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多媒体;研究运用

在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中,主要以传统的简易玩具、小人书为主要教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网络等逐渐普及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信息技术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形象、鲜活的特点给幼儿带来生动形象的体验,增强了感染力,诱发了幼儿学习的动机,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艺术渲染力,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出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悦耳的音乐,模拟真实场景,创设学习情境。丰富视听内容。为幼儿艺术欣赏、艺术学习、艺术创作搭建了舞台。信息技术媒体视听震撼。画面逼真,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可以顺利让幼儿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为幼儿进一步学习和欣赏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有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播放儿童歌曲的时候,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了FLASH动画,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和听觉的感染力。这一模式也可以应用到具体的课件制作中,在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幼儿都会随着多媒体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

二、信息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帮助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以往的幼儿教学中,为了突出科学实践的重要性,通常会开展一些课外观察活动,但这并不会很直观,学生难以形成具体的印象。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要求。例如,在观察一朵花如何开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下载或自己制作可见,让一朵花从花蕾开始逐渐的开放,整个过程形象地展开;科学观察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不仅情境再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各种生物的繁衍历程,更好的体验到生命的本源。相比于传统的挂图形式,信息技术所展现的过程性更加明显,也便于开展很多原理的探讨。例如,针对云和雨的关系探讨,在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雨的形成知识制作成动画片,逼真的画面,加上有趣的动画,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幼儿十分感兴趣,还能从了解雨滴的形成原理。

三、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封闭,教学过程呆板,教学手段单调,要么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要么看图问答,或借助图片、录音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机械呆板,也缺乏生动性,很多情况下都是直白的叙述,如果在幼儿面前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是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借助形象生动、鲜明动听的多媒体进行语言训练,为幼儿创设想说、愿意说、越说越爱说的练说环境,既有利于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又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借助画面引导幼儿进行表达,与其说是和教师的互动,不如说是和动画的互动。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媒体呈现色彩鲜明、声情并茂的视频画面,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真实再现活动场景,为幼儿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是幼儿获得丰富体验的最有效的载体。例如,教学诗歌《小青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画面创设情景:在池塘的荷叶上,蹲着一只小青蛙,通过可爱的卡通表情,配合优美动听的儿歌,把幼儿带入一个近似于真实的意境中,大屏幕播放中感受作品的美。

四、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2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最基本的认知,能够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形成积极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是凭借直观感受来对事物进行理解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以及夸张的造型来增强对音乐的体会,会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首先就是通过网络来进行音乐的筛选,选择那些积极向上、欢快明朗的音乐,要符合幼儿园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看学生喜欢什么音乐,然后下载这些音乐的音频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配合画面来进行学习,通过画面快速理解音乐的内容。

比如幼儿园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片,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西游记》、《哆啦A梦》等这些动画片都受到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音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动画片作为引导,放映主题曲或者片尾曲,学生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自己看动画片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表现的很积极。这些动画片主题曲音乐往往比较简单易懂,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可以边给学生放映动画边教学生唱歌,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过程。在比如在母亲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歌颂妈妈的歌,像《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我爱妈妈的眼睛》、《妈妈的怀抱》等一系列的歌曲,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会联系到妈妈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场景,都是怀着感情来对这些歌曲进行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信息技术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结合,能够给整个教学过程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每次上音乐课之前,教师都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舒缓、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到音乐世界中,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可以对学生的听觉进行预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制作与欣赏学习音乐相匹配的动画,对整个教学氛围进行感染。

比如教师让学生对《小青蛙》这首音乐进行欣赏,教师在对课堂氛围进行营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课件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把握,在动画中小青蛙蹦蹦跳跳尽情舞蹈,时而停在荷叶上,时而跳入水中,这些画面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然后在进行歌曲的学习的时候,就会在头脑中呈现出一种活泼的小青蛙的形象,小青蛙坚强勇敢、不怕风暴,在又唱又跳中将喜悦传到了四面八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又得到了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再比如在学习《小鼓手》这首歌曲的时候,在学习过程,在多媒体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鼓的形象,老师操作键盘就会敲动鼓,学生就会感到很神奇,然后跟着的教师的教学,唱到“小鸟跳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的时候,就会在屏幕上出现几朵笑脸花朵,学生就咯咯笑起来,教学氛围变得非常轻松活泼。

