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特色与发展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tyle,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s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is an important heritage of human culture, it is also the world gardening art wonder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the hard work,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isdom of the peop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broad and profound, unique style and elegant realm, artistic achievement. Chinese gardening art pursuit "although people do, Wan since opening day" natural aesthetic purport, it deep dip intrinsic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is China's 5000 years of splendid culture created art treasures, represents the inner spirit of Chinese character.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景观设计是有别于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室内设计的相对独立的专业,是后工业时代学科细分的产物;而园林设计则是结合了上述各专业的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学科。现代景观设计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已经在行业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融合了生态学,行为学和经济学等新的范畴,但与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相比,其包涵的专业范围相对狭小是显而易见的。失去了对规划,建筑和市政等相关专业的主导权是现代景观设计有别于中国园林设计的最显著特征,而倡导景观要包含上述专业的“大景观”论恰恰是借助了中国园林所提供的理论依据

1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景观的独特魅力

1.1“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道法自然即的哲学思想,庄子进一步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念。这些思想的形成,引导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1.2“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内涵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核心。“意境”中“意”是寄情,“境”是借物,借物抒情、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因此“意境”是以景为情、心为画。在园林景观中,高度发挥了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感受,在体察感受中,使游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体悟力,将鲜明、生动、具体、自然的艺术形象纳入“虚怀”,在广阔的心理空间自由创造,让心灵境界得到提高。

1.3“诗情画意”——中国园林景观特色

隋唐时由秦汉建筑公园发展到山水宫苑之后,诗情画意开始逐步写入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的意蕴,体现画的境界,处处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

1.4“和谐之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气质

园林之中的“和谐”,小到一草一木,大到空间环境。园林环境构成的水、石、花、木、亭、台、楼、阁各种要素,由于它们物质形态不同,产生性格感受亦不同,要使这些要素达到自然和谐的中和之美,就必须使之主次有序协调而生。各景观要素的和谐组合才可以达到和谐之美。

1.5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5.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5.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5.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5.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5.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5.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 中国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新思路

1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1.1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

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

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人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

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1.2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1.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结语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加强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3

关键词:新中式;风景园林;居住区;铜梁.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and urban problems increasingly serious,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Through the city of all kinds of western-style styles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lready no longer has a crazy adored, and the retur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hinese landscape highlight their own features in a major way, better stand tall in landscape of great pattern. This paper to chongqing TongLiang close water bay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ing thought, with "water" as the theme, to create unique XinJingGuan--" new Chinese style close water amorous feelings living community ".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green space system building, sketch, rocks, water, flowers and trees, landscape elements, the use of space, penetration, compared with, which, DuiJing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techniques, to create a as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ing verve and has the moder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Keywords: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idential area; TongLiang.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经过美国经济低迷和欧债危机之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得以逐步复苏。国内的住宅建设由于这次危机的影响和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其发展速度从以前的高速发展转变为目前的稳步前行,其发展规模依然举世瞩目。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城镇居民不再满足常规功能的居住小区环境,他们有了更多、更高的生活需求和价值追求,居住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今,大量充斥于城市的各种西式主题风格的居住区环境已不再受到疯狂追捧,而既有中国传统造园神韵又有现代园林特征的居住小区环境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

重庆铜梁来新居·亲水湾居住小区位于重庆市铜梁县新城区,小区自身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靠白龙大道,位于铜梁县人民法院和水务局之间,毗邻巴川河畔,景色秀丽,尤其适宜居住。项目总用地面积40667平方米,容积率为4.98,建筑密度26.38%,属于高密度居住小区,规划要求小区绿地不得小于32.82%。项目的设计主要依据来源于项目建筑规划电子文件;国家有关园林景观绿化,消防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楼盘开发商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总体和具体要求。小区取名为“亲水湾”,既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神韵的追求,也是突显小区环境特色的关键点。(图1)

图1 “亲水湾”居住小区环境鸟瞰图

一、中国古典园林特征简述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它既是世界园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又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予以继承传统精髓、发扬光大。中国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山水表现形式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算得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艺术表现手法,造园的精髓在于“师法自然”、“宛自天开”和“巧夺天工”,但这并不是说造园就是简单地和机械地还原自然,而应抓住自然的美好的“形态”,呈现自然的气势的“神韵”,领悟园主的“心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取材自然,高于自然;建筑和自然美的融合;诗意渲染,寄情于景;意境与内涵表达。

