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1
Smart Campus Platfor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Qingyuan New Campus
CHEN Bin, WU Li-zhi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40, China)
Abstract: The smart campus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ized campus and the highest state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urrently carrying out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ry to promote i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e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for the Qingyuan new campus. Us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in Qingyuan new campus as a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atform building of smart campus with the bases of its practice.
Key words:Smart Campus; application platform; resource platform
1 引言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园?目前智慧校园没有标准的定义,学者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智慧的学习环境[1]。也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应用[2]。还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智能感知、资源组织、信息交换、管理逻辑与科学决策等[3]。清华大学蒋东兴认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状态,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社交网络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个体课程和学习、工作情景,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地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职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4]
2 智慧校园的顶层规划
因此,如何理解智慧校园?智慧校园能更透彻地感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与人,物与物,系统之间实时的感知;智慧校园拥有一个高速互联的网络,通过4G移动网和高速互联网,实现三网融合,方便随时随地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智能校园具有更好的实时控制功能,能及时关闭闲置电器,实时监控校园治安和交通;智慧校园具备面向服务的运算,通过云计算和数据挖掘,能优化资源利用,实现量化评估,提供专家系统。
智慧校园是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和演进,是信息化建设主要趋势。我院在清远新校区的规划中,以建设智慧新校区为总体目标。根据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以此为目标,设计学校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资源架构和数据架构,将学院的所有业务、应用和数据进行高度关联,设计出学校未来5-8年内可操作性较强的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现平安、生态、绿色、和谐和科学校园。拟建设的系统有: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校园一卡通支付平台、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智慧校园消息中心和移动应用平台。拟建设的应用有招生管理、迎新服务管理、就业管理、电子离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协同办公、开放实验室管理、电源能耗管理、公寓水电管理、校园照明管理和安防管理等。
3 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
结合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当前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强化顶层设计,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并以一卡通建设为依托,理清发展思路,加强融合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中,校园一卡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它实现了校内主要消费流通,同时,校园一卡通可与银行卡、支付宝等相关联,实现校园一卡通的金融功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校园一卡通还实现了校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等的门禁管理,又是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能够实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考勤系统等的无缝对接,可以成为学院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校园一卡通是“智慧校园”中应用支撑平台的一个重要基础。
智慧校园中的应用支撑平台还包括: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身份认证系统不仅仅是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实现各系统的单点登录功能,而且要建设基于校园一卡通、二代身份证、指纹等介质的身份认证系统,配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提高智慧校园的安全性。数据中心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具有学院特色的信息标准、共享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信息标准在学院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共享数据中心是对智慧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了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与分发,提供对被交换信息进行清洗、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智慧校园中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智慧的人性化服务。
4 智慧校园资源平台建设
智慧校园中业务应用平台主要包括:面向学生学业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学生工作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行政管理的业务系统。面向学生学业管理的业务系统有:教务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课室管理系统、评教系统等;面向学生工作管理的业务系统有:招生系统、迎新系统、学工系统、宿舍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顶岗实习系统、就业系统、离校系统和校友系统等。面向行政管理的业务系统有: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目前,学院在业务应用建设取得了很好成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实现与校园一卡通的无缝连接,打通学院基于“人,财,物,管理”的数据流,为迎新,教学质量监控,高校决策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育,因此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也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包含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顶岗实习平台,基本满足了学院数字化教学科研的需求。在未来的智慧校园中,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将会是高并发性、高带宽和大容量的,因此智慧校园中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从硬件和软件同时进行。硬件方面,搭建学院的私有云平台,以支持各院系搭建有专业特色的学习中心,及支撑高清录播教室和智慧实训室的建设等。软件方面,建设一套基于多智能终端,围绕教学管理、教学评估、资源分配、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的网络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及资源平台。
