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管家车务”为你整理了这篇气象局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气象局气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2016年至2019年气象助力脱贫工作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推进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

2016年至2019年共新建8个多要素乡镇自动站,3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6台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加以水务局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接入,气象观测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观测能力得以提升。在清水河及武川县共设立气象扶贫公岗4个,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二)加强贫困地区气象预警信息响应体系建设

依托山洪保障工程及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等项目建设,在全市各旗县区开展“六个一”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依托专项建设,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体系,完善预警信息与接收机制。一是将各乡镇村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纳入12379预警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第一时间权威预警信息。二是将各地保险协理员、社区网格员等人员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利用微信群实现预报预警信息快速传播及灾情收集上报。三是积极与各地扶贫办对接,为扶贫驻村工作队建立气象服务微信群或将其纳入服务短信号码群组,及时各类信息,并充分结合气象科技为农服务需求,为扶贫点制定气象点对点服务,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及时避灾。

(三)提升贫困地区人工影响天气扶贫效益

2016至2019年,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平均每年在53点次左右,全市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较之前增加一倍,对于抗旱增收及生态恢复具有良好的效应。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现代化建设,开展装备弹药物联网改造,实现火箭发射架和弹药物联网设备安装及系统化运行。

(四)推进贫困地区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

充分应用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灾害性天气监测与农业保险定量化评估工作。2018年7月,土左旗接连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农田内涝,导致作物减产或绝收。呼和浩特市气象局与中国人保、统计局联合开展多次野外调查,利用无人机及卫星遥感数据对承包地块进行了灾情定量化评估工作。发展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武川马铃薯、托县葡萄、辣椒、清水河小香米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全程化系列服务,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五)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2016年至2019年呼市气象局的干部职工为羊群沟乡五间房行政村、大湾行政村、羊群沟行政村的累计45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捐献帮扶资金23600元,旧衣物40件;为五间房行政村投资9.5万元用于打井和村容村貌的改造;组织单位食堂、职工购买帮扶村农副产品3万元。对清水河县阳湾子小学进行帮扶助学活动,捐资助学0.7万元,捐赠物品0.2万元。截至2018年底气象局干部职工帮扶的困难群众全部脱贫。

二、2020年气象助力脱贫工作进展

完善气象灾害站网监测建设:利用遥感数据制作土壤墒情监测产品,针对今年5-6月清水河地区的旱情,基于植旱指数进行遥感旱情监测,辅以人工测墒数据出具土壤墒情监测报告,为市政府及农业部门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完善贫困地区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在清水河、和林格尔及市三区开展基层气象灾害“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收集整理气象防灾减灾数据集,绘制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作战图,提升贫困地区重大气象灾害服务能力。

强化贫困地区人影能力建设:2020年5—6月,呼和浩特市南部出现旱情,清水河尤为严重。旱情导致农作物播种进度严重滞后,19万亩耕地因旱情未能播种。呼和浩特市气象局高度重视旱情发展,加强监测,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根据市人影办统一指挥,全市各旗县均向清水河提供作业支援,共开展跨区域联合作业2次,发射火箭弹32枚,并向清水河支援火箭弹15枚及火箭发射架1部,用于后续作业。

大力开展消费扶贫:2020年截至目前,全市气象部门在“气象扶贫特产馆”购买各类助农产品共计1.7269万元。此外,从定点帮扶村购买猪肉等农产品合计9000余元。

三、典型经验及创新做法

要将工作做细做实,强化宣传机制,提升社会关注度。清水河县阳湾子小学是我局大力帮扶的学校之一,借助呼市气象局融媒体中心的大力宣传,又正值气象小主播选拔赛期间,阳湾子学校贫困学生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创造了机遇。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为农服务能力不强,科技助农服务做的不到位。由于呼市地区的区位优势,市区的气象服务主要以城市服务为主,为农服务尤其是大田农业服务能力在市一级较为薄弱。而基层业务人员为农服务专业素质较差,缺乏上级指导的情况下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与本地种植结构及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较为专业的指导建议。

