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城市 公共空间 环境 行为空间 空间艺术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and human relations and behavioral design methodologies.Key words: urba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the public space space space art

中图分类号:P42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注重环境与人的关系、人性化原则设计等设计手法都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

城市中,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例如—城市广场。户外活动质量和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扬·盖尔,交往与空间2002 39页)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扬·盖尔,交往与空间2002 33页),例如—邻里街区。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所以,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空间的开场和围合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围合的目的就是要在大环境之中,通过空间分隔对当地进行直接占有,从而形成独特的场所感。可以说,为何是影响场所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围合就是通过空间界定,在现有的环境中为人的活动划定各种活动范围。(林玉莲,环境心理学 259页),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天成之笔’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中国古人利用自然环境应在理想意境。‘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因此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自然属性的特征。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质。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文化环境。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这种互动性体现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上,这样能强化场所特质,传递社会文化意义,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与联想,使艺术品、公共与环境之间形成两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文化环境因此得到营造。它的存在可以让生活于这个环境中的人去领略其精神,进而产生精神交流,将其纳入自己的生活,获得教益。它可以表现历史、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背景表现。使其具有人性化的味道,让人们感到亲切。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进行设计,要分析其特性、作用与功能。实用性公共空间是公共空间分类中并服务于公众的空间,体现对公众的关怀。实用性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便利性满足率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对此类设施的功能性设计是首要的,对物材料、结构、视觉感受进行反复的调整试验,使其符合人的使用习惯、视觉习惯、心理习惯。比如说如何适当的布置公共设施:人行道、天桥、地下通道、照明设施、护栏、指示牌、展示橱窗、候车亭、电话厅、报亭、邮筒、座椅等,只有创造好的条件、完善的功能才能够让人们感到合理的适当安排,才能有可能长时间的逗留或者说不会侧目而过。(扬·盖尔,交往与空间159页)而装饰性的公共空间艺术是为配合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而不是过于装饰。它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势,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本质是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的体现,更要注意在城市中存在的价值。每件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放置并不是孤立的装饰,要考虑与其它环境的关系,不仅是广场、街道、公园等都有不同的个性。其装饰效果要满足人类的心理需要。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常常将忽视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应有的步行、购物、休闲、交谈、观景等都被忽略。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城市空间呈现出 “重物轻人”的倾向:让人感到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公共空间离开了人的使用,就变得毫无意义,人们无法从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享受。所以说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空间的设计只有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速度和舒适度,空间的活力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城市公共空间实质上是都市生活的焦点,不仅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并且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公共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各种功能设施都切实沿街布置。(扬·盖尔,交往与空间89页)另外,供行人使用的环境设施如坐椅、雕塑、游乐设施等的形式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尽量创造亲和感和温馨感,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人们积极利用和参与,并体现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那些贴近居民、小而精致的公共空间,往往更能赋予人们安全感、舒适感、亲切感和人情味,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而且构成了都市的人文风貌。每个城市都是“生长”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公共艺术与市民的生活,城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环境的视觉性有密切的关系。与地域文化、民族分布、风土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城市具有不同的性格、品格和风格。同一城市中不同的空间场所,由于规模、功能的差异以及人们活动类型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应“千城一面”,而应将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地形和本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顺应地区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通过统一与变化、尺度与比例、协调与对比、均衡与突出等构图法则的运用,将城市的各种物质、文化特色融入到空间的构成元素,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这样的空间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社会性于一体,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成为人们的记忆符号,是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空间。标志是城市意向的五个组成要素之一,使用的频繁度和独特性也是影响城市意向的主要因素。儿童熟知小学和幼儿园,家庭妇女熟悉的菜市和商场,病人牢记常去的医院,这是因为反复使用会强化与实际有关神经联系。与众不同的使用特点会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可能记载不住北京那么多胡同,即使它们命名为“百花深处”或“什锦花园”,但及得住“大栅栏”和“大碗茶”,记得起摊群、吆喝、老字号、人挤人的热气和异味。(林玉莲,环境心理学 239页)人类活动大部分内容分是在公共空间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各种行为的需要,设计时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和爱好,人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研究城市公共场所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因此,人们在公共开敞空间中的活动也趋于多样化。以素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广场为例,广场按类型和特征可分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园林广场、集散广场。广场容纳的活动非常丰富,包括集会、纪念、表演、锻炼、休闲、观赏、散步、浏览、娱乐、交谈、购物等。这些活动在广场上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人不尽相同,不同的城市居民对不同的活动各有偏爱,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例如欧洲一些城市广场设有露天咖啡座,我国一些城市广场成为儿童放风筝的场所等。这些设施不仅有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功能,而且有满足人们经审核情感需求的装饰性和意向性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种反应,此类作品的创作注重自身的艺术价值,但又收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艺术精神主体必须超越物质主体需要的满足,人人为生存和致富忙碌,生活的表面化、工作的程式化、文化的碎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精神处于疏离状态。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性在都市的存在的价值非常大。可以进行对人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心理调适功能,来达到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生态优化,而且可以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它对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