三、丰富教学的形式

幼儿园教学过程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就是将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来开展音乐教学,学生对节日往往充满着期待,而教师再将欢快的音乐引入进来的时候,学生往往表现的很兴奋,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而此时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幼儿园学生在学习一些音乐舞蹈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尤其是人比较多的时候,舞蹈的教学过程就难以有效开展下去。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学校里面安装一些电子屏幕,然后将舞蹈通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大屏幕上,关注屏幕中的动作,然后就会仔细聆听音乐,学生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比如快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教师让幼儿园的学生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这首歌十分经典,也有许多的配套舞蹈,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舞蹈边学习这首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发现,一些以前喜欢在音乐课上打打闹闹的学生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屏幕上,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好。再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春天》这首歌曲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就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先朗读再示范演唱的做法,而是通过多媒体图片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美景,在图片的不断变换中,幼儿园小朋友都被这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学生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的开心的笑容,不禁发出“春天真美啊”的感叹,然后教师教学生演唱这首歌,并且做相应的动作,在唱到“地上长出小青草”的时候,幼儿就开始做着动作像小青草一样从地上长出来。总之,这种将音乐、动作以及画面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学生通过图、文、声融于一体的教学形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是反复演唱、反复朗读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融合,促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增强。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其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将音乐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乐感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宇蓉.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2)

[2]叶圣军.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研究.黑河学刊,2010(3)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3

一、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助推器。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语言活动中常常兴趣很浓但又很快失去。因此,维持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课件具备了色彩鲜艳、新颖多变、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的特点,教学中教师把教育内容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并录制成配乐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能唤起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美丽的大海》,为了让幼儿领略“大海是一个奇妙的世间”,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好奇、神往之情,也便于熟悉、记忆儿歌,一开始便向他们展示了美丽的大海。于是,那蓝蓝的海水,海鸥在飞,海浪在沙滩上“跑”,小飞鱼飞得高高的,鲸鱼在喷水,星星鱼在一闪一闪,海葵花正在开放……再加上好听的音乐,悦耳的朗诵,这一切俨然把孩子们带入了那美丽无比的大海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多媒体技术呈现出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这些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突破活动重难点

3―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运用录像或FLASH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些难以看到的或者是微观的现象,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本质属性,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做到化难为易,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如大班词汇学习“井井有条”,这个词语对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井井有条的意思有两种含义:1、物品整齐而又有条有理。2、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可孩子们理解为就是“物品摆放的很整齐”,有的幼儿说:教室里的桌子排放的井井有条;有的说小朋友排队排的井井有条,幼儿只片面的了解了词汇的意思,教师怎么解释也不见效。问题出来哪呢?原来井井有条这个词汇表示的是一个动态的词汇,这些动态的词汇光靠教师讲、幼儿听的形式是不能使幼儿掌握的。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使得幼儿对词汇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给幼儿放映幼儿有序洗手的录像,让幼儿知道。井井有条的洗手就是: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把手冲湿---打香皂---搓手---打开水龙头把香皂泡冲掉---关上水龙头---擦手。给幼儿放映排队的录像,让幼儿看到一个动态的过程;给幼儿看喝水的过程:先拿水杯---再打开水龙头---两只小手端水杯到指定位置喝水。每一个小朋友都按照这个顺序做事,安安静静,不打闹,专心的做事情,让别人一看觉得大二班小朋友喝水特别有秩序,这样就叫做井井有条。幼儿通过录像清楚的看到这一过程,从而轻松理解了词汇。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的学习。

三、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大班进行诗歌《家》的教学中,幼儿的理解和仿编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打不开思路。这时,我们出示了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有关动物习性的动感课件,将诗歌中的小动物和家的情境再现,帮助幼儿理解小动物和家的情境再现,帮助幼儿理解小动物和家的紧密关系以及深厚感情,并提供一些幼儿熟悉的创编素材:小熊猫、小蜜蜂、小蚂蚁、小象等生活片段,以此来扩充教材内容,加大幼儿信息量的获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定格,设置疑问,如:月亮、太阳、星星的家在哪里?青蛙的家在哪里?小马的家在哪里?顿时,幼儿的创造欲望激发出来了,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创作仿编的诗歌非常丰富、有趣,如“金色的沙滩是贝壳的家,黑黑的泥土是蚯蚓的家,长长的火车是旅客的家,美丽的樟树是我们的家”等。

