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1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旅游;应用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08-01

目前,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两项业务,而移动互联网则是二者的结合。随着产业融合加速,游客凭借移动互联网即可实现在途酒店机票预订、相关手续办理、电子导游、地图导览、手机支付等多种功能。移动信息技术在游客在途服务中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移动化、位置化、个性化、自助化的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旅行者使用习惯的改变为移动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 移动旅游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PC,移动互联网网民增速迅猛,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估算,见图1,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突破七亿,2016年或将超过互联网网民规模。在美国,2012年30%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手机设备预订和(或)购买旅游产品,如酒店客房或机票,超过80%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设备来浏览地图和道路指引信息,50%以上的手机网站用户曾使用其设备来搜索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目前,在中国去哪儿网、携程、艺龙、淘宝旅行等在线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去哪儿网早在2009年即开始发展无线业务,截至2012年6月底,去哪儿网无线客户端已拥有超过1180万用户的激活量,提供机票、酒店、火车票、团购、景点等全方位的旅行搜索、预订与支付服务;携程于2010年成立无线事业部,实施“一网三客户端”无线战略,近期无线客户端下载量也已突破千万;2011年3月,艺龙开始布局手机客户端;2011年8月,淘宝旅行也参与到了无线市场的竞争中,正式iPhone和Android版本的手机客户端,目前下载量也处于高速上升期;此外,酒店达人、今夜酒店特价、航班管家等创业企业也在凭借自身创新模式抢占移动旅游市场。

图1 2008-2015中国桌面及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网:http://,2011.

2 旅游应用多元化发展

无线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利用3G无线通信、数据专线、电子签到、GIS地图等技术手段,覆盖了旅游的多个环节,如图2所示。

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互联网可以为游客提供实现旅行者更加移动化、自主化、互动化、实时化的服务,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游客登录移动信息平台进行相关旅游信息的查询,对于旅途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如航班延迟等信息,需要随时了解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如天气、住宿等信息,通过游客定位提供的周边服务指南等信息服务随时传递给旅行者,极大的方便了游客。

基于位置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地点查询、路线规划及导航等功能。移动地图和导航地图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与移动用户的移动性、位置性的使用行为相契合,在旅游业中推广较快。2012年中国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用户规模达到2.5亿人,预计到2016年用户规模达到5.2亿人,地图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图2 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旅游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游客提供旅行预订服务,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对酒店、餐馆、车辆、机票、门票等进行预订,支付成功后,旅游企业通过短信、彩信、IVR、WAP PUSH等方式,将电子条码或彩信二维码等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然后通过旅游企业终端的识别认证、获取条码信息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此外,移动互联网提供的电子导游服务可以结合游客当前GPS信息,通过游客的移动终端自动播放相应景点的详细介绍;或者利用物联网技术,游客使用智能手机扫描景点上的电子标签,通过移动互联网链接到该景点的后台,得到相应的电子导游服务。

3 改变旅游市场格局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旅行生活形态正在快速的发生变革。2012年利用手机查询旅游信息的用户全球预计增长51%,用手机预订酒店和机票的游客占比达到18%。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旅游业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改变从旅行规划、旅行评价到旅行体验的各个阶段,移动客户端逐渐渗透到旅行全流程。对于旅游行业的内部发展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传统旅游企业服务、网络旅游服务之外的第三种旅游服务方式,催生了一批新型移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商;以LBS、NFC、Passbook和语音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宽了旅游营销渠道;革新性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面对无线市场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加入到移动互联网和旅游产业的开潮中,未来的旅游产业形态将被重新定义。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下吉林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2011416)

参考文献

[1]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公司摩根士丹利数据.2011.

