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1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法 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课程改革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院校的带动下,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学规模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也都明显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先进的教育发展需求,对其教学的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许多学生也都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中、高级电工等级证书,但各行各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仍然不足。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理论教学为工作重点,专业划分过细过窄,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从而造成供求关系紧张。因此,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电气专业教改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周边地区的各行各业培养中等电气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以电气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成为中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电气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现状应做以下改革措施。
(一) 进行校本教材的研修,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中等职业院校生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知识的接受、掌握能力相对较差。教学中所用传统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编写方法,教材中的一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且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又不强,往往学生因为这一部分听不明白,打消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电气系专业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组织一起进行校本的研修,针对我校学生现状编制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现在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使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而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即所谓的“三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满堂灌”,这于当今社会强调的素质教育不能同步,因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至关重要。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章节次序,把知识点按照教学需要整合起来,某个项目就可以涉及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包括某个章节的内容,以最精简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
(三)根据一体化模式改革课程
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是用好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要立足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电气实用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学会典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各个工作任务对应核心课程:
1、电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
2、电机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
3、机床理论与实践模块。
4、PLC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
5、变频器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
6、照明电路安装理论与实践模块。
7、单片机技术理与实践模块。
七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参加 “维修电工考证”技术等级的鉴定与考核,使每个学生均能持“双证”毕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造就“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启动“技师培训工程”,确定定点(企事业单位)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必要条件。
(五)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应有配套齐全、能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多,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努力做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盛.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09-02
一、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高职院校正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而实训课程在此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料分拣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是根据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训课。实践教学建设涵盖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等多方面,下面就本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建设目标
《物料分拣自动控制系统装调》实践教学建设目标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知识水平,围绕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掘现有技术潜力,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与调整集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于一体的课程内容。《物料分拣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材、一流的实训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和学位层次。通过课程建设,增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凝聚力,提升专业团队的协作水平,狠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通过教学试验、教材试用,总结经验,构建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具有创新思路的课程体系。为课程编制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辅助资料,规范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成为实践教学的典范。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教学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建设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能够以敬业精神、优良作风感召学生,以个人的意志品质、协作能力影响学生,用一颗爱心、耐心去引导和教育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精通理论、熟练实践,具备“双师”素质,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应用,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还应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重视教学研究,能够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调控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对培养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研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成功的经验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习,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在职进修、教学研讨、老教师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学习,提高业务;加强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以加强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科研项目、参编实践指导教材等。
(二)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物料分拣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以物料分拣、机械手搬运、物料存储入库为主线,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以典型自动控制流水线为载体,开展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合作进取的职业素养,树立安全文明的作业意识;训练学生具备对由PLC、变频器、旋转编码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气动电磁阀、传感器等常用电气装置的安装、调试,及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组合使用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创新思维、科学工作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能够胜任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组织从任务布置、知识链接、任务分解与训练、课题小结与考核等学校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建设一套较为完善的项目训练体系。在每个任务中,首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任务中涉及的各个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感性认识,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有针对性地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课程内容设置与安排基于专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练技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
(三)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展教学活动所受到的所有外部条件及其影响的总和。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投入不断,无论是公办还是私立的职业院校在教学环境的硬件方面都有很大改善。教学环境的软件方面则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环境建设是课程建设的物质保障。在校内实训中心建立专门的物料分拣自动控制系统装调流水线实训车间,探索实践“车间教学”组织模式,为职业教育大班制实际情况下开展项目教学出思路、出方案、出成果。开展本课程校内生产性实训研究,形成一套包括学生(或准员工)的管理办法、教师(或车间主任)的管理指导办法和现场管理程序等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先进的现代化设计软件,贴近工程实践,基于AUTOMATION STUDIO的自动化设计平台,建立伪三维的课题资源库,让教学方式、教学途径更为生动、直观,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并富有成效。做好教材建设,把握专业技术、行业工艺发展脉搏,针对课程教学收集相关资料,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调整项目内容。在教学试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编写质量高、有特色的实训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着力点在于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等形式,讲练结合,开展多层次实训、现场体验式教学、学生科技创新等教学活动。在教学手段上,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结合先进的现代化设计软件等,贴近工程实践,运用AUTOMATION STUDIO自动化设计平台开展实训项目,在原有验证型课题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型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做好课程建设,需要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与时俱进地开发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软硬皆佳的教学环境。面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职业教育工作者更要不畏艰辛、开拓创新,探索和实践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小萍,朱民.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与制造技能培训刍议[J].职教论坛,2012,(35).
