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嫁接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嫁接的方法

嫁接的方法范文1

一、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营养土的配制。选中上肥力土壤,经适量敌磺钠消毒后,按2∶1比例与腐熟的堆厩肥混合均匀,配制成肥力适中、结构疏松、吸热保湿性好的营养土,分装于营养钵内。

砧穗的培育。选择成活率高,抗旱耐涝,不死苗,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的优质砧木种子。做砧木的瓜类主要是瓠瓜,也可用南瓜、葫芦。种子经消毒催芽后,按每穴1粒播入苗床营养钵内,播期比常规播期提早5~10天。砧木苗刚出土时,于无毒苗床内播入消毒催芽的西瓜种子,当砧木第一片真叶全展,西瓜两子叶展平时,开始嫁接。

苗床土选择。要选择温光条件好,排水方便,土层深厚的菜园土。

瓠瓜播种。可按行距8厘米、株距5厘米定向播种,以便培育壮苗和嫁接。瓠瓜和西瓜均采用地膜矮拱棚覆盖育苗。

二、嫁接方法

1. 插接法。将砧木顶心摘除,用直径小于砧木胚轴直径的带尖竹签,从砧木顶心处正中向下插入0.5厘米深度,再将西瓜苗自子叶叶下0.5~1厘米胚轴处削成圆尖形,把竹签自砧木中拔出后立即将接穗(西瓜苗)插入、插紧,使接穗与砧木的子叶紧紧交叉呈“十”字形。注意接穗插入砧木时不要使胚轴裂开;砧木、接穗苗都必须是第一真叶展开期。此法优点是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不需固定物,接口高,病菌难侵染。嫁接后10天除去遮光物,秧苗接口即愈合转入正常生长,嫁接成活率可达75%~95%。

2. 靠(舌)接法。将砧木顶心摘除,在子叶下0.5~1厘米处用刀片自上而下割成40~45度角斜面,割去1/2茎粗,刀口约0.5厘米长;西瓜苗从子叶下1~1.5厘米处用刀片自下而上割成40~45度角斜面,割去2/3茎粗,刀口长0.5厘米。将两种苗的刀口对接,用适宜的夹子固定好。嫁接后10天,将接穗在靠近切口处切断,以后2~3天内的中午要注意遮光。

3. 切(劈)接法。在已剔除了顶心的砧木苗子叶下方0.5~1厘米处自上而下切成40度角斜面,长度0.5厘米,切深至胚轴1/2;在西瓜苗子叶下方0.5~1厘米处切成楔形,将砧木插入切口内,用夹子固定好。此法需在砧木和接穗都处于子叶展开到第一片真叶显露时进行,方法较易掌握,成活率较高,但速度较慢。

4. 抱靠接法。在砧木第三片真叶上方横切,随即自茎中部向下切1厘米左右长的缝;在西瓜苗在第二片真叶与第三片真叶之间的茎上用刀削去两侧表皮,切口长1厘米,把西瓜苗切口面嵌入砧木的切缝内,呈抱合状。此法要求砧木和接穗有较大苗龄,接穗嵌入砧木时用力要小,防止将砧木剪断。当接穗直径是砧木直径的1/2时采用此法最适宜。

5. 斜切接法。将长出3~4片真叶的砧木在第一片真叶的下方切成1厘米长斜面,接穗在子叶上方按与砧木不同的角度削成1厘米左右长的斜面,然后将两斜面对接固定。注意斜面要切得平滑,固定要牢固。

三、嫁接苗管理

1. 保持适宜的床温。适宜的床温是嫁接苗接口愈合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早春,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嫁接苗伤口的愈合缓慢,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苗床的保温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夜间不低于18℃,床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嫁接苗的成活。

2. 保持较高的湿度。较高的湿度可减少嫁接苗水分蒸发,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关键。采取靠接法的嫁接苗,应在移植后浇1次透水;采取其他嫁接法的嫁接苗,应在嫁接前3~4小时给砧木浇1次透水。嫁接后的苗床要适当遮阳、密闭。第三天以后进行适当通风,但仍要保持高湿条件。如果床内空气湿度过低,可采取弥雾法适量喷水补充。