二是基层农业产业优势挖掘不够深入。呼市地区各旗县特色优势农业产品较多,但是尚未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如进行气候品质认证或气候好产品认证,缺乏从经济角度助推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品牌式发展的能力与决心。

三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到位。基层气象信息员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乡镇一级落实的还不够到位,业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还有所欠缺,业务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

五、2021年工作设想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工作仍在路上,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部门防灾减灾与为农服务的优势,2021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目标任务:

一是提升市级为农服务业务指导能力,根据各旗县区气象局重点建设方向及业务发展需求,着力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二是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气象在农业保险理赔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与外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类气象品牌在经济方面产生带动效应。

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借助与农牧局签署合作协议的契机,做好呼市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转型升级,切实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带动武川土豆、莜麦等敕勒川味道品质认证。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2

一、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市共建立乡(镇)、村两级气象信息员1536人,其中市546人、市214人,县370人、县406人,分别由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水库管理员及炮手等兼任。全市气象部门通过决策服务短信平台、手机大喇叭预警信息平台等,把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气象信息员,通过气象信息员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目前已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范畴。与市移动公司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建设合作,由移动通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开辟气象信息发送专用端口,利用农信通、畜牧通及移动大喇叭等服务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预报、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协助做好气象服务作用。

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每季度对气象信息员信息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气象信息员信息真实、可靠。将中国局、省局印制的《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书籍、材料发放到信息员手中,近期将编制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至每位气象信息员。:

二、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

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协调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5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分管农业或应急管理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气象信息员;林业、农业、学校、水库及其它重要部门要指定1名工作人员兼任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明确协理员、信息员及应急联络员责任义务。要求气象信息员24小时保证手机畅通,调离工作岗位或通讯方式变更须及时上报市气象局,市气象局按上报信息更改信息平台个人档案资料。其他县(市)局也向地方政府报送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近期将加大协调力度,力争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

完善气象信息员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上报制度。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有气象灾害时,要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系人;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过短信、广播、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当信息员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在2小时内将灾情信息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培训情况

气象信息员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基层,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加强气象信息员管理和培训至为重要。5月21日,局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市气象信息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气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使每个气象信息员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气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其他县(市)局也于6月份先后组织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气象信息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与传递、气象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方法,了解气象仪器设施管理办法等,为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切实发挥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信息员人员变化较大,对信息收集、更新存在一定难度。

2.气象信息员工作大多属于义务工作,财政补贴支持经费少。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3

一、积极面向社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基本业务快速发展前半年测报、生态、土壤墒情错情率均为0.0‰,报表予审全部合格,未出现错报、漏报等重大事故。上报了“2013年气象决策服务周年方案”和“2013年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方案”。截止目前,共制作月气候预测9期、周预报23期、专题预报16期、干旱监测公报19期,预警信号及信息14次,准确率达95%以上。

(二)防雷工作稳步发展由副局长专职负责防雷工作,细化防雷工作细则和目标任务,截止目前,共完成防雷工程3家,检测44家,图审12家,下发催办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及安全检测的通知2家。

(三)人影工作效益凸显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防雹站作业指挥人员和机动火箭值班员在气象局指挥中心集中值班,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夯实了责任,提高了指挥效益和机动作业的及时性,有效提升了县人影指挥、作业能力和作业效果。上半年共开展增雪作业3次,发射火箭弹24枚;增雨作业5次,发射炮弹195发、火箭弹46枚;防雹作业3次,发射炮弹205发、火箭弹18枚;缓解了旱情,将冰雹灾害降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较好的防灾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省市县新闻频道多次报道我县人影作业情况,县委、政府的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通过电话、短信肯定增雨防雹效果。

二、争取多方合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一)做好“三农”专项服务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4月份开展了“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的调研活动,并与民政、农业、林业、果业、防汛、国土、电力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在全县10个乡(镇)安装了75套气象应急大喇叭。