总结: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设计是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正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设计师应该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在城市空间空间表现特征、公共空间的酝酿、策划、营造、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满足人类的需要,对空间美学意义等加以设计互动与经营,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人类需求。只有这样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价值。

参考文献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2

由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额大、工程复杂,并关系到国有资金投资、社会公益和公众安全。一般而言,建筑工程设计能决定整个建设工程70%的成本,但是,建筑工程设计也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应借鉴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的协同、信息传递作用和将工作量前移的思想,建立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法律体系,以推进工程设计法律风险防控。

本文着眼于建设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分别从设计合同签订前期(风险防范权重占25%)、合同签订(风险防控权重占50%)和合同履行(风险防控权重占25%)三个阶段论述设计法律风险点,并提出各阶段建设工程设计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2设计合同签订前期风险预控

2.1发包人主体资格风险预控

因发包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设计合同无效,会给设计人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认真审查发包人的主体资格,一方而调研发包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到工商局打印发包人的《企业信用报告》,通过互联网检索及请咨询公司调研发包人的信用情况,以确认其合同履约能力;另一方而,检查设计合同是否加盖发包人单位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被授权人(需要授权书)签字。

2.2设计人主体资格风险预控

因设计不具有符合承接项目的资质,导致设计合同无效,会给发包人和合理分包的主设计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发包人和合理分包的主设计应认真审查设计的资质证书,包括设计人是否具备建筑设计资质、设计资质范围和设计等级是否符合承揽项目要求,具体设计员的资格证书是否符合要求。

2.3设计合规风险预控

设计项目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也会给设计人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认真审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包括调研项目立项审批情况(发包人是否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等)、项目实际情况、项目用地性质、规划设计要点;审查发包方式是否合法合规 (依法应招标委托或直接委托)。

2.4项目设计投标风险预控

2.4.1招标信息正确性和响应风险预控

招标信息风险:因设计人获取设计招标信息不准确,导致投标文件不符合要求而失去中标机会。为防范此风险,设计投标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取得招标信息并准确解读。按照法律规定和招标投标惯例,招标人在发出设计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后,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安排时间召开标前会议,解答和澄清投标人提出的疑问,或者设计投标人在规定时间内将疑问以书而形式寄给招标人,招标人汇集并研究后,作出统一的书而解答和澄清,并将解释、答复和澄清的书而文件送至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如果此解释、答复和澄清与原招标文件冲突或不一致,应以此解释、答复和澄清为准。

投标文件响应风险:因设计人的投标文件和标价未按原招标文件编制或不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导致设计失去中标机会。为防范此风险,设计投标人应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准确把握其中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认真制作投标文件,审查标书是否完整,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4.2设计投标合作风险预控

联合体投标人资格风险:因联合体中的任何一方不具有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行为能力和资格条件,导致标书被宣布无效或合同被确认无效。为防范此风险,设计投标人在组成联合体前,应认真审查和筛选合作伙伴,着重审查合作方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行为能力。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其设计资质等级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

共同投标协议签订风险:因联合体未按照规定的时间签订并报送共同投标协议,或共同投标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导致联合体的投标被宣布废标或者无效,联合体成员间就共同投标事务发生争议和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联合体各方应签订详细具体的共同投标协议,协议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应明确约定共同投标的职责分工和有关权利、义务、责任,也可约定某一联合体成员具体负责共同投标合伙事务的执行。联合体应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中标后联合体各方与招标人签署合同风险:因联合体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以联合体名义与招标人签订的设计合同无效,设计人不能依法承接项目。为防范此风险,联合体中标的,必须由联合体各方共同与招标人签署合同,合同的履行应由联合体各方对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各方若对招标人承担责任后,有权在联合体内部就超过自己份额部分的责任,按照共同投标协议的约定向其他联合体成员追偿。

2.4.3设计投标人中途退出竞标的法律风险预控

设计投标人在投标文件的有效期限内撤销投标,导致缴纳的投标保证金被没收;若因此给招标人造成的信赖利益损失大于投标保证金,招标人还有权要求投标人赔偿。因投标在法律上是一种要约,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后,投标作为要约已经生效,在投标有效期内,该要约对投标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为防范此风险,投标人如决定撤回投标,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进行,即必须在要约生效之前。

