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1
关键词:青花瓷;中国画元素;运用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元青花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陶瓷彩绘的新篇章,元代开始中国瓷器图案由素面转为彩绘。元青花的图案借用了中国画大量的绘制方法,无论是在构图上、绘画方法上、润色上,还是在题材上都采用了中国画元素,与中国画艺术保持极为一致性。中国人对瓷的钟情和对绘画的喜爱,在“元青花”上形成了完美结合,元青花成了中国文化的绝美结晶。中国画艺术与青花陶瓷艺术不仅是我们中国艺海中的瑰宝,同时也深受国外艺术同行乃至世界人民的青睐和喜爱。青花瓷通过不同的题材来体现中国人民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社会审美意识。从青花瓷艺术中可以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因为青花瓷融合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这一特征,才使得它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一、青花瓷图案中“线”的运用
中国画最讲究线条的运用,线是中国画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这种主要的造型手段完全被应用到了元青花图案的绘制中。在元青花中那刚劲有力、起伏跌宕、纵横交错的线条,形成高山流水、花鸟树木、人物。再结合国画中皴、擦、点、染,一幅淋漓尽致的水墨画跃然瓷器上。瓷器画家娴熟的作画技巧,令观赏者为之倾倒。在长期的瓷器绘画实践中,画家结合历代国画家创造出的人物“十八描”,山水画“十八皴”等,注重组织结构的安排,依靠各种线条的刻画来描绘形象,从而达到应物象形,形神兼备。有时为了瓷器绘画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画师会做出大胆的夸张和省略。如画花卉,往往把花头夸大而位于主要位置,把叶子缩小到不相称的体积,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花瓣。如青花瓷图案的莲花,莲花的花瓣画的非常丰满肥硕,而莲叶缩小到不起眼的状态,这样一来就把莲花特征描绘的更加突出。线条在青花瓷图案上运用到了极致,虽然所画的青花纹样在自然形态上不那么真实,但在艺术形式上却更加生动自然。青花瓷上各种花卉纹样有的是以缠枝、散点、团花形式,有的则是以连续、折枝等艺术形式。青花瓷用线条来表现花卉、人物、山水等形象,更加自然生动而富有变化。尤其是青花瓷中的人物完全运用中国画中人物描绘的手法和技法,人物的衣纹生动飘洒,人物的结构和神情都是通过过硬的线描功夫表现的。就是青花瓷上山水画,也是运用线条勾勒山体轮廓,再施以色彩渲染。所以说,青花瓷的线描完全借用了中国画的元素。
二、青花瓷图案的“料分五色”与国画的“墨分五色”
国画的“墨分五色”其实就是色彩世界中的色阶变化、光的变化,这是中国水墨画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画家通过艺术实践,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墨色可以用来表现五彩斑斓大千的世界。笔墨不仅能定形质分明暗,还能替代色彩。所谓的“墨分五色”就是指国画中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所谓五色即指墨的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等。中国古代画家运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表现自然物质的固有色彩和物象的阴阳向北、凸凹远近等。历代中国画家通过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虚实相生、变化多端的自然万物,给人一种淡雅高逸之感。而青花瓷器图案艺术就是运用了中国画艺术这一特有的韵味,使用毛笔在瓷器上描绘自然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在单一的色彩中追求浓淡、虚实、阴阳、远近的变化和丰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青花瓷器图案中与中国画相似的是“料分五色”。由于青花的工艺匠师们受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影响,把颜料也分成了五色,即头浓、二浓、浓水、淡水、影淡,“料分五色”所显示的浓淡变化与中国画的“墨分五色”一样。在青花瓷绘画中笔就像雕刻家手上的刀凿,颜料就是雕刻家留下的刀痕,通过“料分五色”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在青花艺术设计中,“料分五色”其实就是模仿中国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青花艺术也同样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水墨的艺术。
三、青花瓷器“青白”色彩与国画中“黑白”相对应
中国画最讲究的是写意和笔墨。中国画用水墨表现出来的黑白色彩,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单纯色彩描绘看似简单,但其表现力十分丰富。这种黑白体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单纯的水墨色彩形成魅力十足的黑白世界。尤其国画中的“留白”,留给观赏者无穷的遐想空间,意蕴丰富,匠心独特。中国人把黑白体系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令世界为之叹惋。同样,中国的青花瓷艺术也把这种黑白神韵运用到令极致。当我们观赏各种造型的青花瓷艺术品时,会被“青白”相间的色彩之美深深吸引。这种白釉之中凸显出来的各种优美图案给人一种恬静、幽雅的感觉。那种蓝之美犹如蓝天大海之清静,那种青白之间所蕴含的美令人赏心悦目,深深陶醉其间。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那么快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青花瓷的青色是一种清冷沉静的颜色,这种色彩正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这种明快清澈的情调给观赏者一种宁静的心理反映。在洁白如玉的瓷体上,青色图案更加凸现,这种青白关系是那么的和谐。这种青白体系其实就是吸收了中国画黑白体系的手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中国的艺术彼此都是相通的,就像中国的园林艺术也借助中国画的写意手法。青花瓷艺术中的青色,按照不同色阶,也构成了丰富的层次色调,表现极为丰富的色彩世界,与中国水墨表现色彩手法是异曲同工。中国水墨画以墨代色,表现出来的形式是高雅凝重、超凡脱俗。而青花瓷艺术运用青色代替各种自然界色彩,表现出来的是幽静清闲淡然。中国画的“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这一艺术手法被借用到青花瓷图案装饰上,更好地体现出青花瓷的质地美。青花瓷的留白,使蓝色青料与白色釉面相互衬托,达到了相映成辉的艺术效果。因而中国画的“计白当黑”这一艺术法则在元青花图案装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元青花图案运用了国画的构图法则