[2]PhoCusWright调查报告.201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专业设置;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15-02

1 引言

在国家和各省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有的教学内容,面向计算机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化制造业,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开发课程体系,培养符合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此前提下,需要对以往学术型、研究型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软件的需求呈井喷式的增长。[5]智能手机在2014年已占全球手机市场的98.9%,其中Android平台占80.7%,IOS平台占15.4%,windows phone平台占2.8%。[4]而基于Android、IOS、Windows等平台的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能都将步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考虑到各智能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本文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课程的设置主要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本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可选就业岗位包括:Android软件开发程序员,Android软件测试员,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Java开发程序员,JSP网站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网页设计师,网站编辑,软件销售及维护等。

2 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以上移动互联软件开发相关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任务进行走访调查,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选取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完成产品功能需求分析;

2)功能模块设计能力,UI设计能力;

3)开发工具的熟练运用,代码的规范编写能力;

4)服务端软件的配置、部署、运行、调试和维护能力;

5)软件的部署、运行、调试和维护能力。

3 人才培养原则

根据以上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同时深入生产一线,切实了解企(行)业需求,从而科学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规划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实际进行课程设置。

突出应用性、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内涵、重组和整合力度;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基于真实的互联网软件开发案例教学、真实任务教学的应用。

坚持校企(行)业合作,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互联网软件开发企业深度合作,课程教学内容、实习实训项目、课程考核等均来自企业。可由企业工程师直接授课或双师授课,并将学生送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训与实习中采用“准员工5R”实训课程体系,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就业机会。[2]

4 人才培养理论课程制定

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计算机专业原有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等知识的基础上,再面向以下三个就业方向进行配置:

4.1移动终端应用开发

系统掌握Android系统开发技术需要以Java为语言基础。

在相关的技术中首先要熟悉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继承,多态,重写,覆盖等;Java基础中的IO编程,多线程,正则表达式,集合框架,MVC模式等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而由于在Android系统的框架层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对于Android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重点学习Java编程的23种设计模式;而在实际的项目中还需掌握Java编码规范、注释规范和Eclipse插件代码检查工具CheckStyle、内存泄漏检测工具memleak、内存分析工具MAT、代码审查工具findbug等使用。

Android系统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需要掌握相关Linux命令基础。Linux学习的内容包括:Linux系统命令初步,svn和git工具的使用,Linux shell编程,Makefile规则,Linux开源工程等。

Android的开发知识包括:环境搭建、四大组件五大布局,widget常用组件的介绍,Android中的事件处理,系统菜单和上下文菜单的使用,UI框架中的Fragment、ViewPager、ActionBar等,xml和JSON的Android网络编程,Android中的网络请求,数据库编程,handler异步消息的处理,DDMS的使用,自定义provider、binder的使用等。

综上,职业能力课程有:Java语言,Java EE,Linux操作系统、Android基础,Android平台APP应用设计。

4.2服务端开发

服务端的开发和移动终端密不可分,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软件都需要后台的数据支持进行数据的存储、更新等。

服务端开发技术首先需要用到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如TCP/IP,HTTP协议与Socket协议知识等;其次是网络操作系统Linux;还需要学习支持服务器端的开发的Java EE知识如 JDBC、web工程结构、Servlet、JSP、Struts、hibernate和Spring等;应用框架的学习;服务器数据后台搭建MySQL及Oracle;Web页面开发技术;数据库对编程语言接口API相关知识。

综上,职业能力课程有:数据库应用,Linux操作系统,Java EE,网络协议编程,SHH框架技术。

4.3互联网软件/游戏开发工程师

在目前的网络软件应用中,游戏应用依然是最热门的下载类型,系统工具、社交和影音图像类等应用依次居后。[1]

互联网软件/游戏开发需要的知识除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Java语言、数据库等外,还需要掌握HTML、CSS、JavaScript;熟悉常用开发框架SSH;熟练使用和配置tomcat等应用服务器,并需要熟练使用MySQL数据库的操作及优化。

综上,职业能力课程有:Java语言,Java EE,Linux操作系统,SHH框架技术,网络协议编程,Android平台APP应用设计。

5 实践环节设置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需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实践环节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增加学习过程控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学习反馈体系,以学生为本,以任务考核为主,增加学生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3]。

实践环节设置与目标如下表1所示:

6 总结

以上的专业培养方案采用了“3+1”培养模式:3年完成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学习,1年进行综合项目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运用企业成熟的项目(或案例)分解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通过最后一年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企业级软件开发能力。

计算机移动互联网专业的人才目前缺口很大,但很多岗位要求有至少一年工作经验,如果想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直接从校园走向职场,则需要将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和“岗位化”;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实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内容、实践平台相结合,体现实践教学的“系统化”,才能够最终达到培养符合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小芳,李锦仪,李波.移动互联网及其业务发展浅析[J].通信世界,2012(5):36-39.