[2]王斌.关于《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1,(2).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 教学改革 考试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家对于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去产能逐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职学生在就业实习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中职学生存在专业技能差、敬业精神差、遵章守纪差等问题,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工作要求。
由人社部牵头,各职业院校开始推动本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并且通过改革,使得中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愿意学、学得会、学得好。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改革,任务艰难而又复杂。在以往的改革中,各校投入大量的精力探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对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检验这一方面投入较少。
一、中职院校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
考核是教学评价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普通高中有较成熟、较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缺少可以在中职类学校推广的成功评价模式,基本上是各个学校依据各自的特色,采用独有的评价模式。在缺少相应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对考试模式的探索也在持续中。
2.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评价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学因素,例如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学生成绩等,这个过程只评价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忽视了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学生进入社会后是否能得到认同,关键在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高低,学校的评价指向与社会的认同不一致,校内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的评价标准不一致,这些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合格中职学生却并非是社会所认可的学生。
3.专业教学缺乏对核心知识的认定
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缺乏对核心知识学习的认定,考核目的、内容、形式过于形式化。对中职学生必须形成的能力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在传统的考试中,以闭卷考试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因为受考试场地、时间、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考试多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整个考试偏重对书本知识的记忆,缺少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4.专业知识的考核在时间上、成绩评定上存在缺陷
在考试的时间安排上,多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平时测验较少,致使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而平时却很少学习;只重视考分,不重视自身能力。这样导致学生为了考试分数而学习,教师为了改分、评分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价及改进
在成绩的评定上,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考核,只通过卷面考试,很难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加之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存在舞弊情况,更加大了成绩评定的难度。
二、中职院校考试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目前,中职教育还在延续使用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反馈作用。针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改革,如何改变现有的状况?
1.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并且可以协助教师调整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巩固中职教学改革成果。
2.更新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
现在的中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要适应现代企业的工作要求,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合格的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技术能手,能够在企业中脚踏实地工作的技术工人,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均可以达标的新一代的中职学生。我们要更新教学评价理念,大胆地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在考核中,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外界各种压力,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是否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合理地统筹安排时间。通过考试、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考试内容要具针对性,注重能力运用,命题模式多样化
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首先,需要确定各课程的核心技能点,对于该部分知识的考核,我们不仅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技能点的再现,还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职业要求完成。例如,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焊接为其核心技能点之一,那么我们在考核学生时,不是要考学生是否能够焊接,而是应该考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多少个合格的焊点。其次,我们还要找到每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该部分知识的考核,要求学生能够在再现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再次,将剩下的知识点归为考查知识点,我们只需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知识点的再现。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试内容的设计,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形式方面,不仅限于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的考试,职业教育重视技术的再现,要让学生到实训场地上展现他们的技能水平,展示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考试中,可以适当地设置故障、意外状况等,考核学生随机应变、抗压力等方面的能力。
进行多样化命题,避免传统的重视概念、重视知识点的记忆,考试内容可以设置为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例如,让学生尝试进行一个自动化设备的组装,学生可以先查看组装图纸,再制作组装工艺流程,接着完成制作前的准备,最后完成整个产品的组装,从而综合测试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查询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因为是开放性的考试,所以学生展现的是自己真实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对端正考试风气也有一定的帮助。
4.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发挥考试的考核激励作用
传统的考试一般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学习过程中的考试较少,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因为缺少中间数据,学生的平时成绩也会有所偏差,无法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要加大平常考核的检查频率,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均进行考核。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任务建构 教学模式
一、 教学现状
目前,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招来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相衔接,考核方式只注重分数而忽略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究其原因,未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互联网+任务建构”模式解决方案
1.解决方案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职业技术教学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掌握专业技术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实践操作,为此提出“互联网+任务建构”教学模式的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在互联网资源库支撑下,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将项目细分为任务,课程以任务为主线,每个任务在建构主义指导下采用“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
2.“互联网+任务建构”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任务准备。课前,教师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解项目任务,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任务准备”通知,内容包含:下达任务书、分析并明确任务要求,提供素材、参考资源等。
学生根据任务完成课前准备,分析、研究工作任务,组建开发团队,进行角色定位,制定任务实施方案。同时,将方案上传学习平台,提交教师审批。
教师收到学生方案后,点评方案、指出要点,提供规范任务实施模板。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完成任务前期准备,并预习任务,查阅资料,尝试任务;再次上传审批,审批通过,课前预习结束。