构图是青花瓷图案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青花艺术构思的检验和修正。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称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中国画的构图原则是饱满均衡,强调宾主、虚实、开合,这一构图法则也非常适合青花陶图案造型。这些艺术法则在青花瓷器中可以轻松找到。青花瓷器作为工艺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它的基本构图画面虽然有限,但作为艺术品,它又是整体的。所以,在存在的青花瓷器中观察所得,青花瓷器图案的构图主要分疏朗型和简约型。以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的瓷器上画有《鬼谷下山》为例,画面上的主人公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他只截取了《战国策》中鬼谷下山的故事场面,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父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中的一个很极小的故事场景。人们通过这件瓷器再次领略到了中国瓷器巨大的艺术价值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五、元青花图案的“写意传神”与“诗、书、画、印”的运用
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就必须“巧密于精思”,神既然要以形来传达,所以造型必须生动,讲究“骨气”。青花瓷器图案装饰也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本质、精神气质和内在感情的刻画,达到传神之意境。元青花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上的萧何、韩信、船夫三人的形象,均用中国画白描的手法,描绘的惟妙惟肖。韩信牵马前行,垂袖沉思,神情抑郁,正准备渡江远去,船夫持桨在船头恭候,后面萧何挥鞭纵马,风驰电掣,紧紧追来,长髯飘扬,情急之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态之生动,性格塑造之深刻有呼之欲出的效果,真正地表现出了国画中写意传神的法则。青花瓷器图案也借用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的这一表现手法,使青花瓷更加显得高雅别致。由此可见,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绘画内容上,还表现在许多的技法上。青花瓷的绘画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元代青花瓷博采众长,别开生面,标志着中国陶瓷的技术水平达到最高阶段。元青花的贡献不仅在于所体现的一整套工艺程序,以及技术原则一直延用至今,而且对其后中国瓷器的发展起到了推陈出新的作用。中国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度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综上所述,青花瓷器图案将中国画元素充分地渗透其绘制与创作中,青花瓷借用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法和形式,再结合自身的装饰材料的特有塑性,造就成中国特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各种优美的青花瓷造型,融合了中国绘画元素和文化内涵,再经过历代画工技师的加工变化,创作出灿烂光辉的青花瓷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中大放异彩,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
间:2001-12-1
[2]《元青花》刘一著.图书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
间: 2010
[3]《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M]东方出版中心, 2001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2
传统的字画瓷杂等固然是大部分人的心头所爱,拍卖市场屡现天价的往往无出其右,就拿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来讲,更是被业内公认为“硬通货”。但动辄上百万甚至过亿的精品古瓷岂是一般人可以望其项背的?况且在如今赝品假货大行其道的市场上,即便你付得起这个价格,恐怕也未必是一分钱一分货了。
但中国人对瓷器工艺的“崇古”心理让当代陶瓷在收藏领域基本上被忽视。瓷器被定性为工艺品,而老祖宗的工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现代工艺再怎么先进,恐怕也失去了那份精细之美。当然,当代陶瓷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其在收藏领域的消亡,与艺术的结合无疑是当代陶瓷的一次新生转型之道,所以有了名家画瓷的悄然兴起。
新型艺术品的收藏之道
瓷器是工艺品,而名家画瓷则更可以认为是艺术品。瓷上绘画,最初于陶、瓷上加绘花鸟虫鱼,以饰其器,于实用中加入了纹饰,在生活中起着点缀的作用。而最初将近现代瓷画单独作为艺术品的大概当数“珠山八友”,他们以其所特长的绘画技能和写实的清新画风,在瓷瓶、盘、板等用具上,加绘山水、人物、花鸟等内容,倍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且风靡一时,在他们的作品中,依然是一种传统模式的瓷绘,但已经闪耀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并引入了当时文人画的一些元素,看来更具书卷气。至于他们的鱼藻、山水及虫草类绘瓷,更为大众所喜爱,并和其他一些瓷画图案和方法形成了清至民国时期特有的瓷画风景。
上海现代瓷画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一次小,当时,景德镇有识之士认识到文人绘画对绘瓷的影响,即引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得瓷绘更上一个层次。因此以各种釉彩和实用器形的白坯,往来沪上与老画家交流并留下一大批珍贵的瓷画作品,其时有朱屺瞻、谢稚柳、林风眠、关良、唐云、陆俨少等等一大批名家,用釉彩在各类瓷器中留下了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瓷画作品,此中大都为瓷盘,从今天看来这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们闪耀着与艺术家们在纸本、绢本上完全不同的艺术风貌,且又经过高温、窑变后,夹杂着艺术家秉性的瓷画,令今天的人们看来仍叹为观止。
最近在荣宝斋的一期名家画瓷拍卖会上,当年唐云画的一件小小的瓷盘竟拍至十几万的高价。
当代的名家画瓷进入市场不过短短六七年时间,价格已涨了10倍左右,并渐成势头,有望成为收藏新宠。从市场占有量方面看,不论是在礼品市场,还是在投资收藏市场,名家画瓷的销量每年也在以近3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现在全国只有不到百家的名家画瓷的制作工坊,作为艺术中心的北京地区也不过区区近十家。最早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先驱者就是珏澜瓷坊,其创办者“王胡子”之前开过画廊,玩过古玩,也酷爱瓷器,坚信名家画瓷是一个具有很大前景的市场。他说:“因为它既有中国画名家的血统,也包含了瓷器本身的价值,艺术价值无可估量。”
现在市场上一般可见的名家画瓷,在工艺上基本以釉下青花瓷为主,而当代一流国画书法名家基本上都参与到了这一创作中。珏澜瓷坊的负责人翟耀南介绍说,名人画瓷的主要优势首先体现在工艺精湛上。除继承了景德镇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术外,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比如颜料、配釉等都趋向于标准化。同时,分工更趋细化,也使得工艺师可以集中精力搞创新。再加上烧制技术的提高,也推动陶瓷走向精品化。更重要的是现在制作瓷器的工艺师都是景德镇资深的工艺师傅,这就保证了名家瓷的高质量。