1.取材自然,高于自然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点,园林中的所有造园构成元素大都取材于大自然。在造园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对自然风景的基本元素山、石和花木等进行改造和加工,营造出一个精炼浓缩的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2. 建筑和自然美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每一处景色宛如精美画作,处处有景,处处生情。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空间中的重要可视物,常常和山、水、花木等造园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呈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面。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有严格的尺度关系,其类型主要是亭、台、楼、阁,其结构形式主要是木质结构,建筑的坐落位置一般因山就水,自由随宜,注重园林空间视觉效果的层次感,在规划建筑和其他园林造景要素的关系时,强调构景要素间的组合关系和整体性。

3.诗意渲染,寄情于景

中国古代诗词登峰造极,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文人墨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代许多优秀造园家营造出的古典园林空间无不蕴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他们为了表现诗文的境界和场景,通过对文学艺术的章法的巧妙借用,合理划分园林空间,有效组织造景要素,追求空间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全球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就是巧用中国古代“桃花源记”传说于设计之中,使其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4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脉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5

关键词 景观铺地 构成艺术 设计层面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了用来行走、游憩和停留的地面。从广义上来讲,铺地是“地”的表现,不同的“地”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的功能特征,铺地是城市景观空间的根本,对城市的景观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景观铺地的特点分析

1.平面性

景观铺地是空间的底界面的构成主要元素,在形式上,将底界面看做是一块画布的话,景观铺地就相当于是这块画布上的“画”,在设计及观赏使用上,具有平面的基本属性。所不同的是,景观铺地的观赏角度从人的行为视角来看,一般是透视的“平面”。景观铺地的构形是通过平面构成要素中的点、线和形得到表现的,但铺装的图形设计元素是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其运用的材料一般是有规则、有形状的,或者具有特定的属性,场地的不同边界也对景观铺装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制约。

2.谦让性

景观铺装作为空间界面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景观铺地往往是配合其它造景元素来表现空间概念的。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在做园林设计的时候,先进行空间的处理及根据功能等对空间进行定性,其后涉及到铺地及其它景观要素的设置、风格及形式等等。往往是空间与造园要素从宏观上整体考虑,景观铺地对于空间的整体表现具有绝对的谦让性,同时作为底界面的媒介也是连接各造园要素的衔接体,根据应用手法不同,景观铺地可以对独个造园要素在空间中的景观效果进行提升、融合、削弱,起到一个总体平衡的作用。

3.可感知性

景观铺地的感知性是相对于使用者来讲的。人作为园林空间的使用者与受益者,所接受的信息是通过人五感中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来传达的。对于景观铺地来说,是通过人的视觉、触觉来传达铺地本身的物质及精神信息的。

二、材料与色彩是景观铺地设计的外向表现

1.天然铺地材料

随着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及科研水平的大幅跨越,我国许多发达城市也出现了可供一定量有人进入停留、休息的草地。游人在其间游玩、聚餐、小憩等等,例如与嵌草砖砌块、天然石材、金属笼网等结合使用,既增强了耐践踏的强度,又保持住了观赏性及生态性这种铺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停车场、林下游憩空间、空间边缘等交通量不大的环境中。

2.硬性铺地材料

我国古代园林中对卵石的应用很普遍,传统的花街铺地中,卵石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古代匠人主要是利用勾勒铺地图案线条,到了现代,卵石的应用更加广泛,结合层材料的进步也为卵石铺地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景观园林空间中,卵石路面一般不作为亦园主路,不允许车辆等碾压。另外国内许多城市在进行道路升级时,往往考虑到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既美化路面又能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在景观园林中,彩色混凝土的用处也是十分广泛的,一般在园林中的主路、活动广场、滨水道路等常会看见彩色沥青混凝土铺地,具有标识性以及景观观赏性。

3.景观铺地的色彩搭配

景观铺地的色彩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色彩,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在风景自然、优美的风景区、保护区等,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的色彩,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宜的颜色与之相配合。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地域历史原有的文脉、传统色调来进行铺地色彩的设计。例如西北的黄色、东北的白色、北京的红色、苏州的灰色、云南的绿色、海南的蓝色等等,其自然与人文共同创造了具有地域性的色彩认知。在铺地的设计中有意识的运用色彩所具有的变化,可以大大加强空间的气氛。