智慧校园要实现真正智慧化,关键在大数据的运用。相较于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传感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与状态数据,并基于这些海量数据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规律,提供智慧服务。因此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中,大数据应用平台是最关键的地方。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知识循环模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
引言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过程之一。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跟上时展潮流的标志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推动校园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活跃校园内部文化氛围。而正规的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建设模型作为理论指导基础。因此,本文选用了知识循环模型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指导,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1知识循环模型概述
信息传播离不开信息载体的支持,同理,知识的循环也离不开知识载体的支撑。在现代社会实践中,人类对于新知识的吸收需要经过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必要时可能会出现形式上的转变或载体的变化继而发挥更具体的时间创造作用。这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就被称为“知识循环”。而所谓的知识循环模型就是将“知识循环”这一模糊的知识原理具体化为构架清晰的物理模型,使其被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2智慧校园的含义
人们通常将“智慧校园”理解为创新传统校园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并对传统校园资源进行再利用,对校园进行现代化综合管理的方式。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校园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为满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校园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学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校园形式,推动校园现代化建设。
3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3.1数字化落实不到位。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对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然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却降低了对数字化支撑的利用度,导致数字化建设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大部分院校在前期规划以及智慧校园建设中都强调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明显表现为在课堂资料、教学课件、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有效的将其产生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导致了教学信息、知识的分散性。
3.2业务规划缺乏整体性。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较为关注智慧校园业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然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大多数都忽略了对应用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对业务标准的建设。因此,在智慧校园实际应用过程中,校园各部门都实现了业务应用系统的完善,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校园本身属于一个整体,如果放任校园管理部门各自为营,将很有可能导致校园内部信息不对称、交流不到位等多种问题的出现,从而违背了智慧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初衷。
3.3缺乏业务逻辑的集成与交换。智慧校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然而人们往往会忽视信息在集成、交换过程中的业务逻辑表达。信息数据的整合主要靠业务数据交换共享实现,但是以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情况看来,我们极少将信息数据资源纳入综合应用的层面进行全面考虑,因此,很难将数字校园的信息整合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单个信息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在集成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复杂性,导致智慧校园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接触到过多过繁的信息数据,无法达成一定的业务逻辑性。
3.4缺乏教育属性的认识。重视技术属性的应用,缺少对教育属性的认识。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应用,虽然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是技术的应用,但是服务于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才是其最终目的。因此,转换研究视角,从智慧校园的教育属性出发,探讨其在优化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才是今后智慧校园的重点发展方向。
4基于知识循环模型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究
4.1保留原有资源,结合新型技术
虽然“智慧校园”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出现时间晚、应用时间短,但是多年以来各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学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本着“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清理旧有的不适用的技术设备,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建设者还可以对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设备进行改造再利用,对已经成熟了的数字技术进行整合再成熟。
4.2做好顶层设计,强调分段实施
知识循环模型强调利用知识本身具备的循环性,而将其应用于智慧校园建设中则会表现为信息数据的循环特点。这对于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保障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再进一步的分段实施中体现出其优势。在建设初期,高职院校应该出于对校园实际情况的考虑,归纳整合出一个符合学校实际发展要求及资源现状的改造设计方案。
4.3确定主题方向,形成完善组织