免受赝品干扰
毋庸置疑,名家画瓷的最关键性元素还是名家之画,借由陶瓷这种特殊的载体来完成绘画语言的转换,却仍属于绘画艺术的范畴。与珏澜瓷坊合作的画家有很多,包括田黎明、刘庆和、李孝萱、王镛、范扬、陈平、刘二刚等一大批书画大家,除商业合作的目的之外,对于艺术家来说,更吸引他们的是青花瓷这种传承千年的材质与绘画的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画在素坯上的图案经过高温窑变后的效果则是不可预料的,艺术家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在画瓷的实践中乐此不疲。
青花瓷晶莹细润、淡雅清幽的独特质感,有别于传统宣纸水墨画的艺术特征,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形式语言。二者的有机融合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将中国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的写意的美学传统深刻地蕴涵在青花瓷水墨画中。
当代名家瓷虽然仍属于艺术家的作品系统,但由于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和通俗易懂的装饰意味,使得它在市场上更受大众喜爱,除了收藏那些质量上乘的名家瓷之外,普通的画瓷作品也会被买去作为各种场所的装饰品,试想,一件青花梅瓶融入绘画元素本身的观赏性就很高,也决定人们对此的接受度较高。
名家瓷市场虽是后起之秀,但由于市场潜在需求大,远没有达到饱和度。其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与当代名家们的绘画作品价格走向基本一致,收藏门槛远远低于古瓷的价格。翟耀南说,目前名家瓷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三类:画廊,与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共同销售;个人收藏,系统收藏某个艺术家的收藏家自然也不会舍弃其画瓷作品,不少专门的陶瓷收藏家也对这种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艺术品青睐有加;最重要的第三种渠道也就是礼品市场。
收藏名家瓷的优势除了工艺先进以及艺术审美性的超越之外,名家瓷虽然比他们的绘画作品略贵,但由于作品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以及瓷器的可久远保存使得名家画瓷更具保值性。当代名家们的纸上绘画仍是创作的主线,画瓷只是偶尔为之的兴趣,所以也就注定了名家画瓷的资源稀缺性。当然,名家画瓷最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其作假非常难。
赝品是最困扰陶瓷收藏者的难题之一,而名家画瓷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这个问题。首先,仿制得一模一样的画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画家画好的素坯与烧制出来的成品在形制上如高度、厚薄等发生了一些改变,再加上由于窑变的不确定,即便是相同的图案也会烧出不同的效果,即便可以模仿画家的风格,但细微的笔触变化在瓷器面上也显露无遗。其次,画家绘画的过程可通过多媒体影像保存下来,老瓷器的作假正由于没有考据,仿制成什么样子都无从辨别。而名家瓷的每一件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留下真凭实据,假冒更是难上加难。
稳步上升仍需后力推动
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但也必须认清一点,即画家在绘画上特别成功,画陶瓷却不一定很成功。因为从材料工艺方面来看,陶瓷绘画和纸面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美术家、画家在陶瓷领域还有学习的过程,并非所有名人画家画陶瓷都能创作出艺术精品,对器形和青花料的掌握程度决定着艺术家画瓷的成功与否。
翟耀南在接触了许多画瓷艺术家之后,总结出一个理念:那些投入了心力和时间的艺术家们画出来的瓷器基本都是精品,而只是寥寥几笔敷衍了事的作品注定是无法交付到市场上的。他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天何家林老师来画瓷,仅仅是画一块小瓷板的时间都超过了他平时画一幅纸上绘画的时间,这份认真和喜爱能不出好作品吗?”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3
关键词:传统装饰;包装;设计
0 引言
图案一般是由线条与色块所构成的,能够体现较浓厚的装饰性,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主要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伴随着复古潮流的发展,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已经成为现代化包装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构成要素,把传统装饰图案充分合理地应用到现代化包装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相互和谐的视觉冲击力会显得更加强烈。现代化的包装设计不仅需要符合消费者的视觉审美标准,同时需要把商品的内涵、所展示的意义与背后的故事通过完整形式充分展现出来,实现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的目标。中国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基础,如何将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充分运用到现代化包装设计过程中是关键所在。设计师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图案有一定程度的深入认识与了解,而且掌握其装饰图案所展现出来的实际意义,这样才可以在未来阶段的设计过程中达到传统装饰图案和现代化包装设计相互结合的理想效果[1]。
1 传统装饰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装饰图案一般是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类装饰要素,在包装设计过程中使用传统装饰图案可以自然地体现出特色的民族艺术效果。中华民族存在许多典型的传统装饰图案,把传统装饰图案和现代包装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包装设计的主题是特别重要的。传统装饰图案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民族真实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包装设计师,应当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有效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实质影响力,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相关研究,将传统装饰图案融入现代化的包装设计过程中,不但可以弘扬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同时可以充分展现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包装设计产品。传统装饰图案对于现代化包装设计来说,其相互之间存在必然的存在联系,将富含生命活力与体现传统文化的传统装饰图案引入到现代包装设计过程中,灵活地展现出包装设计的独特艺术风格[2]。
