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习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学习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学习流程

电工学习流程范文1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电工学;课堂教学;在线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77-02

电工学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为数不多的电类课程,是其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同于公共基础课程,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其对各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进电工学课程教学中,着力构建一种由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学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很深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将电工和电子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各自的专业,继而创新性地发展各自专业的能力。[1][2]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大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动地听课,主动参与的机会不多。这种教学方式只能简单地灌输教材内容,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进而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应改变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为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运用到电工学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分析和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课堂教W优势与网上学习优势,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以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初学、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网上学习以及实验教学等部分构成,网上学习活动穿插在其他各阶段的学习之中,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先学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一)课前初学阶段

课前初学是后续阶段学习的必要准备。课前初学主要是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学习的内容。教师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构建初学环境,将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进度安排等内容呈现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参照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学生能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中讲授课程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学习资料,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探讨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疑问,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进行课堂评价,并在课堂表现评估量化表中(包括问题提出、参与讨论、问题解答)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课后拓展阶段

在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对课程的关键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或学习任务,划分学习小组,学生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明确各自的分工,进行查阅资料、协商讨论,必要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最终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对自己先前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实验教学阶段

电工学实验教学是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工学实验教学采用实验室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实验教学既可使实验教师从“填鸭式”和“指导式”教学向“学习向导式”和“引导式”教学过渡,又可使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锻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式”学习过渡。学生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五)网上学习

受课程学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之间个性差异的影响,只依靠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那些在课堂教学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适合开展深入探讨的问题以及学生还没有彻底理解的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网上学习。网上学习活动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可以有效推动以上四个阶段学习的顺利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辅导资料。我校电工学课程组建立的电工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三、实践效果

我们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课题组选取我校1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另外选取176名学生作为对照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采用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班级的平均成绩达到了77.78分,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69.54分。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自由度高,可以自由安排网上学习时间,可以自由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电工学课程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时少而内容多,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寻求适合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实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上学习的融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还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关注,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探索出适合当前高校开展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新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新龙,胡国庆.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及其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 2010(1):82-83,86.

[2] 刘凤春,陈希有,牟宪民,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5):10-12.

[3] 赵冬梅,尹伊.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9):41-44.

[4] 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37-40.

[5] 白文倩,李文昊,陈蓓蕾.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42-47.

电工学习流程范文2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设计 整车销售接待流程

中职教育突出的是对学生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而这也是中职教育的难点和热点。学习情境设计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化要求,所以应当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这样才能深入地体现学习领域向工作领域的转换。笔者以汽车销售顾问的典型工作任务――整车销售接待流程来做分析,并以此来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和探讨。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

整车销售接待流程。

2.工作岗位情况

汽车营销人员属于销售部门,岗位位于4s店的销售展厅,环境优雅,氛围和谐,并提供免费的茶水报刊,展厅停放若干辆展车,墙面上贴着最新资讯和促销信息。整个工作环境让人感觉干净优雅、轻松、专业。

3.工作的流程

在实际工作工程中,营销人员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介绍车型,回答他们的问题,来解决他们的疑虑和不解,建立起信任才能最终达到成交的目的。当然,整个的过程除了要遵循销售的核心流程外还要注意礼仪规范,做到真诚与顾客进行沟通并巧妙化解小的意外,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1)熟悉产品,用心分析。首先,要对销售的车型进行了解分析,包括车型参数、性能配置、亮点及缺点,除此之外还要了解竞品车辆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能技巧性地用专业销售话术来进行回答。

(2)潜在客户,不容忽视。平日对来店的顾客或是其他场合认识的顾客都要注意培养感情,搜集客户信息,如电话,预算金额,着装,职业等,建起一条隐形的桥梁以备事后分析挖掘潜在的客户目标。

(3)展厅接待,规范灵活。一般情况下,顾客愿意到展厅大多数都是有购车欲望的,规范热情的服务,轻松地购车环境会消除顾客的疑虑和戒备,有助于对品牌的信任,为交易做好铺垫。

(4)需求分析,一针见血。顾客买车的需求可能是来自多方面的,要弄清顾客的来意、需要的车型、购买的重点、购买角色及顾客类型是非常重要的五个方面。

(5)六方位绕车,专业介绍。通过需求分析后确定一款为顾客介绍的车型,利用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来为顾客按照“六方位绕车介绍法”介绍车辆的特点,

(6)试乘试驾,动态展示。对顾客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汽车的性能无非就是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进行试乘试驾活动,而通过试乘试驾活动也可让顾客增强购买的信心指数提高对产品的认同,甚至使顾客产生已拥有的感觉,有利于激发顾客订单的欲望。

