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管理;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everal problems and possible measures from high-rise building type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ope that the same industry-related improvements to be beneficial.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高层建筑是高度和层数都超过一定限制的多层建筑。世界各地对高层建筑的定义都不一样,我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或者高度超过24米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由于高层建筑其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工程量大,工序多的系统性工程,在建筑施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着很多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问题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因此不可小觑。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承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政府相关单位对建筑市场一步步的管理和控制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建筑单位必须把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纳入研究中,这对于优化管理和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工期以及控制施工成本意义重大。
1 高层建筑的类型与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功能适用性、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
1.1 高层建筑的类型
我国自2005年实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写字楼、商场综合楼、宾馆、住宅等;如果按从建筑功能特性来划分,高层建筑一般又可以分为裙房、转换层、地下室、标准层、非标准层等。
1.2 高层建筑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由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土建施工项目组成。其 中安 装 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 备 工 程 施 工 所 组成 。
高层建筑建设极其复杂,不仅要满足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层地下室,深基坑的建设必然又会受到基坑围护、防水等较为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对施工管理和工种工序的协调都有要求较高。
2 高层建筑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设计考虑不全面,不按照建设程序施工
有的高层建筑设计考虑不全面,设计结构不合理,而且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一些设置例如伸缩缝设置等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很容易诱发质量问题;不按照建设程序施工则是不经可行性认,在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不按图纸方程式,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如果一旦产生房屋倒塌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2 . 2 地质勘探、地基加固不到位
地质勘察时,如果钻孔间距太大,则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果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倒塌等事故发生;在地基加固的时候应该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充填土、杂填土等因地制宜,并且按照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与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防水措施、设计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
2 . 3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使用材料不合格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温度、日照、雷电、温度、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故;但施工建设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例如水泥过期、砂石级配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出现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3 进一步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
3.1 做好前期的施工预案,确保按照程序施工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严格编制、不管是施工组织和还是管理方案都要综合考虑,层层审核。特别是在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等做好施工预案,经过调查,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一切准备完毕后在实施开工。
3.2 避免工程出现变更情况
前文已经提到,高层建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建筑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开发商有的时候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工程的修改或补充等原因致使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在所难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量的增减和工程造价的变化。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弄清开发商真实意图,对施工场地加大详细踏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量,级联避免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
3.3 控制好施工的进度
高层建筑施工由于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特点,这决定了在工程进度上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提前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尽享分析预测。例如在地质勘探与地基加固方面,事先做好准备,出现意外的时候才能及时进行妥善补救,以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以需要在实施进度控制的目标的时候就通过有效的进度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进度控制措施,在不损害相关人员利益的前提下,让高层建筑的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以保证高层建筑按期完成。
3.4 质量材料严格把关
高层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特别是主体结构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这是因为主体结构不仅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此外,在施工阶段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有新创新,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3.5 紧抓监管工作不放松