2 传统装饰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直接植入传统装饰图案
传统装饰图案里存在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图案,能够直接地植入使用,这种直接的运用方式需要一个具体的选择过程,把传统装饰图案直接植入到包装设计中属于最简单易行的设计方式,直接运用现成的装饰图案,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与变动处理,维持原本装饰图案的真实性特点。比如剑南春酒的外包装设计主要是使用这种形式的传统装饰图案直接植入的设计方式,外盒部分是用唐朝的宝相花用于铺底处理。青花古瓷外观的瓶身,这种酒的包装设计属于元青花的图案不进行任意形式的修饰与变动。整体形式的设计效果非常简洁大方,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整个包装设计主要是以名瓷搭配名酒的设计观点作为原则的,通过古雅形式的青花瓷质地突显出独特的传统文化品位。传统装饰图案青花一般体现出明显的象征意义,青花的纯粹、透彻的形象和剑南春酒的形象相互衬托。传统文化要素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具有精益求精的效果,体现出青花纹映射出古青花瓷独特的靛蓝浸染风格。因此把这种富含深厚感的传统装饰图案直接植入使用,不需要任意的修改与变动可以突显出包装作品的独特风格,同时为整个包装设计产品赋予一定程度的历史故事,包装设计产品的背后有着特殊内涵为酒的大气憨厚以及酒本身的原汁原味特点。
2.2 根据设计的标准要求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变化
传统装饰图案的提取和拼贴,作为现代包装设计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在从传统装饰图案中可以挑选出符合采纳标准的具体图案,进行相应的改动或者修改同时进行重新构成,达到新型的设计目标,然而这并非只是简单形式的排列或者重组处理,新型的设计产品需要体现出新颖的象征意义,展示新的价值效果。传统装饰图案的提取与重构方式属于对传统装饰图案在形象方面的概括汇总,把传统装饰图案进行变动与修正,融入现代化设计观念中,从而可以创作出具体个性特点的现代化设计产品。这种重构方法一般是在传统装饰图案的基础上达到创新设计目的,传统装饰图案的重构方式并非只是简单形式的剪切与排列处理,而应当是在充分了解包装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搭配与融合处理。比如中国的联通包装袋的设计主要是把联通的标志合理有效地进行排版,其关键标志在于是从中国古代阶段的吉祥物中国结发展形成的。这种设计理念一般是由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国结的原型进行提取其中的重点要素同时进行重新设计与组合,成为具体典型象征价值的设计产品,这个标志主要是由传统装饰图案演变发展而来的,主要代表中国人的美好品质与生活作风[3]。
3 结束语
设计的具体内涵富有文化的,凸显特色的包装设计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对于现代化包装设计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现代化包装设计在进入国际化轨道的同时,应当在包装设计的具体作品中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特色,运用创新方法设计出高端形式的包装作品,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实际产品的购买意愿。
参考文献:
[1] 沈卓娅.包装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4
潘 茹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017000
研究项目:蒙古族原始文化融入现代艺术创作的探索与研究 编号: nzc13374
【文章摘要】
从古至今,有匈奴、鲜卑、突厥和党项等靠游牧为生的几个民族在蒙古高原上生活和居住过,这些游牧民族在生活生产中逐渐创建一个独特的多样的草原文化, 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现在仅仅有蒙古族一直守卫着生活在这伟大的高原上,而且这个神圣的高原一直还存在着古老文化、艺术和审美的延续。所以,从地域文化的方面来进行蒙古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艺术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这样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
蒙古族文化;多样性;民间艺术;包容性
与农耕文化相比较,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具有掠夺性和破坏性的特点,但是蒙古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的态度是开放的, 能接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因此蒙古的游牧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当然,蒙古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蒙古文化的多样性。本文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对蒙古文化的多样性和民间艺术的包容性进行研究探讨。
1 蒙古文化与中原文明
在历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并且进行密切的沟通, 携手为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蒙古作为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很多学者对青花瓷的起源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系统的论证。元青花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主要是蒙古族的相关颜色。唐宋的青花瓷胎质粗松,釉是苍白色的和灰绿色,图案不好,典型的元青花与其相比,造型和装饰风格独特,与其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唐宋青花”没有具备青花的条件。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座五塔寺,五塔寺有一个蒙文天文图石刻直径是一百四十四厘米,圆心是北天极,同是在上面标出了赤道和经线的位置,同时具有五个同心的圆,这五个圆分别是天南极圈、冬至圈、天赤道圈、夏至圈、天北极圈。这个五塔寺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世界上独有的一座以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石刻,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蒙文天文图石刻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用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标注的天文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这个天文石刻的精度很高。
