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 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强调物流系统效益、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的生产方式。随着绿色物流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绿色物流的特征

1.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传统物流为“正向物流”,只重视从资源开采到消费需求,而忽视废旧物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替代、产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2.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传统物流往往以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物流的效率化。绿色物流则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绿色物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形成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

3.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绿色物流不仅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应关注流通和制造的成本,还应关注物流环节产生的成本,利用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二、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1.绿色物流适应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当今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2.绿色物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据统计,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

3.绿色物流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企业总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方式, 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环境得到最有效的保护, 因此它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而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

4.绿色物流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观念上的差距。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刚形成不久。

2.政策上的差距。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进一步加重了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技术上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技术离绿色化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如,在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4.基础设施方面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5.人才方面差距。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四、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前景分析

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遵循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无疑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此巨大的物流市场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它要求我国物流业遵照“绿色奥运”的精神,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物流与环境关系。

2.外国物流企业的进驻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规定的过度期内,出于投资成本考虑,国外物流公司仍是采取与本土企业作外包的方式经营,这一时期,本土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结合自身优势,迅速扩展市场分额。进入新世纪,物流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循环型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提出。中国的物流业在压力中,应迅速与国际先进物流模式接轨,走捷径壮大自身竞争能力。

3.农产品物流成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领域。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因此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大有潜力可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绿色化,实现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

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2

一、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协调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植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与管理,不仅为国家宏观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企业行为的转变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循环的实现。企业是实行循环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经济的大循环,还是经济的中循环,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层次循环及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从循环经济微观的角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二、什么是循环经济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把经济活动和物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顺畅地并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在循环经济中,企业将其经济效益目标同生态效益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对污染的控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以实现废弃物更为有效为目标。企业对其产品也不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将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解决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又无法提高环境效益这一难题,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行为,是企业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生存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

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包装——绿色运输的全过程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业本身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环境监管。

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生态设计,要求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出低能耗、低(或无)污染、经久耐用、可维修、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

选用产品原材料时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风险极大的污染物质,寻找相应的无害替代物,选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型原料,或是改变产品的生产原料,从源头直接降低污染的潜在机会。另外还要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尽量使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减少进入循环的物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配合生态设计,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或无)污染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水、余能和原料的再循环利用、开发、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在产品包装阶段,实行生态包装,包装材料减量化,并充分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

在产品运输阶段,利用现代第三方物流业进行运输,倡导绿色物流。

第二,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

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包括三个阶段,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废物产品回收阶段。

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生产过程之外,在产品销售阶段,提倡绿色销售,宣传绿色消费,开拓网络经营模式,减少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产品服务阶段及回收阶段,通过提品保养维护、产品主要部件升级、产品零部件功能梯级使用等服务,一方面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物质的减量化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实现产品的功能梯级利用。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还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实践证明,实施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战略,加强企业服务终端的功能,将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增长点。

第三,产业链拓展战略。

产业链拓展战略是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而提出的,这些中间物虽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产系统,但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拓展产业链主要是在于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多产品联系系统,改变原有的单一生产路线的做法,充分利用生产路线中的中间产物,利用其为原料开发新型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构建共生系统,在为企业解决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效益。

第四,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

在充分考虑了减量化和再循环原则之后,再利用原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后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提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这里所说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主要强调生产的最终废弃物在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综合利用。

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在有很多种,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废弃物用于企业的绿化建设,例如说可以将废水用于浇灌企业的绿地,部分废弃物可用作肥料,再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改变了企业的环境面貌。

二是将废弃物用于农业畜牧业建设,尤其在一些食品行业,其废弃物有些是很好的饲料,有些具有很好的肥力,可以用于养殖业或是种植业。

三是通过废弃物交换或买卖,将废弃物转手给有需要的企业,既解决废弃物的治理排放问题,又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第五,企业加强循环经济实践战略。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建设,还包括在企业文化等方面“软件”的实践。企业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员工集中培训和其他方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其环保理念,规范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行为,促进其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和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以及发展生态经济方面的合作。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可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

第六,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生态建设和环保建设等方面的奖励和惩罚力度。

在政策层面上,用更具实效的经济奖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采用价格、税收、信贷、征费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觉自愿的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使企业不论在成本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会自觉自愿的选择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

四、结论

总的来说,以上的战略都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为主旨的。企业创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要从生产源头开始,尽可能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其次是要对本企业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分析,了解每段工序中各种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和能量剩余情况,寻找这些废弃物再循环、再利用的途径;使其首先回用于生产过程,其次回用于企业内部,最后尽可能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再利用,争取实现污染“零排放”。

要想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还需要加强中循环和大循环这两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建设,只有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全社会的大力配合下,循环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华,贾媛媛,王晓卯.国有煤炭企业改制上市前景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

[2]任婷,马祥林,金允成.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洁净煤技术,2013(01).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煤制甲醇;煤气化;二甲醚;技术经济

中图分类号:TQ351.27+4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促使石油的价格迅速增加。而且对于石油来说,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求新能源对石油进行替代,并且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诸多替代能源之中,甲醇以简便性以及现实性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甲醇可以通过工业程序进行大规模的合成,而且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目前状况下,对于甲醇的使用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直接使用以及间接使用,而对于直接使用,又可以对其进行细分,分为全额甲醛以及部分掺混两种形式。而对于间接使用来说,它可以实现对于能量的转化,转化过程主要是将相应的甲醇转化为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和烯烃等。所以,为了适应国家能源安全的发展需要,应当加强煤制甲醇的发展力度,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使其成为能够替代石油的燃料。这样一来,也会促进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