高层建筑的监管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进度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监管人员在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开发商与政府观点不一样的时候,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可以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社会、国家都会产生良好的效益。加强施工管理不仅可以促进高层建筑和企业的发展,更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创造出一条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高层住宅;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
0 引言
在结构设计时,高层建筑的高度一般是指从室外地面至檐口或主要屋面的距离,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构架等高度。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大幅度增加,出现了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一词来源于日本,英语中原来并无超高层建筑相应的词条,欧美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Tall building或Highrise building来代表高层建筑,直到1995年才出现超高层建筑对应的词条Super-tall building。即使在日本,超高层建筑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如在70年代,指70m以上的建筑,到80年代,提高到100m。目前,日本一般将120m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由此可以看出,超高层建筑完全是人为界定的,特指当时日本最高的一些建筑物;日本还将30层以上的旅馆、办公楼和20层以上的住宅规定为超高层建筑。目前,超高层建筑一词流行广泛,但又无统一和确切的定义,一般泛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较高的一些建筑。国际上,通常将高度超过100m或层数在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本文攫取了高层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剪力墙的优化设计进行阐述,主要从剪力墙结构的形式以及布置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可以设想成为支承在地面上的竖向悬臂构件,承受着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与多层建筑结构相比,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1.1水平荷载成为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多层建筑结构,一般是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的设计。随着房屋层数的增加,虽然竖向荷载对结构设计仍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水平荷载已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因为竖向荷载在结构的竖向构件中主要产生轴向压力,其数值仅与结构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其数值与结构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而且,与竖向荷载相比,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与结构的动力特性等有关,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水平荷载作用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大,水平位移增加的速度最快,内力次之。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必须选择可靠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使所设计的结构不仅具有较大的承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将水平位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结构的侧移与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过大的水平位移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会使填充墙和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或损坏,造成电梯轨道变形,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因效应而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等。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侧移的控制实际上是对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和刚度大小控制的一个相对指标。
1.2 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
竖向荷载是从上到下一层一层传递累积的,使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构件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如在框架结构中,中柱承受的轴向压力一般要大于边柱的轴向压力,相应地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要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中柱和边柱的轴向变形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使框架梁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框架梁的弯矩分布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中,竖向构件(特别是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和楼面标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美国休斯敦75层的德克萨斯商业大厦,采用型钢混凝土墙和钢柱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中心钢柱由于负荷面积大,截面尺寸小,重力荷载下底层的轴向压缩变形要比型钢混凝土墙多260mm,为此该钢柱制作下料时需加长260mm,并需逐层调整。
2剪力墙的布置
(1)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宜分别联结在一起,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具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抗震设计时,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宜使两个方向侧向刚度接近,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
(2)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为充分利用剪力墙的能力,减轻结构自重,增大结构的可利用空间,剪力墙不宜布置得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若侧向刚度过大,不仅加大自重,还会使地震力增大,对结构受力不利。
(3)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使侧向刚度沿高度逐渐减小。剪力墙沿高度不连续,将造成结构沿高度刚度突变,对结构抗震不利。
(4)细高的剪力墙(高宽比大于2)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从而可避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因此,当剪力墙的长度很长时,为了满足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的要求,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较均匀的若干独立墙段,每个独立墙段可以是整截面墙,也可以是联肢墙,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如楼板或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因弱连梁对墙肢内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则可近似认为分成了若干独立墙段,如图1所示。此外,当墙段长度较小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而且墙体的配筋又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墙段的长度不宜大于8m。
