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的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创业的趋势

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1

关键词 项目驱动模式 高校教学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能力 路径探讨

Abstract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also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ject drive mode,in order to build a goo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 project driven mode; colle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path exploration

0 引言

近啄昀矗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然成为新时期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执行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探索和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创业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自教育部门开始正式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且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在这种项目驱动模式下,指导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帮助他们尽快步入工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项目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1.2 存在的问题

(1)注重项目的申报,轻视建设工作。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项目实践当中,在增加投入经费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些奖励政策,这种方法的确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主动申报项目,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尤其是在项目被批准后,不少学生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进展。此外,由于申报项目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在实际建设项目时,进展缓慢。

(2)缺乏项目研究条件。随着创业项目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每年的项目数都在持续增长,而相应的项目研究条件却没有及时跟进,例如,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较小,容纳不了部分创业项目;周边环境无法满足学生项目的发展需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可利用社会资源较少等等。有的高校则因为在部分项目研究场所和设施上的投入较大,在对大学生开放时还存在着顾虑。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项目研究的开展。

(3)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学生仍倾向于依赖指导老师的帮助,并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项目研究,没有清晰明确的研究方向,缺乏组织决策的能力。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项目从主题目标的确立到方案的构思与实施都是由导师一手操办的,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执行这个项目,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主体意识。

总体而言,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大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开设的创业项目也在逐年增多,但是整体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校际之间差距较大。因此,如何优化项目驱动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机会,积极地构建宽阔的实践平台,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逐步引导当代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要求。

2.1 完善校内课程平台

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环节,值得重视。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知识、课程体系等内容分层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围绕问题和课题展开教学活动,积极引入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结合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化,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2 积极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新能力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地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起校企联合的创业实践平台,共同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实践资源,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创业项目的相结合,从而能为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高校还应引导学生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3 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

高校要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重视创业实践项目的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项目研究提供完善的场地条件。同时,高校还应完善相应的开放制度,保证这些实验室资源能够充分被进行项目研究的学生所利用,锻炼他们使用先进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创业项目的科学技术含量,发挥实验室平台应有的教育和服务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4 推进项目平台建设

在项目驱动模式下,高校要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改进当前的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资质教师加入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培养一些年青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在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时,可以聘请校外实践基地拥有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践训练工作。基于此教学机制,高校需完善对应的创业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完善当前的学分制度,对于那些独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将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系统当中;不断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项目中的受益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2.5 打造竞赛平台

高校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建立并健全学科竞赛管理体制,将竞赛的过程管理与竞赛目标的管理有效融合,形成完善的一体化激励机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参加学科竞赛的兴趣。此外,高校还应对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创新,将竞赛与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以学科竞赛为导线,推动学生的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申报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分享项目实践结果、心得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

2.6 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有利于促进高校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展开,所以高校应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整体营造出一个提倡自主创新创业、包容错误、勇于面对失败和承担风险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创业心态。

一是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学校官方微博、网络推送、广播视频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推广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二是借助课外活动,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校开展创业讲座,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学校创业协会、俱乐部等相关社团的发展,实施一定的奖励措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是创建专门的网站,面向创业实践项目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网站平台信息的实效性和真实性,构建起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平台。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要想立足于国际竞争市场并保持一定的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一直以来,创新都是促进民族进步、实现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要想提升新创业教育的训练效果,首先在设定项目时要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在指导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突出实践训练的目的,最后,学校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团队合作的创新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2

一、区域农村工业创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区域农村工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区域农村工业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区域农村工业创新有利于加速农村工业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增加农村经济的总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其次,区域农村工业创新也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的必然要求。农村工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的速度和质量。我国农村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面临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加以解决,而通过区域农村工业创新,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能够全面提升农村工业素质,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这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创新,从而确保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组织创新。本文中的区域农村工业是指以一定区域为背景,农村工业得到一定发展,但还存在诸如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以及由于企业“小而全”的结构,使农村工业企业之间、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缺乏经济技术协作,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等问题的区域农村工业。研究如何通过区域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创新,消除上述制约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工业的质量,增强农村工业的竞争力,实现农村工业的跨越发展,从而达到新农村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目前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形式的主要问题