(二)深化乡镇气象服务站管理我县10个乡镇按照“六有”标准全部完成了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5月15日至17日在各乡镇召开了气象工作会议,明确了工作人员职责和2013年工作任务,目前各乡镇气象服务站运转正常。

(三)继续开展基层综改工作根据《县气象局基层台站机构改革试点方案》,2013年按照基层台站综改要求设置了农业气象服务岗位,一名专职人员开展农业气象服务。5月30日,分管业务副局长到岗,其他岗位人员逐步到位。

(四)争取早日启动“一流台站”建设《县气象局业务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已经过中、省、市气象局论证通过。县政府对我局给予了全面支持,4月16日薛楠县长来我局实地考察后安排国土局及时与村上衔接完成征地工作,争取早日启动“一流台站”建设。

三、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推进气象文化建设

(一)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工作考核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我局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整顿方案。从严格遵守考勤制度、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三方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整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文化助推,建设先进气象文化利用“世界气象日”“科技之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节日,开展了咨询宣传活动。迎接参观者200余人,向市民发放1000余份气象、农气科普资料及500余本《气象知识200问》、《县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乡镇气象工作会议上,为所有气象信息员配发了工作手机和通信补助,下发了《气象知识》杂志。

(三)加强党建工作,落实廉政责任制围绕2013年党建工作要点,开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活动安排,落实了工作任务。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工作,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我局制定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方案,加强了财务、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规范了县局长权力运行。

四、后半年工作展望

1.强化目标意识,目标逐条到人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市气象局和县考核办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2.积极促成县政府和市气象局签订防灾减灾合作协议。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4

1.气象服务扎实有效推进。①做好常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针对__天气特点,通过即时通、传真、商密向区委办、政府办、区农林局等部门发送《送阅件》、《气象服务专报》、《雨情通报》等服务材料80期;向区各大班子、有关部门、各街办、各社区、各村级领导干部领导600多人发气象预报预警短信5万余条;②做好汛期、节假日气象服务工作。按照__汛期、五一、三夏、高考等气象服务需求,积极向区上领导汇报、相关部门通报天气趋势和气象建议,服务效果明显;③做好特殊事件气象服务工作。针对年初____山高森林火险等级、4月上中旬低温阴雨使大面积樱桃受损的事实,深入林区、地头做好气象服务,发《森林火险预警》3期、《农业专题预报》5期;④做好__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工作。积极配合省市课题组,完成__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气候资源及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候资源应用工作。

2.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按照省市局要求,将规定动作做到位;向__有关部门、各街办发征求意见表(对区气象局及领导班子)60份,收回40份,有效意见18条;通过该活动,改进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增强了大家干好__气象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3.参加培训和竞赛。积极参加省市局及__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20人次。我局参加市气象局演讲比赛获三等奖。

4.重视“直通车”落地。市气象局组织的系列“直通车”到各区县气象局,__气象局局将每列直通车都落到实处,明确负责人、技术骨干、联系人和落实进度。

1.__区域气象实时监测及数据统计平台正式上线。年初__区气象局气象实时监测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该平台能及时查看__区域13个自动气象站及周边自动站每一分钟的气象数据,而且能够统计每个站点、任意时段气象要素值。该平台成为__气象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的重要基础工程。

2.初步建成__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园。考察、调研近30家农业合作社(协会)、科技园,确定__葡萄主题公园、__果蔬专业合作社两家为气象服务示范园。建设内容为:多要素气象监测设备、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系统等。

3.气象防灾减灾及人影工作正式纳入__区年度目标考核。气象防灾减灾及人影工作已经列入__区20__年年度目标考核下发的文件中,《__区20__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考核量化表》已下达给各街办,区气象局考核台账制度已经建立。

4.开通政府电子邮件传输系统。20__年初开通了STY安全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商密),使气象服务信息通过该系统能及时传到区委、区政府及各个部门,__区气象局通过该系统能及时收到区委、区政府及各个部门的文件及有关信息。