3. 搞好遮光管理。遮光管理的目的是减弱苗床内的光照,减少热量来源,使苗床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从而减少嫁接苗的蒸腾失水和养分的消耗,促进接口愈合。遮光的方法是:嫁接后的2~3天内,在苗床上白天覆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3天后逐步增加光照时间,7天后接口部位愈合后不再遮光。靠接苗在切断接穗根部后的2~3天内,仍需继续进行遮光管理。

四、嫁接苗的大田管理

嫁接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红松;嫁接方法;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79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6702

1 引言

红松是我国较为珍贵的用材树种,木材轻软细致、纹理通直、抗压耐腐,常被用于建筑、桥梁以及家具中;其树皮的提取物能被用于栲胶;树干也能够采取松脂;种子更能够成为生产生活资料,既能够直接食用也可以榨油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因此,对红松进行嫁接培育果材是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对红松进行嫁接应该考虑接穗的采集、合理嫁接以及嫁接后的管理三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三种被广泛应用的嫁接方法以及技术要点。

2 红松的基本特征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 er zucc.),乔木,高达40 m,胸径达1 m。幼树树皮灰褐色,滑;大树树皮灰褐色或灰色,纵裂成不规则长方形的鳞状块片脱落,内皮红褐色;大树树干上部常分叉,枝展,树冠圆锥形。冬芽淡红褐色,长圆状卵形,微被树脂。球果呈圆锥状卵形,圆锥状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4 cm,径6~8 cm,熟后种鳞不张开或微张开;种鳞为菱形,上部渐窄,先端钝,向外反曲,鳞盾黄褐色或微带灰绿色,有皱纹,鳞脐不显著。种子大,呈倒卵状三角形,长1.2~1.6 cm,微偏,暗紫褐色或褐色,无翅。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红松喜光性强,对光照条件的适应幅度较大,在各生长发育阶段,耐荫能力也不一样,随着树龄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大。要求温和凉爽的气候条件。对大气湿度较敏感,湿润度在0.7以上生长较好,在0.5以下生长不良。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不宜过干、过湿的土壤及严寒气候。在温寒多雨,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pH值为5.5~6.5的山坡地带生长最好。

3 接穗的采集

3.1 采集的时间

接穗采集时间的选择能够影响红松嫁接的成活率,这取决于输液的流动以及母树的生长状态。接穗的采集应该在树液流动前进行,并且要选择生长状态良好以及结实度强的母树进行。时间最好在3月中旬到3月末之间,主要看当年的气候环境所影响的母树状态。一般情况,越接近3月末,红松嫁接的成活率越高。因此,为提高嫁接的成活率,接穗采集的时间应该在树液流动之前。

3.2 采集的方法

对母树进行采集树条时,应该注意采条的选取范围以及数量。选择母树树冠中上方接近外部的枝条更能够提高红松嫁接的成活率。母树的枝条应该是结实能力较强、生长1年以上并且有8 mm左右的粗度。选择的具体范围在树干的第二、三蓬,枝条带有2~3轮侧枝。采集接穗应该遵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护母树,枝条的采取数量不要超过20枝,使将来嫁接红松时仍旧可以选择该母树的枝条。

3.3 接穗的储存

储存的是否合理能够影响接穗的质量,进而决定了红松嫁接的成活率。因此,应该在前一年的秋季挖好储存接穗的冰窖,大小根据储存接穗的数量进行选择。在储存接穗时,应在地窖的低端放置50 cm的冰块,然后放入接穗,最后封严窖口。需要注意的是,窖内温度控制在-6 ℃左右。