蒙古文化中的建筑文化也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典型的一座建筑就是延庆观了,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的旅游胜地。延庆观位于河南的开封,室内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的外形都与蒙古的建筑有很大相似的地方,比如,外形就是颇像一座蒙古包,室内是用八根弧形的支架进行支撑,世人对其的评价是“一座华丽的蒙古式宫殿”。 延庆观这个玉皇阁的建造的结构和外形都是是蒙古包与中原楼阁的巧妙结合, 是蒙古和汉文化融合在建筑艺术上的生动反映。
有史以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是很深的,在中国,一道屏障是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分水岭,就是阴山山脉,这也使得汉文化和蒙古文化得以在异中求同的条件,让汉文化和蒙古文化进行有效的接触和缓冲。这是不能不提的就是蒙古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了,在蒙古文化中,好多饰品图案来之于中原文化,比如“寿”“喜”等吉祥的图案都是和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影响从元代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2 蒙古文化与藏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艺术形式不能没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藏族和蒙古族一样,有着相同的悠久的“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此,他们都擅长使用明亮的色彩,用大胆的简单的线条来表达他们热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生产工具美观大方,携带方便, 实用,这些文化和精髓是蒙古族和西藏民族居住的文化和迁移文化中的产品具有艺术美和强大功能相结合而形成的。在许多器具上都有描绘生活的片段或者植物和动物的变形的过程的情景,或者是画上吉祥图案,然后对金属进行雕琢,这样的商品经久耐用,携带方便。有的在一些细节上运用优雅的金粉,而且细腻进行对称设计,平行交叉的结构,这些创造和艺术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蒙古族和藏族建筑技术与产品艺术之间有着多种形式的密切关系。蒙古建筑风格出现在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是在十三世纪中期,而在十六世纪是发展的鼎盛阶段。库伦宫殿的一大部分中有一大批宫殿都是蒙古风格的,这标志着蒙古建筑艺术发展影响了藏族,而且影响很深刻。对于艺术和手工艺产品,蒙古具有独特的悠久的手工制作的传统。他们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主要是通过用木头,金属和皮革等。随着藏传佛教的深入,藏族艺术也进入了蒙古人的生活,所以,在蒙古的家庭生活, 我们可以在他们生活范围随处可见藏文化的手工艺品。应该说,藏传佛教艺术为蒙古家庭手工业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内容。在蒙古的家庭日用品,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留下的清晰的印记。如:八吉祥纹金属浮雕,碗勺和其他配件。
藏传佛教对蒙古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一方面藏传佛教给蒙古文化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和内容,让蒙古文化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藏传佛教主张的佛教宣扬的思想让朴实的蒙古人而少了几分游牧文化的朴实、积极,多了几分凝重的消沉。
3 蒙古文化与伊斯兰文化
蒙古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着深远的交流,在蒙古还没有统一前,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种类繁多,为了生存和利益互相残杀,导致当时的蒙古人民生活中战争的硝烟中,但是当时一些的较强的部落已经接受了伊斯兰的文化,比如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这无疑对于老百姓是一个好的前景。这时候蒙古文化已经和伊斯兰文化有了初步的交流,直到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地界,这时的文化交流达到了。蒙古在早期的手工业是落后的,又因为豪放不羁和勇猛的性格,使得蒙古不喜欢中原的文化,对于伊斯兰精美华丽,雍容华贵的文化却是爱不释手。即使是现在也能够看出在蒙古族民间美术中很大一部分保留着伊斯兰工艺美术的审美元素。如繁缛的纹样、几何形花草形图案、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的装饰等。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必须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文化。中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同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同时也在强调文化的多样性。蒙古族作为中国民族重要组成,其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都有着很强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作为一种优美的视觉艺术值得去发展和学习传播。这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必须要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 康国章. 论中原文化内涵研究的体系性[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01):27-28.
[2] 韩博文. 论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甘肃地域文化中的地位[J]. 中国藏学,2009,(02):45-46.
[3] 马文慧. 从民俗文化视角看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以青海为例[J]. 青海社会科学,2013,(05):69- 70.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5
关键词:陶艺 石榴纹 构图 组合 色彩
一.引言
陶艺石榴纹是石榴纹在陶瓷器物上的装饰应用,是一种陶瓷装饰纹样。它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有模印贴花,也有刻花施彩手法,其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满是石榴籽,有的称“海石榴花”。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端之果,石榴纹遂成为一种吉祥纹样。
石榴别名安石榴、海榴,石榴科石榴属。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国家,公元前1世纪前引入中国。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汉代,石榴经丝绸之路引入中国,先植于皇家上林苑,骊山温泉一带,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来自异域,石榴在传入中国后身价倍增,成为一时的奇花异卉,为当时文人雅士所追捧,寓意吉祥喜庆。