按照企业组织优化的标准,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股份制的现代企业组织,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和大中小型企业系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相当大部分交易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而不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都存在着非零的交易成本。合理的企业组织便可将存在于高市场交易费用的市场交易一体化为企业内部交易,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在现代生产活动中,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率的高低,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效率。因此,农村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对农村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农村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形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从而加速农村工业的聚集,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多是“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即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在本企业内进行,缺乏与外界特别是城市工业的生产分工协作。这种“小而全”的封闭的企业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1.规模不经济。在现代化社会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大规模的生产会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乡村工业企业,由于规模过小,形成明显的内在不经济,表现在管理成本、原料成本、销售成本、技术开发成本、运输成本高,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高。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和土地无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内在不经济,但这仅仅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一些资源开采型企业则是以资源的浪费为代价进行生产的。例如,乡镇小煤窑采用掠夺式的一次开采方法,有的煤炭开采率不到20%,比国有煤矿低近3倍,造成了煤炭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交易成本昂贵。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的存在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即有些交易在企业内进行,使交易成本内部化,避免单个生产者直接面对市场所带来的麻烦。从这个意义上,交易环节越少企业越经济。而通过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对技术采购和销售渠道的共同利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农村很多小企业特别是家庭工厂作为独立的个体,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需要与众多的对手打交道,花费很多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企业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由于规模不经济和交易成本昂贵,这种“小而全”的封闭的企业组织形式对农村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1)限制了企业的技术路径选择。由于“小而全”的结构加上实力弱,农村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大多采取掠夺性技术创新战略,只能利用耗能高、工艺落后、原材料浪费大的城市工业淘汰的落后设备;采用简单、粗放、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技术;选择城市和发达国家不愿生产、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的产业,以牺牲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发展。(2)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缺乏外界的要素来源和供给,这种小而全的企业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2004年农村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12.7人,平均总产值196万元,平均固定资本原值56.5万元。其中,占农村工业总数98.5%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平均固定资本原值25.5万元,平均从业人员5.2人,年均营业收入51.2万元。(3)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和社会成本。农村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由于缺乏实力,处于很不利地位,加上中国农村工业起点特别低,劳动力素质、技术装备水平等与城市工业差距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大了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企业为了生存,只好以低价取胜,而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不惜以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个别企业甚至依靠非正当竞争手段,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这种“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封闭的生产力系统,影响着要素优化组合,难以取得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制约农村工业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生长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国家工业化的最终顺利完成。

三、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创新的途径

农村工业企业大都规模小、实力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发展成大企业,因此,只能通过生产的分工协作,将其纳入现代大生产体系,获取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同时提高其技术与管理水平。

工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日趋专业化。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也是一个生产社会化的过程,要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按照经济合理原则,实现有组织的分工和协作,消除生产要素组合过程中的封闭性所造成的危害,使社会分工和协作趋向合理化。城乡工业之间的协作尤为重要。城乡工业联系形成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可将局部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工业来说,与城市工业进行分工协作,能够较快提升自身的素质,尽快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轨道。那种认为城乡工业应该平行发展、二者始终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的观点,忽视了工业经济的内在规律性,割裂了城乡工业化的本质联系,使城乡工业不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使工业整体效率降低。不仅会延缓农村工业化进程,而且最终会制约国家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根据国际经验,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是一个有效途径。即在同一种行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之间,大企业通过合同契约形式与中小企业结成固定的承包经济关系,从而将零部件加工等生产任务交给中小企业完成,使之成为自己的生产车间或附属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顶点的金字塔型的承包结构。塔尖是大企业,中间和底部是中小企业。系列内的企业进行密切的生产分工协作:大企业承担技术开发、组装等关键性生产,中小企业承担一般性任务和零部件加工,由此形成高效的生产体系,既充分利用了大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也有效发挥了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具体而言,这种大中小型企业系列的优点主要是:(1)可以使中小型企业纳入现代化、专业化生产轨道,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有利于促进其生产水平的提高。(2)能够将大小企业的优势较好地结合起来。既能使大企业避免企业过大、机制不灵活的局限性,又可使小企业避开激烈市场竞争的风险,集中生产。而且有利于打破地区分割,使城乡经济一体化。(3)由于系列内的中小企业群一方面是有组织的,另一方面内部的各家企业又都是独立的,所以,在获得外部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保持了内部各个小企业固有的灵活性。这就使它们在一定意义上兼有大中小各类企业的长处,并在一定意义上避免了大中小各类企业固有的弊端。创新成果在系列内扩散的速度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要有领头的大企业,而且这些大企业要具备较强的实力,能够面向国内外市场,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竞争地位。(2)城市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逐步提高,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一些大企业已经占领了部分国际市场,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力,随着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逐步增多,城市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辐射逐渐加大,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农村中小企业的重要支持力量。(3)需要合适的行业。那些生产过程能够分解的行业,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四、区域农村工业创新的保障措施