3设计合同签订风险预控

3.1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约定不明确、不具体,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给设计人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项目名称、建设规模、用地性质、建筑功能等。2)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民用建设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红线内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总图专业的设计,而涉及的玻璃幕墙、精装修、智能化、声学、舞台机械、舞台灯光、煤气、泛光立而照明、景观等专项设计,娱乐工艺、厨房工艺设计等特殊工艺设计,均需双方另议。3)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4)发包人将同一项目委托多个设计人的,应明确各设计人的设计范围与内容之间的界限划分和接口。设计合同范本最好采用住建部制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3.2设计依据和提供依据责任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设计依据不全而、不准确,或提供依据的责任不明确,给合同双方造成利益损害并带来民事、行政法律责任。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l)设计依据的名称、版本、内容要求、份数。2)提供设计依据的责任人及相应责任。发包人应提供项目有关批文、设计基础资料并保证其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有效性,如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提供上述设计依据,则应明确约定相应费用。设计应提供工程适用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如果工程要求采用国外标准、规范,则应由发包人负责提供资料原文和中文译本。此外,设计人应避免发包人将提供设计依据的责任或提供不准确、不完善的设计依据的责任与风险转移给设计。3)发包人提供设计依据的时限。对于部分不能及时提供的资料,应书而明确设计依据的条件如发生变化的责任及费用的承担,同时根据各地对非法设计的认定条件,明确部分资料发包人最迟提供时间,否则有可能而临非法设计(包括不出具正式文件、不提供后期服务、不提供咨询等)处罚。

3.3设计周期约定不明确或不合理的风险预控

因设计周期约定不明确或不合理,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设计周期应为相对周期,在发包人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及批文等能满足设计人进行各阶段设计的前提下,开始计算各阶段的设计周期,且不包括设计人提交阶段性设计成果后,发包人审核与反馈意见的时间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批时间以及法定假期,避免约定提交设计成果的固定日期。2)约定合理的设计周期,并明确如发包人要求提前提交设计成果,需另行支付额外费用。

3.4工程设计质量要求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质量要求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设计质量问题。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设计文件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符合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任务书或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所需功能和使用要求。工程设计服务质量要求应符合本专业服务标准规定和工程设计的标准和准则的规定。设计合同签订时,应避免约定设计人服务应达到最高标准要求或工程设计应获得某设计奖项。

3.5工程设计成果与交付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成果与交付约定不明确,导致设计人承担违约责任。为防范此风险,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设计成果的具体内容、深度(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设计成果形式、提交时间(应以上一阶段成果批准或同意后的一定期限为准)、地点、接收人。成果交付时应办理书而交接手续。

3.6工程设计现场服务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现场服务约定不明确,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设计利益受损。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设计人现场服务的内容(解决施工中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定期参加重要的工程例会、解答业主咨询的技术问题和协助业主办理与设计相关报批手续),现场服务设计员的资格、数量、服务时间与方式、费用 (外地工程要限定含在设计费内的出差次数、天数和人数)等。

3.7工程设计费数额与支付方式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费相关内容约定不明确,直接导致设计人经济利益受损。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工程设计费是固定价或可调价。如果是固定价,应明确是固定总价,还是固定单价;如果是可调价,应明确调整标准、方式、程序等。设计费未包干的应约定为估算设计费。设计费包含设计人员赴现场的旅差费标准、额度,超出约定标准、额度部分由发包人另行支付,不含长期驻现场的设计工地代表服务费。2)工程设计价款的支付进度、支付方式、各次付费百分比及时间节点,支付条件应合理。如第一笔支付款项约定为定金,定金的支付比例不得超过合同总价款的20 %,并明确合同履行后,定金才能抵作设计费;若发包人中途擅自终止合同,设计人除不退还定金外,发包人还应据实结算此外,各阶段设计费支付应约定为可控日期,避免约定审批通过后等支付条件;尾款原则上不超过合同总价款的巧%,且尽可能分解支付,最后一笔设计费应在竣工验收阶段收取,避免拖延到工程质量保修期结束。

3.8设计变更与索赔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变更与索赔的标准、方法与程序约定不明确导致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发包人进行工程设计变更,应以书而形式通知设计。2)工程设计变更的依据和条件。3)设计变更产生的修改费用,通过洽商能解决的设计小修改,不再另行收费,但若发包人要求建筑功能性修改或同一处修改两次及以上,则经双方协商,设计人另行收取修改设计费。4)设计变更索赔标准、方法与程序。