宋、元、明、清瓷器上石榴纹装饰多有所见,宋定窑白釉盘面上的印花海石榴纹线条微微凸起,有浅浮雕之美。元代青花瓷上海石榴纹多作辅助纹样。进入明清时期,随着我国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以石榴图案为装饰题材的瓷器大量涌现,在装饰技法和装饰形式上较之前更为丰富,石榴纹的构图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并常以组合装饰形式出现,表达更复杂、丰富、吉祥的寓意。同时随着我国制瓷工艺的革新,新色釉彩料的使用,陶艺石榴纹装饰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
二.陶艺石榴纹的主要构图方式
陶艺石榴纹的构图形式灵活多变,方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构图方式:
1.散点式
散点式构图是将纹样以散点的形式作不规则的分散在装饰面上,结构是自由无规律的,散点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物或连接线。如同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以回味的空间。陶艺石榴纹样在装饰构图中常用散点式构图方式,在布局上极为灵活,可大可小,可聚可散,给人以轻松自然的视觉感受。明永乐青花折枝瓜果纹碗,外壁以散点式布局方法绘有荔枝、柿子、枇杷、石榴等四种瓜果,瓜果与枝叶比列适中,写实细腻,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
2.均齐式
均齐式构图又可称为对称式。它的特点是以假设的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使纹样造型左右、上下对翻或四周等翻。图案结构严谨丰满、工整规则。再细分又可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形式。陶艺石榴纹中均齐式构图在三果纹装饰中多有出现,表现单纯的三种瓜果果实图案。
3.适合式
适合式构图是指在受一定外形轮廓限制的图形中构成与图形形状相符合的装饰造型。要求纹样造型的变化既能体现物象的特征,又要穿插自然,形成独立的装饰美。有的在盘碟圆心面,做适合盘碟面的装饰构图,使得装饰纹样具有特殊的节奏美,这种布局形式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独立性强,结构严谨。
4.开光式
开光式又称开窗式、开堂式、开堂子。是在陶瓷器物的某个部位,以弧线、直线或曲线构成一个形状独特的平面形。如同一个窗户框,在这个窗户框内绘图案,就像房屋的墙壁上开了一扇窗户,故名开窗式。采用开光式构图可以灵活的利用错落有致、疏密结合的多种画面,来形成不同的节奏韵律,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如清乾隆粉彩祭蓝描金开光三果纹灯笼瓶,通体以祭蓝釉描金如意云头纹为地,器腹四面有长方形倭角开光,内绘三果纹饰。
三.陶艺石榴纹与纹饰符号的组合
唐代已见石榴纹装饰在唐三彩陶器上。宋代印花海石榴纹线条优美、工艺精湛。元代青花瓷上海石榴纹多作辅助纹样。进入明清,石榴纹多作为主题装饰纹样出现,并以组合形式进行构图形成统一的画面,亦有见单独的石榴纹饰。
1.石榴纹单独装饰
青花石榴花纹杯是清康熙时青花花神杯之一。外壁以青花绘石榴纹,一株石榴树向上伸展,石榴叶绘画简洁,构图饱满。整个画面仅以石榴树、枝、叶等石榴自身形象进行装饰。
2.与其他纹饰符号组合
(1)花卉纹
花卉纹是一种以植物花草为主题装饰图案的陶瓷装饰纹样。石榴花纹本身既是花卉纹之一。陶艺石榴纹与花卉纹的组合主要以“折枝纹”、“缠枝纹”和“过折纹”形式出现,它们共同构成“折枝花纹”、“缠枝花纹”、“过枝花纹”等装饰图案。
折枝纹是一种以折枝花果为题材的瓷器装饰纹样。构图方法是截取花卉或花果的一枝或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构成与周围纹样无连接关系的单独纹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宋以后流行,元明清瓷器上常见,如折枝牡丹、折枝梅、折枝桃等纹样。石榴纹在与花卉纹组合中常常见到以折枝花卉形式装饰的陶瓷器物。
缠枝纹也是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除缠枝石榴外,常见的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葡萄、缠枝百合、缠枝宝相花等。
过枝纹又称“过墙花”、“过墙龙”,一种特殊构图的纹饰。所谓“过枝”,即指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过墙头,从外壁伸至内墙。常见纹样有过枝花卉、过枝花果等。过枝纹流行于清代,以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朝为盛。所见多为盘、碗、碟、盏及盖碗等器式,以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为常见,有过枝牡丹、过枝、过枝梅花等。石榴纹与花卉纹组合中以过枝花卉呈现的不多。
(2)瓜果纹
瓜果纹是以各种植物果实为主题的一种陶瓷装饰纹样。始见于唐代,表现方式有图案性与写实性两类,构图方式多样,常见的有石榴纹、荔枝纹、葡萄纹、枇杷纹、桃纹、西瓜纹、苹果纹、樱桃纹等。石榴果本身也是瓜果。陶艺石榴纹与瓜果纹组合出现形式除了在花卉纹中介绍过的折枝、缠枝、过枝之外,主要还常以“三果纹”的形式出现。三果纹是瓜果纹的一种,以三种瑞果为题材,多见于我国明清陶瓷装饰上。最著名的是宣德釉里红三果纹高足杯,腹壁饰石榴、柿子、桃三种果实,寓意多子多寿。
(3)婴戏纹
婴戏纹是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画面的陶瓷装饰纹样。始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有釉下褐绿彩婴戏莲纹。入宋以后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磁州窑、山西介休窑、江西景德镇窑、广西容县窑等南北瓷窑均有婴戏纹作品。石榴纹与婴戏纹的组合构图还有以“婴戏三果纹”的图案出现,画面为:三个儿童一骑于树枝上,一坐于树枝上,一立于树枝上,分别攀拽树上的桃子、石榴、枇杷,天真可爱,生动活泼,多为宋代定窑印花器。
(4)禽鸟纹
禽鸟纹是以飞禽、鸟类为装饰图案的陶瓷纹饰,石榴纹与禽鸟纹的组合装饰,有石榴与喜鹊、蝙蝠等的组合搭配。如清雍正款斗彩花鸟双耳扁瓶,瓶体表面纹饰讲究画意,并安排得体。口边及如意耳上面各绘卷叶朵花纹做装饰,腹部画面精美,突出一株开满繁花的石榴树。树上朵朵橘红色的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雍容华贵,绿叶丛中有几个成熟的开裂石榴,石榴腹中露出晶莹剔透的石榴子,惹人喜爱。两只喜鹊,一在树上,一在树下的山石上,相对欢鸣。石边还缠绕着各色野菊,竞相开放。整个画面均用青花勾勒纹饰轮廓线,鹊鸟和山石用青花渲染,花卉均在青花线内填以多种彩色,非常清晰自然,具有花鸟画的神韵。同时还富有“榴开百子”、“双喜临门”、“百姓安居”等多种吉祥含义。
(5)蝴蝶纹
蝴蝶纹是一种以蝴蝶为装饰图案的陶瓷装饰纹样。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蝴蝶纹开始盛行。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蝴蝶多与花卉组成主题纹饰,表现蝶恋花的意境,习称“花蝶纹”。蝴蝶纹也有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在花鸟画面中的。清代五彩瓷、粉彩瓷上的蝴蝶纹,有图案风格的团蝶纹,也有写实风格的飞蝶纹。雍正以后瓷器上还盛行一种瓜碟纹,即以瓜蔓与蝶纹相配,谐音“瓜瓞”,习称“瓜瓞绵绵”,寓意子孙万代连绵不绝。陶艺石榴纹与蝴蝶纹的组合中,蝴蝶纹一般作辅助装饰纹样。
(6)山石纹