知识循环模型作为一种客观的物理建设模型,能够被运用于多种科学建设中,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对该循环模型的利用目的,并据此做出明确的主题规划,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组织。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须明确各个高职院校所强调的校园个性建设目标,并据此做出特色化建设方案投入实施。由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庞大繁琐的过程,涉及到多个不同部门的利益得失以及校内人员调动问题。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得到来自学校管理高层如校长、主任等具有决定权层次的协助,同时需要积极听取民意,保障实际应用人群的利益与便捷。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积极提供技术支撑,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结合本校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对学校的实际了解发挥出客观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4.4强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而具有智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知识的记忆功能,因此在实际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发挥“人”的作用。智慧校园建设主体包括建设领导队伍以及信息技术人员小组,而实际服务主体则扩展为全校范围内的广大师生。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发挥建设主体的作用,更要强化服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至今,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智慧校园服务主体的巨大作用,积极开展了多项国家培训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了信息智慧化。同时,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将智慧校园引用到课堂中来,推动智慧校园质量的提高和真正全面的落实。
5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的建设既符合时展要求,更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该主动沿用各式新型技术手法如: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技术。不断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管理问题进行及时更新探讨,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智慧校园建设更加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倪曼蒂,谢立靖,向猛.米切模型观照下的高职智慧校园建设[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57-160.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4
目前,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过去的校园开始从数字化、电子校园,慢慢迈进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主要是指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重要技术的支持,整合校园分散的网络信息,给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
(一)智慧校园建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从二十世纪开始,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了覆盖全球的社会变革。现今社会发展总的趋势是信息化。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向投资教育信息化,他们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推动变革。而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学习型社会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目标。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智慧校园的建设,它是一个比较灵活的领域,探究并且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
由于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使用,在一些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逐步走向智慧管理。智慧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智慧管理的云服务平台,给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数据挖掘、实时监控、运行状况等的业务,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教育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并且使得实时监控更加准确。在智慧校园这一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创新服务的办法,提高决策的水平,并且充分利用数据,给学校或者是各个业务部分提供报表,为各种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按照每个业务部分的实际情况,整合职业院校内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同时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比较,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使得学校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通过展开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数据支持。
二、智慧校园的作用
通常,智慧校园智能应用系统和平台的构建需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这就需要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较
(2)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因为龚某篮球功底不错,笔者把整个男子篮球队都交给了他,他做得非常用心和开心。笔者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他这些“闪光点”,让他在赞美的阳光中感到鼓舞,从而迸发出奋发自新的决心和力量。可喜的是龚某已经开始转化:连续六个星期没有迟到旷课,早读课按要求早读了,不交作业的次数少了,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了……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摒弃不良行为的愿望,要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恒心去教育转化他们。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的教育工作遇到了新挑战,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教育问题。下面,笔者简单谈谈何某个案。笔者认为采用以上策略来转化她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何某,女,16岁,本班学生。她的行为偏差是平时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乖、很听话的样子,可是一出校门行为就两样。开学初,何某给笔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尊敬老师,活泼美丽,开朗大方。第三周,从追查迟到的原因开始,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发现何某经常买好早餐到河南某花园等一个男生,然后坐他的自行车一起来学校,接着迟到、旷课……一时间,流言四起,影响极坏。就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对异性产生一种倾慕、好奇、向往的意念,确实是少男少女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复杂心理。教师如果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是会乐意接受引导的,甚至会充满信任地向教师吐露心曲。通过谈话引导,笔者了解到何某经常跟以前春季班的人玩在一起,和男生周某则属于交往过密。她还告诉笔者说:“他常帮助我,我很感激他,也很尊敬他,我也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情,反正我对他有好感。”