(7)报价签约,成功不远。这一环节涉及报价技巧,销售人员要表现出价格合理、公平透明,来增强顾客对性价比高的认识,同时,要敏感地把握成交的信号来趁热打铁促成交易,以提高销售的成功率。

(8)递交新车,完美激动。给顾客递交新车是销售人员最具有成就感的时刻,说明销售人员按照销售的服务流程让顾客满意并认可了他的服务而最终完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汽车销售人员要让顾客充分了解车的使用操作及后续保养服务流程,通过热情细致的服务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展现汽车品牌的魅力。

(9)售后跟踪,有始有终。为顾客提供“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老顾客带来更多新的客源,为公司的发展赢得后市场,最终使顾客信任、依赖并成为忠诚的顾客。

4.工作对象、工具与材料及劳动组织形式

通过对顾客需求的了解分析,加上营销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再结合品牌销售话术的六方位介绍及亲历的试乘试驾活动,并站在顾客的角度和顾客一起分析同档次的竞品,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达到销售的最终目的。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汽车宣传手册、品牌专业销售话术手册、展车、试乘试驾专用车辆、顾客来访(回访)登记表及必备的笔和笔记本等。

展厅介绍一般为营销人员独立完成,视顾客人数的多少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人手,试乘试驾、交款和交车等环节需要一个小组或一个团队共同合作来完成。

5.对工作的要求

首先,汽车营销人员应注重礼仪,穿着整洁,稳重大方,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谈吐有风度、有礼貌,这样才能给顾客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其次,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对所销售品牌的了解,及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自我提高奋进的精神也非常重要。

二、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整车销售店内接待流程”作为汽车销售领域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可将其转化为一项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来使学生实习后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所以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要求来分成若干个学习情境来实施教学。

1.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能以规范的语言、着装等礼仪来接待顾客;学会分析顾客的心理,分析顾客的类型从而找到和顾客最佳的交流切入点;能使用专业的“六方位绕车法”等来介绍车辆的卖点及性能;和团队安排好为顾客进行试乘试驾活动体验;能与顾客进行价格谈判,和团队做好缴费、交车等后续工作;善于总结工作,分析自己的不足。

(2)教学内容及过程。

内容:①分析所销售的产品。②分析顾客的心理及需求。③店内展车的介绍。④试乘试驾的安排及过程中的产品介绍。⑤和顾客进行价格的磋商及谈判。⑥订单成功,交车手续。⑦让顾客了解售后的相关内容。⑧进行定期的电话回访及信息反馈工作。

所需工具:

4s店销售话术、宣传资料、竞品的相关资料、来店顾客登记表、试乘试驾登记表、电话回访表及名片、文件夹、笔等。

(3)学习方法。课堂上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及分组分角色进行工作情景模拟,由学生自主讨论分配角色任务,如销售经理、销售人员等。

教学资源环境:

①教师安排:理论主讲及实习指导老师各一名。

②教学地点:汽车营销实训车间。

③资料:《汽车及配件营销实训》《汽车营销礼仪实训》、实训课的任务工单、互评自评表、顾客来店登记表、顾客电话回访表、销售合同、宣传资料、名片等。

④设备:实训车辆3辆;多媒体教学汽车营销教学软件及学生用机房;销售接待台;汽车价格牌;圆桌、座椅;茶杯、饮水机及果盘;功能区域的划分如财务室等。

(4)教学评价。以学生先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组外相互评价及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2.课程实施方法

(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先由老师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学生分组在实训车间及4s店模拟角色完成任务,评价表评分比例为自我评价30%,组内互评20%,组外互评20%,教师点评10%。

(2)教材以李刚主编的《汽车及配件营销实训》和石虹主编的《汽车营销礼仪实训》为主。

三、小结

典型的工作任务的设计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实用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安排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体现出了当今流行的中职学校工学交替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为学生在今后顺利地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打下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刚.汽车及配件营销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石虹.汽车营销礼仪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电工学习流程范文3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教学改革 机电教学 典型工作任务

工学一体化是职业院校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它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实现“在生产工作中进行教学活动、在学习中进行生产工作”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使院校和企业互补共赢,既满足了学校的教学需要,又满足了厂矿企业的生产需求。

电工技能课程的特点是专业基础性强、生产应用面广,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立足于机电专业教学的特点,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进行电工技能教学,使学生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则是教学实践和理论中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工学一体化与机电专业教学环境要素

工学一体化要求具有合适的教学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就是专业设备。一般来说,专业设备分为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而两者虽然有一定共同点,但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教学设备主要用途为展示,生产设备主要用途则是生产。机电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甚至消除两种设备的差异,而“校中厂与厂中校”的整合,能真正使得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相融合,让学生接触到实际投入生产的设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现场氛围会促进教学成效。