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4

案例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引导幼儿学习8的分合”。活动过程的设计是这样的:以“复习7的分合”引入,然后为每个幼儿提供8个双色圆片(一面为红色,一面为绿色),让幼儿玩“撒圆片”的游戏,要求把撒出的结果(几个为红色,几个为绿色)写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录一次,重复的结果不记录。操作完成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出“8有7种分法”,并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记录单上分合式中数字递增、递减的规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操作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情况:刚开始,有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撒圆片作记录,但是撒过一两次后,大部分幼儿已不再玩这个游戏。有的改为自己逐个翻圆片,翻一次记录一次,有的索性撇开圆片,开始扳手指头推算,有的甚至直接在记录单上写出了另外几种分法。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活动结束后,笔者对68位在现场观摩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65位教师(占被调查者的95.6%)都赞同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数的分合,60位教师(占被调查者的88.2%)曾在从5开始(有的甚至从2开始)到10的分合教学中都采用了类似方法。即5的分合是这么教的,6、7、8、9、10的分合也是这么教的,只不过可能会换个不同的情景或操作材料。但是也有53位教师(占被调查者的77.9%)反映:“数的分合”教学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刚开始幼儿还能投入地进行操作,但后来由于同样的操作要求出现在多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便不再感兴趣了。

当然,从教学现场和活动后的调查中,我们能欣喜地看到,绝大部分教师已不再要求幼儿机械记忆数的各种分合式,开始关注幼儿自主操作的学习过程了。这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已发生重大转变。但问题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还基本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只会不断套用一种教学形式,不知道幼儿学习数的分合的特点与路径,不知道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数的分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所做的是在原有水平上重复操作,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虽然在理念层面教师们已普遍认同教学要基于幼儿的现有水平,要“以学定教”,但在实践层面,具体到“数的分合”教学,很多教师还是未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实质,对幼儿的学习路径并不了解,仍然强调结果(有几种分法、分别是什么),而没有看到帮助幼儿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价值。

那么,幼儿到底是怎么学习“数的分合”的呢?虽然幼儿在数学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某一年龄段幼儿对“数的分合”的理解、掌握过程有严格的心理发展顺序,基本上都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走过相同的学习路径。

第一阶段:积累“量的分合”经验

在理解“数的分合”之前,幼儿需要积累大量的相关经验。尽管中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都有过分东西的经验,但刚开始他们并不真正理解“数的分合”的意义,并不知道数是一个可分可合的集合。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从上述“数的分合”教学案例中看,幼儿的学习远没有达到抽象的水平。“智力始于动作”,幼儿对“数的分合”的理解也是从动作水平的摆弄开始的,幼儿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只有基于动作水平上的“量(实物)的分合”经验。幼儿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体验一个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量。理解这一点,是幼儿学习“数的分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美国著名幼儿数学教育专家金斯伯格曾指出,一开始耍鼓励幼儿运用非正式的方法(如数数)去探索和解决数的分合问题,尽量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解释当前的问题。生活中一些“量的分合”方面的游戏,可以作为幼儿原有经验和正式的“数的分合”学习之间的桥梁。如游戏“谁的糖果多”(方法是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糖果去匹配放在果盘格子中的糖果,数一数合起来等于指定的数量,便可取出)就是幼儿喜欢的、有利于积累经验的游戏。案例中的“撒圆片”也是很好的帮助幼儿积累前期经验的数学游戏:“分合”不是幼儿有意识操作验证的结果,而是在“撒”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幼儿只需通过数数即可感受到不同的分法。这些游戏在中班末期就可以让幼儿玩了,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量的分合。

幼儿进入大班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大量操作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从5开始学习数的分合。一方面,因为5是单数,不能平均分成两份,有助于打破幼儿固有的均分观念:另一方面,对大班幼儿来说,5的数量是能够目测的,一般不会出现计数上的困难。在具体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25个相同的实物,让幼儿每次取5个实物,并将其分成两份,想想可以怎么分,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在幼儿基本掌握了5的分合后,再让幼儿运用5的分合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去探索学习2~4的数的分合。

只有在参与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通过操作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并经常与他人交流、讨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分合概念。

第二阶段:从“量的分合”