图1 较长剪力墙划分示意图
3 高度和高宽比的控制
剪力墙结构大多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而高层建筑中,侧向位移的控制是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此外,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迅速增加。高层建筑设计中,一般通过控制结构的高宽比(即建筑的高度H与宽度B之比)来控制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侧向位移和倾覆力矩。《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分为A级和B级,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规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高度超过规定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墙体结构高层建筑,为8级高度高层建筑,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 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要求。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拉梁;多层框架结构建筑
前言:当前,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城市以及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而且建筑的类型更加复杂,结构体系也更加多样化,所以,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工程师设计的难点以及重点。在多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改善不足之处,才能增加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1 独立基础载荷取值不当以及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的问题
首先,当建筑在六层以下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一般都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如果地基受力层中没有软弱粘性土层,而且房屋建筑在8层以下,高度不超过25m时,一般的民用框架房屋以及基础负荷相当的多层框架建筑可以不进行天然地基以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但是风载荷的影响必须在基础设计中充分考虑。
所以,在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应当输入风载荷,不能因为是一般的建筑而忽略了风载荷的输入。另外,在对独立基础进行设计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通常只考虑了弯矩设计值以及轴力设计值,没有考虑剪力设计值,有时甚至只考虑了轴力设计值。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基础设计尺寸过小,配筋过少,对基础本身以及上部结构的安全造成影响。其次,当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无地下室时,其独立基础埋设深度较大,在地下0.05m处设有基础拉梁时,基础拉梁则应当按照层1输入。我们以某单位宿舍楼建筑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建筑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类型为丙类,建筑场地为Ⅱ类;建筑单层高度为3.3m,基础埋深为4m,基础高度为0.8m,建筑内外高度差为0.45m。
依据相关规定,该工程项目在8度抗震地区,建筑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在设计时,设计师在计算式按照3层框架房进行,首层高度取值3.35m,也就是假设房屋嵌固在位于地下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上。按照构造对基础拉梁断面以及配筋进行设计,基础在根据中心受压进行计算。这种计算简图是非常常见的,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拉梁按照构造进行设计,其无法与柱脚弯矩进行平衡。其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框架结构底柱高度应当是基础顶面与首层楼顶面之间的高度,所以本案例中的框架结构应当按照4层进行计算分析,基础拉梁按照层1输入,如果有载荷作用于拉梁,则应当在计算时考虑该载荷。这样计算出的首层高度应当为3.15m,第二层高度应当为3.35m,第三层以及第四层的高度均为3.3m。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计算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时,必须与增大系数1.25相乘。在设拉梁层时,通常会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或者基础顶面出的截面控制底层柱的配筋,所以必须明确究竟是哪种控制方式。
2 基础拉梁层设计模型脱离实际,基础拉梁设计不当的问题分析
采用SATWE或者TAT等程序对框架整体进行计算式,基础拉梁层无楼板,则应当将楼板厚度取值为零,同时要定义弹性节点,在分析计算时要采用总刚分析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已经定义弹性节点,楼板厚度取值为零,但是没有采用总刚分析计算,程序则会默认按照刚性楼面进行计算,出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
所以在选择设计模型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埋深值较大,可以采用在±0.000以下合适位置增设基础拉梁,进而减小底层的位移以及底层柱的计算长度,但是在设置基础拉梁时,应当按照框架梁来设计,不能按照构造要求,同时还要设置箍筋加密区。
3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楼梯以及电梯的小井筒的设计
问题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而言,应当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及电梯小井筒,一方面是由于井筒下的基础设计相对复杂,另一方面是由于钢筋混凝土井筒会将框架结构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吸收。
所以在设计井筒时,通常采用构造柱夹砌体材料作为填充墙,形成隔墙。如果建筑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井筒的材料时,则应当适当减小墙壁厚度,同时采取开结构洞、开竖缝等措施弱化刚度,为了减小井筒作用,配筋应当配置少量单排钢筋。在进行设计计算时,除了要根据框架确定抗震等级计算之外,还必须依据带井筒的框架进行复算。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框架结构出屋顶的水箱间以及楼电梯间等,不能采用砌体墙承重,应当采取框架承重的方法,同时考虑到鞭梢效应,还应该乘以增大系数。在设计雨棚等构件时,不得从填充墙上挑出,应当从承重梁上挑出。夹层梁以及楼梯梁不得在填充墙上承重,应当承重在柱上。
4 结构计算中部分重要参数的选取问题
(1)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在实际中,根据抗震级别,大部分多层建筑都属于丙类建筑,比如办公楼、民用住宅等,可以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以及烈度,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建筑的建筑的抗震等级。对于能源、交通、消防以及医疗类建筑等公共建筑而言,要参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判断哪些建筑属于乙类建筑(甲类建筑本文不讨论)。对于乙类建筑,通常情况下,如果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到8度时,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要求的有关措施。