1.成立党支部。得到__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委批准与批复,5月__区气象局党支部正式成立。

2.新址搬迁工作持续进行。在省市局及__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初步确认__区气象局局新址为原席王街办龙湾小学所在地。

3.完成人影建设方案与选址。完成了《__山人影标准化作业基地建设方案》及__山人影选址。

4.推进内部制度建设。编写并实施《宣传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外聘员工管理办法》、《__区气象服务制度》及《__区业务值班制度》,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及持续性。

1. 地方气象事业机构办理有困难。区气象局人少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已批的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办理成立手续时遇到困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2.地方气象事业经费不到位。建立__区气象局以来,地方气象事业经费不到位,建议在下半年将区气象事业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

1.积极推进新址搬迁。积极联系新址搬迁进区委常委会议题及相关协议的正式签订,完成新址各个业务系统搭建,做好院子管理秩序、食堂设施到位等方面工作。

2.建立__气象工作体系。实施《__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健全__区、街办、村气象工作与服务体系。

3.进一步增强__气象服务工作。做好以防汛为重点的常规气象服务工作,针对__无广播、电视、报纸的特点,建立__气象网(或链接区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围绕__

生态建设、治污减霾、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4.继续推进人影基地建设。实施__山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完成设备购置、试用及人员选拔、上岗培训等方面工作。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5

立足资源条件,发挥区域优势,顺应市场要求,依靠科技支撑,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核心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我县水稻单产较上年提高2%,优质率增加5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2012年,全县共建立一季中稻核心示范区面积10万亩(具体任务见附表一),核心示范区主要在优质粮生产基地、有机稻开发基地及土地流转从事粮食生产规模建设基地中实施,核心示范区实行推广良种、良法,良种、良法上采取良种补贴与主推品种直接挂钩,对核心示范区购买补贴品种的农户给予水稻良种良法补贴,补贴标准为10元/亩,补贴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直接打卡发放到户。

三、工作重点

(一)合理选择核心示范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将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到村到户,示范面积分解情况要分户造册。每个示范村民小组要确定1名科技示范户,努力形成以户带村、以村促片、层层推进的示范格局。示范区乡镇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要于5月30日前报县农委。具体见附表二。

(二)合理选定推广良种。我县在水稻展示试验的基础上,共评选出9个重点推广良种和1个香稻品种作为我县2012年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的品种。各项目乡镇要结合实际选定2—3个主导品种作为示范区推广品种。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的水稻良种名称如下:冈优188、丰优126、II优明88、Q优6号、II优辐819、冈优906、冈优725、II优7954、II优3216、鄂香1号。

(三)主推技术。1、集成推广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以旱育秧为主体的培育壮秧技术,以栽足基本苗为基础的增穗技术,以增施穗粒肥为核心的精确定量施肥技术,以浅湿交替为重点的水管防倒延衰技术,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为重点的统防统治技术,进一步扩大技术覆盖面。科学推广轻型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抛秧栽培和机械化插秧技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着力推广水稻避灾减灾生产技术。各项目乡镇要结合实际选定2—3个主推技术进行重点推广。

(四)加强生产指导服务。加强水稻苗情、商情、病虫情、灾情动态监测,开展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试验示范,组织示范片观摩考察,提高基础服务能力。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强化水稻主推技术培训。建立技术人员驻点包片服务制度,开展现场指导和服务。加快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多形式推行统一经营服务水平。水稻成熟前,项目乡镇对核心示范区进行田间理论测产,测产结果及水稻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要于10月上旬前报县种植业发展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领导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监察、农业、财政、粮食、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项目乡镇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组织,做到有专抓组织、有方案、有政策、有措施,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实现。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阳江 渔港 渔业 渔区