[2] 唐振明,徐建民,蒋唯游,等.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41-43.

[3] 白凤娥,戴仁俊,陈鉴富,等.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6):131-134.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3

移动支付可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安全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解决了小额支付的问题,也终将能解决大额支付,甚至替代支票和现金功能。未来,随着移动支付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实际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延伸和应用功能,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大的开发和扩大。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互联网金融定会被用户熟悉和接受。

目前,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在未来,可能形成这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未来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预计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2)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支付的支持下,逐步取代部分传统金融的业务。比如,目前我们津津乐道的P2P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银行在中小微企业当中的信贷服务功能。所以,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已经真正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火的不能再火的新兴行业之一。

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网络的金融时代,要做到互联互通,必须要移动支付的支持。在互联网金融当中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等这种新兴移动支付机构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技术、渠道的更新,而是颠覆了传统金融经营业态。

第三方支付模式逐渐成熟,尤其是移动支付开始大面积普及,有替代传统支付业务的趋势。当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移动支付业务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延伸,将极大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移动支付的创新和进一步的发展。

2014年,可以说是移动支付发展最迅猛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跟移动支付相关的大事件。移动支付也已经慢慢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印象最深2014年的双11大促当中,当日的天猫交易额571亿,其中243亿的交易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的,这个数字跟2013年总额350亿,移动支付占53.5亿,有了很幅提高。手机钱包、微信支付、手机刷卡器、二维码支付等新型的移动支付方式也发展迅速,尤其是央行继续扶持移动支付的发展政策,更是让其驶入了快车道。

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正在形成下一个金融主战场。

双十一”、“双十二”……在互联网企业频频出招、挺进线下时,曾独霸线下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则马不停蹄地拓展或者升级手机支付业务。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已经开展手机支付业务。

华夏银行近期推出的手机银行具备缴纳交通罚款的功能。另外,华夏银行“手机e站”还支持ATM机预约无卡取款、手机号汇款以及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贵金属、基金等业务,另外,跨行收付款功能是此次推出新一代手机银行最大的功能亮点。

浦发银行近期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NFC手机支付移动金融2.0版;招商银行也携手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于SWP-SIM卡模式的“中国移动招行手机钱包”的手机支付产品,将移动支付芯片加载在SIM卡中。在此基础上,招商银行近期又与OPPO合作,实现了将银行卡功能直接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3G手机上。

“商业银行在大力完善网上银行之后,转战移动支付领域,借助移动支付的强大功能,坚守自己的优势项目,以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移动支付从早前运营商的“一头热”,到如今被银行业热情“拥抱”,已成为金融行业的焦点话题。

不过,我们在移动支付的爆发增长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难题,其中安全和诚信建设,是移动支付面临的首要难题和问题。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我们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93%的中国消费者表示,移动支付是否安全,是影响其考虑是否使用移动支付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支付终端手机的安全性,移动支付的法律保障健全性,也成为了移动支付能否快速推广和互联网金融能否有效结合的重要考量。

因此,需要我们产业链各方联手,共同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另外,移动支付的支持范围还不够广泛,应用开发还相对比较欠缺。生态环境及商业盈利模式的不太成熟,这些现实问题也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诚信建设是一个社会问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系统工程也是文化问题,同时也是移动支付能否形成更大规模的基本保障。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4

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互联;支付;高速公路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52-01

当前,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指引下,“互联网+”和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先后通过并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文件,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资产,成为激发和支撑创新、释放企业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不断促进新的业态出现。

过去两年,互联网企业和部分传统行业已经加紧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手机应用成为各行业互联网化的实现载体,移动支付方式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数据,截止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

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已经成熟,产业链,正在加速渗透到消费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移动互联网支付引入高速公路管理收费已经具备条件。

移动上网设备普及、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移动商务类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网络经济的新增长点,互联网拉动消费作用更加显著