(2)要确定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如果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对于多层建筑而言,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应当取3,如果振型数大于3,也应当取3的倍数,但是不能大于层数。如果建筑层数在三层之下时,可以用层数作为振型数。但是对于结构不规则的多层建筑,如果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取值应当不小于9,如果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或者结构层数较多时,振型数应当多取。如果在建筑的顶部存在多塔以及小塔楼时,振型数则应当不小于12,但是不能大于房屋层数的3倍。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but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finally elaborate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 seismic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在低层和多层建筑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2、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4、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还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若未考虑构件竖向变形,则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5、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1、建筑物结构周期性折减系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因为填充墙体的存在使结构实际表现刚度大于设计计算刚度,计算周期也会大于实际周期,所以当算出结构剪力偏小时,会使建筑的某些结构不安全,而应该对建筑结构计算周期适当的进行折减,这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框架结构房屋,计算的周期不宜折减或折减系数取小。
2、耐久性的优化设计。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条件和使用环境的变化最终造成建筑结构的损伤,使建筑在合理的使用期限内,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引起建筑物可靠度指数下降。当设计者以高层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为主要目的时,要放弃对经济的单纯追求,依据设计所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分清主次,选多目标或单目标来实施优化,达到满意效果。
3、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在工程图纸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按抗震设防分类,建筑抗震等级可根据建筑高度、烈度以及结构类型按国家《抗震规范》确定。地震作用振型组合时对建筑应当不考虑耦联扭转计算; 当振型数大于3 的时候,应取3的整数倍计算,但数据不能大于建筑物层数; 当建筑物层数不大于2 时,振型数则可取建筑物层数。对于不规则建筑的结构,应考虑扭耦联转,对高层建筑来说,振型数应取不小于9;建筑结构层数多或建筑结构刚度突变系数大的话,振型数则应多取,例如结构中含多塔结构或顶部有小塔楼和转换层等,振型数应取不小于12,但其大小仍不能大于建筑总层数3 倍,除非其含有弹性定义的楼板,而且采取总刚分析的时候,振型数才能够取的更大。
4、地下室的层数处理。多层框架结构房屋一般都设置地下室结构,由于隔墙较少,故常采用的是板筏基础。设计计算时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层数结合在一起,并在图纸中按实际的地下室的层数计算,如此计算基础底板以及地基纵向荷载可一次设计完成。同时通过侧向刚度系数比较,可以调整和判断建筑相应嵌固位置,适当加强构造措施,保证楼板最小配筋率和厚度。当建筑结构纵向不规则时,要验算其薄弱层。
5、合理使用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总造价一般都包括框架结构材料、施工和基础的物料费用等,其中用钢量以及构件截面积对建筑造价影响较大,故在建筑设计中合理使用高强混凝土与高强度钢筋可有效降低用钢量,节约建筑成本。若高层建筑设计位于较软的地基上,由于坐落在地基上的荷载较大,合理使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来优化构件的截面积,减轻结构重量,将会显著降低工程造价及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对于震区的高层建筑来说,在设计中高效地使用高强钢筋及高强混凝土,能快速有效的缩小梁墙板柱等构件截面积,达到降低建筑造价的目的。
6、框架梁以及柱箍筋间距。框架柱和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区的最大箍筋间距以及最小箍筋直径应该符合规范的规定。依据规定,工程上取梁、柱箍筋的加密区最大间距为100 mm 左右,非加密区箍筋最大的间距为200 mm 左右。通常柱、梁箍筋加密区间距为100 mm 左右,以此为计算依据算出加密区箍筋面积,工程师要依据规范确定肢数与箍筋直径。而在程序内定的条件下,当建筑的框架梁跨中有较大的其他荷载或次梁存在而又只有两肢箍筋情况下,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应采取200 mm 左右,使框架梁非加密区的配箍充足,故建议内定梁箍筋改为梁非加密区取200 mm。既可保证梁箍筋加密区抗剪切能力,同时又增加梁非加密区抗剪的承载能力,使梁强剪弱弯性能更加充分体现出来。
三、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1、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是以承载力为基础的设计。即:用线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用组合的内力验算构件截面,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位移限值主要是使用阶段的要求,也是为了保护非结构构件;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是通过抗震措施(构造、计算)获得的。为了实现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第一步需要研究简单结构的构件变形与配筋关系,实现按变形要求进行构件设计;进而研究整个结构进入弹塑性后的变形与构件变形的关系。
2、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抗震。梁、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重要组成构件,当结构反应进入非线性阶段后,强度不再是控制设计的唯一指标,变形能力变得与强度同等重要。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减少混凝土脆性性质的危害,充分发挥钢筋塑性性能,利用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吸收地震能量,实现延性结构,达到抗御强震的目的。要实现延性结构设计的目的,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结构屈服机制,这种机制表现的特征为结构在其杆件出现塑性铰后,竖向承载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可以持续变形而不倒,进而最大限度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通常,结构的屈服机制有楼层屈服机制和总体屈服机制两个基本类型,楼层屈服机制是指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杆件先于水平杆件屈服,可能发生这种屈服机制的结构有弱柱强梁框架结构、强连梁剪力墙结构。总体屈服机制是指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全部水平杆件先于竖向杆件屈服,可能发生这种屈服机制的结构有强柱弱梁框架结构、弱连梁剪力墙结构。一个良好的结构屈服机制就是要实现总体屈服机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抗震设计,结构工程师们通常要遵守以下几个方面原则:(1)强柱弱梁设计:控制好柱端截面的屈服弯矩要大于梁端截面的屈服弯矩,使塑性铰尽可能出现在梁的端部,形成强柱弱梁。(2)强剪弱弯:控制构件的抗剪能力强于抗弯能力,避免梁、柱构件过早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3)强节点、强锚固:节点区域受力复杂,容易发生破坏。节点的可靠与否是关系梁、柱能否可靠工作的前提,钢筋锚固的好坏是构件能否发挥承载力的关键。
