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1

水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想要保证水产养殖的高效率,必须对水源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在选择水源的过程中,要严格的对其水质进行检验,将《GB11607》的标准要求作为水源选择的基础依据,保证选择养殖的水质健康清洁、适合养殖、无污染。最好就是选择没有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的水源,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养殖中所需要的用水量,而且还要确保水源周围的取水条件是否便利,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交通便利、能源充足,所选择的水源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另外,选择水源之后要对养殖池塘设置给排水装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进水和排水不会产生水源交叉感染的现象。

二、调控水质

1.根据理化

指标进行水质调节理化指标是养殖用水的基础要求,所以相关人员要对水质中的理化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采取定期检测的方式对水质中的指标进行掌握,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水质含量检测的全面性,要做到溶解氧、氨氮、pH值等方面的检测。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种类和溶解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质中的溶解氧越高,水质中有害物质的作用越小,能够促进水产种类的成长,对饵料利用率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帮助。为此想要提高水产的效率,需要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可利用增氧机、增氧管道、增氧剂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就水质中的pH值而言,水质中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水产造成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水产的健康,需要对水质pH值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水产生物的成长需要觅食,水质中氨氮含量对生物的进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水质中剩余饵料,会再转化成氨氮,导致水质中氨氮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不利于水产生物的摄食,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饵料的投放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为水产生物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2.控制好水质中的生物指标

在水产养殖之前,需要对水质情况进行调制,将其透明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为了保证苗种投放后的生长,保证水中的生物量,需要对水质进行施肥,保证浮游生物能够得到良好的繁殖,为苗种提供充足的食物。

三、苗种管理

1.对生产厂家苗种的情况进行掌握

为了保证水产的生产更加健康,相关单位要加强对苗种质量的管理,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苗种生产厂家的检查,保证生产企业符合苗种生产的要求。保证生产企业苗种生产的规范性,针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严格管理,以此实现对苗种情况的全面性掌握,为苗种的选择提供正确的引导。

2.为苗种生产的厂家提供技术支持

想要实现水产的高效健康养殖,必须控制好苗种的质量,为此,技术部门要对生产企业提供苗种的培养技术,委派专业人员到苗种厂家进行技术服务,对苗种培养时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对苗种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在进行虾类苗种生产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其具体来源进行详细的掌握,根据其来源的特点进行苗种质量的控制,以此提高水产的养殖产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苗种生产的监管,为苗种生产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同时为了提高苗种的质量,还要合理的控制药剂的使用,做到苗种生产全过程中的整体性管理和监控。

3.提高检验的力度并加强对药物残留的检测

相关单位要对苗种的出厂进行严格的把控,无论是产品检验、药残检验还是检验方面都要确保合格之后,才能够准许苗种出厂,实现苗种质量源头上的控制,此外,苗种生产厂家要对自身提高要求,不管是生产制度还是服务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做好售后服务的同时为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提供养殖方面的指导,以此提高水产健康高效养殖的水平。

四、饵料管理

1.选择正规的产品进行购买

在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生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饵料,因此,在饵料的选择和采购过程中,需要以得到质量认证的产品为主,并保证饵料的保质期在适用的范围之内,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只有这样,在养殖的过程中才能够为水产生物提供生长的能量,促进水产产品成长速度的提高。另外,如果养殖需要利用到鲜活的饲料,养殖人员要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并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避免饲料对养殖水质造成影响。

2.进行科学性的喂投

在养殖的过程中,饲料的投喂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分别是坚持投喂饲料质量合格的原则、坚持饲料投喂适量的原则、坚持定时投喂饲料的原则、坚持定点投喂饲料的原则。另外,在饲料投喂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对养殖情况、当下季节、气候、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投喂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造成饲料浪费的现象发生,减少剩余饲料对水质的影响,促进水产生长率的提高,为养殖户提供更高的效益。

五、安全用药技术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推广队伍来讲,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各项技术推广工作也未得到认真的落实。同时,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活动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当前养殖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需求,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目标;其次,在推广方式上,在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背景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筹集水产技术资金、销售推广水产品,以及市场预测分析方面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推广体系的教育、科研和水产间的联系也不密切,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少有渔民能够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再者,在推广资金方面。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完善,资金严重匮乏,同行由于无法给予推广工作人员相应的资金与奖励,从而难以调动其工作热情,也无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1]。