皮亚杰在强调动作对幼儿思维发生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对动作进行抽象概括的必要性。因为数理逻辑知识是从人们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中抽象出来的。如前所述“智力始于动作”,但动作本身不是获得数理逻辑知识的充分条件。要让幼儿掌握数理逻辑知识,教师必须保证幼儿在对物体施予动作的同时还会对动作本身进行反思和抽象。通过第一阶段的经验积累,幼儿虽然能够理解量(实物)的不同分法,但要让他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也有这些分法就难了。刚开始接触“数的分合”活动时,幼儿并不理解分5个苹果和分5个梨子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教师需要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除了分苹果外,还可以分梨、分香蕉、分橘子……再至分豆子、分玩具、分勺子等,让幼儿发现虽然具体分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是将5个东西分成两份。只有在操作诸多“量的分合”的基础上,幼儿才能逐步抽象出“数的分合”这一知识,而不是停留于具体“分东西”的行为上。

第三阶段:领会数的分合关系

幼儿在积累大量操作经验的过程中,会发现两个以上的东西有多种不同的分法,逐步学会有序分合,从而穷尽所有的分法。也即知道每个数有几种分法,继而发现数的分合中存在的规律。

如果在教学中,幼儿已通过操作学习积累了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那么,从学习6的分合开始,教师就应进一步引导幼儿进入对“数的分合规律”的学习,帮助幼儿归纳出已有的分合经验,并进一步解决下列问题:从2到5,怎样对每个数进行有序的分合?每个数的分法有几种,和它自身比有什么规律?2至5的分法的递增规律是什么?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幼儿就可以借助它们自主学习6至10的数的分合,而无需教师再一个数一个数手把手地教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少数幼儿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个别需求,继续帮助他们掌握6-10的数的分合。

第四阶段:掌握数的分合关系

只有基于以上各阶段的学习,幼儿才能逐步理解分合中“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例如,2和5合起来是7,7包含了这两个部分数),以及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例如,从1和6变到2和5,左边多1、右边少1,合起来还是7个)和互换关系(例如,3和4、4和3都是7的分法,两个部分数相同但位置互换)。皮亚杰指出,对儿童来说,“包含关系”的掌握是一个难点,因为儿童一注意部分就会忘了整体。同时,幼儿在理解“数的分合”中隐含的互补关系、互换关系时也有很大困难。而这些关系恰恰是幼儿能否真正理解“数的分合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体验分合有序性的同时,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帮助他们去发现:一个部分数增加几个,另一个部分数就会减少几个;有相像的分合式(两组部分数相同,总数相同,但部分数位置可互换),并从其中一个分合式推断出另一个分合式。应该强调的是,在“数的分合”教学中,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上述三种逻辑关系,至于幼儿是否会说“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就是这个数”,则不是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第五阶段:用推理的方法学习分合

幼儿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推断出更多的“数的分合”规律。或通过掌握一些数学的基本规律来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互补、互换等规律。推理方法的掌握,不仅可以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可以促使幼儿运用更有效的思维方法,避免死记硬背。金斯伯格认为,在“数的分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儿童运用多种有意义的方式,如数数、扳手指、推理、游戏等,来加强对数的分合的理解。在“10的分合”的教学中,如果幼儿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分合的三种逻辑关系,就完全可以让他们运用推理的方法直接写出10的9个分合式。从本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部分幼儿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当然,我们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采取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如借助分实物来直接感知,将操作与推理结合起来,等等。

弄清了幼儿“数的分合”的学习路径,我们再回到本案例来,就能较客观地解释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了。“撒圆片”活动其实并不能体现幼儿当前思维发展的水平,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既然幼儿已经有了前期分合操作的经验,幼儿的抽象水平也在逐渐提高,“8的分合”教学就可以通过纸笔练习或其他抽象程度更高的操作活动来进行了。

在“数的分合”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幼儿处在学习路径中的哪一个阶段,这样才能将“以学定教”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智力的起源[M].高如峰,陈丽霞,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5][6]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9,(5).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语言教学;应用探讨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言教学方法

幼儿的知识文化较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其语言运用一般都具有随意性。所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生活实际与语言教学相联系,促使幼儿通过相应的生活经验进行语言学习。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语言教学进行优化,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进行“地球清洁工”引入环节教学时,幼师可以依据幼儿喜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招聘会”,让幼儿通过这些动物角色的应聘介绍,理解“招聘”与“清洁工”的含义,从而有效地让幼儿对这些新鲜词语有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言教学内容与资源