3、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要实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抗震延性设计,除应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要求计算结构地震作用外,还要加强其抗震措施。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一般规定: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选型、建筑的适用高度、平面及竖向规则性、建筑的高宽比等,(2)抗震构造措施:构件最小尺寸、配筋率、轴压比、加密区构造要求、边缘构件加强等,(3)地震内力计算和调整:水平及竖向地震力整体调整、竖向不规则调整、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等。通过抗震措施来保证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实现结构构件延性设计,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理念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快对与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包括设计计算理论和建筑施工工艺及材料在内的一切研究,让建筑结构设计得更为安全耐用、经济可靠。而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结构工程师也应该不断巩固自身专业技能并汲取先进的设计思想,开拓创新,加深对新型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建筑结构设计乃至整个建筑生产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钲日.试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相关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4)
[2]方鄂华主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05 ).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局限性也逐渐的展现出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高层建筑也不断的发展,并且发展的过程中层次更加的高,户型更加复杂,结构也更加变化多样,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更加全面,综合性也更加强。但是,由于高层建筑本身是层数比较多,施工量也比较大,施工周期相对比较长,施工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也就明显的增加。这就为我们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是要对建筑单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一 高层建筑及其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我们通常的定义是那些层数超过了十层的住宅或者是建筑的总高度超过了24米的综合性建筑。虽然高层建筑在楼层的数量以及楼层的高度上特点比较显著,但是高层建筑本身并不是单纯的以多层建筑物的叠加。在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与建筑的结构上还有很多的要求。高层建筑本身在施工的过程中室友土建施工、安装施工以及装修施工等的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配合紧密,相互之间协调运作。尤其是高层建筑本身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方面很多,技术也比较的复杂,一般都是要包含电气照明工程、采暖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从建筑物本身的特定以及功能的角度来划分的话,高层建筑通常来讲是由地下室、转换层、裙楼、标准层以及非标准层构成的。
我们从感官的角度就会发现高层建筑的施工量比较大,施工难度也比较大,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比较多,施工场地比较狭小。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连续性要求比较高,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施工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这些都是高层建筑施工本身所带有的特点。一般来讲,与普通的多层建筑施工相比的话,其具备了工程量大、施工准备时间长、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特点。
二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技术质量管理层面的问题
首先,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技术跨度越来越多,其所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多,所要求的技术也不断的提高。这就给高层建筑的施工就似乎管理人员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其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技术要求,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仅仅考虑要满足本专业的要求的话,势必会忽略与其他专业的配合问题,这样的话会对其余专业的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过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其次,现代化的建筑所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建筑本身的功能,现代建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很重视建筑的个性化以及所居住人群的满意度的。所以,每一栋建筑物不仅仅是一件独特的产品那么简单,甚至是每一个工序或者是设备都会有其专门的特殊要求,这就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也会导致每个专业在配和的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冲突。
2 分包管理的层面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业现在还是处在分包管理的一个阶段,并且这个现象仍旧处在现代化的建筑管理市场中,同时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规范和管理。所以,很多的分包商在进行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范围没有进行具体的明确。这样也就为分包商本身留下了比较多的管理漏洞。一旦建筑工程本身发生了质量的问题,承包商就会利用合同本身的漏洞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同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大多都是由工头本身来进行的。其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就限制了其管理水平,施工的过程中组织也就会不够到位。这样的话也就对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3 安全管理的层面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焦点所在。尽管每个施工单位本身在表面上都会强调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是有单位对安全生产本身存在误解和懈怠。很多的单位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书面上,没有进一步的落实到实处。很多的高层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高空作业相对比较多,所以在安全风险的管理上比其他的建筑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量,很多的项目在安全管理的建制上还不够健全,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工程师,也没有定时的组织一定的安全施工培训,在施工的防护措施上也做的不够到位。在劳动保护的层面上也有不对等的现象,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本身的利益,也对建筑施工本身的工作人员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三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对策
1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本身的涉及面是十分的广泛的,其专业性很强,所以在施工之前就需要施工方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明确先后的工序之后,对各个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进行适当的安排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具体的施工活动。建筑项目在具体的施工之前,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相关的图纸进行一定的身缠,从技术的层面和具体施工的可操作性以及安全性的层面支出图纸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与相关的制图单位联系,在解决了相关的问题之后才能够进行具体的施工,这样不仅仅是对施工的负责,也是对施工方以及投资方的经济利益的负责。