教育的机智在于善于掌握主动权,随时走在学生的前面。通过多次家访,笔者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协助,了解到何某的更多情况,然后利用各种机会对她谈心辅导。主要是肯定她这种感情的纯洁和美好,告诉她@种“朦胧情”进一步发展的危害,然后再告诉她一些解脱的办法。第五周,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一次题为“珍惜青春,珍重人生”的集体谈心,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爱并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情感。第八周,笔者紧抓男生周毅退学这个契机,用“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名言敲打她的灵魂。现在,虽然她还有不少的毛病,但是下半学期没有迟到过一次,大家也没有发现她与男生周毅交往过密了,特别是她开始融入我们班这个大家庭了。
笔者始终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怀,那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当然,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升级本身的教育水平,以应对新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强的应用系统以及服务平台。在学校,智能应用系统的平台主要包括 网络教学平台、 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这几个系统之间互相配合,共享资源,进而使得智慧校园的作用得以发挥出来。智慧校园具体的作用如下:
(1)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内,主要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学构建出教学环境,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但是,这个网络教学环境是师生双向交互的。它包含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教学平台两个方面。(2)科研支撑平台。科研支撑平台的建设涵盖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支持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强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使得科研项目顺利进行。(3)校务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主要是针对学校管理部门设立的。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几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并且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实现几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使得整个学校的工作管理更加灵活方便。(4)校园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覆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便,比如校园一卡通、集成的电子广告、网络服务保障、娱乐系统等,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三、怎样建设智慧校园
现代社会,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必须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首要目标,要在生活、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给师生提供服务,同时不断改进应用的模式,使得各项应用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智慧校园: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
智慧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习场所,或者是师生活动的一个空间状态,它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识别学习者的特点、感受学习的情境、提供对应的学习资源、自觉地把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这是普通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高端形态,其最为突出的三个特点是:可以使得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较好地融合;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不但在空间上支持校内外学习,还能够支持非正式与正式的学习。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习社群、资源、工具等等。利用这个环境,可以在学习到课程上有的东西,还能够达到自主学习。其中,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是构成智慧学习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
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校园有线网络建设、IPV6、无线网络建设;建设与专业相适应的智能化教室、现代化教学体验教室、模拟仿真教室、远程协作学习教室、探究性学习教室等; 虚拟现实制作与应用环境建设;移动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软件环境建设:包括学习平台与工具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平台、多媒体开发工具、基于协作活动的研究型学习平台、实验教学平台、试题库管理系统、线上专题导向学习管理系统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工具、知识管理、协作与对外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等。
(二)科研协作与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随着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师生之间的教学、学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除此之外,学术研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开展方式上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其成果展示形式的重大变革。目前在学术研究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著作,但是它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书本,以博客、电子书、网络作品等多种学术形式为主。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在建设科研协作以及知识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尤为重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是智慧校园努力的方向之一。这就包括数据中心、高性能运算网格等内容。而 在这个平台的建设阶段,必须始终围绕学科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使得学校内的多种资源得到整合。在创建一体化的知识服务机制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资源共享的问题,这是建设科研协作与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程序之一。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也必须增强网络的科研交流,加强和各个高校之间的联系,以期构建出一个科学的写作模式,进而促进高校科研方法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上述的这些工作之后,必须建立起一个数据与成果的网络共享机制。
(三)校展芾碛刖霾咧С中畔⒒平台的建设