2优化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农村水产科技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成员知识结构也有待优化,难以适应水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水产科技队伍建设,对科技队伍结构域培训机制进行不断优化。首先,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引导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基层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水产部门应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到基层去开展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积极为农村养殖户示范新技术。此外,应积极鼓励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掌握,全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各项推广工作、政策的高效落实[2]。

2.2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在建立推广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水产技术的推广范围,重视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水产品的销售推广,大力开展水产技术资金的筹集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弱化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对推广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其技术推广部门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多样的技术推广手段,形成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产技术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科学整合,对其运作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推广物资、经费也要做到协调统一分配,加强水产科研、生产的有机整合,而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准确把握人才、技术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

2.3加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首先,面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的匮乏情况,应适当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国家也应该结合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当地水产业的具体情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而使农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的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等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做出科学安排,并科学整合社会的闲散资金,在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对其渠道进行灵活妥善的运用,进而获得足够的技术推广资金,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4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首先,要想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就应该积极领导农村水产推广机构,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进而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大力引进新品种,加强集约化的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鱼病的科学防治等技术的科学示范与引进,从而进一步拓展良种的覆盖率,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科技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养殖技术相关的专题培训,在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其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相关水产信息网站等,进而使广大农村养殖户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得苗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并获得更多新颖、先进的养殖理念与技术。

3结束语

水产养殖极易收到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养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村水产养殖业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确保养殖户的收益,应不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积极建立养殖示范园与合作社,重视行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农村水参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121-122.

[2]魏明伟,何军功,杨道松等.利用废弃坑塘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1):16-17.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领域不断扩大。通过水产养殖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饮食条件。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水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品技术的发展刻不容缓。基于此,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

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生产与繁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导致水产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另外,一些水产养殖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采用大量的药剂,导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强,用药物进行饲养,导致水产品药物含量过大。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越来越大,无公害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成为了新时期水产品发展的重要部分。

2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2.1亲本培育技术

将安全水源(废污染、非疫区)中亲本作为培育的主体,保证整个水产养殖场的清洁,提升亲本培育中的繁殖质量,保证水产品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在养殖过程中优选饲料,保证产品营养的全面性,根据亲本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池塘进行饲养与管理。在亲本繁殖后,应该迅速将种苗进行圈养,同时建立有关的管理文件,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2选择场地

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质适宜、水量充足。在养殖场地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水质检验,检验水质是否含有对水产品有害的物质。在保证水质无污染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无公害养殖基地的交通情况,应该尽可能避免基地远离交通线路,避免给养殖物资、产品的运输造成影响。

2.3饲料投喂

饵料是水产动物生长的必要基础,饵料的质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水产养殖的效果与质量。如果给水产养殖动物投喂了劣质的饲料,不仅会对水产动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整个养殖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保证饵料质量、新鲜。同时,还应该保证投喂方式、时机的合理性,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等,合理地掌握投喂量。

2.4运输暂养加工技术

水产应该来自于优质的新鲜水产生产基地,水产品各项化学指标、物理指标都应该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在水产品运输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有效的保鲜技术,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存储容器的清洁、卫生,同时在装车前进行进一步清洁。对于活的水产品,在运输中需要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品相关运输标准,提前2h喂食,同时还需要对水产品进行适当的检验,保证运载材料无公害、无毒。同时,严禁使用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都应该避免对水产品的污染。

2.5病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水产品的病虫害防治。对水体、饲料、饵料、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如果遇到养殖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可以采用纯中药制剂,对全池进行应激减缓处理。尤其是在梅雨季节,为了避免饲料被霉菌污染,可以将中草药制剂添加到饲料中,增强抵抗力,同时采用低毒、无毒等药物进行治疗,严禁使用抗生素。另外,对于水产品病害的防治,不应该使用高残留、高毒的鱼药,避免鱼药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养殖水体中使用抗菌素,选择对人体无害的药物,避免污染水产品,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约束。水产监管部门需要对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明确,各司其职,对水产养殖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品等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确保水产养殖的安全。另外,从市场营销层面上加大管理力度,严禁那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药品、饲料等进入市场中,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意识,同时让其学会对水产品质量优劣的辨别,从各个方面避免劣质有害产品进入市场。