3.4 接穗的使用

在对红松嫁接的前一天,取出地窖储存的枝条,然后进行仔细的挑选,最好是没有受到损坏的、顶芽饱满的接穗,从而提高红松嫁接的质量。

4 合理嫁接

4.1 嫁接时间

输液流动的旺盛期是红松嫁接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说,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枝条的高速生长期,最宜进行红松嫁接。其原因在于,此期间的气候条件适合新生枝条的发育,因此红松的嫁接成活率会大大提高。完成嫁接后(一般3个月左右),就可以将包扎物解除,并且修剪砧木的所有侧枝顶尖。如果嫁接苗的愈合程度达不到解除包扎物的标准,需要对嫁接苗进行重新包扎或者延缓解除时间。在嫁接后的7至8年后,大部分的红松就已经很结实了,随着年限的增加,红松的结实度也会随之提高。

4.2 嫁接方法

4.2.1 髓心形成层贴接法

选配接穗和砧木:从窖藏的枝条上剪取有顶芽,接穗的粗度为砧木嫁接部位粗度的2/3左右,砧木的嫁接部位在1年生的主枝上。

接穗的处理:保留靠近接穗顶芽的8~10束针叶,其余针叶摘掉。摘叶时,沿着针叶生长的方向摘,否则,接穗的表皮易撕掉。然后用双面刀片从保留针叶着生部位以下约0.5 cm处斜切,刀片与接穗上端约呈60°角,切入的深度为接穗直径的一半,而后扭转刀片,沿髓心纵向切开。

结合与绑扎:将削完的接穗切口与砧木切口左右对正,砧木切口的上下略长于接穗切口,使接穗与砧木靠紧,用塑料条从下切口以下约0.5 cm处开始进行螺旋式绑扎,一直缠到接穗针叶着生部位,在加缠两圈,作一橹扣。

嫁接苗管理:在3个月后,在进行解除包扎物,并且对砧木进行修剪。

4.2.2 劈接法

选配接穗和砧木:把1年生接穗嫁接到砧木1、2年生的主枝上,接穗长5~6 cm,粗度等于砧木嫁接部位的粗度。

接穗的处理:接穗上保留针叶的数量、部位,摘叶方法同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把接穗下端削成双面楔形,斜面长2 cm左右。

砧木的处理:从砧木嫁接部位剪去主枝,用芽接刀通过髓心中央切开,切口略长于接穗的斜面。

绑扎涂接腊:把削完的接穗轻轻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与砧木两边的形成层对齐,如果接穗比砧木略细,可使一边形成层对齐,后用塑料条绑扎,并涂接腊保湿。

4.2.3 芽接法

选接穗与砧木主枝顶端粗度相等,芽下2 cm处剪下,去掉所有针叶,用单面刀片,从芽的基部开始削成双面楔形。把砧木顶芽平头切下,从中间劈开,切口略长于接穗切口,把接穗插入,两边对齐,然后用塑料条绑扎。

上述三种方法以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效果最好,劈接法和芽接法也各有千秋,但嫁接成活率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选择砧木

砧木的合理选择会影响红松嫁接的效果,因此,在红松嫁接前应该了解砧木的基本情况,选择符合嫁接要求的接穗。从地窖中取出接穗后,应该对储藏后的接穗进行修剪,选择叶完整饱满、没有被人为或自然原因破坏的接穗,然后剪取8~10 cm的长度。在上山嫁接的过程中,应该对接穗进行保护,可以于盛装接穗的桶里放置冰块,以防接穗发生脱水或者风干的现象。可以直接在造林地嫁接,选择4~5年的造林地苗作为砧木,或者选择生长在苗圃地3~4年的地苗。

5 嫁接后的管理

红松嫁接成活后的3个月左右,根据砧木与接穗的愈合效果,进行绑扎的解除,并且需要减除砧木侧枝的顶芽。其原因在于砧木侧枝会影响到接穗主枝的发育,因此需要定期对侧枝进行修剪。每年春天,新枝处于高速生长期,可以对侧枝顶芽进行剪除,从而促进接穗主枝的快速生长。

参考文献:

[1]魏庆莒.苗木营养繁殖技术嫁接育苗(上)第九讲嫁接育苗(上)[J].新疆林业,1988(6):27~31.