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要观察教学状态中的多种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此同时,加强对系统的监督,使得高校的管理决策水平得以提升。 另外,还要建立起一个可以容纳学校多项业务的校务管理平台。通过增强对校内外信息的管理,使得高校内部的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以提高。把学校所有的种类的数据资源收集起来,构建起一个主要的数据库,并且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比如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这样可以给师生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相对应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起一个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平台。这样一来,学校各个级别、各个部门的领导在进行决策之前,就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将会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阶层必须加强交流,互相交换意见,不断完善校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5
一、“山海文化”的提出
从担任南沙小学校长开始,我就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寻求学校的文化变革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于是,我们抓住发展的契机,开始走上特色办学的道路。
特色办学的口号不能凭空想象,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实际。我校地处珠江出海口,背靠高山,面朝大海,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给人以启发:面对高山,方懂攀登,才知高山仰止,也知生活磨炼,艰辛与希望交织;面对大海,方懂浩瀚,才知波澜壮阔,也知人生起伏,包容与快乐交集。因此,我校提出了“山海文化”的教育品牌,确定了“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
二、“山海文化”的教育内涵
1.“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
南沙小学的教育是教授大智慧,如大山般以深厚的德育精髓培养健康的生命、智慧的头脑、道德的灵魂;如大海般以宽广的胸怀容养万物,激发生命活力,充实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2.“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幸福需要教育,教育带来幸福。我校旨在以教育促进发展,以智慧引领幸福,让学生在获得教育的同时感悟幸福,受益终身,成为幸福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3.“美德如山,智慧如海”的育人目标
“责任如山,宽容如海”的学校管理,旨在培养学生能如高山般坚定不移,如大海般兼容并包;“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学校精神,旨在培养学生能承载山之厚德,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攀高峰。
4.独具“山海”特色的“一训三风”
“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校训:博学求真,明德至善;博学乃成业之基,求真乃求学之道,明德乃修身之本,至善乃幸福之源。校风: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寓意全体师生有比山高的德行,比海阔的胸襟。教风:立山之德,扬海之智;即树立高山般的师德,凝聚大海般的智慧。学风:养山之德,展海之智;即培养高山般的德行,展现大海般的才智。
5.别具一格的校徽和校歌
我校校徽以圆形为基础,图案中有青山和大海,山间红色小圆如太阳,象征南沙小学像一轮红日冉冉上升,也象征着学生在山海的哺育下勇攀高峰、勇立潮头。我校结合山海文化精神,让全体师生参与校歌的创作,每逢升旗仪式及重大活动时全校师生齐唱校歌,音乐的旋律与学校的山海文化和谐为一,鼓励学生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
三、“山海文化”的灵魂与境界
我校的“山海文化”既注重历史积淀,又融入现代元素,既关注本土文化,又结合外部文化,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个性和多元中走向了特色化。在特色化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内外结合,自主创新,以山海文化为特色,在校园、管理、德育、教师、学生、课程、课堂、评价八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中,融合山海的温度、气度、高度、风度、厚度、宽度、深度、广度筑就了独特的内涵。
1.温度:“仁山慧海,涵养生命”的山海校园
第一,校园环境是学校的文化之根,构成了学校的显性文化,起到传达教育理念的作用。在打造校园环境方面,我校将山海文化与校训“博学求真,明德至善”相融合,并以此为楼道命名,将环形办公楼命名为“至善楼”,将两栋教学楼命名为“明德楼”和“求真楼”,寄意师生能明德求真,将综合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寄意师生能像山海般博大精深,追求渊博的学问。
第二,打造富有特色的墙壁文化。在教学楼外墙设计浮雕群,体现“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山海情怀;报告厅、会议室挂有全体教师对校园文化的理解的语句;楼梯、墙壁上挂有展示学生才华的美术和书法作品;独具特色的“海文化长廊”与“山文化长廊”更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此外,学校还设有明德读书吧,让学生在亲切的环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第三,我校还设计了明德阁,这里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塑像、名人事迹及山海文化的介绍,激励师生“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在每个班级设有“书山学海”展示台、“山海之星”光荣榜、“山海心声”留言角等栏目,让学生根据主题自行设计版面,彰显个性。
2.气度:“责任如山,宽容如海”的山海管理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山海式的管理具有海的气度、山的厚重,我校实施“刚性如山,柔情似水”的管理制度,既有原则上的“刚”性,又有人文上的“柔”性。在学生管理中,主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教师管理中,倡导“人性管理,理解欣赏”,旨在让教师幸福起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学校管理中,注重“互动联盟,交流互促”,从而形成家校社互动、校际联盟、体教结合的强大合力。
3.高度:“大爱如山,博爱如海”的山海德育
我校的德育主张“大爱如山,博爱如海”:用智慧之爱温暖学生,用平等之爱尊重学生,用信任之爱激励学生,用高尚的德育鼓舞学生。同时,构建“熏陶―感悟―体验”德育模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科文化情境中的道德渗透、日常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规训、主题文化情境中的道德凝聚和班队文化情境中的道德建构,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践行道德,以促进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
4.风度:“立山之德,扬海之智”的山海教师
在“立山之德,扬海之智”理念的指引下使教师拥有大海般的风度,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热情、亲切、体贴;多激励,不训斥;多看优点,少找缺点;多为学生成长谋划,少追求急功近利;多关心后进学生,少求全责备。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为教师开辟了终身学习的途径,即学历进修、校本培训、校际交流、专家讲座、名师指导、外出学习等。从磨炼“教学基本功”到锤炼“教学策略”再到提炼“教学思想”,对教师的培养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化发展,铺出一条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三环相扣的教师成长“环形大道”。
5.宽度:“海阔天空,张扬个性”的山海课程
我校的山海课程以“海阔天空,张扬个性”为原则,依次设置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三大类,结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来确定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并进一步架构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1)基本课程
我校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以国家必修课程、广州市地方课程为核心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书法等基础课程,每周23至25课时。