3.2强化对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服务

国家相关部门或机构需要以水产养殖户为主体,向养殖户普及相关的养殖技术,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水平。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邀请相关的专家,深入水产养殖基地中,向相关的人员传授专业的养殖技术。还需要印发相关技术宣传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养殖技术。从养殖户规划设计、养殖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育苗供应、运输等各个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水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只有全面合格后,才能为其办合格证书,之后进入市场销售。

4总结

水产养殖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但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导致很多含有有害物质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无公害水产养殖成为了水产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极为迫切,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养殖池塘底质改良实用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5,21(8):102-103.

[2]李辉,罗韶华,朱文莲.虾蟹集约化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J].科学养鱼,2013,32(12):99-100.

[3]周玉玲.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5,14(8):244-246.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4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在水产养殖产业过程中,通常使用淡水养殖的模式,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虽可扩大养殖规模及数量,但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病虫害发生频率增加等。在传统养殖技术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普遍。需响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为水产品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优化水产品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养殖管理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改善产业发展模式[1]。在淡水养殖发展过程中,使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转变养殖工作策略,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化养殖管理计划及方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升淡水养殖工作效率。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措施

在淡水养殖工作过程中,需探索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前做好决策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规划管理工作需立足于实践,在实地考察及规划管理后完善相关措施,优化技术方案,保证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2.1明确绿色生态养殖工作要点

养殖户要具备生态环境意识,在保障水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创建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提升养殖质量,提升水产品免疫能力,以便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生产出健康、无公害的水产品。

2.2养殖池选建

按照水产品生长需要,在养殖池选建过程中,要确保水资源质量达标,保证后期进排水工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养殖池投放光合细菌、活性酵母等生物,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在水体中培育有益生物以吸附有机物,降低技术处理的危害性,抑制有害生物数量,保障水体质量。养殖池内的水体活性需较强,水质需与自然界河水相似。例如甲鱼、河蟹、草鱼等比较喜欢在水草环境中生长,可在养殖池中种植浮萍、细绿萍、水葫芦等,需有效控制水草地面积,提供适量的青饲料,避免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天敌的侵害。使用脱壳繁殖的技术方案,可提高池水溶氧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3菌类的投放与管理

养殖户需根据技术应用要求,做好菌类的投放与管理工作,选择适宜的菌类与水产品共生,不仅要给水产品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菌类数量,避免菌类投放量太多,导致养殖池水体环境均衡性受到影响。

2.4科学选择养殖品种

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及种苗,可显著提升养殖效益。根据不同水产品的生长特性,提升种苗的抗病能力。选择水产种苗时,可先从天然水域中调用,以保障种苗的健康性。也可从正规苗场中选择人工种苗。在正式投入养殖池前,要提前做好检验工作,确保水产种苗安全健康,避免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各种疾病。

2.5合理选择饲料

为保障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需控制水体成分,避免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物质,可使用生物性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酸菜碱、肉毒碱、几丁聚糖等饲料添加剂。根据水产品生物特点,尽量选择仿天然饲料。

2.6病虫害防治

需控制好淡水质量,避免水产品感染疾病而死亡,影响经济效益。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根据种苗生长情况,实施科学的疾病防治策略,具体技术处理方案如下:

2.6.1共生性

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分析水产品疾病防控要点,保障养殖池中各类生物能实现共生。根据生物链原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养殖环境中构建良好的管理体系,集中处理水产品病害问题。目前,水产品病害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细菌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残渣或粪便,需从源头上控制细菌滋生。分析植物的生长情况,需要对水产品粪便进行及时处理,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条件。

2.6.2混养性

为避免水产品出现健康问题,可采用混养模式,分析水产品发病率,确定水产品病害种类,饲养一定数量的天敌,保障水产品存活率。在实践工作阶段,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水产品活力,避免出现大规模病害。