[2]梁学顺,王继志,张传俊,等.吉林省林木良种管理决策支持系统(TSMDSS)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94(2):1~9,29.

[3]孙海丽,赵智勇,李秀菊.对植物远缘嫁接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9~13.

[4]谢虎风,张浩然,李瑞兰,等.异砧嫁接红松培育速生用材林[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4):63~69.

[5]张庆武.油松嫁接红松关键技术在朝阳市油松低产林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28~30.

嫁接的方法范文3

1、桃树种植可分为春种和秋种,其中春种一般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这样有利于缓苗,又不会对幼苗根系造成冻害;而秋种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有利于春季提前萌芽。而最佳的嫁接时间时在春季三月中旬,其次时秋季九月中上旬,过早以产生流胶,而过晚成活率低。而在生产中更多的农户喜欢在春夏两季嫁接,春季一般在2-4月之间,而夏季在5-8月之间,成活率都比较高。

2、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茎杆粗壮到0.5厘米以上的毛桃苗,它具有生长快的特性,在嫁接后极快的生长。而接穗要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优良品种的桃树上的新生枝条,要求枝条表苗光滑细嫩、生长强健、无病虫害、花芽饱满、茎粗一致的。这样在嫁接时有利于形成层的结合,提高成活率。

3、准备好嫁接工具,塑料包扎条、刀具等,在生产上嫁接的方法比较多,常用的是芽接法。在砧木上选取一个芽眼,用刀在其上下1厘米处环剥一次,深度直达木质部,再将树皮和芽眼一起剥下。再在接穗上用同样的方法割一个一样大小的芽苞,将其对齐按入剥下的芽苞地方,紧密贴合,再用塑料包扎条扎好牢固好。

4、在嫁接后要每隔7-10天检查一次,及时的抹除砧木山的芽眼,以便营养集中,使得接芽生长旺盛。另外待嫁接部位的伤口愈合后,即可将塑料包扎条去除,以免溢伤,在嫁接成活后,植株生长旺盛,需肥量大,要及时施肥,以氮肥为主,即可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快速。

(来源:文章屋网 )

嫁接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嫁接;番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

番茄是阜新市设施栽培的主栽蔬菜之一,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因连作导致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效益。番茄嫁接具有植株长势好、光合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1];番茄嫁接栽培果实生长良好,单果质量增加,采果期延长,产量明显增加,外观品质和风味得到改善,并且土传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发病时间推迟,且对非土传病害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2]。但本地区番茄栽培采用嫁接的还较少,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常用的2种嫁接方法劈接和贴接(斜切接),探讨2种嫁接方法对番茄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阜新地区番茄嫁接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番茄接穗品种为中加303(抚顺市北方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番茄砧木品种为果砧一号番茄(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辽宁省阜新市国家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内进行。6月30日同时播种接穗和砧木,7月24日嫁接,采用劈接和贴接,8月6日定植于温室,试验地为番茄重茬且青枯病发生较重地块。试验共设3个处理:劈接、贴接及自根苗栽培,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周边设保护行,以番茄中加303自根苗为对照。小区面积6.5 m2,每个小区种植22株,株距45 cm,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高畦地膜覆盖栽培,设滴灌管,吊蔓栽培。其他管理同常规。

1.3 调查与测定项目

①嫁接成活率调查 嫁接8 d后调查各处理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率(%)=(成活苗数/嫁接苗数)×100%。

②光合特性测定 11月27日取叶龄、叶位一致的各处理叶片,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生理特性。

③农艺性状调查 株高、茎粗统一在第一穗果坐住时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粗,测定部位统一在第9~10节处。

④抗病性调查 在采收中期对青枯病发病率进行调查。

⑤小区测产 果实成熟后,分批采收,记载各小区结果数、平均单果质量,测定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2种嫁接方法成活率和嫁接速率的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2种嫁接方法幼苗的成活率均较高,为贴接(97.7%)>劈接(94.3%);从嫁接速率来看,贴接的嫁接速率为106株·h-1·人-1,明显高于劈接(88株·h-1·人-1),影响嫁接速率的主要原因是2种嫁接方法切口不同,贴接切口简单,所以嫁接速率快,劈接对切口要求比较高,故速度较慢。