工学一体化所要求的另一种教学资源是师资力量,这是因为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机电专业教学的特点对师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有高等专业教育背景外,还应有一定的工厂生产经历,或者以下厂参与生产锻炼作为必要的补充。教师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维修技术,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就能够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生产的第一线。

除了教学资源外,生源质量与数量也是教学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职业院校机电专业生源水平所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师资力量所面临的问题相关的。为了满足社会劳动力市场需要,今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而职业院校的教育准入门槛也做出相应调整。这一方面体现在招生过程中没有对学生作专业成绩的要求,使得所招收生源的专业素质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具有工厂生产经历背景的教师不多,部分教师只能靠参加下厂锻炼作为补充,未能更好地充分发挥应有的教学水平。

针对教学改革的需要,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但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还能适应机电专业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生源水平等环境要素的特点,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的实施

1.清晰定位教学目标

2011年7月5日,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提出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并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实践能力,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环节,强化顶岗实习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强化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强化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的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两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工学一体化是建立两者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生产和教学两种教育资源和环境资源共享,发挥校企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强强联合的品牌,促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培养,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2.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要使工学一体化的效用最大化,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接受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性能力、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将教学方法设计为在工作中实施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工作形式。教学过程性能力是针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怎样实施教学,工学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在劳动中获取技能,把原来模拟工作的教学环境和学校教学设备变为企业生产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利用工厂的生产设备进行教学,把学习知识和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受到教育,在工作环境下潜移默化,不断获得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样既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学习中疑难问题的动力,又能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能力。

3.准确抓住实践教学特征

工学一体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随着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学生通过感受环境和专业氛围的熏陶,逐渐具备对机电专业典型工作情境中的细微差别的感知和评价能力。学生职业实践的工作经验增多,同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逐步形成专业团队中的各个分子。学生只有了解工作实质,才可以主观感知工作情境,然后汇入到已有的情境性行动中,并得到细微差别的工作行动的判断,保证每个工作动作的正确性。学生能针对新问题、对原有行动方案和行为方式提出质疑并能产生新方案的是工作悟性和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与职业共同体融合与交流的能力,因为只有共同体内成员才能理解与情境相关的语言并进行有效交流。学生要完成不可预知结果的任务所需要的基础是知识和技能的底蕴,从而能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任务。

三、机电专业工学一体化与典型工作任务

1.典型工作任务及其优点

工学一体化的目标是把工作作为职业任务进行教学,这是职业任务教学法的深化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更直接参与实质性的工作范畴,就要从工作领域中找出一定数量的典型工作任务,将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课程等效为若干维修电工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明确维修电工任务,获取维修电工信息――制订维修电工计划――做出维修电工教学决策――实施教学计划――检查控制维修电工教学效果――评定反馈等,构成完整的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初学者――生手――熟练手――技术能手――技术专家”等一系列阶段。教学效能的促进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学过程要实现把受教育者逐级提高技能,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教学效能的目标。学科课程由于没有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无法实现认识的工作各环节的关联性和全面性,因此很难培养人的全面工作能力。而把学习领域课程等效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利用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任务,则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层次,有效提高其设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过程性能力,让受教育者获取经济和价值导向、工作过程和生产(经营)流程导向能力;三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功能性能力,即提高其能力素养与解释、展示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能的提高。

2.典型工作任务实例分析

把维修电工的学习领域课程等效为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学生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提高本职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使学生了解到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继而接受成功的职业学习。这当中涉及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仅是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布置――学习领域安排――学习情况要求――学习成果收获。下面以两个典型工作任务实例作说明。

(1)典型工作任务一:制作稳压电源(产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生产要求加工电路底板、组织电器元件、手工焊接电子元器件。①工艺路线:备料――加工电路底板――焊接整流电路――焊接滤波电路――焊接稳压电路――安装负载插座――安装变压器――连接插头。②技术要求:输出符合要求的稳定直流电。③质量监控:达到国家用电安全标准。④检验:示波器逐级测量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波形是否合格,检验稳压电源(产品)是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2)典型工作任务二:刨床生产设备的维护与检修(机电保全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刨床生产设备保全工作要求或借助设备说明书、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陈述刨床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编制保全工作检修项目和预防性保养内容及标准分析设备技术状态下降的原因,制订修理作业计划和检修工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备及相应部件的故障诊断、拆卸、检查、安装等项目。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维修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在诊断、检查和修理过程中,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操作设备和更换零部件等要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当能够具有进行机电产品的流水线生产能力和机电设备的维护、故障诊断、检查调试和修理作业能力。

