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问题探析

差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整个班级,整个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初中学生中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农村初中更为突出。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初中数学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我国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策略,为我国初中数学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 初中数学差生形成因素探析

数学差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来讲,初中数学差生形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概念认识不清,定理概念模糊。数学科目对于概念定理的理解要求很高,数学的概念定理是很多的,掌握好这些概念定理对于学好数学极为重要。但是,很多差生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导致数学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第二,自学能力差。数学学习必须进行提前预习以及自学,为数学课堂学习做好基础,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预习以及自学方面存在问题,不进行数学预习或者提前自学,导致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第三,缺乏积极性。差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怎么重视,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若无其事,缺乏基本的积极思考的动力,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过于消极被动,使得数学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第四,缺少练习,不复习。差生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般步骤,缺乏逻辑性。

二、 初中数学教学差生转化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此,老师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第一,直观教学。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具有抽象性的巨大特征,这种抽象性也是造成差生出现的重要原因。为此,加强直观性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二,注重情感教育。差生的内心感情世界往往比较丰富,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呵护,要想提高差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表扬以及情感教育是必要的。第三,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些差生进行课下辅导以及指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2、 合理分组,引导合作,进行数学小组学习

在初中数学小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坚持将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大体上将全班人分5-9人一组,同时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梳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小组中,老师还应该选拔出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当选小组组长,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使得所有同学数学学习共同进步。另外,在小组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能力的自我提升以及充实,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合理分组,引导合作,进行数学小组学习,是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转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差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的提高。为此,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调整积极心态。大部分的差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数学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基本的积极主动性,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法则缺乏必要的理解,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造成学生数学学习过于机械。其次,增强差生的数学学习意志力。很多的学生数学学习缺乏意志力,生活懒惰、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或者逃课现象,对于作业完成上,往往采取抄袭或者的形式进行。因此,老师应该努力改变这种作业完成形式,增强差生的数学学习意志力。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2

初中数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构建学科体系,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大的意义。

情境教学的概述

一般的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知识产生和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有助于人的理解。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将具体的情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就是将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现和应用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就是指利用一些比较直观性的手段和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表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感知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并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也是目前研究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性的作用,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特别是初中数学,涉及到许多的概念和图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应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进行探讨,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针对初中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以下几种形式。

概念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的概念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和数学关系,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比如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1]。例如讲“正负数”内容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制作教学课件,一艘潜艇在海平面下50米的位置,潜艇上方40米的地方有一条鱼,另外,鱼的上方20米处还有一只水鸟,让学生用正负数的概念表示这些具体的数字关系。这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直观性的表现,学生在看完课件后,对相关的概念理解也更加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运算结果进行交流,提出具体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解决,也为以后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一)生活情境法教学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还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关联性比较大,因此,教学中进行生活情境法的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生活情境法,就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情境的设置,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2]。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要对学校的旗杆高度进行测量,但是只有一个标杆和皮尺,可以使用什么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这个时候,学生进行进行思考,联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想象进行构筑相似三角形的过程,利用旗杆的影子和标杆的影子进行计算,从而算出旗杆的高度。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易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问题情境法的教学。问题情境法,是指在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获取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充分的展示四边形,让学生归纳一些性质,同时,可以对这些图形做相应的变动,让学生进行区分。随着图形的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旧知识的回顾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另外,问题情境法教学,还要让学生广泛的进行提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问题的探索,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3]。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随着对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初中的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理解难度比较大,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清晰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例如,学习有关“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的图形,并对相关的条件进行改变,指导学生观察这些不同的地方,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有对“三角形的应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展现出来,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的结构等,供学生进行思考。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应用以问题学习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3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注重理论的学科,它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知识归纳、总结、抽象、概括为数学理论,同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其特点就是内容抽象。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而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能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2.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意义,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中,我以一棵树受台风的影响而折断,量得其断口离地4米,树梢及地处离根3米,求树未折断前有多高?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内容有如此大的作用时,就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唤醒了对相关知识的注意。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实、现象,学生不能亲自实验、感知,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课件可将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初中几何第一册《引言》几何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容易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结论,但对于“面动成体”的结论便感到难以理解,因为他们缺乏第一手的感性材料。我利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制作出圆柱、圆椎、圆台等几何图形,从中截取出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沿着规定的路线旋转,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运动的结果是圆柱、圆锥、圆台,一下就理解“面动成体”的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的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已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色、形、声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多媒体的运用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比如在《探索勾股定理》这节中,对于“勾股定理”结论的探索,我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用《几何画板》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运用《几何画板》度量和计算功能,求出a、b、c,a■、b■、c■、a■+b■,然后拖动某一个锐角顶点,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直角保持不变),借助电脑以高速运算,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使原来抽象的教学表达和模糊的理解变成直现的动态图景。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想象和提出猜想,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