2.2 番茄不同处理光合特性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种嫁接方法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高于自根苗,表明嫁接苗比自根苗有较强的同化能力。其中,贴接和劈接后叶片的光合速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27.19%和19.16%,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2.3 番茄不同处理农艺性状及抗病性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番茄嫁接后在株高、茎粗上比对照自根栽培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株高和茎粗是生长势的重要指标,贴接后株高72.3 cm,显著高于劈接(67.6 cm),贴接和劈接后茎粗差异不明显。在抗青枯病方面,嫁接后青枯病发病率为0,而自根栽培青枯病发病率为16.67%,说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具有明显的抗性。

2.4 番茄不同处理产量比较

从表3可知,贴接和劈接后番茄单果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但两者差异不明显,贴接后单果质量最大,为236.6 g。贴接和劈接小区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且贴接后产量显著高于劈接,小区均产最高的是贴接,达78.3 kg,比对照增产39.32%,劈接后小区平均产量达69.5 kg,比对照增产23.67%。

3 结论与讨论

之前做过番茄靠接试验,由于较贴接与劈接费工、费时,且容易感染土传病害,生产上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在本试验中只比较了贴接和劈接2种生产上常用的嫁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嫁接栽培后植株长势和抗青枯病能力明显增强,单果质量和产量显著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显著提高。比较2种嫁接方法,番茄采用贴接法嫁接,其成活率、嫁接速率、叶片光合速率、生长势和产量方面均优于劈接法,建议在阜新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嫁接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薄皮甜瓜;楔接;嫁接技术

目前薄皮甜瓜是设施蔬菜主要栽培种类之一,阜新地处辽西北,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温室薄皮甜瓜栽培容易,早熟,且品质优良等特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阜新地区种植面积已有2 000 hm2以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大和连年重茬栽培,土传病害加剧,尤其是枯萎病,如不采用嫁接,发病率达30%~50%,减产四成以上。对于连作区,目前嫁接方法是控制枯萎病的发生的重要措施,主要采用靠接方法,其优点是农民易于掌握,但其砧木、接穗均要二次移苗装钵,费工费时,成本高,又易在嫁接时出现二次感染,还需后期断根,且成活率较低(80%左右)。近几年,针对上述问题,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试图通过插接等方法嫁接,插接对黄瓜非常适宜,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且砧木和接穗粗度相当,愈合快且好,但薄皮甜瓜则砧木和接穗粗度不好控制,愈合不好,温湿度管理难于掌握,成活率较低,又容易出现假活现象,为此我们采用新的嫁接方法――楔接法。楔接嫁接法,在砧木子叶下0.5 cm处,斜向30°切至胚轴中线,接穗在瓜的胚轴0.5~

1 cm处向下切成30°的单面楔形,切面长0.5 cm左右,将接穗插入胚轴的切口,用嫁接夹固定,砧木、接穗播期同靠接。此法可解决以上问题,并提高嫁接效率,种苗质量高,后期生长速度较快,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简捷方法,楔贴接基本同靠接,只不过接穗在嫁接时削去接口以下的胚轴,现将几种嫁接方法对薄皮甜瓜生长的影响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阜新市高新园区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的日光温室中进行。2012年12月30日播种永甜十一(永甜研究所提供)于地热育苗床中,分别于2013年1月4日和 7日播种砧木圣砧一号于营养钵中,试验设插接、靠接、楔接、楔贴接4种处理。1月17日分别采用4种方法嫁接,每处理各300株,嫁接后置于育苗畦中,白天保持25~30℃,夜间18℃,2月5日田间定植,小区面积6.5 m2,2行区,每小区40株,随机排列,3次重复,株距30 cm,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四周设保护行,随整地667.5 m2施入充分腐熟农家肥

3 000 kg、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15 kg,膜下暗灌,每667 m2保苗4 000株。其他同常规嫁接管理。