3.9设计分包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分包约定不明确,导致设计人非法分包而产生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设计人不得将项目全部设计工作分包;2)设计人不得将建设工程主体部分的设计工作分包;3)设计进行工程设计分包须经发包人书而同意;4)工程设计的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类似业绩;5)设计人应对分包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负责,并由设计人向发包人提交分包设计成果;6)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设计业务再分包;7)设计人应就分包设计工作与分包单位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8)分包设计费的支付应当与发包人支付的相应工程设计费相协调;9)发包人要求指定分包单位的,应符合上述约定要求。

4设计合同履行风险预控

4.1设计依据欠缺风险预控

因设计依据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导致设计周期拖后而产生纠纷。为防范此风险,发包人应严格按照设计合同约定的文件名称、份数、内容要求和提交时间提供设计依据。设计人向发包人收取重要设计依据,包括:设计任务书、地形图、建筑红线图钉桩图及电子文件、当地部门控制性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地市政条件、发包人确认并已经当地政府部门批准的文件、场地工程勘察报告以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使用要求等资料,发包人及当地政府部门对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等,移交资料时双方应办理签字或盖章手续。

4.2工程设计进度风险预控

因设计迟延交付设计文件,导致设计人违约而产生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保证人力、物力,严格按照设计合同约定时间、内容、质量,提交设计文件;在进行联合体设计或设计分包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设计进度风险。

4.3设计程序性文件欠缺风险预控

因设计过程重要文件欠缺导致设计程序不合规,引起合同双方纠纷,设计人无法主张合法权利。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应收集好签字文件,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和审批文件、设计任务书、方案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方案专家评审会意见(会议纪要写明同意该方案通过)、当地规划局的规划意见书、发包人签字的《方案设计确认单》(须对方案认同并同意进入下一阶段设计)、扩初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扩初专家咨询意见书、发包人签字的《初步设计确认单》(须对扩初认同并同意进入下一阶段设计)、规划条件通知书、施工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桩基招标图和桩基施工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审图机构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文件、建委备案书,签订补充设计合同以明确补充的权利和义务,来往函件、会议纪要等。过程文件须签发、签收、存档。

4.4质量风险预控

4.4.1设计法定责任风险预控

因设计未尽法定责任导致设计质量问题,设计方承担民事、刑事责任,并受到处罚。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依据勘察文件和其他基础性技术文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进行设计。要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设计文件绘制、校对和审核制度;明确各专业责任人,并建立设计保险制度。

4.4.2施工图交底不清风险预控

因设计单位对施工图交底不清,导致设计质量问题。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将设计意图、特殊工艺要求,以及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在施工中的难点、疑点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向施工单位作详细技术说明,并负责解释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的疑问。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3

关键词:电厂建设工程;进度控制;计算方法;项目管理;工程进度规划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9-001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9.007

1 工程进度控制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管理的目的,在于工程的生产过程中制程计划的管理与控制。工程的质量是构筑在每个作业进行中,工程成本发生在各个作业中,工期是工程进度系列上时间的确保。此等施工要素均能由作业进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加以掌握,所以工程进度管理对施工管理控制而言,可以说是重要的综合管理控制手段。以发包者观点来看,工程进度管理,对外乃是一种为了维持限定工期而实施的追查管制,对内则是透过进度的管理控制达成最小费用、提高最大生产力的目的。

2 进度管控技术

进度规划的主要作业内容包括:(1)评估计划范围及工程一般需求;(2)建立分工结构图(WBS);(3)列举作业项目;(4)定义逻辑关系;(5)估算各作业时间、营建资源、成本的估算及界定。

详查工程进度规划管理的方法和种类有很多,其中由早期发展一般性的甘特或杆状图、线平衡图,陆续演变发展成计算机化的整合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及项目信息控制系统(PICS),至今更有专家系统(ES)的整合应用,关键链排程等理论问世。

3 工程进度规划

进度规划的步骤可依图1的进度表规划流程,其先后顺序并非固定不变,规划者可依项目性质做适当调整。规划进度的七个主要步骤如下:

3.1 运用分工结构规划作业

项目的分工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为建构进度表的第一步,首先利用分工结构将工程依施工区域、性质或功能有系统地划分为适合控制的工作大项,再逐次分层细分至能有效控制管理的作业。专案的分工结构应分为几个阶层、多少个作业,对于工程能否有效控制管理影响相当大。太过粗略,工程则无法有效控制;太过详细,则造成绘制网图及相关报表人员的负担,也间接造成时间与成本的浪费。