三、铺地设计中的构成形式

点线面基本元素在景观铺地的构成设计中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不同方式存在或者组合,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点在园路中的应用颇为常见,经常会出现在次干道或游步小道上,以块材或卵石为基本材料进行铺设,增加了道路的趣味性与文化特质,在美化道路的同时也会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线和面往往利用块材或面材来对单调的主次道路进行铺设,从而划分空间,引导行人方向。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 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和统一的秩序感,在景观铺地中富有很强的节奏美感。近似构成主要是形状大小等方面近似形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在景观铺地中往往表现为铺砌材料或造型上的相近。对称构成给人一种整齐,有条不紊的感觉,在景观铺地中,对称的应用具有动态的美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平静感,同时也有相应的引导作用。渐变构成在现代景观铺地设计中,使得空间有深远之感,具有很强的指示作用,营造出一种很强的韵律感。发射构成在现代景观铺地设计中常用于广场等面积较大的空间,可以调节空间的向心力或离心力,即中心向外扩张,由外向中心收缩,视觉效果十分强烈,具有节奏、韵律的美感。特异构成形式是在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铺地异构成形式的应用给人以活泼,特别的感觉,这样才能形成焦点,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结论

总之,景观设计中铺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构成形式上来看其利用材料的特性、肌理和色彩,在构成艺术的指导下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的同时保证了市民生活品质,因此对铺地构成艺术的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要素及内容,相关研究还可以从不同类型空间的单体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性研究,从而形成一套全新思路、完善的、基于空间基础之上的景观铺地设计方法,为今后景观铺地设计进行具有一定价值的引导及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丙秋,张肖宁.道路铺装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炜民.硬质建材铺装的艺术观[J].开坛有益,2003

[3]沈渝德.现代景观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范文6

关键词:导游基础 类比 联想记忆法

《导游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能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是学生考取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和就业的主干课程。

《导游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旅游与旅游业、历史小常识、旅游地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主要菜系和名小吃、风物特产、古代诗词与对联小常识、港澳台地区概况等十二大类内容。本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加之我校中职生学习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如何有针对性地学习《导游基础》课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取得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笔者多年对《导游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证明,简单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

针对课程特点,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鲜活生动。笔者认真总结日常教学,现提出几点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同类知识对比记忆法

在《导游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章节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同类知识则有相似的特点。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对比记忆。例如:在第二章《中国历史小常识》的讲授过程中,小知识点繁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概念不清的情况。以第二节《思想文化》为例,就出现了很多“古代圣人”的内容,他们都散乱分布在各个章节,不好记忆,如果进行总结,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就容易多了:

又如:在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中,学习了许多风景名山,这些风景名山中有许多都可以观看云海,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提及可观云海的名山有哪些。学生总结如下: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台湾阿里山。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再如在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的讲授中,仍然要求学生按照此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这一次笔者让学生总结具有嚼槟榔习俗的民族有哪些(学生总结:壮族、黎族、傣族)。这样分类对比,要求学生不止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总结,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抓关键词语强化记忆法

第七章《中国古代园林》章节中,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直是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知识点。正确区分掌握关于“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透景、借景”等知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以往教学,只是简单地进行区分和讲解,学生遇到相关的题目,总会出现因概念不清而导致的失分现象。以“夹景”为例,课本中的定义为:当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空荡无物,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就会使远处的风景点显得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方法叫夹景。“两侧”即两边、两旁,所以强调在遇到同类题目时,要注意查找具有“两侧”意义的字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在讲授框景知识点时的举例,结合框景的定义: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美景包含其中,似一幅图画,这便是框景。诗句中的“窗”字,在这里就给远处的风景镶上了美丽的画框,这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联想记忆法

在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因我国民族较多,其中又涉及大量的关于各民族服饰等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混淆。针对这类情况,可采用联想记忆法区分记忆。以蒙古族的服饰为例,在讲授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投影机上投射出蒙古族服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蒙古族服饰的构成。假设一个蒙古人走来,他的服饰有哪些呢?只见他头戴首饰,身穿长袍,腰系腰带,足蹬皮靴。这样描述,一个身穿蒙古服饰的人物的形象就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也就不会将它和其他民族的服饰相混淆,这是联想发挥了作用。笔者认为,这样做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