法。在实践操作中加深了对如何凑成其它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学生的智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点。有“疑”才有“思”。因此,为了诱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必须在“疑”字上下功夫,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疑”点资源,为学生的“思考”服务。只要教师的“疑”点设得好,就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以疑诱思,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 立足“探”点,引发思考,启迪智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立足“探”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在探索的过程中,让知识插上思维的翅膀,使他们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沉浸在思维的殿堂里。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设计了三个思维梯度的训练:智慧探索A站,智慧探索B站,智慧探索C站。
智慧探索A站引导学生先从1~100的小范围开始自主探索,再让学生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就是学生间的智慧相互碰撞交织,得出适用于小范围的结论;然后扩大范围,根据这一结论大胆猜想,借助计算器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当找不到反例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小结智慧探索A站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研究智慧探索B站,让学生再次发生智慧的碰撞,探索出5的倍数的特征。有了A站的探索经验,B站的探索自然水到渠成。
智慧探索C站是对智慧探索A、B站的一个有效链接与提升,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巩固应用有效挑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高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设计了智慧探索A、B两站。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体验“缩小范围——观察特征——扩大范围——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此外,教师还找准有效的思考点,设计了智慧探索C站,引领学生往更深一步的探索。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等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探究中,实质上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在探索、交流、思考、操作等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关注“争”点,激发思考,启迪智慧
记得有人说过:“只要有思想的碰撞,必定有思维的成长。”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等都会引起学生之间智慧的交锋,这样的交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这种“争”点,以“争”点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激烈的争锋、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P33页《解决问题(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例12(1):“小强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教师首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列出算式,因为已有知识铺垫,学生很容易就列出:2.5÷0.4。这时,教师让学生算一算,到底需要几个瓶子?一位学生说:“2.5÷0.4=6.25(个),需要6.25个瓶子。”他的说法马上引起了另一位学生的反驳:“不对,瓶子是没有0.25个的。应该是2.5÷0.4=6.25(个),根据四舍五入法,6.25(个)≈6(个),所以需要6个瓶子。”教师看到了智慧的火花,第一次争论出现了。教师马上接口说:“如果小强的妈妈真的只带6个瓶子,能装得下吗?”(能;不能)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回答。这时激起了学生的争论欲望,其中一位学生自信地说:“我都不同意前面两位同学的说法。2.5÷0.4=6.25(个)≈7(个),需要7个瓶子。”这时,另一位学生抢着说:“我对这位同学的说法有补充:2.5÷0.4=6(个)……0.1(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一个瓶子来装。这时,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列式、计算教师都采用略处理,把时间重点放在“处理计算结果”上,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抓住课堂呈现的多种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从而擦出思维的火花。对于重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关注“争”点,使数学课堂在“争辩”的过程中,彰显思考的价值。
我们推崇并赞赏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学习问题的争论。常言道:“理不辩不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学生有争议的地方,这就是学生深入思考的开始。每个学生在争论说理的过程中也就是对问题进行一遍遍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思考充分凸现“争论”的价值,有很高的思维含量。
4. 引领“多”点,散发思考,启迪智慧
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教师要把握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从思考的价值入手,引领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寻求的方法越多,头脑就越灵活。思考的机会越多,知识的掌握就越深。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寻求简便方法。这对学生关于问题解决的策略优选意识的培养、智慧的启迪都有着重要意义的。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明确合作要求——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探讨结果——比较优化方法。学生在合作要求:“找到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引领下,发散思维,探讨出了如下几种方法:“分割法”,“添补法”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进行计算。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引领学生找到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计算数据,所转化成的基本图形也不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而且通过这一题多解,学生掌握了多种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从而更有利于用“知识的迁移”求其它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个空格并非只有一个答案,一道题并非只有一种解法。这是一个引领学生散发思考的切入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定势思维,活跃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作为教师,要以“一题多解”为契机,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思考的价值。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掌握多种解题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5. 把握“深”点,促发思考,启迪智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走出浮光掠影的肤浅,对数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的境界,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把握思维的深度,为学生设计向上攀登的“支架”,促发学生往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追求数学课堂的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21~30的数》时,在学生认识了21~30的数后,教师让他们仔细观察0~30这些数(见图8),找出这些数的规律。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0~30个位上的数都是0、1、2、3、4、5、6、7、8、9。”有的学生说:“10~19十位上的数都是1。”另一个学生接着说:“20~29十位上的数都是2。”还有的学生说:“竖着看,0、10、20、30十位上的数是0、1、2、3,个位上的数都是0。1、11、21十位上的数是0、1、2,个位上的数都是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动态显示课件。当学生发现0~30这些数的规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把31~40的数写出来。再鼓励学生:“相信大家掌握了这种规律后,0~99的数都能数出来。对不对?”(对)“请大家一起数一数。”(生数0~99。)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30的数的基础上,对于这些数的观察,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数的特点。从数的特点中引领学生进行了数的创造,当了一回小小的数学家。创造出了31~99的数,进而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财富。把握“深”点,促发思考,给学生开辟了一条创造之路。
学生的思维水平跟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深”点,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让他们有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和思考,在深层次的思考中发现知识的真谛,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升华,从而走向一个新的思维高峰。
角度一变天地宽。要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价值,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就必须努力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运用教师的智慧教学,使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只有我们关注“思考”,才能释放学生的思考;只有我们立足“思考”,才能挖掘思考的有效价值;也只有我们引导“思考”,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力求寻找“思考”的足迹,多层次、多方位激活学生大脑中的思维细胞,使数学课堂真正呈现一种应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黄爱华著.《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智慧课堂特点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探索;智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7-0023-02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彰显智慧课堂的优势,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智慧思考”的重要意义。学生在智慧课堂的学习体验将更为优越,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积极探索、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构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智慧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以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基础上。如今的中学生知识结构与过去大不相同,他们是从小接触信息技术的“新人类”,从小就生活在信息环境中,对于这些中学生而言,计算机更像是一种工具,能够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因此,教师要明确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创新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新颖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正是由于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早有接触,教师更要以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抱以更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Windows用户界面”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对窗口背景、图表视觉效果进行改变,对任务栏进行调整、对任务窗口进行切换,这些实用功能也许是学生平时不了解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对窗口的便捷性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通过窗口操作的变化,学生会将这些新功能与日常使用经验建立起有机联系;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快地将这类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获得成就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够为未来的专业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智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占据课堂主导位置,而教师处于引导位置。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课上课下互动互补”的良好教学机制。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逻辑思维和理论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过程,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得益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巧妙的课堂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出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Frontpage”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内容,使学生根据软件特点进行简单的“Frontpage”制作。在制作内容的设定上需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风景,也可以介绍某一个历史人物,还可以根据童话故事设计相应的场景。由于“Frontpage”学习灵活性较高,能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教学要点,同时,也能够更为清晰的分辨学习难点,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尤为高涨。通过课堂演示学生作品,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还有哪里是自己的知识盲区,只有建立起对自身知识构架的客观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智慧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利用价值。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但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配合协作能力,并领会信息技术对于协作性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节点划分,然后,根据不同节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小组之间优差搭配,并由组长全权负责。这样的分组设置无形中构成一种凝聚力,使学生之间能够密切配合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安全”一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与之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与计算机安全有关的信息收集,不同小组可以根据“国内、国外、计算机风险类型、后果、影响”等不同范围进行资料收集,从而强化对计算机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四、以智慧促进教学实践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是因为在该领域内,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使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持久动力。而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建立“信息思维”,具备用于探索创新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激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实践”,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发挥创造性思维优势,构建起更具智慧元素的信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