其次是建构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中的资源,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式、支架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同化”和“顺应”知识和技能,建构知识体系;学生根据课前制订的任务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建构任务,采用类比、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项目设计,汇报项目设计思路,展示设计产品;教师点评学生设计方案,对于共性问题说明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演示其步骤。
最后是评价任务。教师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同步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提交到学习平台,教师收到作业后,进行点评、打分。实时评价学生拓展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留言、发邮件等多种形式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三、“互联网+任务建构”模式教学案例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篮球比赛计分器设计”任务为例,介绍“互联网+任务建构”教学模式具体运用。教学过程如下。
1.任务准备
下达任务,提供教学资源,美国NBA篮球队队员,号称“林疯子”林书豪篮球比赛视频,任务书、任务评价表等。
2.任务建构
一是任务情境。营造企业化管理的任务情景,检测“最邻近发展区”,确定“先行组织者”,为完成设计任务寻找“支撑点”;播放视频,采用情景式教学法,以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还原真实情境。
二是任务建构。任务1,电路设计。搭建教学支架,对比“数显抢答器”与“篮球比赛计分器”电路异同,小组成员讨论和交流设计方案,以“数显抢答器”电路为“支点”,设计“篮球比赛计分器”电路原理图。
任务2,程序设计。动画演示数显抢答器流程图、数显抢答器程序设计课件,分析“数显抢答器流程图”。找出“同”“异”,组内学生交流、协作写出流程图;学生查阅资料、交流,完成篮球比赛计分器流程图中程序设计。教师注意应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策略;掌握引导的度,当学生发生认知冲突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任务3,任务验证。程序仿真与调试,布置任务并模拟仿真,体验设计乐趣。
任务4,任务拓展。介绍新技术应用,完成设计任务书,培养发散思维,融入就业教育、竞争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3.任务评价
即填写任务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授予表现最佳的学生为“最佳设计师”。
电气自动化实训小结范文5
一、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强,在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这类课程一般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它的实用性也较强,如果掌握不好,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2.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这类课程需要的前置基础知识起点高,有些甚至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导数等知识;同时这类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方法)较多,内容点多面广,系统性强,知识点间的衔接紧密,高职生自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
3.以理论讲授为主。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运用PPT课件逐章逐节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而这类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则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
二、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材处理简单粗糙。一是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时,由于忽视课程前置基础知识的铺垫,致使一些学生难于听懂教学内容。二是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表现在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相关课外知识的延伸,PPT 课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教材基本知识点的逐一呈现,结果学生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抓不住重点。三是教学内容偏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些教师过分拘泥于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却忽视了公式或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尽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PT课件来上课,但大都推行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调动和发挥,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乐趣和激情,甚至对课堂感到厌倦和无奈。与此同时,课程的平时考核自然也就偏重于考核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激励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普遍持绝对化的禁止态度,而很少考虑是否可以因势利导、变害为利。
3.学生的实践需要有所忽视。由于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总学时数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讲授任务,以至忽略了本来就偏少的实验或实训内容。调查中发现:验证性实验通常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不做,课程教学几乎变成纯理论的讲授或PPT 课件的展示,结果学生兴趣被压抑,应有的动手机会被剥夺。同时,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自主性课外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实验(实训)设备的意识,能在其中有所作为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做法
为了探求提高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笔者组织了一个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为主,专兼职督导、学生代表参加的教改研究团队,以所任教的2013 级、2014 级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为载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实践环节等开展一系列为期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端正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理论人才,而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我们针对高职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对配套教材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即删除一些推理性的、推导性的过渡性内容和介绍性的章节,而对一些确实不能省略的环节,则用PPT 来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一些实用性结论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说明。这样做不但抓住了重点,精简了课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中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这一节内容时,就以导弹制导系统和GPS 导航系统为案例,配以图片、视频资料进行讲解,结果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我们在教材的具体应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一些原因,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相关技术发展的现状,例如教材《供配电系统》中关于常用照明光源的描述,就没有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并已经普及推广的LED 光源再如其中关于输电方式,只介绍了目前传统的、主流的交流输电方式,而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直流输电方式并未作介绍。为此,我们应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技术资料整合补充到课堂教学设计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完整性。实践表明,这种变固化的课本为灵活教材的做法,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课程教学目标更高层次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
一是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法,教师从传授者角色变为课堂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例如,在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教材刻板的知识点细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采用抢答、轮流答题或随机点名答题的方式推进课堂活动。二是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先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然后由学生就其中的知识点提问题,让教师来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三是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将课堂玩手机的消极行为变成积极的学习行动。例如,我们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的学术名词或相关的课外知识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去搜索答案,然后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小结。这种手脑并用、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的自觉行动,学生不但喜欢,而且非常有效。四是改进课堂评价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考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主动有为。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活动变得富有成效,师生在课堂中都感受到了乐趣和满足。
(三)尊重学生天性,满足实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