工学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工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特别适合机电专业教学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对于教学资源和生产资源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把教学资源和生产资源合理整合也是今后值得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教学上的应用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新探索,符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一般规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教学上的应用,也应当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范式,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工学习流程范文4

【关键词】创新能力;电子电工;专业课教学

一、夯实基础,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教师,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优秀创新人才的出现,既有一定的自发性和个体性,要靠个体的努力与奋斗,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发现、扶持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老师的培养。

1.创新与课改相结合,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作为专业教师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创新与课改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作为课改内容之一,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发问和争辩,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加强外界信息获取,切实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省、市各类创新大赛培训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科研活动,向有关专家学习创新知识和创造发明经验,个人参与或指导学生围绕生产、生活以及身边的技术,进行技术产品改造、制作和创新,从而提高个的创新教育能力。

3.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创新的主动性。电子电工类专业是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快速发展的专业,许多的创新创造发明设计都需要电子电工技术。因此,要积极参与创新大赛和技能大赛,或担任训练指导工作,要把创新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持续探讨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实验,要参与不同专业领域的创新设计,并提供电子电工技术的支持,要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依托课堂,确立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参与者

1.转变观念,为创新教育搭桥铺路。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性。采用学生自学自悟、质疑讨论、主动探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求学生不迷信课本,坚持独立思考,尽量依靠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只有探索才会发现真理。只有有了疑问,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新问题就没有创新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活动。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般来说,学生对电子电工产生了兴趣,就对电子电工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去探索。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电子电工学科的特点,只要用心设计,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学”,“学”后再“做”就是一种适宜的方式。例如提出“做一个直流稳压电源12V”的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3V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所需器材以及完成任务的工艺流程卡片,学生装配出实物。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实际向学生提出“电路原理是什么?元器件怎样选用?工艺流程卡中提出的相关要求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疑问,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学生利用网络、教材等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解决疑问。

三、以创新活动为载体,融入创新能力教育

1.开展兴趣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开展创新能力培养,仅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自身特点,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成立机器人、无线电测向、信息技术、电子制作、小发明等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在活动中,力求做到系统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可采用平时活动与寒暑假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电工学习流程范文5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一、高等职业院校电工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电工学》、《电工基础》等课程是电工类技术基础课程,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由于课程的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均较强,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基础通常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电路理论较难听懂,实验操作无法独立完成。于是就难免会有厌学情绪,不想更进一步的学习下去。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师在课堂上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专业课教学模式已有所改进,多数院校已引进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但基本上还是采取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记笔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填鸭”式灌输上,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和潜能,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创造力,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高等职业院校电工教学的改革对策——实施一体化教学

1、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核心内涵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由教师制定教学内容,按照不同水平学生与职业资格的不同要求,实施不同层别的能力培养和模块教学,其过程可概括为“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涵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2、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一体化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3、一体化教学大纲及学材的编写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需要教师自己制定,教材依靠老师自己编写。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将典型的工作任务经过教学化处理,将工作任务转化成相应的学习领域,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目标、内容、方法、流程和评价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突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此外还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中工作过程要素,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工具材料领取等设计了学习情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完成工作任务全过程的企业情景,帮助学生加快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过程的转变。

4、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会讲理论课的教师因为在高校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后没有在工厂实践的经历,无法带领学生完成一些实践操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此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部分实习教师毕业于技校或来自生产一线,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有时不够完善,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基于这种情况,我校领导实行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考取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识,实现授课、实践双线交叉共同进行,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电工学习流程范文6

【关键词】技工学校;电力拖动与控制;教学有效性;措施

技工学校的“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是从理论与技能方面训练电工学生专业能力的重点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尽管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散地掌握各章节知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当前应用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教师应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力拖动与控制”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特点分析

技工学校“电力拖动与控制”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建立在对课程特点分析及技工学校学生认知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有以下特点。首先,抽象的理论知识多,基本概念较多。比如电机和变压器原理、电磁学的知识以及电场和磁场较为抽象的概念等,尤其是磁场的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更为抽象,无法通过实体所见来理解。其次,技能训练很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如低压电器的知识以及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检修,再到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都具有一定的由浅入深关系,从易到难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再次,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广泛的应用性。