渔港是集渔船停泊与避风、渔货装卸、物资补给、冷藏加工、流通贸易、船网工具修造为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基地,是渔业生产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渔港建设,一大批渔港设施不断改善,在防灾减灾、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渔业、致富渔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是广东省的海洋渔业大市,其渔港建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阳江市渔港资源状况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是海洋渔业大市,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鱿鱼、鱼翅、对虾、花蟹、马鲛、牡蛎等,有全国最大的吊桩牡蛎和泥蚶养殖基地、闸坡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广东省重要对虾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阳江水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连年居广东前列,素有“广东鱼仓”的美誉。据统计,2014年,全市水产品总量119万吨,增长3.5%,全市海洋捕捞产量为37.9万吨。现有海洋捕捞渔船4262艘,吨位20.3万吨,功率38.4万千瓦。其中60匹马力以上的渔船有1609艘,功率35.8万千瓦,拖、围、刺、钓作业渔船齐全。拥有钢质捕捞渔船623艘,功率18万千瓦。

阳江市共有7个渔港,分别是闸坡、东平、对岸、江城、溪头、河北、沙扒渔港。其中,闸坡、东平渔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沙扒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溪头渔港是省一级渔港,对岸、河北渔港是省二级渔港,江城渔港是省三级渔港。全市渔港水域总面积4.53平方公里,有效停泊面积1.906平方公里。渔港有效停泊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42%。

近年来,阳江市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包括渔业码头、防波堤、环港道路、执法办证中心、防波堤灯塔、渔用通讯导航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由农业部批准立项,并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下达过全部或部分中央资金的渔港建设项目主要有: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项目,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和东平渔港国债建设项目。渔港建设总投资13515.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440万元,省配套资金459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647万元,县镇级838.72万元。

二、阳江市渔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阳江地处热带、亚热带,每年平均受到热带气旋的袭击达5至7次,热带风暴、海潮等自然灾害对渔港的基础设施破坏十分严重,部分码头、堤岸崩缺破损,航标损坏,致使渔港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全市7个渔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港池航道浅窄的现象,平均每年淤积厚度达0.1米,由于长期没有清淤经费投入,港池航道淤积比较严重,退潮时渔船容易搁浅,大马力渔船出入港口需要等待涨潮才能进出港,作业时间受到极大限制,十分不便。全市渔港只有不到2平方千米的有效停泊区域,已远远不能满足渔民生产需求。

2、渔港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自实施省人大2010年渔港建设议案后,阳江的渔港建设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全市大部分渔港建设标准低、防灾减灾能力弱,避风抗风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如东平渔港只能抗击10级以下的强热带风暴,每遇热带气旋袭击时,为了确保安全,渔船要转到附近渔港避风,“回自己的家”成为当地渔民一直的期望和梦想。全市渔船安全防风泊位仍非常紧缺,防波堤、码头、护岸逐年老化,破损严重,渔港码头泊位不足。大部分渔港没有配备完备的通讯、消防和环保设施,也没有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

3、渔港维护资金扶持乏力

渔港临近出海口,常年受强台风和风暴潮袭击,由于缺乏资金和专项护养经费,这种“缺钱建港、无钱养港”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渔港普遍港池、航道淤积严重,港堤逐年老化,渔港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此外,执法经费落实困难也影响了渔船渔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4、渔港经营方式单调,产业链短

阳江市渔港普遍存在功能单一,产业结构简单,产业链短,效益不理想。现有的渔港大多数只是停泊渔船的自然港湾,其功能过于单一,虽在防灾减灾等方面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比较单一,投资者即使想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渔港,因为盈利方式单调,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等原因,导致资本回收周期长,资本增加值低,投资产出比例失衡。

5、渔港建设投资渠道单一

渔港水工部分的防波堤、码头、护岸、港池航道疏浚等工程,以及陆域部分的道路、水电、通讯导航等公益性设施,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由于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渔港建设缺少广泛的社会参与,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加上阳江本身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负担比较重,往往建设资金不能有效保证,维修保养资金难以及时落实,配套及附属设施等建设无法及时跟进,这影响了社会资金投资建港的积极性。多元化建港投资机制难以形成,使得渔港建设进度受到影响。