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青年教师 民族地区 药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35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这个时展的人才。在广西这个少数民族众多、极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另外,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所以对人才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较高要求。由于笔者从事的是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本文从青年教师的视角,总结了在民族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会,希冀能够助推学生的创新创业。

1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没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淡薄,自主能动性差。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仅满足于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形成了单一直接的定式思维,欠缺发散性和灵活性。多数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信心不足,盲目推崇专家和权威的观点。其次,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高速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为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平台,与此也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我校是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百色市二本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所以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利用互联网,他们缺乏思考,无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很难实现超越。最后,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评定的巨大压力,精力有限,所以对学生创业创新过程中缺少及时、专业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不当、成功率低;而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充满朝气,理论知识丰富,但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临床实践,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2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关键一环

当前,民族地区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绝大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这些学生接受的大部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青年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青年教师不应该采取“满堂灌”的任务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民主性。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课堂,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建立起一个文明、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活跃、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善于探索、敢于创新、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次,要让大学生明白当前就业现状是“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学生明白了现在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承,还必须自己探索、创新,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残酷现实,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机。大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日常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和敏锐度,并有效激l成功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尝试新事物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3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不再纯粹是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而是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起端逐渐深入到教学形式的改变,在适应改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随着教师树立的新的教学理念来培养新的学习观念。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初步运用,可以从日常的学生作业入手,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官网学习平台去完成学生作业网络化。作业形式的改革,成功地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创新创业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高校老师们也开始借助“互联网+”来使课堂授课形式更加富有创意性。随着“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之中被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时,这样就实现了过程考核的成功转变,这个转变也快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富有创造力。但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十分忌讳单纯利用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碎片和重构是互联网组织信息的知识的基本方式。而过去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被逐渐替代,而以新型的互联网、多媒体为辅助工具的教学模式必将深入渗透到现代教学活动中。互联网将代替课堂成为新的教学场所,而且互联网将成为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新平台。从我校右江民族医学院的角度来看,通过创建一个属于我校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一方面,它能够将医学院校单调的教育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也由此提供了一个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法。另一方面,它能够引导民族地区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学习、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增加文化素养,使学生的学习理念发生新的转变,从而达到渐减小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学生的差距的目的,最终成为民族地区的卓越医学人才,因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民族地区教学水平提高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利用“导师制”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研项目的开展,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可行。右江民族医学院位于百色市,它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尤其以富饶的中医药资源著称,利用本地草药资源的优势,依托我们与广西桂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和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等医药公司提供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种类齐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题研究的成功率,培养他们科学全面创新思维的能力。我校的老师通过组建科研、教研项目,吸引大学生主动加入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而大学生因专业知识欠缺,没有明确科学的探索目标,因此离不开专业导师的引领,青年教师在导师制度下,通过对学生认真负责地指导,扩展了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加深了青年教师在所研究专业的领悟,让青年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实现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局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学校十分支持青年教师踊跃加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中去。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易于接受新事物,与学生思维存在共通之处,这是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主要优势,也是大学生积极参加具有创新性科研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例如,学校通过让学生参加“药之声”专业文化节活动之药学专业化学技能操作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药学实验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塑造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综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只注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不重视对学生创业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导致项目成功率下降质量偏低,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所建树离不开导师的引导。除了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的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导师还应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来精心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

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4

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突破传统管理机制的藩篱,使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成为生产要素与社会财富,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调动新时期人力资源的主管创造性,破除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陈旧观念、体制、做法,实行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发掘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进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思想意识问题、管理机制问题两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到位、有效激励措施的缺乏、对人才引进与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等。

1.1 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的根源在于由年龄层次引起的旧管理机制与现代企业发展的不适应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人才的创新意识,刚性与封闭式的管理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的被管理人员,对企业积极向上的文化与充满创造活力环境的打造极为不利。思想认识问题还表现在另外一方面,比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立,许多企业经过改革人事管理机构,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其所沿袭的管理规范与规章制度均是以前企业的人事与劳资部门的基本职责,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缓慢且不彻底,使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迟滞或者阻碍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层对现阶段的市场竞争机制没有充分理解,没有将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也就是说,企业转型缓慢,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型之路曲折,使企业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晋升机制的不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传统观念中的按资排辈、先来后到等观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盛行,重关系、轻能力的畸形晋升机制使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型遭到压制。