1 高速公路非现金收费现状

目前,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是解决收费站拥堵、提高公路通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在国内外普遍使用。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在节约人工成本,节省通行时间等方面科技优势明显,是当前高速公路非现金收费方式的最佳选择。截止2015年3月,我国ETC系统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400万,即将实现全国29个省份的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

目前有大量车辆由于不常走高速公路等原因,没有安装使用ETC设备,在驶离高速公路时只能走人工收费车道,在部分车流量较大时段出口收费站会产生拥堵的情况。如何提高这部分车辆通过效率,缩短其在收费窗口的停留时间,就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式,移动互联网支付的飞速发展为不使用ETC设备的道路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

2 移动互联网支付方案

“互联网+”高速公路收费,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公路交通服务转型。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当前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近场支付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目前,实现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分别是RF-SIM、SIMpass和NFC技术标准。国内有部分高速公路企业正在研究推进相关应用,但是由于其对终端设备硬件要求较高,多年来近场支付在国内始终没有发展起来,目前还无法大规模进行实际推广使用。

远程支付是指基于移动网络,通过WWW、SMS、GPRS、STK等方式远距离完成支付行为。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典型的应用场景通过移动互联网使用移动终端发送支付指令进行的支付方式。

通过对多种移动支付实现方式的分析比较,“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成熟度最高,已经深入到消费领域的各个行业,是目前最适宜引入高速公路收费的方式。

移动互联网支付高速通行费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出口收费站扫码支付。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不断发展,扫码支付方式已经在零售商业系统后广泛推广使用。扫码支付高速通行费,车辆在驶离高速公路进行缴费时,不再使用现金支付,而是用手机上的扫码工具软件扫描二维码进行在线支付,支付成功后抬杆放行。这种方式需要在收费窗口外加装二维码显示设备,供驾驶员扫码支付。

扫码支付对于非现金支付带来很大便捷,但是车辆在收费窗口停靠位置对能否方便扫码有很大影响,另外扫码支付操作流程需要收费窗口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这种交费方式在缩短通行时间方面并没有太大

改善。

2)在线预交费。

在线预交通行费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是对ETC不停车收费的有益补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时,在入口收费站领取通行卡,使用者通过手机APP缴费软件,依据通行卡卡号、车牌号、入口站信息、入口时间等信息确认持卡,选择出口收费站后手机软件自动计算需交的通行费,然后通过各种在线支付方式交费。车辆驶离高速公路时,在出口收费站上交通行卡,收费员刷卡后台收费系统确认卡已交费,抬杆放行车辆。

预支付方式使用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使用上十分方便快捷。入口领取通行卡后,在行驶全程中任意时间都可以进行支付,例如在服务区休息时完成在线预支付,在驶离高速公路时刷卡确认即可离开,测试处理一辆出口车辆时间比人工收费节约一半的时间,可以有效缩短车辆停留时间,缓解收费站拥堵的作用更加明显。

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在过去几年发展中已经体现出巨大的便捷优势,公众的认可程度逐步提高,安全性等方面也比较可靠。在高速公路通行费支付场景中,可以通过开发专用手机APP程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支付宝、银联支付等三方支付平台进行。

3 移动互联网支付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支付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没有网络作为支撑,移动支付应用就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要确保网络的畅通,既包括高速收费系统网络的畅通,也包括用户手机上网畅通。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网络除了保证专用网络不中断,同时应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VPN网络、3G\4G无线网络做备份线路,确保交易数据可以实时传递到收费站和结算中心。目前电信运营商的信号基本都实现了收费站地区的全覆盖,对手机信号不佳的收费站,可以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在收费站建设基站,来保证移动互联网支付功能。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以山东为例,根据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的2015年上半年电信服务质量通告,三大运营商的互联网接通率均大于99.9%,基本可以保证手机支付顺利应用。

移动互联网支付给高速公路收费带来新的便捷体验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时俱进,技术条件确保支付安全的要求,使公众放心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移动互联网支付才能在高速公路领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5

【关键词】旅游行业 移动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应用

在这个智能手机与移动上网设备普及的今天,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络的完美结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早已习惯了用手机上网,办公,聊天,看电影,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商机,很多的企业也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壮大了自己。而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旅游业,又该如何把握这次飞跃的契机呢?