运用分工结构来做规划,能迫使规划者基于所要达成的目标,做水平与垂直的整体性考虑,在分工结构图中,上阶层作业多半以工作区域或以结构功能来划分,只需一般工程常识即可;下阶层作业的划分则需专业知识与施工经验,特别是难度高、复杂的工法。

分工结构除了能将项目做适当的规划外,更可依其分工阶层考虑各层级所需的管理人员,并赋予其职权与所应付的责任,及给予管理人员适当的工程信息报告,如钢筋工领班只需知道其钢筋作业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材料数量、加工及绑扎型式等信息,而不必知道项目经理如何管控工程的进行。因此,分工结构对于工程人员职权的划分、责任的归属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具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3.2 连接作业关系

将分工结构所划分的作业必须显示作业间的先后顺序及逻辑关系,利用要径法按顺序加以排组,并绘制时程网图;时程网图应以箭线图(ADM)或先行图(PDM)绘制。在规划大型项目时,应将整体工程分割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时程网图应分开分析,在分析后再加以连接、绘制。

3.3 估算作业工期

规划者应根据契约、网图、工程性质、施作数量及相关规定评估各作业所需工期,若网图以先行图法表示,则需分析、规划其作业关系与延时的限制。

3.4 限定日期或里程碑

承包商规划进度表时,应将图说的交付、业主提供的材料与设备的交付或与其他承包商工作接口的连接个别定义成一作业或一里程碑,这些作业或里程碑将影响承包商对进度表日期的排定。一般而言,契约文件中会提供承包商这些作业所限定的开始日期或完成日期,承包商必须将此日期规划排定在进度表中。当然,为使工程能如期完工,承包商可自行限定日期或订定里程碑,如承包商自行采购的材料或设备的交付日期。

3.5 载入资源

每一时程作业应加载主要资源需求,如技术工人、主要材料及施工设备,承包商可依此绘制资源负载曲线(Resource loading curves)。未经规划的资源需求,在大部分情况下,起伏变化极大,也十分不经济,承包商可利用浮时做“资源拉平”计算,规划出合理、经济的资源使用计划。

3.6 限制资源

因受限于施工环境、施工方法或资源数量,必须限制某些作业的资源使用。例如某些只能以人工施作的作业,此资源限制将可能使作业或整个专案的时间延长。

3.7 计算时程

当作业的逻辑关系、工期及限制条件规划完后,利用“前进计算”与“后退计算”推算出各作业的最早开始、最早完成、最晚开始、最晚完成的日期及浮时,并找出要径,检核完工时间是否符合契约要求。

进度规划的过程即有系统地将规划者无形的知识与经验转化成有形的产品,即进度表。为使进度表能有效运用于进度控制,广义的来说,进度表除了网图外,应包含作业报告、成本与资源报告、进度说明等相关进度的报告。

4 工程进度计算方法

工程进度的计算方法在进度规划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计算方法需要统一才能获得一致性且准确的结果。唯有先决定工程进度计算的方法才能进一步针对进度做规划。最基本的进度计算方法有下列两种方式:

4.1 阶段法

将工程计划进行步骤予以分段进而显示某一计划的工作进度。其方法是按计划性质,依据其作业程序,将某一计划开始至完成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阶段,并订定各阶段的工作项目内容,以符号逐阶表示。

4.2 百分数法

将一项工作或计划从开始至完成,依工作项目赋予不同的百分比,然后根据工作天数、工作量、预算等因素,分别计算或混合计算各阶段或每月完成的百分数,以累计百分数表示计划进度执行的情形。

5 结语

国内近几年对于工程进度管理的研究多着重进度预测。探讨现有重大工程与施工进度管理的缺失,并引进计算机化信息系统观念及技术,以提高作业效率与强化管理功能。工程进度计算建议采用混合因素计算法,并利用专家系统支持进度管理与落后预警。评估工程计划执行期间,成本和进度控制的成效及预测实际成本和工期,并采用简单案例实际计算成本及工期的预测值。强调此成效评估为营建管理的手段,而非目的,建议应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工程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 丛培经,中国建筑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与总承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方法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由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各阶段组成的全过程控制,在设计阶段重视工程造价控制,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可使造价控制构成更合理、控制过程更主动。建筑工程造价完成于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的人、财、物大量投入则始于设计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作用,把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审核施工图预算及施工阶段,重施工、轻设计的现象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本文分析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与之对应的策略及方法。