三、加强阳江市渔港建设的重要性

1、加快渔港建设是实现全市渔船安全避风的需要

由于阳江市现有渔港港池小、标准低、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强台风来临时,大多渔船只能到外地港口避风,不仅提高了避风成本,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和纠纷。抓紧建设安全的避风良港,已经成为全市渔区广大干部群众最强烈、最迫切的愿望。推进阳江市渔港升级和标准化建设,既是解决全市长期以来渔船安全避风和渔港避风能力不足矛盾的关键性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渔区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2、加快渔港建设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带动渔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资源和空间的影响,近海渔业捕捞已呈逐步萎缩趋势,水产养殖业规模又受到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目前阳江市传统渔业的发展空间已相当有限,靠近海作业的渔民收入明显降低,渔民转产转业困难;加上阳江市在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直接制约着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渔港标准化建设,通过港区陆域开发,对于促进渔业产业升级,有效延伸渔业产业链,带动临港工业和加工贸易、运输、旅游、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加速渔民转产转业,推进渔区新农村建设,实现渔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快中心渔港建设是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需要

阳江市面向南海,连接珠三角和港湾,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但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海洋产业质量不高,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以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渔业发展水平为契机,加快渔港建设,发展海洋渔业和现代渔区经济区,拉动渔港周边海洋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对于全市拓展发展空间、巩固渔业大市地位和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加快阳江市渔港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完善渔港管理制度

制度是渔港管理的基础。根据目前渔港管理的现状,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加快制订出台阳江市关于渔港建设和管理办法的规章制度,明晰渔港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和渔港的安全运行。各建成渔港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制定渔港章程,并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各渔港主管部门要根据政府颁发的港章,研订具体的相关管理细则或规定,并根据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渔港船舶停泊、装卸、签证、安全等管理制度,使渔港管理有法可依。

2、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是做好渔港管理的重要支撑。要抓住当前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发展海洋渔业和渔港建设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地争取项目和筹措资金,推动渔港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增建避风港和停泊锚地。要推进渔港安全监控网络建设,加快渔港公益性设施建设和航标、通信、消防、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渔港防灾减灾和安全避风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积极推进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为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渔业提供发展平台。

3、找准定位协调错位发展

每个渔港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由地理位置、资源配置、投融资状况、渔港运行的硬件、软件环境决定。阳江市各个渔港必须依托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个渔港所在地的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社会经济资源等优势,明确自身定位,相互之间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局面,形成互有分工侧重又协调发展的沿海城市渔港体系和渔港经济体系,有效增强各渔港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4、深入探索渔港管理模式

对于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议渔港建设单位转换为管理单位,代表政府行使渔港资产管理权,加强渔港正常性管护。对于政府投资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渔港垄断经营资源,要利用市场手段加以盘活,实现“以港养港”,尽可能减轻政府的压力。对于渔港陆域开发,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工商企业参与。对于二、三级及以下的渔港,渔港所在地的乡镇要指定或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切实做好渔港的日常维护工作,使其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5、积极创新渔港投资机制

目前,资金问题是制约阳江市标准渔港建设的一项主要因素。渔港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且投资金额较大,加上建成后的维修费用,如果单依靠政府投资,对各级财政压力较大。应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渔港存量资产及周边土地、海域,新增土地补偿建设渔港公益设施等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渔港和发展渔港产业。同时,要积极探索标准渔港建成后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保障标准渔港正常运行,服务于渔船安全锚泊和渔港经济的共赢发展。

6、大力保障渔港管理经费

渔港是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到渔港避风、鱼货销售、生产补给的渔船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个地区,渔港的维修、清淤和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要以公共财政作保障。要借鉴山东、天津的做法,把渔港维护和渔港管理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全额保障经费,满足渔港正常管护需要,促使渔港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自荣、王刚:我国渔港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2010(28).

[2] 李权昆:从产业群视野看渔港经济区建设[J].开发研究,2005(1).

[3] 于龙梅、栾曙光:我国渔港发展现状及等级划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