山石纹是描绘自然山石为主题的一种陶瓷装饰纹样,多与其他装饰纹样组合出现,单独的山石纹瓷器少见。石榴纹与山石纹的组合在陶瓷实物上也不多见。如明洪武青花石榴花纹折沿盘,盘内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内壁绘有四季花卉纹,盘心由竹、山石、石榴花纹饰组合。构图舒展大方,山石勾边填色留白,石脉较为清晰。
(7)人物故事纹
人物故事纹是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图案的陶瓷装饰纹饰,人物形象和故事题材两相结合的一种装饰画面。石榴纹与人物故事纹组合装饰在陶瓷器物上的极为少见。如明万历青花人物纹提梁壶,壶盖绘有对弈图,肩部钱纹锦为地,两侧开光内各绘有寿桃、石榴一个。腹部两侧开光,一面是“卓文君弹筝图”,一面是“阮咸抚琴图”。其余部分绘满“天华锦”纹,形成锦中有花,花中有锦的装饰效果,同时也表达了锦上添花的寓意。
四.陶艺石榴纹与色彩符号的组合
陶艺石榴纹与色彩符号的组合指的是纹饰在陶瓷器物上所呈现的色泽、颜色等。色彩符号的运用使瓷器纹样呈现出五颜六色、光彩绚丽的艺术效果,使整个陶瓷装饰画面显得更生动、形象。色彩符号可以为不同的装饰主题服务,从陶瓷工艺技术的角度来看,色彩其实是陶瓷釉色和釉色加彩装饰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釉色的发展对装饰纹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纹样形式上的变化。
1.单色
单色指石榴纹样仅与一种色彩符号进行组合,在单色釉瓷器中常见。单色釉指单一的色釉。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色泽。陶艺石榴纹在单色釉瓷器上的运用到不多见,最具代表的是宋定窑白釉石榴纹碗。碗外壁刻丰硕的石榴果实四个,缠于仰俯翻侧花叶之中,简洁生动,器里外施满白釉,微显牙黄色,柔和洁净。
2.双色
双色是指石榴纹样与两种色彩符号进行搭配装饰的状况。常见的有青花、黄地青花、蓝地白花、蓝釉描金、釉里红等品种。另外还有酱釉、红彩、洒蓝地釉里红等少见瓷器品种。
3.多色
多色是指石榴纹样与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色彩符号进行组合装饰的状况。多种色彩符号共同使用在陶艺石榴纹装饰中是常见的,特别在明清时期,陶瓷彩绘工艺技术的推陈出新,新彩料的引进,使烧制出的陶瓷器物呈现五光十色、绚丽夺目的色彩效果。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便是其中代表品种。
五.结论
陶艺石榴纹以陶瓷器物作为载体,其文化艺术价值又与中国博大的陶瓷艺术文化有机结合,石榴纹的装饰题材往往不离“多子多福”这一最为突出的特征,寄托了对热闹的大家庭和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在石榴的固有形象和石榴纹构成形式之下,陶艺石榴纹的构成形式灵活多变,石榴的花、果、枝、叶均能互相组合,构图方式多样。石榴纹还可以与其他纹样组合起来,成为拥有更高层次内涵的组合纹样,不仅形式上更为复杂华丽,也能表达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期盼。传统陶瓷纹样中仍有许多宝贵资源可供我们学习和发掘,从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中国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相信今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灿烂的陶瓷艺术将会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3.
[2] 王军云. 中国民间吉祥图典[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6.
[3] 刘秋霖、刘健. 中华吉祥物图典[M]. 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4] 钱正坤、钱正盛. 中华吉祥装饰图案大全——吉祥图谱/上下[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 钱正坤、钱正盛. 中华吉祥装饰图案大全——吉祥禽鸟/植物[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 铁源.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M].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2.
[7] 闫飞. 刍议新疆石榴纹样演绎中的文化根源[J]. 装饰,2010.
[8] 纪炜. 榴开百子寓吉祥——陶瓷器中的石榴纹[J]. 紫禁城,2005.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范文6
关键词:陶瓷绘画艺术;中国画;特质;共同性
陶瓷绘画艺术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绘画技巧、笔墨运用等均体现出了突出的中国画特征,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陶瓷绘画艺术以陶瓷为载体,通过颜料、釉料等进行创作,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展示到世人面前。近年来陶瓷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化韵味,这种特点与中国画是一脉相承的,时至今日,二者依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发展史上闪烁着光辉。对陶瓷绘画艺术以及中国画特质的共同性展开探讨与分析,有利于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笔墨意趣
中国画的自然神韵、作者的个人品行、学识、素养、精神追求、审美品位等均需要通过笔墨语言来表达,可以说笔墨是作者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外化。我国的哲学思想深远厚重,影响着书法、美术的创作与表达,其中中国画在用笔、用墨上追求的浑然天成、古雅洒脱、空灵清淡等意趣,与传统哲学中宣扬的“实源于虚”、“有源于无”等思想是相符合的[1]。中国画的创作以自然感悟为基础,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以及较强的生命力。在笔墨意趣上,中国陶瓷绘画同样体现出了这一特征,虽然二者在用色与用笔等方面具有差异,但是其内在本质却是共通的。陶瓷绘画的载体是瓷质表面,因此绘画技巧明显与中国画存在区别,而从表达上来看,唐代釉下花鸟彩绘、元代的青花瓷、明清的彩瓷作品等都明显体现了笔墨意趣,犹如在宣纸或绢帛上创作的中国画作品。陶瓷绘画将工艺与材料高度结合到了一起,实现了中国画的嬗变,使其可以表现空间从平面转移到了多维空间[2]。以元代的青花为例,其“料分五彩”的绘画理念与中国画提倡的“墨分五彩”是一致的,其绘画色彩分明,笔墨意趣深远;无论是陶瓷绘画还是中国绘画都强调明暗与浓淡的表达上,其中陶瓷绘画通过擦、皴、染、点的方式表现出淡、浓、中、浅、深的特点,而中国传统画则通过十八皴与十八描表现凹凸明暗的图景变化;陶瓷绘画创作或多或少都会借鉴中国画的创作手法与意境,例如王步先生在创作青花瓷作品时常常借鉴山人的创作丰富,突出作品深远的意境,笔墨雄浑简洁、沉稳豪迈,青花技法与水墨画创作方法融为一体,写意效果极好,整个作品的艺术表现语言浑厚、透彻、意境悠然[3]。
二意境追求