1.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和作用

1.1工程造价构成更合理,控制过程更主动

工程建设的投资计划主要是依据项目可行性论证及初步设计来编制的,在保证工艺要求、设计条件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投入资金越少、建设工期越短,投资效益就越显著。在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预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其更趋于合理。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设计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先导和依据,设计图纸一旦完成,工程的结构形式、装饰标准、材料和设备的选用等亦就确定了,工程的投资额则基本确定。在施工图付诸施工时,施工单位无权变更图纸。由于设计环节确定了工程造价,预算和结算只能计量而并不能改变工程造价,因此,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是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根本所在和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这样可使造价控制工作更为主动。

1.2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更显著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控制总体工程造价的第一关,只有严把工程造价管理的首要环节,才能为工程造价总体控制打好基础。在设计阶段将控制投资的理念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之中,可有效保证工程技术人员合理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同时,重视并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使设计人员在满足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以及材料与设备,充分体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效益。

由于体制和传统习惯等原因,工程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更关注工程的使用功能,并力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项目所需的功能,而对工程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较少。另外,工程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各行其事,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设计人员只管施工图设计,造价人员则按照图纸计算工程造价.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吸收造价工程师参与全过程设计,使设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合理的经济与技术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等造价控制的全过程。

2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

2.1发挥价值工程作用,提高设计产品的价值

价值工程是一门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其目标是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其核心是功能分析。价值的表达式为:价值=功能/成本。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已在许多国家的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它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控制项目投资所产生的价值和效益,特别是随着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制的推广,将会逐渐显示出它对控制项目投资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让设计师通过与业主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充分沟通,充分考虑建造成本与寿命周期内维修费用的合理分配,并从研究对象的功能出发弄清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在方案设计中做到使项目的功能结构更趋合理,可使工程项目的功能与成本之比达到最优。

2.2推行限额设计,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限额设计即按标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标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也就是将前一阶段审定的投资额作为下一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总体目标。限额设计的控制对象是影响工程设计静态投资(或基础价)的控制造价,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由“画了算”变为“算着画”。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并按照初设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使“肥梁”、“胖柱”、“密钢筋”、“深基础”等现象消失在设计阶段,以减少常见的“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问题。

实施限额设计时应把握好纵、横双向控制。一是要在初步设计中重视方案选择,按照审定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进一步落实其投资的可能性,将项目投资估算具体化;二是把施工图预算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并有所节约;三是在限额设计中树立动态管理,健全和加强设计单位对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推行限额设计时,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设计工作,充分体现控制投资的重要性,克服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树立设计人员的高度责任感,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水平,使建设标准根据客观条件充分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建设原则。

2.3积极推广标准设计

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设计,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对降低工程造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推广标准设计有利于较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具体表现在:(1)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差错,缩短设计周期,可以使施工准备和定制预制构件等工作提前;(2)构件的标准设计,能使工艺定形,容易提高工人技术,且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统一配料、节约用料,有利于构配件的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2.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和设计监理的推广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经常发生,但应尽可能地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采购或施工初期,以免造成重新采购、拆除等重大变更损失.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如果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因此,应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地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来解决,并由多方人员共同参加技术经济论证,获得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后方可进行,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开展设计监理工作可打破设计单位自我控制的单一局面,设计阶段监理控制的重点应是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同时要推行设计索赔制度,以保障工程设计的质量和经济性。另外,

可实行设计与建造总承包方式,设计、施工均由一个单位负责,使合同承包商在设计早期阶段介入项目,把施工工艺、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因素均体现在设计文件中。这样,不但能减少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而且还可大大降低设计变更频数,使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得到保障,使固定价格合约的实现成为可能。

3. 工程分析

对某住宅楼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该住宅小区于2007年进行规划和单体设计。总用地面积64 483.3 m2 ,住宅用地45 430 m2 ,公建用地6 360 m2 ,道路用地4 450 m2 ,公共绿地2 310 m2 ;总建筑面积85 370 m2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9 070 m2 ,公建面积6 300 m2 ;规划22幢住宅楼,均为6层。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高度为18.76 m2,工程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后,没有编制设计概算和经济分析,建设单位委托造价事务所进行标底编制。在开标前一天,造价事务所通知建设单位认为标底太高,超出同水平住宅楼的标准,同时,施工单位也向建设单位反映造价较高。当时,建筑市场住宅工程承包价为600~700元/m2 ,经济适用房的市场平均售价为1 200元/m2 ,而计算出的此住宅楼经济适用房的标底价为1 100元/m2 。建设单位得到结果后,马上停止招标工作,与造价事务所共同查找原因,发现标底计算没有问题。进而,与设计单位分析图纸,通过与同期的住宅楼相对比,找到了造价较高的原因(如表3所示)。