(2)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分为主题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活动拓展课程。主题拓展:通过德育主题教育、书香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科拓展: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开发了校本教材《仁・智》和《明德露华》。《仁・智》将山海文化与礼仪、美德、智慧教育相融合,内设“经典选诵、拓展阅读、学习指导、互动讨论、言行一致、活动天地”六个栏目,旨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仁”与“智”,提高道德与人文素养;《明德露华》涵盖了心理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观教育、人际交向教育等内容,内设“身边的事”等板块,传递山海精神,感悟山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探究课程
探究课程是将专题探究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宽学生的视野,目前正在实施的是“海洋科技”与“机器人”两项内容。在“海洋科技”方面,结合地方水乡特色与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合作,共同开发了船文化校本实践教材《巨轮启航》,通过介绍我国船舶的演变,共同展望未来船舶的发展。在“机器人”探究方面,以“创意机器人智能交通”设计制作为主,学生的作品在“第三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6.厚度:“养山之德,展海之智”的山海学生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融合山海文化,结合“尊重感恩、诚信明礼、责任梦想”三个阶段性主题,提出了“十二个一”成长计划,编制了《绽放仁智・幸福之花》成长手册,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领他们感悟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
在成长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倾力培养“养山之德,展海之智”的山海学子,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面对挫折,发扬学校“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精神,承载山之厚德,弘扬海之自强;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提升自我,拥有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展现自我,在人生舞台上尽情而自信地展现自己。
7.深度:“慧海育人,智慧课堂”的山海课堂
特色课堂应是具有哲学深度的课堂,我校在“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构建智慧课堂,我们追求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堂,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智慧课堂教育有两个核心。一是让教师拥有“教学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情境创设的智慧、激活潜能的智慧、语言艺术的智慧、角色转换的智慧、随机应变的智慧;二是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智慧”:自主、合作、探究。
智慧课堂教育有五大策略。第一,情感交融:教师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耐心倾听,与学生一起探讨,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第二,引导争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适当争辩,启发他们深入理解问题,碰出智慧火花。第三,设计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科学探究:智慧生成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合作体验的理念。第五,唤醒智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生成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融合。
8.广度:“仁智合一,幸福成长”的山海评价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我校的评价改革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及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实行的“仁智合一”山海评价,这一评价方式能体现评价的广度,着眼学生的成长,旨在培养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推出“山海之星”评选活动,分为明礼之星、友爱之星、智慧之星、好学之星、进步之星、自强之星、服务之星,每个“山海之星”的推选都有基本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日常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 高校实验室 智慧校园
1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人员队伍和结构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实验室建设的速度
政府部门或者学校投资方花费大量资金投入了实验室设备,大量的高精尖的设备也进入了高校实验室。比如我校在2013年开始建设实验室,专业的新增导致在校生的规模急剧扩大,专业结构划分越细,实验室的数量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实验人员只限于忙于计划内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导致一些设备资源严重闲置,设备利用率不高。在高校实验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少有外出培训提升的机会,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来提升自己,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科学研究等很少有C会来提升自己。就目前我校这种模式下实验人员存在学历偏低,职称偏低,缺乏一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1.2 实验室安全隐患多
随着实验室开课任务的增加,专职实验老师无法应对大量的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大量的学生没有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实验,有部分实验项目对实验室财产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的非正规操作,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使得仪器的损坏率故障率越来越高。
1.3 实验室管理水平落后
近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实验力度的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校企共建实验室经费、“211”工程建设经费、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等投入了巨资。实验设备规模在飞速发展,但是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制度,并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
2 智慧实验室
智慧实验室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在未来,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控制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物联、智能化的方式,将高校实验室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学习生活基础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达到智能自动化管理和监控,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创造一个绿色环保、低碳低耗、智能舒适的实验环境。同时,通过这些最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升级现有的校园网络设施,结合一卡通系统,以校园微信公众号和校园门户网站为平台入口,实现与智慧校园的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网络融合。