绘画创作的意境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并高于生活。从起源上来说,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就具有共同性,最早的陶瓷绘画应当是石器时期产生的彩陶,同时这也是最早的中国绘画作品,绘画与陶瓷艺术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在意境塑造与追求方面,二者都以相同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即实现景与意的统一,艺术美产生的源头就是境界,当艺术实现了高度的情景交融,那么气质与神韵就将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4]。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均将已经作为创作以及鉴赏的标准。意境从本质上来说,体现的是外界景致、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思想情感的有效融合,可以说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均体现着“物”与“心”的有效结合。以冯晓矛现代的作品《乡情》为例,该作品有三屏,画面上包括炊烟、茅舍、溪流、远山、山泉、轻舟等意象,在各种具体意象的配合下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表达形式充分凸显了中国画创作中强调的意境之美,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均通过陶瓷绘画艺术展现出来。另外,无论是陶瓷绘画艺术还是中国画艺术均注重笔墨色彩的搭配,丰富的内容以及适当的留白能够给欣赏者予以视觉上的强烈刺激,将丰富的意象集中呈现给欣赏者,欣赏者将与作者之间产生跨时空的交流,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5]。
三气韵表现
在气韵表现方面,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具有明显的同属性,而气韵生动也是“六法论”中提出的第一法,“气”这一元素在中国画创作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与价值。在中国画创作中“气”从艺术结构上来说有三种,一是笔气、二是墨气、三是色气;而从精神意志方面来说,则表现为气度与气势。“韵”为作品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气韵是潜在的,超越了具体的艺术符号[6]。在创作中气韵的结合就是将具体的意象以及精神实质抽象为内在的神韵,将自我精神与情感融入其中,气韵联动是中国画独有的审美精神结构,其辐射广泛,影响极大。从陶瓷绘画艺术方面来说,陶瓷绘画在陶瓷立面上进行创作,从创作工艺以及表现来说,它与中国画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即先强调陶瓷艺术,再突出绘画艺术特点,陶瓷绘画艺术创作来源于民间艺术,因此它具有突出的民俗性,表现是也就具有世俗性,这种世俗性使其气韵表现更加别具一格,更符合世俗娱乐趣味,如著名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天启青花人物碗”,其意象主要为牧童放牛等,具有鲜明的生活特色,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人物的动作都符合现实状况,韵味悠长,十分生动、形象,这种质朴、悠然的气韵与中国民俗画一脉相承。除此之外,陶瓷绘画艺术还与国画有着相似的气韵表现,这是因为,后期陶瓷艺术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被应用到宫廷中,此时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性以及文化特色等都发生了改变,逐渐趋近于统治者的喜好,吸收了文人画与院体画的精髓,与普通的民俗画区分开来,气韵特点表现为奇趣、古气等,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如许之衡曾评价清代的陶瓷绘画艺术具有丰富的奇趣与古气,即具有丰富的气韵表现力[7]。
四创作技法
陶瓷绘画艺术来源于绘画艺术,其本源相通,而同时陶瓷绘画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升华与拓展,在创作陶瓷绘画作品时,作者会参考中国绘画创作中的主要元素以及表现手法,而虚实技法就是其中之一。虚实的表达是中国绘画的独有特点,绘画中的景致是实景,而其意境、气韵以及情感的表达则是无形的、虚幻的,表达上的虚实技法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也极为明显。虽然中国画以及陶瓷绘画都是客观的存在,也是对客观的表现,但是却不是直接将对象表现出来的,而是将内在的精神、审美体会等融入到实景中,对实景进行一定的虚构与塑造。例如在《风华正茂时》这幅陶瓷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应用的手法具有豪放的特点,浓淡关系适宜,牡丹花的造型设计与实际的开放转台相似,符合我国中国画中对牡丹花的设计与表现,为了使花瓣的圆形弧度符合实际需要,作者并没有应用毛笔处理花瓣,而是用手指进行了替代,花瓣的色彩中间浓郁、外部较浅,浓淡虚实得体,与中国画创作是一致的,加上合理的留白,整个画面的显得立体且圆润,虚实的合理搭配与中国画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8]。另外,创作中技法的运用以及线条、点面的搭配也对虚实表达有极大的影响,在这些方面,二者也呈现出一定的共同性。首先是技法的运用,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的用笔技法均具有笔道酣畅淋漓、气势浑厚等特点,虽然近年来的创作中,陶瓷绘画借鉴了西方的陶瓷创作精华,但是仍未摒弃传统的中国画精髓,对实处的表达采用浓重的笔墨,而在表达虚幻内容时则应用清浅的笔触。而在线条的表达上,中国画与陶瓷艺术均具有线条流畅,气势腾飞等明显的艺术特点,这一特征在青花瓷中的表现最为明显。
五结语
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在笔墨意趣、意境追求、气韵表现以及创作技法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与共同性,艺术创作者应当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在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融入中国画元素,利用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弘扬中国画艺术,二者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当在时展中得到继承与保护。在发展陶瓷艺术绘画时,应当将民族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中国画以及陶瓷绘画艺术能够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梅.中国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比较[J].艺术百家,2013,(02).
[2]曾凯杰.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李倩.谈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的共通性[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06).
[4]李红岩.浅析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5]何悦炜,金敏.陶瓷绘画与中国画[J].大众文艺,2014,(19).
[6]许敬.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23).
[7]苏冬生.中国画与陶瓷绘画中的线条魅力[J].陶瓷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