1.2 管理机制问题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最多的问题是激励措施与培养措施不到位。首先是激励措施不到位。适当的激励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源泉,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绩效,不重视行业间的差异,不重视不同岗位间的贡献差异,这些“不重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员工所创造出的价值与所得报酬不匹配,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缺失与企业人员流动加速是必然的。激励机制的不平衡通常表现在不同岗位但同级岗位薪酬实行“一刀切”,平均主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员流动的趋利性,技术型员工不能安心进行技术研发,而是想办法转换到薪酬更高但付出更少的工作岗位。其次是人才培养措施不到位。现代企业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有:通过社会招聘,选择适合企业的员工,或是通过猎头公司从别的企业“挖”人才,还有最关键的一种是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为员工的知识技能更新提供便利,使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更加明确地实现。完善的培训机制也是优秀人才选择企业的重要考量因素,培训机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企业在健康发展过程中,对诸如管理、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很高要求,但是实际的资金问题与社会教育现状使得企业中专业人才之外的冗余人员较多,完善培训机制的建立,能充分地发挥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优势,为人才强企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中的基础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储备所能发挥的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并会成为未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因素,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新型员工关系的建立、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管理层思想意识的转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树立、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

2.1 管理层思想意识的转变

思想观念的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要统一思想认识,将人力资源战略纳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人力资源体系在企业中的地位。管理层要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主体地位,树立人力资源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效益的思想观念,能够认识到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从观念上革新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得到人力、物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2.2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样也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带来契机。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善于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员工资料数据库,使用网络化工具建立覆盖面广的企业网络文化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进行虚拟化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这种方式也更容易得到“80后”、“90后”员工的认可。信息化技术本身就代表创新与进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广泛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其创新理念的传播有很强的正向引导作用。

2.3 新型员工关系的建立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脱胎于人事管理与劳资管理,其刚性管理明显,缺乏人文关怀,上下级关系比较生硬、死板。专业的组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组织界限的不明确、上下级关系模糊、管理制度的弹性化是专业组织化管理的特点,其所倡导的合作、互补关系将会替代原有的层级关系,使员工在更加轻松、更加人性化的氛围中工作,在极大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将会极大地强化。新型员工体系不再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更为重视的是智力资本、知识积累,同时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较高,具有明显的经济方面与非经济方面的需求,并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新型员工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持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4 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所谓的柔性指的是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管理层与被管理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很明显的特征是,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由原先约束性较强的契约向具有更多权益的盟约转变。在这种知识结构趋同的平等化关系下,刚性管理已完全能适应,向柔性管理过渡是必然趋势。柔性管理对制度与固定组织结构的依赖度相对较低,是一种灵活多变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和谐、融合、灵活、敏捷等特点。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对员工独立人格和个人尊严尊重的前提之下,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在柔性管理过程中,会体现出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成为全体员工共同愿景的现象,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5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顾名思义,人力资源外包就是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机构,为企业处理部分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外包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与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将繁琐的事物性工作进行外包,从而能有更过精力凝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外包的前提是不能将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工作外包出去,比如涉及企业机密的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等,一般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涉及的都是比较繁琐的员工招聘、薪酬管理、争议仲裁等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外包可以使企业员工在更为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其综合满意度,通过外包使更多人员与资金集中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相关工作从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服务功能。通过人力资源外包,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重新优化设计,使之更易于管理。

3.结语

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5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

进入这个时期后,由于“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系统性风险。在此阶段,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将此理论引入到传统产业转型分析,意图旨在说明:当传统产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原来依靠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失去动力。要摆脱对传统要素的依赖,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就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互联网+”刚好就是“创新驱动型”最大的驱动力。

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因为昨天的“解决方案”形成了路径依赖和难以解决的惯性屏障,造成了今天的“陷阱局面”,错失了发展机遇期。

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因国内市场狭小,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一个国家都如此,何况一个企业一个人,我们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最愿意走自己的路,但是却陷入了“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用已知去预测未知,进入了转型的陷阱。

互联网对通讯技术的最大突破,就是它不是单向的了,它是双向的,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实际上它就是24个小时,时时处处万物互联,无时不在连接,给传统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性颠覆作用。当一台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超过当时美国登月飞船的运算能力,当一个手机节点能够连接万物的时候,你又怎么去认识这个即时力量对产业体系的变革起到的催化作用。

延续性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并不会对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所有新技术的跟随者都能和领先者保持一样的出色。格力出了一款好空调,海尔能继续跟上;海尔推出一项新的冰箱技术,海信立马能跟上。

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破坏性创新,你会发现你对这一市场几乎一所无知;传统厂商,在强大线下资源的优势之下,放弃传统渠道的阻力巨大;亏损卖产品,商业模式布局不足——入佛门六根未净,下地狱狼心不足,进入了两难的局面。