设计单位针对表3中影响工程造价的设计因素,对原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必要的技术调整和变更,主要措施见表4,通过工程造价的重新核算及图纸变更,最后把标底降至720元/m 2,接近了同期住宅楼工程造价的基本水平。

4. 结语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由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各阶段组成的全过程控制,当工程项目经过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确立以后,设计阶段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要想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就应抓住工程设计这个关键阶段,立足事先控制和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通过该住宅楼经济适用房工程造价的分析,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其效果更显著。在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结构型式、材料与设备等设计策略和方法,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结果,有时其差额还会很大.只有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加强、推广设计监理,让设计人员懂经济、概预算人员懂技术,并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工程造价控制达到良性循环,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得到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周述发,李清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意识;管理体系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a key work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full, the whole process of dynamic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hall adjust the management idea, perfect cost management system,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ctively,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ssurance at the finish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be low, so that the project cost level decreas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whole level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多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工程质量,抓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加剧,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质量、安全、工期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并严格管理工程成本,才能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项目经理制度,以项目经理部为经营的单位进行核算,能使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具备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采取强有力措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许多项目经理与项目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际上缺乏成本管理思想,也不能获得很好的成本管理成效。例如:技术管理人员只负责进度和工程质量,忽视了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孤立地采取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的施工方案;另外只管工程进度,为赶工期盲目增加人员和设备,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1.2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薄弱

我国现行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制度主要是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主要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成本进行计算和归集,这实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现实中,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不仅应包含成本核算,还应该包含施工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因为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只反映实际发生的结果,并作为对今后项目管理工作的参考,对将要施工和正在施工的工程没有多少帮助。建设工程产品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而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主要是过程管理,应当向事前和事中控制倾斜。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的施工成本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对最重要的过程不去管理,只管开头和结尾,成本控制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1.3控制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中,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是用不同方法分别管理的。项目成本的管理方法是成本会计的方法,仅仅把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目标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而不在项目进行时分析和控制。这一方法应用在项目结束时,结果无疑是正确的,能说明最终的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但是,项目的成本控制实际应是对项目进展过程的控制。一个项目工期短长短不同,其内部和外部条件也千差万别。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项目成本按设定的目标发展,而简单地把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的成本预计值与实际值的进行比较,无法说明在该时刻费用的差异是由于成本的超支或节约而造成,还是由于进度的超前或落后而造成,并不能给项目管理者提供以决策的信息参考,从而使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应该把信息管理的理念等新观念引领到成本管理中来。

1.4缺乏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者缺乏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的施工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施工质量管理紧密相联的,施工质量管理不力引起的质量低劣,同样会引起成本的增加。现阶段,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对质量成本管理还没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在工程发包或招标时的建设单位的压价行为,使得工程承包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从而迫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偷工减料行为,这样会造成质量检验不合格后的返工现象发生,从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2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应建立并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也应该这样做。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处于现场管理的最高层,在工程项目中负责工程效益和成本管理等方面,项目部的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也都负有相应的 责任、权力及义务。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各种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例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项目经理的责、权、利落实不到位,项目部人员各岗位没有明确、具体的成本管理责任,或责任不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不与项目成本挂钩,只与完成产值挂钩。因此,项目的管理人员只满足于一般的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去考虑更深层次的成本问题,对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高低的人、材、机费用等消耗量指标则漠不关心。所以说当前普遍存在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将责、权、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2.2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是实现对项目成本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对造成项目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保证其向有利方向发展,同时对于目标成本已经发生偏差的和正在发生偏差的各项成本进行纠偏,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

3.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损耗和消耗,成本管理主要就是将不适当的损耗控制在最低范围。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应当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应当将施工成本管理纳入工程日常管理,接收施工中所反馈的各种成本信息,并有效地控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和消耗。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应牢固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项目部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制定各种措施使员工利益与成本消耗挂钩,增强员工的管理意识。

3.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保证。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就是要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现场计量和验收管理等。并且应当制定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因为企业定额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的一项基础,更是企业对项目部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标准与依据。施工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以保证企业定额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项目施工前要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编制竣工结算。各种物资的收、发、领、用、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要定期进行盘点,保证实物和账务相符,这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的过程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因此,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成本控制的纠偏工作,还应当强调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也即所谓事前和事中控制。事前控制,就是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来制定施工成本目标、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为将来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做好安排,这对于将要施工的工程,做到心中有数,对将要发生的监控目标进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