2.1 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实验室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建设,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为全面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实验室的智慧化已经成为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带来了诱人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教育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2 云技术与智慧实验室
云技术是一种虚拟化技术,云技术可以在一些计算机类实验室中发挥出很多优势。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也是智慧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实验平台面向全校,充分考虑多种技术的融合,以实现全校虚拟实验资源的整合。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以简便和无人干预的方式获取和释放资源。云平台建设是将实验室的资源虚拟化,使用云终端、云系统、云服务器、云存储。整合机房所有的IT资源,提高利用率;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由‘云’来提供,随时随地可以获取;降低硬件的采购;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一些正版的专业实验软件,由于版权等因素只能是一些实验室内部计算机可以使用,使得一些需要学习的人收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使用虚拟云技术,只要在一些终端设备登录云客户端,就可以为学生或者老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3 智慧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构架
物联网技术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由于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有限,智慧实验室的构建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智慧实验室的扩建接口。参考物连网的三层体系结构,本文构建了智慧实验的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3.1 基于RFID的实验室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基于RFID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打标,利用RFID技术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定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设备增删、查询、借用、维修、统计、定位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包括查询、领用、统计等。
3.2 基于ZigBee的智慧实验室的数据监测系统无线传感网络是当今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领域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系统由传感器节点、路由节点、中心节点和上位机监测平台组成。系统主要包括CPU、ZigBee模块、RFID模块、串口、传感器模块和门禁模块等。ZigBee终端节点负责实验室环境现场数据的采集,通过实验室监测系统实现实验室信息管理的智慧化,并对协调器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
3.3 实验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常规的视频监控仅能提供视频的捕获、存储、回放等功能,很难起到预警和报警作用。实验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摄像头,智能检测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智能监管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地图、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巡视系统、对讲呼叫系统、紧急报警系统,智能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应急预警、危险实验室预警、门窗预警、实验人员预警、用电预警、安全预警情况查询等功能 。
3.4 开放实验室预约系统
实验室教学通过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放式实验室有利于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科研兴趣,主学习,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师生通过网上预约实验。使验员开放实验室非常方便实验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开放实验室预约系统包括权限管理、预约管理、查询管理、门禁管理、审批管理等功能,预约管理主要是实现预约申请、预约审核、实验进度等,查询主要是查询实验室类别、实验项目、设备状况、预约状况等。这样实验室人员从传统的“看门人”变成技术管理人,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实验和进行科研,还能把实验室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
3.5 实验室智能水电管理系统
水电管理系统对于院校实现水电管理系统化、智能化、节约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水电智能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进行软件操作,利用软件控制实验室内的各个水电控制继电器,再由继电器控制水电的通道开关,进而实现由水电智能管理系统控制中心控制所有实验室内的电器开关和水阀开关。利用水电智能管理软件可以对校园内电器及水阀进行智能化管理,譬如: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给水、控制停水、控制给电、控制停电等,所有操作由系统完成。
3.6 实验教学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面向全院师生,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实验课程管理与实验项目管理。比如我校使用的北京邮电大学的虚拟实验系统平台,结合该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进行虚实结合,变成一套管理兼教学的综合实验信息系统。实验课教学是由教师对实验项目库进行管理, 通过实验教学流程管理, 从实验项目库中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构成各门实验课程 ,并由各课程教师负责网络课堂的管理。学生提交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课程, 使用设计实验方案管理模块 。在实验课开始前应用助教申请模块 ,筛选确定各实验课程的助教名单, 在实验课结束后,应用教学评估模块,对教学教师 、助教 、实验室工作人员 、实验课内容、硬件设施等各方面开展评估分析。平时可使用内容管理模块, 展示整个教学单位从教学到管理全方位的信息。
4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实验室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以往实验室粗放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的管理观念也得到改变,通过系统的实施,规范了实验教学管理,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维修及耗材资金的使用效益,系统中的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也为实验室开展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余成格,钱昌吉.关于高校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技术指标的思考术指标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77-180.
[2]徐剑坤.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中技术指标应该谁提供[J].科技资讯,2008(24):18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77-84.
[4]周洪波.云计算: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9-20.
[5]黄凯奇,陈晓棠,康运峰等.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5(06):1093-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