1.2 调查项目

嫁接后,经过15 d的嫁接管理,成活情况基本稳定,对成活率进行统计,记录定植时的苗叶片数;从定植后7 d开始,每5 d 1次,即分别于2月12日、17日、22日、27日,3月4日、9日调查叶片数、叶片大小、茎粗、株高,每次取10株;开花期以本处理80%开花日为准;产量以果实完全成熟时依次采收并测其产量,光合指标以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果实采收中期晴朗日期10:00时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嫁接成活率比较

嫁接后,经过15 d的嫁接管理,成活情况基本稳定,基本达到嫁接苗成苗期。

由表1可以看出,成活率最高的是楔接法,为90.0%,比插接高19.4个百分点,比目前普遍应用的靠接高7.7个百分点;楔贴接最低仅为59.1%,可能由于下部胚轴被切断,致水分散失,不能向接穗提供水分用于愈合,影响成活率;插接法虽然成活率稍高,但假活现象严重,愈合不好,定植后仍有部分苗陆续死亡,影响栽培管理和整体产量。从定植时的叶片数看,楔接法和靠接法愈合好,生长发育也较其他两种方法快。

2.2 植物学性状比较

从定植后7 d开始,每5~6 d对叶片数、叶片大小(长×宽)、茎粗、株高进行调查,3月9日对叶片数、叶片大小、茎粗、株高的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靠接叶片数最多,其次为楔接,插接最少,从4个处理看,在叶片数、叶片大小、株高、开花期方面,楔接法仅次于普遍应用的靠接法,显著优于其他方法,但茎粗却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原由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产量比较

产量测定累计结果如表3,每667 m2产量最高的是楔接法,为3 540.4 kg,比CK1增产5.82%,比CK2增产0.87%,说明楔接法有增产作用。

2.4 对嫁接初期工效的影响

每工日按8 h计,每工日价格按80元计。由表4可知,每株嫁接苗(不计成活情况)的成本以插接方法的最低,合每株用工成本0.086 7元,其次为楔接,每株用工成本0.010 0元,二者相差不明显,靠接最高,每株用工成本0.232 5元。可见,楔接法嫁接苗嫁接用工成本较低。

2.5 嫁接苗各项成本分析

冬季生产,一般采用吊蔓密植栽培,667 m2保苗4 000株。由表5可知,每667 m2嫁接苗总成本插接和楔接相近,与目前普遍应用的靠接相差很多,相差在700元以上,也就是说,楔接法每667 m2的成本比靠接法降低700元,尤其是对于优良的薄皮甜瓜品种,种子价格昂贵,价格高的每粒达

0.16元,嫁接成活率低,成本则骤增。综合来看,楔接显著优于其他2种嫁接方法,尤其是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靠接方法,而且其嫁接程序和嫁接手法相近,更易掌握和推广,生产实践中对砧木接穗的大小选择不严格,应用简捷方便。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楔接在成活率方面明显好于靠接和插接,并且在前期(坐瓜前)对茎粗、叶面积有较强的促进生长作用。实际操作中,省工省时省成本,且效果较好。对病害尤其是抗枯萎病效果有待进一步测定,嫁接机制及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别之龙.国际蔬菜嫁接新趋势与我国蔬菜嫁接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蔬菜,2012(11):1-4.

[2] 徐胜利,李新民,陈小青,等.厚皮甜瓜嫁接育苗栽培的防病增产效果[J].中国蔬菜,2000(4):16-18.

[3] 吕庆江.薄皮甜瓜侧蔓换头(贴接)嫁接技术[J].栽培与植保,2009(2):36-37.

[4] 李振卓,祁佐宽,邓守哲.不同嫁接方法对薄皮甜瓜生长速度成活率及抗冷性作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9(4):61-65.