3.4加强工程材料设备成本的有效控制

工程材料和设备在工程建设的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节约,对于降低整个工程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材料的管理要从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要严格把好质量、定价、谈判、计量、入库、出库、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工程中发生的一切采购行为和采购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在工程总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人工、材料、机械按成本目标纳入有效监控,随时预防和纠正施工中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的积压,切实把材料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为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我们必须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施工企业应当调整管理思想,完善成本管理体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参考文献:

张民义,席义安.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J].城乡建设.2003(04)

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范文6

关键词:地产项目;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方法

一、优化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工作

在进行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应从设计方案入手,提高其方案设计的性价比。根据地产项目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量估算与造价估算。同时在经济与技术两项指标下进行方案的初选。再结合地产项目工程能筹集到的资金量进行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在设计与预算管理两者间寻求平衡,联合地产项目工程建设设计人员与预算管理人员一起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以保证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技术水平达标,经济效益高。在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要对施工地区的工、料、机械与市场价格进行调研。了解地区的价格信息,并根据市场的工艺付费标准,形成一个价格体系。考虑到每个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成本中,其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占去了总工程款的一半以上。所以在成本控制中,材料费控制决定了整个成本控制效果。在保障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市场的平均价格,以甲方供应或者甲方控制的方式进行材料的选定。当然在材料的采购中,也要发挥地产项目的规模优势,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材料供应,并且可以考虑从长期合作的商家处拿到更为合适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地产项目的投资商,应对地产项目需要用到的所有材料进行以时间为轴线的价格变化研究,按工程进度,从价格最低点买入,进一步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二、合同条款与工程变动的处理

对于地产项目来说,由于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机率遇到合同条款变更工程产生变动的情况。一方面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方应对施工合同中的条款进行细节上的推敲,提高合同的准确性,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预估,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设计时的笔误,或者需要对控制点进补测,以及其它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工程变动。如自然与社会原因造成的施工变动,施工过程中的工期进度未完成,施工时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条件改变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准确性。此时在工程建设的成本管控工作里,应逐条细算工程变动后将产生的费用支出,并因地制宜进行工程上的安排与优化。提高整个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针对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工程变动后的工程施工安排问题。

三、施工组织工作

在施工组织中,应对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衔接,施工管理中的协作精神等都要进行管理。施工组织工作必须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以此体现施工工作的经济性。所以在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施工组织工作初始,就给员工一个成本控制的目标。要求全体企业员工参与加入到工程建设的优化中来。实行成本责任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根据工序流程进行审核与后续施工。进而明了施工组织中的责任范围,发现实际上的施工与计划中的施工是否存在差异。出现差异时,要系统性分析其成本超出的原因,并进行纠正。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其控制重点在于动态化的监控与及时的纠正。只有不断地进行循环,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在施工组织工作中,发动全体员工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就可以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减少项目无效支出,提高施工的有效性。当然,在施工组织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应坚持成本最低化这一原则。由于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是执行项目经理制。所以项目经理要对每一个工程里的每一个工序制订出一个成本优化指标。其成本优化指标应与成本核算指标相一致,且体现细节处的精确性,体现整体上的配合度。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进而找出不利偏差发生的位置,对实际的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对症下药。

四、风险控制方面

作为地产项目工程部,风险控制的重点是预测风险可能发生的主因与次因。对风险的主因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如对项目实际作业中的资源消耗领用进行分析,对其价格与资源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可控成本为控制的第一要点,制订出风险控制的机制。对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预警,并以此形成一整套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制订风险控制流程,对地产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而对于已经造成了损害的风险事件,及时索赔,通过法律手段和管理程序,以谈判和仲裁等方式来要求责任人赔付地产项目的损失。

五、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在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求各施工人员业务水平过硬,还要做好各施工人员工程施工的衔接,做好质量技术的管理,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每个从事地产项目工程建设的人员都要有一个成本节约的意识,每个参与工程建设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而地产项目工程建设方则要立足于为工作成员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撑,为员工的晋升提供更为细致的工作记录,以此提高员工成本控制的自觉性。成本控制是所有的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只有把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人,才能有效开展地产项目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工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时,应以地产项目为中心,围绕优化地产项目施工进度,来进行成本的重点控制。当然其方法都是从现有的管理机制上进行延伸,通过各类的成本控制手段来实现整个成本的执行。责任落实到人,管理细致入微,才能把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黄丽莉.浅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伍颖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

上一篇资源回收

下一篇温室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