2煤制甲醇的工艺技术

目前状况下,以煤作为原料来进行对于甲醇的生产过程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关键工艺技术,而这一关键工艺技术设计了多个方面的技术,主要有空分、煤气化、变换、酸性气体脱除、制冷、甲醇合成以及相应的甲醇转化技术。而在这一系列的技术当中,煤气化技术是最重要最很核心的部分。因为煤气化技术可以对其它相关工艺技术的规模以及路线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煤制甲醇方案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优化选择相应的煤气化技术方案来进行的。

对于块(碎)煤气化技术来说,Lurgi气化技术为第一代气化技术,BGL气化技术是以Lurgi气化技术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而产生的第二代气化技术,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能耗低、副产品少、废水量少;而对于水煤浆气化技术来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GE公司的单喷嘴水煤浆气化工艺,国内有华东理工大学和兖矿联合开发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对于粉煤气化技术来说,具有代表性的是Shell干煤粉气化技术。通过对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BGL块(碎)煤气化技术以及Shell干粉煤气化技术的综合性对比分析, 找出最合适的煤制甲醇技术。

3技术方案

本文主要以年产300万t的二甲醚作为相应的研究实例,以煤原料进行对于甲醇的生产,甲醇再转化生产二甲醚。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方案,下面我们做具体介绍。

3.1 方案一

采用相应的水煤浆气化工艺进行对于合成气的生产,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气化处理。在上述操作完成之后,再实现对于甲醇的合成,最后再通过甲醇生产相应的二甲醚。

3.2 方案二

采用BGL块(碎)煤熔渣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气,净化后合成甲醇,再由甲醇生产二甲醚。由于BGL气化炉产生合成气组分中甲烷含量相对较高,可加以回收利用。因此根据方案的具体情况, 采用PSA富集驰放气中的甲烷, 对富甲烷气进行非催化部分氧化处理,生成的合成气并入粗合成气净化系统。

3.3 方案三

采用Shell干煤粉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气,净化后合成甲醇,再由甲醇生产二甲醚。

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4.1 建设范围

3个方案的建设范围包括总图运输、煤储运转运、工艺装置、热电联产、公用工程系统和辅助生产设施等。与方案1、方案3相比, 方案2增加了型煤制备、污水预处理、PSA及甲烷非催化部分氧化等单元。

4.2 财务评价基础

为了便于3种技术方案比选, 统一评价标准, 取定各方案二甲醚的销售都为300万t/a,各方案其它产品都作为副产品在制造成本中扣除, 使得各方案销售收入一致,通过比较看出不同方案的相对制造成本水平, 便于各方案制造成本的对比。财务评价测算价格的取定是在国际油价60美元/桶的情况下测算的,各方案价格体系一致。

5.各种煤气化技术的综合比较分析

5.1 原料的适应性

对于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工艺,选用的原料煤首先应具有较好的成浆性,以确保气化装置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其次灰熔点FT不应过高, 以便延长耐火砖的使用寿命,原料煤的成浆性是选用水煤浆气化的关键;对于BGL(块)碎煤熔渣气化工艺进料要求为块煤(型煤) , 煤的粒度为6~50mm,需增加型煤车间进行型煤制备;Shell粉煤气化工艺入炉前要求含水2%~5%的干粉煤, 灰分10%~30%。

5.2 产品的适应性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激冷工艺制得合成气, 汽气比达1.4,适合生产合成氨和甲醇,也可用作制氢、羰基合成气等,用途广泛;BGL块(碎)煤熔渣气化工艺气化炉出口合成气中甲烷质量分数高达6%左右,较适于作为IGCC 系统的燃料气和生产SNG(合成天然气),生产甲醇则需处理合成气中的甲烷。因此,采用BGL气化工艺需增加PSA及非催化部分氧化装置, PSA 富集驰放气中的甲烷,对富甲烷气进行非催化部分氧化处理, 生成的合成气并入粗合成气净化系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及投资; She ll粉煤气化工艺采用废锅流程,变换需加入大量水蒸汽或采用多级喷水激冷或低水汽比变换流程,粗合成气中CO质量分数高达60%~65%,对CO变换的要求高,也增加了下游低温甲醇洗的负荷。

5.3 投资

从项目总投资情况来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最低,BGL块(碎)煤熔渣气化技术居中,Shell粉煤气化技术最高。Shell粉煤气化技术理论上不需要备炉,但从近些年气化炉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少量的备炉还是需要的,考虑备用炉将进一步增加投资。

5.4 污水处理

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及She ll粉煤气化工艺都属于洁净煤气化技术, 具有气体有效成分高、三废排放较少且容易处理、气化压力范围大等优点;由于BGL块(碎)煤熔渣气化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其排放废水中含有酚、氨和油, 废水处理量虽然少于Lurgi气化工艺, 但处理难度和Lurgi气化工艺排放的废水是完全相同的, 目前尚无成熟的废水处理工艺, 很难做到达标排放, 做到完全回用难度更大。因此,采用BGL气化工艺,对于拟采用的煤种必须在同类装置上进行试烧才能准确确定气化炉的生产能力、副产品的数量和组成,并且只有根据试烧后的废水组成,才能进行污水处理的设计,以期达标排放或回用。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煤制甲醇项目的煤气化技术选择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对煤制甲醇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然后结合实例,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三个方案,并基于这三个方案,从原料的适应性、产品的适应性以及投资三个方面进行了对于各种煤气化技术的综合比较分析。经过探讨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如果能够保证相关的原料煤成浆性良好,那么从各个方面的指标对比来看,水煤浆气化技术最为优越。

参考文献

[1]张咏梅,刘付亮.煤制甲醇燃料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煤矿现代化, 2010(3):8-9.

[2]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R].北京:北京中经科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08.

[3]周晓谦,殷伯良.煤制甲醇工业发展现状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6(2):4-6.

[4]董宇涵. 煤制甲醇工艺论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