2.6.3无公害性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严禁使用抗菌素药剂,禁止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贯彻健康养殖管理理念,采用免疫疫苗、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方案。如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则需根据水产品生长情况、病害特点,使用对致病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素土霉素、新诺明等安全且环保的抗菌素。严格控制药物残留量,提升水产品质量。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管控计划,控制水体整体质量,根据水产品的生长习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控制饲料投放及菌类投放数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均衡性发展。在养殖过程中,遵循混养与共生、无公害的产业发展目标,提前做好各种水产品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提升水产品产量及质量,扩大水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中德.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畜禽业,2020,31(1):19.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5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技术;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39

1研究水产养殖行业的现实意义

1.1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价值

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量近40%。据2016 年y计,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814万吨,进出口总额为293亿美元。其中,出口量406万吨、出口额203亿美元,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706.8亿美元)的28.77%;进口量408.13万吨、进口额89.8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66%和2.22%。贸易顺差113.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62亿美元。水产品国际贸易由降转升,全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69万元,同比增长8.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捕产量比例达到75∶25,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逐年提高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900万吨。

1.2水产养殖行业的社会价值

2016年,全世界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达到20.5公斤,2006年全球人均消费量17.6公斤,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的富裕,预计2030年,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养殖产量需增长5000万吨。水产养殖使得市场上的水产品增多,人们餐桌上的菜肴更加丰富,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增长蛋白质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它在支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减少城镇迁移,创造就业机会及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收入最好、创造外汇最多的产业,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自1985年中央五号文件将“以养为主”确立为渔业发展方针以来,水产养殖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中的重要部分,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如今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转移,促使渔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业超过捕捞业的国家。养殖、捕捞、加工是水产业的三大支柱,水产养殖业发展不仅为国内提供了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水产品,而且水产养殖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了农业出口的20%,出口创汇额在农业各产业中排第一位。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多达50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混养模式和大水面养殖上升势头迅猛。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向虾、贝、鱼、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也由“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传统格局转变,罗非鱼、河蟹等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

3 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水产养殖品食用不安全

水环境的污染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源于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我国1200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大量生物死亡,而重金属、农残、药残等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水产养殖品进入人体,导致人体中毒,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3.2养殖中药物滥用,水产养殖品药物残留超标

多品种,高密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养殖产品的疾病发生。为了减少损失,加大用药、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等现象也加重了养殖中药物残留。

3.3养殖产品种质退化,病害泛滥

近亲繁殖、不良养殖条件、亲本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养殖种质退化,就连我国“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种质退化也十分严重。近亲繁殖使得隐性有害基因增多,生命力低,在塘表现活力低。不良的养殖环境使得养殖对象接受自然选择,水生物就会处于生理生态的抑制中。繁殖技术的不完善也使生产中催产素过量使用,造成了品种质量及抗病力下降。

4 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对策

4.1因地制宜,发展健康养殖业

我国在水产养殖病害的病理、病原、药物及免疫防治方法的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础,但总体研究不够。面对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低洼盐碱地等水域采取不同的科学养殖方式,首先需要确定养殖容量、然后根据养殖对象确定养殖结构,采用立体利用水域的养殖技术和水域的环境优化及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以生态调控为主要病害监测、预报系为辅的养殖体系。

4.2优化品种结构,严格执行选育程序

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必须建立良好的繁育场以提供优良的亲本。对品质评价和筛选、选育的各阶段,开展优良、抗逆新品种研究。建立雌核发育、多倍体、性别控制、转基因等育种新技术结合生理生态学手段,找出抑制性腺发育和制约早期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性环境和内在因子,在育种技术上严格执行催产的步骤,禁止多催,重复催产。

4.3设施养殖开发,高效养殖

可控程度高、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是推广的重点。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中的水质控制、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和设备的普及;开发10米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养殖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推广,加强水产养殖的人工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印,苌建菊.农村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

[2]张世羊,李谷.地下水用于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潜质与风险[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03).

[3]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的测度及分析――以不同模式下淡水鱼池塘养殖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6,(04).

[4]科学指导水产养殖用药,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全国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系列宣传活动情况总结.2016,(04).

[5]马驰.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2016,(06).

[6]徐大明.基于机器学习的跨平台水产精准养殖管理系统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2016,(05).

[7]冯正平.服务“三农”是三赢:互联网上水产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05).

[8]康永兴.我国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05).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6

科技创新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科技进步,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尤其重要。对我国渔业发展而言,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走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而利用科技创新可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满足了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显重要。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密集应用的行业,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技创新也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