嫁接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钢结构;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1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1.1.1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1.1.2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1.1.3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1.1.4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它柱列负荷。

1.1.5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1.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1.2.1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

1.2.2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

1.2.3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

1.2.4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

1.2.5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

1.2.6施加预应力。

1.3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1.3.1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

1.3.2加设预应力拉杆。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加固方法。经鉴定需要加固的钢结构,根据损害范围一般分为局部加固和全面加固。局部加固是对某承载能力不足的杆件或连接节点处进行加固,有增加杆件截面法、减小杆件自由长度法和连接节点加固法。全面加固是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有不改变结构静力计算图形加固法和改变结构静力计算图形加固法两类。增加或加强支承体系,也是对结构体系加固的有效方法。增加原有构件截面的加固方法是最费料最费工的方法(但往往是可行的方法);改变计算简图的方法最有效且多种多样,其费用也大大下降。

5.步骤/方法

5.1确定加固方案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5.1.1原有结构的竣工图(包括更改图)及验收记录。

5.1.2原有钢材材质报告复印件或现场材质检验报告。

5.1.3原有结构构件制作、安装验收记录。

5.1.4原有结构设计计算书。

5.1.5结构或构件破损情况检查报告。

5.1.6现有实际荷载和加固后新增加荷载的数据。

5.2钢结构损害的主要因素及加固技术措施

5.2.1钢结构损害的主要因素有:(1)由荷载变化,超期服役,规范和规程改变导致结构承载力不足;(2)构件由于各种意外产生变形、扭曲、伤残、凹陷等,致使构件截面削弱,杆件翘曲,连接开裂等;(3)温差作用下引起构件或连接变形、开裂和翘曲;(4)由于化学物质的侵蚀而产生腐蚀以及电化学腐蚀致使钢结构构件截面削弱;(5)其它包括设计、生产、施工中的失误及服役期中的违规使用和操作等。

5.2.2钢结构的加固技术措施主要有三种:(1)截面补强法:在局部或沿构件全长以钢材补强,连成整体使之共同受力;(2)改变计算简图:增设附加支承,调整荷载分布情况,降低内力水平,对超静定结构支座进行强迫位移,降低应力峰值;(3)预应力拉索法:利用高强拉索加固结构薄弱环节或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刚度和稳度。

5.3预应力加固钢结构技术

5.3.1传统的钢结构加固存在的问题:焊接加固时,高温作用使焊接部位的组织及性能劣化;而且焊缝必然存在缺陷,会产生新的裂纹;焊接结构内部存在残余应力,与其他作用结合可能导致开裂。焊接使结构形成连续的整体,裂缝一旦失稳扩展,就有可能一断到底,引发重大事故。

采用螺栓连接需要在损伤部位附近的母材上开孔,削弱了截面,形成新的应力集中区;普通螺栓在动载作用下易松动,高强螺栓易发生应力松弛现象,降低了结构的修补效果。粘钢加固技术是在钢结构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依靠结构胶使之粘结成整体共同工作,以提高结构承载力。这些加固方法共同的缺点是使结构重量增加很多,钢板不易制作成各种复杂形状,运输和安装也不方便,且钢板易锈蚀,影响粘结强度,维护费用高。

5.3.2粘贴加固钢结构的特点:粘贴加固钢结构是利用粘结剂将粘贴到钢结构损伤部位的表面,使一部分荷载通过粘结层传递到上,降低了结构损伤部位的应力。粘贴加固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1)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加固后基本不增加原结构的自重和原构件的尺寸;(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3)柔性的复合材料对于任意封闭结构和形状复杂的被加固结构表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密封性好,减少了渗漏甚至腐蚀的隐患;(4)简便易行、成本低、效率高,在狭小空间亦可施工,特别适合现场修复;(5)施工过程中无明火,适用于各种特殊环境。

5.3.3预应力加固的优点:(1)加固工作可在不卸载、不停产的条件下进行;(2)施加预应力可直接减小变形,迅速消除超逾应力和内力峰值;(3)与非预应力方式相比,可消除应力滞后现象,充分利用的高强特性,提高加固效率。(4)结合可靠锚固,可降低粘结界面的剥离应力,避免整体剥落,提高加固的可靠性;(5)降低加固费用和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