但是偏偏一些边缘化的互联网基因企业,尝试过用论坛卖手机,还主要针对对手机发烧的屌丝们;先行者在悄然不息中建立了巨大的先发优势,而且建立了难以模仿的优势,让传统企业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这种巨大的优势难以在传统经济时代重新追赶。可以付给卖场更多入场费,来进攻渠道;可以把店面装修更好,来提高形象;可以模仿一样的菜品,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可以挖掉对方的技术人员,开发新的专利。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完全不一样。你的用户一天只有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不可能关注几十个发烧友的论坛,还要产生内容。用户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微信上晃悠,不会在其他社交媒体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当聚集了一批粉丝,互联网新兴企业给传统企业留下的就是大量的壁垒。随着互联网集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迁移数量越来越多,留给线下的传统消费者越来越少,最后吞噬了没有转型的传统企业。

正如凯文凯利所说:消灭你的,决对不会在你的竞争对手中产生。

打败微信的绝不是下一个微信,颠覆传统的行业互联网竞争模式也被不断颠覆,所创造的优势难以靠模仿和抄袭来建立,唯一只有靠互联网化转型的创新。

企业于是在“自生”、“自灭”、“自宫”、“重生”中完成了一轮轮涅槃。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这种变化正在呈数量级别的倍增,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变化频度。

颠覆性技术彻底改变原有的产业形态、原有的组织模式。但是这些技术,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不仅是先进技术,而是让技术形成产业,为社会、为家庭、为个人提供舒适的生活,快捷的服务,对整个传统产业的颠覆。

技术到产业,就是从新兴技术到新兴产业的转变过程。但是传统企业们,如果逃不过路径的依赖和思维的惯性,可能就不会这样热衷于创新。

创新创业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管理制度 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1

1 管理创新的概念

管理创新是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要素的迅速变化而进行的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它是以企业的实际为基础,通过对观念、技术、组织、制度等的创新以达到的完成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它不仅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

目前,在煤炭企业管理者之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市场竞争意识极为淡薄,在企业出现问题之后,不仅束手无策,还不及时研究解决,只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善于去学习新的知识与管理经验,以至于企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淘汰。

2.2 管理手段效率不高

由于煤炭行业是高风险、高标准的行业,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要非常重视。但从近些年国内大大小小的煤矿出现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到,我国煤炭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严重缺失。而安全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管理松懈,监管不严而造成的。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手段效率不高,最终导致企业安全事故频发。

2.3 在管理上缺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逐步向市场经济靠近,管理基础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煤炭企业管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只是片面的进行技术创新,而没有认识到管理的同步创新;管理方式粗放,使得管理成本费用过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

2.4 市场销售管理不到位

煤炭市场风云变幻,由于部分领导不能及时把握煤炭市场的变化趋势,只是根据自己的理念一味盲目的进行销售,造成了煤炭旺季不够用,淡季销售囤积的现象。而且,煤炭企业管理者自恃清高,不关注和关心国家相关政策,以至于市场销售手段单一。

2.5 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

在煤炭企业管理成本问题上,忽视对成本的控制,使得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过高,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 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3.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

煤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做好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2 市场竞争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煤炭企业的生产运作要求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因此,过去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为此,企业必须探寻新的方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加强企业的创新力与创造力。

3.3 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

煤炭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道路,提高企业生产要素质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而所有的这些必须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4 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4.1 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

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阶段,煤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进行管理上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市场意识,让管理活动与市场接轨,形成完全适应市场形式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和企业的效率、效益,以物美价廉多品种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4.2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由于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松散致使很多企业面临封闭的危险,因此,完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实现企业的集中管理、协调和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统一完成。此外,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同时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提高决策的实用度,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4.3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煤炭企业所有经济效益的获取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然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员工素质低、动手能力差、思想落后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的培训和强化,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技术素质,使员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此外,还要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同时,设立各种奖惩制度,做到公平分配。

4.4 注重文化的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内容,明确企业文化,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最终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证。此外,做好企业文化管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可以使员工的理念和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在统一战线上,进而真正地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益。

4.5 加强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却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与顾客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地降低库存、提高产品周转率,进而使煤炭企业的各个流程顺畅流通,提高生产效率。从更深层次来讲,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避免华而不实、贪大求全等流于形式的作法,重视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真正解决。

5 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国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创造出适合我国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方法体系,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保障企业制度的创新,最终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申富东.探析经济时代下煤炭企业管理的改革[J].经济视角,2011(8).

[2] 林玉利,冯南妮.透视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几大趋势[J].辽宁经济,2010(11).

[3] 许晓光.浅谈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