较高的语言素养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扩展人际交往范围,同时对理解具体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幼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挑选最好最优的教学资源与内容,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扩展幼儿的语言知识面,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信息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例如,在进行“地球清洁工”家庭共育环节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可以要求幼儿回家之后同家长一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以巩固课堂所学的关于地球清洁工的知识与故事。回到课堂后再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如此,不但有效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语言信息,为幼儿语言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幼儿一般都喜欢活跃的课堂环境,喜欢通过轻松的交流学到知识。故而,幼师可以营造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幼儿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同时,幼儿还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听到别人的赞赏。对此,幼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语言交流情境,让幼儿的语言得到充分训练。通过视频短片等具有声音、画面的播放为幼儿提供生动、趣味的语言交流环境,从而启迪幼儿的语言思维与激活逻辑思维,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地球清洁工”语言表演教学活动中,幼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课件,从而向幼儿具体展示“地球招聘会”的细节。比如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植物等,让学生能够通过事物对语言产生认识。同时,幼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PPT课件的内容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此,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掌握语言,体味语言的含义,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效率,提升幼儿的语言掌握水平。笔者认为幼师还应不断进行探究,将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运用到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让幼儿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当然,幼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尝试与实践,开辟语言教学新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机整合,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整体质量。这也是幼师的核心任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白慧茹.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和时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范文6

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之后,在现代信息化程度方面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主要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和图片等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后运用到教育中来,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扩展幼儿的信息来源,使他们更加的了解生活、接近生活;还能加强幼儿们对于美术的体验效果,使幼儿们相互之间能够多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尽可能的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收到更好的美术教育。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幼儿的美术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阐述,首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然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幼儿对内容的理解;最后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可凸现幼儿教育的重点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验功能,提高幼儿欣赏水平,以供同行们进行参考。[1]

二、 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没有兴趣的话,那么人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和执行,这样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如果不激发幼儿们对于美术教育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只能强迫他们去学习,这样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们的学习效率,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会扼杀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要想幼儿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并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给幼儿们上手指印画课《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调动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先给幼儿们创设一个丰富的情景,可以找一些有关《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库以及背景库等,比如我们可以把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背景设置的很美,从而起到视觉效果去吸引幼儿们主动观察和学习,也可以把一些图片直接拖出,呈现给幼儿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图片,这样幼儿就可以感受到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并身临其境地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情境中学习和思考。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幼儿对内容的理解

与成年人的思维不同,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如果一个物件不能以一个很直观的形象出现在幼儿们的眼前,那么幼儿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去理解,更不用说去对它进行很好的掌握。所以,为了使绘画的内容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幼儿们的面前,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比如在对幼儿们进行《设计邮票》的绘画时,如果我们对Flash 课件《邮票》及各种精美的邮票图片,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去对其进行很好的展示,那么幼儿们是不可能对邮票绘画掌握的很好的。因为幼儿们平时很少能够接触到邮票,更不用说让他们能够对邮票的图案、构成及功用进行轻松地掌握了。因此我们要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要尽可能的去加深幼儿们对于邮票内容的理解,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和运用。 [2]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可凸现幼儿教育的重点

由于幼儿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们进行内容的讲解时,虽然内容已经非常直观的展现了出来,但是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们难以理解。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照相和放大功能,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高幼儿的认识。例如,比如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幼儿们在对蝌蚪和青蛙进行了解的时候,可以展示不同时期蝌蚪和青蛙的特点,采用电子白板放大的功能,让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时期蝌蚪和青蛙有什么不同,然后总结归纳,幼儿们都感觉到其发展和变化。这样在帮助幼儿们掌握知识的也能凸现其重点,要想利用电子白板技术让幼儿们更好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学的老师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在备课的时候将幼儿们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提前找出来,同时在课堂上要多加与学生进行互动,再将课堂上幼儿们经常犯错的地方进行放大,然后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对这些内容展示给幼儿们。只有这样,才能把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保证幼儿们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验功能,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水平是做好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根基。幼儿们在美术的学习当中,需要由老师们去引导他们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让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从而尽可能的去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的评价能力。比如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当我们引导幼儿们欣赏《民间剪纸》的时候,我们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从各种资源中下载最适合幼儿们去欣赏的民间艺人剪纸的图片和视频,将这次好的图片和视频先播放给幼儿们观看,首先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剪纸图案所包含的寓意,然后引导他们去感受这些图片和视频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再将所展示的剪纸的种类、剪纸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剪纸不同种类的图案告诉幼儿们,并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去掌握,从而去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在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不断地去提高幼儿们的艺术欣赏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