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问题,在传统课上只有给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然而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教师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的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运用多媒体,能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便应用而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增加某些知识点的可见度、可闻性、可操作性,增大容量,增大信息量,提高讲述传输速度,改变单纯的让学生听、做、演、练的方式为视、听、思考、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探究教学方式。如教《平移、旋转》时,在屏幕上使用图形变换比在黑板上画易懂、直观,形象得多,这样还更切实际,学生收效好。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更多的思考时间,而教师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

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而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在这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例如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的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它可以多次地原谅学生的失败,真正做到成功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画面图形进行操作,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要强很多倍。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和图形中的闪烁、旋转,这样学生几乎感受不到教师的提示,就会不自觉地增强学习几何的自信心。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总之,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它能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建汉.多媒体与数学在情境创设中的整合运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4

复习教学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和巩固,与新授课相比系统性更强、综合性更广,反思性更明显.然而目前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因素

新课改倡导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然而,有些学校却把复习课的目标定为应试,在“应试”、“分数”的双重压力下,在复习课中教师很容易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会试率.他们认为,在大量的试题训练下,学生只需要上课集中注意,下课认真练习,自然就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但这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仍存在着不协调的方面:有些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要求,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师的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对数学复习课的认识度不够高,片面地认为所谓的复习课就是进行一系列的习题讲解,没有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很容易产生视听疲劳,课堂质量低劣.

其次,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时,对教材中的难点及重点内容没有进行系统地讲解,而是按照传统的“灌输法”一如继往地进行照本宣科,导致学生错过了归纳总结及正确掌握复习方法的学习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注重模仿练习,习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只知死搬硬套,不知灵活运用.同时,缺乏对复习题多种解题方法及知识之间纵横联的挖掘,致使学生对知识的关联性模糊不清.

例如,教师如果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做出详细讲解,那么学生在判断命题的正误时往往容易出现误判.

最后,教师没有能够正确地把握好复习题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独立思考的平台,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不到激发.

3.学生因素

目前,部分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认为复习课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只是为了了解题型,弄清解题思路而已,很少注重数学思想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复习课就是不断地做题,题会解了,分数自然会高了,学习的反思性和拓展性不够强烈;多数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层次长期停留在解答习题的基础上.

二、优化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1.系统复习课本知识,搞好基础复习

系统复习课本知识,搞好基础复习是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手段.系统地复习课本知识主要是指在全面理解课本的前提下,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加以熟练掌握.如,能够正确地对数学概念和定义进行表达与运用,对公式定理的多种应用进行灵活变通,触类旁通等.在复习时只有重视课本知识的运用,才能搞好基础复习,只有重新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练习题进行梳理总结,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搞好基础复习主要体现在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懂课本中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数学公式,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对教材中要了解的数学概念,要让学生了解其所以然;对教材中要求理解的数学定义,要让学生心领神会,以点带题,扎实地打好基础.