一、传统旅游业的现状

中国传统旅游,人们通常先选择旅行社,然后进行咨询、交涉,然后支付一定的佣金,最后商议发团时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者并不能体会到旅行中的乐趣,而一味的被团长或导游牵着鼻子走;反过来说,旅行行业的组织和管理者们也由于长期的固定线路而失去工作激情,只是形式性的带着人们出游,而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满足更是渴求,旅游行业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这也让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行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不管是服务理念还是管理方式都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严重脱节,亟待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旅游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点,新时代的年青人更倾向于自助旅行,一部手机,一个背包,一台笔记本,一双帆布鞋,这便是年轻一代旅行者最时尚的标志;而行程计划的安排,宾馆客房的预定,火车机票的购买,驴友之间的互动沟通,与家人朋友的旅行分享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轻松实现。

二、旅游行业管理现状

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具有很大的时代特征与国情烙印,往往是各个旅游管理部门投入人力物力不少,效果却收益甚微,在这里笔者举例说明一下,我国某省一处旅游热区,由于当地旅游业发展过快,管理严重脱节,导致了当地的旅行社不规范运作,导游与当地商店或宾馆串通一气,带领旅行者进店购物拿回扣;住宿质量与旅行社承诺不一致等等诸多问题异常凸显。就此,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进行管理和规范,虽有成绩,但由于旅游运作环节过多,而收效不大,后又在当地旅游局的领导下,成立宾馆饭店旅行协会,一度按等级统一价格,并由各家协会成员互相监督,然而由于旅游管理部门无法全面的监控协会成员,就出现了一些宾馆饭店因利益所趋导致互相作弊的行为,使旅行协会形同虚设。

由此看来,旅游业的管理需要更先进的方式进行监督规范,而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便成为一种不错的方式。

三、旅游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消费者的查询及预定需求只能在传统宽带服务上进行,即使用台式电脑或笔记本进行浏览搜索,而离开这些信息获取源头,旅行者踏上旅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从而失去对信息新旧程度的把握,致使旅行者一些无端的对天气或不确定因素的猜测,从而影响旅行的行程安排。

现在移动互联网络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是新兴事物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由于旅游行业具有异地特征,在过去,人们只有亲身到了目的地或查阅资料才能知道该旅游景点的各种信息,否则只能通过曾去过的人们口耳相传,信息陈旧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络的涉入,在整个旅途中,你都可以全面客观掌握目的地你想要知道的一切信息,如气候、交通、住宿、物价等等,以便于旅行者能够及时的对行程路线等做出修改。

移动互联网络方便旅行者出游的同时也便于当地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国旅游行业的正确发展,笔者发现,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也借此东风及时推出移动互联设备软件或网站,加大旅游信息的更新及畅通,便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之贯穿旅游者的整个行程。

旅游管理部门在软件上对自己的景点进行广告宣传,对本景点的交通线路,特色景观进行简单介绍,对所管理辖区内的宾馆饭店购物广场进行分类,价格等级进行公示,并允许旅行者对其进行打分评价,使辖区内的服务类行业公平竞争,规范运作;并能够在软件上进行机票或酒店的预订、支付;更有些旅游景区加大辖区的无限网络覆盖,使辖区内无死角,无论是跟团旅行,还是驴友自助游,发生任何情况,都不会与群体失去联系,此举更能充分消磨旅行者的时间碎片,无论是在排队时、睡觉前还是在就餐前,巴士上都不会让旅行者觉得无聊,随时随地都能与好友分享旅行的快乐,与家人报个平安;还可以轻松上网、看电影、玩游戏、收发邮件、处理公务等;当旅行者疲惫的返回家中时,该类应用还能及时的对旅行者进行问候以及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旅行者表示关切之情,打消旅行者在本次旅行中产生的不满等消极情绪。