(二)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特征

深入了解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征,对推动“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有效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技工学校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普遍不牢,缺乏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但却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多学生都喜欢与教师交流实践操作知识,对枯燥性的理论和推导过程则难以产生兴趣。由此可见,传统的理论灌输性课堂教学形式必然无法在这一学生群体中发挥高效的作用[1]。笔者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前,针对传统教学法与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基础性的比较,其关系如下表: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其根本核心是“能力培养”[2]。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课堂中双向互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比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内容时,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可做以下的教学备课。首先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讯信息,并备好与行为导向教学法相符的教案课件。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以5~6人为基本单位分配为一个合作小组,以便集思广益和形成主动探究的氛围。随后,在课堂教授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如选自某化工厂大型电镀线上吊车工作的情况,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从旁讲解其工作原理,包括程序设定后,吊车进行工作,将工件移动到药水缸上并浸入缸中,一段时间后再将其移动到另一个药水缸位置再次浸润,符合工艺要求完成电镀与水洗以后形成一个工作循环。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吊车上的电动机,其中一组是对吊车前后移动的控制,另一组是上下移动的控制,这里包含了电动机运行正反转控制要求,于是自然而然带入课程任务,要求学生安装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进入到问题讨论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按照以下步骤推进。1.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翻转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入问题导入法,向学生提问如何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这时学生往往会给出“改变通入电动机定子绕组三相电源相序”的答案。教师随后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对调任意两相电源的接线图,要求学生写出对调相序,并再次以小组形式讨论“若三根电源线依次调换是否影响电动机转向”等问题,待学生给出答案后阐述原因,进行点评与总结。2.关于主电路形成的讨论。教师引入的问题为“电动机在运行时如何由正转变为反转?”学生各自在小组中发表看法。比如学生提出采用倒顺开关或两个交流接触器控制的方法,前者由于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关闭课本并对照电路图写下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的过程,再通过投影展示;后者则要求学生动手画出主电路图,以同样的方式展示小组画图结果,再进行逐个讲解。3.关于控制电路的形成。问题设置为“如何控制电路实现正反转交流接触器主触头的通断?”由于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这时可引入现实生活中比较常遇到的与此原理相关的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思考生活中关于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问题,随后提问“正转与反转接触器主触头同时闭合的后果?”待学生得出两相电源被短接的结果以后,探讨如何防止两个接触器主触头的同时接通,并要求学生分组对一个交流接触器展开研究,采用常闭辅助触头作为控制线路的联锁保护触头,在画出控制电路图的基础上逐个对应分析,从而达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4.最后进入完善整个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环节,依据整合优化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电动机具备的保护功能解析的流程,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提交完整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实现在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导下整合知识,查漏补缺的效果。

二、理实一体化在“电力拖动与控制”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应用的意义分析

“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高,故教学中应将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形成一体化模式,确保理论实践的同步进行和相互连接。采用理论的方式指导实践,以实践强化理念,对推动“电力拖动与控制”的有效性教学有重要意义。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理实一体化的过程能够帮助其消化理论知识,并直接在实践操作中消化理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很好的推动认知作用,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前依据学生实践能力并形成对学生的基本认知,为后续的针对性指导打下基础。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实一w化的教学是确保学生理论通过实践证实和巩固的有效途径,形成互相发展,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

(二)理实一体化中实物展示的必要性

即便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可忽视实物展示的必要性。实物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比图形图像更直观和直接的感官感受。一些“电力拖动与控制”原理性知识可以单纯依靠教师语言表达描述,但却难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比如很多元器件都有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对这两触点的含义与动作顺序要掌握好,才能了解电动机控制电路工作原理,而单纯依靠理论的“按下按钮常闭触点先分断,过一很小行程常开触点再闭合”等描述,过于抽象的概念则很容易让学生学得一头雾水。如果根据教师口述指导进行实物操作,则更能掌握知识并加深印象。

(三)理实一体化学习的推理式教学法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指导下,采用推理式的理实结合教学法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仍以上述“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内容进行例证,推理式的过程为:回顾单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推理电动机正转和反转应用情况-换相-换相后得到的反转电路与之前正转电路运行进行动画演示-出现短路-分析短路原因-引出解决措施-联锁-联锁时的动画演示通电效果-得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再比如学习“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电路”时,教师也应遵循原理讲解-分解生产机械控制要求-进入推理式教学环节-分解出小环节的简单电路再组合成复杂电路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理实结合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四)注意理实一体化应用选题的典型性与实用性

在“电力拖动与控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尽可能少地讲述琐碎理论,要突出重点,并积极根据理论重点为学生创设现场实践条件,引导学生针对理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解决。比如遇到一些故障时到现场亲自操作,排除故障。一体化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注重打破常规,从理论的常规实验束缚中跳脱出来,除了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证实理论,还要积极创新实践,研发理论[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多项有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有效性,在强化学生“电力拖动与控制”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祖君.技工学校电力拖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浅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1):63-64.