2.深入研究典型习题,活跃思维潜能

深入研究典型习题,活跃思维潜能是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重要手段.增强复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习题本身的质量和个人对习题的处理能力,做百道思路重复的习题,不如精心研究十道典型习题.典型习题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数学价值,熟练掌握好其中的解题方法,就能很好地把握数学思想中的精华;挖掘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能够达到优化认知结构,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教师通过对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地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5

关键词: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04-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初中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课题学习"四个部分。"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联系在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课程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从《标准》对"课题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过程看,"课题学习"实质上是着眼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数学问题解决",所以它应有与数学问题解决相似的教学程序。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1.实施的原则

1.1 自主探究原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无法达成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的来的。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探询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课题学习的主角。

1.2 合作交流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理解事物。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师生、生生、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通过直接和网上的对话与交流,开展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1.3 实践运用原则。我们的教育应使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扎根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才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知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对数学研究与数学本质的一种回归,应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课题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学习"虽然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却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它为改变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提供了机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了平台。

2.1 课题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课题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学习"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常规的学习方式。课题学习迫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生活中收集、整理、运用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通过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展。

2.2 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课题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课题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和自然的距离,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3.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同类项",让学生操作学具,在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同类项的概念;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3.2 游戏竞赛实践活动。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游戏对双方公平"一课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抛硬币、骰子)--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体系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

1.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位九年级任教教师都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都审慎对待,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为的是让更多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考取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在迅速讲完新课程后,都会赶紧进入中考备考阶段。

2.中考复习的困难

面临在所有九年级任教教师面前的是中考复习备考工作的各种困难:(1)时间紧迫,任务重。完成新课程后,剩下复习时间大约100天左右。而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炎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较不理想。(2)内容繁多,难度大。初中所有的知识考点大约有200个,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教师的能力。(3)综合性强,联系多。中考题体现综合性强,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型较多,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要求较高,能处理各知识点的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效

1.巧用Microsoft Office组件,梳理知识点,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好学生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心理准备。

(1)巧用Microsoft Word建立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初中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认知高度。初中数学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

(2)巧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课件,让课堂添加轻松元素,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使教学容量达到最大值。

数学教师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上要注重设计变式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个条件,也可以改变图像或改变结论等,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出的课件,能比较快速地展示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能接受不同的题型,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时间,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活用几何画板,帮助教师节省画图时间、增强图形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难题(如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的能力。

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

(1)帮助学生,直观体现。学生学习函数较困难,对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的关系了解不够。为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中的系数对于函数的图像的影响。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可以展示如下: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新建参数k、b,取不同的参数,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③k>0,b

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课件,深刻了解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k、b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动态难题,降低难度。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感官享受,体验直观动态,减轻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的心理恐惧,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动点难题的能力。

3.结合视频、图片(自制或者网络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知,强化中考复习效果。

(1)展示错题,强化基础。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或手机的功能,拍下错题,在课室开辟出一块错题展台。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一方面让学生更关注数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错率。

(2)结合实际,建立建模。数学考题很注重销售打折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所见到的商家促销活动字样,如商店打着“大出血”“亏本出售”“2折出售”等字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更专注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拍下视频,以此设计不同的数学考题,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如天气开始有点热了,教师留意到学生买饮料多了,放在回收桶的饮料瓶一天就满了。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方案选择:方案一:学生选择瓶装水,按每人每天一瓶水,每瓶水2元。方案二:学生调查后发现,如果选择桶装水,本地某知名矿泉水有优惠套餐:订购30桶桶装水(15元/桶)赠送1台台式冰热饮水机。(备注:每桶桶装水每天每桶能让28人左右饮用)三月到六月份共四个月,每月按26天在校时间计算,如何选择会更划算?你会给学校什么建议?

4.利用博客或QQ群等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反馈教学意见,拉近师生距离。

平常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辅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很少。一节课下来,有时自己感觉良好,还为此沾沾自喜,但其实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并非如此。现在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建立QQ群或者开通班级博客,那么我们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交换意见、交流感想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中修改自己的课件或课堂安排,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不断成长进步,老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接触新思想,让自己认识新生代学生,融入新的年代,与学生的感情也在交流平台中加深。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多媒体与初中数学的有效结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