四、移动互联网络介入旅游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移动互联网络的旅游行业应用还相对不成熟,能够使用手机制定旅游线路及预订各种服务业务的用户还较少,一段时间内,还是制约移动互联网络在旅游行业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就目前来看,该领域运营费用还主要依靠外界资本运作来维持,不能够实现独立盈利,如何发挥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使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用户真正的愿意为这类应用买单,是解决此类应用较少的又一难题,一旦攻克此难题,旅行者使用移动互联网络来选择并购买旅游服务将呈井喷式增长。

五、结束语

提升旅游行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更好的服务于旅游行业和旅行者,是对该领域工作人员的严峻挑战。移动互联网络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旅游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改变着旅行者的旅行方式,让旅行更休闲,改变着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让管理更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夏冰.朱若男.刘娜.移动网络对我国旅游城市影响的分析与预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趋势;热点业务;智能终端

引言

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但是,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在满足用户的实时接入网络需求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以其全面、便捷的特点,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的梦想,已经逐渐发展为现代通信领域里的热点领域。根据《2015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指数数据报告――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盘点》,了解到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规模截止2015年已达20亿台。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2016年1月20日,《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指标规范》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领域中,第一份成文的行业标准,在全球大数据峰会(GBDC)上正式。这是我国移动互联网数据行业标准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今后业务发展的热点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为今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业务的创新提供有效的依据。

1 移动互联网技术

从广义上来讲,移动互联网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互联网,并提供移动网络访问服务的各种网络的总称。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领域通过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仅继承了互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在网络技术、能耗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并且可以有效实现移动实时接入,从而使手机用户及时获取大量所需的信息,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让互联网中的网络资源与无线通讯之间形成紧密地融合。其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使得用户能够随时的连接互联网,不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环境因素的约束,获取信息更加地方便、快捷。其三,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不具有连续性。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1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相关业务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不断扩大,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1 相关业务逐渐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正走向多元化的道路。部分领域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视频、游戏、音乐、新闻、出行、医疗、移动支付等相关业务的推出,已经取得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商业模式逐渐地成熟,许多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收益。

2.1.2 热点业务迅速发展,少数业务独具优势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增长的非常迅速。根据有关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9亿。空前的市场机遇,使得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热点业务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是,从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中可以看出,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应用使用习惯趋向于“少而精”,因此只有少数业务独具优势,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举例来讲,美团外卖、滴滴出行等服务于日常生活场景的典型应用为手机用户提供了线下的便利服务,因此在市场中实现了快速地兴起。我国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在推动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2.1.3 业务发展因地域不同呈集中化、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条件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业务发展因地域、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为集中化、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特点。随人口迁移,用户继续向一线城市集中,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了大约一半以上的移动增值业务经营者。但是,尽管其他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具优势,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价值。

2.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网速度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综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发展状况,可以预计,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着重面向信息化、娱乐化、商务化和行业化发展,以满足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相融合,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具有高效计算、智能感知、便捷传输、绿色节能等特性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是物联网的基础。首先,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移动云计算使得物联网拥有更高效的处理能力。高效计算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其摆脱节点电量受限、计算能力受限等局面。在智能感知方面,拥有众多传感器以及最新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将成为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重要源节点。与此同时,多个智能硬件之间也可以通过APP来实现互连互通,从而有效实现物联网。在网络传输方面,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接入方式以及组网方式都是物联网所需的主要网络技术,以保证物联网能够稳定的运行。在绿色节能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定位、传输、能耗优化等技术均适用于物联网。总之,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

3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领域

我国的信息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9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社交领域,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围绕着关于兴趣、企业社交等方面进行发展。因为人们对以兴趣为目的的社交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移动社交不再是单纯的PC端向移动端的简单延续。以企业社交为例,企业社交目的在于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免费、自由的社交网络,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企业社交愈加便捷。其次,在移动支付领域,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是从多种支付场景到一体化支付的转型。随着人们对于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一些互联网公司在移动支付的产品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均已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生态建设的重要一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移动支付领域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将从关注商品本身转换为致力于关注交易模式及过程的创新,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最后,工具类应用的丰富多样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APP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基本完成了普及,据资料显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规模截止2015年已达20亿台。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大规模发展,当前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窗口。文章主要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热点业务,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邹乃峰,廖名华.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浅析[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4).

[2]董爱先,王学军.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