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要从以下的几个层面进行:
首先,要严格的把握材料的质量,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在进场的时候要严格的依照国家的相关施工材料规范进行掌控,并且还需要根据图纸的要求进行把关,要加强施工的过程中材料质量的把握和监控。
其次,要选择比较高水平的施工队伍。由于施工队伍本身的素质将直接的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在审批通过了之后,必须要对相关的施工队伍进行招标。在招标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施工技术力量过硬,设备完善,资金情况良好的单位和施工队伍。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其正在施工的或者是已经施工完毕交付使用的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完成情况。
3 严格的落实安全生产
高层建筑本身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体现在施工的作业难度比较大,并且施工的交叉作业比较多。很多的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是在高空进行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把握好安全生产的具体落实。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权利的贯彻好安全第一的安全方针。并且,要明确好安全生产的责任人,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制定好不同的安全控制要点。对于交叉作业要做好交叉作业之前的培训,并且要配备好必要的安全生产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彦萍,韩彪,李锦光,杜宝君,浅论目前我国工程建筑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8(01)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垂直度;标高线;观感质量
高层建筑的定义:规定凡是层数超过10层的民用建筑和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通常为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和由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比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的要少,所以,在这里我以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为主谈谈质量控制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全高较高,操作难度大轴线、标高、垂直度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故建筑的“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另外,由于层数多、每一层的柱子受力钢筋的位置及连接,到上面层数的混凝土现浇结构的观感质量都是质量控制的难点。至于其它方面,高层框架与多层框架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没有多大异同。下面就上述三点说一说我的看法。
1.“三线”的控制
1.1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保证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
1.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的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地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的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一般是纵横轴线进来1米,俗称1米线,取两条1米线的交叉点)留设 200*200mm方洞作为传线孔,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打90°角找规方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校正以后、再将借出的1米线返回,从而得到两条边轴线。最后以边轴线做为基准线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柱子受力钢筋位置的控制及连接
2.1柱子受力钢筋位置的控制
柱子受力钢筋偏位,对于多层建筑来说已经够令人头疼的了,而高层建筑则更加难以控制。如果控制不好,硬将已经偏移的钢筋复位,不仅会扰动混凝土、影响梁柱核心区的强度,更会影响柱子的抗压强度。建议的方法为:浇筑混凝土前,在核心区部位(即柱子钢筋外侧的模板上)用22#铁线绑上8根5cm长的Ф30钢筋(因为柱子的保护层厚度通常设计为30mm),四个角及各边中点处各绑一根。这样,便可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人为或布料杆的碰触而造成的钢筋偏心,从而保证了柱子受力钢筋的正确位置。这样既利于建筑的结构安全,又给下道工序(柱子模板安装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2.2柱子受力钢筋的连接控制
柱子受力钢筋的连接形式有三种:绑扎、机械连接、焊接。在国内很多地区,普遍采用的是焊接――电渣压力焊。这种连接方式经济,成本较低,但受力性能不好、且质量难以控制。等到项目质检人员检查时,往往已经焊接完成,过程中是无法控制的。如果,检查中发现柱子受力钢筋发生偏心,或者焊包不够饱满,又或者钢筋倾斜大于5°,这些都是规范中所不允许的。那么我们只能将焊好的钢筋割断,重新焊接。这样一来,不仅搭工废料,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而且更耽误工期并且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所以,本文建议采用机械连接,即螺纹套筒连接。螺纹套筒宜采用直螺纹套筒,这个施工工艺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普遍使用了。直螺纹套筒中选择正反丝一体的,这样工人操作时,只需用扳手朝一个方向拧紧即可,非常方便施工。螺纹套筒连接,完全避免了柱子受力钢筋的偏心和倾斜问题,也不存在焊包不饱满的现象。同时,还加快了施工进程、并杜绝了一系列的施工用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外观尺寸偏差控制
3.1过程线的控制
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模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板,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3.2 梁柱模板施工的控制
3.2.1柱模板
柱模采用竹胶板模板,现场裁制、拼装,接缝处采用密封胶条封严,竖楞采用60×90mm木方,横向采用100×100mm木方,步步紧配套周转使用。用经纬仪及线坠配合调整垂直度。设置地锚,利用紧线器使柱模与地锚牢固拉接。
3.2.2楼梯模板
楼梯踏步挡板用40mm厚白松板制作,休息平台和踏步板底模厚度大于25mm,100×100mm通长楞木不少于3道,支撑用600×90mm木方。
3.2.3梁板模板
板采用竹胶模板,梁侧模板及底模采用红胶合板,采用快拆体系进行支撑。
3.2.4模板拆除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拆模申请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进行;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拆除顺序为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3)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不得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3.2.5脱模剂选用
脱模剂采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脱模剂。模板清修保养,对已拆除的模板首先进行清洗,然后采取必要的维修,修整后妥善保存,以备使用。
3.2.6梁板模板起拱
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3.2.7质量标准
1)支撑牢固、稳定,刚度足够;
2)顶板面板铺设后,相邻板块的缝隙不得大于1mm;
3)板面要平整;
允许误差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